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一節
信息資源管理及其沿革
【教材分析】
本章的主要內容是信息的管理。教科書第一節包含信息資源管理的內涵、影響信息資源管理的三個領域、日常生活中的信息管理和訪問在線數據庫等內容。(注:“信息資源管理的三個階段”這一內容不作要求)
本節的課標要求是通過學生討論交流和實際操作,了解當前常見的信息資源管理的目的和方法,描述各種管理方法的特點,分析其合理性。通過使用常見的數據庫應用系統,感受利用數據庫存儲、管理大量數據并實現高效檢索方面的優勢,并能對檢索獲得的數據進行一定的加工處理,同時也為進一步學習下一節內容做好鋪墊。
【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信息技術基礎,積累了一定的計算機使用經驗,隨著經濟的發展,且不少學生家里都有電腦,學生平時也經常通過網絡和一些工具軟件來學習和娛樂,一部分學生可能對信息資源管理的方式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學生對于如何科學地進行信息資源管理的概念比較模糊,也幾乎沒有接觸過數據庫,對于大量信息的科學化管理,學生會感到非常困惑,缺乏科學管理信息的意識。在這一節中選擇與學生學習和生活中密切相關的音樂歌曲管理作為學習活動的例子,使學生感受到信息資源管理就在身邊而且非常實用方便。這樣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信息資源管理的概念與內涵。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信息管理方式。
初步掌握利用網上數據信息進行數據檢索、比較與分析。
2.過程與方法:
比較信息管理方法的不同,分析其合理性。
實踐總結并歸納出信息資源管理的優勢,并能夠描述其內涵。
以小組為單位,對網絡信息管理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分析評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對身邊信息資源管理的體驗,體會信息資源管理給人們帶來的好處。
關注科學管理信息資源,形成科學管理信息的意識,為以后合理、有效的管理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所接觸的信息資源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重點】
通過檢索在線數據庫,獲取數據,并對這些數據進行加工處理,從而形成觀點、得出結論、表達主張。
【設計思想】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尋找一個學生感興趣的主題對一堂課來講是很重要的。據調查了解,大多數學生都很喜歡音樂,現在很多學生都有自己的MP3播放機或者很想擁有。為此我在課前準備了一個音樂網站,從學生如何管理自己喜歡的歌曲引入信息資源管理這一課題,通過對音樂網站的管理,讓學生體會網絡管理的優勢,同時讓學生到網上商店選擇一款適合自己使用要求的MP3播放機。通過實踐操作,體會成功的喜悅。如時間允許可以再進行書本上的實踐體驗(老師演示或學生自己操作)。
本節課主要的教學策略是分組研討式教學法。在引出信息管理的問題后,讓學生自己通過網絡管理自己喜歡的歌曲,并通過分組活動讓學生列舉他所了解的常見的計算機管理數據的實例,分析出各種方法的合理性。通過讓學生分組體驗網上數據庫帶來的好處,對其進行考察記錄,教師和學生一起參與討論。
考慮到學生興趣的多樣,認知能力有高低之分,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可以鼓勵學生自擬活動項目,體驗網上數據庫帶來的好處。
【教學流程】
過程環節
教師活動設計
學生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創設情景
1.引入信息資源管理問題:
問:同學們都喜歡哪些歌曲?
讓學生在下發的任務輔助單上寫下三首自己喜歡的歌曲。
2.思考兩個問題:
要得到自己喜歡的歌曲有哪些方法?
去影像店里找想要的歌曲方便嗎?
分析比較管理歌曲的不同方法。
1.寫下三首自己最喜歡的歌曲。
2.思考老師所提出的問題。
3.交流討論這些相關問題,并發言。
通過這些問題,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
引出主題
通過以上的討論引出本節課的主題。------信息資源管理及其沿革
明確本節課活動的主題
下發歌曲單
你喜歡的歌曲在下發的歌曲單中能找到嗎?
在這么多歌曲中要你查找可能會比較麻煩,從而推出音樂網站的歌曲管理,以此為例讓學生體驗網絡數據管理的優勢。
學生查找
學生了解信息資源管理的目的。
比較不同的管理方法,對我們的使用帶來不同的效果。
新課內容
活動一:瀏覽網站,分析其對歌曲的管理及分類方式。
搜索歌曲,體驗網絡數據檢索的方便。
學生分析分類管理
學生操作搜索
學會分析
及實踐
活動二:讓每個學生以用戶名(例stu01)登錄,添加前面自己寫下的三首歌曲。
老師展示學生添加整理的成果。
(注:現場巡視學生添加情況并對學生錯誤的信息要求學生自己修改或刪除重新添加。)
學生探究如何添加歌曲,不會的請旁邊同學相互幫助。
思考:如果網站中已經有的歌曲不能重復添加,為什么?
