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民族團結教育通俗讀本》有感
姓名:****
學院:土木與建筑學院
這是一本全面書介紹了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的書;這是一本高度概括了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輝煌成就和寶貴經驗的書;這是一本系統的回答了當前我國民族領域的一系列重要問題,有助于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民族觀的書;這是一本部能夠凝聚起各民族團結一心推進gg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書。讀完此書,我真的好激動,因為我看到了我們56個民族正手牽手心連心的為建設和諧社會主而奮斗;因為我看到了我們13億同胞團結在一起努力正在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回首祖國走過的漫長道路,坎坷而又艱辛。我不由得想起秦漢時期形成的漁獵文明區、游牧文明區和農耕文明區“混而為一”的大一統;我不由得想起西漢文景之治、唐代貞觀之治、清代乾隆盛世開創的我國大一統的政治格局;我不由得想起新中國成立后,中華民族不僅重新贏得了失去百年的獨立、自由和尊嚴,而且開啟了各民族平等合作、繁榮發展的新紀元;我不由得想起08年各個民族團結在一起共同面對冰雪災害,汶川地震,共辦奧運會……它們都是中國歷史的財富和驕傲,它們將指導中國沿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順利發展。
當然,中國的發展也并非一帆風順,97年伊犁的暴力事件,20**年7.5暴力事件,拉薩3.14打砸搶燒事件,西藏鬧藏獨事件……它們都深深地傷害了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不過我感到慶幸,因為我們不會被那小撮民族分裂分子和國際上的敵對勢力的挑撥,盡管它們一直蓄意挑撥我國各民族兄弟之間的親密關系,企圖分裂、肢解我們統一的社會主義祖國,但是我們是堅定不移的維護祖國統一,堅定不移的做好民族團結,眾志成城,和衷共濟,共同建設和諧繁榮的中國。我們絕不能做危害祖國統一,傷害民族情誼的事,我們必須相信祖國沒有忘記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民族都是祖國繁榮富強的精神和脊梁。
眾所周知,團結就是力量,我想中國就是最好的例子。各民族地區經歷了從落后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封閉走向開放的歷史巨變,這些成績的取得靠的是民族團結,齊心協力,共同發展。因為我們團結在一起,所以我們多了一份力量;因為我們團結在一起,所以我們不懼艱險,勇往直前;因為我們團結在一起,所以我們能科學發展,特色發展。如果沒有民族團結,我想中國也不會有今天的盛世之景,中國也不能攻克無數難關而屹立于東方之巔,就更不能抵抗外來勢力的干擾和挑撥了。
在感動和感慨的同時,我不得不說些我們當代青年應該做的事情,作為大學生,作為祖國的脊梁,我們必須從內心認識到民族團結的重要性,民族團結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內容之一,也是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所追求的目標。社會主義社會各民族之間的團結,是以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黨的團結為核心的,是以社會主義制度和祖國統一為基礎的。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加強民族團結,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是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續把解放思想引向深入,把gg開放偉大事業推向前進的必然要求。放眼世界,能夠擁有頑強生命力的民族絕對都是能夠緊密團結在一起的民族,因為他們可以戰勝一切困難和險阻,劈波斬浪,走向勝利的遠方。
在新中國成立的60年特別是gg開放30年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與全國一樣,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黨和國家始終堅持把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作為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途徑,堅持國家幫助、發達地區支援、民族地區自力更生相結合,實現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進步,實現了少數民族群眾生產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歷史性飛躍,實現了少數民族群眾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的全面提高,民族地區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這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斗的重大成果,是***主義事業的偉大勝利,也是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巨大成功。
我們真的應該銘記大漠里鐫刻遙遠文明的陣陣駝鈴,我們真的應該祭奠在戰場英勇殺敵的勇士,我們真的應該記住災區奮不顧身的搶救百姓的戰士……因為他們可能來自不同的民族,但卻有一顆維護民族統一,爭取民族繁榮,把所有民族都當做自己親人的心。俱往矣,民族團結仍然是建設***主義的必經之路,只有我們56個民族,56個兄弟團結一心,才能把我們的社會主義推向高潮。
讓《民族團結教育通俗讀本》的精神滲透每一個華夏兒女的心,指導我們的發展和進步吧!
