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以方法導學小學教學模式實驗報告

2322

  “以方法導學”小學教學模式實驗報告

  一、課題的提出

 ?。ㄒ唬┱n題的提出

  國家教育部總督學柳斌明確指出:小學素質教育的要求是: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健體,學會審美,學會創造。要教會學生學習,就得研究適合學生運用的學習方法,并指導學生自己學習。

  長期以來,小學語文教學都非常重視具體的教學方法的研究,積累了不少好的教學方法。近幾年,隨著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已從研究局部的具體方法發展到研究整體的結構模式,這不能不說是教學逐步向科學化前進的表現。為了能有效利用多年來關于教學方法的研究成果,對照教學方法研究出相應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學習,達到提高教學效率,推進素質教育的目的。特提出“以方法導學”教學模式。

 ?。ǘ┱n題定義

  “以方法導學”是以*同志的“三個面向”為指導方針,以素質教育要求小學生“學會學習”為依據,從而把傳統的“以研究老師如何教”為主轉化為側重“研究學生如何學”?!耙苑椒▽W”即教師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指導學生運用學習方法自已學習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既注重教師的“引導輔導”,又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既做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把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使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和諧統一地完成教學任務。

 ?。ㄈ┱n題假設

  就一次課堂教學的過程而言,其關鍵是指導學生學會一兩種學習方法。使學生能運用學習方法自己學習,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及成功感。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學習的勁頭就足,學習效率就高。這樣可以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提高。

  二、研究方法

 ?。ㄒ唬┭芯繉ο?/p>

  在小學中年級段的四年級選三個平行班中的四(2)班為實驗班,四(1)班為對比班;高年級段六年級的三個平行班中選六(2)班為實驗班,六(1)班為對比班。對兩個實驗班的學生進行實驗。

 ?。ǘ┭芯抗ぞ?/p>

  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收集、整理、編寫的學習方法(現已編寫出《小學語文學習方法集》),按照“以方法導學”教學模式指導學生自主學習。

 ?。ㄈ嶒灢襟E

  本實驗按設計方案分三步進行:第一步是進行理論研究,鉆研教材,收集教育教學書刊、報紙上的有關語文教學方法、學習方法,進行整理、編寫出適合小學生運用的學習方法;第二步是在實驗班上語文課時,按照“以方法導學”教學模式指導學生運用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在對比班則不采用此方式教學;第三步是收集教學實例及有關成果,進行總結。其模式的結構及操作程序如下:

  “以方法導學”教學模式結構為:激勵感知——學法指導——自學探索——交流質疑——鞏固練習。

  1、激勵感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更是喜歡憑興趣辦事,教師在教學之初,想方設法激勵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并讓他們享受到學習的樂趣,鼓勵學生建立起自尊,促使學生產生自信心。教師可通過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動人的故事,美麗的圖畫,動聽的音樂等激勵學生,刺激他們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調動他們對所學內容產生喜愛之情。這樣,在學生有了情趣的基礎上,指導他們初讀感知所要學的內容,他們會覺得興味盎然,信心百倍,這時一個個將有躍躍欲試之感。如,實驗教師上《美麗的清瀾港》一課時,先用多媒體出示清瀾港的地理位置、椰林風光、豐富的海產等畫面,并伴以輕音樂,刺激學生的感觀,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很快就進入到課文的情境之中,其求知欲可想而知。

  2、學法指導

  古人說:“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生受益無窮?!爆F在素質教育也提出了“學會求知”的要求,點明了怎樣學習比學習什么更為重要的問題。這就是要求教師在學法指導上下功夫,授學生以漁,并指導學生用“漁”捕“魚”。

  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有了學習的欲望,想努力弄懂學通,但又由于沒有掌握學習方法不會學習而無從下手。這時,教師就要及時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并指導他們運用學習方法自學。如,實驗教師在教《桂林山水》一課時,導給學生“讀——找——品——背”的學習方法,學習第二段時,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找出漓江水的特點:靜、清、綠。邊讀邊品析優美的詞句:“波瀾壯闊”“水平如鏡”,“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翡翠?!比缓蟊诚逻@一優美段落。學習第三段時,就放手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自己學習。

  3、自學探索

  學生有了學習的情趣,有了求知的欲望,正在躍躍欲試想實踐自學而無從下手的同時得到了學習方法,就像漁民看見魚在水面上游,急需捕魚時得到了魚網一樣?顯然他們會馬上行動起來,以飽滿的激情,高昂的斗志,滿懷信心去實踐,去探索。

