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北美大城市中心區步行街區發展規劃

6165

  本文通過對北美大城市中心區步行街區的發展與規劃的探討,重點研究以下幾個問題:

  一、影響大城市中心區步行街區發展的主要因素

  1、目標需求與人為規劃

  在城市交通地理中,一般認為有兩個主要因素影響城市的交通流量和類型:一是城市的用地功能與結構;另一是在城市交通系統的規劃與發展中所采取的戰略。例如,城市中任何一種土地利用都可概為交通量的產生源,構成城市特定的功能結構的不同的土地利用類型對交通流量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某種特定的功能結構將決定城市交通量產生的數量。與之相似,這兩個因素也制約著一個城市中心區的步行流量。在中心市區,不同的土地利用類型可概為人們步行行為的產生源??梢?,特定的土地利用結構對步行區產生目標需求,規劃部門則根據這些需求來規劃和發展步行街區,以減少人們步行起點與目的地之間的阻礙。如此,在步行街區的發展中存在著兩個因素:一個是目標需求,它產生于不同的土地利用類型;另一是目標規劃,它是對目標需求及需求空問變化的政策反應。在理論上,目標需求對步行街區的發展較規劃政策更為重要,因為建設步行街區及設旋的目的是滿足步行者的需要。但在現實中,規劃政策往往更具影響力,因為僅目標需求并不能產生步行街區,步行街區的建設是通過政府規劃政策的實施來實現的。而規劃政策如何適應因土地利用變化而產生的目標需求的變化,則是步行街區發展與規劃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而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了解中心區土地利用的結構與變化趨勢,以及這些變化對步行區產生怎樣的影響。

  2.地域結構、土地利用及其變化趨勢對步行街區需求的影響

  北美大多數城市的中心區并非以同樣的密度發展,但卻無一倒外地集中在一個有限的區域,即中 C,-市區。這里地價昂貴,零售業與辦公用地高度集中,這一有限區域通常被稱為城市的核心區(Core Area),亦稱為中心商業區(CBD)。在其外圍是仍以高密度為特征的外圍區(Frame),以商業、研究單位和高層住宅為主。

  最早提出"核心一外圍"概念的是霍伍德和博伊斯。他們認為,城市的核心區和外圍區具有不同的屬性,在土地利用類型、特點、景觀和發展趨勢上都有很大的差異性。但它們實際上又是一個整體,因為它們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和互補功能。

  在過去的50年中,功能轉移是北美城市核心區的主要特點。大多數北美城市的核心區都經歷了零售業的衰落和辦公事業的興起 1920年以前,大約90%的零售業集中在城市的核心區,但現在,大多數城市的比例已降至50 ,并仍在繼續下降。目前,北美城市的核心區以三類主要活動占優勢 (1)金融業;(2)零售業;(3)各類其他服務業,包括辦公樓、賓館及各類專業服務。這些活動把其他活動排擠到核心區以外,迫使它們在核心區周圍建立一個集約程度不那么高,而使核心區功能更加突出的外圍區。

  北美城市的核心區土地利用變化的另一特點是伴隨著大規模的舊城改造和向立體發展。由于核心區地價昂貴,加之步行距離也限制著核心區的向外發展,摩天大樓林立已成為北美城市的主要景觀特征。更大的依賴是對電梯的依賴。盡管有地價和步行適宜度等制約因素存在,核 C,-區在水平方向上的擴展仍在進行。但若干研究表明,核心區的水平擴展不是全方位的,而是沿某一特定方向擴展,在其他方向上有所收斂,這便產生丁活潑地帶和被遺棄地帶。

  由此可見,城市的核心區和外圍區對步行街區的目標需求有很大的空間差異性。核心區局限于一個地價昂貴,零售業、金融業、大公司總部高度密集的區域內,從步對行街區研究的角度看,這些活動都需要面對面交往,因而有較高的步行發生率。外圍區的土地利用特點決定丁其步行產生作用十分有限,因而其步行發生率遠較核心區低。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核心區和外圍區內,不同的用地類型和功能對步行街區的目標需求也具有很大的空間差異性。

