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學習心得體會范本
《*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堅持科學發展。發展是硬道理,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和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這是謀劃發展的基本依據。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實際出發,把握發展新特征,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這是對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實踐的深刻把握,是對發展是硬道理這一戰略思想的深入發展。
*****大以來,**xxx的黨中央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主義,勇于實踐、善于創新,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gg開放、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毫無疑問,堅持科學發展是貫穿新一屆領導集體治國理政思想的一條主線,因此,我們深入理解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就要在堅持科學發展這個主題上保持戰略定力。
所謂戰略定力,就是指在錯綜復雜形勢下能夠立足于全局、著眼于長遠、抓住重點、把握本質和大勢,為實現戰略意圖和戰略目標所具有的戰略自信、意志和毅力,也正是xxx所反復強調的,“實現我們確立的奮斗目標,我們既要有‘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進取精神。”“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如何適應和引領新常態,我們的認識和實踐剛剛起步,有的方面還沒有破題,需要廣泛探索。關鍵是要保持戰略定力,應勢而謀,深入研究管用的措施和辦法。”在經濟新常態下,唯有在堅持科學發展主題上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自信,我們才能做到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不被任何眼前的短期利益所蒙蔽,不被別人的說三道四所左右,才能在“亂花漸欲迷人眼”時保持沉著冷靜,在“千磨萬擊”和“東西南北風”中“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夠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神聚力。
一、在堅持科學發展主題上保持戰略定力,這是歷史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
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因此,對于中國而言,發展又特指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能否發展起來實現現代化,對于中華民族的命運和社會主義的興衰成敗,命運攸關、至關重要。中華民族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但是在近代落伍了。中國古代文明曾經長期領先于世界,但到了近代,由于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錯失歷史發展的機遇,加之多次遭受到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和掠奪,長期處于發展緩慢、停滯乃至倒退的境地。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的進步,但也遭受了不少的挫折。特別是長達10年之久“*”的浩劫,將發展置于可有可無的地位,耗費了民族寶貴的精力,貽誤了國家的發展良機,拖延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使中國與發達國家和周邊國家、地區本來已經縮小了的差距又進一步拉大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牢牢抓住發展這個主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發展是硬道理”到“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再到“堅持科學發展”,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我國的綜合國力大幅度上升,人們生活水平極大提高,社會全面進步取得巨大成就,國際影響顯著擴大,民族凝聚力極大增強,人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有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尤其是*****大以來,我們妥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持續影響等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不斷創新宏觀調控方式,推動形成經濟結構優化、發展動力轉換、發展方式轉變加快的良好態勢。我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十三億多人口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至七千八百美元左右。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超過第二產業,基礎設施水平全面躍升,農業連續增產,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百分之五十五,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立、覆蓋面持續擴大,新增就業持續增加,貧困人口大幅減少,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加快提高。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推進,人民民主不斷擴大,依法治國開啟新征程。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進展,對外開放不斷深入,我國成為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和主要對外投資大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國家文化軟實力不斷增強。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成就顯著,強軍興軍邁出新步伐。全面從嚴治黨開創新局面,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豐碩,黨風廉政建設成效顯著,贏得了黨心民心。
“十二五”規劃目標即將勝利實現,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國際影響力又上了一個大臺階。歷史一再證明,發展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在科學發展這個主題上我們要始終保持戰略定力。
二、在堅持科學發展主題上保持戰略定力,這是順應時代主題的必然選擇
發展是當代世界的主題,也是當代中國的主題,這一點在21世紀的很長時期內不會改變。正如《*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所指出的,“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全球治理體系深刻變革,發展中國家群體力量繼續增強,國際力量對比逐步趨向平衡。”在今天信息革命和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國際經濟競爭、科技競爭和軍事競爭日趨激烈,任何國家要順應時代潮流,在國際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都不能不把發展置于最優先的地位。世界上的所有國家都在把發展作為首選國策,力圖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得有力的戰略態勢。特別是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大國在極力推進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革命,力圖在這場國際競爭中搶占先機。在這場競爭中,就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我國是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又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能否發展起來,加快實現工業化、信息化、現代化,決定著社會主義的興衰成敗和中華民族的命運。只有加快發展,增強經濟實力,提高綜合國力,才能在風云變幻的國際局勢中處于主動地位,立于不敗之地。中國共產黨是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核心力量,抓住機遇,開拓進取,奮力在這場大競爭中取得主動,發展壯大自己,是我們黨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必須肩負起來的歷史責任。
三、在堅持科學發展主題上保持戰略定力,這是立足于當代中國國情的科學判斷
gg開放30多年來,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社會生產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起來,我國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國際地位大幅度提升。雖然我們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推進任何方面的改革發展都要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不論是與發達國家比較還是與發展中國家比較,中國的發展都還存在較大差距。這就決定了必須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經歷一個相當長的初級階段,去實現工業化、信息化、現代化。這是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個主要矛盾貫穿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整個過程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這個矛盾的主要方面又是落后的社會生產,因為不改變社會生產的落后狀況,我們就不可能持續不斷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就不可能為解決社會發展中面臨的各種矛盾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和手段。
增加綜合國力,改善人民生活,離不開發展;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增強社會主義的凝聚力和生命力,離不開發展;保持社會穩定,實現國家長治久安,離不開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在國際較量中掌握主動權,離不開發展;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離不開發展。我們應該看到,我國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本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潛力巨大,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孕育形成,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但是,同時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突出,主要是發展方式粗放,創新能力不強,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嚴重,企業效益下滑,重大安全事故頻發;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資源約束趨緊,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收入差距較大,人口老齡化加快,消除貧困任務艱巨;人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有待提高,等等,因此,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著力在優化結構、增強動力、化解矛盾、補齊短板上取得突破性進展,更加有效地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繼續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篇2:關于學習公司五年發展規劃綱要的通知
關于學習公司五年發展規劃綱要的通知
**建[20**]第12號
各部門、辦事處、分公司、項目部:
**建設集團有限公司《20**年-20**年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明確了今后五年集團公司發展戰略指導思想,制定了今后五年整體發展目標,并細化了年分解目標。
集團公司歷經40多年的拚搏、探索和發展,已經走出了一條具有"中企"特色的發展之路。20**年,是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的起步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強調了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著力調整和轉變增長方式,集團公司《規劃綱要》中及時提出在今后五年中要向國內外土地和房地產開發轉型,加大物業與第三產業的投入,加快企業轉型步伐,發展成以土地開發為主線,以物業及三產、建筑業等為輔線的綜合大型企業集團,最終實現產業多元發展。
從《規劃綱要》的整體發展目標來看,要求是高的,但也是切實可行的。深信我們在集團公司黨委和董事會的正確決策下,我們集團公司必將迎來一個新的最好的發展時期。
《規劃綱要》是綱,綱舉才能目張?!兑巹澗V要》已在集團公司網站刊發并以多種渠道分發。務必認真組織學習,
特此通知!
