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企業集體合同范本

3288

  企業集體合同范本

  本合同由(以下簡稱工會)代表企業全體職工與(以下簡稱企業)簽訂。(*年*月*日第屆次職代會通過)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為建立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保障企業和職工的合法權益,規范雙方行為,加強雙方合作,共謀企業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集體合同規定》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經集體協商,簽定本合同。

  第二條

  協商雙方的代表依法產生,協商雙方具有平等地位,協商活動依法組織進行。

  第三條

  本合同不得與國家法律、法規、規章相抵觸;勞動者個人與企業簽定的勞動合同中的勞動條件和勞動報酬不得低于本合同規定的標準。

  第四條

  本合同依法訂立,適用于本企業全體職工,對企業和工會雙方具有約束力,并要求實際履行。

  第五條

  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上享有國家法律、法規及本合同規定的權利。企業尊重工會的合法權益,依照《工會法》每月按全部職工工資總額的2%撥交工會經費。

  企業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

  第六條

  職工享有國家法律、法規及本合同規定的權利。工會有義務支持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教育和幫助職工服從合理的生產調度和工作安排,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執行安全衛生規程,提高勞動技能,努力完成生產工作任務。

  第二章勞動用工管理

  第七條

  企業招用職工,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以書面形式與之簽訂勞動合同。簽訂勞動合同應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并貫徹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的原則。工會有權幫助和指導職工簽定勞動合同。

  第八條

  企業與職工按規定可以簽定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

  第九條

  企業可在勞動合同期內確定一段時間試用期,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第十條

  簽訂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合同期滿需延續勞動關系的應在勞動合同期滿前30日內,協商續簽勞動合同。

  第十一條

  在勞動合同期內,企業或職工需變更勞動合同的,應事先征得對方同意,并書面達成協議。

  第十二條

  企業或職工要解除勞動合同,一般應提前30日通知對方。

  第十三條

  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企業不得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一)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

  (二)在本單位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并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四)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四條

  企業依法裁員時,應按下列程序進行:(一)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

  (二)提出裁員方案;

  (三)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

  (四)向當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報告裁員方案,聽取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意見;

  (五)公布裁員方案,與被裁人員辦理解除勞動合同手續;

  第十五條

  企業建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調解勞動合同糾紛,工會主席依法承擔該委員會主任職務。

  第十六條

  因履行勞動合同發生爭議,按《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辦理。

  第三章職業培訓

  第十七條

  企業根據本企業特點和條件,建立職業培訓制度,按照國家規定提取和使用職業培訓經費,對職工組織有計劃的培訓。

  企業應對職工進行勞動安全衛生教育和培訓,并建立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檔案。認真落實“三級安全教育”制度,并建立健全職工轉崗教育制度和臺帳,結合企業實際對職工進行國家政策法規、條例教育;有毒有害化學物質信息卡及其防護教育;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教育;職業病防治和各種生產工傷事故案例教育;化學危險品應用等基礎知識教育;企業安全操作規程、崗位操作法及技能教育。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合格的人員不得上崗作業。

  特殊工種作業人員必須經過國家有關部門培訓后,取得相應資格操作證,方可安排其進行特殊作業。

  第十八條

  企業安排職工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由企業負擔培訓經費,并于培訓前對職工培訓后回企業服務的最低年限和未達此年限的賠償責任等問題,與受訓職工協商簽約。

  第十九條

  職工有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工會有權就職業培訓有關問題與企業協商。

  第四章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第二十條

  企業依法建立工時制度,職工每天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0小時。

  特殊工種和崗位因生產工作需要,經企業申請勞動行政部門批準后,可以實行不定時工作制或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

  第二十一條

  企業嚴格控制加班加點,保證職工充分休息的權利。但由于企業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職工協商后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職工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按第二十六條執行。(結合企業實際制定具體內容)

  第二十二條

  職工婚假、喪假、探親假、產假、法定節假日和帶薪年休假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結合企業實際制定具體辦法)

