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中心業態經營比例:購物、餐飲、休閑1:1:1
人們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的改變,令購物中心業態經營的“黃金比例”也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購物、餐飲、休閑的1:1:1消費模式。業內人士表示,現在的購物中心不是賣出來的,而是吃出來的。
近年來,大型綜合商業體內的美食廣場普遍呈現火爆局面,商業綜合體內的各式特色餐飲深受百姓歡迎,一些地方經常出現拿號排隊的現象。在毛利逐年下降的情況下,搭配高比例的餐飲業態成為商業地產突破利潤局限的新舉措。購物、餐飲、娛樂“52:18:30”的購物中心業態經營“黃金比例”正在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購物、餐飲、休閑“1:1:1”的消費模式。業內人士表示,餐飲業已成為商業綜合體的招商重點。
調查:餐飲區成人氣聚集地
走訪本市大型商場綜合體了解到,不管是銀河國際購物中心還是大悅城以及水游城等商業綜合體,現場人氣最旺的不是奢侈品牌、服飾品牌等購物片區,而是餐飲主力店。大約80%以上的商場主要依靠餐飲增加人氣,不僅新的商業體選擇餐飲拉動人氣,不少老的大型商場也借助餐飲突破發展瓶頸。
銀河國際購物中心經營管理處副總裁路賢說:“如今商場消費需求正在發生變化,不僅為了購物,在大型商場和購物中心,人們會更加注重對餐飲、休閑娛樂等多方面的需求,這也是商業綜合體的發展趨勢。比如以前的商業街內,幾乎沒有餐飲業,后來發展到占商業綜合體的10%,如今由于餐飲業的重要性已經發展到40%?!?/p>
餐飲對大型商場的拉動,主要體現在人流方面,無論是客流帶動型的星巴克,還是體驗型的特色美食,或是直接需求型的快餐,甚至本市的高端飲食等,都呈現出非常明顯的聚客效應,而且餐飲業態往往可以消化大型商場里的高層空間,并向上承接更高樓層的娛樂體驗業態,成為上下互動式的客流發動機。
商家:餐飲區能撐起半邊天
縱觀本市商場業態配比,都有這樣一個特點,那就是餐飲主力店在商場業態中都占有著相當大的比重。在以前的傳統商場中,餐飲業所占比重約為20%至25%,在現在的商業體中的餐飲業態甚至超過了30%達到40%。餐飲業態為何會受到大型商場和購物中心如此高的重視?
業內人士分析,餐飲業在整個商業體中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在于餐飲業態對于普通的消費人群具有很強的號召力。每次到商場和購物中心,目前對于很多人而言,最大的興趣在于發現美食,接下來才會考慮去購物消費。大型購物中心、百貨商場之所以更青睞餐飲,是因為餐飲業態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與其他商場業態相比,風險降低而且收益更快??梢哉f,體驗式商業的最典型代表就是餐飲,“購物中心不是賣出來的,而是吃出來的”觀點正逐漸體現出來。
餐飲:進入綜合體營業額攀升
業內人士稱,以前商業綜合體是主動求著餐飲加盟,而現在都主動招商找上門,這說明餐飲在商場所占的比重逐步增大。餐飲本身應該作為大型綜合性百貨配套設施的一部分,商場要給消費者提供一個購物之余休閑就餐的環境和服務。
某餐飲業老總說:“在選擇商鋪時,最看重商業體量、運營團隊、地段三大要素,當然還要看租金。一旦看準了該地的商業氛圍濃厚,人氣很旺,運營管理也很規范,租金又很實惠,由于選址正確,生意往往都會異?;鸨?,這地方的商鋪租金也翻倍漲?!?/p>
某連鎖餐飲業主管說:“我們的火鍋經營已有10多年時間。以前,都是選擇一些沿街商鋪來開店,生意也不錯。近幾年,城市綜合體發展很快。慢慢發現,城市綜合體更能夠凝聚人氣,有更好、更規范的管理。相比之下,城市綜合體也能幫投資人降低很多風險。比如,現在在馬路旁邊開一家餐飲店,下雨或者寒冷的冬天,人就會少一些。一旦修路、修地鐵,對臨街商鋪的餐飲生意也會有很大影響。而開在商業綜合體,人氣永遠不用擔心,這樣營業額自然會高。
篇2:購物中心體驗式業態經營現狀:戴德梁行
購物中心體驗式業態經營現狀--戴德梁行