修改刪除
探究學習
合作學習
信息道德素養和科學的態度
活動三:每個學生整理自己的個人音樂盒。
學生探究如何將音樂文件收入到音樂盒
活動四:利用音樂網站中的投票系統進行投票,并把投票結果復制粘貼到E*cel中進行排序。
學生投票
對投票的結果進行分析
利用數據庫進行統計
活動五:讓學生列舉身邊常見的信息資源管理實例。
學生舉例。
體會身邊的信息資源管理
根據學生舉例,教師展示比較常見的信息資源管理實例。如:
個人電話本管理;列車時刻表
學生學籍管理系統;圖書館信息管理系統;超市購物系統,等等。
學生分組討論分析。
讓學生意識到信息管理無處不在,體會信息管理的多樣性及管理的重要性、有效性。
通過前面的學習,要求同學結合課本P78的內容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信息資源管理的內涵。
PPT顯示內涵。
影響信息資源管理的三個領域
(以一個選擇題的形式來完成)
學生概括
培養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
課堂延伸
活動六:網上購物
(另:同學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項目進行活動。)
活動七:通過訪問國家環??偩志W站,獲得天津市上個月的空氣質量情況,并作出分析。
(注:如時間允許再進行活動七,老師演示或學生自己實踐操作)
小組根據自己的活動主題,進行分工,明確小組成員的任務。
思考、討論,對自己和其他小組進行評介
教師與學生一起參與討論,老師盡量鼓勵學生,贊賞他們的見解。
學生通過網絡體驗數據庫,要求做好考察記錄,并形成分析報告,培養學生的信息管理能力,體會信息管理的目的。
課外任務
活動八:通過訪問“列車時刻查詢系統”查詢列車班次。
學生課外完成
鞏固本節所學的知識,促進運用。
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體會到:
1.信息資源管理的重要性及目的。
2.體驗信息管理給人們帶來的好處,增強主動管理信息資源的意識,養成良好的信息資源管理習慣。
希望同學們能成為未來的CIO
引導學生自己歸納
明確本課的最終目標。
贈言
教師贈言:身邊信息無限多,有效管理獲益多
篇2:小學三年級科學下冊《傳遞信息》教學設計
小學三年級科學下冊《傳遞信息》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夠根據各種信息的特征對傳遞信息的方式進行分類;
2.根據生活經驗認識常見的符號的含義。
3.能舉例說明自己所知道的人類傳遞信息的方式;
教學重點:能舉例說出標志符號在傳遞信息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感悟認識標志符號對我們生活有很大幫助。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師: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今天我們做一個“猜猜看”游戲。
師:打手勢
生:猜手勢的意思。(舉手答,齊答)
師:人類傳遞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生:多種多樣。(語言傳遞、文字傳遞、燈光和文字兩種、聲像、語言、手勢、表情、標志、信號、圖像、信件、網絡、電話)
師:假如你是一位游客,第一次來到下圖中的火車站,你能根據標志符號很快找出郵筒、電話、問詢臺、出站口的位置嗎?
生:小組商量分類
認識:出口、問詢、電話、停車場、郵筒、廁所、注意距離、禁止吸煙
生:扮演游客,找到郵筒、電話、問詢臺、出站口。
了解傳遞信息的方式
師:能舉例說出標志符號在傳遞信息的作用及日常生活中常見標志符號的含義
生:把自己見過的其他標志符號畫下來。
師:這個游戲可以鍛煉我們的眼、手、口、腦的協調能力,有興趣的同學課下可以多練習練習。剛才大家通過老師的手勢知道了老師想表達的意思,換句話說,老師通過手勢把一些信息傳遞給了大家,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的內容——17.傳遞信息。(板書)
二、小組合作,討論分類
師:除了用手勢傳遞信息外,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傳遞信息呢?
生:自由發言。
師:出示圖片,看看這些圖片是怎么傳遞信息的。
生:就自己喜歡的說說。
師:大家知道了這么多種傳遞信息的方式,你能根據自己制定的標準給圖中傳遞信息的方式分分類嗎?(發放表格,分組討論)
生:先自己分類,然后小組討論出最后意見,也可有不同意見。
師:指導鼓勵;如果遇到分類有困難的小組,及時點撥。
生:小組匯報選出代表分別負責填表,匯報。
師:引導學生自己對各小組的分類情況做出較公正的評價(簡單、科學),評出優勝小組,給予鼓勵。
三、認識標志,情境感悟
師:出示一些標志符號。(消防安全標志、道路交通標志等)
師:不同文化,不同語言的人們經常用一些易于識別的標志符號來傳遞信息。
師:日常生活中,尤其在交通道路上,我們會看到很多交通標志,它會告訴我們一些應該注意的事情。
生:分成兩組,分別發放一些交通標志牌,一組舉牌,另一組說說這些標志符號告訴了我們什么,看哪個組說的又快又準確。
師:你知道這樣傳遞信息有什么優點嗎?又有哪些不足?
