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工程結構設計總則技術標準
第一節 結構設計一般原則:
1.必須嚴格執行規范中的強制性條文,不得有任何違反。
2.結構形式一般采用鋼筋砼結構。
3.結構方案應合理,應兼顧安全與成本,即在保證結構安全的前提下堅持成本最優原則。
4.構件尺寸及配筋若不是計算和概念設計需要,應取規范中較低值。
第二節 各業態活載取值要求:
除嚴格執行《建筑結構荷載規范》外:
1.商業步行街中獨立商鋪樓面使用荷載取4.0KN/平方米。
2.會所中健身房、舞廳使用荷載取4.0KN/平方米,其余取2.0KN/平方米。
3.獨立地下車庫頂板荷載應根據景觀布置圖或文字說明分塊計算,并滿足《種植屋面工程技術規程》取值標準。頂板活載取值:綠地取1.5KN/平方米;小型廣場取4.0KN/平方米;機動車道一般兼做消防車道,可按《建筑結構荷載規范》相關條文取用。
4.公共建筑的種植屋面填土厚度為500mm,活載取值:綠地取1.5KN/平方米,觀光處取3.0KN/平方米;住宅的入戶花園及露臺有填土要求時,填土厚度為200mm,活載取2.0KN/平方米。
第三節 梁、柱斷面及配筋率取值范圍:
1.主梁斷面高度一般取跨度的1/10~1/14,合理的計算配筋率一般在0.8%~1.6%之間。
2.次梁斷面高度一般取跨度的1/14~1/18,合理的計算配筋率一般在0.4%~1.4%之間。
3.除磚混結構外,結構外圍梁的高度還應滿足建筑要求,一般梁底至洞頂小于150時梁高做到窗頂。
4.大跨度(大于10米)和大懸挑(大于2.5米)的梁應專門驗算繞度和裂縫。
5.梁配筋的歸并系數取0.15,并嚴格按計算結果配置,不應隨意放大。
6.當梁腹板高度小于450時,不配置構造腰筋。(如計算結果需要配置抗扭腰筋則屬例外)
7.懸挑梁箍筋全長加密。
8.主次梁相交處以加密箍筋為優先,吊筋設置與否應根據計算結果文件中剪力包絡圖為依據,如不需要,不應隨意設置,以減少施工麻煩。
9.管道穿梁應加套管,直徑大于30的圓洞(30*30方洞)應配置洞口加強筋。
10.屋面、露臺板跨中一般不設反梁,若設反梁,應根據排水情況在反梁上預留過水洞,標出洞的位置、大小,并做疏水處理,保證洞口排水通暢。
11.柱斷面可根據層數、層高、軸壓比等要求來確定,盡量使柱軸壓比接近規范限值。
12.沿豎向柱計算配筋變化大于15%時,應分層配置;同一層柱配筋歸并系數取0.15,并嚴格按計算結果配置,不應隨意放大。
13.柱斷面配筋中拉筋應鉤住主箍筋并參與體積配箍率計算。
第四節 板厚及配筋要求:
1.樓板荷載應滿足裝飾要求。
2.樓板厚度一般取跨度的1/30~1/35,合理的計算配筋率一般在0.20%~0.6%之間。
3.樓板負筋不應大面積拉通,但小板塊如衛生間、暗埋管線較多處、建筑平面薄弱處、溫度應力較大處則屬例外。
4.樓板配筋應滿足地方標準的有關要求。
5.同樣跨度,同樣支承條件,同樣荷載的板板厚及配筋各單元必須完全一致。
6.異形板設計應進行有限元分析,對跨度較大的異形板應驗算彈塑性下撓度和裂縫。
7.設備專業與結構專業應密切配合,樓板中穿線管不應出現大量集中及相互交叉超過2層的情況,否則應予以處理,防止砼開裂。
8.窗臺板轉角處應設置放射筋。窗臺側板宜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
9.所有屋面板采用細石砼;板厚≥120mm,裂縫寬度[W]≤0.2mm;鋼筋C8@150雙層雙向拉通,大板塊配筋不足者,額外配筋補足。
