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址原則 “天時”、“地利”、“人和”都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經營?!疤鞎r”是指商家對投資時機的把握以及在 經營過程中的時令性的把握;“人和”是商品在管理上的技巧, 包括服務態度、促銷手段、廣告宣傳等方面。而“地利”也是一 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屬于建筑策劃的范疇。店址選擇適當,占 有“地利”之勢,廣泛吸收消費者促進銷售,實現更好的經濟效 益。
城市商業活動是以追求最高利潤為目的的,這是商業設計選 址與布局的經濟原則。同時,顧客是商業活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 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建筑之布局與城市人口分布形態密切相 關。
城市商業中心的形成和發展是城市、社會、經濟和科技等領域綜合作用的產物,按其相互作用的規模和范圍的 層次來分,可分為宏觀的社會經濟影響,中觀的空間區位條件和微觀的空間模式三個不同的層次。
商業設施選址的意義就在于它是一項長期性的投資,直接關系企業經營的戰略決策,是零售企業貫徹以消費者 為中心觀點的重要體現,是影響企業效益的一個決定性因素,同時也是制定企業經營目標和經營策略的重要依 據。
商業設施的選址應該考慮以下因素:(1)客流規律;(2)交通狀況;(3)商業環境;(4)地形特 點;(5)符合城市規劃要求。
1、客流規劃是選擇店址的最重要的因素
商業中心是消費中心,從經濟效益上講,商業中心必須滿足整個城市消費市場的要求,爭取盡可能多的顧客; 從成本效益上講,要爭取最大的聚集效益,要求最大限度地利利城市的各種基礎設施。所以,城市人口分布的空間 形態是商業中心形成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1)相同客流規模的不同地區,因客充的目的、速度、時間不同,對選址條件有不同差別。 在商業集 中的繁華地區客流目的一般是以購買商品為主流,或是與購買商品有聯系的觀光瀏覽,為以后購買作準備,這類地 區的客流特點一般是速度緩慢,停留時間較長,流動時間相對分散。 有些時候,除了人口的密度因素之外, 人口的職業分布、收入狀況、年齡也是影響購買能力、購買習慣的主要因素,必須加以考慮。前者可以作為商業規 模的主要參考指標,后者則除影響規模之外,還決定了商業的特色和內容。
(2)選擇店址需要調查分析街道兩側的客流量規模,選擇客流較多的街道一側。
(3)選擇店址要分析街道特點與客流規模的關系,街道交叉路口客流最多,是選址的最好位置。
(4)對于大型的購物中心和商業街,除了被動適應客流規律之外,還可以在原有路網基礎上加以改善開發, 選擇有開發前景的區域,開辟新的道路交通系統,主動地引導客流,制造客流,進而創造新的商業環境。
2、交通狀況
城市道路交通是聯系顧客與商業設施的載體。因此,它是制約商業聚集與選址的又一個重要因素。商業活動的 經濟原則要求有盡可能大的吸引范圍,保證盡可能多的顧客方便地到達商店。因此商業設施的選址必須是交通可達 性最佳的地點。在商業的追求最大貨物銷售范圍的原則下,選址應使交通費用達到最小。所以商業中心交通可達性 最佳的實質是:所有購物出行者到達中心的出行時間總和最小。