**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20**年3月31日
篇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校長學習體會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校長學習體會
20**年7月13日至14日,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世紀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也是gg開放30多年來第四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20**)正式頒布實施,并成為教育改革發展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毒V要》的核心是“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也正是這20字方針統攬了教育全局。下面是我學習《綱要》后個人對學校教育教學的理解。
一、關于優先發展。教育是國計,是民生,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總而言之,教育應該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任何對教育的重視都不為過,更何況,國際間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教育的最大成果就是輩出的人才。所以,一個重視教育的國家是一個有希望的國家,這話一點不假。戰后的日本迅速崛起,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如美國實施全方位的扶植政策;制定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加入國際競爭體系;大和民族樂于奉獻的“勤勉勞作”精神等,但一致公認的還是重視教育,加速人才的培養。
二、關于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永遠是教育的追求和真諦。學校的主人是學生,學校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學校是學生騰飛的起點,所以,學校的一切工作應該圍繞著學生來展開,圍繞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來展開。教學相長、因材施教、學而不厭、學而時習之等論述,無一不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有人說,看一所學校辦學是否成功,只需去校門口看學生的臉,如果是張張笑臉,肯定是一所好學校,反之,學校辦學肯定不成功。這話,一點也不夸張,因為學校如果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以學生為本,學生就會得到很好的發展,他們的個性和潛能會得到很好的張揚和挖掘,學校就會成為學生成長發展的樂園,反之,學生在學校就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他們在學校也不會快樂,甚至視學校為牢獄,這樣會毀了學生的一輩子,后果相當嚴重。
三、關于改革創新。教育的改革創新,從大的方面說,就是國家要改革創新人才培養的機制、人才的評價機制、招生制度和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等;從小的方面說,就是學校、教師要順應形勢的發展,與時俱進,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創新自己的工作方法,樹立正確的質量觀、學生觀、人才觀,一句話,不改革就沒有出路,不創新就沒有活力,因循守舊,必將被時代所淘汰。
四、關于促進公平。公平,應該是全社會追求的目標。就教育而言,合理配置資源,國家政策向農村邊遠地區傾斜等,縮小不同群體之間的差距,才能促進并保證教育的公平,不過,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似乎是城鄉之間的差距在越拉m.airporthotelslisboa.com越大,教育投入的集中,優秀師資的集中,優秀生源的集中,重視子女教育的家長的集中,都在促進城鄉差距的增大。但作為農村學校也不能一味的悲觀失望和埋怨,畢竟如果從縱向比較這個角度來說,農村學校的變化也是神速的,相信只要假以時間,教育的公平不應該是夢想。
五、關于提高質量。這里有兩點需要明確。一是何為質量?學校的教育質量應該是全方位的,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提高教育質量歷來是學校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題和高舉旗幟。學校宏觀的教育質量不僅指考試的分數(或學生可量化的學業成績),也指學校的校風、校貌,教師的師德、師表、師能,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可持續學習能力等。學校教育要盡可能地使所有的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諸方面全面發展,成為一個在各方面都“合格”的學生。但每個學生都有其個性,不同的認知特征,不同的價值取向,不同的創造潛能。學校和教師最重要的責任是幫助每個學生以充分的選擇和發展空間。
我們應確立這樣的育人觀念:不求學生得到同樣的發展,不求學生得到同步提高,但都要發展,都要提高?,F階段推行的關注后20%的學生的學業情況,就是真正落實教育面向全體的一項有力的舉措。一是如何提高教育質量?教學是學校工作的中心,教學工作的主陣地在課堂。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在校接受教育的“黃金時間”。課堂教學的質量左右著學校教育的質量,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是提高教育質量的主陣地,所以學校、教師一定要確立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的質量觀,課堂的低效率、低質量,是教育資源的最大浪費。教師應當不斷通過學習和有益的實踐改進教法,提高課堂45分鐘的有效利用時間,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即真正實施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