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城市規劃學》復習提綱(1)

2981

  《城市規劃學》復習提綱(一)

  城市是生產發展和人類的第二次勞動大分工的產物,是有著商業交換職能的居民點;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因素,即人口數量、產業結構及行政的意義。

  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集中到城市或城市地區的過程。

  城市性質是指各城市在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所處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指各城市在全國城市網絡中的分工和職能。

  城市人口是指那些與城市的活動有密切關系的人口,他們常年居住生活在城市的范圍內,構成了該城市的社會,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動力,城市建設的參與者,又都是城市服務的對象;他們賴城市以生存,又是城市的主人。

  城市建設現狀是指城市現存的各項物質內容的構成形態與數量的狀況。

  城市用地是指用于城市建設和滿足城市機能運轉所需要的土地,它們既是指已經建設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建設規劃區范圍而尚待開發使用的土地。

  一類用地是指用地的自然環境條件比較優越,能適應各項城市設施的建設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設的用地。

  城市規劃是建設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據,是保證城市合理地進行建設和城市土地合理開發利用,及其正常經營活動的前提和基礎,是實現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目標的綜合性手段。

  熱島效應是指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生產與生活活動過程散發出大量熱量,出現市區氣溫比郊外要高的一種現象,尤以大中城市更為突出。

  城市總體布局是城市的社會、經濟、環境,以及工程技術與建筑空間組合的綜合反映。

  生命線系統是指在災害發生時人民生命安全及生存環境的工程項目,即指那些維持市民生活的電力、煤氣、自來水供應系統等,包括四大網絡:海陸空交通運輸系統、水供應系統、能源供給系統、信息情報系統。

  更新是指對舊住宅和建筑在保留其外形基本不變的前提下進行內部現代化改造。

  維修改善是指一些經常性的維修保護和局部的改善措施。

  城市廣場是城市居民社會活動的中心,廣場上可組織*、供交通集散、組織居民游覽休息、組織商業貿易的交流等。

  中心商務區是指城市中商務活動最集中的地區,是城市經濟、金融、 商業、文化和娛樂活動的集中地,它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及就業場所。

  "雅典憲章"對城市規劃目的的界定:"雅典憲章"提出城市要與其周圍影響地區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指出城市規劃的目的是解決居住、工作、游憩與交通四大活動的正常進行。

  城市化的歷史過程是怎樣的

  城市化的歷史過程大體分為三個階段:

  1.初期階段:農業人口占絕對優勢,工農業生產力水平比較低下,工業提供就業機會比較有限,農業剩余勞動力釋放比較緩慢。

  2.加速階段:工業基礎已經比較雄厚,經濟實力明顯增強,農業生產勞動力極大的提高,工業開始吸收大批的農業剩余勞動力。

  3.后期階段:農村人口的相對數量與絕對數量比較小,但是也要保持社會穩定的必須的農業規模,農村人口一般都穩定在10%以下,城鎮人口相對穩定在80%--90%之間,城鎮內部職業構成已變成了三產高于二產高于一產。

  城市規劃的任務:城市規劃的任務是根據一定時期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確定城市性質、規模和發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協調城市空間功能布局及進行各項建設的綜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對城市用地自然條件的分析有哪些?

  城市用地自然條件的分析主要是對地質、水文、氣候和地形進行分析。第一,地質條件包括:建筑地基、滑坡與崩塌、沖溝、地震、礦藏;第二,水文及水文地質條 件包括:水文條件、水文地質條件;第三,氣候條件包括:太陽輻射、風向、溫度、濕度、降水等;第四,地形條件對規劃與建設的影響為:影響城市規劃的布局、 平面結構和空間布置,地面的高程和用地各部位間的高差,地面的坡度,地形,地貌。

  城市中工業布置有哪些基本要求?

  在城市中布置工業必須既能滿足工業發展的需要,又有利于城市各項建設及生活活動的需要。具體來講,工業布置必須滿足工業建設用地的綜合要求,滿足交通運輸的要求,防止工業對城市環境的污染,考慮好工業區與居住區的位置。

  如何分析城市用地功能組織?

