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呼蘭河傳》讀后感

7582

  《呼蘭河傳》讀后感

  了無生趣地又過了一周。平時宅不住的,這個周末卻披頭散發窩在宿舍里,花大半天時間看完了蕭紅的《呼蘭河傳》。

  呼蘭河是個寂靜荒涼的城。

  那里有不打廣告的十字街,人們早已認準了店面。廟里建著三兩學堂,保守與開放沖突交替。還有各樣小販:賣麻花的,賣涼粉的,賣瓦盆的,撿繩頭的,賣豆腐的,換破爛的......那貨郎的撥浪鼓與吆喝聲會繞著小城,各家門口只探個腦袋,有聲響總是要瞧一番,東西大多是不買的,拿起又放下。

  那里的生活很原始,文化也很傳統,一切都是簡簡單單的。他們對生活和生命都沒有考量,一切順其自然:生、老、病、死,無動于衷。生了就任其自然地長去,長大就長大,長不大也算了。對于死者,他們也不過是按照當地的風俗在逢年過節時到墳上去觀望一回罷了。假若有人問他們,人生為了什么?他們并不會茫然無所對答,他們會直截了當地、不假思索地說:“人活著是為穿衣吃飯?!?/p>

  在作者的筆下,一切都是自然的、真實的樣子: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個黃花,就開一個黃花,愿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黃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的飛,一會從墻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又從墻頭上飛走了一個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這個。

  可是這樣的日子究竟是無聊透頂的。

  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這是人們在無聊生活里尋的一份熱鬧。而這種人為編排的熱鬧,越是看起來熱鬧,越是令人背脊發涼。傍晚送神歸山的鼓,總是冷森森的,令人終夜不能眠。放河燈是那些活著的正人君子們向那些死去的冤魂求個慰藉,人散了,燈也滅了......生活依舊荒涼一片。

  要說有什么特別,也許就是那個大泥坑了。呼蘭河城里的故事啊,仿佛就是以東二道街上的大泥坑為底色的。

  那是個會吃人的泥坑,如同人心。正如魯迅所說:“中國人歷來是排著吃人的筵席,有的吃,有的被吃,被吃的也曾吃人,正吃的也曾被吃?!焙籼m河城就是一場永遠不散的筵席,大家規規矩矩,排著隊吃人。這是一個會循環的局,有的會一直循環下去,有的半路就斷了,但不管怎樣,所有的一切,都會結束在這個軌道上。生者的鼻息,死者的亡靈,都幽幽地繞在那里。身在其中不自知,正如孤獨者并不知何為孤獨一樣,悲哀者永遠也不知道自己的悲哀。只要跟著人群,踩著節奏,拍手稱快,總是沒錯。

  人都是最稱職的觀眾,哪里熱鬧就去哪里,哪里有哭喊聲,哪里就有人群。人們會把不幸者歸在一起,作為茶余飯后的談資。比如大泥坑里掉下去的車馬人畜,比如失子而瘋的王寡婦,比如豆腐坊哭瞎的婦人及造紙房打死的私生子,這本是些無關痛癢的消息,只要能將人在廟臺大哭的事兒說得讓人大笑一番,這消息就有了價值。旁觀者與不幸者大都平靜地活著,誰都不會改變。不管到底是活著還是已經死了,并沒有區別,瘋了瞎了死了,只要與旁人無干,誰要去管?看熱鬧的場子,總不能老在一個地方,這里涼了去那里,登臺唱戲的人,總還排著隊呢。

  人也是戲子,最愛演那自欺欺人的戲。為什么沒有人提議用土填了那大泥坑?蕭紅自己也那樣問。沒有人會填的,因為大家都在為那個泥坑排著戲。人馬車畜掉下去,總有些熱鬧可看。與此同時,便宜的瘟豬肉也找到了由頭,成了淹豬肉。大家都看得通透,可還是搶著吃那紫紅的肉,因它便宜。便宜得有理由,只要理由是正當的,買了便宜豬肉也不會丟面子。

  小說以孩童的角度寫下來,添了許多簡單輕快的調子,也因此更加赤誠,更加接近真實。成人們的戲,只有小孩子愿意去看穿。但是真相是隱秘的,不能放在陽光下,這會讓成人們感到不知所措。當眾戳穿那瘟豬肉的“我”會遭到大人當眾鞭打,沒有人會去相信“我”說的話:小團圓媳婦沒有病,她好好的,她的頭發是她婆婆剪下來的。所有人把小團圓媳婦當作妖怪,只有“我”愿意與小團圓媳婦一起玩。甚至在被她婆婆吊大梁、抽皮鞭、烙腳心、鎖鏈子一系列虐待之

