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管理自己的情緒
讀鄭老師的文章“以彼之道,還治彼身”。他講述的是課堂上發生的事件,一個學生在課堂上對同學大發脾氣,鄭老師運用他的智慧和方法,幫助引導了這個學生。作為老師,這種情況我也是經常遇到的。其實即使作為一個普通人,包括自己,這種脾氣失控,情緒失控的情況也會經常發生。只是在孩子身上發生的幾率更高,更經常。我的班里也有這樣孩子,一急就上手,情緒緩解之后也會痛心疾首,誠懇道歉。這在美國是心理學和教育學專家們專門研究的問題,如果一個孩子無法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這種情況一再發生,這個孩子就存在“情緒失調”或“行為失調”的問題,就需要特別的關注和教育。這種孩子并非不知道是非,只是一旦情緒激動不能控制,脾氣便突然爆發,等情緒緩解之后會懊悔。
鄭老師的方法充滿中國傳統文化智慧——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針對這個孩子是有效的。鄭老師的描述傳神還妙趣橫生,又浸滿著對學生的愛和專注,覺得當鄭老師的學生非常幸運。
我想說的不單單是這些正在成長中的孩子,他們有懂教育的老師和耐心的家長的不斷引導,大部分孩子的行為偏差都能夠隨著教育和年齡閱歷的增加逐漸得到糾正。我想說的是我們成人身上的問題,許多人都存在情緒失調和行為失調的問題,一時的脾氣爆發和行為的失控,也都會導致家庭矛盾,甚至嚴重的后果,這需要我們有清醒地認識。我覺得專家的理論分析和方法至少對我自己來說,給我補上了一門“情緒管理的課程。對教育孩子有用,對教育自己、維護家庭統一“小業”、和與人相處也是有效的。
專家這樣支招,告訴孩子(含成人)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如果這種行為不糾正,發展下去,隨著人的長大體力的強壯能力的增加,有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后果。
人的情緒會經常處在一種變化狀態。大多數情況下,成人的情緒多處在一種平穩狀態,但也有在外在情況刺激下發生突變的可能,也會出現極度的憤怒,悲傷,狂喜等狀態。多數人能夠把握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但也有人不能把握。成人的情緒變化曲線相比兒童而言是平滑的。孩子的情緒變化是突起突落的,這是孩子人生閱歷無法應對外在任何的突然變化導致的現象,學會如何應對是他們每天成長中的功課。青少年的中學生,面臨人體成長心理發展的第二次特殊階段,幾乎是面臨的同樣的問題。如果我們成人都有情緒失調的問題,就無法耐心地引導孩子。
正因為情緒變化是一種常態,教會孩子(含成人)管理自己的情緒非常重要。(有些成人也有這門功課的缺失,也不會管理自己的情緒。)誰都有情緒激動無法控制的時候,我們都有。一旦發生這種情況,首先意識到自己情緒正處在失控狀態,就像人突然高燒,需要吃藥和物理降溫一樣。馬上要做出決定,暫時什么都不做,等待情緒的降溫。降溫過程的長短,因人而異。但情緒是一定會降溫的,沒有任何人的情緒會永遠處在最高潮,就像高燒40℃,專家把它稱為“紅燈區”——也就是危險區。
對孩子,尤其是小的孩子,要多觀察,甚至要記錄孩子每天發脾氣時間,持續的長度。判斷是否與饑餓或過度疲勞有關。當他的情緒處于紅燈區的時候,絕對不要對孩子解釋什么,或講什么道理,他根本不會聽。更不能去訓斥,那是火上澆油。唯一的方法是平靜地告訴孩子,我們待會兒再談。孩子的情緒一定會平息的。只有孩子的情緒恢復正常,專家把它稱為“綠燈區”——即孩子的情緒處在安全的狀態,這是才是實施教育和針對性做出反應(給孩子食物或者讓孩子休息等)的時候。
對成人,首先要審視自己:我是那種易爆易怒的人,還是我是那種性情平和的人。其實即使性情平和的人也有可能被激怒的時候,也有由于饑餓、勞累或是生病的時候自己的耐性會處于水平很低很容易爆發的水平。當自己情緒處于紅燈區狀態的時候,要意識到自己正處于情緒失控的狀態。如果能夠,可以提醒周圍的人,自己心情很糟(或身體狀況很差),耐性很差,請讓我自己待會兒,安靜一會兒,等我好了會告訴你們。即使不能夠明白地與人溝通,這時要掌握一條重要的原則:讓自己靜止,不傷害他人,不做重大決定。因為此時的任何行為和決定都會導致自己后來的“后悔”,甚至可能是終生的遺憾。
情緒管理是有方法的。從小訓練,會比較容易。成人學會這種管理技能相對會難一些,但不是學不會的。作為教育者,老師和為人父母,必須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這樣不僅能教育好孩子,自己也會有一個健康的情緒和和諧的生活。
篇2:初中學生心理健康監護機制的職責
初級中學學生心理健康監護機制的職責
一、校長的職責
校長作為一個學校的最高行政領導者,在學校心理教育工作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應該是本學校心理輔導工作中政策的制定者、思想的啟迪者、技術的指導者和行政的督導者。其具體職責如下:
1、遵照教育行政部門的指示,貫徹執行心理教育工作;
2、提供適當的場地與設施,促進心理教育工作的發展;
3、督導咨詢室(學生心理健康指導中心)擬訂心理輔導與咨詢計劃;
4、出席心理咨詢室(學生心理健康指導中心)的各種會議;
5、合理分配經費,支持心理教育工作進行;