  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城市用地功能組織:第一點面結合,城鄉統一安排;第二,功能明確,重點安排城市主要用地;第三規劃結構清晰,內外交通便捷;第四,階段配合協調,留有發展余地。

  水源選擇的一般原則。

  第一,水源的水量必須充沛,保證在一般枯水季節不致供水不足。第二,應盡量取用具有良好水質的水源。第三,布局緊湊、地形較好的城市,可適當選擇一個 或幾個水源,集中供水,便于統一管理;如果城市的地形復雜、布局分散,宜采取分區供水,或分區供水與集中供水相結合的形式。 第四,選擇水源時應注意在解決當前和近期供水問題同時,還應考慮如何滿足遠期對水量、水質的要求。 第五,選擇水源,也必須考慮到取水、輸水設施的設置方便,及其施工、運轉、管理、維護的安全經濟。

  城市規劃工作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城市規劃工作的基本內容是依據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有關生產力布局的要求,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經濟、社會和區域發展的條件,確定城市的性質,預 測城市發展規模,選擇城市用地的發展方向,按照工程技術和環境的要求,綜合安排城市各項工程設施并對各種用地進行合理布局。

  進行用地評價時要注意哪些因素?

  進行用地評價時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用地評定是城市規劃的一項基礎工作。第二,用地評定主要以自然條件為內容,同時也考慮到一些人為的影響因素。第 三,用地自然環境的評定,不應只是各個環境要素單獨作用的總和,而是要從環境意義上考慮它們相互的作用關系;綜合地鑒定其利弊。 第四,用地評定要因地制宜,特別要抓住對用地影響最為突出的環境要素即主導要素,進行重點分析與評價;以提供具體而可靠的依據。

  城市規劃的層面:城市規劃一般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區域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城市詳細規劃,修建設計等。

篇2:《城市規劃學》復習提綱(2)

  工業建設用地的具體要求是什么?

  工業用地的具體要求有以下七個方面:第一,用地的形狀和大??;第二,地形要求;第三,水源要求;第四,能源要求;第五,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要求;第六,工業的特殊要求;第七,其他要求。

  居住區規劃的任務有哪些?

  居住區規劃的任務主要是為居民經濟合理地創造一個滿足日常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舒適方便、衛生、安寧和優美的環境。在居住區內,除了布置住宅外,還須布置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各類公共服務設

  施、綠地和活動場地、道路廣場、市政工程等,居住區內也可考慮設置少數無污染、無騷擾性的工業。

  城市廣場可分為哪幾種類型?

  根據廣場的不同功能,其類型可分為:市民廣場,紀念廣場和建筑廣場,商業區廣場及市場,交通集散廣場。

  城市規劃工作的特點。

  城市規劃工作具有以下特點:綜合性、政策性、地方性、長期性和經常性、實踐性等。

  城市總體布局的主要內容

  城市布局形式和城市用地功能組織;城市道路交通規劃;城市園林綠地系統及城市風景區規劃;歷史名城及城市文化遺產的保護;城市環境保護規劃。

  對城市建設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的主要內容。

  對城市建設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應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城市用地布局結構方面,如分析城市用地布局結構是否合理;能否適應發展,城市用地分布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城市內外交通系統結構的協調性、矛盾與潛力;二是城市設施方面;三是社會、經濟構成方面。

  倉庫用地布置的一般原則

  第一,能滿足倉庫用地的一般工程技術要求;

  第二,有方便的交通運輸條件;

  第三,有利于建設和經營使用;

  第四,有足夠的用地,并有一定發展余地,盡量節約用地;

  第五,沿河布置倉庫時,要考慮城市居民生活、游憩利用河(海)岸線的問題,

  與城市直接關系不大的儲備倉庫和轉運倉庫應布置在生活居住區以外的岸邊;

