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醫院醫務人員職業安全防護制度

3817

  醫院醫務人員職業安全防護制度

  1.目的

  加強醫院內部醫務人員職業安全保護意識。

  2.范圍

  適用于醫院從事臨床醫、護、技全部職工。

  3.內容

  一、標準預防:基于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膚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則而采取的措施。

  這些措施是針對醫院所有的患者和醫務人員采取的一組預防措施。包括手衛生,根據情況選用手套、隔離衣、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適的防護用品處理患者環境中污染的物品與醫療器械。

  1.嚴格按要求進行洗手或衛生手消毒。

  2.當醫務人員接觸污染物品時,必須戴手套,脫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3.有可能污染身體其他部位時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如:正確穿戴口罩、帽子、護目鏡和面罩。

  4.根據需要穿隔離衣、防護服、鞋套。

  (一)手衛生

  1.當手部有血液或其它體液等肉眼可見污染時,應用皂液(肥皂)和流動水洗手。

  2.如果手部沒有肉眼可見污染時,使用速干手消毒劑消毒雙手代替洗手。

  3.洗手指征參見《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西安市中心醫院醫務人員手衛生制度》。

  (二)污染的醫療儀器設備或物品的處理:

  1.處理、清洗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器械、物品、設備時,應戴手套、口罩,可加穿防水圍裙、袖套、面罩等,防止工作人員皮膚、黏膜接觸及工作服的污染。

  2.使用后利器,放置于防刺、防滲漏的容器內進行轉運。

  (三)急救場所需要對病人實施復蘇時,用簡易呼吸囊(復蘇袋)或其他通氣裝置代替口對口人工呼吸方法。

  (四)醫療廢物按規定分類收集、處理。

  二、空氣/飛沫傳播疾病的防護:

  1.醫務人員進入確診或疑似傳染患者房間時,應戴帽子、醫用防護口罩。

  2.進行可能產生噴濺的診療操作時,應穿隔離衣或防護服、戴護目鏡或防護面罩。

  3.當接觸患者病人及其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時應戴手套。

  三、特殊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防護:如:SARS、人禽流感等。

  1.醫務人員應嚴格按照防護規定著裝。

  2.應經過防護用品穿脫程序培訓。

  3.醫用防護口罩每6h-8h更換,遇污染、潮濕及時更換。

  4.離開污染區前對防護眼鏡進行消毒。

  5.隔離衣/防護服被血液、體液、污物污染時,應及時更換。

  6.戴醫用防護口罩應進行面部密合性試驗。

  四、接觸傳播疾病的防護:

  1.接觸病人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時必須戴手套;手上有傷口時應戴雙層手套。離開隔離病室前,接觸污染物品后脫去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

  2.手套一經刺破、損壞應立即摘掉手套,洗手并更換新手套。當操作要求靈活性時應戴一副合適的手套。

  3.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醫務人員的面部時,應當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口罩、防護眼鏡;

  4.從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穿戴隔離衣;離開病室前,脫下隔離衣,按要求懸掛,每天清洗與消毒;使用后的一次性隔離衣按醫療廢物處置。

  五、銳器傷預防

  1.進行侵襲性診療、護理操作時,要保證充足的光線,防止銳器刺傷或者劃傷。

  2.禁止手持針等銳器隨意走動。

  3.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后的針頭、刀片等銳器。禁止將針等銳器徒手傳遞。

  4.禁止徒手毀損、彎曲針頭或用雙手回套針帽;如用后的針不能立即處理,應使用單手回套法。

  5.使用后的銳器應當立即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不滿的利器盒中。利器收集箱放置位置合適,便于利器丟棄。

篇2:人力資源管理手冊:職業生涯發展

  人力資源管理手冊:職業生涯發展

  第十六章職業生涯發展

  一.基本原則

  1創新發展原則---人才機制設計

  2規范科學程序化原則---人才制度建設

  3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選拔任用儲備人才

  4德才兼備、任人唯賢的原則----選拔任用儲備人才

  5專人指導與全程跟蹤的原則---人才職業生涯計劃

  6按需施教與講究實效的原則---人才培訓

  7獎懲嚴明與能上能下的原則-人才考核使用

  二.近期目標:

