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環境管理主要的內容
物業環境管理主要是調控業主或物業使用人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組織并管理業主或物業使用人的生產和生活活動,限制業主或物業使用人損害環境質量、破壞自然資源的行為。
一般來說,物業環境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治理環境污染環境污染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空氣污染造成空氣污染的因素主要有:(1)直接燃煤,排放過多二氧化硫氣體。
(2)機動車排放的尾氣經強紫外線照射形成光化學煙霧污染。
(3)基建揚塵形成的塵煙污染。據研究資料表明,在采暖期大氣中的塵以煙塵為主,約占三分之二;在非采暖期大氣中的塵以揚塵為主,約占二分之一以上。
2.水體污染工業廢水和生活廢水等含有大量有毒、有害污染物,進入水體后形成水體污染。
3.固體廢棄物污染固體廢棄物是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扔棄的固體物質。影響物業環境的固定廢棄物主要有生產與生活垃圾、糞便、溝泥等。其中垃圾包括無機垃圾(磚瓦碎石、爐灰、渣土等)和有機垃圾(動植物殘體、廢紙、塑料、碎布等)。固體廢棄物如不及時加以處理,也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4.噪聲污染噪聲可分為交通噪聲、生產噪聲和生活噪聲三種。
(1)交通噪聲 大量交通噪聲來源于物業區域以外的城市道路。機動車進入物業區域內部也會帶來噪聲。距離城市道路遠近的不同,受到交通噪聲的干擾也就不同。
(2)生產噪聲 主要有工廠加工噪聲和工程施工噪聲等。
?、俟S加工噪聲 如沖壓、鍛造、蜂窩煤加工點的噪聲,對附近居民和辦公人員影響很大。
?、诠こ淌┕ぴ肼?如施工現場打樁機、攪拌機、切割機、振動泵等機器設備工作中所產生的噪聲,這類噪聲嚴重干擾著周圍物業業主和物業使用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3)生活噪聲 生活噪聲主要包括商業噪聲、保育教育噪聲和日常生活噪聲三類。
?、偕虡I噪聲 居住區和小區的商業中心是人流集中、氣氛熱烈的公共場所。特別是附近的農貿市場,其叫賣聲、討價還價聲、人群熙熙攘攘聲等不絕于耳,對居住和辦公產生嚴重干擾。
?、诒S逃肼?如學生上學與放學的嘈雜聲,做操、上體育課的口哨聲,兒童的哭鬧嬉戲聲等,都會影響附近物業業主和使用人的工作和休息
?、廴粘I钤肼?日常生活噪聲種類繁多,如居民播放音樂、家庭影院、家庭舞會等娛樂聲響,家庭廚房噪聲、家庭糾紛的爭吵聲、家庭聚會的喧嘩聲、走家串戶的叫喊叫賣聲等等。
5.電磁波污染目前由于電器、電信等具有強大電磁波污染因素的產品走入家庭和被消費者廣泛使用,造成電磁波污染嚴重,極大地損害人們的身心健康。
(二)做好物業環境綠化工作盡量擴大綠化面積及種植花草、樹木的種類,不僅可以凈化空氣,調節物業區域小氣候,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而且還可以消聲防噪,達到凈化、美化環境的目的。
(三)做好物業環境衛生管理工作物業環境衛生管理是物業管理中一項經常性的管理服務工作,其目的是凈化環境,給物業業主和使用人提供一個清潔宜人的工作、生活的優良環境。良好的環境衛生不但可以保持物業區域容貌的整潔,而且對于減少疾病、促進身心健康十分有益,同時,對社會精神文明建設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四)清除物業區域內的違章搭建違章搭建是對整個物業區域和諧環境的破壞。它既有礙觀瞻,又影響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還可能帶來交通、消防等方面不安全的問題。因此,物業管理公司一定要協助有關部門,認真做好清除和及時防止物業區域內的違章搭建的管理工作。