  后,她還是干干凈凈地存著那份純真:“我給她一個玻璃球,又給她一片碗碟,她說這碗碟很好看,她拿在眼睛前照一照。她說這玻璃球也很好玩,她用手指甲彈著?!毙F圓媳婦“看見我,也還偷著笑”,并且孩子氣地對我說:“等一會你看吧,就要洗澡了?!眱蓚€孩子哪里知道,這洗澡是要命的。那些善心的人們啊,為了給她“治病”,撕了小團圓媳婦的衣裳,將她的身體和頭埋進熱水里。任她掙扎昏死,又澆醒。大神為了留住看熱鬧的人,把小團圓媳婦澆醒,開始新一輪的戲。就這么“洗”了三次,小團圓媳婦死去了。

  吃人的筵席上,她們心慈地屠戮了一個十二歲的少女。直至死去,婆婆才知道說上一句:赤身裸體羞不羞。前一秒撕扯衣服的時候,她可曾知道這赤身裸體羞不羞?很難想象,一天打八頓、罵三場是因為婆婆要“規矩”出一個“好人”來,要讓她“中用”,給她一個下馬威。小團圓媳婦睡夢里說了一個詞:回家。而這詞在她婆婆眼里是不祥的,她把小團圓媳婦的腿擰成紫青,她因疼痛下地大叫就被說是鬼附身,她剪了小團圓媳婦的頭發,說是自己掉的,于是小團圓媳婦成了妖怪。她說她眼睛冒綠光,于是所有人都相信冒綠光......

  小團圓媳婦是死是活,沒有人會在意,在旁人看來,到底沒有白看一場熱鬧,到底是“開了眼界,見了世面,總算是無所不得的”。就像“我”問起小團圓媳婦,老廚子和二伯關注的只有酒菜:人死還不如一只雞......一伸腿就算完事。而編排熱鬧的人永遠自得其樂,他們編排別人,也被別人編排。

  閉塞窒息的小城里,生活的艱辛與窘迫讓人除了關心自己的生存和看別人的熱鬧之外,無暇顧及其他。人們渴望著金錢,對有錢人帶著恨意。扎彩鋪的工人們為死者扎著富麗堂皇的大宅子,一應俱全,窮人看了竟覺著活著沒有死了好。放河燈的人們也認為惡鬼有了錢大概就不會怎樣惡了。

  粉房總是響起歌聲:就像一朵紅花開在了墻頭上,越鮮明,就越覺得荒涼。他們雖然是拉胡琴,打梆子,嘆五更,但并不是繁華的,并不是一往直前的,并不是他們看見了光明,或是希望著光明,這些都不是的。他們看不見什么是光明的,甚至于根本也不知道,就像太陽照在了瞎子的頭上了,瞎子也看不見太陽,但瞎子卻感到實在是溫暖了。他們就是這類人,他們不知道光明在哪里,可是他們實實在在地感得到寒涼就在他們的身上,他們想擊退了寒涼,因此而來了悲哀。

  他們被父母生下來,沒有什么希望,只希望吃飽了,穿暖了。但也吃不飽,也穿不暖。逆來的, 順受了。順來的事情,卻一輩子也沒有?!帮L霜雨雪,受得住的就過去了,受不住的救尋求著自然的結果。那自然的結果不大好,把一個人默默地一聲不響地就拉著離開了人間的世界了?!敝劣谀沁€沒被拉去的,就風霜雨雪,仍舊在人間被吹打著。

  同一個階級,同一個小城,每一個人的面具下都張著血盆大口,哪里有一絲迸裂的血腥味兒,就會被撕咬得骨頭都不剩。他們不關心生命的誕生與終結,不關心事情的起因、結果、過程、真相,他們只需要些有味道的東西,給疲乏的生活加點料,哪怕那味道里有無辜的哀嚎,有拼死的抵抗,有浸著淚液的酸楚,有泛著絕望的腐臭。在他們看來,那些瘋了瞎了的事情,都沒有太大的噱頭。于是他們用毒打、跳大神、熱水澡吃了小團圓媳婦,他們用勢利、鄙夷啃噬著有二伯,他們用流言嘲弄、攻擊著磨倌馮歪嘴子和他的媳婦王大姐。只要是人們覺得不合理的,就一定不能有好結果。就像馬掉下大泥坑沒死,也要說死了,不然無法顯出大泥坑的威嚴。

