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街的空間限定和功能劃分
商業街不是簡單的概念,更不是簡單地把一條街道兩邊做成店鋪就完了。每個人對空間個性都會產生一種感受,每個不同的廣場、街道也都有自己的個性,怎樣能夠讓消費者對購物環境有一種良好的感覺?這就需要建筑師進行精心地設計。
現在中國處于反映了經濟的大爆發時代,特別強調氣派,建筑設計也是如此。很多大商廈,遠看很雄偉,但缺乏人情味,不是很好的購物環境。王府井大街經過改造以后,四、五十米寬的大尺度,購物的人只能順著一邊走,不愿走之字形來回過到馬路對面購物。過去王府井是老店街、名店街,千姿百態,現在變成一眼看過去就是像政府辦公大樓的幾棟大廈,沒有人的尺度感?,F在開始慢慢地進行改善,馬路中間圍起一小塊咖啡座,幾個凳子,幾個雕塑小品,試圖在遼闊的廣場尺度上做出一點人情味。其實這些東西在原來的規劃設計中就應該考慮到。商業街要特別強調平易近人,這樣才能吸引人來。尺度作為建筑用詞,盡管尺寸是固定的,但小的尺度更能讓人覺很舒服、很親切。柏揚講過美國的尺度體現的是馬路非常寬,汽車非常寬,樓房非常高,好像是給巨人、神用的。亞洲是鬼的尺度,主要是香港、東京的樓房非常高,給人非常壓抑、狹窄的感覺。歐洲是一種人的尺度,小鎮、小橋流水都很有人情味。所以尺度舒適應該以歐洲的商業街、步行街這種模式,而不是像美國那種自大自狂的尺度。
現在商業街的外觀設計已經不僅僅建筑材料,包括用裝飾材料、燈箱廣告,干花、燈飾、招牌等各種各樣的軟性裝飾,目的是為了營造繁華感和商業氛圍。商業街的細部處理,跟業態定位、店鋪檔次有關。每個商業街應該有自己的個性,而不是千篇一律,做餐飲酒吧一條街和國貿品牌店不應該采用同一種手法。
住宅和商業是互相支撐的,以前的商業街可能是出于配套的考慮,因為住宅小區有這方面的需要。但廣東更注重人人皆商,小區下面一定要有底商,商鋪也很好出租。這種底商檔次一般不高,但一應俱全,商業非常普及?,F在的很多高檔樓盤大都規定不讓餐飲業進去,實際上餐飲業也是小區配套需要的一部分。
篇2:地下商業街人性化規劃設計要領
地下商業街人性化規劃設計要領
地下商業街的設計應反映所在城市的文化特質,要通過該城市的建筑文化符號和城市文化觀念來綜合體現,也就是說,各個城市的地下空間要有自己的風格和個性。
地下商業街缺乏人性化設計剖析
形象單調,整體效果不佳。地下街外觀缺乏統一的 形象、出入口不明顯、地上顯現物布置分散,不利于人們識別和對空間內部布局的整體把握。從外部空間進入地下空間時,缺乏過渡空間的處理,沒有很好的考慮到 人的心理因素,加劇了人們的恐懼心理。
尺度不當,環境質量低。內部空間的尺度缺乏人 性,可識別性差,缺少與外界的聯系,從而極易使人迷失方向,造成人們的情緒不穩定和恐懼。多數地下人防空間尺度小而封閉,通風差、自然光線不足、濕度大、 空氣污濁、環境惡劣。
缺乏交往,場所精神不強。在現實的地下街規劃 中,無論從地下商業街的整體景觀環境上,還是每一層級的景觀環境設計中,都存在著諸多問題。如視覺審美、心理安全的滿足、社會交往場所的設計的缺乏。人在進入地下商業街的空間內 部時,地上空間環境向地下空間環境轉變讓人產生對生理和心理變化,無法尋求交往場所。
內外空間割裂,可識別性差。在地下空間中,人們 看不到外界的景觀,從而大大喪失了外界景觀對視覺常有的一種引導作用,人們的視覺容易受到局限,如確定方位所需的外界參照物大為減少甚至沒有,無法確定空 間的對應關系,使其定位能力變差,方向感變弱,容易加強人的緊張感。
地下商業街人性化規劃分析
按照馬斯洛提出的需求層次論,可以將人類的需求分為低級、中級、高級三個層次,這也為地下空間的人性化設計提供了參考框架。人性化的地下商業街規劃就要從地下環境對人的心理、生理的影響入手,依據人們 在地下商業街的需求層次:生理需求、行為心理需求、情感需求層次,來塑造良好的空間環境。
生理需求可以通過一般的建筑空間設計方法來解決。由于地下商業街特殊生理環境,如天然光線不足、空氣質量較低、濕度大等缺點,所以對地下商業街的設計中,注意通風、采光、除濕等技術手段保證良好的舒 適度,對于滿足人們最根本的需要,對于提高地下空間環境質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滿足人的生理需求是人性化設計必須做到的初級層次,那么關注人行為和心理需求便是人性化設計的中級層次。地下商業街環境設計應體現對人的行為心理和行為習性的關注,對人的環境認知和環境體驗規律的考 慮。既要有充滿個性的、豐富多樣的地下商業街,又要全面考慮城市地下空間形態和功能的整體協調關系。