  二、北美大城市中心區步行街區發展的主要特點

  1、大城市中心區對步行街區的需求

  步行街區是為人們步行設計的。步行街設施不僅包括方便的路徑、步行通道,也包括一些景觀消閑點如購物中心、公園、廣場等。各種不同的步行設施組合成一個步行循環系統。

  城市的中心區支撐著一個大都市區域,它吸引著人們從城市的不同方向,不同區域紛至沓來人們到那里去工作,購物,觀光,做生意,或尋找各種服務。在城市的中心商業區,白天9O 以上的出行是步行。因此,步行區循環系統成為現代城市中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次大戰以后.北美大城市私人小汽車擁有量大大增加,城市化進程也使城市人口增長迅速。城市中心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變得擁擠。在許多缺少足夠路網的城市,步行者與機動車共行路上,步行者使車速減慢,而汽車又危及著步行者的安全。為解決這一矛盾,疏導交通,加強城市中心區的車流管理,特別是提供各種安全的步行街設施變得異常重要。安全的步街系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城市中心區的擁擠,因為步行是使大量人口短距離移動的最有效方式。

  步行街的發展也被視為是城市中心區復興的一個重要方式。5O年代以來,中心市區的零售業一直面臨來自郊區購物中心的挑戰。那些充滿現代情趣,停車方便的郊外購物中心吸引著許多過去在市中心購物的顧客。為了應付這一挑戰,步行購物中心和其他舒適的步行設施的提供已成為北美城市中心區改造、再建的重要方面。

  2、大城市中心區步行街區系統的組成

  北美大城市中心區步行街區系統通常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1)步行購物中心區(Shopping Mal1)

  北美大城市中心區的現代步行購物中心通常是一個規模龐大的,集購物、娛樂、消閑、觀光于一體的室內建筑,并通常附以燈光,花草樹木,雕塑及其他使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的舒適物。步行購物中心通常提供以下場所和服務:零售業,包括百貨商場和各種專業商店;餐館、灑吧、咖啡廳}電影院、劇院、商業俱樂部、兒童樂園}生意及業務洽談室等等。

  (2)步行通道

  步行通道是步行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將市中心的主要步行點聯接在一起。步行通道可分為凌空型,如空中走廊

  天橋;地面型如便道,步行街及地下通道三種類型

  (3)廣場

  廣場通常是指購物中心與公園之間的空曠地帶,是市中心步行街區的結合部,它可以提供專門來此消閑和過往行人稍事休息的場所。廣場的三個基本用途是:循環功能--提供足夠的步行空問;休息功能--為步行者提供稍事休息的域;美化功能--為步行區增加一些綠色。

  (4)公園

  公園通常是位于市中心的一塊草坪或綠地。公園的主要功能是為娛樂和公眾*提供一個場所,但也可作為步行者的休息場所。

  (5)藝術茴廊

  藝術畫廊是聯接一系列藝術景點的步行路。城市的藝術畫廊設計精美,它不僅是步行街的一部分,而且具有很強的教育和文化觀賞特點。

  (6)步行區

  步行區是指城市中心區的某幾條街區對機動車關閉、禁行的區域。它為步行者提供了一個安全的購物、消閑環境。在這一區域中,各種步行區設施往往最為發育,步行區的規模視需要而不等,美國大部分城市的步行區在任何方向上的長度一般不超過500米,這是因為步行者愿意徒步行走的最大距離一般就是這個長度。有的步行區很大,這樣的步行區通常需要輔助交通設施,如迷你車等等。

  3、北美大城市中心區步行街區的發展特點

  (1).步行街區是一個將步行者與機動車輛分離,集購物、消閑、娛樂、辦公于一體的建筑群體。該建筑群體的各個個體之間由步行通道聯接,形成一個有效的循環系統。

  (2).城市中心區步行街區的結構和舒適性設計均以使步行者感到方便、易達舒適為準則。步行街區內各項設施的設計充分考慮步行者的心理特點。經過精心設計建造的步行街區步步有景,妙趣橫生,從而使人們心理上感覺的距離比實際所走的距離要近的多。

  (3).步行街區系統與城市的交通系統融為一體,從而使步行街醫系統和交通系統的功能都有所提高,使步行者更感方便城市交通系統提供了從城市外部進入中心醫的條件,而城市中心區的步行街區提供了在中心區自由移動的空間。

  三、北美大城市中心區步行街區規劃的目標與原則

  1、規劃目標

  北美大城市中心區步行街區的發展目標可分為四類:

  (1)功能目標:旨在提高步行街區的運轉功能,減少步行者與機動車之間的了突。各種步行通道作用就在于此。

  (2)社會目標:社會目標關注的是如何使步行街區提供給人們更多的消閑、社交及在中心醫參加各種公眾活動的機會,從而樹立中心區在公眾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中心區的廣場、公園、步行購物中心等主要起此作用。

  (3)經濟目標:旨在增加商品銷售和服務,通過吸引更多的市區及外來的游客而增加收入,從而使之在與郊外購物中的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步行通道與購物中心與經濟目標聯系最為緊密。

  (4)環境目標:旨在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步行環境,并使步行者在遇到壞天氣時仍然能夠在由各種封閉式通道聯接起來的室內購物中心瀏覽、休息。大多數北美城市的經歷表明,步行街發展的功能目標和經濟目標是最直接的目標。這一點已被多倫多、蒙特利爾、卡爾加里、明尼阿波利斯等城市的步行街區系統所證明。

  2.規劃原則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規劃學者們提出了眾多的規劃原則以指導城市中心區步行街區的發展。這些原則大體可分為宏觀指導性原則和具體實施性原則兩類。最根本的宏觀指導性原則就是城市建設為民眾的原則,即在城市中心區步行街區的規劃建設中,必須首先考慮民眾的需要,必須讓使用步行設施的人們感到方便、舒適。

  在北美大城市中心區步行街區的規劃中,普遍采納的幾項具體實施性原則是:

  (1)步行者與機動車分離的原則。在水平分離,立體分離,時間分離三種基本的分離技術中,水平分離通常用于中心醫的外圍區,因為那里的土地相對較便宜,密度較低,多用途土地利用不象核心醫那么重要。在核心區,鑒于土地多用途利用和高密度活動,立體分離方式顯然比較重要。時間分離一般用于步行活動比較集中,而步行設施又不很完善的地方,采用限時對機動車開放的方式,使步行者與機動車的沖突得以避免。

  (2)宜出宜進,四通八達的原則。隨著中心城市向立體方向發展,步行街區成為摩天大樓在建筑設計上必須考慮的一個因素。摩天大樓的發展應既考慮其內部的步行設施,如大廳、走廊、聯接停車場、地鐵、公交車站和相鄰大樓的通道,又考慮外部的步行設施,如廣場、公園、便道、公交車站等等。形成一個內外通達,進出自如的步行系統。

  (3)舒適性原則。步行街醫的規劃要力求舒適、充滿情趣,使步行者感覺他所走的距離比實際的近。為了讓步行街區更具魅力,讓步行者感到舒適、方便,以下舒適物通常在步行街醫規劃中給予考慮,并與步行醫設施巧妙地組合在一起:草地、樹木、花壇,以美化區域}噴泉、水池,雕塑,以美化環境,凈化空氣;飲用水、露天舞臺、座椅、垃圾桶,以滿足公眾之需}電話亭、自動取款機、路標和導向牌,以方便游人;兒童游樂場供孩子們玩耍。

  3.北美主要城市步行街區規劃與發展實例:

  北美大多數城市中心區以立體分離作為步行街區發展的主要規劃原則。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市和加拿大卡爾加里市是最佳范倒。明尼阿波利斯市是美國步行街區系統最為完善的城市,其步行街區系統的主要特征是一系列聯結各建筑物,跨越街道的封閉天橋。這些封閉式過街天橋是將各建筑物的二樓連接。明市的第一座天橋于1962年建成.到1975年,已有12座過街天橋投入使用,將中心商業區ll座高密度的辦公和購物大樓聯在一起。加拿大卡爾加里市則是以中心市區"+l5"電梯步行系統而為人們所熟知。15英尺是過街天橋的起點高度(天橋距地面不可低于這一高度),"+15"則是指在距地面15英尺以上發展起來的過街天橋系統。整個步行街區內的高層建筑及購物中心,廣場,街道,地下停車場都與"+15 "天橋系統相連,形成一個龐大的、垂直分離的步行街區體系,步行者在區內任何一座建筑物的任何一層,如想穿行到另一建筑物去,其要乘電梯至"+15"系統層面,即可經過街天橋去另一建筑物。目前,卡爾加里"+15 "系統井有41座過街天橋,全長9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架步行街區系統。

