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自古以來一直是人們不可缺少的居住之所。隨著時代的變遷,房子從一開始僅以遮風擋雨為目的的茅草小屋發展為現代的高樓大廈,人們對居住的要求愈來愈高了,在滿足住的舒適同時尋求一種社區環境的清凈與舒適。
傍水而居,親近自然,也就成為都市人夢想之居。浐河作為古城西安惟一條穿城河流,兩岸的住宅開發自然成為熱點,水岸住宅也就應運而生。隨著浐河環境治理的加快,開發商的跑馬圈地和媒體輿論的引導,浐河住宅開發越來越備受到關注。今年,隨著全國房地產業巨頭中國廣廈房產集團旗下陜西廣福置業開發的占地1200畝水岸新城——廣廈?水岸東方項目、兄弟置業開發的占地300余畝“沁水新城”項目的崛起,水岸住宅就像一頭沉睡的猛獅咋醒,又一次點燃了市民追求自然、健康、綠色生態社區的熱情。
水岸住宅漸熱西安樓市
依水而居歷來是擇宅首選。用現代眼光看,水岸住宅所獨享的休閑、生態及景觀功能,非一般人造景觀所替代。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居住的要求也愈來愈高。對于這些開發商自然就放在心上,他們所開發的樓盤愈來愈注重小區的景色,依山傍水以期達到最佳效果,而這其中水景是最容易運用的。去年,豪盛時代華城以獨特的江南園林水景景觀著實讓市場火了一把,同時,太陽新城、百花園、楓林綠洲等大量的水景景觀同樣受到購房者的青睞,但是其人造的水景畢竟有太多的遺憾。
伴隨著西安經營城市理念的提升,大水大綠城市綠化工程的啟動,惟一的穿城河流——浐河周邊環境得到前所未有的改觀。許多開發商紛紛將目光投向浐河兩岸,占地2000畝的中銀萬泰“第一國際城”,占地1200畝的中國廣廈房產?陜西廣福置業開發的“廣廈?水岸東方”;占地300余畝的兄弟置業開發的“沁水新城”以及占地千余畝交大開元集團開發的“都市水鄉”……引來了眾多的房產巨頭企業入侵,水岸住宅漸漸在西安樓市熱了起來,許多購房者將目光瞄向了這里,等待水岸住宅的誕生。據了解,全國房產巨頭廣廈房產開發的水岸東方住宅項目規劃已完成,即將破土動工。大氣魄、大手筆的“造城運動”必將為西安市民營造一個“自然與人造統一、傳統與現代統一、生態與人文統一”的高尚水岸綠色生態社區。據介紹,廣廈?水岸東方河岸線長約2580米,依水就勢,社區整體規劃上有著豐富的水資源,外有浐河,內有水溪、瀑布、噴泉……讓社區整個水景與浐河水系連為一體,親水生活魅力凸現。
雖說兄弟置業開發的浐河?沁水新城仍未揭開神秘面紗,但據內部權威人士透露,沁水新城仍然是以水景為主,自然將水的靈動氣韻引入社區,圍繞水來大做文章,為現代人們打造更舒適的居住空間和居住品質。水岸住宅已超脫了概念本身,升華為建筑、居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炒了幾年的浐河板塊,在今年終于呼之欲出,廣廈?水岸東方、沁水新城將會分得第一杯羹。
水岸住宅魅力何在
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戲水。水對提升居住品質作用不小,適當的水景構造,能起到豐富空間環境和調節小氣候的作用,增強居住的舒適感;水是生態環境中最具動感、最活躍的因素,將水、綠色植物、雕塑作品有機融合,住宅小區會更有回歸自然的感覺;大面積水域還能吸收空氣中的塵埃,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這對居民的健康大有裨益。
業內人士認為,依水而居,親近自然,已成為人們對健康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選擇水岸住宅成為時下購房百姓對住宅更高層次的要求。廣廈?水岸東方作為我市目前規模最大的高尚水岸住宅社區,將讓人真正體會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親水生活方式。更有專業人士預測,隨著城市建設的加快,浐河兩岸將會成為未來西安最適宜居住的區域之一,浐河水岸住宅帶將會成為西安樓市又一大熱點。