  第五章勞動報酬

  第二十三條

  企業和工會雙方于每年初根據本企業上一年經濟效益、同行業同類企業平均工資水平、市場勞動力供求狀況、居民生活物價指數等因素,召開會議,在國家核定的工資總量內,協商決定企業年工資水平以及年度企業平均工資增長(+、-)幅度。在崗職工工資不低于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待崗職工生活費由企業自主確定(一般不低于當地失業金水平)。

  第二十四條

  本企業工資制度,按照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并由企業和工會雙方協商確定。(工資集體協商)

  企業應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前提下,逐步提高職工的收入水平。

  第二十五條

  本企業各類人員的工資,企業按國家有關規定擬定方案,提交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后執行。

  第二十六條

  本企業工資調整,按下列程序進行。

  (一)企業向職工代表大會作調整工資方案說明;

  (二)企業提出調整工資的方案;

  (三)將調整工資方案提交職工代表大會審議;

  (四)調整工資方案經審議通過后,企業負責組織實施。

  第二十七條

  本企業職工工資的支付。

  (一)職工工資以貨幣形式支付;

  (二)每月至少支付一次工資,每月 日為發薪日;

  (三)特殊情況下的工資支付:

  1、延長工作時間又不能耐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150%;

  2、休息日安排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200%;

  3、法定休假日安排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300%;

  4、婚、喪假期間的工資支付100%;

  5、探親假期間的工資支付100%;

  6、病假、事假、曠工的工資支付,按企業職代會審議通過的企業規章制度執行。

  7、醫療期的工資支付: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80%。

  第六章社會保險和福利

  第二十八條

  企業依法為全體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醫療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按時足額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并根據經濟效益情況,建立企業年金制度。

  第二十九條

  職工因工或(非因工)死亡的,應按國家有關政策規定辦理。其直系供養親屬應享受國家規定的有關待遇。

  第三十條

  因工傷殘的職工,按照按國家、省、市有關法律、法規執行,患職業病的職工享受工傷待遇。

  第七章勞動安全衛生

  第三十一條

  企業建立健全勞動安全衛生管理制度,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衛生設施,不斷改善勞動條件和增強職工安全意識,防止事故,減少職業危害。

  第三十二條

  企業應有計劃地進行安全設備、設施的更新改造。每年年初制訂年度安全技術措施項目方案,及時提供資金保證,確保??顚S?。

  第三十三條

  企業根據各工種的崗位需要,為職工提供符合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的勞動保護用品,教育職工正確使用。對不按規定穿戴和不正確使用勞動保護用品的職工,行政有權拒絕其上崗操作。對違反操作規程的職工,行政有權查處。

  第三十四條

  企業嚴格執行《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建立健全危險品臺帳,加強對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儲存、使用、運輸、經營的管理,建立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告知職工和相關人員在緊急情況下應當采取應急措施。

  第三十五條

  企業要嚴格執行《職業病防治法》,高度重視勞動保護工作,在接觸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崗位和較大危險工作場所,積極搞好在崗位操作中常用有毒有害化學物質信息卡的推廣應用、培訓工作,并列入企業現場管理檢查內容,做到每季對車間、班組定期檢查,嚴格考核。

  企業對直接從事有毒有害工種的職工每月發放有毒有害津貼,對特殊崗位提供保健補助食品。

  第三十六條

  在生產過程中發生工傷事故和嚴重職業危害時,企業按國家有關規定在及時向有關方面報告的同時報告工會。在事故調查、處理過程中,要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事故調查處理必須有企業工會和職工代表參加。

  工會支持企業勞動保護管理,認真履行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職責,每季定期檢查、監督勞動保護的執行。

  第三十七條

  工會有權糾正違章指揮,對強令工人冒險作業行為或當發現明顯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時,有權停止作業并提出解決的建議,采取防護措施,行政方應當及時研究答復;當發現危及職工生命安全的情況時,有權組織職工撤離危險場所,企業行政方面應及時做出處理決定。

  職工在崗位發現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時,有權停止作業或者在采取可能的應急措施后撤離作業場所。企業不得因職工在緊急情況下停止作業或者采取緊急撤離措施而降低其工資、福利待遇或者解除其勞動合同。