  加拿大蒙特利爾市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步行街區系統。到1987年,蒙特利爾已建成l2公里長的地下步行街區系統。地下通道將1000多個商店,100多個餐館、灑吧、賓館、辦公樓、高層居住公寓及公交車站聯在一起。

  多倫多的地下步行街區系統也很完善。1969年,市政府通過的"漫步在中心市區"的規劃報告對多倫多市中心步行街區系統的發展影響頗大。該報告強調了發展一個聯接公共空間與個體空間的綜合系統的重要性。并建議步行通道與街道分離,以避免行人與機動車的沖突。20年后,多倫多已發展了一個自市中心向四面擴展,全長4.5公里,聯接了400多家商店和300萬平米辦公樓的龐大的地下步行街區系統。

  四、城市中心步行街區的發展對土地利用的影響

  土地利用方式是產生步行行為的主要因素,不同的土地利用對步行行為產生不同的影響??梢?,城市中心土地利用的變化將導致對步行需求的變化。但步行街區的發展并不完全隨土地利用的變化而被動變化,它也可以對土地利用產生影響。首先,步行街區發展可使中心區的經濟得以復興,它使顧客增多,零售額上升,商品周轉建度加快,并刺激著各種專業化商店的增加和現有商店的改建與擴太。步行街區的發展也可以提高房地產價格,使中心區的租金上升,從而迫使一些低值土地利用方式移出中心區。與此同時,又可帶來一些新的利用方式,減少空地率,從而使中心區的土地利用更加合理。其次,步行街區系統的發展導致了城市交通系統的調整,例如公交線路的調整,停

車場設施的區位調整等等。從而導致了周圍土地利用結掏的變化。此外,步行街區本身也是城市土地利用的一部分,因而使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又多了一個新的類型。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經濟的蓬勃發展和城市建設的突飛猛進,我國各大城市均出現立體發展趨勢,高層建筑發展很快,城市中心區密度加大,土地利用向多樣化發展。這使得本來已經十分擁擠的城市中心區將更加擁擠,行人與機動車互擾的問題將更加突出。因此,城市中心步行街區的規劃與發展也將成為我國各大城市發展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發達國家城市步行街區規劃與發展的成功經驗。

篇2:福州市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2014年)

  福州市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

  福建省福州市人民政府

  福州市人民政府令第60號

  《福州市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經20**年11月20日市人民政府第27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自20**年1月1日起施行。

  市 長  楊益民

  20**年11月26日

  福州市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加強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內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國務院《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以下簡稱街區)的規劃保護范圍包括核心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具體四至為:西到白馬路,南至蒼霞新城、合春弄、三捷河、中平路,東到三通路,北到學軍路,面積為31.73公頃。

  核心保護范圍北至福州四中、天勝花園,南至中平花園、洲邊小學,西至白馬路、隆平路,東至高頂路、三通路,面積為23.54公頃。

  建設控制地帶北至延平路、學軍路,東至中亭街西側三通路,南到中平花園北側、中平路,西至隆平路、白馬南路,面積8.19公頃。

  第三條 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管理應當遵循科學規劃、嚴格保護的原則,維護歷史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實現街區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和諧發展。

  第四條 市歷史文化名城街區保護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市名城街區管委會)負責統籌協調、指導監督街區的保護和管理工作。

  市城鄉規劃、建設、文物、公安等行政主管部門和街區所在地的臺江區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做好相關的管理監督工作。

  第五條 市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市名城街區管委會編制街區保護規劃,按照法定程序批準后實施。

  第六條 街區內下列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歷史實物遺存均屬于物質文化遺產范圍,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損壞或者擅自遷移、拆除、改(擴)建及改變使用性質:

  (一)街區內傳統空間格局和街巷結構;

  (二)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名人故居、古民居、傳統商鋪、會館、宗教建筑物等歷史實物遺存,包括建筑的各種裝飾裝修構件,如門、窗、戶、扇、木雕、燈杠、燈杠托、牌匾、楹聯、雀替、懸鐘等木構件,碑刻、井圈、井蓋、天井石、廊檐石、柱礎等石構件,以及泥(灰)塑、彩繪等;

  (三)古河湖水系、古橋、古井、古碑刻和古樹名木等;

