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民族精神主題班會“自強篇”
像樹一樣成長
班會目的:
通過班會,讓同學們進一步體會生命的可貴,更加熱愛生活。養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樹立為人民、為社會服務的遠大志向,培養自強不息的精神。
主題闡釋: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歷經五千年而生生不息,其根源就在于世代中華兒女自強不息的精神。從盤古開天辟地,到今天的社會主義盛世,期間多少滄桑,多少風雨,我們都勇敢的走過了,也將勇敢的走向明天的輝煌。當代青少年應秉承祖先的優良傳統,并將其發揚光大,試看明日之世界,我中華必將傲然屹立。
班會設計:
課前將班會主題告知學生,使其對“自強不息”的意義先有一番思考,并安排學生做一個反映學生生活的小品,用以啟發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認識怎樣做到自強不息。
班會過程:
一、導入班會,激發學生情緒。
如果只剩下一只眼,你會不會哭泣?如果缺少了一條腿,你會不會悲傷?如果失去了一雙手,你會不會痛不欲生?如果同時失去了一只眼、一條腿、一雙手,你還活得下去嗎?即使活了下來,你還能感覺快樂嗎?(學生談感受)過渡:世上的確有這么不幸的人,但是這樣一個人居然能夠活得那么成功,那么快樂和幸福。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臺灣傳奇畫家謝坤山的故事。
二、講述臺灣傳奇畫家謝坤山的故事。(邊講述邊展示幻燈片)
謝坤山今年48歲,出生在臺灣屏東市一個貧寒之家。全家人靠著父親走村串鄉當貨郎維生。因此,他12歲小學一畢業就不得不輟學進了工廠,以賺錢幫補家用。16歲時,因一場意外工傷事故,強烈的高壓電流把他燒成一個"碳人",一個活蹦亂跳的小伙子頓時變成了這個樣子。(見圖片)有人勸他的父母,讓他走了算了。但他母親堅決不答應,說:只要他能再叫我一生媽,我寧愿伺候他一輩子。在母親的精心呵護下,謝坤山活了下來,卻也從此失去了雙臂、左腿,后來又失去了一只右眼。面對巨大的不幸,他從精神到肉體都沒有跨掉。他說:"我不去想我失去了什么,我只想我還擁有什么。"出院后,回到那個破爛的家。母親像照料新生嬰兒一般,一日三餐,先喂飽他,再去吃一點殘飯剩湯。為了減少母親的擔憂,也為了自己今后的生活,謝坤山苦苦思考,終于發明一套能夠自己進食的用具。那是一個螺旋狀的中空鐵環,在鐵環尾端纏上活動的套子,再將一把湯匙的末稍焊彎成L型的錐狀物。等到要吃飯時,他將螺旋狀的鐵環套在右手殘存的短臂上,再把特制的湯匙插進鐵環末端的套子里,就成了他的專用的餐具。謝坤山風趣地將之命名為“坤山”牌自助餐具。以后,他又發明了許多這類用具,解決自己的吃喝拉撒問題。
就這樣,他從最簡單的獨自進食、飲水、如廁、洗澡做起,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重重困難,做到了生活自理。
沒有生活來源怎么辦?有人對他父親說:“你們家坤山條件多好啊,只要拿個破碗往廟門口一坐,一定會有很多人給錢的。”但謝坤山不愿這樣沒有尊嚴的活著。他開始用嘴咬住筆——學寫字、學畫畫。當第一次獨自用下巴、嘴巴和殘存的只有十公分的右臂削好一支鉛筆時,他高興地鼓勵自己:"謝坤山,你今天不僅削出了一支鉛筆,也把自己將來的路削出來了!"當他終于能咬穩筆把字寫得又小又工整時,他大聲地告訴自己:"原來,世界上最棘手的事,都不是用手完成的!"經過十多年艱苦卓絕的努力,他應付日常生活輕松自如,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他的繪畫作品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和好評,多次獲獎,多次舉辦個展。****年,他硬是"咬"出了一部十余萬字的自傳《我是謝坤山》!這本書在臺灣引起轟動并立刻成為暢銷書。全球發行量最大的期刊———美國《讀者文摘》獲悉他的事跡后,特地從美國總部派出主筆記者和攝影記者對他進行人物專訪,并將用十多種語言隆重推出他挑戰生命極限的感人事跡。他現在不管多忙,每個月都會抽出幾天去醫院做義工,到學校到少年犯監獄去演講。幫助那些遭遇不幸或身患絕癥活孤苦無依的人們,讓他們喪失信心的人們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
這就是謝坤山,(展示投影,謝坤山的主要成績)連肢體健全的人都難以做到的事,他卻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出色。
請同學們談一談:聽了謝坤山的故事,你有什么感觸?你認為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他,使他不被巨大的災難擊倒?
