一般資料
來訪者:王某,女性,13歲,漢族,某中學一年級學生。出生于本市一個較為殷實的家庭。幼小生長發育無異常,性格內向,多愁善感。適齡上學,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異,是大人心目中的“好孩子”,人際關系一般,朋友不多。來訪者既往身體健康,沒有重大軀體疾病史,沒有家族精神病史,沒有強迫癥等神經癥的病史。此次來訪以前未進行過咨詢或治療。咨詢前為其做了SAS評分總粗分80分;SDS評分總粗分43分。
主訴和個人陳述
主訴:近一個學期來心情煩躁、注意力不能集中。
來訪者陳述:這大半年來我一直很煩,學習成績也下降了很多。這和我幸運地搖號進入了向往以久的民辦中學那時的感覺完全不一樣。那個時候是非常興奮的。因為我本來在小學的時候學習成績都很優秀,六年來一直擔任學校干部,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的榮譽一大堆.我的父母從小對我要求就很嚴格,他們從不允許我的成績排在班級前三名以外。當然我也很爭氣,幾乎沒有讓他們失望過。記得有一次因為我生病沒有考到他們的要求,雖然父母沒有責怪我,但是我還是覺得很內疚。由于我一向的出色表現,成了老師的表揚的對象、親戚們教育小孩的榜樣。為此我很得意,這種優越的感覺非常好。所以我一直希望在各方面力求做的最好,包括能上一流的初中和高中?,F在我的夢想已經實現了一半。于是我在剛進初中的時候就默默對自己說一定要和小學一樣出色,絕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墒?,雖然我學習很認真,但在剛進校的摸底考中我只考了第九名。這個結果和我的目標差距有點大。父母雖然對我沒有特別嚴厲的批評,但是從他們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對我的失望。這件事,讓我整整難過了一個多月。之后雖然經過自己的努力,學習成績有所提高,但是我覺得總不象小學時那么出類拔萃、引人注目了。老師也不象小學時那么喜歡和關照我。另外,由于我以前在小學時成績優異,不乏有大量的同學愿意和我交朋友,他們覺得和我成為朋友很光榮,這也極大的滿足了我的虛榮心和領導欲。在初中我也想交幾個新朋友。但是在和同學的相處過程中,我發現他們都很淺薄,就喜歡談論影星、歌星,甚至還把這些人視為偶像,真是有點不可思議。所以我也不愿意和他們深交,經常一個人獨來獨往。有次我一個人在操場上閑逛,偶然看到有個水龍頭壞掉了在漏水,就突然在腦海里冒出“國家很多資源就這樣被浪費,太可惜了,我好難過”的想法。以后,只要一看到水龍頭滴水,就會有這樣的想法出現,雖然自己知道沒有這個必要,但是無法控制不去想。后來變成只要聽到或看到一些很平常的事都會胡思亂想,控制不住。比如,當我聽到有同學說他有一道題做不出,我就會不停地想“他為什么會做不出,做不出來考試就要考不合格,我真替他難過”??吹焦珗@里有個大人和小孩在玩,我就會想:“那個大人會不會是個騙子啊,這些小朋友和他玩不是太危險了”。當這些明知不必要的想法出現時,我拼命想克制住,但又控制不住,因此感到十分痛苦,并且有時在想的時候還經常頭痛、胃痛。為此我更加不敢去人多的地方,包括學校。就怕自己看到什么場景又要冒出什么怪想法了。由于這種情況,使我上課經常不能注意力集中,有時做作業時也會胡想,學習成績也由此受到很大的影響。想到馬上就要期中考了,我就非常緊張,整日焦躁不安,但是只要學習就會出現雜念,我現在一點都看不進書,我真的很著急。
觀察和他人的反應
來訪者身著校服,高高的個子,身材很清瘦。她在走進咨詢室時一直躲在媽媽的身后,表情顯得很靦腆,眉頭緊鎖,見面后一直都低著頭不敢抬頭直視咨詢師。在咨詢過程中,咨詢師發現其對答切題,思路清晰,而且有很強的傾訴欲,肢體活動比較多,經常變換坐姿。
來訪者的媽媽反映來訪者平時比較多愁善感,好思考,并且對自己要求很高,無論是學習還是其他方面都不甘于人后,是個完美主義者。小學時一直很優秀,絕對是家長、老師心目中的好孩子。剛進初中時學習成績也不錯,就是第一次的摸底考沒有考到預定目標。最近聽說她好象不怎么喜歡和同學相處。但她很善良,同學有困難她都會積極幫助。初一下開始變得孤僻,喜歡呆在家里,不喜歡去人多的地方。學習成績也退步很多,在家里給人的感覺是似乎總有很多心事,但又不肯說。最近還經常說頭疼、胃疼。去醫院檢查,都是正常的。這次也是來訪者主動要求她媽媽帶她來咨詢的。
評估與診斷