3、商業環境
選擇店址應考慮設店地點附近的商店的規模和數量,如果在同一地區內已有過多的同行業商店,勢必影響商店 的經營效果,此為趨異性。但是另一方面,由于顧客希望就近廣泛地比較選擇商品,以及希望一次購足所需的商 品,有些商店又有集中趨勢,相鄰而廟,此為趨同性。
一般來說,比較專一的商品,顧客希望有廣泛的比較和選擇余地,希望有集中的專門店。這種顧客以購買一類 商品為目的,對商業氣氛、娛樂性、環境沒有過多要求,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商品,并比較其質量、價格等因 素。
另外一此顧客,購物的范圍比較雜,也比較隨意,或完全以休閑為主要目的,當然不會去逛上面提到的結構單 一的商業區,而是希望到集購物、娛樂、休閑等需要為一體的綜合商場。一般大商場就是以此為目標而設置的,盡 可能豐富功能來滿足這類顧客的要求。
還有一種特性就是共生性,即指商店依賴于為其他原因而來的顧客,如商業中心區的小型商店設于大型商店附 近,主要經營小商品,以品種齊全而取得優勢?;蜷_辦大商場不能提供的小型服務業,有的經營連帶消費商品的商 店相互鄰攔,互為補充,便利顧客。
4、地形特點
選擇店址還要分析地形特點,主要選擇能見度高的地點,如選擇在兩面臨街的地點能見度就最高,并且可以擴 充櫥窗面積,增辟出入口以減緩擁擠,這是最好的設址地點。位于街道的入口處、公共場所的迎面處都是能見度高 的地點。有的地點如位于街道的凹進部位能見度就差。
5、城市規劃的要求
城市總體規劃和詳細規
劃,都根據城市現狀和發展要求對商業中心的分布、商業建筑的布局等作出一系列的規 定,商業建筑的選址應該符合城市規劃的要求,服從城市總體發展的需要。在選擇店址過程中要對以上因素進行實際調查,搜集資料,具體分析研究,了解建店的有利和不利條件,不僅 要考慮現狀,還要了解未來的發展變化,尤其要了解城市建設的長期規劃,如所選地區的街道、交通市政、公共設 施、居民住宅及其它建設或改造項目的規劃,有的地點從當前分析是優越條件,而隨著城市的改造將會出現新的變 化,而不適合設店。反之,從當前分析不適合設店但從規劃前景看又有發展前途。
篇2:大型購物中心景觀規劃設計
大型購物中心景觀規劃與設計
就購物中心而言,無論是室外或室內,景觀設施都能有令人驚喜的影響。好的景觀能增進室內外的環境品質,塑造購物者對購物中心的美好印象。服務區域及廢棄物集中場可利用植物、樹木所形成的圍欄與購物區域加以隔離,道路及地面的停車場同樣也可通過植栽等作為軟化景觀的工具。
一、環境細節
由于購物中心為整體開發、統一管理的形式,所以購物中心的設計者通??梢宰鲆恍┮匝b飾為目的的設計,使該地區的地價得以創造與提高,而能有較強的經濟活力及優美的環境。一般而言,可設計配置特殊的景觀及鋪面,例如在室外餐廳、涼亭、休息區、會議廳、會議室、展覽空間、圖書館、育兒室及兒童游樂場等處,可著重家具及其他細節的注意,如顏色的運用、雕刻、噴泉及特殊展廳等。由于招牌一方面必須注意與建筑及環境的和諧關系,另一方面又要顧及易于識別的要求,因而也會具有裝飾性的風格。
二、戶外休息區及兒童游樂場
