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采取的保安管理模式及工作策劃
安全工作模式
1、 動態+靜態安全管理模式
根據日間與夜間不同的安全管理特點,分別設立崗位并規劃崗位的工作職責,進行日間與夜間安全管理模式的轉化。
2 、二級清場+無縫布防機制
一級清場--以管理區域內場清查為主,通過檢查各區域內的消防通道----專用出入口控制,實現區域的全面、地毯式清查。
二級清場--以外圍樓頂和區域外圍巡查為主,通過樓頂巡查----外圍逐一巡查,清查并控制死角,實現管理區外場的巡場。
通過固定崗、巡邏崗的布置,結合智能化巡更、監控系統的使用,實現人防與技防互補,達到無縫布防的效果。
3、三級安全檢查機制
通過部門日檢、周檢和公司的月檢及重大節日前安全檢查,建立本部門嚴格的逐級安全工作檢查機制,及時排查安全隱患,加強對重點部位的安全防范機制。
4、安全漏洞評估機制:
通過定期的安全評估會議,總結、查找安全隱患和安全死角,制定下階段安全工作的重點防范部位及事項,并由各分管主管人員跟進落實。
5、突發事件處理預案機制:
通過定期對各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修訂、完善,定期組織演練,全面提高保安隊伍和所有員工的快速反應機制和突發事件的正確處理能力。
篇2:員工職場指引:公司管理模式
員工職場指引:公司管理模式
垂直指揮與橫向聯絡
(一)服從的原則
1.原則上,下級對上級的命令必須服從,但以下三種情況下級可以不服從,并可向再上一級申訴:
(1)上級有貪污、盜竊、違法亂紀等行為,下級不能服從;
(2)上級做出的決定,會給公司帶來重大危害,后果是顯而易見的,下級可以不服從;
(3)上級的命令,對下級個人有迫害行為,侵犯了個人權益,下級可以申述。
(二)一個上級的原則
1.公司中每位員工在行政隸屬關系上只有一個上級,即直接上級,只服從一個上級的指揮,只向直接上級請示報告。
(三)逐級的原則
1.“指揮”必須是逐級的,上級對下級在工作上須進行逐級指揮、逐級做出指示。但“檢查”可以越級,越級檢查工作時如發現問題,除遇下述緊急情況外,應交付負責此事的直接主管處理:
(1)不制止會給公司造成損失;
(2)損害公司形象的行為。
2.“報告”必須是逐級的,下級對上級的報告有兩層含義,一是匯報工作,二是請示報告,正常情況下,向自己的直接上級報告,但以下幾種情況,向間接上級報告,不屬越級報告:
(1)經直接上級批準后,向間接上級進行的報告;
(2)向正在“檢查”工作的間接上級匯報工作情況,不屬越級,但要注意:下級只匯報工作情況,不能請求指示;上級只能了解情況,不能做出指示。
(四)橫向聯絡的原則
1.在公司內部,由于業務需要,需由其他部門同事的配合時,應按照“一個上級”的原則,先向本部門主管口頭匯報,由本部門主管征詢相關同級部門主管的意見,由相關部門主管落實配合人,然后雙方按流程展開配合工作。
2.“和諧”是**提倡的一種單純的企業文化,工作中可能有摩擦,但絕不容許人為制造矛盾,我們反對一切復雜的人際關系,倡導以結果為中心,并通過規范化的業務流程把各個部門的工作協調起來,確保整個公司業務運作的有續進行。
合同會簽
1.原則上,公司所有合同、協議等法律文件,在正式簽署前,都應經過合同會簽程序,由相關部門進行審查,在《合同會簽表》上書面簽署審查意見,最后根據審批權限經最終批準后,由公司法定或授權代表人代表公司簽署,并加蓋公司公章。
2.合同會簽部門包括財務管理中心、法務部、總經理、執行董事(或董事長)。
3.執行部門應將上述法律文件統一交至公司行政及人力資源部,由行政及人力資源部負責在各會簽部門間流轉。
