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關于調整實習經費及使用辦法
各系、有關部門:
為加強學生實踐活動能力的培養,保證教學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根據其他普通本科院校的情況和我院發展的實際,擬對院行字(2001)第059號文件“關于印發《普通高等教育教學實踐活動條例(試行)》的通知”第九章第二十三條中規定的實習經費進行調整,并作出新的規定。
一、實習經費執行標準和使用范圍
(一)畢業實習經費
1、四年制本科師范生教育實習、四年制本科非師范生的畢業實習和三年制??聘呗毶漠厴I實習活動,由原來的每生200元增加為每生300元,主要用于支付實習學校(單位)的指導費、搭伙費、實習生和本院指導教師的交通費、誤餐費及其他費用。
2、用于召開實習工作會議的會務費,聯系實習基地的有關費用,印制實習日志、實習報告書的文印費及獎勵優秀實習生的費用列入預算,教務處統一管理使用。
(二)專業實習、寫生、觀摩、考察調研等經費
1、四年制本科藝術設計、美術、生物專業,按每生400元標準執行,用于四年內寫生、考察、野外實踐、畢業創作等活動。
2、四年制本科非師范類音樂、國際貿易等專業,按每生200元標準執行,用于四年內參觀、考察、調研等活動。
3、四年制本科師范類中文、外語、計算機、數學等專業,按每生100元標準執行,用于四年內有關見習、觀摩等活動。
4、三年制高職生物技術、分析檢測、建筑裝飾技術、裝飾藝術、環藝設計等專業,按每生200元執行,用于三年內的各種實踐教學活動。
5、三年制高職外語、新聞、法律、 證券、會計、電子、計算機等專業,按每生100元執行,用于三年內實踐教學的各項活動。
6、帶隊教師經費(含先行費、活動費等)按每班增加2人標準計入活動經費統籌使用,不另行撥發,不單獨報銷。
二、經費管理使用辦法
1、上述實習、實踐等活動必須列入教學計劃,各系應根據教學需要和經費情況合理安排有關活動,教學實踐活動一般就近進行。
2、各系在組織各類教學實踐活動2周前,將詳細的實施計劃(含活動起止時間、地點、分組情況、帶隊老師安排、經費預算、管理措施等)報教務處,經審批后,到財務處辦理借款手續?;顒佑媱澮皇饺?,教務處、財務處、系各留一份。
3、經費實行統籌包干使用,要加強計劃性,厲行節約。經費不足部分,有條件的系可從發展基金中給予適當資助。需另向學生收取的(差旅費、伙食費等),在預算計劃中要注明,并經教務處批準,未經同意各系不得隨意自立收費的項目。凡向學生收取的費用,各系必須向學生說明用途并公布開支情況。
4、各類教學實踐活動結束一周內,完成實踐活動總結或考察、調研報告,并交教務處一份存檔,未完成者不得報銷經費。
5、各類教學實踐活動結束后要及時結算經費。所有票據和結算清單由經手人、系主任簽字并經教務處審核后方可報銷。票據要完備,手續要規范。
6、本通知從公布之日起實施,20**年制定的原有規定廢止。
篇2:亳州市調整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實施方案
亳州市調整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實施方案
市教育局
市財政局
為全面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保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整體推進,根據財政部、教育部《關于調整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有關政策的通知》(財教〔20**〕337號),省教育廳、財政廳《調整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實施辦法》(教計〔20**〕1號)和《關于調整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有關政策的通知》(財教〔20**〕79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按照“明確各級職責,中央地方共擔,加大財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組織實施”的原則,進一步調整完善改革政策,全部免除城鄉義務教育學雜費,為農村義務教育學生全部免費提供教科書,據實核定貧困寄宿生,全面完成20**年底庫存的農村中小學D級危房改造任務;積極籌措改革資金,確保調整后的改革資金及時足額安排撥付到位,逐步將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建立中央、省、市、縣(區)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二、調整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的內容和政策