?。ㄖ笇ё鞔?,注意鼓勵)
四、活動:旗語游戲
1.你能通過旗語向同學傳遞一些信息(如生日.字母等)嗎?
2.把要傳遞的信息(字母.圖形等)編成“數學密碼”,在操場上用旗語發給同學,接收密碼的同學用彩色筆把它涂在表格中看看誰能正確解密?
3.討論:用旗語傳遞信息有哪些優點,有哪些不足?
小組合作討論得出結論:
優點:能在彼此看得見的范圍內有效的傳遞信息;
不足:距離有限易混,比較麻煩;
4.小組共同學習科學在線中的內容,加深對標志符號的認識。
五、總結評價
篇3:感受網絡在文化傳播中的作用——《瀏覽信息》教學設計
信息化教學設計模板
作者信息
姓名張偉
電話13465211863
學科信息技術
年級初一年級
郵件
單位威海市城里中學
教學設計
教學主題
感受網絡在文化傳播中的作用——《瀏覽信息》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泰山版初中信息技術教材第一冊上冊的第二章第一節。本章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學會利用網絡獲取信息,學會本章內容對學生提升信息收集能力及知識面擴展大有幫助。本章分為三節課,分別是《瀏覽信息》《捕獲信息》《搜索信息》,其中《瀏覽信息》是學生系統規范的接觸因特網的第一節課,從知識層面上講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因特網的組成和原理,從技能層面上講是今后網絡學習部分的操作基礎。
二、學生分析
學生在小學學習過網絡相關內容,能利用搜索的方式找到相關信息。但是沒有系統學習因特網的組成、原理;瀏覽器的相關功能、操作方法;網頁信息的定位等方面的知識。因此學生在獲得因特網信息的效率上會打折扣。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通過網址訪問因特網;
了解網站信息組織特點
了解IP地址、網址、域名的區別與聯系
了解超鏈接的形式與作用;
能應用鏈接瀏覽相關信息
@過程與方法
通過因特網發展史的視頻資料了解因特網的發展歷程,通過瀏覽網上魯迅紀念館自主體驗、討論總結網站信息組織特點及超鏈接的形式;通過微視頻;通過孔子學院實例鞏固練習訪問網頁、通過鏈接實現網頁跳轉、定位網站信息的技巧,達成學習目標;學有余力學生通過助力與加油部分了解網址、域名,學習IE設置。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網絡的特點增強網絡安全意識,通過了解網絡信息組織特點增強獲取網站信息能力的信心,通過孔子學院資料的收集了解我們國家的國際地位增強國家榮譽感。
四、教學環境
□簡易多媒體教學環境
□交互式多媒體教學環境√
網絡多媒體環境教學環境
□移動學習
□其他
五、信息技術應用思路(突出三個方面:使用哪些技術?在哪些教學環節如何使用這些技術?使用這些技術的預期效果是?)200字
本節課使用的信息技術手段包括極域網絡教室和明博優課系統支持下的投票、微視頻、電子試卷、互動交流區功能。通過微視頻《因特網發展史》幫助學生了解因特網的發展歷史初步感知因特網,然后利用調查問卷對學生基礎(瀏覽器和因特網知識)進行調查,課堂上利用微視頻《瀏覽器簡介》輔助學生自主學習,并利用錄屏工具錄制學生技術操作方面的自主展示,作為微視頻留存分享。在練習環節,利用電子試卷進行技術操作的比賽幫助學生達到熟練技術,并能利用網站信息組織特點準確定位信息的目的。最后還會利用電子試卷進行基礎知識的課堂檢測。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啟用討論組功能隨時收集小組提出的問題,并由學生自由解決問題,無法解決的問題在展示環節通過教師引導解決。
六、教學流程設計(可加行)
教學環節
(如:導入、講授、復習、訓練、實驗、研討、探究、評價、建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信息技術支持(資源、方法、手段等)
導入
布置觀看目的,讓學生帶問題看微視頻《因特網發展史》。
問題:
1.網絡是由什么組成的?
