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意義】
通過這一活動,使同學了解有關軍事常識,加強同學們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培養班干部(團支部)的組織能力,鍛煉同學的吃苦精神,使活動達到離教于樂的目的。
【活動時間】
利用周末休息日。
【活動地點】
野外,最好是有樹林、山地、河流的地方。最好是在夏季進行。
【參加入員】
全體同學。
【主持人】
班長(團支部書記)或班級的文體委員或團支部的宣傳委員。
【準備工作】
(1)制定活動方案,確定活動時間。
(2)提前一周時間通知全體同學,并在通知的同時,對同學進行紀律教育。這一活動是同學自己組織活動,因此,要求學生干部要有高度的責任感,要求每位同學要有高度的紀律性。
(3)因是軍事游戲活動,所以活動要統一著裝,活動前應向同學們加以說明。
(4)如有條件,最好是聘請1名一2名解放軍叔叔,作為活動的軍事顧問,并幫我們制定活動方案。
(5)對活動所需要的材料進行認真準備,如各種標記和指示牌等。
(6)困活動時間為一天時間,所以要準備野炊所需要的用品。
(7)學會識別路標:①用箭頭作標記。→表示前進、→→表示快步前進、→→→表示跑步前進、*表示此路不通、③→表示3水處有急令~表示前方有河流、K表示前方是雷區。
?、谟米匀晃矬w作標記,如石頭擺成三角形,表示前進方向,石頭擺成兩排為石頭兩側是危險區。
(8)規定追蹤目的地(只有軍事顧問、老師和偵察員知道,各路指揮員、問學一概不知)。
(9)推選組織紀律性強、機靈的干部擔任指揮員、偵察員(用其他同學擔任也可以),并對偵察員進行必要的訓練(交待地點、提出要求)。
(10)在追蹤線路上設置知識問答題。請同學回答,問答題要事先進行準備,事先做出答案。
(11)準備必要的藥物。
【活動程序】
(1)先將全體同學集中,然后將同學們分成兩路,組成各自的“部隊”,并為部隊授予番號。如,紅軍師、勇士旅。并宣布“部隊”指揮員名單。
(2)由軍隊“首長”或軍事顧問和老帥向各“部隊”授旗,各“部隊”指揮員接旗后,交給旗手。
(3)偵察小分隊出發,各“部隊”檢查“裝備”情況,待接到出發命令后出發。
(4)待偵察小分隊出發半小時后,部隊首長發布出發命令,大部隊分兩路出發。
(5)偵察小分隊沿途設置軍事路標。路障并將有關問答題放置在大“部隊”行軍路線上,引導“部隊”按路標到達目的地。指揮員帶領自己的“部隊”按路標進行追蹤,一切按路標進行,不得違背。當指揮員發現③→,表示3米處有急令,這時在3米的地方有一道問答題。指揮員在接到命令后,要及時向“部隊”傳達,并請同學們立刻就問答題的內容,做出答案。如,我國的國防體制由哪幾部分構成?答案是:由中華人民解放軍、武裝警察部隊、預備役部隊和民兵組成。然后帶領部隊繼續前進。當行軍途中,指揮員發出“發現敵機,就地臥倒”的命令后,全體同學就地臥倒;接到指揮員發出“警報解除,繼續前進”的命令,同學們要立刻起立出發;如遇到~標記時,在行軍中的“部隊”成員要做好涉水的準備;看到K標示時,指揮員要發出“小心地雷!注意路標”的命令,部隊要按照偵察小分隊擺放的路標行進;當看到“X”標示時,指揮員應命令一部分“部隊”成員迅速查找前進方向,此時,其他“部隊”成員可以休息待命;等到前進標記找到之后,指揮員要重新集合“部隊”,清點人數,立刻下達出發命令,如發現前方出現→→→,指揮員命令“跑步前進”。
(6)經過一道道艱難險阻,最后到達目的地,兩軍勝利會師,并舉行莊嚴、隆重的會師儀式:各“部隊”指揮員應報告行軍途*遇到的障礙、標記總數,完成情況。同時,要將行軍路上所做的問答題報告給“軍首長”。
(7)“軍首長”聽完報告后,要對各“部隊”的表現給予評判,并對問答題的回答情況給以打分。對答錯的問答題給以糾正。