  (四)其他需要保護的物質文化遺產。

  第七條 文物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街區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收集、建檔、公布和展示宣傳等工作,搶救和保護街區內民間特色傳統商業習俗信仰、傳統工藝美術、民間舞蹈、民間歌謠,以及福州民俗、禮儀、節慶等反映福州歷史的民間傳統文化。

  第八條 鼓勵社會力量對流散在民間的傳統文化藝術進行挖掘和整理,扶持教育研究等機構培養有關專業人才以及名老藝人傳徒、授藝。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傳統工藝和民間手工藝的整理和研究,保護、利用和發展傳統工藝。

  第九條 鼓勵居民將古家具等可移動文物和街區名人的字畫、書籍等捐贈或優先出售給文物部門。

  第十條 街區內的建設項目,應當符合街區保護規劃的要求,并與周圍景觀和環境相協調。建筑的外立面裝修裝飾應與歷史風貌相協調。

  市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建設項目的規劃設計方案征詢市名城街區管委會的意見。

  第十一條 區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和掛牌保護的名人故居,根據文物保護法律、法規進行保護管理。因特殊情況需要在其保護范圍內進行工程建設的,應當依法履行報批手續。

  第十二條 街區內的歷史建筑(名單見附件)應當按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和《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進行保護管理。

  第十三條 禁止在歷史建筑內進行違章建設。在本辦法公布前擅自建設的與歷史建筑不相協調的建筑物、構筑物,由臺江區人民政府組織限期整改、拆除。

  第十四條 市名城街區管委會應當會同臺江區人民政府及文物、城鄉規劃等行政主管部門,對街區內的文保單位、歷史建筑及其建筑構件和建筑材料進行登記造冊、測繪、攝影、攝像等,完成建檔保存工作,建筑的所有權人和使用人應當予以配合。

  第十五條 在街區保護性修復過程中,需要對街區內的住戶房屋實施征收時,市名城街區管委會和臺江區人民政府應當對文保單位、歷史建筑及其建筑構件和建筑材料對照檔案進行清點、核對;征收完成后,按照登記造冊的情況把文保建筑和歷史建筑交付保護修復單位。

  第十六條 在街區內住戶實施搬遷過程中,公安部門和市名城街區管委會要加強對搬遷區域的巡查,防止建筑構件和建筑材料等被盜。

  公安、工商、海關等相關部門依法查獲和沒收的、經鑒定有文物價值的建筑構件和建筑材料,應及時依法無償移交文物行政主管部門。

  第十七條 歷史建筑的所有權人和使用人應當與市名城街區管委會簽訂《保護使用責任書》,負責歷史建筑的保養和安全防范,保持建筑的原有風貌。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和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其進行檢查、監督和指導。

  歷史建筑的維護和修繕由所有權人負責,維護和修繕應當按照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審定的保護方案實施。

  第十八條 街區內的消防設施和消防通道應當按照有關消防技術標準和規范設置。確因街區的保護需要,無法按標準和規范設置的,由市名城街區管委會會同公安消防部門制定相應的防火安全保障方案,并組織實施。

  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的所有者、使用者應當負責建筑的消防安全,配備必要的消防設備和器材,并定期進行檢查。

  第十九條 街區

  內禁止生產、儲存、運輸、銷售、燃放煙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禁止從事液化氣、汽油等易燃易爆危險品、放射性、腐蝕性物品經營活動,以及舉行其他危害文保單位和歷史建筑安全的活動。   禁止在街區內的文保單位、歷史建筑內吸煙。

  第二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對違反本辦法的行為進行勸阻、檢舉和控告。對舉報走私、盜竊和違法買賣文物(包括具有文物價值的歷史建筑構件和歷史建筑材料)的有功人員,予以獎勵。

  第二十一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四條的規定,不配合、阻撓有關部門對歷史建筑及其構件進行登記的,由市名城街區管委會責令限期改正,并可處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罰款;拒不改正的,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二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損壞或者擅自遷移、拆除、改(擴)建及改變歷史建筑使用性質的,由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等相關規定進行處罰;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違反本辦法其他規定的,由有關主管部門依照相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罰。

  第二十三條 相關職能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管理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四條 本辦法自20**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74處歷史建筑名單

