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技術管理制度:設備布置
各種有形的生產裝備都會碰到的布置或重新布置的問題,要達到高效率的運行,這個問題必須解決。即使對不是從事物質生產的服務性系統,物質設備布置將研究各種不同情況下的布置問題,并提出某些有助于布置設計的技術和指導的方針。
一、布置決策的依據
布置決策的問題,可以定義為確定生產系統內各物質部分的最優安排。這里用“部分”這個術語而不用“機器”一語,是為了強調這樣一個事實,諸如陳列架、消耗品的料箱、燈具和桌子經常是作為布置決策的一部分來考慮的。解決布置問題,主要是取決于生產系統目標,他們本身經常難以捉摸或互相矛盾。
通常,我們可以這樣要求布置應達到的目標:使存貯費用、勞動力、閑置的設備和管理費用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下,而達到預期的產量。我們研究每一基本的布置類型時,將發現這些因素的大部分是存在于所有布置決策中,但它們的相對重要性卻完全不一致。例如,即使所有的醫院均有醫生、護士和病床,但不是所有都能設計成可提供相同服務的醫院。再有,門診所不同于療養院,病人的流動模式不同,監護的范圍不同,設或不設特別設施等。
其次,生產需求量的預測對布置決策的“目標確定”有著重要意義。在這方面,我們關心的是當前的與未來的需求量水平以及當前的與未來的產品品種搭配。如果我們預見到現有型號的產品,有一個相當穩定的市場,這與那種有明顯不同。當然,這種區別與我們的目標是有聯系的。在很多工業部門中,公司可以選擇不同的策略。例如,可以組織品種多變的多品種生產,也可以為用戶的特殊需要單獨安排生產等等。
加工過程的要求,是布置決策的第三個重要的依據,它是所選擇的布置類型的主要約束條件。決定布置所需的數據因所制造產品的不同而不同。在品種少且比較固定的制造業中,裝配圖是主要的輸入。在品種繁多的制造業系統中,機器規格說明有著更重要的意義。要歸納出在非制造業設施中的過程數據的總數和種類,是困難的。因為這里有大量不同的轉化過程。
布置決策需要的第四種主要依據是要進行布置的建筑物或場地的有效空間總數。典型地說,布置一般是約束在建筑物的實際范圍以內。為了確定工廠的料場、路旁餐廳和百貨店的草坪與花園商店,布置決策時應包括內部與外部兩者所需的空間。另一方面,公路、油庫和墓地,則是在整個結構的外部。但是他們本身有明顯的空間限制,用作界限的是地圖的形式,而不是墻與天花板。
二、布置決策
一旦當公司目標、用戶需要、加工要求和空間有效利用率的輸入確定以后,下一步就是要把這些因素轉變為需要容量和有效容量的數量估算?!靶枰萘俊敝竷上路矫妫阂皇潜仨殱M足生產系統當前需求的生產能力,二是滿足經過一段時間后的未來需要的生產能力?!坝行萘俊敝傅氖橇硪环N生產能力,即通過重新布置現有設施而獲得的生產能力,或是通過布置新的裝置而獲得的生產能力。
要想獲得對能力的數量估算,首先,要適當地選擇生產能力的測定單位。不是所有單位都是顯而易見的,可看到各種不同生產系統中所用的典型的計量單位。
所選擇生產系統的能力(容量)測量單位
系統 單位
鋼鐵公司 噸數/時間周期
煉油廠 桶數/時間周期
航空公司 可用飛機數/時間周期
紡織公司 織物碼數/時間周期
飯館 座位容量
醫院 病床數
機械車間 機器小時數
大學 學生數/年
百貨商店 銷售收入/平方英尺場地
用合適的測量單位,定出生產能力最好水平,乃是把現有生產能力與目前及未來需要的能力相比。這一比較的結果,是使實際選定的能力水平,在生產設施壽命期間,介于最大的可能需求量與平均預期需求量之間的一個折衷數字。這種決策顯然由于對未來需要不明確而變得更困難。
