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陽光 感悟幸福--高三年級德育交流材料
我到**中學已有9個年頭了。作為一名生活老師,和同學朝夕相處,他們的言談舉止就像電影一樣時時浮現在眼前。作為一所江淮名校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態度和精神面貌都是一流的,特別在學習上,絕大多數同學刻苦、勤奮、努力,因為他們心中有目標、有方向,時刻不忘自己的理想,并為之不懈地奮斗著。在欣喜之余,作為和同學們打成一片的我,又有一絲的擔憂,有些學生在思想情感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也和我們整個浮躁的社會密切聯系著。
有一次我在學生宿舍的走道上聽到了這樣一段話。兒子:“我想吃肯德基,你下午五點半前給我送來?!眿寢專骸拔椰F在在上班,下班就給你買,可能要遲一點給你送來,估計要六點半,你看怎樣?” 兒子:“不行,五點半必須給我送來?!眱鹤由鷼獾貟鞌嗔穗娫?。聽到這些對話,我當時心里特別難受,因為這不是部分學生的表現,在他們的心中缺少感恩之心,認為母親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都是自己應該所享有的。他們對父母、老師、對社會缺少感激,在物質文明不斷發展的今天,出現了嚴重的道德滑坡。這就需要我們生活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加強教育,不斷地滲透,要通過平時的聊天、談話,告訴他們要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教師的教育之恩,由此引申要對整個社會有一種感恩之心。要感謝陽光帶來的溫暖,花草帶來的芬芳和綠色,感謝小鳥帶來的歌唱,更感謝國家給我們帶來的和諧生活,要感謝所得到的一切。懂得了“人人為我”的道理,便自然能明白“我為人人”的意義。在聽到那位同學談話后的幾天,我找他 聊了好長時間,告訴他不是老師有意聽他的談話,只是他的聲音太大,直接灌入我的耳朵里。我和他談成長、談家庭、談父母的辛苦,讓他真真切切地感覺到自己的錯誤,回家要給媽媽道歉。后來他媽媽很高興地把電話打到我這里,告訴我孩子發生了質的變化,感謝**中學對孩子培養。澆花澆根,澆人澆心。只要走進學生的心靈,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明之以義,學生是可以轉變的。
同時作為生活老師要教會學生寬容、理解。還是從兩個學生的矛盾說起:甲同學不小心在下晚自習回宿舍的路上踩到了乙的腳,沒說什么就過去了。乙同學追上甲同學非要他道歉,甲同學感到失了面子就是不道歉,雙方劍拔弩張,就要動手,幸虧我及時感到,化解了這一矛盾。這本身是很小的一件事,因為雙方沒有一顆寬容的心,最后差點把事情擴大。像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的身邊經常發生,主要是雙方缺少寬容之心。這就要求我們要常給學生做這方面的思想工作。古有桐城的“六尺巷”及負荊請罪的故事,今有中國放棄日本的二戰賠償。一爭兩丑一讓兩有。忍一時心平氣和,退一步海闊天空。有一副對聯的上聯就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記得有一份這樣統計數字,在大學擔任主要學生會干部和從政成為優秀領導者的都是同學中公認的寬容、大度之人。我們要在日常的談話中要告訴他們這些道理。讓他們學會換位思考,理解別人,尊重別人。
作為生活教師要教會學生幸福、快樂地生活。我們常問“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認為有錢就幸福,有的認為家庭和睦是幸福,有的認為有寬松、穩定、工資高的工作就是幸福。不一而足。我也常問同學:“你感到幸福嗎?”大多數的同學回答是否定的。他們認為學習太辛苦,生活環境不如意讓他們感到不幸福,有些人甚至感到很痛苦。這就要求我們要教會學生感受幸福,快樂成長。我認為幸福是一種情感的混合體,是一種綜合的情感體驗,他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是一種理解和感悟。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我認為她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是一個好心情;幸福是一種關注,幸福是你感受到的縷縷陽光,是你腦子里出現的鮮花、藍天。同時幸福也是一聲問候,是真誠的贊美,是你給身邊人的一份微笑;幸福是農民看到沉甸甸的稻穗臉上所掛的笑容;幸福還是懂得感恩。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懷有一份寬容之心,持有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這樣你才能體會到幸福。
羅丹說:“在我們的周圍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發現?!笔堑?,在**中學這塊沃土里,每塊玉石都能閃光。只要我們引導得法,他們時時處處都能發光、散熱。
篇2:小學班主任經驗交流材料:打造綠色德育創建和諧環境
小學班主任經驗交流材料:打造“綠色”德育創建和諧環境
‘綠色”具有清新、積極向上、充滿活力之寓意。
“綠色德育”,不是簡單意義上的生態環境教育,而是融合了“綠色”所象征的自然、和諧、 人文、民主等思想的一種現代德育觀。每一位教師都成為“綠色校園”的耕耘者。
1.抓家長,促進德育教育網絡化
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的,為了學生的一切”的辦學理念,以優化學校教育、家 庭教育、社會教育為主陣地,充分發揮班級和學校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定期召開家長會議,上好家 長輔導課;邀請專家,對家長進行教育子女的方法指導;開展課堂教學開放活動,加強家、校之間的 聯系和互動,增進彼此之間的溝通和了解;組織家長座談會,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 教育氛圍出謀劃策,為培養現代素質的學生而共同努力。
2. 依托“綠色”課堂、強化德育滲透
德育工作不是孤立的,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教學工作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本 校堅持以立足課堂,增強環保意識為指導思想,結合新課程實施,通過學科整合、專題教育等方式, 讓“綠色”走進課堂、走進每一個學生。我主要做到三加強、三提高。