(五)加強市政公用設施管理為物業業主、使用人和受益人生產、生活、辦公等服務的市政公共設施是該物業區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旦它遭到破壞或損壞,便會影響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和工作。因此,加強市政公用設施的管理也是物業管理公司環境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
(六)搞好車輛交通管理車輛是人流、物流的載體。物業區域的交通道路是物業人流、物流流動的通道。物業相對于其外部環境,車輛交通是對外聯系的主要載體與通道,在物業使用中有著特殊的重要性。車輛交通管理的目的是為了建立良好的交通秩序、車輛停放秩序,確保物業業主、使用人和受益人的車輛不受損壞和失竊。
(七)建設各種環境小品物業環境小品的種類繁多,就其性質來說,大體上可劃分為兩大類:一是功能性環境小品,二是裝飾性環境小品。環境小品具有方便實用、美化環境、優化空間的功效。不同物業,環境小品的布置原則和方法不盡相同。環境小品的設計應從使用功能出發,在整體環境協調的統一要求下,與建筑群體和綠化種植緊密配合,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八)抓好治安管理工作物業區域內的治安管理工作是指物業管理企業為防盜、防破壞、防流氓活動、防意外及突發事故而對所管物業區域內的一系列管理活動。治安管理防治的對象主要是人為造成的事故與損失。其目的是避免所管物業區域內財物受損失、人身受傷害,維護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治安管理在整個物業管理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物業業主、使用人和受益人正常工作、安居樂業的基本保證,也是整個社區及社會安定的基礎。同時,良好的物業治安環境能提高物業和物業管理企業的聲譽。
(九)抓好消防管理工作消防管理工作在物業管理中占有頭等重要的地位。為使物業業主、使用人和受益人有一個良好的物業使用環境,物業管理公司應做好物業消防設施和器材的配置與管理、消防宣傳教育等工作,要預防物業火災的發生,最大限度地減少火災損失,為物業業主、使用人和受益人的生產和生活提供安全環境,增強其安全感,保衛其生命和財產的安全。
(十)建立新型的人文環境新型的人文環境應該是和睦共處、互幫互助的生活環境;互利互惠、溫馨文明的商業環境;融洽和諧、輕松有序的辦公環境;安全舒適、相互協作的生產環境等。新型的人文環境可以使人們煥發熱情,提高工作效率,熱愛生活,充滿愛心,并對社會治安狀況的好轉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物業環境管理的目標物業環境管理的實質,就是要遵循社會經濟發展規律和自然規律,采取有效的手段來影響和限制物業業主、使用人和受益人的行為,以使其活動與環境質量達到較佳的平衡,保證物業正常良好的工作、生活秩序與創造優美舒適的工作、生活環境,確保物業經濟價值的實現,最終達到物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按照這個總目標,物業環境管理的具體目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合理開發和利用物業區域的自然資源,維護物業區域的生態平衡,防止物業區域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受到破壞和污染,使之更好地適合于人類勞動、生活和自然界生物的生存和發展。要達到這一目標,就必須把物業環境的管理與治理有機地結合起來,也就是合理利用資源,防止環境污染;在產生環境污染后,做好綜合治理的補救性工作。這是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兩個重要方面。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更應該注意以防為主,把環境管理放在首位,通過管理促進治理,為物業業主、使用人、受益人創造一個有利于進行生產和生活的優良環境;一個既能保證技術的合理發展,又能防止污染的健康、舒適、優美的物業環境,以達到物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二)有效貫徹國家關于物業環境保護的政策、法規、條例、規劃等,具體制定物業環境管理的方案和措施,選擇切實可行的能夠保護和改善物業環境的途徑,正確處理好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由于不同的物業區域,其環境保護的要求或標準有所不同,有的物業在某些方面要求高一些,有的要求則會低一些,這就需要物業管理企業根據物業的不同和物業區域的不同,客觀地擬定所管物業的環保標準與規范。同時,物業管理企業還應組織有關部門定時進行物業環境監測,掌握所管物業區域的環境狀況和發展趨勢。有條件的還應該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對所管物業區域的環境問題進行科學研究。