(8)會師儀式完畢后,各“部隊”以“班”為單位,在“軍事顧問”的指導下開始野炊。野炊結束(或野炊過程中)舉行形式多樣的聯歡活動。
【活動提示】
(1)活動通知發出后,要對同學的準備情況進行檢查。特別是對活動要求的一些物品,要有統一安排。
(2)各“部隊”要男女同學搭配合理,注意發揚同學間的團結友愛精神,同時要教育同學增強集體主義觀念。
(3)對活動地點,要事先進行勘察,特別是對有河流的地方,一定要認真調查,做好標記。對活動場所的確定,必須要在老帥或解放軍叔叔的指導下確定,切不可憑想象來確定。
(4)各“部隊”的指揮員要嚴格掌握行軍時間,要時刻注意整個“部隊’的情況,確保“部隊”全體人員順利到達目的地。
(5)對活動中的問答題,要組織問學認真做好答案。對問答題及答案要請班主任老師或解放軍叔叔審核,以確保題目的準確性。
(6)對行軍途中所做的各種標記,要做到既隱蔽,又醒目。對利用自然物體所做的標記,一定要準確、明了,以避免追蹤“部隊”迷失方向。
(7)各“部隊”的各級指揮員一定要認真負責,真正做到“令行禁止”。對個別違犯紀律的同學,要提出批評;對有困難的同學,要給予幫助;對所下達的命令,要干凈、果斷。并對所下達命令的執行情況要及時進行督促和檢查。
(8)整個活動要特別重視安全問題。對可能出現的情況,應事先制定應急措施。如有的同學體質較弱,活動中應指派專人對她進行照顧;如出現意外受傷,應及時進行包扎救護;對行車途中一旦出現有迷路的同學(因掉隊而迷路,除在事前要對同學加強教育外,還應該教給同學們必要的自救方法人應迅速組織力量進行尋找。避免發生意外。
(9)在野炊時,首先要注意防火,要到指定地點進行,切不可在樹林里進行。其次,對野炊的食品最好是自己動手制作,這樣能使活動更有意義。第三,野炊結束后,應對產生的垃圾進行統一處理,以確保環境衛生。第四,要注意飲食衛生。特別要注意飲用水的衛生,對食品在食用前也要進行認真檢查,對霉變食品一定要妥善處理。
篇2:某中學主題班會課規定
中學主題班會課規定
班會活動是根據素質教育方針和道德教育要求,集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情況、行為培養教育的主要形式,它是師生智慧才能的體現,因而,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老師的創造性,利用有限的教育環境,發揮無限的教育作用,特制定本規定。
一、新時期的班會活動,要引導學生以健康的心態,正確地面對自己、面對現實、面對未來,在活動中創造良好的教育機制,促進學生各個方面的和諧發展,要把社會、學校、家庭的特色和主要因素,辯證地納入活動之中,從社會公德、思想政治、行為習慣上為他們指點迷津,要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創造性形成自身的工作套路,把教師、班級、學生有機地結合起來,營造與人之“勢”,要科學地分析班級存在的問題和學生思想行為產生的內外原因,針對學生心理、生理、思想的特點,選擇學生易于接受的素材,挖掘教育因素,以情感人,活潑內因,在學生心靈深處有所觸動,引起學生內在的情感變化,使學生產生符合道德的認識和行為,達到教育大家、教育自我的目的。
二、班會活動可以根據不同情況采用不同形式,包括教師講授形式、討論辯論、表演答辯等形式,獲得形式要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在實踐中創新,獲得過程要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踴躍發言,讓學生成為班會活動的主角。
三、每一次班會活動,班主任要制定詳細的指導方案,政教處定期檢查班會課教案。
四、班會活動分為普通班會和主題班會,普通班會由班主任根據本班事跡情況針對性地開展,主題班會應當嚴格按照學校的統一布置開展,不得撇開、偏離制定的主題內容。