  在我看來,有二伯還有點兒像孔乙己,成了眾人可以隨意取笑踐踏的人,唯一的不同是他更能認清自己的身份一些,他知道自己是個窮人,石子也應該去擋那富人的路而不是絆自己的腳,燕子的糞不應該掉自己身上,應該掉在穿綢緞的人身上。問他的蠅甩子是馬鬃的還是馬尾的,他就說:“啥人玩啥鳥,武大郎玩鴨子。馬鬃,都是貴東西,那是穿綢穿緞的人拿著,腕上戴著藤蘿鐲,指上戴著大扳指兒。什么人玩什么物。窮人,野鬼,不要自不量力,讓人家笑話......”;問他大昴星的來頭,“窮人不觀天象。狗咬耗子,貓看家,多管閑事?!彼f自己又聾又瞎,不是自己的,看了聽了也是白費。他很喜歡和天空的雀子說話,他很喜歡和大黃狗談天。他一和人在一起,他就一句話沒有了,就是有話也是很古怪的,使人聽了常常不得要領。他是個怪人,被啃噬著,變得畸形。他不想理會外界,可是外界已然改變了他。

  “滿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何如,為什么這么悲涼?!毙≌f中,作者重復地用著荒涼這個詞來形容她家的院子。那些租用了他家院子的人,以及院子之外的人,都是一樣的,在荒涼的世界里,悲涼地活著。

  這本書留下的希冀,只有兩個地方。其一是祖父和后花園。祖父用愛裹著“我”的童年,外面的風霜雨雪,屠戮與廝殺,在祖孫間的愛意里消融。他們過著自己的日子,守著那后花園。祖父是那樣干凈、溫暖又風趣的人。祖父會逗小孩子,把他們的帽子放在長衫下或袖口里,說是家雀叼走了。而“我”也會逗祖父,把玫瑰花放上祖父的帽沿,讓他以為是今年春天雨水大,花才開得盛的緣故。祖父會心疼小團圓媳婦被活活捉弄死了,也會向磨倌一家在嚴寒的冬天伸出援手。有二伯只有在祖父面前才是真實的,像個孩子,沒有吹噓,只有真實的怯懦......

  即便多年后,蕭紅也依然不忘那呼蘭河,那個有祖父的溫暖的地方。因為有祖父,蕭紅才有對愛的希冀和追逐。父親的冷淡,母親的惡言惡色,祖母針刺的痛,被她一筆帶過,呼蘭河里,她只有她的祖父和那個后花園。因為祖父,她記住了呼蘭河。那里早晨和傍晚的烏鴉,黃昏的火燒云,晚上的大昴星和月亮。雞鴨抖擻著毛,祖父撒著通紅的高粱。她會和祖父在后花園栽花拔草摘黃瓜,分辨狗尾巴草和谷穗;她會跟祖父撒嬌學詩,起床耍賴,任性要吃燒苞米;她會在蒿草和蓼花里追逐蜻蜓,去儲藏室一次次探險......祖父那樣溫暖的人,讓蕭紅陰暗的童年,透著微薄的光。

  讓人存著希冀的,還有磨倌馮嘴歪子。我總想如果那個爬滿黃瓜秧的窗子可以一直在就好了,磨倌和他的一家就可以屏蔽掉這個世界的冷酷。那些人固執地以為有福相、聲音洪亮、力氣大、娶了就是有福氣的王大姐不該嫁給一個熬不出頭的磨倌,于是斷定沒有什么好結果:他們的孩子一定會死,磨倌一定會上吊,王大姐從什么都好變成什么都壞。馮歪嘴子和他的妻兒,以及那頭三條腿的驢子,在那個嚴寒的冬天,殘喘著鼻息。院子里的人圍著窗日日探訪,為他們做論,做傳,編傳故事。他們的那個孩子一直沒有死,磨倌也很疼愛他的媳婦,盡己所能給她最好的。但是那樣惡劣的環境,終究是讓那個女人在生第二個孩子的時候死了。所有人都在用絕望的眼神看著磨倌,磨倌卻不知道。他不知道自己已經完了,也沒有想過。他甚至還“很有把握地活著”,他為他的兩個孩子而努力向上地活著。經歷過幾場撲殺撕咬,這個磨倌,好好地活下來了,沒有扭曲,沒有絕望,他很有把握地還將活下去,雖然后來的故事不知曉了,但我想著,不知道總也算個好消息。

