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工程中筒區加厚基礎承臺面積為9.3m×8.9m,厚度1.3m,為隨時了解和掌握砼在水化和硬化過程中水泥水化熱所產生的溫度變化,以便于采取有效且經濟合理的優化方法使溫差控制在一定的允許范圍內,并根據溫升情況采取不同的養護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溫降速率,從而達到防止混凝土內部溫度應大于同齡期混凝土抗拉強度而產生有害裂縫的目的。下面就本工程大體積混凝土進行熱工計算:
混凝土的絕熱溫升值:
Tτ=(WQ/Cρ)×(1-e-mτ)
現計算其7天值則:
T(τ)=410×256×(1-2.718-2.8)/0.96×2400=41
砼內實際最高溫度(考慮施工時環境溫度為30℃):
則Tma*=Tj+Tτj=15+41×0.6=39.6(℃)
砼表面溫度計算:
H=h+2h'=1.3+2×0.666×(2.33/3.85)=2.1m
△T(τ)=Tma*-Tq=9.6(℃)
△Tb(τ)=Tq+(4/H2)h'(H-h')△T
=30+(4/4.41)×0.4(2.1-0.4)×9.6
=35.9(℃)
砼內實際最高溫度與表面溫度差:
△Tc=Tma*-Tb(c)
=39.6-35.9
=3.7(℃)
故底板混凝土溫差控制采用表面覆蓋措施,由上面計算可知,混凝土內外溫差不大,但由于是高溫季節施工,為了防止溫度應力,使砼產生微裂縫,就必須采取加蓋足夠厚的草袋進行溫度控制。
所以,中筒區加厚承臺板上采用一層薄膜上覆三層麻袋進行溫差控制。
控制溫度和收縮裂縫的技術措施:
1、降低水泥水化熱
(1)選用低水化熱或中水化熱的水泥品種配制砼,如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灰水泥等。
(2)充分利用砼的后期強度,減少每立方米砼中水泥用量,根據試驗每增減10Kg水泥其水化熱將使砼的溫度相應升降1℃。
(3)使用粗骨料,盡量選用粒徑較大,級配良好的粗骨料,摻加粉煤灰等摻合料,或摻加相應的減水劑,改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以達到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的目的。
2、摻加相應的緩凝劑
摻加相應的緩凝劑。
3、加強施工中的溫度控制
(1)在砼澆筑之后,做好砼的保溫保溫養護,緩緩降溫,充分發揮徐變特性,減低溫度應力,夏季應注意避免曝曬,注意保溫,冬季應采取措施保溫覆蓋,以免發生急劇的溫度梯度發生。
(2)采取長時間的養護,規定合理的拆模時間延緩降溫時間和速度,充分發揮砼的應力松弛效應。
(3)加強測量溫和溫度監測與管理,::實行信息化控制,隨時控制砼內的溫度變化,內外溫差控制在25℃以內,基面溫差和基底面溫差,均控制在20℃以內,及時調整保溫及養護措施,使砼的溫度梯度和溫度不至過大,以有效控制裂縫的出現。
4、改善約束條件,削減溫度應力
采取分層或分塊澆筑大體積砼,合理設置水平或垂直施工縫或在適當位置設置施工后澆帶,以放松約束程度,減少每次澆筑長度的蓄熱性,減少溫度應力。
5、提高砼的極限拉伸強度
(1)選擇良好級配的粗骨料,嚴格控制其含泥量,加強砼的振搗,提高混凝土密實度和抗拉強度,減小收縮變形,保證施工質量,澆筑后及時排除表面積水,加強早期養護,提高砼早期或相應齡期的抗拉強度和彈性模量。
(3)在大體積砼基礎內設置必要的溫度配筋,在載面突變和轉折處、底、頂板與墻轉折處,孔洞轉角及周邊,增加斜向構造配筋,以改善應力集中,防止裂縫的出現。
篇2: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溫差控制措施