五、主題班會的題目擬定必須動員全班同學參與,可采用如下形式:
1、征題:結合每次教育活動的目的和內容,在同學中舉辦征題賽,要求每個同學擬題,并將請主題的意義和構思的過程;
2、選題:由班主任擬出幾個題目,要求同學討論,篩選和最后審定;
3、請人命題:為了鍛煉班委成員的工作能力和交際能力,也為了爭取各方面對教育活動的支持,可以要求班委們向學校、教師、家長和社會名人介紹教育活動的內容和目的,請他們為之命題;
六、班主任應當在班會活動中總結指導性發言,充分肯定正確的思想,糾正錯誤的認識,為學生指點正確的方向,使主題班會活動的教育目的最終落實到實處。
班會活動的準備過程和進行過程應當充分發揮班干部的核心作用,班會活動的組織實施應當由班干部帶領全班同學完成,班主任要及時指導,但不宜參與具體的班會活動。
篇3:學校預防踩踏安全事故主題班會記錄
學校預防踩踏安全事故主題班會記錄
班會目的:
1了解踩踏事件產生的原因。
2懂得怎樣預防踩踏事件的產生。
3遇到踩踏事件中的傷者怎么辦。
4認真面對學校踩踏事件。
議程:
一 踩踏事件悲劇回放
20**年10月25日 四川省通江縣廣納鎮中心小學,停電,因為一名學生說“見到鬼了”,上晚自習的學生在樓梯間互相擠壓、踩踏,導致8人死亡、27人受傷的慘劇。
20**年11月26日 江西九江發生5.7級地震,湖北陽新、洪湖、薪春三地學生在撤離過程中,發生了踩踏事件,共造成72人受傷,其中7人重傷。其中據震中心僅70公里的陽新縣浮屠鎮中學,有47名學生受傷,其中一人傷重,一人病危。
20**年11月20日 江西省都昌縣土塘中學初一年級學生在上完晚自習下樓時,因擁擠踩踏造成人員傷亡造成6人死亡,39名學生受傷。
20**年8月28日 云南曲靖市馬龍縣通泉小學發生踩踏事故,導致17名小學生不同程度受傷,2名學生傷勢嚴重。
20**年12月7日晚,湖南省湘潭市轄內的湘鄉市私立育才中學發生一起傷亡慘重的校園踩踏事件,目前已造成8人罹難、26人受傷
因此我們很有必要學會避免踩踏事故的相關知識,來保護自己和他人。
討論:
1、踩踏事件產生的原因。
2、怎樣預防踩踏事件的產生?
3、遇到踩踏事件中的傷者怎么辦?
4、怎樣面對學校踩踏事件?
學生發言,同學指正補充。
二.預防對策大家談
主持人:同學們踴躍發言,反映大家有較強的安全意識和豐富的安全知識,這是我們預防擁擠踩踏事故的必備因素,希望大家不但要牢記心中,更要應用在實際行動中。同學們,與其為逝者嘆息,不如未生者祈禱;與其在事故發生后吸取教訓,不如在事故發生前做好預防。有道是:“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責任重于泰山?!毕旅孢M入我們主題班會的第二階段:
預防對策大家談
校長是學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在這次主題班會的準備過程中,我們班的班長專門采訪了校長,了解了我校在這方面的做法,下面我們請班長把他的采訪結果向大家做以匯報。
班長發言:
我校從內部管理角度做到了以下幾點:
?。?) 制定預案:要制定《校園擁擠踩踏事故應急預案》,預案要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據學校發展不斷完善。
?。?) 明確責任:學校要健全預防擁擠踩踏的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層層分解,落實到人。
?。?) 落實措施:
第一:加強值班,建立教師在學生集中上下樓梯時的值班制度。在學生集中上下樓梯時,要有值班老師組織疏導。倡導錯開時間,分年級、分班級逐次下樓,強調安全第一,不強調整齊快速。
第二:強化學校對晚自習的管理。學生晚間自習,必須有教師值班、干部帶班;當停電或照明燈設施損壞時,要及時開啟應急照明設備,同時帶班干部和值班教師要立即到現場疏導。