時下,我們經常會在商業地產相關的報道和消息里聽到“體驗式”這個詞?!绑w驗式”的產生,是源于商業零售行業的不斷發展升級,以及消費者對于購物場所的要求日趨多元化。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已經不能滿足于僅僅在商場購物,而是呈現出休閑、運動、娛樂、就餐、培訓等多方面的消費訴求,同時,消費者對于購物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在這種背景下,“體驗式商業”應運而生。所謂“體驗式商業”,是區別于傳統商業的以零售為主的業態組合形式,更注重消費者的參與、體驗和感受,對空間和環境的要求也更高。 “體驗式商業”最常見的載體是購物中心,因為購物中心在建筑設計、空間品質和經營模式上,更易于實現“體驗式”的要求;同時,購物中心在業態組合上的豐富性和多元化,也為體驗式業態的存在提供了契機。
有一組數字最能夠說明傳統商業與體驗式商業的本質區別:以百貨為代表的傳統商業,其零售類業態的占比能達到70%—80%,是商業體中的絕對主導;而在“體驗式購物中心”中,以休閑娛樂、兒童教育等業態為代表的體驗式業態,在購物中心中的占比可達到20%-30%甚至更高,而零售類業態的占比降至30%-40%。
以現階段商業零售業的發展來看,經常出現在購物中心中的體驗式業態主要包括:電影院、冰場、健身會館、電玩城、KTV、美容美體、兒童體驗、兒童游藝。
體驗式業態的優勢很明顯:1、集客能力強;2、有效縮短新項目市場培育期;3、消費滯留時間長;4、對其他業態消費帶動顯著。這也是現在很多購物中心的開發者和運營商青睞體驗式業態的原因。
但是很多人對于體驗式業態的認識也存在誤區:
誤區一:夸大體驗式業態的重要性。很多人認為一旦引入某一個或幾個主力體驗式業態(例如影院),就一定會把項目帶火,不惜做出巨大犧牲和讓步,實現簽約。這其實是盲目夸大了體驗式業態對于項目成敗的作用,而忽視了項目業態組合的全局性和準確性。一個好的商業項目,一定是在整體的定位和業態組合上具有市場競爭力,而不是靠某幾個知名商戶的存在來決定成敗的。
誤區二:僅僅以“體驗”作為噱頭和賣點,或者只把“體驗”的概念停留在簡單空間設計的層面。真正能夠吸引消費者的“體驗式商業”,一定是有著能帶給消費者優越感受的體驗式業態,吸引消費者對項目建立光顧忠誠度和依賴性,從而拉動項目的客流和銷售。
除此之外,商業項目運作者一定要對體驗式業態的風險和局限有清晰的認識。體驗式業態通常談判周期較長,硬件要求高;承租面積普遍偏大,租賃時間長;租金較低。這勢必會導致以下幾方面問題出現:
1、增加招商壓力和難度,尤其當體驗式業態是主力商戶時,其招商進展對項目整體招商進展及工程結構影響較大;
2、品牌調整難度大,制約項目整體品牌優化升級的可操作性;
3、對經營收益影響較大。
以影院為例:影院的招商談判周期一般為1年左右,裝修周期大約半年;租賃面積不少于3000平方米,層高9米以上,租期15年以上;消防要求高,不同城市對影院樓層也有限制;影院的租金偏低,一線城市影院租金僅有每月每平方米2-3.5元(使用面積),對項目整體收益影響較大。
以上這些,都是商業項目運營者在選擇體驗式業態時,需要慎重考慮的。 對于那些想做“體驗式商業”,或者引入“體驗式業態”的行業實踐者們,戴德梁行有如下忠告給大家:
任何業態的選擇和引入,都要基于項目最合理的業態組合定位,以及對潛在目標消費群消費喜好的準確把握。要與項目內其他業態和品牌充分契合,相得益彰。
如果一個商業項目的市場定位只是社區配套服務,在體量有限、消費群特征明確的前提下,一個生活賣場的價值遠大于影院,賣場對項目人流和消費的帶動也必然更加可觀。相反的,深圳萬象城冰場的存在,不僅吸引了眾多目標客群,同時因為建筑設計和業態上的精心安排,冰場周圍設置的快餐類商戶,都因為冰場的帶動而生意火爆,有效拉升了客流和租金。
體驗式業態租金收益相對偏低,品牌調整難是無法回避的客觀現實,發展商需結合企業實際情況權衡取舍。在項目操盤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矛盾:盡管體驗式業態更利于項目的長遠發展和收益,但是基于發展商自身的企業發展規劃或企業文化等因素,對于現金回報的要求較為迫切,在這種情況下,是否要引入“體驗式業態”,引入多大比重、怎樣的類型,都需要發展商進行權衡取舍。
對消費者真誠無欺,是商業項目成敗的關鍵之一。消費者的忠誠度和依賴度,是一個優質商業項目能夠長久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能夠獲得消費者長久的信賴和忠誠,除了有吸引力的業態組合和品牌,除了有舒適的購物空間和環境,還必須有真誠對待消費者的良心。零售行業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消費者的品位和能力也已經被逐步培養起來,那些不實噱頭和夸大的宣揚,不會支持一個商業項目扎實的走下去。