篇2:《物業管理》讀后有感
《物業管理》讀后有感
物業管理在我國興起的時間并不長,是近十年來為適應gg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化及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而形成的新興行業。物業管理是指業主通過選聘物業管理企業,由業主和物業管理企業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約定,對房屋及配套的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進行維修、養護、管理、維護相關區域內的環境和秩序的活動。從事物業管理活動的企業應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具有一定的資質;物業管理企業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物業服務合同,采用先進的維修養護技術和方法,對建筑物與物業管理區域內的環境衛生、安全保衛、公共綠化、道路養護統一實施專業化管理,為業主提供全方位高效、優質、經濟的服務,使物業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物業管理起源于19世紀60年代的英國,當時一位名叫奧克維姬·希爾的女士為在其名下出租的物業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從而改善了居住環境。自此以后,物業管理逐漸得到業主和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并被推廣到世界各國。迄今為止,物業管理作為現代化城市管理和房地產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上十分流行并獲得了蓬勃發展,被人們視作現代化城市的朝陽產業。20世紀80年代,隨著全國住宅小區的興建,現代物業管理從香港傳入我國內地。
物業管理作為一個新興的服務產業,日益受到社會的關注和重視,但不同物業管理企業在生存現狀與發展空間方面差異較大。作為微利性服務行業,物業管理所提供的產品是無形的服務,是一種全方位、多功能的管理,同時也是一種平凡、瑣碎、辛苦的服務性工作。目前,物業管理可分為前期物業管理與使用期的物業管理。而使用期的物業管理不僅僅是對房地產開發的后續維護,提供服務產品的過程中對“物”的管理,追求物業的保值、增值。而且還應該為業主(使用人)創造“安全優美、方便快捷、舒適溫馨”的“軟環境”。實際上,無論是住宅小區還是商業大樓,都是人們工作、生活、休閑的基本空間,相對于“物”而言,人是最主要的。他們(業主)更需要通過物業管理獲得精神上的舒適和愉悅,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因此,物業管理不但要確保建筑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的良好狀態,延緩各種設施的重置周期,使建筑得以保值增值,而且要通過良好的服務,為用戶提供便利,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因此,我認為物業管理在實際工作中應該時刻以業主的需求為中心,一切從業主需求出發,樹立“想業主之所想,急業主之所急,做業主之所需”的服務宗旨,不斷學習,不斷創新,與時俱進,為業主提供整潔、優美、安全、溫馨、舒適的居住環境。
當前的物業管理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物業管理企業要想在競爭中站穩腳跟,并不斷壯大,除了有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有序的市場競爭體制外,還需加強內部管理和建設:
首先,要強化服務理念,樹立品牌意識。優化服務質量。努力向業主及物業使用人提供規范、優質高效的綜合服務,在服務中孕育品牌。同時,物業公司要注重品牌形象設計。加強品牌宣傳,在對業主實施服務的過程中傳播企業形象,以展示企業個性、特點??梢酝ㄟ^CIS設計,使服務質量標準化、規范化。樹立品牌意識,也可通過開展社區社會活動、社區文化建設,增強物業小區的文化氛圍,提升物業管理企業的信譽度。
其次,物業公司應擴大規模,集體經營??商岣咛岣呤袌龈偁幜?,促進企業的良性發展??赏ㄟ^新建、聯合、兼并或重組的形式,把房地產業內具有相承關系的部門聯合起來,使房地產投資、產品研究、開發、設計、施工、市場營銷和售后服務等部門融為一體。也可進行跨地區聯合,實現產業內部的專業化分工協作,充分利用企業的信息資源,拓寬企業經營領域,發揮人才優勢。