  附件

  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74處歷史建筑名單

  序號 名稱 所在坊巷

  1 上杭路73號古民居 上杭路

  2 上杭路77號古民居  上杭路

  3  上杭路87號古民居  上杭路

  4 上杭路何氏祠堂 上杭路

  5 上杭路91號古民居  上杭路

  6 上杭路致遠藥行舊址 上杭路

  7 上杭路101號古民居 上杭路

  8  上杭路102號古民居 上杭路

  9  后洲中孚藥行舊址  上杭路

  10  周寧會館  上杭路

  11  壽寧會館  上杭路

  12  上杭路120號古民居 上杭路

  13  上杭路124號古民居 上杭路

  14  建寧會館  上杭路

  15 后洲江西會館舊址 上杭路

  16 后洲百齡百貨辦事處舊址 上杭路

  17 上杭路168號古民居 上杭路

  18 上杭路張氏祠堂 上杭路

  19 浦城會館 上杭路

  20 下杭路70號古民居 下杭路

  21 興安會館 下杭路

  22 下杭路86號古民居 下杭路

  23 南郡會館 下杭路

  24 下杭路121號古民居 下杭路

  25 下杭路124號古民居 下杭路

  26 下杭路125號古民居  下杭路

  27 下杭路134號古民居 下杭路

  28 下杭路151-153號古民居 下杭路

  29 下杭路209號鄧炎輝舊宅 下杭路

  30 下杭路165號古民居 下杭路

  31  下杭路169號古民居 下杭路

  32 下杭路175號古民居 下杭路

  33 下杭路192號古民居 下杭路

  34 下杭路220號古民居 下杭路

  35 下杭路224號古民居 下杭路

  36 下杭路230號古民居 下杭路

  37 三通橋下巷10號 三通橋下巷

  38 三通橋下巷12號 三通橋下巷

  39 三通橋下巷36號 三通橋下巷

  40 星安橋巷12號古民居 星安橋巷

  41 星安橋巷方氏百貨行舊址 星安橋巷

  42 星安橋巷70號古民居 星安橋巷

  43 星安橋巷74號古民居 星安橋巷

  44 星安橋巷76號古民居 星安橋巷

  45 星安橋巷86號古民居 星安橋巷

  46 龍嶺頂巷34號古民居 龍嶺頂巷

  47 龍嶺頂巷36號古民居 龍嶺頂巷

  48 龍嶺頂巷38號古民居 龍嶺頂巷

  49 龍嶺頂巷40號古民居 龍嶺頂巷

  50 龍嶺頂巷42號古民居 龍嶺頂巷

  51 龍嶺頂關帝廟 龍嶺頂

  52 龍嶺頂55號民居 龍嶺頂

  53 龍嶺頂文昌帝君殿 平和里

  54 隆平路15號古民居 隆平路

  55 隆平路57號倪文彬故居 隆平路

  56 隆平路79號古民居 隆平路

  57 隆平路81號古民居 隆平路

  58 隆平路83號古民居 隆平路

  59 隆平路85號古民居 隆平路

  60 隆平路87號古民居 隆平路

  61 隆平路89號古民居 隆平路

  62 隆平路91號古民居 隆平路

  63 隆平路93號古民居 隆平路

  64 隆平路95號古民居 隆平路

  65 潭尾街102號古民居 潭尾街

  66 潭尾街108號古民居 潭尾街

  67 戚繼光祠堂 平和里

  68 星河巷8號古民居 星河巷

  69萬隆弄4號古民居 萬隆弄

  70萬隆弄7號古民居 萬隆弄

  71 總管巷6號古民居 總管巷

  72 湯房巷4號古民居 湯房巷

  73 三穿井  龍嶺頂

  74 觀音庵 星河巷

篇3:濟南市特色商業街區命名管理辦法

  山東省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濟南市特色商業街區命名管理辦法的通知

  濟政辦發〔20**〕38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

  《濟南市特色商業街區命名管理辦法》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O一二年十月八日

  濟南市特色商業街區命名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加強和規范濟南市特色商業街區的命名管理工作,推動商業街培育和發展,提升商業街品位及影響力,引導和擴大消費,打造城市服務業品牌,根據商務部《商業街管理技術規范》(SB/T10517-20**),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濟南市特色商業街區分為綜合性商業街區和專業性商業街區。