與生產能力問題密切有關的是適應能力的概念。最理想的是,使布置能適應環境狀態的變化,使得布置的計劃工作,除了考慮到現有產品當前與未來的需求的變化外,還要必須考慮到新產品。此外,它有可能適應工藝材料方面的技術突破,而不必花很多錢去作重新布置。以下各項可以使更多形式提高其適應性:
(1)獨立的機器或工作單元;
(2)特殊建筑結構;
(3)從多方面選擇物料搬運裝置,如選擇高架運輸機;
(4)有預定流程以便將來擴建而標出的面積。
三、基本的布置形式
一個部門或一個部門內部組成部分的布置形式,可以根據工作流程或生產系統的功能來安排。
首先要看工作流程形式,我們可列舉三種基本形式,產品布置,工藝布置與定位布置。
(1)產品布置。是根據產品制造的步驟來安排各組成部分。從理論上看,流程是一條從原料投稿到成品完工為止的連續線,這種布置形式的例子有汽車裝配線、食品加工過程和家具制造業。
(2)工藝過程布置。是根據所執行的一般功能,對各工藝組成部分進行布置,并不考慮到任何特殊產品。如單件小批加工車間、百貨商店和醫院通常是這樣安排的。
(3)定位布置。是根據體積或重量把產品保留在一個位置上。設備是圍繞著產品而轉,而不是相反。影院的聽音場所、飛機裝配車間和造船廠,是作為這種布置方式的典型。
其次,關于按生產系統功能布置分類,可以舉例三種類型:存儲布置、銷售布置和工程項目布置。
(1)存儲布置。是指在倉庫或儲藏室內安排各組成部分的相對位置。它不同于其它布置類型可用于零售商店、超級商場、展覽會及顧客展覽室。
(2)銷售布置。是對組成部分的布置只考慮便于產品的銷售而不考慮其生產。
(3)工程項目布置。是指對組成部分作一次性排列。
這種差別,從經濟上看有其重要意義。例如,投資于專用的不可移動的設備并建造房屋來設計加工多種產品。另一方面,項目的布置必須圍繞著從事工作的特定的地點。在很多情況下,隨著工程進展而改變其位置。
這些差別,從經濟上看有其重要的意義。例如,投資于專用的不可移動的設備并建造房屋來保護它,一般說來這對固定位置的布置是有理由的,而在工程布置的條件下就不可行了。
應該指出的一點是,各類布置往往考慮到具有多種功能,功能的綜合是常見的。例如,超級市場,主要是從銷售的準則來布置,但在貨架上卻陳列多種商標的貨物,而且還有一部分作庫存布置。此外,工作流程和功能安排的綜合也是很常見的。
四、布置的定量分析
在上述討論的幾種形式中,工藝布置以及裝配線平衡要進行大量的分析工作,為了有助于解決這些繁重的工作,已研究出若干數量方法。這些方法已得到廣泛的注意,不僅因為它們在生產系統中廣泛采用,且它們成為當前綜合數學方法方面的繁難理論問題。
□ 工藝布置
在進行工藝布置時最常見的方法是按相同的組成部分來構成與安排部門,使它們的相對位置達到最佳位置通常意味著妥善安置那些相互間有大量的運輸量的部門,使總的物料運輸管理費用達最小。
□ 系統布置的計劃工作
在布置問題的某些形式,欲獲得部門之間物品的流動數量,或是不實際,或則不能真正顯示質的因素,而這些對于布置決策可能是關系重大的。在這種情況下,常采用稱作為系統布置的計劃工作的方法。這方法要求建立一種能說明每一部門與共鄰近的其他各部門位置的重要程度的相互關系圖。從這個圖可推導出相互作用關系圖。這圖相似于用來說明部門間物料運輸的各部門流程圖。相互作用關系圖通過誤差試湊法的調整以獲得滿意的鄰接模型。隨著一個部門一個部門地順次修改這種模型,以符合面積的限制。
它明白地指出,要完成一個好的過程布置,需要同時作出數學上、經濟上和技術上問題的解答──這些問題中任一個,就它自身來說可能是極為復雜的。為了掌握這些問題,研究人員用計算機模型進行工答,這種模型就如我們簡單例子中遵循的那一種。此外,他們還提供復雜的流程測量,并允許對不同約束條件進行調整。