情感層次主要體現在人們對地下空間的個性化、審 美、交流等各種高層次的需求。在對地下商業街的采光、通風、舒適氣候等生理需求,對空間的尺度、可識別性、空間的多樣性等行為心理需求得到滿足之后,就要 對空間的藝術性、空間體現的地域文化性、人的參與性和親自然性進行考慮,塑造出滿足人們 情感需求的地下街空間環境。
地下商業街人性化規劃設計方法
1. 生理需求人性化設計
在地下商業街人性化設計的最基本層次就是滿足人 的生理需求設計,消除人們對地下街的種種不良心理。因此,引入天然光線,進行采光設計是解決該問題的主要方式。
天窗式采光設計。對于淺埋式地下建筑,設置天窗 是向地下街引入天然光線的一種常用方式。天窗布局可以分為點狀、條狀和面狀,按房間的大小和功能靈活處理。天窗的造型可為平面形、錐形、弧形、拱形等等。
天井式。地下建筑圍繞一個與地面相通的下沉式庭 院或天井布置,并朝向庭院天井開設大面積的玻璃門窗以攝取光線。在通過天井獲取自然采光的同時,也可通過在庭院中栽植植物,使人與自然界保持聯系,減輕恐 懼感等不良心理反應。同時,植物花草的植入也可以為地下建筑提供宜人的空氣環境。
中庭式。地下中庭可以結合大廳、通道和入口進行 設計。應確定中庭在整個地下商業建筑的位置,盡量使之布置于平面幾何中心,保證其服務半徑不大于200m。地下商業街中庭平面形式宜采用矩形、圓形和方形。如采用三角形 則會產生動感空間,在具體的設計中也是可以嘗試的。
2. 行為心理人性化設計
滿足人們的行為心理的地下街規劃設計,既要符合人的認識規律,也要符合人的經歷體驗,創造出讓人感到舒適和愉悅的心理環境,重視空間的舒適性、可識別性與尺度的適宜性。
空間的舒適性。在地下商業街的設計中,應采取一 些技術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這些不良反應,將地下商業街的環境盡可能地營造成與地面空間環境一樣舒適。如在香港名店街的設計中通過入口下沉式廣場引入自然 光、布置綠化,設置座椅,創造了舒適的活動空間。港匯廣場貫通地上地下的商業空間中,通過在中 庭等公共空間布置綠化、輕質裝飾,營造熱鬧的氛圍來使人忘記身處地下的不良心理感覺,感到舒適愉悅。
空間的可識別性。凱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將形成人們城市意象的物質要素概括為五個方 面:路徑、區域、邊界、節點和標志。我們可以將城市意象五要素延伸至地下街空間使用,形成地下街空間可識別性的五個意象要素,從五要素本身的特征和處理手 法出發,改善現階段我國地下街空間形態整齊劃一、缺乏可識別性的窘境。
地下街空間的方向感,可以通過地下空間內、外部 環境的設計實現。通過入口與外觀設計以及內部空間的布局創造出一個布局清晰、組織良好、簡潔而富于變化的空間結構來增強人在地下的方向感。
和諧的比例和尺度。日本的蘆原義信曾提出在外部空間設計中采用20-25m的模數是最合適的。以靜安寺下沉式廣場的設計為例,設計者很好 地符合了這個模數,下沉式廣場基本上就是20m見方。靜安寺下沉式廣場約20m的寬度,相對于下沉式廣場約7.2m的深度,D:H小于3,人們在廣場中能夠看清廣場圍合的界面的整體,整個廣場既有一定的封閉感,又能形成整體感。
3. 地下商業街情感文脈性設計
城市地下空間作為城市空間的一部分,代表著非語言的文化符號,其空間形式中也包含著一定的意義或象征,同樣對人們的行為與個性產生著潛移默化的深刻影響。所以,城市地下空間的設計也應反映所在城市的文化特質,文化特質包括文化符號和文化觀念兩個方面。城市的地下空間環境的文化特質就要通過該城市的建筑文化符號和城市文化觀念來綜合體現。也就是說,各個城市的地下空間要有自己的風格和個性。
地下街在外觀上具有的低可視性,使得其在保護歷 史性建筑和傳統城市風貌方面具有很好的優越性,對于延續城市文脈,體現城市文化特色起到積極的作用。如法國巴黎盧浮宮的擴建、英國愛丁堡市中心公主大街的 擴建、美國華盛頓東方藝術中心和非洲藝術博物館等等都是很好的范例。
當前我國地下街規劃設計中依然存在許多問題,人 性化的設計手法,有助于提高地下街的規劃品質。人性化設計分為滿足人的生理需求
、行為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三個層面。滿足人的生理需求必須從引入自然光線和 創造健康的環境進行整治;滿足人的行為心理需求必須從和諧的 空間創造、適宜的比例尺度進行景觀設計;通過文脈創造具有活力的空間環境,以滿足人的情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