來訪者的敘述表明引起她的一些不良癥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第一,生物學因素。來訪者的年齡顯示她剛剛處于青春期。這個階段生理發育提速,提早進入成熟狀態,但是心理發展速度卻相對緩慢。由于身心發展的不和諧和不平衡,使得處于這個階段的人自我調節能力脆弱,引起心理發展上的種種矛盾,并容易出現心理及行為偏差。第二,社會因素。進入初中,學習環境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來訪者不能很好的適應。第一次摸底考試的失利,給她很大的影響。并在同時人際交往也出現障礙。在進入新的環境后,和身邊的新同學相處,發現他們和自己沒有共同的興趣、愛好,他們的想法都很幼稚,無法進行很好的溝通,甚至有點看不起他們。所以就把自己孤立起來,獨來獨往,但內心很孤獨,很壓抑。第三,心理因素。來訪者的人格特征主要表現為:敏感多疑,注意細節,做事追求完美,膽小謹慎,有強烈的道德感,對自己和他人都要求很高,若實現不了會很自責。這樣的人格使來訪者的認知上也產生了偏差,對自己的要求過高,凡事追求完美,尤其是在學習成績上,一次考試不理想就會非常之難過,并且對同學也以自己的衡量標準來看待,對交朋友的認識也有偏差。
診斷依據:1、判斷正常與異常心理的三原則:來訪者的主觀心理活動與客觀環境是不統一的。在客觀上沒有要求來訪者對水龍頭漏水以及其他一些平常的事要反復的表示難過的想法,而是她在主觀上卻一定要去想,但是她的想法主要起源于自己內心,而并不是別人或外界強加的,并且主動求醫,有完整的自知力;來訪者的知、情、意也是一致的,她的偏差認知與焦慮的心境和注意力不集中,孤僻、適應不良等表現是協調的;在個性的穩定性方面,來訪者的人格幾乎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之前就有追求完美、敏感、多疑的人格基礎與后來的表現沒有特別差異。因此可排除精神病性的診斷。
2、來訪者在咨詢前做過全面的身體檢查,可見她的癥狀沒有可證實的器質性病變作基礎,但她對自身存在的癥狀感到痛苦和無能為力,學習成績下降,人際交往存在障礙,可見她的社會功能明顯受損。自知力完整,病程多遷延。符合神經癥的診斷標準。
3、符合強迫癥的診斷標準:
1)主要以強迫思想為主;2)來訪者明確表示強迫癥狀起源于自己內心,不是被別人或外界影響強加的;3)強迫癥狀反復出現,來訪者認為沒有意義,因此試圖抵抗,但不能奏效。因而感到極為痛苦,并有了明顯的軀體反應,如胃痛、頭痛;4)已對學習和生活等社會功能造成損害,病程至少已有近半年。
診斷為強迫癥。
咨詢目標的制定
咨詢師和來訪者共同商定了咨詢目標。首先設定了具體目標,即擺脫目前這種強迫思維,解決由此產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孤僻、人際交往不好等問題,這是近期目標。然后又制定了最終目標,即增強環境適應能力,塑造良好的人格,消除強迫癥狀的人格基礎,促進心理的健康和發展。
咨詢方案的制定
來訪者雖是個中學生,但是在交談過程中發現她的理解能力和領悟力很強,加上她有強烈的求治愿望,所以采用認知治療與行為治療相結合的方法。通過討論,使其對自己癥狀追根求源,探明原因,端正認識,從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并且在同時配合厭惡療法,對強迫癥狀予以克制。
咨詢方案實施前告知來訪者雙方的責任和義務,要求來訪者積極思考,提出問題并按咨詢師的要求完成作業。
與來訪者約定會見的時間,依據她的要求每周會見一次,并告知其收費情況。
咨詢過程
咨詢過程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來訪者一起分析她的成長史、癥狀出現前后的重大生活事件,建立良好的咨訪關系,增強她對咨詢的信心。第二階段,應用認知療法,和她一起分析病因,啟發認識外表癥狀后面隱藏的人格基礎。使她領悟到塑造良好的人格是矯正強迫癥狀的重要途徑。第三階段,指導應用橡圈厭惡療法,緩解她的強迫思維。第四階段,在咨詢取得一定效果后,通過探討讓來訪者領悟到人格塑造的長遠性和艱難性,幫她樹立毅力和信心,進一步鞏固咨詢效果。
第一階段分兩次咨詢。在第一次咨詢時,一開始來訪者還有些猶豫,欲言又止。當咨詢師向她介紹心理咨詢的一些原理和原則尤其是保密原則后,來訪者好象沒有了顧慮,把她目前的癥狀滔滔不絕的向咨詢師述說。這讓咨詢師對來訪者目前的狀況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來訪者述說過程中,咨詢師適時地對她一些異常的想法和目前的痛苦與煩惱的表示理解,讓她充分地感到了咨詢師對她的尊重。在良好的談話過程中,來訪者對咨詢師產生了信任感。第二次咨詢,由于上次和來訪者建立了較好的關系,來訪者一來就按上次的安排和咨詢師談起了她的家庭和成長史,根據她的敘述,咨詢師了解到來訪者從小接受著古板、嚴格的家庭教育,被要求遵守較高的倫理道德標準。因此造就了來訪者的個性也是敏感多疑、膽小謹慎、凡事追求十全十美。這使咨詢師對她的心理歷程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并且在和諧的交談氣氛中,來訪者對咨詢師的信任感進一步增強。