(1)加強培訓,提高德育能力。通過德育知識講座,利用網絡,了解新的德育教育信息。其次, 通過課堂教學,提高課堂德育教育的效果。再次,在學校教育、教學評價體系中,增加了“德育教 育必須有機地滲透于學科教學中”這一指標,保證了德育教育的持久進行。
(2)加強課程研究,提高課堂滲透德育能力。學校堅持全面加特色的辦學目標,有計劃地實施 了“滲透式”德育教育的實踐和研究。結合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案,使德育教育與課堂教學融為 一體,對學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
(3)加強課題研究,提高德育特色凸顯能力。在德育工作中,注意把常規教育上升到德育課題 研究,使德育工作向更深的層次發展。把“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作為研究的課題,研究 的內容包括:學習習慣、衛生習慣、行為習慣等多方面的研究,有領導、教師、家長的參與,取得 了一定的成效。
3 圍繞“綠色”主線,持久德育教育
德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具有經常性、持久性的特點。為此,我在德育工作的實施 過程中,抓住“四條綠色”主線,持久進行德育教育。
(1). 以愛國教育為主線,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愛國主義教育是貫穿德育教育的永恒主線。圍繞這條主線,我相繼開展:主題教育:開展“祖 國在我心中”的演講比賽活動,開展“愛祖國歌詠比賽”活動,開展“學英雄,榜樣在我心中”的 活動,通過活動激發學生們的愛國情愫;常規教育:通過升旗儀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實踐 教育:同學們走上街頭,開展“愛家鄉清潔護綠”活動,親身經歷、體驗為家鄉環境美化貢獻力量 的感受。
(2). 以感恩教育為主線,培養學生熱愛人民的情感
“學會認識,學會做事,學會共同做事,學會生存”是現代教育的四大支柱,而感恩教育則是四 大教育支柱的綜合體現。本校通過一定的感恩教育內容,對學生實施知恩、報恩的人文教育,凸現 出本校的德育特色。我們做到以下幾點:
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開展為父母做好事,對父母多說知心話,為父母過生日,給父母送禮物, 幫父母做飯洗衣等活動,體會和感激父母的艱辛,培養學生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情。
感激老師的教誨之恩:開展向老師獻真情活動,自選“六個一”(寫一封信,談一次心,做一張 賀卡,獻一束鮮花,提一個建議,表一個決心等)來表達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感激同學間的愛心相助:開展給同學做一件有益的事,給班級做一件有益的事,開展愛心義賣 活動,召開“難忘同學情”主題班會活動,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
知恩圖報回饋社會:開展為“警察叔叔送溫暖活動”,到敬老院進行慰問活動,為貧困山區的 孩子“獻愛心活動”等,這些看似簡單樸素的感恩教育,卻蘊涵著深刻的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感。
(3). 以養成教育為主線,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開展規范競賽活動,在班級實施量化考核,把愛學校、講衛生、美化教室等綠色行動與學生自 身的學習生活緊緊聯系起來,幾年來,綠色班級的建設,已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環境、衛生、文 明意識,良好的行為已漸成風氣。 針對紀律、m.airporthotelslisboa.com衛生工作,我利用晨會時間多進行宣傳、教育,使學 生日常行為規范化;學校加大了值周檢查評比的力度,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值周工作做 到:天天檢查有記錄,周周評比有反饋,月月考核有獎罰,年年工作有提高。
(4). 以班級特色建設為主線,培育學生創新精神
針對班級學生的愛好特長,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班級特色文化建設。以“手工制作”為主要的 活動形式,其中包括紙貼畫、蛋殼貼畫、布貼畫、卷筒畫、剪紙、手工編織、十字繡、箱版畫等 等,通過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營造一個富有極厚文化氛圍的班級,形成濃郁和諧的班風, 陶冶了道德情操,使同學們具有熱愛集體、熱愛學校的高尚品質。
4 開展“綠色”活動,豐富德育內容
為學生創設多彩的“綠色平臺”,使每個學生在綠色活動中接受“綠色”體驗,陶冶美的情操 ,在和諧中發展,使學校教育走向持續發展之路。
(1)開展“綠色文體”活動,豐富“綠色德育”生活。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班級日日有 歌聲,合唱隊、校園集體舞、舞蹈都在市、區獲一等獎。還適時開展作文、課本劇、朗誦、手抄 報等比賽,充分利用升旗儀式、班會、紅領巾廣播、科技節、藝術節等各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思想 品德教育,通過活動陶冶情操,提
高學生品德修養。(2)豐富“綠色體驗”,強化“綠色德育”實踐。為使教學活動與德育教育兩不誤,我將其與 時勢教育、傳統活動、實踐活動有機結合,堅持以“學生為本”,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實踐中來。 我們設立了科技環保興趣小組,進行小調查活動,校大隊部開展了“綠色行動”、環保教育等活動 ,學生通過查資料、小討論、互督查等,“綠色”意識不斷增強,我們還通過為創建綠色學校獻份 禮、環保小報大賽、書畫展、變廢為寶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教育素質, 營造校園“綠色”氛圍。以“爭創示范班級,爭做文明學生”主題活動為載體,使每個學生在寬松 愉悅的心理環境里,在富有時代氣息的實踐活動中,不斷強化綠色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