本工程中筒區加厚基礎承臺面積為9.3m×8.9m,厚度1.3m,為隨時了解和掌握砼在水化和硬化過程中水泥水化熱所產生的溫度變化,以便于采取有效且經濟合理的優化方法使溫差控制在一定的允許范圍內,并根據溫升情況采取不同的養護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溫降速率,從而達到防止混凝土內部溫度應大于同齡期混凝土抗拉強度而產生有害裂縫的目的。下面就本工程大體積混凝土進行熱工計算:
混凝土的絕熱溫升值:
Tτ=(WQ/Cρ)×(1-e-mτ)
現計算其7天值則:
T(τ)=410×256×(1-2.718-2.8)/0.96×2400=41
砼內實際最高溫度(考慮施工時環境溫度為30℃):
則Tma*=Tj+Tτj=15+41×0.6=39.6(℃)
砼表面溫度計算:
H=h+2h'=1.3+2×0.666×(2.33/3.85)=2.1m
△T(τ)=Tma*-Tq=9.6(℃)
△Tb(τ)=Tq+(4/H2)h'(H-h')△T
=30+(4/4.41)×0.4(2.1-0.4)×9.6
=35.9(℃)
砼內實際最高溫度與表面溫度差:
△Tc=Tma*-Tb(c)
=39.6-35.9
=3.7(℃)
故底板混凝土溫差控制采用表面覆蓋措施,由上面計算可知,混凝土內外溫差不大,但由于是高溫季節施工,為了防止溫度應力,使砼產生微裂縫,就必須采取加蓋足夠厚的草袋進行溫度控制。
所以,中筒區加厚承臺板上采用一層薄膜上覆三層麻袋進行溫差控制。
控制溫度和收縮裂縫的技術措施:
1、降低水泥水化熱
(1)選用低水化熱或中水化熱的水泥品種配制砼,如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灰水泥等。
(2)充分利用砼的后期強度,減少每立方米砼中水泥用量,根據試驗每增減10Kg水泥其水化熱將使砼的溫度相應升降1℃。
(3)使用粗骨料,盡量選用粒徑較大,級配良好的粗骨料,摻加粉煤灰等摻合料,或摻加相應的減水劑,改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以達到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的目的。
2、摻加相應的緩凝劑
摻加相應的緩凝劑。
3、加強施工中的溫度控制
(1)在砼澆筑之后,做好砼的保溫保溫養護,緩緩降溫,充分發揮徐變特性,減低溫度應力,夏季應注意避免曝曬,注意保溫,冬季應采取措施保溫覆蓋,以免發生急劇的溫度梯度發生。
(2)采取長時間的養護,規定合理的拆模時間延緩降溫時間和速度,充分發揮砼的應力松弛效應。
(3)加強測量溫和溫度監測與管理,::實行信息化控制,隨時控制砼內的溫度變化,內外溫差控制在25℃以內,基面溫差和基底面溫差,均控制在20℃以內,及時調整保溫及養護措施,使砼的溫度梯度和溫度不至過大,以有效控制裂縫的出現。
4、改善約束條件,削減溫度應力
采取分層或分塊澆筑大體積砼,合理設置水平或垂直施工縫或在適當位置設置施工后澆帶,以放松約束程度,減少每次澆筑長度的蓄熱性,減少溫度應力。
5、提高砼的極限拉伸強度
(1)選擇良好級配的粗骨料,嚴格控制其含泥量,加強砼的振搗,提高混凝土密實度和抗拉強度,減小收縮變形,保證施工質量,澆筑后及時排除表面積水,加強早期養護,提高砼早期或相應齡期的抗拉強度和彈性模量。
(3)在大體積砼基礎內設置必要的溫度配筋,在載面突變和轉折處、底、頂板與墻轉折處,孔洞轉角及周邊,增加斜向構造配筋,以改善應力集中,防止裂縫的出現。
篇3: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
基礎底板5~14軸與A~D(1/D)軸間板厚為800mm,屬于大體積混凝土。
為了保證混凝土澆筑質量,在優化混凝土配合比的同時,選擇采取分塊澆筑的方式,根據基礎結構特點以后澆帶形式將基礎劃分為若干個小塊體,以便于施工組織,確保施工質量。
1.大體積混凝土澆筑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用混凝土運輸車運到現場,采用2臺地泵送筑。