在第二階段的咨詢過程中,咨詢師主要運用認知療法和來訪者對其的癥狀進行理性的分析,一起尋找引起癥狀的原因。咨詢師首先和來訪者根據她描述的經歷和事件歸納、總結了她的個性:敏感多疑、膽小謹慎、凡事追求十全十美。接著和來訪者探討這樣性格的人當進入青春期,生理發育上的明顯變化,加上她升入初中,面臨一個全新的環境,對新的環境以及新環境中人際交往不適應,并且學習成績沒有達到預定目標,有挫折感時,是很有可能導致強迫癥狀的出現的。來訪者通過咨詢師的分析明確認識到塑造良好的人格,是消除強迫的重要途徑。但是來訪者卻有些疑慮。她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人格能重新塑造嗎?咨詢師給她進行了分析,因為青春期學生的人格還沒有成熟,其可塑性還是很大。只要自己具有自我培養和塑造的意向和決心,只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塑造自己,持之以恒地注意消除不良的人格特征,每個青春期的學生都會成為自我教育的勝利者,都會使自己的人格更完善。這大大增強了來訪者對克服強迫癥的信心和決心。之后的幾次咨詢,咨詢師和來訪者對上述問題展開了進一步的探討。來訪者認真地分析了自己對學習成績要求過高的想法。并且認識到了,人無完人,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不可能不出差錯。對待學習也是一樣,不能對一次考試不理想而耿耿于懷。咨詢師也和她一起分析了和同學交往出現障礙的原因主要是對同學的要求過高,用自己的評價模式去要求別人。要塑造人格,還要寬于對待周圍的人,不要把自己的個性特征強加于人,要理解你周圍人要做到與你良好相處也是一件不易的事。如果再對人苛求,就有些不合理了。要嘗試著平等、寬容的與同學交往,試著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才能順利和他們很好交往,甚至成為好朋友。中學階段是人的一生中友誼感發展的鼎盛時期,廣交朋友可以打開一個人封閉的心靈。使自己的思緒和朋友的思想相互溝通、相互交流,你會受到很多有意的啟發和幫助,你會感到整個世界陽光燦爛,學習生活多姿多彩。來訪者十分贊同咨詢師的看法,并表示會嘗試著接納身邊的同學,試著和他們交朋友。之后,咨詢師向來訪者提了建議,讓她用豐富多彩的生活充實自己,把無意義的想法從腦海里擠走。例如,多參加文娛、體育或其他集體活動,這些對于健康身體、陶冶清操、培養興趣、開朗性格都十分重要,都可以轉移自己對癥狀的有意注意,使自己逐漸從強迫癥狀中解脫出來。
第三階段,咨詢師主要根據行為主義理論,輔導來訪者運用厭惡療法來克制強迫思維。咨詢師首先簡單向來訪者介紹該療法的理論基礎。厭惡療法的機制是經典條件反射,也就是當來訪者的不良行為即將出現或正在出現時,給予一個令人不快的懲罰性刺激,使人產生厭惡的主觀體驗。經過多次反復結合,不良行為與厭惡體驗就建立了一種新的條件反射聯系。以后當他欲實施或正在實施這一不良行為時,變會產生厭惡體驗。為了避免這種厭惡體驗,他只有放棄或終止原有的不良行為,從而達到治療目的。應用橡圈厭惡療法,即在左手腕上套橡圈,要求當出現強迫觀念時,即拉橡圈至有痛感,并計算拉彈次數,直到強迫觀念消失為止。每日需做記錄。來訪者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并非常積極地要求學習和實施這個方法。咨詢師也對她耐心地進行指導。之后每次咨詢前,來訪者都會很主動的向咨詢師述說她運用這個方法的體會以及效果,咨詢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進一步的解釋和指導。這個階段其實是配合第二階段的認知療法一起展開的。在認知矯正的基礎上實施行為治療這樣的效果更為顯著。