(三)建立物業環境的日常管理機構,做好物業環境的日常管理工作,如物業區域內的衛生保潔、綠化、治安、消防、車輛交通等方面的維護和監督工作,使物業區域內的環境經常都得到凈化、美化、綠化,保證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
(四)積極開展保護環境的宣傳教育,引導公眾參與物業環境管理,構建物業環境文化。
過去人們一直在研究環境對人類的影響,很少研究人類對環境的破壞作用。因此,傳統文化沿著人統治自然的方向發展,必然會產生人類生存和發展的自然環境的嚴重破壞。環境科學和其他環境學科,如物業環境管理的提出與發展,孕育了一種新型環境文化,這種環境文化代表了人與自然關系的新的價值取向,認為人與自然本質上是一個整體,人與自然應當和諧相處。這種新型的環境文化,標志著人類在現代社會中高文化水平的意識覺醒,提高和普及公眾的環境意識,是現代文明進步的標志和尺度。這種環境意識,使傳統的倫理學、道德標準都會發生變化。
現代環境倫理學認為,人的正當行為必須擴大對自然的關心,道德標準必須擴大到人類維護環境質量的實體和過程,必須以維護基本生態過程和完善生命維持系統為標準,保護遺傳的多樣性和保證人類對環境資源的持續利用,由此人類發展途徑只能選擇社會、經濟、環境全面綜合發展的途徑。物業環境是一個局部區域的環境,但它直接影響著一個城市、乃至整個國家的整體環境,最終涉及到人類自身的切身利益?,F代工業文明的發展,大量消耗資源,不僅使環境日益惡化,威脅人類生存,而且為爭奪自然資源,也給人類和平帶來威脅。
美國環保局局長威廉賴利曾說:“生態完整是國家安全的核心”。由此可見,普及環境意識,引導人們自覺遵守和維護有關保護物業環境的政策、法律,喚起人們關心物業環境、社會公共利益與長遠利益,把物業環境管理方面的要求和標準變成人們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是實施物業環境管理的根本和基礎。
篇2:物業知識教材:物業水環境管理
物業知識教材:物業水環境管理
一、物業水環境的監測
物業水污染的監測主要是對物業所在區域的陸地水體污染、物業使用水質、物業排放水質等進行監測。對物業水污染進行監測時,首先要對水的外觀、透明度、色度、濁度、水溫、氣味、pH值、電導率、苯氯、亞硫酸根以及氧、CO2、H2S、游離氯等可溶氣體進行監測,一般現場采樣后立即測定;其次,物業水體的一個特別重要的方面是它含有致病病原生物,因此要重視對物業水體致病病原生物的監測。這些致病病原生物主要有傷寒菌、霍亂菌、A型肝炎病毒、脊髓灰白質炎病毒、大腸桿菌等,此外,還包括了原生物,如犁形鞭毛蟲,它可引起胃腸功能失調。
雖然現代水消費技術的發展,已很大程度地削減了水載流行病污染物的威脅,但是這種威脅并沒有完全解除。水中存在的大腸桿菌群表明水有受病原體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盡管這些寄生在人類和其他溫血動物糞便中的細菌本身一般不致病。雖然大腸桿菌類并不是糞便污染的確切指示物,但是仍被廣泛地使用,因為它是一項檢驗物業水體水質各種致病生物體存在的常規基礎檢驗。
值得注意的是,對不能現場測定的水樣,則需妥善保存或進行預先處理,以防止變質、被污染或造成吸附損失。一般除對儲存容器質量嚴格要求以外,有時還要加入適當的保存藥劑,調節保存溫度和pH值,并限制測試期限。
二、物業水環境質量評價
三、物業水環境質量的管理
(一)控制污染源
在水域、水系或水體污染源調查、監測及污染現狀評價的基礎上,明確環境目標,采用總量控制的方法,對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數量和濃度進行控制。
(二)保護水體,防止污染
在國外通過規定水域等級,把水域劃分為以下6種污染控制等級:
1.特殊保護級(S級)