對于購物中心而言,戶外休息區應為交流、約會的中心區。但在設計時常有兩難的局面產生:一方面,如果戶外休息區設計得過為舒適,其所需的尺度可能會造成停車者需走很長的距離才能到達Mall;但另一方面,如果不小心處理這一區域,則可能損失一個會引人注意的中心。因此,配置適當的座位是必須的,使戶外休息區不致顯得過大,尤其是在購物中心的中庭及兒童游戲場附近。Mall或走廊上的餐廳及咖啡座等有桌子的座位,給購物者提供了另一種座位的選擇。
顯眼的兒童游戲區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它不僅在父母親購物時提供兒童一個可被照顧的場所,同時也成為一個地標,這個地標也可塑造出購物中心的特色。在兒童游戲區內也可以考慮置放一些電動游戲設施,它們對于購物中心而言也是一種財源。其他游戲設施則可作成動物的形態,能讓兒童穿進穿出、爬上爬下。另外,立體的預制玩具也是兒童所喜愛的。
三、地景設置
?。ㄒ唬┤肟诖髲d
入口大廳為進入購物中心后第一處場所,為室內與室外的轉換空間,對于購物者而言,這是建立購物中心意想的首站。因而設計的重點應在于利用組合植栽、座椅、水池、鋪面、指標等地景設施,塑造歡迎、愉悅的氣氛,以提升購物意念。同時也以空間設計及地景設施配置的方式,塑造出清楚的購物路線指示,使購物者進入購物中心后能清楚地了解自身所在及欲往的方向,去除可能迷路的恐懼感。
?。ǘ┲型?/p>
中庭為購物中心的焦點,對于機能而言,它除具有視線引導、休息、展示、表演等實質上的功能外,它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空間指標。購物者在范圍廣闊、尤其是多核心或多端點的Mall內選逛時,常會喪失方向感,因而有別于商店等營業空間如中庭、入口大廳、挑空等場所經常具有空間指向性。故中庭的地景設計除利用植栽、座椅、水池、鋪面、指標等地景設施塑造輕松、休閑的氣氛以舒緩購物者的身心外,中庭亦應能具有強烈且有別于營業空間的空間特色,以吸引購物者注意,也借此使購物者了解本身在空間中的位置。若購物中心內有一個以上的中庭,則除了在建筑設計上盡量使各中庭的形狀、高度有所差異外,地景設施亦應配合設計,使各個中庭能各有不同的特色或主題,以便購物者辨識,借以做為空間指標,而可在空間中尋求定位。
對于購物中心的開發者而言,入口大廳及中庭為塑造企業形象的最佳場所,因為雖然購物中的開發者可要求各承租戶在單元商店的店面裝潢,招牌樣式上需有一定程度上的統一,并列上購物中心的標志,但由于各承租戶的營業項目不同,店面裝修及家具配置皆有不同的需求,且皆需打上本身的招牌,所以對于購物者而言,購物中心開發者在營業空間所做的措施可能都只是背景似的模糊景象,感受并不強烈。因而惟有借著公共空間的空間塑造,才能有效而強烈經營購物中心整體的企業形象,如入口大廳、中庭、停車場、洗手間等公共空間皆是可以經營的場所。這些公共空間不屬于任一承租戶,因而可依購物中心開發者的需求做完整而不受干擾的規劃。其中尤以中庭為最佳場所。
中庭之所以是塑造企業形象的最佳場所,主要是因為它通常是購物動線的交會點,同時也經常是購物路線的中點,因而它多塑造成一可停留休息的場所,供購物者休息及相約等候。這種停留性的特質有別于入口大廳及停車場的通過性特質,它會使購物者在該處停留休息,并有時間及心情瀏覽周圍的環境。因而在深具特色的中庭建立清楚的企業意象,對于購物者而言是最易接受其訊息的。
在實質環境的設計上,由于中庭相對于購物中心內其他空間具有高大空間的特性,故在地景設計上應可適應此特性而做強調立體的規劃,如采用較大尺度的植栽、高度較高的水景等。且可利用地景設施配置一視覺主題,引導購物者的視線,建立購物中心的印象。