(1)自動化布置設計程序與計算機處理的關系計劃,采用優先評價法。這方法的優點是把車間布置中重要的一切特征包括在內。另一方面,在這些方法中應用的計分技術,要求以數量表示主觀的優先選擇,這本身是有風險的。
(2)計算機處理的設備相對分配技術要求使用者提供一個初步的可行的布置。程序以每次變換二個或三個部門的方式來修理布置,直到不能進一步降低物料搬運總費用為止。然后第二個初步的布置可能得出,程序可繼續運行。這種相互影響的過程是重復地進行,直到獲得滿意的布置為止。
(3)以上都是推斷式程序,這些程序并沒有探查一切可能的部門的布置方案,也沒有提供最優解。因此,不論采用什么方法,如果我們搞出大量可從選擇的布置方案,那么獲得一個好的布置方案的機會大大增加。
總之,工藝過程布置提出了實質性的問題,表現在有許多可能的安排方案,以及在方案設計上如何選擇與利用布置的準則。計算機技術用于布置要比“人工”方法有明顯的優點。計算機技術處于嚴格的假設基礎上,把它們用于特定的情況以前,必須細微地審查這些假設。由于這些原因,在處理工藝過程布置的問題時,要強調選擇合適的尺度。
□ 產品的布置──裝配線
產品的布置與工藝布置之間明顯不同的特性是工件流程的模式。在工藝過程布置中,模式是高度可變的,而產品布置中,則是高度可預測的,因為它本身是產品制造過程的函數。由于這個緣故,在一個產品系統內,其各部門的相對位置安排以及生產部門內的各部分的定位所出現的困難比在工藝布置中來得小,然而,在特殊情況下的產品布置如裝配線的布置,工廠設計人員將面臨著復雜的問題。這種布置目標是達到產品裝配的均衡流動,使在生產線上操作的工人停機時間最短。
在多數場合,裝配線布置的最初出發點是以這條線的出產量為根據。 一旦這條裝配線建成后,裝配線平衡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作業計劃問題。這是兩個相反的出發點,即給定出產量要求與給定已建立的裝配線。
□ 定位布置
定位布置,與工藝和產品布置形式相比,其特征是生產單位數目相對地少。在應用定位安排時,我們可以把產品看作是個輪轂,而物料和設備以它們使用的順序以及移動的困難程度,環繞產品作同心圓安排。
在定們布置中,一般是高度地安排作業順序,達到這樣的程度:由前后關系決定其生產階段。定位布置,按照它們的工藝優先次序安排材料。這種過程可用來對大型機床作安排,像大型沖壓機,其制造是沿著一個嚴格的順序安排布置的;從基礎往上裝配,大部分零部件按建筑型式加到基礎上去。從定量布置技術來看,雖然此法已用了幾千年,但定位布置形式的文獻資料卻很少,缺乏進行研究的原因,大概是由于產量少這一特點及定位布置產品所具有的高度的工藝順序。
□ 銷售布置
銷售布置的一般目標,是使每平方英尺陳列面積的凈利最大。工作方面,這個目標通常轉為這樣指標,如“最小存儲費用”或“最大產品展示”。盡管它們是簡單的,在布置者或展覽柜保管員那樣來處理工作。這一指標不是針對零售商而是針對顧客的。這一建議已得到實現,產品不按其物理性能或貨架空間和服務需求分類,而是按照購貨人能看到有關商品的角度來進行分類。這種聯合分類原理的流行從百貨商店增加金銀首飾品的出售與超級市場增加時裝部分的最新趨向中可以看到。
除了產品分類,通道特性在市場平面布置中是特別重要。除決定通道數目多少外,還要決定通道的寬度,因為這是所要求或所希望的通行的直接功能。為了開闊顧客對商品的視野,讓顧客經過主要通道時,可使第二類,第三類通道斜角設置。
長方形的布置可節省需用的陳列用具,并可包含更多的陳列空間。如果從存儲管理角度來看,儲存量是重要因素,那么,應選用這種布置方案。另一方面,斜角布置給顧客提供較清楚的商品視野。并且,如果其他情形都一樣,那么,應展示一個更合需要的銷售環境。