?。?)混凝土澆筑時應采用"分區定點、一個坡度、循序推進、一次到頂"的澆筑工藝。根據泵車布料桿的長度,劃定澆筑區域,每臺泵車負責本區域混凝土澆筑。澆筑時先在一個部位進行,直至達到設計標高,混凝土形成扇形向前流動,然后在其坡面上連續澆筑,循序推進。這種澆筑方法能較好的適應泵送工藝,便每車混凝土都澆筑在前一車混凝土形成的坡面上,確保每層混凝土之間的澆筑間歇時間不超過規定的時間。同時可解決頻繁移動泵管的間題,也便于澆筑完的部位進行覆蓋和保溫。
混凝土澆筑應連續進行,間歇時間不得超過6h,如遇特殊情況,混凝土在4h仍不能連續澆筑時,需采取應急措施。即在己澆筑的混凝土表面上插直徑為12mm的短插筋,長度1米,間距500mm,呈梅花形布置。同時將混凝土表面用塑料薄膜加草席覆蓋保溫。以保證混凝土表面不受凍。
?。?)混凝土澆筑時在每臺泵車的出灰口處配置3~4臺振搗器,因為混凝土的坍落度比較大,在1.5米厚的底板內可斜向流淌1米遠左右,2臺振搗器主要負責下部斜坡流淌處振搗密實,另外1~2臺振搗器主要負責頂部混凝土振搗。
?。?)由于混凝土坍落度比較大,會在表面鋼筋下部產生水分,或在表層鋼筋上部的混凝土產生細小裂縫。為了防止出現這種裂縫,在混凝土初凝前和混凝土預沉后采取二次抹面壓實措施。
?。?)現場按每澆筑100方(或一個臺班)制作3組試塊,1組壓7d強度,1組壓28d強度歸技術檔案資料用;l組作仍14d強度備用。
?。?)防水混凝土抗滲試塊按規范規定每單位工程不得少于2組??紤]本工程大體積混凝土量不太大,按規定取2組防水混凝土抗滲試塊。
2.混凝土測溫
1)測試設備
測溫儀:CW - A 智能測溫儀
多路轉換箱:與CW - A 智能測溫儀配套轉換箱,用于多測點自動切換傳感器:半導體溫度傳感器(熱敏電阻型,精度0.01℃);
2)底板大體積混凝土的測溫工作
為及時掌握混凝土內外溫差及溫度應力,及時調整保溫措施及養護時間,保證混凝土內外溫差小于25℃ 及降溫速率小于3℃/d ,根據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要求,擬對底板施工進行大體積混凝土的信息化測溫工作。
?、?測溫點布置
為了保證測溫點所測的溫度曲線能全面反映混凝土結構內部溫度的變化情況,底板混凝土測溫點布置,平面按200m2/點,在截面變化部位,墻體轉角等處需布置測溫點;豎向測溫點布置,按照頂表面溫度、中心溫度、底表面溫度的檢測要求進行布設,表面測溫點的高度為底板頂標高下返50mm ,中部測溫點為底板頂標高下返1/2 板厚,底表面測溫點為底板底標高上50mm 處。
底板測溫點立面布置示意圖
測溫系統的安裝和調試:傳感器按測溫點布置方案,固定在鋼筋上;傳感器的導線,通過排線鋼管引到計算機控制室。
電纜線的排布應按布點方案,并盡量避免施工損壞和影響施工為原則下進行;系統在正式測溫之前進行一天的系統調試,使其狀態完全滿足要求。
?、?測溫頻率:
根據混凝土溫升規律,制定以下測溫頻率:
養護時間測溫時刻
1-7 天6:00、8:00、10: 00、12: 00、14:00、16:00、18:00、20:00、22 :00、24:00、2:00、4:00
7 -28 天6:00、10:00、14:00、18:00、22:00、2:00
28 天以上2:00、14:00
3.大體積混凝土養護
?。?)混凝土澆筑完畢后立即進行表面覆蓋塑料薄膜及聚胺脂泡沫塑料保溫板進行保溫保濕養護,并通過計算機監測混凝土硬化過程中的溫度、溫差、應力變化,當混凝土內外溫差接近25 ℃ 及時加蓋保溫層等措施,確?;炷恋膬韧鉁夭羁刂圃谠试S范圍內。
?。?)混凝土終凝后,在其表面用塑料薄膜覆蓋,然后聚胺脂泡沫塑料保溫層,進行混凝土蓄熱保溫保濕養護。在養護期間根據溫控系統測得混凝土內外溫差和降溫速率,對養護措施進行及時的調整。
?。?)柱、墻插筋部位是保溫的難點,要特別注意蓋嚴,防止造成溫差較大或受凍。
?。?)停止測溫的部位經技術部門和項目技術負責人同意后,可將保溫層及塑料薄膜逐層掀掉,使混凝土散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