  這時教師一定要保護學生高漲的自學熱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和任務,并給予充足的自學時間。學習目的和任務以及時間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來制定和給予,下達任務時,要注重能力的培養,在任務量上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要求不同。還要給予學生選擇學習方式的自由。如,實驗教師在教《將相和》一課時,讓學生用“朗讀法——列提綱法——復述法”自學“負荊請罪”這個故事時給學生8—10分鐘的時間列提綱、復述。成績好、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同學,要求記住提綱用自己的話簡要復述;中等的同學,要求看著提綱復述;較差的同學,可看著課本進行復述。學生自學時,教師還細心觀察,巡回進行個別或小組輔導,做到及時鼓勵、表揚。

  4、交流質疑

  學生自學后,有收獲,也有疑問,讓他們互相交流所學所感所疑是必要的。交流可以是同桌、小組交流,也可以是全班交流;可以在課堂上交流,也可以布置下課后交流;對照學習目的和任務談收獲,互相質疑問難解難,并檢查不足之處。疑難問題,全班同學互相解答,難度大的問題,教師啟發、引導成績較好,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逐步解答。

  5、鞏固練習

  學生交流質疑結束后,老師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小結,幫助學生疏理一節課學習的內容,強化鞏固知識要點。接著下達精心設計好的練習題并激勵學生自己練習答題。設計下達練習題時,不能貪多

求全,必須圍繞所學的內容進行。如,實驗教師在引導學生運用“以讀悟寫”的學習方法學習《讀書筆記一則》后,就布置學生仿《讀書筆記一則》寫一篇讀《勤儉家風》的讀書筆記。要求學生再認真研讀《勤儉家風》這篇課文,抓住感受最深的內容,采用夾敘夾議的手法,把自己的收獲結合現實、聯系實際寫出來。

  三、實驗效果

  由于區教研室及學校領導重視,并親臨指導及親自參與本實驗,本課題組成員又刻苦努力,本實驗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本實驗在全校及惠城區語文學科專題研究方面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本課題組成員在進行理論研究和具體實踐中,刻苦鉆研,認真實驗,先后上了實驗公開課8節,其中3節面向城區,5節面向全校,有2節課在城區優質課競賽中獲獎;撰寫論文8篇,其中3篇獲獎;還有1人在城區中青年教師5+*基本功競賽中獲二等獎。受其引響,本校數學、品德等學科已有同行開始進行“以方法導學”教學模式的探討,城區有的兄弟學校語文科組也開始參與該模式的研討。同時,研究其他專題的人也越來越多。

  2、兩個實驗班和對比班比較,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較濃,勁頭較足,效果較好:一年多來,實驗班有14人次的作文在《紅樹林》、《惠州教育》等報刊上發表或獲獎,2人在學校獲演說獎,上學期期末考試成績都是在年級之首;本學期作文競賽,也都在所在年級中排第一。

  1999——2000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考試成績對比表:

  平均分優秀率及格率

  實驗班四(2)班96.397%100%

  對比班四(1)班89.791.6%97%

  實驗班六(2)班90.591.5%100%

  對比班六(1)班83.285.7%93%

  四、存在的問題

  1、由于實驗班學生人數多,學生自學能力差異較大,理解水平參差不齊,有時存在優等生“吃不飽”,后進生又學不完的現象,甚至有的后進生還不大適應這種模式。

  2、實驗操作及管理有一定的隨意性,還有待于進一步規范化,系統化。

  五、鳴謝

  感謝惠城區教育局教研室有關同志的指導和關照。感謝學校領導的重視和關懷。感謝本校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六、參考資料

  “以方法導學”模式的構建及《小學語文學習方法集》的編寫參考了如下資料:《小學語文教師》《小學生閱讀手冊》《小學語文教材教法》《語文教學法》《學習百科通》《學生實用方法大全》《小學生閱讀報》《中國少年報》《學習的革命》《素質教育在美國》《中小學教師論叢》《特級教師教學藝術大全》《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卷)

篇2:以方法導學小學教學模式實驗報告

  “以方法導學”小學教學模式實驗報告

  一、課題的提出

 ?。ㄒ唬┱n題的提出

  國家教育部總督學柳斌明確指出:小學素質教育的要求是: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健體,學會審美,學會創造。要教會學生學習,就得研究適合學生運用的學習方法,并指導學生自己學習。