  第六,注意城市環境保護,防止污染,保證安全。

  排水工程規劃的主要任務。

  排水工程規劃的主要任務是:估算城市總排水量,研究雨水排除,污水性質及處理方法,選定污水處理廠位置,布置排水管網等。

  居住區規劃的主要內容。

  居住區規劃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選擇、確定用地位置及范圍。(2)確定規模,即確定人口數量和用地的大小。(3)擬定居住建筑類型、層數比 例、數量、布置方式。(4)擬定公共服務設施的內容、規模、數量、分布和布置方式。(5)擬定各級道路的寬度、斷面形式、布置方式。(6)擬定公共綠地、 體育、休息等室外場地的數量、分布和布置方式。(7)擬定有關的工程規劃設計方案。(8)擬定各項技術經濟指標和造價估算。

  規整形廣場的類型。

  規整形廣場是指廣場形狀比較嚴整對稱,有比較明顯的縱橫軸線,廣場上的主要建筑物往往布置在主軸線的主要位置上。它一般具有以下形式:正方形廣場、長方形廣場、梯形廣場、圓形和橢圓形廣場。

  編制城市規劃的原則。

  編制城市規劃應遵循以下原則:第一;城市規劃要為發展生產力服務;第二,城市規劃必須從實際出發、符合我國國情,貫徹勤儉建國的方針;第三,城市規劃 應當貫徹合理使用土地,節約用地的原則;第四,城市規劃應當貫徹壞境的建設和保護相結合的原則;第五,城市規劃應當貫徹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并舉的 原則。

  城市用地的建設條件分析包括哪些內容?

  城市用地的建設條件分析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建設現狀條件;第二,工程準備條件;第三,基礎設施條件。

  工業區由哪些內容組成?

  工業區由九個方面組成:一是生產廠房,二是倉庫,三是動力及市政設施,四是維修與輔助企業,五是綜合利用和加工工業,六是運輸設施,七是廠區公共服務設施,八是科學實驗中心,九是衛生防護帶。

  如何重點安排城市的主要用地?

  第一,要考慮工業布局對城市布局的影響;第二,協調工業區與居住區、工業區與交通之間的關系;第三,兼顧舊區與新區的發展需要。

  居住區綠地規劃設計的基本要求。

  第一,根據居住區的功能組織和居民對綠地的使用要求采取集中與分散,重點與一般,點、線、面相結合的原則,以形成完整統一的居住區綠地系統,并與城市總的 綠地系統相協調;第二,盡可能利用劣、坡地、洼地進行綠化,以節約用地。對建設用地中原有的綠化、湖河水面等自然條件要充分利用。第三,應注意美化居住環 境的要求。第四,在植物配置和種植方式上力求投資少、有收益,且便于管理。

  公共活動中心的選址原則:

  第一,位置適中,交通方便;

  第二,適應城市發展的要求,使城市中心既在近期建設范圍內位置適中,在遠期發展范圍內也能趨于合理;

  第三,符合建設的經濟要求。

  公共活動中心的布置形式有:

  廣場式、街坊式、沿街式。

  廣場規劃設計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廣場的規劃設計有以下內容:第一,廣場的面積與比例尺度;第二,廣場的空間組織;第三,廣場上建筑物和設施的布置;第四,廣場的交通流線組織;第五,廣場的地面鋪裝與綠化;第六,城市中原有廣場的利用改造。

  試述舊居住區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改建方法?

  第一,土地使用不經濟和不合理需要合理調整和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第二,公共服務設施不足,居民使用不便,需要充實和更新。第三,市政工程和公用設施有的潛力還沒有充分發揮,有的則相反,

  水壓不足,排水不暢、交通不便,需要進一步改善。第四,居住區公共綠地不斷被占用,各類居民室外活動場地需要步完善和充實。

  改建方法有:局部改建;道路沿線改建;成片集中改建。

  城市用地豎向規劃工作的基本內容。

  第一,結合城市用地選擇;分析研究自然地形,充分利用地形,盡量少占或不占良田;對一些需要加以工程措施后才能用于城市建設的地段提出工程措施方案。第 二,綜合解決城市規劃用地的各項控制標高問題,如防洪堤、排水干管出口、橋梁和道路交叉口等。第三,使城市道路的縱坡度既能配合地形又能滿足交通上的要 求。第四,合理地組織城市用地的地面排水。第五,合理地、經濟地組織好城市用地的土方工程,考慮到填方、挖方的平衡。避免填方土無土源,挖方土無出路,或 土方運距過大。第六,適當的考慮配合地形,注意城市環境的立體空間的美觀要求。

