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報告
結合本校和數學教研組的實際情況,我選擇了“自主合作,解決問題”的子課題,圍繞著問題這個中心,著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在不斷嘗試、探索、修改和完善過程中,以完成課堂教學模式。
一、課題的含義
所謂“自主合作,解決問題”,是指在教師組織引導下,學生主動地感受問題、發現問題、自主地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一個在教師組織引導下,由學生自主地感受問題、探究問題,到自主地解決問題的過程。而小學數學“自主合作,解決問題”是以數學問題為研究對象,把學習置于問題之中,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它具有四個顯著的本質特征:一是它強調學習的主體性?!白灾骱献?,解決問題”實驗研究,以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為開始,直至解決問題的全過程,都盡可能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能力。二是它強調學習的創造性?!白灾骱献?,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學生“再發現,再創造”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創造性地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探究新知,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三是它強調學習的活動性?!白灾骱献?,解決問題”的教學是讓學生經歷知識產生,獲得和應用的全過程,通過親身參與的時間活動,,獲得數學活動的情感體驗和經驗積累,并在解決問題中獲取新知識。四是它強調學習的策略性?!白灾骱献?,解決問題”并不滿足于具體問題的解決,應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為目的,創造性地挖掘問題與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模式的提出
著名科學家李政道提出:“做學問,需學問;只學答,非學問”。就是說不論師研究活動還是學習活動,都必須學會提出有現實意義和有價值的問題。如果只學會解決別人提出的問題,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正如愛因斯坦指出的:“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理論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地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長期以來,小學數學教學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示、學生看,教師問、學生答,多數采取注入式,滿堂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教師沒有創設問題情境,沒有提供給學生質疑機會,沒有教給學生質疑方法,學生根本沒有問題意識,也不會提問題,更談不上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因此,選擇“自主合作,解決問題”的教學課題研究,為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而提出。
三、選擇該課題的理論依據(即遵循的原則)
1、“自主合作,解決問題”教學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希望在教師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倍白灾骱献?,解決問題”教學能滿足學生的這種心理需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求知的欲望。
2、“自主合作,解決問題”教學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伯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痹诮虒W中,注重向學生提示認知對象內在規律,著重解決知識結構與認知結構轉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使學習活動成為一種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
3、“自主合作,解決問題”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教學時,注意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與解決問題,鼓勵學生敢于標新立異,提出不同的見解,激發學生探索的內驅力,從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4、“自主合作,解決問題”教學有利于突出學生主體作用。教學中,把問題解決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提供給學生展示才能的機會,使學生有解釋和評價自己思維結果的權利,更加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從而突出學生主體作用。
四、基本模式
小學數學“自主合作,解決問題”教學過程是把問題作為教學出發點,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但這個教學基本程序相對穩定,并非一成不變,它具有靈活性,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課型,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組合,靈活調整,使之適應教學的動態性,以便于教師靈活運用。
五、實施策略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往往來自于一個充滿疑問和問題的情境,沒有問題的教學,在學生腦海里不會留下多少痕跡,也不會激起學生思維的漣漪。教學時,教師應重視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感受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本節課以“校園的早晨”引入新課,利用學生熟悉的校園情境,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另一方面,通過讓學生在畫面中找角,學生親身經歷了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的過程,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拉近了數學于生活間的距離。