當然,還有其他布置形式,有些是這兩種形式的混合,其他還有:由環形或任意型式組成的“特別設計的”形式,它可能要比這兩種布置形式更為合適,必須說明進行平面布置不只是簡單地在陳列場地間進行選擇和便于檢查的問題。其他如定價政策、倉庫地點、倉庫設想、產品品種的考慮以及其他許許多多的因素都是決策時應予考慮的。
從前面所述的可以推測,行為因素的影響,使得在銷售布置中嚴格與迅速的規則,成為一個需要研究的問題。然而,從銷售研究中得出不多的幾個指導準則,值得提到的是:
在超級市場,在購物時人們傾向于采納圓形方式,因此,沿著商店的墻,放置一些高額利潤的物品,將提高他們購買的可能性。
(1)把要“減價商品”放在超級市場通道的末端,要比放在通道中間容易售出去。
(2)顧客服務的或需要顧客等待的如賒購或其他非銷售部門,就放在鋪面層,也可放在末端區。
(3)在百貨商品中,最靠近商店入口處,以及靠近陳列櫥窗的位置,從銷售潛力來看,是最有價值的地方。
□貨棧布置
貨棧布置,特別是倉庫布置,在決策準則上,有其獨特的
要性。要獲得一個是佳的布置,涉及多方面權衡斟:諸如存儲面 積的高度和深度、存儲物品的變化、物品存取的需要、建筑物占用的費用和水平距離的運輸費用等方面要聯系起來考慮。由貝里(Berry)開發的解決這問題的一種方法是采用有幾何根據的方程式,這些方式把這許多因素(和其他變量,如要求的人入口處寬度和貨架尺寸)加以數量曄,以及對一個具體的布置達一個最優的解決。雖然貝里(Berry)的方程是復雜的,但他的是十分有價值的,特別是用于校核不同布置方案和存貯品種的搬運費用、存貯費用和倉庫體積的需要量方面。
貝里(Berry)從他的布置方程到最大程度利用的布置方案,不一定能使運輸費降到最低限度。
(1)能使倉庫空間得到到最大程度利用的布置方,不一定能使運輸費降到最低限度。
(2)如果通道數目小于最佳值,這建筑物的成本費愈高(同貨物在建筑物內的搬運費相比而言),則其通道長度也越長。假如通道數多于最優數,則由于建筑物──費用比上升,通道長度將越短。
(3)如是一個倉庫將來還準備進一步擴大,那么不僅需要儲藏體積是否會增加,還要知道將來吞吐速度和儲備品種是否會變化。
(4)如采用長方形貯貨塊,僅當采用最優數通道時,最優平面布置才近于正方形。通道數量距最優數越多,最優布置越不接近于正方形。
(5)如果儲存地點用存放特殊貯備物品,可能是一種不對布置,將使總費降低。
(6)當存儲品種數不多時,采用對角線通道,比一個最佳長方形塊布置的總費用要低些。當容易費用或面積費用與運輸──距離費用相比較低時,則也會導致總費用下降。
□ 工程項目布置
如裝配線平衡中那樣,一個工程的布置,是實物布置和作業進度活動的結合。然而,在工程項目布置中,需要的空間數量在大程度上受發貨進度表編得緊湊與否的影響。確實,在堆放物料的極其有的地方,例如在一個擁擠的商業區,建筑一個大的建筑物,進度表問題,也就是一個布置問題。在具有堆放物料的適當空間時,對物料時間進度問題的壓力就減小,允許管理部門通過仔細布置物料和設備來實現項目的經濟性要求。
在建筑施工的工程項目中,其中工種指揮人員首要責任是準備好一個按比例尺寸繪制的工程圖,在上面畫出工種項目的位置、指出辦公室、倉庫、物料儲存、設備、地面、建筑物形式和鋼筋。實際上,不幸的是有效的措施和繪制比例畫所提出的準則是一定程度的主觀性。這一點可由以下指導原則得到說明,這些原則引自有關建筑施工的著作。
(1)減少物料的二次運輸工作量,其方法是把物料送到接近使用的地點。
(2)用途相的物料,應緊靠一起貯存。
(3)總辦公室的布置應靠近主要進口處,從而使那些來接洽業務的人可以避免在廠區走很多路。
