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的指導意見》(教基[20**]6號)精神,結合我校實際,研究制訂《廣東江北中學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
一、成立“研究性學習”實施小組
組長:z
副組長:z
成員: z、各年級級組長、各班班主任、高中各科老師。
二、研究性學習學分認定的基本原則
每個學生都要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完成研究性學習任務,兩年至少完成1個以上的課題研究。
完成研究性學習課題可獲得獲得15個學分,每個課題是否完成的依據是:有完整的《廣東江北中學研究性課題審報表》;有研究性學習成果和結論。
三、研究性學習活動實施中的任務分解
1.班主任:全面負責本班學生的研究性學習,主要任務是:
?、儇撠熣n題小組人員和課題小組組長的確定,每個班根據學生人數可安排10個小組,每個小組為6人左右為宜。
?、谥笇дn題小組自由選擇指導老師,或協調老師選擇課題小組。
?、鄹鶕W生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過程和成果,給予學分的認定。
?、軐Ρ景鄬W生研究性學習結果整理歸納送交教研處備案,每學年推薦2~3個優秀課題上報學校。
?、菝繉W期召開一次研究性學習總結會或成果匯報展示會(要求至少有2名以上課程委員會成員參加)
2.導師:協助班主任負責本班的學生研究性學習,主要任務是:
?、倮谜n堂上課,使學生進入問題情境階段,使學生愿意參加研究性學習,并產生一定的興趣。
?、趨f助班主任確定本班的課題小組成員和組長。
?、壑笇дn題小組自由選擇指導老師,或協調老師選擇課題小組。
?、軈f助班主任,根據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過程和成果,給予學分的認定。
?、輩f助班主任,每學年推薦2~3個優秀課題上報學校。
?、迏f助班主任每學期召開一次研究性學習總結會或成果匯報展示會。
3.指導教師:每個班的課題小組可根據情況選擇一個授課教師作為本課題小組的指導老師,授課教師也可根據情況選擇課題小組,每位教師(主要是高一教師)所指導的學生人數不得少于25人。
指導教師的主要任務是:
?、僦笇а芯啃〗M確定課題,并完成開題報告②指導課題研究過程材料的完成(主要是要學生完整填寫《研究性學習學習記錄冊》)。
?、勖繉W年把所指導的課題小組的《開題報告》、《研究性學習學習記錄冊》和《研究成果》等材料進行整理,送交班主任和導師(班主任和導師根據以上材料對學生進行學分認定)(研究成果可以是研究論文、實驗報告、調查報告、活動方案設計、科技作品、錄象資料等多種形式)
4.年級組長:根據本年級的特點具體組織本年級的研究性學習,協助教研處做好相關的檢查考核工作,以及有關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搞好本年級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經驗交流和成果展示
5.教學處:指定專人負責研究性學習管理的具體事務,主要職責是:
?、儇撠煱嘀魅?、導師、和指導教師對研究性學習指導工作的考核評價與管理。
?、谪撠煂γ總€班級學生學分的認定進行審核。
?、圬撠煂W生的研究成果整理、歸檔。
?、苊繉W年負責組織一次研究性學習展示會,每學年編輯一本《研究性學習優秀研究成果集》。
四、研究性學習課程內容參考
1.自然環境類:主要是從研究人與自然的角度提出的問題,如環境保護、生態建設、能源利用、動物保護、天文研究等方面與個人生活背景相關的課題
2.歷史文化類:主要是從研究歷史與人的發展角度提出的課題,如鄉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歷史遺跡研究、名人思想與文化研究、校園文化研究、、傳統道德研究、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研究、東西方文化比較研究、民間文學、藝術研究、影視文化研究、時尚研究等
3.社會生活類:主要是從保護人與社會關系的角度提出的課題,如學校規章制度的研究、社會關系的研究、企業研究、社區管理、社團活動、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規劃、交通建設、法制建設、政治制度、社會經濟發展、宗教研究、貿易與市場研究、科技與生活等相關的課題
4.個人發展類:主要是從關注個體成長的角度提出的課題,如學生社團的研究、群體研究、學生消費研究、學校制度與學生成長、班級制度與文化、流行音樂、時尚文化、行為方式研究、同學關系研究等與學生生活直接相關的課題
5.跨學科綜合類:主要是從科學技術與時代發展角度提出的,與中學的學科知識有一定的聯系,但主要是需要多學科參與的有助于了解當代前沿科學的綜合學習課題,如遺傳與化學、納米技術、計算機與多媒體技術、基因工程與克隆技術、產權經濟、組織行為、等與現代化生活息息相關的新事物的研究課題
五、研究的步驟指導
指導教師指導學生研究課題一般包括以下步驟:確定課題--制定計劃--搜集材料--整理分析--總結報告--交流評價--研究成果。
六、有關要求:
學校要求所有教師(特別是高一教師)都要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教學活動,全體教師要把這項工作看成是象上課和批改作業一樣不可缺少的職責。每位教師(主要是高一教師)所指導的學生人數不得少于25人,并落入正常工作量中,達不到要求的視作未完成正常工作,超額完成的給以獎勵,并與課時津貼和超工作量掛鉤。導師的工作量學校將另行研究予以考慮。以后將教師是否有效指導和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作為考核、獎勵和晉級的重要指標。此方案根據學校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發展的情況,以及學校資源(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的發展情況在實際操作中進一步完善。