2、自主探究,分析問題
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的教學與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問題的探究活動師分不開的,兩者在教學中師辨證關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過程是線索,探究是中心。過程體現了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來龍去脈,展示、暴露數學思維活動及思維方式方法,這種思維方式方法的獲得恰恰是學生問題自主探究的基礎。提出問題并不等于分析解決問題,還必須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研究信息、分析問題,為解決問題打下堅實基礎。應做到:
?、艅撛O自主探究的氛圍。提供給學生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自由地活動,煥發主體意識,變傳統的被動的接受式學習為積極、主動探究式學習。本課通過找一找、指一指、說一說的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感知角的樣子,有利于學生形成角的初步表象,同時,這樣安排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間,有利于培養學生觀察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充分體現自主發展的教學理念。
?、苿撛O一個實踐活動環境。讓學生動手實踐培養學生手腦結合的能力,使學生在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學會新知。這節課通過折角、摸角、畫角的動手操作活動,意在讓學生在參與中探索角各部分的特點,比讓老師講,感受更深。
3、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問題情境是思維的源泉,有了問題才能促進學生思考問題。知識展開問題化,就是將知識發生過程變成問題形式,利用問題來引起學生的求知欲,引起學生主動參與研究與探究,這就需要師生、生生間相互交流信息,尤其師讓學生有發表自己看法的機會,在分析和交流過程中去分析數
學問題,理解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在探究比較角的大小時,“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師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教學中,借助多媒體,形象且直觀的演示,讓學生總結出比較角的方法: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先把兩個角的頂點和一條邊重合,然后看另一條邊的位置,哪個角的另一條邊在外面說明哪個角大;并發現其中規律,讓學生體會到:角的大小是由角的夾口大小決定的,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4、實踐應用,深化問題
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基礎上,讓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實際問題,使學生不僅鞏固對所學新知的理解與掌握,還把新知納入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使問題進一步升華,在完善認知結構中,達到求異創新。設計“數一數下面一共有幾個角”的題型,通過對角的進一步認識,加強對學生建立角的空間觀念。
篇2:縣中心小學學生數學作業管理規定
縣中心小學學生數學作業管理規定
一、作業布置
l、課堂作業內容要精選。教師要按照數學課程標準和教材要求,根據學生實際學習狀況,分層布置作業,提高作業針對性,不布置或少布置機械重復性作業,更不能把做作業作為懲罰學生的手段。
2、課堂書面作業要有統一的作業本,作業本封面一律用鋼筆清晰填寫校名、班級、姓名。封面封底不得亂涂亂寫,保持整潔。一本作業本一定要用一種色筆書寫;、每次均寫上批改日期。三~六年級學生畫好分數格。長3厘米、寬1.5厘米的長方形對分,后面寫好日期。每次作業與上次作業中間空1行,同一次作業中的兩題之間空1行。
3、作業難易要適度。要根據學生實際能力選取作業題,合理搭配,由易到難,難易適度。對作業規范、完成時間等要提出明確要求,對作業中的難點和疑點要進行必要的提示??刂谱鳂I量,平衡作業負擔。布置作業要有全局觀念,
4、作業總量要適當。要控制課堂作業總量,突出重點,精選精練,課堂作業盡量當堂完成,時間安排在8-10分鐘,每次作業的量不能過大,也不能太少,要能起到鞏固和檢測的作用。
二、學生作業要求
1、每次作業中的書寫力求端正,字跡清楚:每題前都應寫上該題的題號。每次作業應書寫清楚,字體規范,大小勻稱。一般數學要寫在橫格三分之二位置上(偏向下方,上面空出三分之一)。漢字或數字均應靠近下邊的橫線。高年級進行分數四則計算時,分數應占兩格(即分數線在橫線上),同時等號、運算符號也相應移動;但在其它情況中出現分數的書寫(如填空)與一般的數字相同,只占一格即可。
2、在進行脫式計算時,算式不要頂格寫,等號要頂格寫并且上下對齊,不要出現同一行中有兩個或以上的等號的現象;在解方程時,要先“解”字,再求解,不要出現連等的現象。式題,橫式抄題一般前空兩個字位置,如算式較長需換行時必須把整個數字連同運算符號一起換行,不能將數字分開寫;豎式計算一般列在橫式下面居中位置,如驗算可將豎式位置適當移向左邊,驗算豎式必須并列在算式豎式的右邊,豎式中的較長橫線要求用直尺劃。作圖必須使用工具,作線段也應用直尺。
3、應用題的單位名稱、最后答語要書寫完整。
4、有錯題需訂正:若在面批時有錯,則只要將原題擦去后訂正在原處即可;若在其它情況下需訂正,在教師批語下一行寫上“訂正”,另起一行訂正。
5、關于作業本中有錯時,面批的可以讓學生將原來的錯題擦去后訂正在原處;也可以在教師規定的地方訂正,但一定要寫上題號。
三、作業批改
1、作業批改必須認真、規范,批改符號要規范美觀,要用紅筆逐道批改,不要打大而長的對和錯號。
2、評定等級“甲、乙、丙、”和“優秀、良好”及鼓勵性的批語一定要寫規范字。
3、批改日期,當天作業,當天批改。每次均寫上批改日期。低年級作業批改日期寫在作業等第的右下方。中、高年級將等第寫入分數格。
4、訂正要求
當學生作業有錯誤,時,應換行頂格寫上“訂正:”,提醒并督促學生及時訂正。再次批改時,如訂正正確,要在正確的解法上打上“√”;
若訂正后仍舊錯,則請學生在剛才訂正的地方重新訂正。對學生作業要有規范化要求,嚴格訓練。書寫要工整,作業要整潔,格式要規范。不合規范的要求重做,未做的要求補做、補交。
5、作業必須教師親自批改,不能讓學生代教師批改,不能聘請
別人代批。學生數學課堂作業次數不少于所上課時數的80%,補充習題全批全改,《與課堂同行》或《練習與測試》不少于所做作業的60%,
例:
練習×
1、解方程
一個數的4.6倍比9與0.3的積多4.2,求這個數?