4.關于合同會簽的相關內容請參閱《合同會簽規范與流程》。
授權
1.公司相關職能崗位發生委托授權行為時,應向行政及人力資源部申請《授權書》,填寫相關授權內容并親筆簽名?!妒跈鄷酚尚姓叭肆Y源部統一保管。
2.直接上級對下級的錄用、轉正、解聘等行為具有“提交權”,間接上級具有“批準權”。
3.直接上級對下級的晉升具有“提交權”,間接上級具有“審核權”,總經理具有“批準權”。
4.關于授權的相關內容請詳見《經營授權管理規范》。
會議
1.為了保持各部門之間,公司與員工之間溝通和交流的通暢,公司堅持如下會議制度:
(1)每季度召開各子(分)公司總經理季度述職會議。
(2)每周召開公司各部門主管工作例會。
(3)每周召開各部門內部工作例會。
(4)每天上午召開各案場銷售晨會。
(5)每季度召開銷售季會。
2、每次會議必須由專人或指定專人作好會議紀要,根據要求做好會議紀要匯簽手續,并形成周報定期上報上一級領導。
內部聯絡單
1.公司內部上下級之間和部門之間發生請示、匯報、告知、征求意見、請求支持等情況時使用《內部聯絡單》。
2.執行部門應將《內部聯絡單》交至公司行政及人力資源部,由行政及人力資源部負責流轉。
3.傳閱的文件一般按4小時回復執行,當超出4小時未回復時,行政秘書將于履行催辦手續,當超出2天未予回復時,行政秘書可“強制”將該文件呈再上一級主管閱示。
4.合同、費用審批單、紅頭文件等均不可用內部聯絡單的形式流轉審批。
5.關于內聯單傳閱的相關內容請參閱《關于公司內部聯絡單的傳閱辦法》。
申訴
1.在正常情況下,如果你有與工作有關的問題或不滿,則可與你的直接上級進行溝通。在這一層面上,通常能達成最簡單、最迅速和最有效的解決辦法。
2.如果你與上級溝通后,你的上級無法在3個工作日內給你令你滿意地答復或解決你的申訴,且發生的問題又是對公司利益或員工利益構成了威脅,那你就可以向自己所在部門的再上一級經理反映。
3.如果在這一層面上問題仍不能令人滿意地解決,那么你還可以向公司人力資源總監或以“郵件形式”直接向所在公司總經理反映,公司人力資源總監或總經理會進行調查并做出最終決定。
篇3:密閉空間內作業安全管理模式探討
密閉空間內作業安全管理模式探討
在石化、化工等行業中,進入貯罐、塔、反應器、地下坑、下水井等空間內作業,管理稍有不慎,容易導致火災、爆炸、中毒、窒息等人身傷害事故。密閉空間內作業的危險性,不僅取決于系統清洗、置換處理程度,容器內部結構,還與施工方案、施工單位、施工進度、難度、勞動組織協調等密切相關,因此,建立有效的密閉空間內作業安全管理模式,從根本上預防密閉空間作業事故的發生。
1 密閉空間內作業安全管理
密閉空間內作業涉及諸多不安全因素。環境危險因素:系統處理不凈,殘存易燃、易爆物或氧含量不足等;施工管理危險因素:施工安全措施不落實,監護人不到位等;還存在施工人員和施工過程危險因素。因此,必須健全密閉空間內作業安全管理規定,建立進入密閉空間內作業的安全程序,進行有效的安全監督管理。
(1)制訂密閉空間內作業的安全管理規定和施工單位安全作業管理規定,明確施工作業的安全責任、施工單位具備的安全資格。
(2)加強密閉空間內作業危害源的評估和管理。對密閉空間內存在的危害因素,進行監測統計、數據分析,按危險等級分類管理。
(3)建立密閉空間內作業安全管理程序。首先,確認密閉空間處理合格,正確監測分析,符合安全要求;其次,施工方案可行,安全措施可靠;三是落實安全措施,通風、照明良好且符合安全要求,轉動構件斷電隔離(動力電源),配備合格的器材、監護人、作業者;四是審簽進入密閉空間內作業許可證。