但是水岸住宅的魅力何在,筆者倒有點不同看法。一是以景為先,既然是水岸住宅,水景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住宅所依托的水岸其現成景致如何,將是選擇水景住宅的一大關鍵要素。二是便利為重。先有水景,顯然不夠,生活的便利性自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也是區別房價的重要指標,浐河兩岸住宅開發至今遲遲未動,這方面原因占的成份較大。三是舒適為優,時尚的居住環境常在景觀處理上別出心裁,獨具匠心。其能巧妙規劃出社區的景觀意境、景觀文化與水融合一體,居于其間將達到看景、賞景、娛景的最佳境界。如果開發的所有水岸住宅項目達到這三點統一和諧,其魅力將無比耀眼。
目前,西安很多水景住宅大部分只有觀賞功能,缺乏親人性、生態性,因此,西安水岸住宅能否做到位而不拘泥于形式是關系水岸住宅在古城樓市是否有生命力的關鍵因素。
治理與開發須同步發展
說來奇怪,擇水而居原來是人的天性,依此原因,水岸邊的房子應該是“高人一籌”。但是在城內惟一的河流——浐河兩岸住宅開發在目前為止還是霧里看花,不知所云。人們總是可望而不可及,購房的目光仍集中在鋼筋水泥的住宅社區及部分人造水景社區上。
相對來講,對于河流,過去在西安卻似乎受到冷遇,浐河相對于世界知名大城市的河流如巴黎的塞納河、德國的萊茵河等等,其間差距是天壤之別。雖說浐河孕育著一代代西安人,但在
浐河兩岸相當長的時間內,一直是臟、亂的代名詞,此前開發商也一直不敢在城東臭氣烘烘的浐河邊打出“水岸住宅”旗號。
隨著政府巨資對浐河改造的進行,城市“大小大綠”綠化工程的啟動,如今浐河兩岸部分區域已初見成效。
在東郊浐河長樂路至咸寧路段兩岸,攔河橡膠壩已筑起,清清的河水,讓人有種回歸自然的感覺,百米的綠化帶,寬敞的道路,加之造型奇美的樓臺庭閣,浐河風光已初現。而在兩岸備戰的“廣廈?水岸東方和沁水新城”項目更是蠢蠢欲動,都想在第一時間搶占先機,贏得市場。這段浐河兩岸區域已逐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凸現其水岸的價值。浐河兩岸優美的環境必將帶來兩岸樓盤的價格井噴。在未來幾年,“水岸住宅”將會如雨后春筍般的大量崛起。
但是我們更要看到,浐河治理還處于起步階段,住宅開發與環境治理需同步進行,方能達到城市發展和人民安居雙贏的局面,這也是“水岸住宅”能否受到市民最終歡迎的內因所在。同時,政府在浐河開發上要注重整體規劃,這樣才能更有利于水岸住宅的健康發展。
浐河水岸住宅開發在即,沉睡的猛獅已經蘇醒。隨著真正水岸住宅的出現,西安樓市將會有另一番嶄新的面貌。記者李鋒
資料鏈接:
水景住宅:在樓盤開發中注重居住和水的關系,充分利用自然水景條件,或者規劃置放人工水景來提升樓盤品質,并將水景概念作為該項目主要營銷理念。
水岸住宅:建于自然水面岸邊的居住建筑,借鑒自然地理位置優勢,將樓盤效果與自然水景相結合,形成獨特景觀效果的樓盤。
親水住宅:在水岸住宅開發概念基礎上,形成更高層次的居住理念,以人們可親近或接觸到自然水景,利用水進行娛樂活動,并能夠兼顧安全為設計原則,為居民提供更加方便與水接近的環境。
篇2:小康型城鄉住宅科技產業工程城市示范小區規劃設計
小康型城鄉住宅科技產業工程城市示范小區規劃設計
根據《2000年小康型城鄉住宅科技產業工程城市示范小區規劃設計導則》,示范小區規劃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規劃結構。
城市示范小區的規劃布局應做到用地配置得當,功能組織合理,布局結構清晰,設施配套齊全,整體協調有序。小區組織結構應按照其規模,方便居民生活,有利鄰里交往與物業管理的需要,統籌考慮,靈活確定小區規劃結構的分級,合理規劃小區結構層次。設計中要重視小區的空間環境組織及其建筑文化內涵、主體設計應考慮地區特征及個性。小區內非居住性城市設施的布局,要保證小區結構的完整和居住環境質量,避免不利影響。
2.道路與交通。
小區內道路系統應構架清楚,分級明確,并與城市公交系統有機街接,方便與外界的聯系。小區道路應通暢,主要出入口應合理及避免區外交通穿越。同時須滿足消防、救護、抗災、避災等要求。組織好小區的人流、自行車及汽車的流向,選擇交通合流或分流的方式,減少人車的相互干擾,保證區內人車安全和居住的安寧。小區內的小汽車停車位,應按照不低于總住戶數的20%設置,并留有較大的發展可能性。經濟發達地區應按總住戶的30%以上要求設置。停車場地應保證必要的用地和安全停放,減少對住宅環境的影響。自行車停放場應方便而隱蔽,不得占用庭院、綠地。另外,小區內道路設計應符合殘疾人無障礙通行的規定。
3.住宅群體。