  第八章女職工特殊利益

  第三十八條

  女職工與男職工同工同酬,在提職、晉級、評定專業技術職稱和享受福利待遇方面應男女平等。

  第三十九條對女職工每兩年(或每一年)進行一次婦科、乳腺病普查所需經費由行政方出資。

  第四十條

  女職工在經期不得安排從事高處、低溫、冷水作業等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

  不得安排懷孕七個月以上(含七個月,下同)的女職工從事夜班勞動,或延長其勞動時間。

  懷孕七個月以上的女職工,經本人申請,單位批準,可請假休息,休息期應發給其基本工資。

  女職工懷孕流產,根據醫務部門的證明,應給予產假。懷孕不滿四個月流產的,給予十五天至三十天產假;懷孕四個月以上流產的,給予四十二天產假。正常生育者給予產假九十天,其中產前休假十五天,產假期包括星期日和法定假日;難產女職工增加產假十五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個嬰兒,增加產假十五天;

  實行晚育的女職工,按照有關計劃生育法規的規定,可增加產假三十天。女職工在產假期間,不影響其福利待遇和參加晉級、評獎。

  第四十一條

  女職工懷孕、分娩時所用的檢查費、接生費、手術費、住院費和藥費,參加生育保險的由生育保險經辦機構按規定支付,沒有參加生育保險的,由單位支付。

  女職工生育后,嬰兒一周歲以前,其所在單位應保證其哺乳時間。

  女職工生育后滿法定假即上班的,原則上安排原崗位工作。如因特殊情況需要變動,應與女職工協商解決。

  女職工生育后,因哺乳而上班有困難的,經本人申請,單位批準,可在哺乳期請長假,直至嬰兒滿一周歲,由單位發給基本生活費。(生活費標準由企業自主確定)

  第四十二條

  按月發放女職工特殊勞動保護用品和女職工衛生用品,經費由行政方解決。

  第四十三條

  企業在組織職工外出進修、業務學習、崗位培訓、出國考察、掛職鍛煉時應考慮有一定比例的女職工參加。

  第九章紀律與獎懲

  第四十四條

  企業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本合同規定,制定企業勞動紀律和各項規章制度。

  第四十五條

  企業制定和修改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應經職工代表大會通過。

  第四十六條

  企業對遵守勞動紀律、完成任務好的職工,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具體辦法由企業自主確定。

  第四十七條

  企業對違反勞動紀律、規章制度、勞動合同規定的職工,可給予行政處分、經濟處罰、依法追究賠償責任、違紀解除勞動合同等處理,按企業職代會審議通過的《企業規定制度》執行。

  第十章本合同履行、變更和解除

  第四十八條

  本合同從依法生效之日起至*年*月*日止。(合同期限一般為1—3年)

  第四十九條

  本合同期滿前30日,企業和工會協商簽定新的集體合同。

  第五十條

  企業和工會雙方根據人數對等原則,聯合成立集體合同履行監督檢查小組。每年6月和12月對本合同的履行進行檢查,檢查結果以書面形式報告雙方簽約代表,企業和工會雙方應在7日內進行研究,并就本合同履行中存在的問題,協商提出處理意見。

  第五十一條

  企業和工會雙方協議變更本合同,按以下程序進行:(一)一方提出建議,向對方說明變更本合同的條件、理由和條件。

  (二)雙方在7日內組織協商,達成一致后,就變更本合同有關問題形成書面協議。

  (三)將書面協議提交職工代表大會審議。

  (四)自審議通過之日起7日內,將協議書面上報勞動行政部門合同管理機構審查、登記、備案。

  (五)將經審查確認后生效的集體合同,在7日內公布實施。

  第五十二條

  下列情況,企業和工會雙方應主動協商變更本合同:(一)本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的。

  (二)因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致使本合同無法完全履行的。

  (三)其他不可抗力原因,致使本合同部分條款無法履行的。

  第五十三條

  本合同解除,按本合同第五十一條規定的程序辦理。下列情形,本合同可以解除:(一)企業被依法宣布破產、撤消的;

  (二)工會被依法解散的;

  (三)履行本合同發生爭議,經勞動仲裁機構裁決、法院判決,本合同必須解除的;