(4)提高作業人員自我保護意識,做好作業前的安全培訓考核,使作業者具有識別危險狀態、正確使用防護器具和自我保護能力。
(5)施工隊伍安全資質與入廠安全教育管理。首先,確認施工隊伍具有合法施工安全資格證,施工單位必須建立健全安全組織機構和安全保證體系及安全生產責任制;其次,參與施工的工程項目單位,必須有完整的施工方案,安全措施,同時,進入施工時必須接受工廠主管部門入廠安全施工教育管理。
(6)實施項目安全管理責任制。項目實施安全管理責任制,堅持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對施工管理實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協調和安全監督管理,切實落實施工安全措施。
2 密閉空間內作業的安全措施
密閉空間內作業既要堅持“四全”安全監督管理,又要積極協調組織勞動力、處理好施工進度與安全關系,同時必須消除密閉空間內作業有毒有害因素及危險因素,保證安全作業,落實5個方面的安全措施。
2.1 系統處理時的安全措施
(1)退料、蒸煮、清洗、置換。按停工處理方案,化工物料退出生產裝置,然后進行清洗、蒸煮、置換直至系統分析合格。
(2)容器(空間)隔離。容器與設備、管道相連部位徹底斷開,加盲板,化工物料管線、氮氣及惰性氣體管線、工藝風、水、氣均作相應隔離,電氣系統掛警告牌,進行斷開處理。
(3)容器(空間)通風。將設備、容器按檢修開啟人孔順序,打開所有人孔、通氣孔、導淋、排污閥,進行換氣。條件允許時可用機械通風,使容器內空氣處于對流狀態,使氧含量達到并保持在19%-23.5%。
(4)容器(空間)降溫。與容器相連的保溫管線必須徹底斷開,容器內空氣相對暢通,將其空間內的溫度降至室溫或與人體相適應的溫度。
2.2 容器(空間)內安全分析、監測
根據容器(空間)形狀(式),按采樣規范,采集具有代表性樣品。在進入容器前30min,分析易燃、可燃物濃度是否符合動火安全要求;有毒有害物濃度是否符合國家衛生標準;氧含量是否達到19%-23.5%;動火終止后又重新動火時,按同樣方法進行采樣分析,使之符合動火安全要求,條件允許時,可連續跟蹤監測分析。
2.3 容器(空間)內斷電和安全用電處理
容器內原有轉動構件的電源,在配電室內斷開,掛警告牌?,F場電源將接線拆開,做好絕緣和掛牌。施工照明應使用安全電壓,工具設備用電要加強電源線絕緣保護,防止物體打擊、磨損,同時使用漏電保安設施,施工作業者在潮濕環境中,個人應采取防觸電措施。
2.4 施工安全監督管理
密閉空間內作業做到有方案和安全措施,做好腳手架、吊裝機具的安全檢查,準確校驗防護設施、安全用具,消防器材完好備用,督促作業人員正確使用腳手架、防護用具,合理安排交叉作業和有序組織人、材、物出入,配備合格的監護人。加強內部與外部聯絡,及時處理生產運行設備的跑、冒、滴、漏,確保系統的平穩運行。
2.5 施工協調管理
協調好生產單位與施工單位關系,做到安全有序作業,同時協調好施工進度與施工質量關系,協調好施工單位間交叉作業的安全關系,確保安全有序。
3 密閉空間內作業安全管理有待進一步完善
(1)施工隊伍的安全管理和施工技術素質有待提高。主管部門嚴把施工企業安全資質考核取證的同時,對施工隊伍技術素質、培訓考核納入考核管理范疇。
(2)進一步完善密閉空間內安全作業法規,使密閉空間內作業安全程序化,監測、救護、培訓法制化,實現主管部門、企業、個人共同的安全監督管理。
(3)完善安全責任制與安全監督約束機制。確定施工項目時,必須明確作業的安全責任,實行領導責任制和項目安全管理責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