議論明確:熱愛生命;有高度的責任感;開朗、樂觀、自信:執著、有勇氣、有毅力;對生活感恩、以奉獻為榮;不向命運屈服的抗爭精神等。
中國有句古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為“自然的運行是剛健的,君子也要這樣努力向上,永不息止。”謝坤山能克服生活中巨大的困難,靠的就是自強不息的精神。
我想,謝坤山就像一棵歷經風雨摧殘,卻傲然挺立的大樹。葉落了,枝殘了,但他把根深深地扎下,朝著理想的陽光努力向上,向上,終于撐出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三、聯系實際:
對照謝坤山,我們自然會聯想到自己。雖然我們沒有遭受他那樣的不幸,但我們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當你遇到困難時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
1、觀看小品表演(展現同學們平時對待學習三種不同態度)。然后讓學生談自己的看法。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適時加以引導,可以結合不久前結束的英語話劇表演談,也可以結合老師自己的體會談。讓學生明白:面對困難,很多人戴了放大鏡,但和困難拼搏一番,你會發現困難不過如此。
引導點撥:有人說,“學生,以學為生。”不要抱怨,積極面對學習中的困難,發揚自強不息的精神,克服它。
2、拓展:有一個農夫和驢子的故事,有誰知道?能給大家講講一講嗎?
一天某個農夫的一頭驢子,不小心掉進一口枯井里,農夫絞盡腦汁想辦法救出驢子,但幾個小時過去了,驢子還在井里痛苦地哀嚎著。無奈之下,農夫決定把枯井填上。當泥沙落到驢子的背上時,驢子停止了哀叫,把背上的泥土抖掉,站到了上面。就這樣它居然一步一步的走出了枯井。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時候我們難免會陷入“枯井”里,會被各式各樣的“泥沙”傾倒在我們身上,而想要從這些“枯井”脫困的秘訣就是:將“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那原本是埋葬驢子的泥沙,被他抖落到腳下,變成了走出困境的階梯。
這再一次證明:奇跡總是在厄運中出現的。
3、用一句話說說今后你將如何面對遇到的困難。
生回答,教師隨時引導。
以越野長跑的體會為例。
講謝坤山下棋:即使剩下一兵一卒,也要頑強的堅持下去。
名言:在你堅持不下去時,堅持下去!
教師歸結::貴在堅持,難在堅持,成在堅持!(投影)
過渡:讓我們高歌一曲《真心英雄》,讓自強的豪情在心中激蕩。
四、齊唱《真心英雄》
五、結語:生活中難免有艱辛坎坷,但是不管環境多么惡劣,哪怕只有一抔土,一滴水,也要頑強地堅持,根深深地扎下,執著追尋著陽光,像樹一樣成長,長成祖國的棟梁。(投影)
篇2:七八年級自信自強主題班會
自信自強
——做生活的強者
聾啞學校七、八年級聯合班執教:侯紀紅
一、教育目標
抓住典型事例,組織學生進行“怎樣做生活的強者”的討論,使他們懂得要自信、自強,熱愛生活,做殘而有為的生活強者。
二、活動準備
1、錄像剪輯《丑小鴨》
2、小品、投影、錄音帶的準備
3、聯系小嘉賓——九六屆畢業生
4、編排手語歌《真心去擁抱》
三、教育過程
(一)激發情趣
1、看錄像畫面,(師手勢)講故事《丑小鴨》
2、討論觀后感:
?、懦笮▲?ldquo;丑”在哪?