(4)倉庫的布置靠近入口處,以使于物料的交貨和驗收。
篇2:工廠生產技術性文件管理制度
工廠生產技術性文件管理制度
為確保我廠的技術管理,使全廠的工藝.技術文件和資料得到有效控制,特制定本管理制度如下:
1.用于生產指導的工藝規程.技術標準及設備操作規程由生產科(車間)組織編制。
2.由總經理組織生產、質檢及相關部門和車間領導對技術文件進行評審,以確保技術文件的適用性和可行性。
3.對公司自行編制的所有技術文件,由總經理或其授權人員批準發布。
4.外來文件如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有關部門組織人員進行評審后方可采用或執行。
5.所有技術文件(包括引進的外來文件,由生產科(車間)按照<文件控制程序>實施標識.發放管理。
6.總經理每年要組織相關部門和車間對全公司的所有技術文件進行一次評審,以確保技術文件與實際工作的符合性。
7.對技術文件的更改,須經各有關部門提出后,由總經理辦公室統一進行,任何單位不得私自更改或變動技術文件。
8.技術文件有較大改動時,由生產科(車間)統一進行換版,收回所有舊文件,并換發新版文件。對作廢文件由生產科(車間)按照《文件控制程序》進行管理。
9.原則上所有技術文件均不許任何人帶出廠,更不允許私自拷貝或復印。有特殊情況復制或帶出廠的,必須經辦公室主任批準,并由攜帶者到辦公室辦理借閱手續方可帶出。攜帶者要為文件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負責.
總經理:
年月日
篇3:企業(公司)生產技術管理制度
企業(公司)生產技術管理制度
月
第一條 生產技術的改進
總工程師向總經理提出改進生產技術的方案,由總經理對此研究并作出決定。
第二條 生產技術的引進
當本公司從外面引進技術時,生產部經理要研究引進合同的原文,并要求承擔這項工作的部門說明引進外來技術后成本與成果之間的關系。
第三條 技術轉讓
本公司向外部轉讓技術時,生產部經理要研究檢查轉讓的內容,并與承擔這項工作的部門討論這一轉讓的結果。
第四條 生產技術的發表
1. 當要向社會發表公司的生產技術的時候,要把發表原稿交生產部部長審閱,經其批準后方可對外公開。
2. 外來人員到本公司叁觀學習時,須征得生產部部長或總經理的同意。
第五條 生產技術研究會規章
1. 職責
生產技術研究會的工作職責對下列工作進行研究、協調:
(1) 提高、改進生產技術;
(2) 研究新產品的生產技術;
(3) 工程、質量、試驗、管理上的各種問題;
(4) 生產技術的引進、技術研究成果的對外發表。
2. 構成
生產技術研究會的成員有生產部經理、副經理、生產主任、總經理、有關部門的經理。
研究所所長、研究室主任以及其他有關的技術人員根據需要出席會議。
3. 運行
凡定期的技術研究會議,由生產部部長擔任;臨時的技術研究會,由提出議題的部 門負責人擔任;事務性檢查,由生產主任擔任負責人。
4. 開會時間
凡定期的技術研究會議,每月一次;凡臨時性的會議,隨時召開。由生產部部長為會議的召集人。
5. 議題決定
(1) 每月開會10日前,生產部部長要把會議的議題和開會目的具體記錄下來,向總經理報告。
(2) 生產部經理要在開會前三天決定議題,并通知各委員,并附有關資料。
6. 會議記錄
本研究會的會議記錄由公司辦公室負責。
第六條 制訂、修改和廢止
本制度的制訂、修改和廢止須經公司經營常務會議討論,并由主管技術的公司總工程師決定。
第七條 實施
本制度自頒布之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