第三:合理安排班級教室。學校要極可能將班額達、年齡小的學生班級安排在底樓或較低層教室。
主持人:在學校的各項工作中,安全工作是重中之重,而安全工作歸屬政教處管理,下面我們有請采訪政教主任的副班長回報他的采訪結果。
副班長發言:
為配合學校安全管理工作,政教處做到以下幾點:
?。?)安全意識的教育:學校要通過慘痛的擁擠踩踏事故的案例,采用所中形式和途徑,對學生開展預防擁擠踩踏事故的專題教育,提高學生安全意識。讓學生充分認識發生擁擠踩踏事故的主要圓暈的嚴重后果,掌握防范措施。
(2)安全行為的培養:培養學生上下樓梯輕聲慢步并靠右行走的習慣,禁止追逐打鬧。發現學生行為具有危險形時,應當及時告誡、制止,與學生的監護人溝通。同時,學校要定期組織學生開展應對擁擠踩踏事故的訓練,提高學生防范能力。
主持人:校園擁擠踩踏事件的發生,往往與設施設備因素有關,而學校設施設備的建設是總務處的職責。下面我們有請采訪總務主任的財產管理委員回報他的采訪結果。
財產管理委員發言:
為了有效預防校園擁擠踩踏事件的發生,我??倓仗幾龅揭韵聨c:
?。?)定期檢查:學校要對樓梯通道、照明設施等,定期進行檢查,及時修理更換,消除安全隱患,對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校舍、設施設備,及時報告當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給予解決。
?。?)保持通暢:學校應在通道里安裝應急燈,及時清理樓道、樓梯間等通道的堆積物,確保樓道、樓梯通暢。
?。?)標志明顯:學校要在樓梯臺階上畫中間標識線及行進方向指示標志,在樓梯迎面墻壁上懸掛提醒學生上下樓梯注意安全的標志牌,樓道和樓梯的墻壁要有標明逃生方向的燈箱。
最后教師明確如下內容:
可能導致踩踏事故的原因
人群較為集中時,前面有人摔倒,后面人未留意,沒有止步。人群受到驚嚇,產生恐慌,如聽到爆炸聲、槍聲,出現驚慌失措的失控局面,在無組織無目的的逃生中,相互擁擠踩踏。
人群因過于激動(興奮、憤怒等)而出現騷亂,易發生踩踏。因好奇心驅使,專門找人多擁擠處去探索究竟,造成不必要的人員集中而踩踏。
預防踩踏發生
要時刻保持冷靜,提高警惕,盡量不要受周圍環境影響。
要事前熟悉所管轄范圍內所有的安全出口,同時要保障安全出口處的暢通無阻。
當身不由己混入混亂人群中時,一定要雙腳站穩,抓住身邊一件牢固物體。
志愿者有權利和義務組織安排在場人員有序疏散。
志愿者在指揮過程中,應盡量及時聯系外援求助。
安全脫險
在行進中,發現慌亂人群向自己方向涌來,應快速躲到一旁,或蹲在附近的墻角下,等人群過去后再離開。在擁擠混亂的情況下,雙腳站穩,抓住身邊一件牢固物體(欄桿或柱子),但要遠離店鋪和柜臺的玻璃窗。在人群擁擠中前進時,要用一只手緊握另一手腕,手肘撐開,平放于胸前,微微向前彎腰,形成一定空間,以保持呼吸道通暢。當帶著孩子遭遇擁擠的人群時,最好把孩子抱起來,避免其在混亂中被踩傷。一旦被人擠倒在地,設法使身體蜷縮成球狀,雙手緊扣置于頸后,保護好頭、頸、胸、腹部。遭遇擁擠的人流時,一定不要采用體位前傾或者低重心的姿勢,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貿然彎腰提鞋或系鞋帶。
遇到傷者怎么辦?
1.擁擠踩踏事故發生后,一方面趕快報警,等待救援,另一方面,在醫務人員到達現場前,要抓緊時間用科學的方法開展自救和互救。
2.在救治中,要遵循先救重傷者、老人、兒童及婦女的原則。判斷傷勢的依據有:神志不清、呼之不應者傷勢較重;脈搏急促而乏力者傷勢較重;血壓下降、瞳孔放大者傷勢較重;有明顯外傷,血流不止者傷勢較重。
3.當發現傷者呼吸、心跳停止時,要趕快做人工呼吸,輔之以胸外按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