?、苿e人是怎么看它的?
?、撬窃鯓幼龅?
(二)聯系實際,發現問題
過渡:在我們同學中,也有這樣一位丑小鴨,不信,請看——
1、小品表演一(某同學由于自己是聾啞人,很自卑,不愿做任何事,也不愿參加任何活動。)
2、老師提問:生活中你們有這些想法嗎?(分別指名學生回答)
生:由于自己是聾啞人,爸爸媽媽不喜歡,帶妹妹出去玩,不帶我……
生:我是聾啞人,不會說話,寫作文更困難,我認為沒必要寫作文,所以我不看作文書,也不和別人多說話,只想玩。
3、老師總結:老師真替你們擔心,你們的這種想法就是(幻燈)“自卑、自棄”
(三)學先進,樹榜樣?
過渡:現在老師給大家看一封信(出示信),你們知道嗎?這么長,這么漂亮的字,是一位聾啞人自己用電腦打出來的,老師選其中的一段給大家看:
1、出示實物幻燈:畢業生李玲寫給班主任的一封信。
(邊讀加強調:“拼命地干,拼命地打……”)
2、介紹寫信人,并請她出場。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寫信的人,她就是——我們學校九六屆的畢業生,李玲。接下來,我們聽她來介紹一下,她是怎樣從丑小鴨變成小天鵝的,大家歡迎。
3、李玲講述自己奮斗的足跡:
?、旁鯓用鎸矢傅牟恍?,從困境中走出來。
?、圃鯓釉诿@技??炭鄬W習,頑強拼搏。您現在訪問的是中國物業經理人旗下教案網http://m.airporthotelslisboa.com/
?、窃鯓釉谏鐣锨舐毘晒Φ?。
4、老師小結:李玲用她頑強的毅力,戰勝困難,取得了成功,她的這種精神和你們的想法比一比,她的這種精神就是“自信、自強”,也就是我們今天的七、八年級聯全主題班會,出示主題:自信、自強——做生活的強者
5、由此及彼,引出身邊的其他榜樣人物
?、爬蠋煟豪盍崾俏覀儗W習的榜樣,現實生活中,我們周圍也有李玲一樣自信、自強的殘疾人,說說你們所看見的成功者。(學生各自發表意見)
師:這么多榜樣,足以給我們一種精神力量,從而使我們自信、自強,努力學好本領。其實,我們的同學中,也有許多自信、自強的事例。
?、普乙徽疑磉叺耐瑢W中,通過努力獲取成功的事例。
生:王佳蓓常常獲得校黑板報評比一、二等獎。
生:王川寫的毛筆字也得獎……
……(結合教室里的獎狀)
師:這些獎狀都得來不易,這都是靠他們平時努力、勤學苦練的結果,接下來,我們讓他們來表演一下怎么樣?
?、菍W生當場展示:書法,捏泥,魔術等。
(四)總結主題,明白事理
1、老師:同學們,你們真的很能干,你們也能看到自己的成功,說明你們都非常自信,不知剛才小品中的那位同學現在在想些什么?
2、小品表演二(某同學改正了“自卑、自棄”,充滿朝氣,活潑向上)
3、老師總結:對!我們一定要自信、自強,做個殘而有為的生活強者,讓我們的“自信、自強——做生活的強者”聯合主題班會在歌聲“真心去擁抱”中結束吧!