  長期以來,小學語文教學都非常重視具體的教學方法的研究,積累了不少好的教學方法。近幾年,隨著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已從研究局部的具體方法發展到研究整體的結構模式,這不能不說是教學逐步向科學化前進的表現。為了能有效利用多年來關于教學方法的研究成果,對照教學方法研究出相應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學習,達到提高教學效率,推進素質教育的目的。特提出“以方法導學”教學模式。

 ?。ǘ┱n題定義

  “以方法導學”是以*同志的“三個面向”為指導方針,以素質教育要求小學生“學會學習”為依據,從而把傳統的“以研究老師如何教”為主轉化為側重“研究學生如何學”?!耙苑椒▽W”即教師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指導學生運用學習方法自已學習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既注重教師的“引導輔導”,又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既做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把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使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和諧統一地完成教學任務。

 ?。ㄈ┱n題假設

  就一次課堂教學的過程而言,其關鍵是指導學生學會一兩種學習方法。使學生能運用學習方法自己學習,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及成功感。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學習的勁頭就足,學習效率就高。這樣可以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提高。

  二、研究方法

 ?。ㄒ唬┭芯繉ο?/p>

  在小學中年級段的四年級選三個平行班中的四(2)班為實驗班,四(1)班為對比班;高年級段六年級的三個平行班中選六(2)班為實驗班,六(1)班為對比班。對兩個實驗班的學生進行實驗。

 ?。ǘ┭芯抗ぞ?/p>

  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收集、整理、編寫的學習方法(現已編寫出《小學語文學習方法集》),按照“以方法導學”教學模式指導學生自主學習。

 ?。ㄈ嶒灢襟E

  本實驗按設計方案分三步進行:第一步是進行理論研究,鉆研教材,收集教育教學書刊、報紙上的有關語文教學方法、學習方法,進行整理、編寫出適合小學生運用的學習方法;第二步是在實驗班上語文課時,按照“以方法導學”教學模式指導學生運用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在對比班則不采用此方式教學;第三步是收集教學實例及有關成果,進行總結。其模式的結構及操作程序如下:

  “以方法導學”教學模式結構為:激勵感知——學法指導——自學探索——交流質疑——鞏固練習。

  1、激勵感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更是喜歡憑興趣辦事,教師在教學之初,想方設法激勵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并讓他們享受到學習的樂趣,鼓勵學生建立起自尊,促使學生產生自信心。教師可通過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動人的故事,美麗的圖畫,動聽的音樂等激勵學生,刺激他們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調動他們對所學內容產生喜愛之情。這樣,在學生有了情趣的基礎上,指導他們初讀感知所要學的內容,他們會覺得興味盎然,信心百倍,這時一個個將有躍躍欲試之感。如,實驗教師上《美麗的清瀾港》一課時,先用多媒體出示清瀾港的地理位置、椰林風光、豐富的海產等畫面,并伴以輕音樂,刺激學生的感觀,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很快就進入到課文的情境之中,其求知欲可想而知。

  2、學法指導

  古人說:“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生受益無窮?!爆F在素質教育也提出了“學會求知”的要求,點明了怎樣學習比學習什么更為重要的問題。這就是要求教師在學法指導上下功夫,授學生以漁,并指導學生用“漁”捕“魚”。

  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有了學習的欲望,想努力弄懂學通,但又由于沒有掌握學習方法不會學習而無從下手。這時,教師就要及時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并指導他們運用學習方法自學。如,實驗教師在教《桂林山水》一課時,導給學生“讀——找——品——背”的學習方法,學習第二段時,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找出漓江水的特點:靜、清、綠。邊讀邊品析優美的詞句:“波瀾壯闊”“水平如鏡”,“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翡翠?!比缓蟊诚逻@一優美段落。學習第三段時,就放手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自己學習。

  3、自學探索

  學生有了學習的情趣,有了求知的欲望,正在躍躍欲試想實踐自學而無從下手的同時得到了學習方法,就像漁民看見魚在水面上游,急需捕魚時得到了魚網一樣?顯然他們會馬上行動起來,以飽滿的激情,高昂的斗志,滿懷信心去實踐,去探索。

  這時教師一定要保護學生高漲的自學熱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和任務,并給予充足的自學時間。學習目的和任務以及時間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來制定和給予,下達任務時,要注重能力的培養,在任務量上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要求不同。還要給予學生選擇學習方式的自由。如,實驗教師在教《將相和》一課時,讓學生用“朗讀法——列提綱法——復述法”自學“負荊請罪”這個故事時給學生8—10分鐘的時間列提綱、復述。成績好、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同學,要求記住提綱用自己的話簡要復述;中等的同學,要求看著提綱復述;較差的同學,可看著課本進行復述。學生自學時,教師還細心觀察,巡回進行個別或小組輔導,做到及時鼓勵、表揚。