  綜合性商業街區是指歷史悠久、區位優越、規模集聚、業態豐富、定位清晰、功能完善、品牌云集、管理健全、效益良好,處于商業中心地位,集購物、餐飲、休閑、娛樂、體驗于一體,擁有主力店及眾多國內外品牌店,集聚效益明顯,具有較強輻射能力和較高知名度的商業街區。

  專業性商業街區是指某一類商品或服務經營面積,達到商業街區總經營面積60%以上,或擁有某一類專業經營店鋪30個以上,匯集該類專業知名企業,具有高度專業化、集群化、規?;?、品牌化和輻射力,依托相關產業度高,形成商業和產業互動發展,具有較強輻射能力的商業街區。

  第三條 本辦法適用于我市行政區域內特色商業街區的命名。

  第四條 濟南市特色商業街區由市政府命名,原則上每年組織1次。

  第五條 濟南市特色商業街區建設領導小組負責本市特色商業街區建設發展的組織協調工作。市商務局組織成立評審委員會,負責特色商業街區的論證和評審。

  第六條 濟南市特色商業街區應當符合以下標準:

 ?。ㄒ唬┓蠞鲜谐鞘锌傮w規劃和商業網點規劃;

 ?。ǘ┥虡I規模集聚,經營特色鮮明,業態結構合理,市場定位清晰,綜合效益良好;擁有知名的地方特色、老字號店鋪、龍頭企業和國內外品牌商家,市場影響力和輻射力明顯,對區域商業服務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ㄈ┚C合功能完備,具有達標的公共服務性配套設施,與城市交通樞紐實現有機結合;

 ?。ㄋ模┥碳艺\信經營和消費環境良好,人文環境優良,街區商會(協會)組織的行業自律作用突出,投訴、服務機制健全,能為經營者和消費者提供高效、滿意的服務;

 ?。ㄎ澹┗A設施完善,具有達標的消防、安全、衛生、治安、環保、節能、排煙、排污、排水、公廁、交通、停車、標識、指示、監控、垃圾、無障礙等設施和條件;

 ?。┲苓叚h境優化,建筑風格、空間布局與商業經營、街區功能、歷史背景、地域文化相適應。在規劃、建筑、設計、裝修、亮化、店招、綠化、人文、休閑、景觀、小品等方面獨具特色;(七)商業街已開業運營1年(含)以上,主街區總長度大于150米(含),店鋪數量達到30家(含)以上(餐飲類商業街可適當放寬);其中,經營面積在5萬(含)平方米以上為大型商業街區,3萬(含)—5萬平方米為中型商業街區,1萬(含)—3萬平方米為小型商業街區。

  第七條 濟南市特色商業街區命名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按照以下程序進行:

 ?。ㄒ唬┦猩虅站指鶕姓?,組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申報;

 ?。ǘ└骺h(市)、區人民政府申報;

 ?。ㄈ┦猩虅站纸M織評審委員會進行審核、現場考查和評審,提出論證評審意見;

 ?。ㄋ模┦猩虅站指鶕u審委員會論證評審意見,形成命名建議并向市政府報告;

 ?。ㄎ澹┦姓芯客夂?,予以命名,并向社會公布。其中,綜合性商業街區命名為“濟南市著名商業街”;專業性商業街區命名為“濟南市特色商業街”。

  第八條 濟南市特色商業街區命名后,各縣(市)、區應加強對特色商業街區的培育完善和日常監管,全面提升管理服務水平,打造特色鮮明的精品商業街區。

  第九條 市商務局應加強對濟南市特色商業街區經營運行、培育發展和改造建設情況的檢查,并及時將相關情況報告市特色商業街區建設領導小組。

  第十條 被命名的濟南市特色商業街區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由市商務局組織評審委員會研究提出建議,報市政府同意后,撤銷其命名:

 ?。ㄒ唬┮虺鞘幸巹?、拆遷等原因,必須進行整體搬遷和重新規劃建設的;

 ?。ǘ┥虡I聚集度降低,規模萎縮,不再具有行業龍頭地位的;

 ?。ㄈ┙洜I特色弱化,主營行業與命名特色發生根本性變化的;

 ?。ㄋ模┗A設施嚴重受損,經營管理混亂,經限期整改仍未達到規定條件的。

  第十一條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