?。ㄈ敲嫜b飾
購物中心若具有多層樓面,則面對中庭、挑空的樓面部分,也應視所需予以樓面裝飾。對于上層各樓層而言,面對中庭或挑空的部分也許只是一片墻或扶手欄桿,但對位于中庭內的人,各層樓面便是空間界定的界限,是中庭空間的背景,因而面對中庭的樓面也是一組需要精心設計的立面,它應與中庭的地景設計相配合,共同塑造具有整體性的空間景觀。水景、燈光、植栽、巨型畫幅等都是可以應用的素材。
四、鋪面材料
在購物中心設計時,鋪面的問題不能單獨被提出來討論,它必須考慮整個基地的紋理、模式、尺度、顏色等才能決定。其他影響鋪面選擇的因素包括:
1、花費及效益:牽涉到保養維護、耐久性、是否易碎、瑕疵等。
2、外觀:牽涉其紋理、顏色等。
3、工程特性:如安全性、吸音性、光線反射性等。
4、土壤特性:以下便針對材料原則及其特性,及其使用性一并討論:
?。ㄒ唬┧槭伱?/p>
碎石鋪面可創造出非正式的氣氛,由于這種鋪面能允許空氣及水分通過,因而特別利于敷設于樹木的周圍,使空氣與水分能到達植物根部。同時它很便宜,適用于停車場?;旧纤娜秉c是鋪設于停車場時,可能會因為輪胎滾動使石頭飛起而造成危險。
?。ǘ┞咽伱?/p>
卵石鋪面可直接鋪設于土壤或碎石層上,適用于鋪設人行步道,尤其是樹木旁。它可以散亂的排列,但同時也適合于整齊的鋪設。它們因受水沖擊因而是圓形無尖角的,較碎石具有安全性。具有多種顏色,大多為淡黃褐色或灰色,在選色時可以有多種選擇。
?。ㄈ┯蹭伱?/p>
最普通的硬鋪面就像混凝土鋪面,便宜且易于使用,但在鋪設時需注意其紋理及工程品質。它通常與其它材料混合使用。若利用不同形式的施工方式則可有許多裝修的樣式,包括清水式、條紋式、噴霧式、噴沙式、粉刷式等。
?。ㄋ模┦覂蠕伱?/p>
室內鋪面設計的主要原則是不要與室外鋪面有太突兀的差異。理想的設計是在特殊機能的地區以有別于其他鋪面的特殊材料予以顯示,如樓梯、坡道、焦點及展示場等。
?。ㄎ澹┐笮?/p>單元鋪面
鋪面的尺寸通常都做成由455公分*455公分至910公分*610公分,通常厚50公分,但如果允許交通工具在其上運行的話,則65公分較為適當。一般而言,鋪面的表面是平滑的,部分則有表面的紋路。若選擇人造石,則有較多的顏色及紋理可供選擇。
?。┬⌒蛦卧伱?/p>
小型單元鋪面可使用的材料包括磚、丁掛磚、瓷磚、馬賽克、圓卵石、碎石等,這些材料都有其獨特的性質。磚必須先做防酸等處理。磚及鋪面材料必須鋪設于水泥沙漿上。瓷磚及馬賽克對于紋理、模式及顏色的選擇上可以有很大的適應性。
篇3:購物中心成功基因:規劃設計
購物中心成功基因--規劃設計
購物中心項目的規劃設計包括購物中心項目的方案設計、初步設計及施工圖設計等。項目規劃與設計對于項目的成敗有極大的決定作用,其中,尤其以方案設計為重中之重:方案設計可以稱之為宏觀設計,牽涉到用地分配、功能分區和規劃、外部交通設計、及城市環境設計,將決定購物中心項目的外部布局、內部功能、土地的利用效率、室內空間的利用效率、商鋪出租的價格潛力、室內空間的合理動線布局等。初步設計及施工圖設計可以稱之為微觀設計,即在方案設計基礎上進行純建筑工程角度的深化、細化。購物中心規劃設計必須體現設計師的建筑美學概念和市場概念,如果不能實現這樣的目標,無疑其設計是失敗的,投資商、開發商將承受因此造成的損失。
為什么規劃設計對購物中心如此重要?
