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種習慣,收獲人生
1.班會目的:
通過班會,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辨別自己思想行為習慣的正確與否,同時提高學生的自我約束的能力,改變不良的行為習慣。通過好習慣和壞習慣事例的啟示,讓學生樹立培養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明確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塑造個人性格,營造良好班風,以及創造自我人生的重要性。
2.班會準備:
(1)準備小品。
(2)各學生聯系個人生活實際,列舉自己一天的生活習慣,然后給習慣分類,反思自己的行為習慣。
(3)結合班集體生活的實際,列舉班集體生活中的習慣,給習慣分類,反思班集體存在的行為習慣。
3.班會形式:小品、討論
班會過程
一、導入
互動:請同學們跟著老師做:兩手張開,十指交叉握在一起,看一看在最上面的是哪一個手的拇指?(同學們各不相同)這就是習慣。
故事:曾經看到過這么一則報道: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聚會巴黎,記者采訪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學校,哪個實驗室,學到了你認為最重要的東西呢?”出人意料,這位白發蒼蒼的學者回答:“是在幼兒園。”記者十分驚訝:“在幼兒園能學到什么呢?”學者說:“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要洗手;午飯后要休息;做了錯事要道歉;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
學者的話告訴了我們一個淺顯而又深刻的道理:好的習慣讓人終身受益,好的習慣必須從小培養。
今天我們的班會主題就是:習慣成就未來
二、表演
小品(一)
情景1:
明明匆匆忙忙地趕到教室門口,他撓撓頭,難為情地說:報告!老師,對不起,我遲到了。
正在教壇講課的老師瞪大了眼睛,嚴肅地說:請問你這是這個學期第幾次遲到了?
明明低下頭:嗯……
情景2:(數年后):
明明匆匆忙忙地趕到辦公室,他撓撓頭,看了看手表,難為情地說:老板,實在對不起,今天路上又塞車了,所以……
老板瞪大了眼睛,極其嚴厲地說:從明天開始你不用上班了,在路上好好堵車吧!
小品(二)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在清晨盡早開始一天的工作。他每天五點半起床,做早操,喝杯牛奶吃塊面包,然后就開始工作。當他習慣了六點鐘開始工作以后,又努力再提早十五到二十分鐘,幾十年如一日,從不間斷。他三十幾本教育方面的書和三百多篇學術論文都是在早上五點到八點寫成的。好習慣成就了一位舉世聞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
三、評論
感謝以上5位同學的表演,他們的表演很精彩,讓我們為這些同學高水平的表演而鼓掌。
下面請同學們來討論:
1、小品中的明明和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分別是怎樣的人,他們有怎樣的人生成就?
2、是什么因素決定了他們的人生,兩個小品共同表現了什么主題?
學生討論后,全班交流。
小結:
小時候的明明常常是上學遲到,這種壞習慣一直伴隨他,長大后,這種惡習導致他屢被老板“炒魷魚”。明明是一個不守時的人。
蘇霍姆林斯基有一個好的習慣,堅持這個好的習慣幾十年如一日,而且在她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圍內對自己強加要求,成就了一位舉世聞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
這兩個小品共同說明了一個問題: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人生。習慣決定人生。
四、學生之間交流
說說學生他們有什么好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
五、反思
“好習慣,益終身”,行為習慣對一個人的素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對我們中學生來講,尤為重要。昨日的習慣,已經造就了今日的我們;今日的習慣決定明天的我們。
六、總結:
培養的學習習慣有八個
1、明日學具,準備齊全
2、今天任務,今天完成
3、發現錯誤,及時改正
4、專心學習,珍惜時間
5、讀書寫字,姿勢端正
6、課前預習,單元復習
7、讀書看報,查找資料
8、學有計劃,學有目標
良好行為習慣
(一)要求合理
(二)明理激情
(三)榜樣示范
(四)激勵強化
(五)行為訓練
(六)注重體驗
(七)防微杜漸
(八)堅持不懈
七、結語
同學們,成長是一個痛苦的過程,良好習慣的養成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改變不
良習慣更需要付出艱辛。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今天做起,改掉不良的生活習慣,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做一個合格的中學生,共同創造美好的班集體,共同創造輝煌的未來!
愛是一種發自于內心的情感。通常多見于人與人,人與動物?,F今任何科學都不能徹底解釋人或動物產生“愛”的原因。
愛這個字在字典里有著許多意義,由某種事物給予人滿足(如“我愛吃這些東西”)至為了愛某些東西而愿意死(如愛國心、對偶結合)。其可以用來形容愛慕的強烈情感、情緒或情緒狀態
恨
1.怨,仇視:
2.為做不到或做不好而內心不安3.對人或事物懷有強烈的敵對或不滿的感情4.仇:民族仇,階級恨
張小嫻:反射的愛與恨
當你覺得對方對你有好感時,其實是你對人有好感。當你覺得對方討厭你時,其實是你討厭對方。這種反射作用,常常會發生。
我們喜歡接近那些對我們有好感的人。我們為甚么認為對方對我們有好感,甚至喜歡我們呢?那是因為我們喜歡他。
初次見面的時候,我們跟某人一見如故?;丶乙院?,我們在想:“這個人好像很喜歡我!”事實上,是我們春心蕩漾,喜歡了對方。
喜歡和愛,也是反射作用。所以,愛上不愛自己的人,畢竟是比較少數的。感受不到愛,卻仍然去付出愛,可以說是傻,也可以說是偉大。
當我們不喜歡某人的時候,我們會驕傲的說:“第一次見面時,已經不喜歡他!”也許,這只是一個自我保護的方法。當感到對方不喜歡自己時,我們先下手為強。
對方不是跟我投契的類型,他更好像看不起我,那么,我們會反過來說:“我根本看不起他,甚至有些討厭呢!”