第五節 地下室外墻,頂板有關要求:
1.地下室均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超長結構不設溫度變形縫。設計上采用后澆帶(加強帶)措施,防止裂縫的產生。
2.地下室頂板、外墻應進行強度計算及變形驗算。
3.地下室采用的水泥品種應為抗水性好、泌水性小、水化熱低且有一定的抗侵蝕性,水泥標號要求不低于425號?;炷翗颂栆诵∮诨虻扔贑35。
4.砼外墻板的最小厚度應滿足防水要求,外墻中的施工縫應有止水(鋼板止水)構造措施。
5.地下室管道如需穿梁,位置應選在梁受力最小處,并配置洞口加強筋。
6.外墻留洞均應有防水套管,套管周圈應滿焊止水鋼板。
7.在建筑范圍內的地下擋土墻均應與主體結構連成一體,避免采用重力式擋土墻。
8.有防水需要的地下擋土墻均做砼墻。
9.在進行擋土墻設計時,應與建筑、園林專業進行溝通,使擋土墻形式與建筑、園林專業要求的外觀、質感相致。
10.砼抗滲等級應滿足防水要求,一般采用S6。(特殊部位另定)
第六節.基礎方案的比較原則:
1.基礎形式應安全、經濟、可行,根據地質條件及上部結構情況,一般的工程設計院出兩個方案報設計管理中心審批,重要的工程在基礎論證會上確定。
2.獨立基礎:
A.為保證施工質量,獨立基礎采用階梯式。
B.一級框架及特殊情況下的獨立基礎才設置拉梁,其余不設拉梁。(兼作底層填充墻基礎屬例外)拉梁梁高按平均跨度的1/10取值,配筋率一般為0.4%~0.6%,兼作底層填充墻基礎的拉梁按實際受力情況計算。
3.樁基礎:
A.同一單元可采用兩種不同直徑的樁。當采用預應力管樁,如樁徑為400或500時,盡可能用大直徑少數量的樁替代小直徑多數量的樁。當采用灌注樁,如樁徑為800或1000時,盡可能用小直徑樁替代大直徑樁。
B.單體工程樁數超過300根或相同地塊有后續工程時,建議提前打三根靜載試樁,確定單樁承載力特征值后再進行基礎設計。
4.江南軟土地區基礎選型:(參考表)
業態層數結構形式基礎形式
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KN/㎡)
獨立別墅聯排別墅
≤3層框架
250*250小方樁加獨立承臺加防水底板
<80梁式筏板80~120獨立基礎加防水底板≥120多層住宅≤6層
磚混
A400預應力管樁加承臺梁
加防水底板
<110梁式筏板110~140條形基礎加防水底板≥140多層住宅
≤8層框架
A400預應力管樁加獨立承臺
加防水底板<1101.地基加固、筏板
2.A400預應力管樁加獨立承臺加防水底板
110~140筏板
≥140小高層
9~12
框剪、純剪
A500預應力管樁加承臺梁
加防水底板
<1301.地基加固、梁式筏板2.A400預應力管樁加承臺梁加防水底板
130~180梁式筏板
≥18013~18(60m以下)
純剪
A500預應力管樁加承臺梁
加防水底板
<1801.地基加固、梁式筏板2.A500預應力管樁加承臺梁180~280
6.高層剪力墻住宅盡量在軸線下布樁,基礎底板應采用承臺梁加防水底板。
第七節 超長結構后澆帶(加強帶)問題:
1.超長結構應在合理位置設置后澆帶(加強帶),后澆帶(加強帶)間距為35~40米;
2.地下室底板,外墻,頂板后澆帶(加強帶)盡量閉合設置;
3.后澆帶(加強帶)左右800內鋼筋不得搭接,且需另設附加鋼筋;兩側施工縫用鋼板止水;后澆帶(加強帶)迎水面做防水附加層,后澆帶(加強帶)用高一各標號砼加一定比例的膨脹劑澆筑。
4.后澆帶(加強帶)大樣見附錄1~2.