  4、交流質疑

  學生自學后,有收獲,也有疑問,讓他們互相交流所學所感所疑是必要的。交流可以是同桌、小組交流,也可以是全班交流;可以在課堂上交流,也可以布置下課后交流;對照學習目的和任務談收獲,互相質疑問難解難,并檢查不足之處。疑難問題,全班同學互相解答,難度大的問題,教師啟發、引導成績較好,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逐步解答。

  5、鞏固練習

  學生交流質疑結束后,老師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小結,幫助學生疏理一節課學習的內容,強化鞏固知識要點。接著下達精心設計好的練習題并激勵學生自己練習答題。設計下達練習題時,不能貪多

求全,必須圍繞所學的內容進行。如,實驗教師在引導學生運用“以讀悟寫”的學習方法學習《讀書筆記一則》后,就布置學生仿《讀書筆記一則》寫一篇讀《勤儉家風》的讀書筆記。要求學生再認真研讀《勤儉家風》這篇課文,抓住感受最深的內容,采用夾敘夾議的手法,把自己的收獲結合現實、聯系實際寫出來。

  三、實驗效果

  由于區教研室及學校領導重視,并親臨指導及親自參與本實驗,本課題組成員又刻苦努力,本實驗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本實驗在全校及惠城區語文學科專題研究方面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本課題組成員在進行理論研究和具體實踐中,刻苦鉆研,認真實驗,先后上了實驗公開課8節,其中3節面向城區,5節面向全校,有2節課在城區優質課競賽中獲獎;撰寫論文8篇,其中3篇獲獎;還有1人在城區中青年教師5+*基本功競賽中獲二等獎。受其引響,本校數學、品德等學科已有同行開始進行“以方法導學”教學模式的探討,城區有的兄弟學校語文科組也開始參與該模式的研討。同時,研究其他專題的人也越來越多。

  2、兩個實驗班和對比班比較,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較濃,勁頭較足,效果較好:一年多來,實驗班有14人次的作文在《紅樹林》、《惠州教育》等報刊上發表或獲獎,2人在學校獲演說獎,上學期期末考試成績都是在年級之首;本學期作文競賽,也都在所在年級中排第一。

  1999——2000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考試成績對比表:

  平均分優秀率及格率

  實驗班四(2)班96.397%100%

  對比班四(1)班89.791.6%97%

  實驗班六(2)班90.591.5%100%

  對比班六(1)班83.285.7%93%

  四、存在的問題

  1、由于實驗班學生人數多,學生自學能力差異較大,理解水平參差不齊,有時存在優等生“吃不飽”,后進生又學不完的現象,甚至有的后進生還不大適應這種模式。

  2、實驗操作及管理有一定的隨意性,還有待于進一步規范化,系統化。

  五、鳴謝

  感謝惠城區教育局教研室有關同志的指導和關照。感謝學校領導的重視和關懷。感謝本校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六、參考資料

  “以方法導學”模式的構建及《小學語文學習方法集》的編寫參考了如下資料:《小學語文教師》《小學生閱讀手冊》《小學語文教材教法》《語文教學法》《學習百科通》《學生實用方法大全》《小學生閱讀報》《中國少年報》《學習的革命》《素質教育在美國》《中小學教師論叢》《特級教師教學藝術大全》《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卷)

篇3: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報告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報告

  結合本校和數學教研組的實際情況,我選擇了“自主合作,解決問題”的子課題,圍繞著問題這個中心,著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在不斷嘗試、探索、修改和完善過程中,以完成課堂教學模式。

  一、課題的含義

  所謂“自主合作,解決問題”,是指在教師組織引導下,學生主動地感受問題、發現問題、自主地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一個在教師組織引導下,由學生自主地感受問題、探究問題,到自主地解決問題的過程。而小學數學“自主合作,解決問題”是以數學問題為研究對象,把學習置于問題之中,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它具有四個顯著的本質特征:一是它強調學習的主體性?!白灾骱献?,解決問題”實驗研究,以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為開始,直至解決問題的全過程,都盡可能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能力。二是它強調學習的創造性?!白灾骱献?,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學生“再發現,再創造”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創造性地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探究新知,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三是它強調學習的活動性?!白灾骱献?,解決問題”的教學是讓學生經歷知識產生,獲得和應用的全過程,通過親身參與的時間活動,,獲得數學活動的情感體驗和經驗積累,并在解決問題中獲取新知識。四是它強調學習的策略性?!白灾骱献?,解決問題”并不滿足于具體問題的解決,應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為目的,創造性地挖掘問題與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模式的提出