  蕭紅以及她的呼蘭河小城已經與我相隔大半個世紀了,可這個世界里,那些吃人的筵席,到底散了沒有,不得而知。我想是不會散的,但是會有更多一些的平凡的磨倌、勇敢的王大姐和溫暖的祖父,以及那美麗的后花園。

篇2:物業員工《禮儀金說》讀后感

  物業員工《禮儀金說》讀后感

  禮儀是現代人的處世根本;禮儀是成功者的潛在資本。禮儀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行為科學,是指在人際交往中,自始至終地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為;是一種為時代共識的行為準則或規范,即大家認可的,可以用語言、文字和動作進行準確描述和規定的行為準則,并成為人們自覺學習和遵守的行為規范。

  在人際交往中,禮儀不僅可以有效地展現一個人的教養、風度和魅力,還體現出一個人對社會的認知水準、個人學識、修養和價值。禮儀是一種潛在資本,如果能夠恰當地運用,人們就能取得豐碩的成就?!按笮胁煌氈?,大禮不辭小讓”,若禮儀不當,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別人看作是“烏合之眾”!

  與一般禮儀類圖書最大的區別是,本書的風格幽默、風趣,非常生活化,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操作性,對不同行業的讀者均有較大的參考價值。本書的目的就是給廣大讀者提供一個值得參考的讀本,直接可以修正自己日常言行中的錯誤部分,進而用規范禮儀約束自己,成為一個有尊嚴、有教養現代公民。

  讀完全書,對問候、握手、介紹、交談、待客、拜訪、溝通、裝束、儀表等諸多日常生活中無處不有的禮儀更了解,并且會做得更規范。在日常生活與商界往來中,更有助于營造良好的社交氛圍,促進雙方了解,塑造自己和公司的良好形象。

  “中國人,便后請沖水”,“請安靜”,“請不要隨地吐痰”......這種僅以簡體中文標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國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國--法國、德國、日本、泰國、新加坡等地頻現。當大批游客成為中國的最新出口品時,“中國人”卻成了不文明、粗魯的代名詞。近幾年來,一些中國公民的旅游陋習,嚴重損害了中國“禮儀之邦”的形象,引起海內外輿論的廣泛關注和批評。中央文明辦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提升中國公民旅游文明素質”,增強國家的“軟實力”。

  我覺得整本書可以用幾句話來概括,就是交往中,一定要以對方為中心,多換位思考,多替別人著想,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同時,對別人的尊重要通過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 這也是很重要的。

  就這點來說,我覺得對于象我們這樣的服務業來說尤其顯得重要,我們的所提供的良好服務也是需要建立在良好的禮儀上的,如故光有好的服務而不重視禮儀,那我們服務的結果勢必會大打折扣,在觀看了《禮儀金說》之后,我更深刻地體會到禮儀對于我們的工作、生活是多么的重要而又無處不在,同時覺得在今后有必要更多的學習禮儀,使自己的修養能更上一層。

篇3:《向解放軍學習》讀后感:創建高效率組織

  《向解放軍學習》讀后感:創建高效率組織

  很多的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的時候,隨著人數的增多、機構的增加,基于工作流程的效率卻越來越低,對市場的應變能力也就越來越慢,如何使組織高效運轉,已成為很多企業的一大困擾的一大難題。

  解放軍有80多年的軍史,是中國最有效率的一個組織。向解放軍學習,成為現今企業界比較流行的一句話。聯想的柳偉志、海爾的張瑞敏、華為的任正非、華潤集團的寧高寧、杉杉集團的鄭永剛等等,他們都是中國優秀的企業家,都出自解放軍,他們都用軍隊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從市場、競爭、制度建設、傳承、員工忠誠等方面進行了創造性的模仿與復制,提高組織效率,提高工作效率,加速組織的成長,創建了中國最有效率的企業。

  那么,如何才能創建高效率組織呢?讀完《向解放軍學習》,體會如下

  1、有效溝通

  “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宣傳隊”。從紅軍到八路軍、新四軍,再到解放軍,每戰必作思想動員,是這支軍隊由少到多,由弱到強的一個重要保證。政治思想工作是部隊各級軍政主官必會的一項工作?!跋虏筷牎本褪擒婈牳骷夘I導深入基層,了解真實情況、傾聽廣大基層官兵心聲的一個好制度和方式。

  對于企業來說,當今年代是個溝通的時代,溝通是組織賴以生存的重要過程。一個企業要實現高速運轉,要讓企業充滿生機和活力,有賴于下情能為上知,上意能迅速下達,有賴于部門之間互通信息、同甘共苦、協同作戰。良好的溝通能讓員工感覺到企業對自己的尊重和信任,從而產生極大的責任感、認同感和歸屬感,促使員工以強烈的責任心和奉獻精神為企業工作.