6、主持校內的教師研討會,學習研究心理教育的理論與方法,提高教師對心理教育工作的認識和理論水平;
7、與家長的社會人士溝通,爭取社會力量對學校心理教育的支持;
8、主持對心理教育工作效果的評價
二、(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主任及教研組長的職責
1、策劃學校的心理教育各項工作;
2、協助咨詢室(學生心理健康指導中心)有關人員,擬訂心理輔導工作計劃;
3、主持心理咨詢室工作會議及個案研究
4、參與家長會議,對家庭教育給予輔導;
5、與校外地方社會資源人士或單位取得聯系,爭取心理輔導與咨詢的支持;
6、協助教師開展心理教育工作,并解決其遇到的困難;
7、與德等處、教學出配合,實施學習輔導、生活輔導和人格輔導等工作。
8、配合學校及社區的特殊需要,從事各種心理輔導工作。
9、承擔對全校教師、班主任的心理教育業務培訓;
三、心理教師的職責
1、擬訂學校年度心理輔導工作實施計劃、工作講度表及日程安排;
2、配合德育處、教學處實施學習輔導、生活輔導、人格輔導和職業輔導事宜;
3、心理咨詢與個案研究及個案轉介;
4、開設專門的心理輔導課程;
5、協助教師對適應不良學生的早期發現、原因分析,并實施個別輔導;
6、協助教師解決心理教育工作中的技術問題;
7、計劃并參與家長會議,為家長學校開辦心理教育講座,必要時進行家庭訪問,協助家長輔導其子女;
8、建立心理檔案并進行管理;
9、負責心理測驗及其解釋;
10、評價學校內年度的心理輔導效果;
11、從事心理教育的研究,不斷改進工作。
四、教學處主任在心理教育工作中的職責
1、督導所屬各教研組及教師參與心理教育工作;
2、協助及督導各科任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積極滲透心理教育;
3、在課程安排上保證專門心理輔導課及其有關活動;
4、與咨詢室及政教處聯系,實施新生入學輔導、升學輔導、畢業輔導;
5、根據需要調整班級時間以實施各種心理測驗;
6、督導各任課教師對學生實施學習輔導;
7、參加學校心理教育工作會議或有關的個案研究會議。
五、德育處主任在心理教育工作中的職責
1、督導所屬各年級組及班主任老師參與心理輔導工作;、
2、與咨詢室、教務處協調,實施新生入學輔導、升學輔導、畢業輔導;
3、協助咨詢室加強對學生的生活輔導事宜;
4、組織和指導在班級和團隊工作中進行心理教育;
5、會同咨詢室安排家庭訪問及舉辦家長會與聯系家長等事宜;
6、參與個案研究會議;
7、參與策劃學生心理教育工作;
8、會同咨詢室實施學生心理與行為問題的調查與處理;
9、會同咨詢室及教務處安排學生休閑活動等等。
六、教科研主任在心理教育工作中的職責
1、組織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研究,不斷開拓新領域;
2、負責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的培訓和心理教師專業發展工作;
3、參與學校各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擔任技術顧問;
4、組織心理健康教育成果交流和學術研討會;
5、督促評價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各項工作。
七、年級組長在心理教育工作中的職責
1、召開年級心理教育工作研討會;
2、召集教師配合各科教學單元活動的設計積極開展心理教育活動;
3、參與個案研究;
4、制定并組織執行年級心理教育工作活動計劃;
5、參與學校心理教育工作會;
6、協調各科教學,共同參與對學生的輔導。
八、班主任在心理教育工作中的職責
1、取得各方面的支持與協助,負責實施班級學生的心理教育;
2、實施生活輔導與學習輔導;
3、與咨詢室協調進行各種心理測驗;
4、參與搜集建立各種學生心理資料;
5、實施班級學生團體心理輔導;
6、從事學生個別心理輔導;
7、配合教學積極實施心理輔導活動;
8、畢業班的升學輔導、畢業輔導、職業輔導;
9、參與有關的本班學生個案輔導研究會議。
九、科任教師在心理教育工作中的職責
1、在教學活動中積極實施心理教育;
2、協助咨詢室實施生活輔導與學習輔導;
3、協助推行團體心理輔導;
4、協助實施個
別心理輔導;
十、保健醫生在心理教育工作中的職責
1、協助咨詢室實施學生健康生活輔導;
2、發現學生身心問題及時告知輔導人員及班主任;
3、會同咨詢室及班主任實施健康檢查,并將檢查結果送班主任登記,存入學生個人資料袋內。
篇3:第二小學心理健康咨詢室規章制度
第二小學心理健康咨詢室規章制度
一、認真學習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不斷提高專業水平,認真完成心理健康領導小組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
二、認真遵守心理咨詢人員的職業道德,嚴守工作秘密,不得公開學生的情況。
三、本著“積極、自信、樂觀、向上”的健康心理狀態以誠相待,傾情相助,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四、對于來訪學生要認真做好接待工作,并及時了解有關情況,妥善處理。
五、咨詢工作要做好記錄并整理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