原因很簡單,購物中心規模龐大,業態復合程度極高,客流量大,所面對的兩級客戶零售商、消費者有復雜的需求組合,這些對購物中心的規劃設計提出了要求。購物中心牽涉到的經營業態有主力店、半主力店、專賣店、娛樂設施、餐飲設施等。不同規模的購物中心里面的業態類型有多有少,其中超級購物中心SHOPPING MALL里面的業態組合最全、最多。以上各種經營業態的經營商基本上都是采取租用商鋪的方式,其中主力店作為購物中心重要的組成部分,往往有一定的獨立性;半主力店、專賣店、餐飲、娛樂等設施基本上都以獨立鋪位商鋪的形式分布其中。購物中心的規劃設計不僅僅體現的是建筑美學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和市場的現實與潛在的需求充分結合,因此,需要認真思考解決大量客流和與定位相匹配的廣泛類型各種業態商家所帶來的復雜需求,這些就是購物中心規劃設計的特點。
一.設計參數高取值
商業地產購物中心的開發與住宅“買家即用家”不同,商業物業購物中心面向商家與消費者兩級客戶,所以在前期規劃設計時,既要考慮到未來租戶的差異化需求,又需深入分析未來消費者對空間的心理感受。筆者在實際工作中發現越來越多的購物中心開發商開始重視前期規劃設計本應提倡,但值得注意的是時下各商業地產企業在通道、層高等細節方面均要求設計師以“高標準”取值,這種“高標準”通常對于定位高端、創造優質物業硬件當然有益,但也需在具體操作中做到因地制宜,要有一 “度”的把握,以避免發生“矯枉過正”的狀況,限制到物業的商業價值。
二.低效的大廣場
廣場作為購物中心規劃中室外與室內人流導入的重要節點,不但起到豐富視覺變化,升華游逛體驗的作用,更可借助其相對開闊的場地進行布置,實現聚焦人流的目的。筆者現發現不少的項目,將廣場面積規劃得很大,看起來非常氣派,但在細節安排方面卻很粗放,甚至不具備供人停留的功能,更談不上吸引人流,這樣的廣場是只能看的廣場,非常低效。其實,商業中的廣場并不一定要大,關鍵是有“功能”的設計,能夠吸引人們在此聚集、參與、使用,在具體規劃時,可考慮將一個大廣場分解為若干不同主題功能的小廣場,使每一個小廣場都有獨特的吸引力,如珍珠般連接在商業街中,可驅動人流在街區中流動。
三.通透卻雜亂的立面
購物中心基于對外展示的需要,擁有臨街面的店鋪都會更受品牌的青睞。為迎合商家的需求,如今越來越多的購物中心將臨主街一側的外立面都做成玻璃通透效果,以使進駐本側的品牌都能透過立面實現對外的展示。這一做法看似是在充分發掘項目商業價值,但其實可能會產生不利影響:購物中心的立面就如同一個人的著裝,是對外傳達品味特征、吸引人關注的重要部分,一個新鮮且富有創意的立面形象,會對大大提升顧客的好感,煥發主動的吸引力,而若每格玻璃滿布的都是不同品牌的宣傳畫面,則在外看整體立面就是一個無規則的“花臉”,給人造成“品質低下”的印象,損害商場的價值。
四.壓抑的高層高
基于以往有諸多選址優越的購物中心因層高低,而導致諸多國際品牌商家無法入駐,對商業地產的價值形成了制約。為避免重蹈覆轍現在國內的購物中心新項目在層高方面都開始向“高”層高發展的趨勢。的確,對于一個優質的商業物業,合理的層高是必須的,但對于高度的選擇也一定要結合項目定位、消費者心理、規劃指標等因素進行綜合考量,一味求“高”也可能會對項目帶來不利。通常,對于高檔次的項目,可以有較高的層高預留,這符合對應品牌的開店需求及消費者對空間的體驗偏好;而對于相對大眾的購物中心項目而言,預留一個合理的高度就好,因為對于大眾人群而言,相對小尺度、不易被注視的空間才會讓他們感到自如,如同高星級酒店大堂會對他們產生壓力一樣,商業地產過高的層高也會令他們產生“昂貴、冷漠、壓抑”等消極感愛,況且,高層高也必將導致開發建設成本高昂,因此,并非層高越高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