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公司人員構成及配置配備標準
最初的物業管理僅僅是針對住宅物業的“四保”(保潔、保安、保修、保綠)服務,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都不高。如今,物業管理已經涉及住宅、辦公、商業、工廠、醫院、學校、機關、軍隊、機場、車站、劇院、場館、公共設施、甚至寺廟等各類物業。物業管理服務的對象包括男女老幼、社會各階層人士。物業管理服務的優劣,直接關系到物業的使用功能和使用效能,關系到業主和使用人的生活、工作、學習等質量,因此,物業管理越來越被整個社會所關注和重視?,F在的物業管理可以說是綜合性、整體性、個案性很強的服務,其工作種類較多較雜。以前常有“物業管理是個筐,什么事情都往里面裝”的說法,雖然這種現象不合法、不合理,但它確實是社會現實的真實寫照,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物業服務企業承擔的工作界面和工作量。
人員配備是個上至企業發展戰略、下至每個員工每天具體工作的龐大的系統工程,也是很多企業在管理發展與管理體系建設中存在弊詬最多的地方。崗位與編制設置不合理,不僅影響企業管理的人工效能,也影響員工的工作績效與激情。
架構設置指的是明確企業所需要的職位,是結合組織結構設計的要求和崗位流程的需要確定的崗位數量和職責;人員配備指的是明確企業需要多少適合企業發展的個人,是企業根據工作量和發展需要設定的在崗人員的數量;而企業的人員配備設計就是結合企業戰略發展需要進行崗位設計和人員編制設計的合稱。架構設置設計的目標是實現企業運作效率最大化,人員配備設計的目標是實現人工成本最低化。
在人員配備之前,還需要做一項工作,即定責,定責包括部門職責和崗位職責兩項內容,這是人員配備的前提基礎,只有明確了各部門各崗位的職責,才可以有據可依地確架構設置位數量和人員數量。架構設置的過程主要需要三個步驟的分析:即崗位使命與職責分工分析(崗位定性分析)、崗位工作結構與工作量分析(崗位定量分析)、崗位任職資格與任職者分析(崗位人員分析)。
崗位定性分析,包括部門職能的崗位分工分析、崗位設置使命與職責現狀分析和崗位設置原則與特性分析。對于部門職能的崗位分工分析,主要是對組織機構、崗位、編制設置現狀的全面了解、對部門職能的梳理與改進以及對部門職能的崗位分解;對于崗位設置使命與職責現狀分析,主要是考慮崗位設置的依據與目的,有助于確架構設置位的職責與分工是否符合公司的發展要求;對于崗位設置原則與特性分析,主要是確架構設置位與部門職能是否匹配。
崗位定量分析,其步驟包括:
(1)將崗位工作劃分類別,即日常性的部門職能工作和階段性的部門內部工作,或部門工作、公司項目;
(2)對日常性的工作按照工作對象、內容、發生頻次、單位工作時間、全年工作量、工作飽滿度等進行分析;
(3)對階段性工作按照工作內容、工作或項目周期、工作量發生的特點等方面進行分析;
(4)確定指標和標準進行評價,如崗位工作結構比、崗位工作分布強度、崗位工作量飽滿度等。
崗位人員分析,就是根據實際人員情況調整崗位分工與設置。人員配備的最終落腳點在于定員上,企業可以進行全員競聘,增強企業整體崗位與人員的匹配度,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上。
人員配備的過程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分析:即微觀人員配備和宏觀人員配備,微觀人員配備是指確定各部門、各崗位具體的人員數量,主要應用于各部門確定具體崗位人員數量,包括崗位工作結構與工作量分析和影響崗位人員配備的關鍵動因分析;宏觀人員配備指的是確定公司幾大類隊伍的人員數量和比例關系,對公司總體編制與人工效率、成本進行分析。
在人員配備分析過程中,從微觀分析到宏觀分析,通過各部門影響因素的分析,提煉總結公司總體的主要人員配備影響因素;通過確定影響部門人員配備的關鍵動因,分析公司人員編制與人工成本,確定公司整體人員配備原則;并結合實際人員情況,進行公司人員配備目的與效果的分析,以及通過長期動態人員配備管理,以確定分階段達成的人員配備目標。
篇2:物管案例:物業管理應如何進行人員配置
物管案例:物業管理應如何進行人員配置
華聯集團大廈是上海華聯物業有限公司所管理的一幢集賓館、餐飲、銀行、涉外辦公樓為一體的綜合大廈。由于建造初期物業管理沒有前期介入,大樓部分設計布局不合理,大樓總機房設在B樓3樓,消防監控中心設在A樓1樓,衛星監控中心設在A樓19樓,此三處崗位均必須保證24小時有人上崗,最精簡配備要12人,但三處崗位工作量都很小,都只是起一種防范性監控作用。對此,物業管理公司因該怎么辦。
[案例提示]
人員開支是企業運作中最大、最重要的成本,已成為企業領導者的共識。對物業公司這類保本微利型企業來說,更要注重對人員成本的控制,機構設置要精簡、高效。
[案例分析]
為此,物業管理處經理經過測算,決定將三處的機房進行適當的改造,將部分設備移位,集中到消防監控中心。這一舉動需改造費用10萬元,但人員由12人減少到5人,按每人每年企業支付3萬元/人計,每年可節省人員開支21萬元,且一勞永逸。
人力控制一般應注意以下原則:
1.以崗定員、按崗配人
2.職責明確、充分授權
3.注意工資差別,調動積極性
4.精簡高效、一崗多能
5.考慮區分不同階段,人力要求的差異性(前期介入階段、前期管理全面接管階段、后期管理、管理成熟階段的人力需求各有側重點)
6.注意市場人員的情況(勞動力市場及有關使用勞力規定)
7.加強人員培訓,提高人員素質,培養復合型人才
篇3:制造工程部安全管理組織機構人員配置安全要責
制造工程部安全管理組織機構人員配置及安全要責
1、部長為部門安全工作第一責任人,主管工程師為設備安全第一責任人,運行科長為生產安全第一責任人。
2、確立安全工作第一性的原則,任何人不得阻撓、拖延安全工作的實施。
3、部門設專職安全員一名,在部長的直接領導下,負責日常安全管理、檢查等工作。
4、各運行崗位的主操作手及全體機電維修人員為兼職安全員,負責協助專職安全員工作。兼職安全員對其職責范圍內的安全負責,其中楊樹俠負責部門所有消防栓每月的定期檢查工作,王秀玲、佟樂負責部門所有滅火器具每月的定期檢查工作。
5、直接從事具體安全及消防工作人員(包括特殊工種)的崗位要保持相對穩定,需要持證上崗的必須經專門培訓持證上崗。特殊情況下因工作發生變動時,必須培養有同樣資質人員方可進行。
6、專職安全員在部長領導下每月組織一次全面的部門安全工作檢察,作好記錄,對于安全隱患,報部長安排具體整改,專職安全員負責督促落實整改情況,并及時向部長匯報。
7、對于與安全工作直接相關的設備,存在隱患的,要盡快安排維修,專職安全員填寫安全維修工作單,并經部長批準,執行人員必須在指定的時間內優先完成。
8、制造工程部所有員工有義務及時反映發現的安全問題或安全隱患,生產班組直接向運行科長反映,當班能解決的,由運行科長直接安排,當班不能解決的由運行科長作好記錄,并及時向專職安全員及主管部長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