  城市對外交通規劃的基本原則。

  第

一,按照各種運輸的技術運營特點、貨流條件與地區條件,綜合利用它們的設備,使之共同發展、互相協作、互相補充、各盡其長、各盡其用。合理組織城市對外 交通綜合運輸。第二,為了發揮各種交通設備的效能,在布置時應在城市總體合理布局的前提下,盡量滿足它們的技術經濟要求。 第三,充分照顧城市整體利益;盡量減少對城市衛生、交通等方面的干擾,盡量為城市的生產與生活創造便利條件。第四,保證城市與交通運輸密切配合,有計劃按比例地共同發展。在布局上,使城市與各類交通均應具備發展的可能性,互不影響。

  如何做好給水管網的規劃工作?

  第一,管網布置應根據城市地形、城市規劃或發展方向、道路系?統、大用水量用戶的分布、水壓的要求、水源位置以及與其他管線綜合布置等因素進行規劃設 計。第二,居住區內的最低水頭,平房為 10米,二層居住房屋為12米,二層以上每層增加水頭4米,高層建筑大多自設加壓設備,規劃管網時可不予考慮,以免全面提高供水水壓。第三,地形高低相差 大的城市,為了滿足地勢較高地區的水壓要求,避免較低地區的水壓過大,應考慮結合地形,分設不同水壓的管網系統;或按低地要求的壓力送水,在高地區加壓。 第四,必須節約用水,在用水量很大的工業企業,應盡可能的考慮水的重復利用,如電廠的冷卻用水循環使用,或供給其他工廠使用。

  某市 1995年末人口為10萬人,其中基本人口為50000人,占總人口的50%,服務人口、被撫養人口的比例現狀分別為10%和40%;根據國民經濟發展預 測,2000年基本人口將增加40000人。問該市2000年人口發展規模為多少?(根據《城市規劃定額指標暫行規定》查得被撫養人口的規劃指標為 50%,服務人口為20%)

  某市人口發展規模=(50000+40000)/(1-(20%+50%))=300000(人)

  某市郊區新建鋼鐵工業小城鎮。估算得近期生產性職工人數為24000人,生產性職工人數與非生產性職工人數的比例按4:1計,已知單身職工人數占職工總數2/3,帶眷系數3,問該鎮近期總人口為多少?

  非生產性職工人數=24000*1/4=6000人

  近期總職工人數=24000+6000=30000人

  該鎮近期總人口數=30000*1/3*(1+3)+30000*2/3=60000人

  假定某廠礦住宅居住面積密度為10000平方米/公頃,每人居住面積定額為7.5平方米。問平均每人住宅用地是多少?

  平均每人住宅用地=7.5*10000/10000=7.5(平方米/人)

  假設自行車平均車速V=10~12公里/小時,平均每輛車占用道路面積F=10平方米/車。求每米自行車道的通行能力。

  每米自行車道的通行能力=1*(10~12)*1000/10

  = 1000~1200(輛/時?米)

  已知某居住區各種層數住宅的建筑面積為:三層為8594.7平方米,四層為133813.O平方米,五層為1203.5平方米,求住宅平均層數。

  (1)住宅總建筑面積=8594.7+133813.0+1203.5

  =143611.2(平方米)

  (2)各種層數基底面積為:

  三層=8594.7/3=2864.9(平方米)

  四層=133813.0/4=33603.3(平方米)

  五層=1203.5/5=240.7(平方米)

  (3)總的基底面積=2864.9+33603.3+240.7=36608.9(平方米)

  (4)平均層數=143611.2/36608.9=3.95(層)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