2.網絡誕生的目的
3.我們可以用網絡做什么?
觀看視頻并找出問題答案
利用微視頻因特網發展史幫助學生了解網絡的特點、組成。
探究一:
實踐內容:魯迅作品的網絡傳播。
解決知識:如何利用網址訪問網頁,并通過超鏈接實現網頁間跳轉。
以魯迅作品的網絡傳播為例,初步感受網絡在文化傳播中的作用。
教師:分發導學案,指導學生自主完成通過網址訪問網頁、定位網頁信息并通過超鏈接實現網頁間跳轉的學習。
導學案引導學生重點思考
1.網址的類型、作用、結構
2.超鏈接的作用、類型
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時,教師注意觀察學生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改善學習狀態,并根據討論區的問題和相關學生進行交流,為研討環節準備。
通過導學案、課本、微視頻《瀏覽器簡介》,學生自主探究完成學習任務。疑難問題采用組內解決和提交互動交流區方式呈現。
使用微視頻幫助學生學習網址訪問網頁的方法,微視頻和課本資料的結合可以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自學需求。使用互動交流區為每個學生提供隨時發言的機會,建立全班學生的有效交流。
研討展示:解決網址訪問的技術問題,展示交流超鏈接的作用、形式;解決互動交流區的疑難問題。
輔助學生展示交流,適當進行總結提升補充。
將學生錄制的視頻保存分享。
學生展示交流,并將計劃錄制的內容錄制下來。
學生參與研討,傾聽他人意見發表自己的看法。
利用錄屏工具將學生講解的方法錄制下來,進行分享,并留存資料以備復習使用。
研討建構(機動):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補充交流問題
魯迅紀念館首頁改進意見、可否將網站服務器的ip地址發布給大家。教師提出問題,并準備相應的微視頻資料《Ip、網址、域名》
問題:1.ip、網址、域名的區別是?聯系?為什么不直接用ip代替網址、域名?
2.如何利用網站首頁結構快速定位信息
學生思考、看視頻,討論,發布問題答案
利用微視頻幫助學生理解ip、網址、域名的關系,并從網絡安全角度理解網絡的聯通性,進一步增強網絡安全意識。
訓練:快速定位網站信息。
孔子學院是我國文化傳播的重要機構之一,請訪問孔子學院網站,快速了解題中相關問題。在網絡傳播上,孔子學院還有哪些待改進之處。
教師布置任務:在5分鐘內,通過網址訪問孔子學院,找到試卷中的問題答案。
學生參與比賽
利用電子試卷呈現給學生許多客觀題,方便學生能及時完成題目的判分,實現不同步的練習,完成難點訓練。
交流:定位網站信息的技巧
教師主持交流
學生交流
總結評價
教師發布試題
教師發布討論(選其一)
1.對比小學的收獲
2.對因特網的新認識
3.最大的成就感
4.還想繼續學習的方面
教師總結
學生做題
學生討論區發帖說收獲
通過教師的總結梳理本節課的知識體系,回顧定位信息的技巧。
利用電子試卷鞏固學生本節課知識點達到學生自我知識評價的目的,利用討論區發布學生想談的收獲收集學生學習感受,以幫助老師完成這節課的評價(課程與學生學習感受方面的評價),學生也可以通過同學的感受獲得更多收獲
七、教學特色(如為個性化教學所做的調整,為自主學習所做的支持、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的設計,教與學方式的創新等)200字左右
1.學生主體、教師引導,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內構。
每個知識點的學習都是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由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只在學生應該掌握但沒有發現的問題上以提問的形式引發學生的思考進而解決問題。充分重視學生思維基礎上的知識建構。
2.利用微課、互動交流輔助學生自學
本節課課本知識難度不大,因此可以采用自學的方式進行,考慮到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同因此為學生準備了微視頻資料幫助自主學習能力較低的學生完成本節內容并逐步適應自主學習。對于ip、網址、域名的理解采用動畫形式的微課用故事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三者的關系,
3.利用電子試卷幫助學生自主練習,提升練習效率。
本節課的外延知識與技能較多,其中定位網站信息是難點,通過課本案例的初步體驗,電子試題比賽環節的加強訓練和比賽交流,給學生提供較多的練習和互相學習的機會,突破難點。
4.利用互動交流,鼓勵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為思維的碰撞提供平臺
5.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完成評價
利用電子試卷幫助學生自評,同時也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
利用討論區鼓勵學生談收獲,收獲其實也是一種自我評價,收獲的交流可以幫助學生更完善自我評價。同時也是幫助老師實現課程的評價,了解學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