解:設這個數為*
4.6*-9×0.3=4.2
4.6*-2.7=4.2
4.6*=2.7+4.2
4.6*=6.9
*=1.5
2、 脫式計算
[0.84+(3.8-7.7÷2.5)]×4.5 12.56-7.8+8.44-2.2
=[0.84+( 3.8-3.08)]×4.5 =(12.56+8.44)-( 7.8+2.2)
=( 0.84+0.72)×4.5 =21-10
=1.56×4.5 =11
=7.02
3、 .問題解決。(題目省略)
解 C=(a+b)×2 解 S=ab
=(4.4+2.5)×2 =4.4×2.5
=6.9×2 =11(cm2)
=13.8(cm)
答:長方形的周長是13.8厘米,面積是11平方厘米。
篇3:中心小學數學作業管理辦法
中心小學數學作業管理辦法
一、作業布置
l、.課堂作業內容要精選。教師要按照數學課程標準和教材要求,根據學生實際學習狀況,分層布置作業,提高作業針對性,不布置或少布置機械重復性作業,更不能把做作業作為懲罰學生的手段。
2、課堂書面作業要有統一的作業本,作業本封面一律由任課教師用鋼筆清晰填寫校名、班級、姓名。封面封底不得亂涂亂寫,保持整潔。一本作業本一定要用一種色筆書寫;、每次均寫上批改日期。三~六年級學生畫好等第格。格式為:長4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例圖:每次作業與上次作業中間空2行,同一次作業中的兩題之間空1行。
3、作業難易要適度。要根據學生實際能力選取作業題,合理搭配,由易到難,難易適度。對作業規范、完成時間等要提出明確要求,對作業中的難點和疑點要進行必要的提示??刂谱鳂I量,平衡作業負擔。布置作業要有全局觀念,
.4、作業總量要適當。要控制課堂作業總量,突出重點,精選精練,課堂作業盡量當堂完成,時間安排在8-10分鐘,每次作業的量不能過大,也不能太少,要能起到鞏固和檢測的作用。
二、學生作業要求
1、每次作業中的書寫力求端正,字跡清楚:每題前都應寫上該題的題號。每次作業應書寫清楚,字體規范,大小勻稱。一般數學要寫在橫格三分之二位置上(偏向下方,上面空出三分之一)。漢字或數字均應靠近下邊的橫線。高年級進行分數四則計算時,分數應占兩格(即分數線在橫線上),同時等號、運算符號也相應移動;但在其它情況中出現分數的書寫(如填空)與一般的數字相同,只占一格即可。
2、在進行脫式計算時,算式不要頂格寫,等號要頂格寫并且上下對齊,不要出現同一行中有兩個或以上的等號的現象;在解方程時,要先寫“解”字,再求解,不要出現連等的現象。豎式題,橫式抄題一般前空兩個字位置,如算式較長需換行時必須把整個數字連同運算符號一起換行,不能將數字分開寫;豎式計算一般列在橫式下面居中位置,如驗算可將豎式位置適當移向左邊,驗算豎式必須并列在算式豎式的右邊,豎式中的較長橫線要求用直尺劃。作圖必須使用工具,作線段也應用直尺。
3、應用題的單位名稱、最后答語要書寫完整。
4、有錯題需訂正:若在面批時有錯,則只要將原題擦去后訂正在原處即可;若在其它情況下需訂正,在教師批語下一行寫上“訂正”
,另起一行訂正。
5、關于作業本中有錯時,可以將原來的錯題擦去后訂正在原處;也可以在教師規定的地方訂正,但一定要寫上題號。
三、作業批改
1、作業批改必須認真、規范,批改符號要規范美觀,要用紅筆逐道批改,不要打大而長的對和錯號。
2、評定等級“甲、乙、丙、”和“優秀、良好”及鼓勵性的批語一定要寫規范字。
3、批改日期,當天作業,當天批改。每次均寫上批改日期。低年級作業批改日期寫在作業等第的右下方。中、高年級將等第寫入等第格。
4、訂正要求
當學生作業有錯誤時,應換行頂格寫上“訂正:”,提醒并督促學
生及時訂正。再次批改時,如訂正正確,要在正確的解法上打上“√”;
若訂正后仍舊錯,則請學生在剛才訂正的地方重新訂正。對學生作業要有規范化要求,嚴格訓練。書寫要工整,作業要整潔,格式要規范。不合規范的要求重做,未做的要求補做、補交。
5、作業必須教師親自批改,不能讓學生代教師批改,不能聘請
別人代批。學生數學課堂作業次數不少于所上課時數的80%,補充習題全批全改,《與課堂同行》或《練習與測試》不少于所做作業的60%,
例:練習×
1、解方程
一個數的4.6倍比9與0.3的積多4.2,求這個數?
解:設這個數為*
4.6*-9×0.3=4.2
4.6*-2.7=4.2
4.6*=2.7+4.2
4.6*=6.9
*=1.5
2、脫式計算
〔0.84+(3.8-7.7÷2.5)〕×4.512.56-7.8+8.44-2.2
?。健?.84+(3.8-3.08)〕×4.5=(12.56+8.44)-(7.8+2.2)
?。?0.84+0.72)×4.5 ?。?1-10
?。?.56×4.5=11
?。?.02
3、.問題解決。(題目省略)
解C=(a+b)×2解S=ab
?。?4.4+2.5)×2=4.4×2.5
?。?.9×2=11(cm2)
?。?3.8(cm)
答:長方形的周長是13.8厘米,面積是11平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