第八節 計算資料:
1.設計院應提供PK.PM電子模型送設計管理中心審核后方可出圖。
2.計算書應完整,沒有進行電算的部分要提供手算資料,如樓屋面荷載取值計算、樓梯梁板配筋計算、天然地基承載力的修正、單樁承載力計算、承臺沖剪彎計算、樁頂筏板厚度及配筋計算、地下室外墻強度計算及變形驗算等。
3.計算宏觀指標如軸壓比、周期、位移、剪重比、剛重比等應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內,既符合規范的要求,同時也不要有太多富余。
第九節 出圖要求:
1.結構分區應與建筑分區相同
2.結構一定要緊跟建筑的調整變化,保持與建筑的一致性。
3.立面及節點盡量采用混凝土結構處理,如有必要采用鋼結構處理,應繪制節點施工圖。
4.主體鋼筋混凝土結構上若存在附屬鋼結構,計算時應充分考慮鋼結構傳來的荷載,并繪制鋼結構預埋件布置圖。有幕墻處要考慮幕墻自重且在施工之前有預埋件布置圖。
5.所有采用預應力結構、鋼結構的部分應在整套施工圖出圖時一并出施工圖,不留二次設計出圖。
6.樓層標高中應注明出結構標高。
7.墻、梁、柱上的設備預留孔洞、預埋套管應出定位圖。
8.外圍填充墻構造柱的具體位置必須在結構平面模板圖中表示出來。
9.有地下室的工程應單獨繪制地下室外墻模板圖,并標出穿墻套管的位置及大小。
10.有地下室的工程應單獨繪制底板模板圖,并標出排水溝、集水井、水池沉砂槽等的位置及大小,繪制具體結構大樣圖。
11.天然基礎平面布置圖中應說明持力層在幾號土層,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是多少,修正后fa是多少,對施工有何要求;樁布置圖中應說明樁型、樁徑、樁長、選用圖集號、樁端持力層土層號、單樁承載力特征值、試樁要求及施工注意事項。
12.后澆帶應在現澆板模板圖中標出具體位置,注明是溫度后澆帶還是沉降后澆帶,繪制后澆帶大樣,并對施工要求加以說明。
13.應在合適位置標注沉降觀測點。
14.各工程子項的技術標準及繪圖標準必須統一。
15.圖紙繪制應采用國家標準平法圖集《03G101-1》《04G101-3》表示。
第三章 材料選用范圍
第一節 墻體
1.承重墻采用MU7.5~MU10粘土磚或承重多孔粘土磚,M5~M10水泥砂漿或水泥混合砂漿。
2.填充墻外墻采用MU5非承重多孔粘土磚,M5水泥混合砂漿。
內墻采用加氣混凝土砌塊,M5水泥混合砂漿。
3.廚房、衛生間填充墻底部200高為C20素混凝土或MU5非承重多孔粘土磚,M5水泥砂漿.4.地下室填充墻采用MU5水泥灰砂磚或MU5非承重多孔粘土磚,M5水泥混合砂漿。
5.框架、框-剪、剪力墻、框中筒結構中女兒墻泛水高度以下為鋼筋混凝土反梁或C20素混凝土,以上采用MU5非承重多孔粘土磚,M5水泥混合砂漿。
6.加氣混凝土砌體及材料要求(1)干體積密度為≤7KN/M3
(2)砌體密度(容重)8~9KN/M3(一般取9KN/M3)(3)內墻砌塊強度MU5(A5.0),外墻砌塊強度MU5(A5.0);
(4)內墻100厚砌筑砂漿M5(H≤2.4M),200厚砌筑砂漿M5(H≤4.4M);
篇2:小學首屆雞蛋撞地球結構設計比賽活動方案
小學首屆“雞蛋撞地球”結構設計比賽活動方案
一、活動主題:“雞蛋撞地球”結構設計比賽
二、活動目的:將所學到的科學知識加以運用,解決實際問題,并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創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并激發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三、活動規則:
1、 作品必須是學生親手制作或和同學、家長合作制作的,如果是買來的視作自動放棄活動資格。
2、 五、六年級各班在自主開展活動的基礎上選派10組代表參加全?;顒?;每組代表可以是學生個人,也可以是學生與家長組成。
3、 活動由評委認真公平地評出獎項。
四、活動時間:
12月1日——12月18日為各班的準備、制作和選拔參賽選手時間。
12月21日中午12:00 五、六年級“雞蛋撞地球”結構設計比賽
五、設計要求:
要求將一枚普通生雞蛋由三樓上拋到水泥地面上,在蛋殼不破裂的前提下,整個裝置質量(不包括雞蛋)輕者為勝。比賽用雞蛋不能經物理或化學方法處理。每個班級只能上報10個作品,雞蛋及其保護裝置自行設計和準備。