小區的住宅應結合我國經濟發展與地區經濟條件,家庭人口構成,現代居住生活行為以及住宅市場的需求,按照小康居住水平,確定住宅類型與標準,小區住宅宜以多層為主。為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豐富建筑空間環境,可采取多層、高層、中高層,低層相結合等不同構成方式。高層住宅集中的地域,住宅容積率應符合規定并保證良好的居住環境和配套設施。住宅群體布置與空間組織應與住宅建筑設計相結合,進行一體化設計,成為有機整體。應提高住宅群落或院落的功能與環境質量,注意住宅群體形態的標識,住宅間距必須滿足日照通風等要求,保證室內外環境質量,同時應做到節地、節能。
4.綠地與室外環境。
小區綠地按不低于30%的要求布置,并盡可能地增大綠地率。應充分利用空間,擴大綠化覆蓋,并提高綠化的質量。綠地的分布可采取集中與分散結合的方式,住宅群落內應安排休閑、健身與交往的場所,為老人休閑、兒童游戲設置活動場地,綠地須以綠為主,也可適當安排部分鋪裝地面及活動設施用地。小區環境綠化應結合住宅及其群體布置,綠地與住區環境須進行專門規劃和設計。
5.公共服務設施。
小區的公共服務設施應適應家務勞動社會化趨向合理配置,其設置應符合居民的活動規律,方便居民日常使用。布置上應避免對居住生活的干擾,按不同功能要求進行恰當安排。應結合社區建設的需求,配置居民的文化教育、體育健身、娛樂休閑設施以及居民*(交往)場所,并須有完備的環衛設施系統,集運設施系統,實現垃圾袋裝化或分類收集。
6.工程管線布置。
示范小區的供水、雨水、污水,電力、電訊、燃氣及供熱(北方地區)等管線應配套齊全。各種工程管線應地下敷設,敷設前要進行管線綜合規劃設計,合理安排,相對集中,一次建成,并應便于管理和維修。
7.環境質量保障。示范小區的大氣環境,水環境和聲光熱環境應符合規定,并應組織好居住區小環境。
小區采取集中供熱或積極發展和推廣應用家用燃氣小型鍋爐,以利節能及減少空氣污染;保證飲用水質量,污水排放要經處理合格;充分利用改造地面水為景觀水,對非流動水應采取措施,防水質惡化;減少交通、廣場、學校等噪音對小區環境的干擾,建設無裸土小區等,保障居民身心健康。
篇3:住宅小區規劃設計質量評價
住宅小區規劃設計質量評價
住宅小區規劃設計質量需要通過評價,恰當的評價不僅能鑒別設計方案的質量水準,而且由此能促進設計水平的提高。規劃設計評價具有綜合性、預測性和多樣性的特點,居住區的規劃設計是以其成果的綜合效益來予以評價的,而效益的綜合性是由評價主體的多元性所決定的。
設計方案評價最基本的特征是預測性,預測中應包括對未來的變化做一定的估計,因而評價工作一般分兩個階段,一是方案預測評價,一是實效評價。以目前國內的一般情況看,設計評價活動基本上有兩種方式:設計方案由行政或專業管理系統內部評定,或是進行公開的設計競賽,邀集專家評選。
評價活動的技術方法也可分為兩種:一是按照方案的綜合效果進行抉擇,二是對方案進行分解評定。居住區建成后就成為一個實體環境,它的物質內容可概括為人工設施,自然環境與人的活動三部分,對環境的總體評價應以三者是否統一諧調為其目標。
評價主體一般有使用者即居民,設施經營管理單位;管理者,即建設、房產、市政、城建、園林以及消防、人防、環保等管理單位;任務委托者,即建設單位;施工者,即建筑、道路、管線等施工單位。作為各評價主體,居民方面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住宅的適用性,道路的通順便捷程度,設施的方便與可靠程度,生活安全和健康的保障,鄰里來往與互助,環境安靜衛生,景觀親切悅目等;管理者方面的基本要求包括便于居民組織管理,符合建設管理規章,符合城市規劃要求,利于房屋分配管理及維護,符合人防規定、環保規定及利于防災救災;來自建設單位方面的基本要求包括合理利用基地,達到計劃容量,投資能夠收回效益,工程質量達到優良,竣工時間適宜;來自施工者方面的基本要求包括技術與設備應當適用,能夠收回經濟效益,施工場地合用,交通運輸便利,水、電供應近便,建材易于籌集,施工期限適宜;再有設施經營者方面的基本要求包括設計適用,位置及環境適宜,便于養護管理,經營能收效益,交通運輸方便。
根據上述評價主體及其相應的基本要求可以制定出相應的評價項目,主要包括功能效用,經濟效益,環境景觀等幾個方面的項目,通過對各評價項目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再根據不同項目的重要程度次序及其不同的權值,可以對方案做出較為定量化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