第四階段的咨詢過程中,咨詢師對來訪者取得的咨詢效果進行階段性總結。來訪者告訴咨詢師,通過這段時間的咨詢,她漸漸明白自己的個性與其癥狀的密切關系,慢慢開始注意和克服自己的不良性格傾向。學會樹立適度的目標和要求,學會了包容同學的缺點和不足,尋找和欣賞他們身上閃光點。在這樣的基礎上,她很快就在班里找到了幾個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不再孤獨和寂寞了,心情也愉快多了。在朋友的幫助下,她對新的校園生活逐漸適應,學習成績也慢慢進入全班前5名。另外,她仍然堅持進行橡圈厭惡療法,發現強迫觀念由第一周的每天出項3-6次,每次拉彈橡圈30-50次才消失,到第九周起強迫觀念不再出現,橡圈亦脫掉,偶有輕微的強迫想法出現,能很快控制而消失。咨詢師對她的進步與改變做了贊許與鼓勵,增強來訪者的信心,并向來訪者指出,要塑造一個良好的人格的長期性和艱巨性,所以不要憑一時心血來潮,想一下子改變不完美的個性,一旦遇到困難又失去信心和毅力。來放者表示很接受咨詢師的說法,并表示了自己的決心和毅力。
之后,根據來訪者的咨詢效果,咨詢師慢慢延長了咨詢的間隔時間,并對前面的咨詢過程進行了全面的回顧和總結,客觀的評定咨詢成效,最后結束咨詢。
咨詢效果評估
來訪者自我評估:咨詢結束時強迫癥狀基本消除,“感到了半年多來從未有過的輕松,心情也開朗多了,尤其在學校也有了好朋友”,“現在上課注意力能夠很好的集中,學習成績也有了提高。”
咨詢師的評估:咨詢的具體目標、近期目標已實現,來訪者已基本擺脫強迫思維,由此產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孤僻、人際交往障礙等問題也已解決,整體功能恢復地較好。長遠目標、最終目標方面,可以看出來訪者對自己的人格有一定認識,但要她能否真正有毅力去塑造良好人格,促進心理的健康和發展,需要長期隨訪后評估。咨詢結束前的心理測驗:SAS評分總粗分25;SDS評分總粗分24分,也提示抑郁、焦慮較咨詢開始前有明顯改善。
輔導反思
在和王某結束咨詢后還是做了一段時間的跟蹤和回訪,除了她個人反應各方面情況都有所好轉之外,我還專門不定期的找了她的班主任了解她的情況。據她班主任說她已經適應了初中的校園生活,在班里慢慢地活躍起來,和同學相處的很不錯,還有一定的號召能力,而且學習成績也進步很大。聽到這些反饋,我也頗感欣慰。時間飛逝,就當我已經開始慢慢地淡忘了她的時候,卻在去年的教師節意外的遇到了她。這時的她已經是杭州一所知名重點高中的學生了。她說她是專門來看我的。她和我說了一句話我印象頗深。她說:“真慶幸我們學校有心理輔導室,有專業的輔導老師,否則我就被‘水龍頭’害死了。”
她的話一直在我腦里回響,讓我感觸很深。王某是幸運的,不僅因為她所在的學校有心理輔導室,有心理輔導老師,更重要的是她能及時發現自己的問題,并尋求幫助。其實在學校里有很多受到心理困擾的學生對心理健康的知識一無所知或者誤解很深,對心理輔導更是“談虎變色”。認為走進心理輔導室進行心理輔導的人就是有精神問題,認為心理輔導老師不過是在幫班主任進行說教、管理。這種想法往往會錯過孩子的最佳輔導時機,讓他們在心靈的泥沼中難以自拔。因此,社會、學校各方面因積極開展心理健康的宣傳、教育,通過各種途徑讓學生真正認識心理健康,了解心理輔導,遇到問題能主動、及時的尋求幫助。有人說教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但我想如果這種遺憾是來自于對心理健康知識的無知,那就太可惜了。如果我們整個相關的宣傳教育工作做得更加完善一點、我們輔導老師工作做得更細致一點,那么許多的學生可以更早的走出心靈的沼澤地,這不正是我們所希望的嗎。
篇2:第三中學心理輔導課專職教師職責
第三中學心理輔導課專職教師職責
一、依據學生的心理發展、心理需求等狀況,選編心理輔導活動教材。
二、進行心理輔導活動課教學及教學研究。
三、對個別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心理輔導和咨詢。
四、負責對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提出建議。
五、負責對學生家長心理輔導課的培訓并配合家長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
六、負責在校內外宣傳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及成果。
篇3: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方案
綏陽縣太白鎮中心小學
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工作方案
(20**年)