(五)手語表演《真心去擁抱》
篇3:主題班會提綱-自強進取
主題班會提綱:自強進取
有一句名言:“我們不能選擇貧賤和高貴的出身,但我們完全可以在懶惰和勤奮之間選擇,完全可以在卑劣和高尚之間選擇。”我們要有高貴的人生,就應刻苦勤奮,應自強不息,努力進取。貝多芬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作者在目失明,耳失聰的惡劣環境下,創作了《生命交響曲》,是一首自強不息的生命贊歌,我們要擺脫命運對我們的捉弄,就應與命運搏斗。
1.惜時如金。古詩云:“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無窮老將至。朝看東流水,暮看日西歸。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讀這首《明日歌》,不得不使我們感到今天的重要,應珍惜今天的分分秒秒。要獲得超人的成績,就應付出超人的代價。宋代大文豪歐陽修的作品大多來自于:“馬上,枕上,廁上,”如果你每天多別人一小時的學習,最保守的計算,比別人多0.3分,300天就比別人多90分。況且許多學生在別人節假日休息時,仍然能堅持幾個小時的學習。他們利用休息時間預習,復習,做資料,補跛科。終于取得成績的飛躍。如賀超,何桃波,尹本浩,趙娣等出身貧困之家,現已通過上大學賺大錢。我認為只在課堂上學習,只能考300多分,抓住課間可考400多分,抓住節假日就可考500——600分。如果課堂上不抓住就只能考200分左右。
2積極思考,勇于發言。老師提問,你一定要迅速思考。不能有思維上的懶惰,去等別人和老師來解答,應聽清楚老師提的問題,沉下心來,認真思考,不要淺嘗輒止,要深入想出問題的解答過程。文科要有語言組合的順序,讓回答有條理,以免回答是丟三落四,結結巴巴;較長的內容,可用筆揀重點的記一記。發言積極,是從主動學習到學會學習的過程,能使大腦鍛煉的更靈活,是你對思考的問題有親身的體驗,積累。感悟的學習過程。應記?。哼^程比結果更重要。積極思考發言能鍛煉語言的表答能力,能鍛煉自己的膽量,能糾正大腦潛藏的錯誤,也能受到師生的佩服,尊重,是自尊自愛的表現。
3虛心求教。“人貴有自知之明”,要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更要勇于請教,要敢于放下架子,向老師同學虛心求教。有人總是專心學習,始終沒提過問,不懂裝懂,結果每次考試進步不大,還怪自己笨。學習中困難不解決,積攢多了,思維會被堵塞,如水管的泥沙積攢多了,流水會被堵塞。如何求教?第一,要先問自己,不要動不動就向別人求教。這樣毫無成效,別人還真以為你無知。要問有價值的問題。第二,問同學,和同學朝夕相處,簡單方便。問時語氣誠懇,如:“打擾一下,能告訴我這題用什么方法嗎?”“請教一下,這個過程怎么來的?”請教完畢一定要說“謝謝”。第三,問老師。上課時,舉手站起來,大聲說出不懂的地方,求教的方面,下課時把題目拿到老師的跟前,向老師求教。老師是最喜歡好請教的學生,因為它表明你勤奮好學。
4從強化訓練中探求方法。光刻苦學習,不會思考,不會探索方法,那是死腦筋??鬃诱f:“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在原來的班級教室的黑板上方寫下一個公式:“用心學習+強化訓練+探索方法=提高成績。”是為了時刻提醒學生,要邊學習,邊尋求方法,不要死學習。著名文學家姚雪垠說:“光讀書不思考,結果會變成書的奴隸;光思考,不讀書,結果你也是架空了知識,得不到真正的知識。”現在考課本知識少,活題多,出題的人提出:“知識搭臺,能力唱戲。”就是說中考高考是考查學生能力。能力從何來,是從知識的反復訓練中達到技能。探求方法,知道什么題用什么方法來解,那考試就游刃有余了。
總結:愿大家以“自尊,自律,自信,自強”為座右銘,為班風,不斷的塑造自我,塑造班級,塑造人生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