總而言之,一個購物中心中是否需要“體驗式業態”、需要什么類型的“體驗式業態”,都要建立在項目準確市場定位和業態組合的基礎之上,而不是為了追求眼球效應或者市場影響。商業項目的運營者和管理者,應當具有前瞻而長遠的眼光。
篇3:購物中心業態經營比例:購物餐飲休閑1:1:1
購物中心業態經營比例:購物、餐飲、休閑1:1:1
人們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的改變,令購物中心業態經營的“黃金比例”也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購物、餐飲、休閑的1:1:1消費模式。業內人士表示,現在的購物中心不是賣出來的,而是吃出來的。
近年來,大型綜合商業體內的美食廣場普遍呈現火爆局面,商業綜合體內的各式特色餐飲深受百姓歡迎,一些地方經常出現拿號排隊的現象。在毛利逐年下降的情況下,搭配高比例的餐飲業態成為商業地產突破利潤局限的新舉措。購物、餐飲、娛樂“52:18:30”的購物中心業態經營“黃金比例”正在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購物、餐飲、休閑“1:1:1”的消費模式。業內人士表示,餐飲業已成為商業綜合體的招商重點。
調查:餐飲區成人氣聚集地
走訪本市大型商場綜合體了解到,不管是銀河國際購物中心還是大悅城以及水游城等商業綜合體,現場人氣最旺的不是奢侈品牌、服飾品牌等購物片區,而是餐飲主力店。大約80%以上的商場主要依靠餐飲增加人氣,不僅新的商業體選擇餐飲拉動人氣,不少老的大型商場也借助餐飲突破發展瓶頸。
銀河國際購物中心經營管理處副總裁路賢說:“如今商場消費需求正在發生變化,不僅為了購物,在大型商場和購物中心,人們會更加注重對餐飲、休閑娛樂等多方面的需求,這也是商業綜合體的發展趨勢。比如以前的商業街內,幾乎沒有餐飲業,后來發展到占商業綜合體的10%,如今由于餐飲業的重要性已經發展到40%?!?/p>
餐飲對大型商場的拉動,主要體現在人流方面,無論是客流帶動型的星巴克,還是體驗型的特色美食,或是直接需求型的快餐,甚至本市的高端飲食等,都呈現出非常明顯的聚客效應,而且餐飲業態往往可以消化大型商場里的高層空間,并向上承接更高樓層的娛樂體驗業態,成為上下互動式的客流發動機。
商家:餐飲區能撐起半邊天
縱觀本市商場業態配比,都有這樣一個特點,那就是餐飲主力店在商場業態中都占有著相當大的比重。在以前的傳統商場中,餐飲業所占比重約為20%至25%,在現在的商業體中的餐飲業態甚至超過了30%達到40%。餐飲業態為何會受到大型商場和購物中心如此高的重視?
業內人士分析,餐飲業在整個商業體中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在于餐飲業態對于普通的消費人群具有很強的號召力。每次到商場和購物中心,目前對于很多人而言,最大的興趣在于發現美食,接下來才會考慮去購物消費。大型購物中心、百貨商場之所以更青睞餐飲,是因為餐飲業態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與其他商場業態相比,風險降低而且收益更快??梢哉f,體驗式商業的最典型代表就是餐飲,“購物中心不是賣出來的,而是吃出來的”觀點正逐漸體現出來。
餐飲:進入綜合體營業額攀升
業內人士稱,以前商業綜合體是主動求著餐飲加盟,而現在都主動招商找上門,這說明餐飲在商場所占的比重逐步增大。餐飲本身應該作為大型綜合性百貨配套設施的一部分,商場要給消費者提供一個購物之余休閑就餐的環境和服務。
某餐飲業老總說:“在選擇商鋪時,最看重商業體量、運營團隊、地段三大要素,當然還要看租金。一旦看準了該地的商業氛圍濃厚,人氣很旺,運營管理也很規范,租金又很實惠,由于選址正確,生意往往都會異?;鸨?,這地方的商鋪租金也翻倍漲?!?/p>
某連鎖餐飲業主管說:“我們的火鍋經營已有10多年時間。以前,都是選擇一些沿街商鋪來開店,生意也不錯。近幾年,城市綜合體發展很快。慢慢發現,城市綜合體更能夠凝聚人氣,有更好、更規范的管理。相比之下,城市綜合體也能幫投資人降低很多風險。比如,現在在馬路旁邊開一家餐飲店,下雨或者寒冷的冬天,人就會少一些。一旦修路、修地鐵,對臨街商鋪的餐飲生意也會有很大影響。而開在商業綜合體,人氣永遠不用擔心,這樣營業額自然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