  2、建立健全競爭機制

  “首戰用我,用我必勝”,在軍隊里面,除去一般性、日常性的競爭,還設計了“大練兵”、“大比武”、紅藍軍對抗和實戰演習等等科目,在部隊中不僅同年兵在競爭,而且班與班、連與連、團與團之間都有競爭,以此來帶動官兵的訓練熱情和士氣,在對抗性演練中提高了部隊的戰斗力、生存能力和處突應變能力。從組織管理策略上說,在企業內部制造“鯰魚效應”,進行自己人與自己人競爭,有時候其實比自由市場競爭更能符合公司利益。對企業來說,能夠形成一個內部競爭的戰略布局,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讓、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可以培養企業內的一種良性競爭的氛圍,夯實企業的“內功”,在市場上才更有競爭力。在成功的企業中都有內部展開競爭的辦法和途徑。海爾的“賽馬不相馬”,是海爾人力資源戰略成功的一個標志。競爭沒有身份的貴賤、年齡的大小、資歷的長短之說,只有技能、能力、活力、創造精神、奉獻精神之比。

  3、完善激勵機制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句話在解放軍組織中具有現實意義。在部隊中按照規定,要懸掛張思德、雷鋒、黃繼光、董存瑞等我們能耳熟能詳的英雄模范的照片。解放軍這個組織深信,只要有了模范,就有了學習的榜樣,就有了規范--這是組織最有效、最好的激勵。

  在現代軍隊管理中,精神激勵占有主要地位,物質激勵只起輔助作用。精神激勵還包括滿足官兵的情感需要,鼓勵他們參與管理,增加他們的工作興趣等內容。工作目標是工作激勵的主要源泉。工作目標告訴員工需要做什么,以及需要作出多大的努力。具體化的工作目標可以使員工預期自己行為的目的和結果,減少行為的盲目性,提高員工自我控制的程度。如果工作目標的設定超出了員工個人的能力水平,則會令員工產生挫折感,喪失信心;如果過于簡單,又會缺乏挑戰性。最基本的方式就是表揚和鼓勵。在組織中,對待自覺性比較差的員工,無須一味地為他們創造良好的軟環境,去幫助他,并不一定非讓他們感受到“胡蘿卜”的重要,有時還離不開“大棒”的威脅。偶爾利用你的權威對他們進行“威脅”式的激勵,會及時制止他們消極散漫的心態,激發他們發揮出自身的潛力。自覺性強的員工也有滿足、停滯、消沉的時候,也有依賴性,適當的批評和懲罰能夠幫他們認清自我,重新激發新的工作斗志。

  4、監督檢查機制

  組織的效率來自組織的執行能力。執行力的具體表現就是“服從命令聽指揮” ,解放軍的執行力更源于督促與檢查形成了制度。部隊團以上的司令部、政治部、聯勤部和裝備部四大機關,主要職責之一是對所屬部隊執行命令、軍官履行職務進行督促、檢查,表現在對所有工作的落實上。做得好的部隊希望通過上級首長、機關的檢查,對工作有一個肯定;首長、機關也希望通過督促檢查,發現問題,為指導部隊改進工作提供依據。

  在企業外部,是市場配置資源;在企業內部,則主要是計劃配置資源。由于這個特性,在企業內部,強調了一致和統一,強調了服從。在企業中,不是你愿意做什么,更多的是企業需要你做什么。海爾在總結自己的經驗時,張瑞敏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之所以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是因為比別人更有效的通過上層對下層的有效介入--監督檢查。因為人們通常不做你所希望的,他只做你檢查的,你布置了什么,就要檢查什么,不檢查就等于不重視?,F代企業管理者往往通過監督和檢查來實現對企業的控制。

  需要闡明的是:《向解放軍學習》指明了組織必須根據環境的變化和自身發展的需要,不斷地及時調整組織內部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以組織與其賴以生存的外部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對任何組織來說,不存在一成不變的、最好的管理方法。管理的秘訣在于管理者能夠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下采取合理的行動的成功率。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