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改革實施方案
依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20**)》的總體目標和要求,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宗旨,提高我校的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強化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促進學生職業素質形成,切實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量。根據我校教育教學的實際,特制定“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改革方案。
一、指導思想
根據我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以職業崗位需求為導向,加強實踐教學,促進知識傳授與生產實踐緊密銜接。以能力為本位,創新教學理念。以任務為引領創新教學手段,改革教學方法。建立多樣性與選擇性相統一的教學機制,在教學中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多渠道系統優化教學過程。通過綜合、具體的職業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積累工作經驗,突出職業教育特色,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
二、教學目標
教學的主要目標是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形成職業崗位能力,職業活動的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和創新能力。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各專業在進行調研的基礎上,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進行研討,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制定專業人才培養規格,要明確崗位及崗位群,并要求培養的學生具有以下能力:
(一)崗位能力:掌握職業崗位活動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和完成工作任務的操作能力。
(二)方法能力:掌握從事職業活動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工作、學會生活,養成科學的思維習慣。
(三)社會能力:使學生具備從事職業活動所需要的行為規范及正確的價值觀。樹立安全意識、學會規范操作,學會與人共處、學會團隊合作,確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四)創新能力:即具備善于發現和認識有意義的新知識、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蘊藏的基本規律、并具備相應的實踐使用能力。
三、改革思路
以我校人才培養目標為指導,以適應職業崗位需求為導向,以培養學生崗位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為核心,強化知識傳授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在專業教學資源委員會的統籌指導下,改革教學模式,建立“項目(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模式建立中首先注重“以崗位為目標”,教學的目標始終堅持以崗位的要求為宗旨,著力培養學生的崗位職業能力、工作的方法能力和從事職業活動的社會能力。在教學中“以任務為引領”把知識和技能融合在一起,實施任務驅動。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以能力為本位”。在實施教學過程中,通過工作過程培養學生的崗位能力,在教學設計中“以項目為載體”設計教學方案。
四、改革內容
1.以適應職業崗位需求為導向,加強實踐教學
與崗位方向相結合,要對建筑工程施工專業畢業生與行業企業進行調研分析,撰寫調研報告,結合崗位對知識與技能的層次要求,按照專業方向構建課程體系。
2.創新教學環境
校內實訓基地參照企業車間布局,營造實踐性教學環境,完善理實一體化教學場所。
在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廣泛與區內各大企業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共建多個校企合作載體,依托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成立了相應的訂單班,開展校外生產性實訓教學和訂單班教學。將專業模塊課程在企業生產車間進行,讓學生能感受企業職業氛圍,養成職業習慣。
3.創新教學方法
基于典型工作任務,采用“項目教學”、“理實一體化教學”等教學法開展專業課教學。教學過程中,應立足于加強學生安全、文明意識教育,培養實際操作能力。
依托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項目教學中的項目以企業生產任務為中心,在真實的生產環境、企業文化和職業體驗條件下,按真實的生產耍求生產真實的產品。
4.創新教學手段
采用實物、多媒體等輔助教學,加強理解,專業技能課程充分利用現有的實驗實訓設備,積極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專業所有課程的理論教學都使用多媒體教學,積極強調要做到傳統與現代結合,板書與電子課件結合,實現兩者的優勢互補。
5.課堂融入職業素養教育
職業素養教育包括職業規范、職業形象、職業技能、職業心態、職業道德等方面,把企業管理規范融入整個教學過程。課前強調遵守安全操作規程;課中以崗位規范實施技能訓練,讓學生遵守職業規范成為習慣。
五、教學實施
項目教學是讓學生在一段時間內解決一個問題的教學方式,項目可以由教師提出,也可由學生自己提出。項目教學的重點在于通過項目的實施完成或項目的應用過程讓學生領悟知識與掌握技能,而不是簡單的間接經驗的傳遞,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自信的品質、獨立思考的習慣和崗位職業能力。項目教學特點: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領、學生為主體。
項目教學實施步驟:
1.教學目標的確定
2.工作任務的確定
3.編制項目計劃
4.項目實施
5.檢查評估
6.項目展示
篇2:縣中小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行動計劃方案
縣中小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行動計劃方案
一、目的宗旨
以“三個面向”、“***”為行動指南,以“建構主義”、“多元智能”、“學習金字塔”為理論支撐,以中小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為基本途徑,以促進老師專業發展和學生終身發展為根本目的,搶抓高中課改機遇,全面更新教育觀念,重新構建課堂結構,徹底轉變教學模式,把簡單追求“教學成績最大化”切實轉向科學追求“教學效益最優化”的軌道上來,快速提升我縣教育質量和水平,強力打造區域課程改革特色。