特殊保護級是指完全禁止廢水排入、只允許P級水域的水流入,如飲用水源、天然公園內的水域。
2.保護級(P級)
保護級是指排入的廢水要經過處理、達到BOT≤20mg/L,總懸浮固體SS≤30mg/L、pH=6.6~3.5、大腸桿菌數≤200個/毫升,其他有害物也必須控制在規定的排放標準之內的水域。
3.控制級(C級)
控制級是指排入的廢水其BOT、SS、pH與P級相同,但其他污染物濃度如若超過P級標準,必須經過充分稀釋后方允許排入的水域。
4.受限制級(R級)
受限制級是指排入的廢水中除大腸桿菌數不超過1000個/100毫升外,其他污染物要求與C級相同的水域。
5.河口級(O級)
河口級是指廢水經過低度處理后方準排入的水域。
6.地下水保護級(U級)
地下水保護級是指地下水域范圍。
在我國,水體保護特別重視飲用水源取水口的保護,并把水源地劃分為一級、二級保護區:一級保護區是指以取水口為圓心,半徑為100米的區域;二級保護區是指以一級保護區的邊緣為起點,上游1000米,下游1000米的范圍。對設置一、二級保護區仍不能滿足要求的,可增設準保護區,即以二級保護區邊緣為起點,上游1000米、下游50米的區域。上述各級保護區均應設有明顯標志,并嚴格執行《飲用水資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一級保護區的水質標準不得低于《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中的Ⅱ類標準,并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二級保護區的水質標準不得低于《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中的Ⅲ類標準。
篇3:物業知識教材:物業大氣環境管理
物業知識教材:物業大氣環境管理
一、物業大氣污染監測
對物業區域內的大氣污染進行監測時,應根據污染物排放時間的變化規律,結合氣象周期的變化規律以及監測目的要求的時間分辨率(如確定污染物對人體的慢性危害時,需測定污染物的日平均、月平均或某一時段的平均濃度,急性危害則要求3分鐘的分辨率,光化學煙霧危害要求10分鐘的分辨率等),來確定大氣污染監測的采樣周期。
為了顯示出污染物的空間分布情況,要注意正確選擇監測點。不同污染物和污染源所造成的大氣污染范圍是不同的。由點源和線源引起的小范圍的污染,污染濃度分布主要取決于大氣擴散過程。應根據大氣擴散模型計算出地面濃度分布最大點,此點即為最佳采樣監測點。由面源引起的一定區域的污染,由于這類污染的地面污染濃度分布相當均勻,主要受地形和當時氣象條件的影響,且有明顯的日變化和季節變化規律。因此,可按均勻區的范圍、用地類型和均勻氣象區特性,在預計的最高濃度點設置監測采樣點。
關于大氣污染監測點的密度的確定,要考慮三個方面的因素:一是監測范圍。由于高大建筑物和熱島效應的影響,其中各局部的污染物濃度差異可能很顯著,但考慮經濟性,又不能在每個均勻區都設監測點,而只能折衷選定能達到一定置信水平的點數,有的直接按人口密度來確定監測點數;有的采用方格法,即將每個均勻區分成若干小格,求出每個小格的污染物通量,再綜合考慮區域具體情況確定區域監測點數;二是采樣周期的長短。監測結果的平均時間越長,其代表區域空氣質量的合理性也越顯著,監測點也可適當少一些;三是污染物的化學活性。有的污染物惰性很強,如CO,可在空氣中停留幾十天甚至幾年,除公路兩側外其濃度變化較小;而SO2在空氣中很易氧化,僅能停留幾小時到幾天,變化較大。因此,確定監測點密度還要考慮污染物的化學活性。
最后,是關于大氣污染物采樣的問題,大氣污染物采樣可分為氣態污染物采樣和粒狀污染物采樣兩方面。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有直接采樣和濃縮采樣兩種。直接采樣適用于污染物濃度較高或測定方法靈敏性較好的情形;濃縮采樣則適用于污染物濃度較低、毒性較大又無足夠靈敏的儀器進行測定的情形。粒狀污染物的采樣也有降塵和飄塵兩種。降塵實行定期采樣,采樣器放在四周開闊的建筑物頂上,以避免地面灰塵和風沙的影響,最好放在距地面1.2米以上,靠近污染源處。同時,為防止塵樣長藻,可在采樣器中加少許CuSO4溶液,在磨口瓶中加入異丙醇以防冬季結冰。飄塵的測定有專門的采樣器,如安德森采樣器。它是使空氣以一定流量通過濾料,把飄塵捕集下來稱重來確定的。
二、物業大氣環境質量評價