廣東江北中學教學處
篇2:高級中學研究性學習管理制度
高級中學研究性學習管理制度
(一)、每學期開學初,研究性學習教研組(學校課題組)負責高一年級基礎知識課的教學內容、教學計劃和教學進度,制定課程講義,上報教務處。
(二)、教科室和教務處討論并選拔研究能力較強的教師專門負責基礎知識課程的教學工作。
(三)、負責基礎知識課的教師在課堂中積極引發學生研究興趣,組織學生成立課題小組,收集各小組的課題目,上報學校課題組。
(四)、所有高一、二年級的任課教師在規定時間內向各教研組長提交擬研究的課題目,各教研組長整理后上報學校課題組。
(五)、研究性學習教研組負責收集和整理全校師生遞交的課題,進行篩選后融入學校課題庫,并向高一、二年級所有班級公布,各課題小組再次挑選并確立課題。
(六)、研究性學習教研組針對各課題小組最終匯報的課題目,為每個小組選定指導教師,并確保每位指導教師指導的課題組數量不超過4個。
(七)、指導教師有責任聯系各課題小組,認真指導各小組完成課題研究,按時填寫《指導教師手冊》,完成"師生聯系卡",課題研究結束后根據課題組成員的表現負責對每位成員進行成績評定。
(八)、指導教師必須認真指導各課題小組完成對開題報告、課題研究中期報告以及研究成果報告。
(九)、研究性學習教研組負責根據各課題小組的開題報告內容挑選重點課題,并組織舉行重點課題的開題論證會和結題答辯會。
(十)、結題答辯會后,研究性學習教研組負責對課題研究的表彰工作,評選出"優秀個人獎"、"優秀團隊獎"、"優秀指導教師獎"等獎項,并給予一定的獎勵。
(十一)、教務處根據指導教師所帶課題數量和質量統計課題指導費,并上報校長辦,對于所指導課題被評為學校重點課題、優秀課題的教師,在學年結束給予一定的獎勵。
篇3:物業管理專業研究性學習初探
物業管理專業研究性學習的初探 廣州市旅游商貿職業學校 黃國庭
21世紀是激烈競爭的世紀,科技進步、專業知識和技能日新月異,導致職業演變速度加快。具有熟練的職業技能,并能不斷更新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已成為當今時代高素質勞動者的重要標志。美國學者約翰耐斯比特指出:"在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沒有一種或一組技能能為你服務一輩子,因此,現在最重要的技能是學會如何學習。"
職業學校必須幫助學生改變傳統學習方法,學會學習,具備自我更新知識、技能的能力。而研究性學習強調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和研究精神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著力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并以"學會學習"為總目標,無疑是從根本提高勞動者素質的重要方法。不但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而且也是落實職業學校注重培養學生鉆研精神、務實精神、創業能力的必要手段。
本著這種精神,我在物業管理專業知識課程的教學中采用了產學研結合做法,即在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產學研活動。
一、確立學習模式
在眾多的研究性學習模式中,我選擇了"基于項目活動的研究性學習",即:"以解決一個比較復雜的操作問題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會性活動的設計和科技類項目的設計兩種類型"。項目(活動)設計模式,源出于當今國際教育界十分流行的"項目教學法",就是組織學生真實地參加項目設計、履行和管理的全過程,在項目實施過程完成教學任務。
項目教學法的前提是"項目",我選擇了物業管理專業二(8)、二(9)班作為主要的實驗對象,將"項目"確定為建立模擬物業管理公司作為主要的課程活動內容:
A、契機:以新教學辦公樓落成為契機,以承擔新辦公樓、教學樓物業管理作一個大膽的嘗試,即建立學生主持的物業管理公司,讓學生在本校開展物業管理的工作。
B、該年級學生有一定的物業管理基礎知識,能獨立完成一部分工作。
C、把握機遇在學生群體中開創"創業"教學模式。
由學生在校建立一個基本成形的物業管理公司并邀請相關單位共同組成項目小組,深入實際,完成指定項目的同時,學習和應用已有的知識,在實踐的第一線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種"真刀實槍"的演練。
二、實施學習模式
實踐能力是創新能力的基礎,是創業能力的前提。研究性學習著力于工作方法、學習方法的提高,還強調團隊合作精神、自我控制能力、適應變化的能力、抗挫折能力、競爭能力等社會能力的形成,引導學生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一)健全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
在這個過程中,作為教師,我采用了分散和集中結合的辦法進行。
"分散"即每周抽出若干課時,用于學生專業課程學習、查閱資料、交流討論、研究分析等;為了在有限的課時中增強學生所學習的知識,我借助于眾多的教學光盤資料,利用因特網的巨大信息資源進行教學活動,既豐富了教師的授課素材,學生也有了比以往更多的信息作自己知識的補充點,使學生們查閱比書本知識更豐富的信息源,幫助學生對各種問題有一個更深層次的了解,并對問題作多方位的回答。豐富的網絡信息資源,將使學生的知識面更廣、思路更開闊。
"集中"即在每個學期集中幾天,用于外出調查、考察、撰寫調研論文、參加答辯等,并在學期末,將學生的調研成匯集成冊,向全校師生展示。這樣可引導學生廣泛涉獵,主動獲取知識,重視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