  理順、完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明確人才選拔、任用、儲備、培訓、輪崗、考核等管理體制;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制度與流程;結合公司人才資源現狀,積極穩妥、有步驟地實施變革,確保公司經營目標的實現。

  三.中、遠期目標:

  逐步建立現代金融企業的人才發展戰略,尋求人才管理方針與組織目標的統一;創造靈活的人才管理機制,實現激烈競爭下的公司經營目標;為人才充分發揮潛力提供各種開發與支持

  四.公開選拔

  1制定方案;

  2推薦報名;

  3資格審查;

  4筆試;

  5擇優面試;

  6組織考察;

  7擇優任用。

  五.公開人才招聘

  1進行應聘崗位分析設計測評要素及權重;

  2統一設計面試題;

  3根據面試分數和評價報告,確定競選結果。

  六.建立指導人計劃

  指導與幫助員工個人生涯發展規劃達成、企業文化認同、工作作風、經營管理技能等諸方面提高。

  七.實行人才崗位輪換

  1橫向輪崗與縱向輪崗

  2輪崗的對象

  A公司總部經理以上員工和分公司總經理室成員以上人員;

  B在同一崗位任職5年以上,特別是在人事、財務、兩核、投資等重要崗位連續工作3年以上,原則上實行輪崗的經理級以上員工。

  3輪崗的期限

  A屬于輪崗的總部部門負責人,輪崗期限為2年;

  B經理級人員輪崗期限為6至12個月,

  C分公司總經理成員輪崗期限為3個月。

  4輪崗的經理級以上的員工,要服從組織決定,在指定期限內報到就職,對不服從組織決定者,給予嚴肅批評教育。經教育批評仍不服從的予以就地免職

  5每年公司對儲備人才職業發展計劃達成情況進行考核和評估,并對指導人的工作進行評估。

  八.外派人員待遇

  1外派人員確定的條件

  A公司正式員工由公司統一安排派駐(含聘任、借用、交流工作人員)到非本人戶口所在地或非長駐地公司所屬機構工作在三個月以上的人員

  B凡在異地機構工作未超過三個月的或內部調動且勞動人事關系隨轉到非戶口所在地或非長駐地機構的、返回戶口所在地或長駐地機構工作的不適用本規定。

  C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外派工作人員的管理。外派工作人員經人力資源部協調安排,報公司主管領導或總經理辦公會批準后執行。

  D外派工作人員在異地機構工作期間保留其原職務待遇,公司另予聘任的或另有規定的,按聘任決定或有關規定執行。

  2外派人員的有關待遇

  A外派工作人員的工資和福利,按原工作機構標準核定并由原工作機構發放。

  B外派工作人員的獎金由原工作機構按同級別人員的平均獎計算并考核發放。

  C外派工作人員在異地機構工作期間享受生活補貼。生活補貼標準按公司《出差管理規定》中相應級別人員每日的伙食費補助標準,加權工作機構的工資系數,由工作機構按月發放。

  D生活補貼自外派員工抵達工作機構報到之日起,至外派工作結束離開工作機構之日止(含法定休息日和節假日)。

  E外派工作人員在異地機構工作期間享受房租補貼。房租補貼標準按工作機構同級別人員住房工資標準的30%核定(最高不超過部門正職住房工資標準的30%),由工作機構按月發放。

  F外派工作人員在異地機構工作期間每季度可享有5天休假,休假路費由工作機構按財務有關規定予以報銷。未能享受休假,其直系親屬1人可前往外派人員工作機構所在地探望,往返路費由工作機構承擔。

  流程圖:

篇3:如何規劃職業生涯

  職業生涯設計方案

  職業生涯規劃應充分考慮人、環境、職業與成功的事業生涯之間的關系。那么如何規劃職業生涯的呢?下面具體說明規劃職業生涯應考慮的因素和步驟。

  1、確定志向。

  志向是事業成功的基本前提,沒有志向,事業的成功也就無從談起。俗話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绷⒅臼侨松钠鹋茳c,反映著一個人的理想、胸懷、情趣和價值觀,影響著一個人的奮斗目標及成就的大小。所以,在制定生涯規劃時,首先要確立志向,這是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也是你的職業生涯規劃中最重要的一點。