再次,物業管理是一項專業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工作,涉及的范圍很廣泛,需要我們具有豐富的物業管理經驗,精通物業管理及相關法律法規,具有創新和獨到的項目策劃能力,具備強烈的市場意識、公關意識及市場活動能力。公司應注重培養人才,提高管理人員自身的素質。一方面,可通過加強對現有員工的在職培訓、提高員工的技術水平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水平;另一方面,公司為優秀的物業管理人才創造優越的條件,使他們能為企業創造更多的財富。
最后,物業管理可利用高新技術,可通過電子信息手段為業主提供便捷的通訊、防衛及信息服務,實現物業管理的專業化和現代化。例如互聯網報警系統、網絡系統、以及智能化的水、電、氣、通訊為一體的集中劃卡收費系統等等。
篇3:《服務禮儀》學習心得:有感善始善終是禮儀的關鍵
《服務禮儀》學習心得:有感善始善終是禮儀的關鍵
很久沒有靜下心來聽一次講座了,今天,去聽了金正昆教授關于《服務禮儀》的講座,卻深深吸引了我,三個多小時的時間竟然很快就過去了。重要的是,它給了我極大的啟迪。
做為**物業的一員,我們所從事的都是服務性的工作,在你為別人服務的空間中,你也享受著無數人為你的服務。只是做為服務行業中的一員,為他人服務是我們的本職工作。那么,如何盡好這份本職,更好的提供服務呢?《講座》給了我們最佳的答案。
金正昆教授的講座深入淺出、生動風趣,從待人接物、儀表服飾、言談舉止等等,可謂面面俱到,總的核心,應該是“善始善終”。
天下萬事萬物,均有始終。有開頭就有結尾,這是客觀規律。因此“始、終”是客觀存在。但如何去開始、去終止,是我們應該不斷總結、不斷提高的修養和方法,即是“善”。我想,“善”有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和善”,二是“善于”。
“和善”是提供服務、處理問題的態度,它包含了我們的服飾、儀表、言談、舉止。是一個人內在素質的外在表現。在“首輪效應”中顯得尤為重要。
中華民族是有著幾千年歷史的禮儀之邦,前賢早就提出了“與人為善”的處事理念。做為中華民族的子孫,我們本具“善”根。只要把“善”深植心中;把服務他人視為自己應做的善事;不斷吸收“善”的營養;充實“善”的理念,我們的個人素養就會得到提升,我們的精神境界就會得到升華?!昂蜕啤币簿筒浑y體現。
“善于”則是要掌握處理問題的方法,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不同的方法,其處理事情的過程和結果往往不同。這也就是要注意“善于始,善于終”。
萬事開頭難?!吧朴谑肌辈⒎且资?。三秒鐘的第一印象,可能決定事件的成敗。第一印象好,接下來的過程就會相對順利;第一印象不好,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功敗垂成。因此,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就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不斷學習和掌握妥善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要善于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環境,拿出不同的解決方案。要能夠在突發事件中,迅速把握事件關鍵,掌控事態的發展。并通過主動的溝通、換位的思考,得出最佳的處理方案。
“善始”不易,“善終”更難。說它難,不是方法掌握難,而是時間上、信念上的難?!耙粋€人做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在當今社會上,有多少人,多少企業,在提供服務上是“虎頭蛇尾”啊。因此,堅持“善終”即“末輪效應”,更加難能可貴。而且,一件事、一個服務的“善終”,將為下一件事、下一個服務打下“善始”的良好基礎?!吧剖肌迸c“善終”是相輔相成的。
要做到“善終”,需要我們本著“和善”之念、懷著感恩之心去處理事情,去處理人際關系。不論本次處理的事件多么棘手,不論處理的結果對我們是否有利,不論因我們的服務是否使對方受惠,我們都應感激對方,因為,是對方的配合、協作,才使事情得以解決,才使服務得以完善。而我們從中得到了經驗、吸取了教訓。才能有精力、有能力更好的處理和完善我們下一步的工作。
“人之初,性本善”,就是讓我們都本著一顆“和善”之心,用妥善之法,使我們的工作、生活“善始”、“善終”。那么我們擁有的將是一個絢麗多彩的、無怨無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