  著名科學家李政道提出:“做學問,需學問;只學答,非學問”。就是說不論師研究活動還是學習活動,都必須學會提出有現實意義和有價值的問題。如果只學會解決別人提出的問題,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正如愛因斯坦指出的:“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理論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地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長期以來,小學數學教學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示、學生看,教師問、學生答,多數采取注入式,滿堂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教師沒有創設問題情境,沒有提供給學生質疑機會,沒有教給學生質疑方法,學生根本沒有問題意識,也不會提問題,更談不上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因此,選擇“自主合作,解決問題”的教學課題研究,為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而提出。

  三、選擇該課題的理論依據(即遵循的原則)

  1、“自主合作,解決問題”教學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希望在教師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倍白灾骱献?,解決問題”教學能滿足學生的這種心理需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求知的欲望。

  2、“自主合作,解決問題”教學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伯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痹诮虒W中,注重向學生提示認知對象內在規律,著重解決知識結構與認知結構轉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使學習活動成為一種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

  3、“自主合作,解決問題”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教學時,注意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與解決問題,鼓勵學生敢于標新立異,提出不同的見解,激發學生探索的內驅力,從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4、“自主合作,解決問題”教學有利于突出學生主體作用。教學中,把問題解決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提供給學生展示才能的機會,使學生有解釋和評價自己思維結果的權利,更加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從而突出學生主體作用。

  四、基本模式

  小學數學“自主合作,解決問題”教學過程是把問題作為教學出發點,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但這個教學基本程序相對穩定,并非一成不變,它具有靈活性,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課型,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組合,靈活調整,使之適應教學的動態性,以便于教師靈活運用。

  五、實施策略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往往來自于一個充滿疑問和問題的情境,沒有問題的教學,在學生腦海里不會留下多少痕跡,也不會激起學生思維的漣漪。教學時,教師應重視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感受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本節課以“校園的早晨”引入新課,利用學生熟悉的校園情境,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另一方面,通過讓學生在畫面中找角,學生親身經歷了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的過程,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拉近了數學于生活間的距離。

  2、自主探究,分析問題

  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的教學與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問題的探究活動師分不開的,兩者在教學中師辨證關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過程是線索,探究是中心。過程體現了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來龍去脈,展示、暴露數學思維活動及思維方式方法,這種思維方式方法的獲得恰恰是學生問題自主探究的基礎。提出問題并不等于分析解決問題,還必須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研究信息、分析問題,為解決問題打下堅實基礎。應做到:

 ?、艅撛O自主探究的氛圍。提供給學生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自由地活動,煥發主體意識,變傳統的被動的接受式學習為積極、主動探究式學習。本課通過找一找、指一指、說一說的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感知角的樣子,有利于學生形成角的初步表象,同時,這樣安排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間,有利于培養學生觀察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充分體現自主發展的教學理念。

 ?、苿撛O一個實踐活動環境。讓學生動手實踐培養學生手腦結合的能力,使學生在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學會新知。這節課通過折角、摸角、畫角的動手操作活動,意在讓學生在參與中探索角各部分的特點,比讓老師講,感受更深。

  3、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問題情境是思維的源泉,有了問題才能促進學生思考問題。知識展開問題化,就是將知識發生過程變成問題形式,利用問題來引起學生的求知欲,引起學生主動參與研究與探究,這就需要師生、生生間相互交流信息,尤其師讓學生有發表自己看法的機會,在分析和交流過程中去分析數

學問題,理解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在探究比較角的大小時,“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師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教學中,借助多媒體,形象且直觀的演示,讓學生總結出比較角的方法: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先把兩個角的頂點和一條邊重合,然后看另一條邊的位置,哪個角的另一條邊在外面說明哪個角大;并發現其中規律,讓學生體會到:角的大小是由角的夾口大小決定的,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4、實踐應用,深化問題

  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基礎上,讓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實際問題,使學生不僅鞏固對所學新知的理解與掌握,還把新知納入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使問題進一步升華,在完善認知結構中,達到求異創新。設計“數一數下面一共有幾個角”的題型,通過對角的進一步認識,加強對學生建立角的空間觀念。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