綏陽縣太白鎮中心小學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以《*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為指導,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機構和工作機制為保障,遵循未成年人認知特點和心理發展規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詢工作,以提高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未成年人健全人格發展為目標,努力提高心理健康輔導的質量和水平。
一、組織機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太白鎮中心小學,具體由李顯忠同志負責辦公。
二、工作思路
1、面向全體未成年人,立足于未成年人的發展性、預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到預防、疏導為主,干預、治療為輔。
2、密切與學校的聯系,更好地與學校心理健康工作有機結合。
3、發揮學校心理健康輔導員的作用,并對他們進行培訓。
4、認真細致地做好個別咨詢輔導工作,力求在個案上有所突破。
三、主要工作
1、積極開展心理咨詢工作
心理咨詢是心理健康輔導站的主要工作之一,要積極開展針對未成年人的個體咨詢和團體咨詢。做好未成年人的個別心理輔導工作,為來訪的未成年人提供咨詢,對他們在成長、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心理行為問題給予指導,幫助他們排解心理困擾,對于個別有嚴重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未成年人,應及時識別并轉介到專業診治部門。每周一到周五咨詢室有咨詢老師值班,每天開放時間為:
上午8:30到11:30,下午1:30到5:30。
2、積極開展心理健康講座
心理健康講座是有效的心理教育途徑,針對未成年人出現的心理行為問題,通過講座,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簡單的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F象,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識,學會學習,學會交流,適應升學擇業、生活、社會等。主要內容包括:幫助學生適應學校的學習環境和學習要求,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念,改善學習方法,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把握升學選擇的方向;了解自己,學會克服青春期的煩惱,逐步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抵制自己的沖動行為;加強自我認識,客觀地評價自己,積極與同學、老師和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逐步適應生活和社會的各種變化,培養對挫折的耐受能力。
3、做好心理輔導人員工作培訓
心理輔導員的隊伍建設十分重要,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培訓,不斷提高心理輔導員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能夠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知識、專業技能和心理咨詢的基本原理與技術,能夠指導和評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確判斷未成年人心理問題并恰當處理,能夠對有心理問題的未成年人進行個別和團體輔導。
4、營造積極健康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
積極利用網絡、宣傳欄、宣傳單等形式,廣泛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培養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意識,從而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和心理健康教育環境。
綏陽縣太白鎮中心小學
20**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