(一)貧困寄宿生生活費補助的有關政策和實施辦法
1、有關政策。從20**年春季學期開始,我省貧困寄宿生補助標準由原來的每生每天補助1元,提高到小學生每天補助2元,初中生每天補助3元,學生每年在校天數均按250天計算。所需經費,中央按50%給予獎勵性補助,下余部分仍由市、縣(區)按原渠道分別承擔。市、縣(區)要根據實際情況,科學確定享受補助的貧困寄宿生比例,并可據實調高補助標準,但調高標準所需資金由地方財政負責解決。
2、實施辦法。春季開學后,各縣(區)要及時做好對轄區內義務教育階段寄宿生的摸底登記工作,按照規定程序,對照資助條件,據實核定貧困寄宿生人數,對特教學校的寄宿生原則上全部納入資助范圍,確保在3月底以前落實資助對象,足額安排各級財政應承擔的補助資金。貧困寄宿生生活費小學每生每年補助500元,初中每生每年補助750元,補助資金實行按季度打卡發放、按學期考核,縣區財政劃撥資金的時間最好在每年的3月、5月、9月、11月分4次下撥,直接打入貧困寄宿生或其家庭儲蓄卡,市、縣區每年至少組織二次督導考評,重點對貧困寄宿生的核定情況和資金落實及發放情況進行考評。
(二)擴大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享受范圍,提高中央財政免費教科書補助標準,推進教科書循環使用工作
從20**年秋季學期開始,向農村、縣鎮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提供國家課程的教科書,所需資金由中央財政承擔。從20**年春季學期起,中央財政進一步提高國家課程免費教科書的補助標準,從每年生均小學70元、初中140元提高到小學90元、初中180元。20**年春季學期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選用的地方教材,按照“誰選用、誰負責”的原則,省選用的地方教材所需資金由省級財政承擔。從20**年秋季起全面取消城鄉義務教育階段的地方教材。國家課程免費教科書由省實行政府采購,省教育廳牽頭,并會同省財政廳兩家組織實施,配發給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推進免費教科書的循環使用工作。
(三)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基本標準,提前落實基準定額
為加大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公用經費的保障力度,原定中央20**年出臺并分兩年落實到位的公用經費基準定額,提前到20**年出臺、20**年落實到位,20**年和20**年,每年落實公用經費基本標準與基準定額差額的50%。
20**年,我省農村義務教育公用經費補助標準為農村小學255元/生.年,初中375元/生.年,所需資金由中央和省財政共擔。中央和省下達的公用經費補助相對寬裕,各縣(區)在安排使用資金時,首先要保證學校正常運轉以及在教學活動和后勤服務等方面的必要開支,其次要根據不同規模學校的實際,科學合理分配中小學公用經費,并適當向辦學條件薄弱的學校傾斜,保證較小規模學校和教學點的基本需求,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縮小區域內學校之間的差距,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民辦學校沿用去年做法,本著“強化政府義務、減輕群眾負擔”的原則,由各縣(區)研究制定具體政策予以妥善解決,使凡是義務教育的對象,都享受到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四)城市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有關政策
20**年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免學雜費補助標準為:小學234元/生,初中330元/生;公用經費撥款標準為:小學30元/生,初中45元/生。所需資金仍按原渠道和負擔比例由省、市(區)財政承擔。
進城務工農民子女在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就讀的,以及城區“農村”學生統計為“城市”的,人隨學籍走,執行所在城市同等政策。享受城市低保家庭學生,仍按以往做法同步享受“兩免一補”政策。
(五)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單價標準
從20**年起,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的測算單價標準,由原來的每平方米300元提高到400
元。校舍維修改造所需資金,仍由中央和省級按照5:5比例共同承擔。各縣(市、區)校舍維修改造所需資金超過中央和省級安排部分由各地自行承擔。