二、目標任務
一年起好步,三年有特色,五年成體系
?。ㄒ唬┠J綐嫿?/p>
1、把我縣中小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經驗成果,與市內外中小學課堂模式改革的典型范例進行比較、歸納,初步提出“縣中小學發展性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總體框架。各鄉鎮和中小學可以直接參加或借鑒或獨創符合本地本校實際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實驗。
2、對全縣中小學校長、主任及部分骨干教師開展“課程教學模式”通識培訓,了解和把握市縣內外中小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成功經驗及模式的架構和流程等。
3、各中小學根據高中、初中、小學《課程標準》的階段要求,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學科特點,選擇和形成高中(初中、小學)××學科學習課堂教學模式基本架構。
4、及時了解并定期分類開展模式培訓、交流、指導,使全縣高中、初中、小學都來積極熟悉、廣泛應用、不斷完善教學模式,力爭鄉鎮內學校無空白,學校內年級無空白,班級內學科無空白,為區域課改打好基礎。
?。ǘ﹫F隊打造
1、按自愿和遴選方式確定縣級至少2個鎮、3所高中(一年級)、5所初中(一、二年級)、10所小學(四、五、六年級)作為縣級第一批重點團隊培養、指導。鄉鎮級至少確定1所中學、1所小學作為鄉鎮(街道)第一批重點團隊培養指導。校級(中學、中心校、完?。┲辽俅_定1個年級作為學校第一批重點團隊培養指導。要加強校長干部團隊、學科老師(含班主任)團隊、學生(含小組長)團隊的模式操作的準備工作培訓,實施過程的教學監控和指導,確保模式改革工作起好步和有實效,不斷優化,取得積極成果,為區域課改提供樣本。
2、以改造和優化模式為重點,加強學校、教師、學生在模式實踐應用中保障評價考核、集體備課及導學案制定、小組合作學習等情況的反饋和問題研究,定期督查、巡回指導模式實施。
3、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召開和參加現場會、研討會等形式,重點解決模式推進中的管理保障、教師集體備課和導學案質量、學生學習小組建設與教學質量效益等問題,盡快突破疑惑期、高原期的瓶頸制約,打造整體推進的樣板學?;蚴痉秾W校(高中1所,初中2所,小學3所),積極推廣成功經驗,盡快形成區域優勢。
?。ㄈ┕芾硗七M
1、鼓勵支持并及時推廣學校自主重新建立和完善的、有利于推進新課堂教學模式廣泛深持久開展的管理體制機制和考評實施辦法。
2、實行中小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分級、分校、分科管理督導制度,縣級團隊由教委組織人員管理、督促、指導,鄉鎮(街道)級團隊由教管中心組織人員實施管理、督促、指導,校級團隊由學校組織實施管理、督促、指導,并逐級落實分校分科管理督導負責人員。
3、及時研究并盡快出臺《縣中小學課堂教學模式實施保障與管理考評辦法》,為模式改革提供人、財、物強力保障。
4、改進和調整與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相適應的教學過程、教學質量、教育管理、辦學水平等方面的考評辦法,為區域課改營造很好環境。
三、保障措施
1、嚴格實行中小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一票否決”政策,把中小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納入教管中心、學校校長及班子考核之中,并實行“一票否決”,即:凡有空白的鄉鎮(街道)對教管中心主任及其有關人員工作實行“一票否決”,凡有空白年級的對學校校長及其班子工作“一票否決”,凡有空白學科的鄉鎮、學校、對教科所及教研員工作”一票否決“。
2、切實保障中小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經費投入。各中小學及有關單位必須加大課堂教學模式經費投入,切實保障集體備課、活動的開展及資料、學案編制和使用工作的實際需要。
3、優先配置中小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資源,采取調劑、充實等辦法按標準和需要優先為實施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中小學配置師資、設備等。
4、盡快制定中小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評價方案,以提高教師學生教學效率和質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轉變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方式為著力點,重新配套建立完善中小學教學管理、中小學質量考核等辦法,大力推進中小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積極實施和不斷深化。
五、組織機構
為加強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的領導統籌、組織管理和督查指導,縣教委設立全縣中小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領導小組,下設工作組、督查組、指導組。鄉鎮和學校建立相應機構,落實人員,履行職責。
全縣中小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領導小組
組長:李志堅
副組長:z
成員:教委各科室、教科所、進修校有關負責人。
領導小組主要負責中小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政策保障、經費支撐、人員調配及其他重大事項的領導和統籌。
?。ㄒ唬┕ぷ鹘M:zz,負責組織管理和研究制定工作計劃、行動方案及其他具體工作。
?。ǘ┒讲榻M
中學:zz,負責督促檢查中學工作落實情況及情況反饋通報。
小學:z,負責督促檢查小學工作落實情況及情況反饋通報。
?。ㄈ┲笇ЫM:
中小學語文:z,縣教育學會學科專委會正副理事長及縣級以上骨干教師,每期至少三次重點對縣級團隊進行指導,每期至少一次對鄉鎮縣團隊和學校級團隊進行指導。
中小學數學:z,縣教育學會學科專委會正副理事長及縣級以上骨干教師,每期至少三次重點對縣級團隊進行指導,每期至少一次對鄉鎮縣團隊和學校級團隊進行指導。
中小學英語:z,縣教育學會學科專委會正副理事長及縣級以上骨干教師,每期至少三次重點對縣級團隊進行指導,每至少一次對鄉鎮縣團隊和學校級團隊進行指導。
中小學理科(中學理化生、小學科學):z,縣教育學會學科專委會正副理事長及縣級以上骨干教師,每期至少三次重點對縣級團隊進行指導,每期至少一次對鄉鎮縣團隊和學校級團隊進行指導。。
中小學文科(中學政歷地、小學品社):z,縣教育學會學科專委會正副理事長及縣級以上骨干教師,每期至少三次重點對縣級團隊進行指導,每期至少一次對鄉鎮縣團隊和學校級團隊進行指導。
中小學音體美:z,縣教育學會學科專委會正副理事長及縣級以上骨干教師,每期至少三次重點對縣級團隊進行指導,每期至少一次對鄉鎮縣團隊和學校級團隊進行指導。
中小學實踐活動:z,縣教育學會學科專委會正副理事長及縣級以上骨干教師,每期至少三次重點對縣級團隊進行指導,每期至少一次對鄉鎮縣團隊和學校級團隊進行指導。
附件一:20**-20**學年度中小學模式改革行事安排
附件二:中小學高效課堂典型模式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