  (四)其他不可抗力原因,致使本合同全部條款無法履行的。

  第十一章違約責任

  第五十四條

  企業和工會雙方任何一方違反本合同的規定,應承擔有關責任。

  (一)企業違反本合同規定,應依法承擔經濟責任及其他有關責任。

  (二)工會違反本合同給企業利益帶來影響和損失的,可按工會章程承擔責任,應糾正違約行為,組織和教育職工,挽回損失和影響。

  (三)對違約直接責任人,視其責任大小,給予行政處分、經濟處罰等。

  第五十五條

  企業和工會雙方任何一方違反本合同規定,應積極采取補救措施,并應對方要求,繼續履行本合同規定的義務。

  第十二章本合同爭議處理

  第五十六條

  因本合同的內容、履行情況和不履行后果等問題發生爭議,企業和工會雙方應在7日內,召開協調會議,協商解決有關爭議問題,協商達成一致的,簽訂書面協議。

  第五十七條

  雙方協商不成,任何一方可以申請仲裁、提起訴訟。

  第五十八條

  在本合同范圍內,涉及單個職工權益被侵犯的,工會可代表職工個人參加調解、仲裁、訴訟活動。

  第五十九條

  在解決本合同糾紛之協商、仲裁、訴訟期間,企業和工會雙方均不得采取怠工、罷工、停產、閉廠等過激行動。

  第十三章附則

  第六十條

  本合同未予明文規定的事項,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辦理;國家法律、法規、規章也未明文規定的,根據國家法律、法規、規章確定的原則,由企業和工會協商解決。

  第六十一條

  本合同生效后,國家法律、法規、規章對勞動條件標準有新的規定的,按新的規定執行。

  第六十二條

  本合同依法訂立后,協商一方或雙方首席代表變更,不影響本合同的有效性。

  第六十三條

  本合同由企業和工會負責解釋。解釋有歧義的,按本合同第十二章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六十四條

  本合同一式四份,企業和工會各執一份,審查登記的勞動行政部門存檔一份,上級工會備案一份。

  第六十五條

  本合同雙方簽章后,自報送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之日起,15日內未提出異議的,即行生效。

  企業

  (蓋章)

  企業工會(蓋章)

  企業方首席代表(簽字)

  工會方首席代表(簽字)

  (企業法定代表人)

  (企業工會主席)*年*月*日*年*月*日

篇2:大同市企業集體合同條例(2012修正)

  大同市企業集體合同條例(20**修正)

  大同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大同市企業集體合同條例》的決定

 ?。?0**年11月17日大同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30次會議通過 20**年3月28日山西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8次會議通過 20**年3月28日大同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大同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決定對《大同市企業集體合同條例》作如下修改:

  一、第二十四條修改為:企業違反本條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縣(區)勞動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

 ?。ㄒ唬┚懿缓炗喖w合同,故意拖延協商和簽訂集體合同的;

 ?。ǘ┖炗喓吐男屑w合同過程中,不提供或不如實提供所需資料的;

 ?。ㄈ┢髽I違法變更或解除協商代表的勞動合同的;

 ?。ㄋ模┢髽I制定的規章制度與集體合同相抵觸的;

 ?。ㄎ澹┢髽I與職工個人簽訂的勞動合同中有關勞動報酬等標準低于集體合同約定的;

 ?。┻`法裁減人員的。

  二、將條例中“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改為“勞動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

  《大同市企業集體合同條例》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

  大同市企業集體合同條例(20**修正版全文)

 ?。?0**年4月25日大同市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35次會議通過 20**年5月22日山西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4次會議批準 根據20**年11月17日大同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30次會議通過 20**年3月28日山西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8次會議通過 20**年3月28日大同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的《大同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大同市企業集體合同條例〉的決定》修正)

  第一條 為維護企業與職工的合法權益,建立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山西省企業集體合同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的企業以及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應當建立平等協商機制和集體合同制度。

  第三條 簽訂集體合同應遵循合法、平等、協商一致和維護國家、企業、職工利益的原則。

  第四條 依法簽訂的集體合同對企業和企業全體職工具有約束力,企業制定的規章制度不得與集體合同相抵觸。

  企業與職工個人訂立的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報酬等標準不得低于集體合同的規定。集體合同規定的勞動報酬不得低于國家或者省、市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標準。