為了掌握物業大氣環境質量的現狀,定期向上級主管部門或居民報告大氣環境質量狀況,預測、分析大氣環境質量變化的趨勢,均需要對物業大氣環境質量進行評價。
(一)物業大氣環境質量的評價標準、范圍和內容
1.物業大氣環境質量的評價標準
物業大氣環境質量的評價,主要是以國家和地區規定的大氣環境質量標準為依據。大氣中各種污染物的容許濃度值,大都是根據它們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來制定的,以此作大氣質量標準,便于統一對比。在評價工作中,除了需注意污染物在大氣中的含量水平,還需注意接觸時間的長短。因為污染持續時間不同,即使大氣污染濃度相同,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也是大不相同的。在評價大氣質量時,對不同污染物常按不同時段找出相應的標準濃度,如小時、日或年的平均容許濃度以及瞬時或某一時段內的最大容許濃度等。
2.物業大氣環境質量的評價范圍
大氣環境質量評價范圍,主要在人口眾多、大氣污染顯著的物業區域進行,它是城市環境質量評價、制定城市污染綜合防治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工業物業環境管理工作中,有時對廠區的大氣質量、污染嚴重的車間也要進行大氣環境質量評價,以便為污染源控制提供依據。
3.物業大氣環境質量評價的內容
物業大氣環境質量評價主要是大氣污染的評價。由于選用的評價參數主要是化學污染物,根據當地的環境要求和污染物在大氣中的含量水平來評價大氣的污染程度,所以它實質上是以化學環境質量評價為主,并不是物業大氣環境質量的綜合評價。
(二)物業大氣環境質量的評價程序
1.選定評價參數
物業住用人向大氣排放的污染物雖然種類很多,但帶有普遍性的主要污染物卻只有5~6種,即總懸浮微粒(TSP)、飄塵(IP)、SO2、NO*、CO、光氧化劑(O3)等。在進行大氣環境質量評價時,首先要根據本地區環境特征和污染現狀,選擇量大面廣、對本地區大氣環境污染有決定性影響的污染物作為評價參數。我國城市物業大氣污染主要是煤煙型污染,所以大都選用TSP和SO2兩個評價參數。如果物業區域機動車較多,燃煤且低空排放的污染源較多時,可選擇TSP、SO2、NO*、CO、O3等幾個評價參數。
2.采集代表物業大氣環境質量的監測數據
根據選定的評價參數、污染源分布、地形、氣象條件等確定相應的布點、采樣方法,設計監測網絡系統,以獲取能代表大氣環境質量的監測數據和同步的氣象數據。
3.選定評價方法
我們常選用環境質量指數EQI(簡單平均法或加權平均法)來對物業大氣環境進行評價。用于評價大氣環境質量的綜合指數有不同種類,如用于評價大氣質量逐日變化情況的有格林大氣污染綜合指數、安大略大氣污染指數、污染物標準指數等;可兼用于評價大氣質量長期變化和逐日變化的指數,有白勃考大氣污染指數、橡樹嶺大氣質量指數等;只用于評價大氣質量長期變化的指數,有密特大氣質量指數、極值指數、加拿大大氣質量指數等。
4.物業大氣環境質量分級
物業大氣環境質量分級是根據我國大氣環境質量標準進行的。選作評價參數的主要污染物,如果它在大氣含量中的實測濃度達到一級標準,則其評分為最高分。根據這種指導思想,可把大氣環境質量劃分為五個等級,按標準評分。這種評價分級方法的特點是簡明而標準統一,便于各區域對比。
三、物業大氣環境質量的管理
在大氣環境質量評價的基礎上,結合城市的功能分區,實施大氣環境質量的分區(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等)管理。對嚴重污染區實行重點控制,逐步建立煙囪控制區,并對功能區實行環境目標管理。具體采取的對策是:
(1)實施主要污染物分區總量控制,按污染源的排污分擔率逐年分配污染削減指標,并與經濟、社會發展計劃統一考慮,建立環境責任制,實施獎懲制度;
(2)制定有利于控制大氣污染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和措施,降低生產和生活所形成的污染物對大氣環境的破壞;
(3)加強對大氣污染特別是消煙除塵的監督管理,分區選擇控制點和控制時段,根據環保目標和規章制度實施監督,對達不到要求和違反規定的,按處罰制度規定的辦法,采取諸如教育、警告、罰款、停止使用等措施及時處理。同時加強大氣監測,及時準確地掌握排污單位的情況,運用經濟手段征收排污費和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