六、獎勵辦法:
比賽將按比賽結果從高到底排序,從所有比賽成功的選手中?。阂坏泉?0%,二等獎30%,三等獎50%;各年級再評出最佳創意獎一名。另比賽失敗選手獲得優勝獎。(比賽成功即雞蛋殼不破裂)
附:有關知識網址:請在百度搜索中輸入“雞蛋撞地球”搜索有關知識。
附:各種設計方案參考
從全國各地舉行過類似比賽的方案來看,比較常見的、有一定可行性的方案有以下幾種:
篇3:住宅結構設計之抗震(3)
住宅結構設計之抗震(3)
抗震的二階段設計 用此二階段設計來實現三水準的設防目標。第一階段設計是為了保證在設防烈度地震影響下結構滿足預定的設計要求。采用按第一水準的地震動參數計算結構的彈性地震作用和相應的地震作用效應作為標準值,采用分項系數表達式進行結構構件的截面設計。這樣,既滿足了在第一水準下有必要的強度可靠度,又滿足第二水準的設防要求(損壞可修)。對大多數結構來說,可只進行第一階段設計,而通過概念設計和抗震構造要求來滿足第三水準的設計要求。第二階段設計,即薄弱部位和地震時易倒塌的柔性建筑物,除進行第一階段設計外,尚需進行第二階段設計,以找出薄弱部位,采取相應構造措施,以防止倒塌,實現第三水準的設防要求。
抗震概念設計 概念設計是指一些在計算中或在規范中難以作出具體規定的問題,必須由工程師運用"概念"進行分析,作出判斷,以便采取相應的措施。例如結構破壞機理的概念,力學概念以及由震害試驗現象等總結提供的各種宏觀和具體的經驗等,這些概念及經驗要貫穿在方案確定及結構布置過程中,也體現在計算簡圖或計算結果的處理中。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是以現有科學水平和經濟條件為前提的。目前地震及結構所受地震作用還有許多規律未被認識,人們在總結歷次大地震災害經驗中認識到:一個合理的抗震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良好的"概念設計"??拐鸶拍钤O計主要有如下幾點:1.建筑的體型力求簡單、規則、對稱、質量和剛度變化均勻。2.抗震結構體系,應符合以下要求:(1)具有明確的計算簡圖和合理的地震作用傳遞途徑;(2)具有多道抗震防線,避免因部分結構或構件破壞而導致整個體系喪失抗震能力或對重力荷載的承載能力;(3)應具備必要的強度、良好的變形能力和耗能能力;(4)具有合理的剛度和強度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變形成薄弱部位,產生過大的應力集中或塑性變形集中;對可能出現的薄弱部位,應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3.抗震結構的各類構件應具有必要的強度和變形能力(或延性)。4.抗震結構的各類構件之間應具有可靠的連接。5.抗震結構的支撐系統應能保證地震時結構穩定。6.非結構構件(圍護墻、隔墻、填充墻)要合理設置。
抗震結構體系 是抗震設計應考慮的最關鍵問題,對安全和經濟起決定性的作用,是綜合的系統決策。體系的選擇要符合抗震概念設計的幾條基本原則。主要的抗震結構體系有:1.多層砌體房屋。是以砌體(無筋砌體或配筋砌體)抗震墻為抗震結構體系,其中以橫墻承重為主的結構體系較有利,承重橫墻兼作橫向抗震墻,縱向自承重墻作為縱向抗震墻,必要時也可以采用縱、橫墻混合承重。2.多層內框架房屋。指外墻為磚墻垛(或壁柱)承重,內柱為鋼筋砼柱承重的房屋,適用于工藝上需要較大空間或使用上要求有較空曠的大廳的輕工廠房和民用公共建筑等。3.底層框架磚房。底層要求有較大空間作商店、服務大廳等,上部則為隔墻較多的住宅或辦公樓,是一種上下材料不同、強度和剛度不連續的結構體系,在抗震設計中有較嚴格的要求。4.框架結構。多應用于多層及高層民用建筑和多層的工業建筑,建筑平面布置靈活,易于布置較大房間。但純框架結構側向剛度小,屬柔性結構,故其層數和高度都受到一定限制。5.框架-抗震墻結構。在多層和高層鋼筋混凝土房屋的縱向和橫向布置適當的抗震墻,并與框架結構形成框架-抗震墻協同工作的結構體系。在地震作用下層間位移比純框架結構顯著減小,故其建筑高度可以高很多。6.抗震墻結構。是全部由縱、橫抗震墻組成的結構體系,其抗震性能較好,在高層住宅、公寓、旅館等建筑中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