  第五條 市、縣(區)勞動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依法監督集體合同的履行。

  市、縣(區)勞動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會同同級工會幫助、指導職工方、企業方簽訂集體合同,建立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機制,共同協商、調解有關集體合同涉及的重大問題。

  第六條 集體合同的內容應當包括:

 ?。ㄒ唬﹦趧訄蟪辏喊üべY分配方式,工資支付辦法,工資增減幅度,最低工資,計件工資,延長工作時間付酬標準,特殊情況下工資標準等;

 ?。ǘ┕ぷ鲿r間:包括日工作時間,周工作時間,延長工作時間和夜班工作時間,勞動定額的確定,輪班崗位的輪班形式及時間等;

 ?。ㄈ┬菹⑿菁伲喊ǚǘㄐ菁偃?,年休假標準,不能實行標準工作時的休息休假等;

 ?。ㄋ模┥鐣kU:包括職工工傷、醫療、養老、失業、生育等依法參加社會保險,企業補充保險的設立項目,資金來源及享受的條件和標準,職工死亡后遺屬的待遇和企業補貼救濟等;

 ?。ㄎ澹└@觯喊ㄆ髽I集體福利設施的修建,職工文化和體育活動的經費來源,職工補貼的津貼標準,困難職工救濟,職工療養、休養等;

 ?。╀浻?、培訓:包括錄用職工備案審核、職工上崗前和工作中的培訓,轉崗培訓,培訓的時間及培訓期間的工資及福利待遇等;

 ?。ㄆ撸﹦趧影踩l生:包括勞動安全衛生的目標,勞動保護的具體措施,勞動條件和作業環境改善的具體標準和實施項目,新建、改建、擴建工程的設計,施工中的勞動安全衛生設施與主體工程配套的內容,有職業危害作業勞動者的健康檢查,勞動保護用品發放,特殊作業的保險救護辦法,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以及勞動安全衛生監督檢查等;

 ?。ò耍┎脺p人員的條件和程序;

 ?。ň牛┘w合同的期限:集體全同的期限為一至三年;

 ?。ㄊ┻`約責任;

 ?。ㄊ唬┢渌麢嗬土x務。

  職工與企業雙方可以就上述部分內容專項簽訂集體合同。

  第七條 企業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建立協調穩定的工資關系。工資集體協商一般每年進行一次。

  第八條 簽訂集體合同必須經過集體協商。

  集體協商代表每方為三至十人,候補協商代表一至二人,職工與企業雙方的協商人數對等,并各自確定一名首席代表。企業有女職工的,協商代表中應有女代表。

  協商代表的任期與集體合同期限相同。

  第九條 建立工會的企業,職工一方協商代表由工會確定,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代表團、組長聯席會議確認,首席代表由工會主席擔任或由工會主席委托職工協商代表擔任。委托他人的,應簽署委托書。

  未建立工會的企業,職工一方協商代表由職工或上一級工會組織、指導職工推舉產生,并須得到企業半數以上職工的同意。

  企業一方協商代表由企業從經營管理人員中確定,其首席代表由企業法定代表人擔任或者委托其他管理人員擔任。委托他人的,應簽署委托書。

  協商雙方可以聘請有關專業人員作為顧問參加集體協商。

  第十條 協商代表應當真實反映本方意愿,維護本方合法權益,接受本方人員的詢問和監督。

  第十一條 企業應當保證協商代表履行職責的必要條件,協商代表因履行代表職責而占用工作時間,其工資和其他待遇不受影響。

  職工協商代表在勞動合同期內,除具有《勞動法》規定的有關情形外,企業不得與其解除勞動合同。

  企業裁減人員,協商代表有保留工作的優先權。

  企業不得打擊報復協商代表。

  第十二條 集體協商代表有義務向對方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涉及國家秘密和商業秘密的,雙方負有保密責任。

  第十三條 集體協商未達成一致或出現未預料的情況時,經雙方協商代表同意可以中止協商,但同時應確定恢復協商的時間、地點和內容。

  第十四條 經協商達成一致的集體合同草案應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全體職工討論,必須經全體代表半數以上同意方為通過。未獲通過的草案,經雙方協商代表重新協商修改,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全體職工再次討論表決。