  2、自我評估。

  自我評估的目的,是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因為只有認識了自己,才能對自己的職業做出正確的選擇,才能選定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生涯路線,才能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做出最佳抉擇。自我評估包括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學識、技能、智商、情商、思維方式、道德水準以及社會中的自我等等。

  3、職業生涯機會的評估。

  職業生涯機會的評估,主要是評估各種環境因素對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每一個人都處在一定的環境之中,離開了這個環境,便無法生存與成長。所以,在制定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時,要分析環境條件的特點、環境的發展變化情況、自己與環境的關系、自己在這個環境中的地位、環境對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環境對自己有利的條件與不利的條件等等。只有對這些環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復雜的環境中趨利避害,使你的職業生涯規劃具有實際意義。

  環境因素評估主要包括:

  (1)組織環境。 (2)政治環境。 (3)社會環境。 (4)經濟環境。

  4、職業的選擇。

  職業選擇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人生事業的成功與失敗。據統計,在選錯職業的人當中,有80%的人在事業上是失敗者。正如人們所說的“女怕嫁錯郎,男怕選錯行 ”。由此可見,職業選擇對人生事業發展是何等重要。如何才能選擇正確的職業呢?至少應考慮以下幾點:

  (1)性格與職業的匹配。

  (2)興趣與職業的匹配。

  (3)特長與職業的匹配。

  (4)內外環境與職業相適應。

  5、職業生涯路線的選擇。

  在職業確定后,向哪一路線發展,此時要做出選擇。即,是向行政管理路線發展,還是向專業技術路線發展;是先走技術路線,再轉向行政管理路線...... 由于發展路線不同,對職業發展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在職業生涯規劃中,須做出抉擇,以便使自己的學習、工作以及各種行動措施沿著你的職業生涯路線或預定的方向前進。通常職業生涯路線的選擇須考慮以下三個問題:

  (1)我想往哪一路線發展?

  (2)我能往哪一路線發展?

  (3)我可以在那一路線發展到什么程度?

  對以上三個問題,進行綜合分析,以此確定自己的最佳職業生涯路線。

  6、設定職業生涯目標。

  職業生涯目標的設定,是職業生涯規劃的核心。一個人事業的成敗 ,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有無正確適當的目標。沒有目標如同駛入大海的孤舟,四野茫茫,沒有方向,不知道自己走向何方。只有樹立了目標,才能明確奮斗方向,猶如海洋中的燈塔,引導你避開險礁暗石,走向成功。

  目標的設定,是在繼職業選擇、職業生涯路線選擇后,對人生目標做出的抉擇。其抉擇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優性格、最大興趣、最有利的環境等信息為依據。通常目標分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和人生目標。短期目標一般為一至二年,短期目標又分日目標、周目標、月目標、年目標。中期目標一般為三至五年。長期目標一般為五至十年。

  7、制定行動計劃與措施。

  在確定了職業生涯目標后,行動便成了關鍵的環節。沒有達成目標的行動,目標就難以實現,也就談不上事業的成功。這里所指的行動,是指落實目標的具體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訓練、教育、輪崗等方面的措施。例如,為達成目標,在工作方面,你計劃采取什么措施,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在業務素質方面,你計劃學習哪些知識,掌握哪些技能,提高你的業務能力?在潛能開發方面,采取什么措施開發你的潛能等等,都要有具體的計劃與明確的措施。并且這些計劃要特別具體,以便于定時檢查。

  8、評估與回饋。

  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笔堑?,影響職業生涯規劃的因素諸多。有的變化因素是可以預測的,而有的變化因素難以預測。在此狀況下,要使職業生涯規劃行之有效,就須不斷地對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評估與修訂。其修訂的內容包括:職業的重新選擇;職業生涯路線的選擇;人生目標的修正;實施措施與計劃的變更等等。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