20**年我市危房改造任務:建設項目學校63個,新建校舍3.1萬平方米,計劃投資2588元,其中譙城區新建校舍1.2萬平方米,改造項目學校32所,完成投資630萬元;渦陽縣新建校舍0.5萬平方米,改造項目學校16所,完成投資402.12萬元;蒙城縣新建校舍0.9萬平方米,改造項目學校15所,完成投資530萬元;利辛縣新建校舍0.5萬平方米,完成投資1026萬元。各縣區要確保20**年上半年完成全部改造任務。
三、實施步驟
一季度,各縣區要按照新的調整內容和標準,認真測算應補助的各項義保經費,組織開展對中小學在校生的摸底登記,將全年所需義保經費據實核算到每一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在春季開學前后,按不低于30%的比例撥付義保資金,確保學校正常開學。全面做好春季免費教科書工作,確保免費教科書及時發放到每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按照規定程序,據實核定貧困寄宿生人數,確保在3月底以前落實資助對象,足額安排財政應承擔的補助資金。
二季度,一是全面完成十八項民生工程中農村中小學D級危房的改造任務。二是免雜費和公用經費的撥付率不低于50%,貧困寄宿生生活費的撥付率不低于50%。并按要求兌現上半年省定預算內生均公用經費。三是組織開展上半年工作自查和督導考評,及時查擺問題,解決問題,認真做好上半年工作總結。
三季度,一是各縣區、各學校要認真做好春季學期的收費結算和秋季學期的開學收費工作,及時清理結算各項義保資金,按不低于全年義保經費80%的比例撥付義保資金,確保秋季正常開學。二是各縣區教育、財政部門要重點做好義保資金結余部分的管理使用,提出分配使用方案和計劃,并注重向薄弱學校傾斜。三是繼續做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的免費教科書工作,進一步核定貧困寄宿生人數和所需資金,按要求撥付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費。
四季度,一是要組織開展20**年中小學預算的培訓編制工作,科學編制20**年農村中小學預算,確保義務教育經費全部納入財政保障范圍。二是在11月底以前,確保20**年城鄉免雜費和公用經費、市縣區財政應承擔的省定預算內公用經費和貧困寄宿生的補助費及時足額撥付到位,撥付率要達到100%。三是認真開展自查自糾,及時清理結算各項義保資金,全面總結20**年義保工作。
四、加強領導,細化管理,確保各項政策落實到位
(一)加強領導和協調。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也是我市實施十八項民生工程中投入資金最大,受惠人數眾多的一項民生工程,各縣區政府領導和教育、財政主管部門的“一把手”一定要親自抓、負總責,把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作為教育系統的政治任務來完成。各縣(區)財政、教育等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明確工作職責,建立工作責任制,深入細致地做好各項改革政策的落實和管理工作。
(二)嚴格預算管理。各縣區教育局、財政局要進一步組織培訓,指導農村中小學做好預算,建立健全義務教育預算編制制度。20**年,所有農村中小學都要按照規范的程序編報預算。要完善和細化預算內容,預算收支要全、數據要實、安排要細,確保各項開支按預算執行。繼續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專項資金的支付制度,不得在撥付過程中擅自脫離專戶,也不能讓資金長期滯留專戶,更不能截留挪用,加快撥付進度,對經費運行的全過程實施嚴密監控。
(三)規范收費行為。免費提供教科書政策擴大到所有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后,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得再向學生收取任何教科書費用。堅決清理和規范教育收費行為,加快推進農村義務教育綜合改革工作,進一步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
(四)加強監督檢查。建立監督檢查的長效機制,市、縣(區)要制定督導檢查方案,確保各項資金分配使用規范、安全和有效,對弄虛作假、擠占挪用資金等問題,必須及時糾正、嚴肅處理。
(五)加強宣傳引導。市、縣(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宣傳方案,廣泛利用各種媒介、采取多種形式,向全社會進行深入宣傳,使黨和政府的這項惠民政策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為改革營造良好輿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