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移送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做好本鄉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移送工作,方便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獲取政府信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北京市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移送管理辦法》、《北京市電子文件歸檔與管理暫行規定》、《房山區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移送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結合本鄉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機關各部門、科室要及時將主動公開政府信息送至政府信息公開受理室,再由專人負責向區政府信息公開查閱大廳移送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紙質文本和電子文本,并且向區公共圖書館送交政府信息公開指南。
機關各部門、科室要及時將主動公開政府信息送至政府信息公開受理室,再由專人負責通過“北京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管理系統”完成主動公開政府信息電子文本的移送,確保電子文本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第三條本鄉移送的政府信息,應堅持格式統一、內容統一、移送時間統一的原則。
第四條機關各部門、科室要在主動公開政府信息形成或變更后及時送至政府信息公開受理室,再由專人負責在主動公開政府信息形成或變更20個工作日內,向區政府信息公開查閱大廳移送公開信息的電子文本;紙質文本于每月10日之前將上月形成或變更的政府公開信息移送至區政府信息公開查閱大廳,如遇法定節假日,可順延2個工作日。
機關各部門、科室要在公開政府信息失效后及時通知政府信息公開受理室,再由專人負責在失效20個工作日內,將相應的政府信息公開目錄、紙質文本及電子文本移送區政府信息公開查閱大廳。
第五條紙質文本應按照國家公文處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統一文件制發格式。電子文本的格式依照“北京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管理系統”的規定要求執行。
第六條移送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的紙質文本內容包括《政府信息公開指南》、《政府信息公開目錄》、《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工作報告》、機構職能類、法規文件類、規劃計劃類和行政職責類政府信息的正式文本。
紙質目錄的編制按照《北京市政府信息公開目錄編制規范(試行)》要求執行。
移送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的電子文本內容,除上述紙質文本移送內容外,還應包括“業務動態類”政府信息。
第七條移送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應采取以下方式:提供紙質目錄和紙質文本三份,分別送達區政府信息公開查閱大廳,經接收、移送雙方確認數量、內容無誤后,須當場填寫一式兩聯的《政府信息紙質文本移送登記表》,接收方留存第一聯,移送方留存第二聯。
電子文本通過“北京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管理系統”移送,電子目錄和電子文本在系統公開的同時,視為移送。
第八條機關各部門、科室要加強對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移送工作的管理,保證移送工作的順利開展。
第九條移送工作情況納入年底評優、評先工作考核體系,并作為考核的重要指標。
第十條本辦法自20**年5月1日起施行。
篇2:鄉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移送管理規定
鄉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移送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做好本鄉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移送工作,方便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獲取政府信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北京市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移送管理辦法》、《北京市電子文件歸檔與管理暫行規定》、《房山區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移送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結合本鄉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機關各部門、科室要及時將主動公開政府信息送至政府信息公開受理室,再由專人負責向區政府信息公開查閱大廳移送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紙質文本和電子文本,并且向區公共圖書館送交政府信息公開指南。
機關各部門、科室要及時將主動公開政府信息送至政府信息公開受理室,再由專人負責通過“北京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管理系統”完成主動公開政府信息電子文本的移送,確保電子文本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第三條本鄉移送的政府信息,應堅持格式統一、內容統一、移送時間統一的原則。
第四條機關各部門、科室要在主動公開政府信息形成或變更后及時送至政府信息公開受理室,再由專人負責在主動公開政府信息形成或變更20個工作日內,向區政府信息公開查閱大廳移送公開信息的電子文本;紙質文本于每月10日之前將上月形成或變更的政府公開信息移送至區政府信息公開查閱大廳,如遇法定節假日,可順延2個工作日。
機關各部門、科室要在公開政府信息失效后及時通知政府信息公開受理室,再由專人負責在失效20個工作日內,將相應的政府信息公開目錄、紙質文本及電子文本移送區政府信息公開查閱大廳。
第五條紙質文本應按照國家公文處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統一文件制發格式。電子文本的格式依照“北京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管理系統”的規定要求執行。
第六條移送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的紙質文本內容包括《政府信息公開指南》、《政府信息公開目錄》、《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工作報告》、機構職能類、法規文件類、規劃計劃類和行政職責類政府信息的正式文本。
紙質目錄的編制按照《北京市政府信息公開目錄編制規范(試行)》要求執行。
移送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的電子文本內容,除上述紙質文本移送內容外,還應包括“業務動態類”政府信息。
第七條移送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應采取以下方式:提供紙質目錄和紙質文本三份,分別送達區政府信息公開查閱大廳,經接收、移送雙方確認數量、內容無誤后,須當場填寫一式兩聯的《政府信息紙質文本移送登記表》,接收方留存第一聯,移送方留存第二聯。