我們常不明白自己為甚么無緣無故喜歡或憎恨一個人。也許,那并不是沒有原因的。我們喜歡或憎恨對方,也是反射作用。
你看到甚么,你自己便是甚么。愛和恨,也作如是觀。
篇2: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活動月考核辦法
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活動月考核辦法
考核內容及計分:
學生在校時間必須佩戴紅領巾。一人次未佩戴計—1分。
每周星期一全體學生必須穿校服。一人次未穿校服的計—1分。
開餐:文明守紀,隊列整齊,進食堂有序,不插隊,不在食堂里亂跑,不亂丟飯菜,不大聲喧嘩,不敲飯盆。違反上述其中一項的一人次計—1分。
課間活動:文明活動,不追趕打罵,不亂丟亂扔垃圾。違反上述其中一項的一人次計—1分。
考核方法:
紅領巾佩戴、校服由少先隊大隊部干部督查。責任人:z
開餐、課間活動由校委會成員督查。(見安排表)
考核時間:20**年12月4日——20**年元月5日。
四、獎勵辦法:活動結束后,按計分多少,分成三個等次,對班主任進行獎勵。
篇3:細節是這樣決定成敗:養成員工關注細節習慣
細節是這樣決定成敗的--養成員工關注細節的習慣
曾經工作過的企業的老總抱怨時告訴我,員工的素質太差,沒有問題意識,所以做不好管理。而事實是,員工沒有問題意識,對問題視而不見,主要是因為企業領導和管理者沒有對員工明示你的要求和基準,責任在高層而不在員工。要理解我的這個觀點,需要首先理解“問題”(?)和“問題意識”的含義。所謂問題,就是現狀(現在客觀存在的水平)和某個基準(領導或管理者的要求、客戶的要求、道德倫理的要求等)之間的差距,沒有基準就沒有問題。所謂問題意識,就是把問題當成問題看的意識?,F狀(問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在許多情況下基準卻不清晰?;鶞什磺逦脑蛴性S多,管理者和領導本來就沒有基準(沒有明確的要求或目標,沒有追求),或者有基準卻沒有明示(員工不清楚),或者明示了卻沒有堅持不懈地明示(表現為“耐心不夠”)。我要說的是,員工的問題意識是需要領導和管理者花工夫(不斷向員工明示基準)培養的。培養什么呢?現在許多企業都在講細節管理,所謂細節,就是那些看上去很小的局部,如果放置不管就有可能帶來嚴重后果或者讓員工養成惰性的事物。如果員工學會了關注細節,說明員工具有了強烈的問題意識,員工就能夠自主發現管理中的問題;如果員工能夠在細節上下功夫,就說明員工具備了自主管理和自主改善的能力。
因此,細節是通過首先進入到員工的意識,進而改變員工的行動來決定企業經營的成敗的。在這里,需要特別留意的是,有人認為只有那些可能引起嚴重后果的細部才是細節,值得關注;而那些對結果不會造成嚴重后果的細部是小節,不值得關注的。這種思想是十分錯誤的,誰說小節不等于細節。某一天,我聽到一句相當有“震撼力”的格言:小節不等于細節,要學會關注細節,而不要糾纏于小節。猛一聽,覺得頗有哲理,這一定是某個專家苦思冥想出來的“大智慧或新理念”。但是,從企業管理實踐中認真去思考的話,我們就會發現這個理念是十分幼稚和荒謬的。以前上大學,在一次課堂上,講師面對學員提出的這個命題,還真的一時無語。所謂小節,就是那些不會引起更*煩或危害的細部,通??梢灾弥焕?。所謂細節,就是那些如果放置不管就會引起更*煩或危害的細部。如此這般,我們就可以根據定義嘗試著對我們身邊的事物進行一下分類。比如,工作服臟一點可能屬于小節,見面不打招呼是小節,有問題不報告是細節;又比如,從窗戶往外撒點毛發是小節,從窗戶往外扔重物那就屬于細節。就這樣一直分下去,腦子會不會發生錯亂還不得而知。而且,大師可能還會抱怨我不得要領,分(定義)得不對。
這種咬文嚼字式的管理理念又會誤導不少管理者。課堂上的這位學員還繼續闡述了他的觀點,那就是一些日本企業太古板了,老是糾纏于一些沒有多少意義的小節,令人覺得厭煩不已。員工的指甲要管,頭發要管,工作服的風紀扣要管,員工手插在口袋里要管,員工走路的速度要管,員工的作業姿勢要管……這位仁兄的觀點是:只要把工作做好,細節管好,如此這般的小節完全沒有必要在乎。這樣一種想法,在一些企業里還相當有市場,響應者眾??墒俏覀円獑?,我們該如何讓員工在做出每一個舉動之前,瞬間做出判定,哪些是細節,哪些是小節?我們還應該問,一個大大咧咧不懂小節的莽撞之人,你能期望他關注細節嗎?這兩個問題解決不了,我們就休談“小節和細節的不同”。
要養成員工關注細節的習慣,完全可以從關注小節開始。不會關注小節的人是不會關注細節的。當然,我的觀點是基于對公司管理的認識,不一定適合別的行業……(做電腦程序開發的朋友,搞文學創作的朋友,搞資本運作的高手,他們大概都會反對我的意見?)
讓員工練就關注細節的習慣,并不是聽一兩堂課、讀一兩本書或者制定一些罰款條例就能解決問題的,需要管理者付出領導(教練式)的智慧和長期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