電子文本通過“北京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管理系統”移送,電子目錄和電子文本在系統公開的同時,視為移送。
第八條機關各部門、科室要加強對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移送工作的管理,保證移送工作的順利開展。
第九條移送工作情況納入年底評優、評先工作考核體系,并作為考核的重要指標。
第十條本辦法自20**年5月1日起施行。
篇3:加強信息化建設做好學生宿舍管理工作
隨著國際互聯網的崛起和迅速普及,人類社會開始邁向信息網絡時代。信息網絡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生產力的標志,高等學校是中國社會“網絡化”的發展前沿,網絡的發展對大學生的行為模式,價值取向,政治態度,道德觀念等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互聯網絡從而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前沿陣地,不僅促使學生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培養其獨立、平等、自主意識,培養其開放、創新的精神,而且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現代化的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和渠道,叢而網絡教育不可避免地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從嚴治校,優質服務的窗口。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的認識到:信息網絡也是一把“雙刃劍”,集“福、禍、利、害”于一網,它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獲得極大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一、網絡發展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機遇
網絡發展有力地推進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現代化。網絡的快速發展,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諸多方面發生了很大變化。網絡的開放性、互動性、民主性等特點,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新舉措,帶來了新機遇。
1.網絡為思想政治工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網絡信息共享,意味著思想政治工作應該而且可能在網絡中占有市場,通過網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在一定意義上改變了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影響面較小的弱點。我們可以通過網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通過網絡了解青年學生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的教育引導大學生,使其樹立良好的思想作風,理想信念。
2.網絡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感召力
網絡一般都具有形象化、趣味性的特點,是一種極具感染力的信息傳播工具,我們只要通過聯網電腦,既可方便地獲取外界信息,與世界自由地思想交流,從而大大地激發人們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地調動人們獲取信息的積極性。
3.網絡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快捷的傳遞方式
網絡最重要的特征是速度優勢,無論是近在咫尺,還是海角天涯,網絡都能把人們拉在一起,猶似面對面促膝談心,這種優勢是任何一種其他方式所不具備的,也是網絡時代思想政治工作者特有的優勢。
4.網絡增強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網絡具有匿名性,人們不用擔心因表達真實想法而被打擊報復。同時,也使得這一部分人無法獲知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真實身份,能夠獲得真實的思想信息,有效地化解被教育者的抵觸情緒,從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網絡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戰
1.網絡對學生人生價值觀的沖擊
網絡文化具有開放性,通過網絡各種信息可以得到迅速的擴散,成為便于共享的資源。面對互聯網上西方文化的沖擊,大學生缺少理論根基和人生閱歷,世界觀、價值觀還未完全形成:長期接觸互聯網,易于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而出現思想上的不穩定狀態,容易受到網上不健康或不利因素等意識形態的影響,這不同程度地沖擊了我們傳統文化的感染力,從而在價值判斷上簡單化,在價值取向上有失偏跛。
2.網絡時代對大學生對外交往的沖擊
① 網絡具有“虛擬性”。由于互聯網給人創造一種虛擬的環境,使學生容易產生虛擬的情感,從而沉醉于一種虛擬的滿足中,利用“人機交往”代替“人際交往”,這便造成大學生對于近距離實體溝通的疏遠,忽視了近在咫尺的親情和友情,長此以往,必將導致人際關系淡漠,使人產生壓抑、苦悶、焦慮等情緒。網絡的“虛擬性”使他們不必擔心因泄露秘密或做錯事而失去面子及自身利益,這樣,使學生容易養成以個人喜好為標準的偏激性格特征。
②網絡不健康信息的影響。網絡中也有一些不利于青年學生成長包括黃色、暴力等不健康的信息,這些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對于自制力較弱的青年學生往往會出于好奇或沖動心理去尋找一些不健康信息,如果沒有健康的思想情操和自覺抵制不良誘惑的堅強毅力,大學生一旦受其影響,后果不可設想。所以,如何教育和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是網絡時代思想工作的一項重要課題。
三、正確引導,加強網絡教育的陣地化建設
信息網絡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面對網絡時代的機遇和挑戰,思想政治工作者務必抓住時機,發揮網絡技術優勢,揚長避短,大膽創新,開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天地。
1.加強網絡教育功能,把網絡時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位
網絡時代是信息化時代,網絡已經滲透到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生活等社會的各個方面,對人們的思想意識已經形成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影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網絡意識。充分認識網絡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高度重視網絡的發展,充分利用這種形式,更好、更強地發揮網絡教育功能。同時,各級政工干部應努力學習掌握網絡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建立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