  集體合同經職工代表大會或全體職工討論通過后,應由協商雙方的首席代表簽字。

  第十五條 市、縣(區)勞動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負責集體合同審核管理工作。

  企業應當在集體合同簽訂后七日內,將集體合同正式文本及附件一式三份報送企業所在地市、縣(區)勞動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進行審核。

  勞動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收到集體合同文本后,應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對集體協商雙方代表資格、集體協商程序、集體合同內容進行審核。

  勞動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須在十五日內將集體合同的審核結果告知申報雙方。未提出異議的,該合同即行生效;提出異議的,合同雙方應進行修改,重新報送。

  第十六條 企業應當自集體合同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全體職工公布生效的集體合同正式文本。同時將生效后的集體合同正式文本及說明及時報送企業所在地的市、縣(區)工會備案,同時企業工會報上一級工會。

  第十七條 在集體合同有效期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任何一方有權要求變更或解除集體合同:

 ?。ㄒ唬┘w合同所依據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被修改或者廢止;

 ?。ǘ┎豢煽沽?,導致集體合同部分或者全部不能履行的;

 ?。ㄈ┢髽I合并、分立、解散、破產、停產等產權結構發生重大變動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重大變化;

 ?。ㄋ模┘s定的變更或者解除條件出現。

  變更、解除集體合同,按照本條例規定簽訂集體合同的程序辦理。

  第十八條 集體合同期滿或雙方約定的終止合同條件出現,該集體合同即行終止。

  集體合同期滿前,雙方應提前三個月進行協商,重新簽訂集體合同。

  第十九條 因簽訂集體合同發生的爭議,雙方經協商仍不能達成一致的,任何一方可以向所在地市、縣(區)勞動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提出處理申請。收到處理申請后,勞動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工會、企業方面的代表協調處理。協調期限自決定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內辦結。需要延期時,不得超過十五日。

  第二十條 因履行集體合同發生爭議,協商不能解決的,集體合同雙方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二十一條 集體合同雙方應對合同的履行進行監督,發現的問題應以書面形式提交雙方首席代表,雙方應認真研究和協商處理。

  第二十二條 雙方首席代表應至少每年一次向職工代表大會或全體職工報告集體合同的履行情況。

  第二十三條 企業所在地的市、縣(區)工會可以對集體合同履行情況進行監督,對發現的問題可以向勞動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提出處理建議。市、縣(區)勞動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對處理建議應予以答復,并作出處理。

  企業方和職工方就集體合同履行情況發生爭議,企業工會或者企業所在地的市、縣(區)工會應當幫助職工方向勞動爭議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二十四條 企業違反本條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縣(區)勞動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

 ?。ㄒ唬┚懿缓炗喖w合同,故意拖延協商和簽訂集體合同的;

 ?。ǘ┖炗喓吐男屑w合同過程中,不提供或不如實提供所需資料的;

 ?。ㄈ┢髽I違法變更或解除協商代表的勞動合同的;

 ?。ㄋ模┢髽I制定的規章制度與集體合同相抵觸的;

 ?。ㄎ澹┢髽I與職工個人簽訂的勞動合同中有關勞動報酬等標準低于集體合同約定的;

 ?。┻`法裁減人員的。

  第二十五條 市、縣(區)勞動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或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協調處理因簽訂集體合同發生爭議或審核集體合同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六條 本條例具體應用中的問題由市人民政府負責解釋。

  第二十七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篇3:沈陽市集體合同條例(2014)

  沈陽市集體合同條例(20**)

  (20**年8月27日沈陽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20**年9月26日遼寧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批準)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集體協商行為和完善集體合同制度,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等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職工一方與企業、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就勞動關系有關事項進行集體協商和訂立、履行集體合同,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的集體協商,是指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就勞動關系有關事項進行平等協商的行為。

  本條例所稱的集體合同,是指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職業培訓、保險福利等勞動關系有關事項,通過集體協商訂立的書面協議。

  第四條 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應當建立集體協商機制,就勞動關系有關事項進行平等協商。

  進行集體協商和訂立集體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平等、合作、誠實信用、兼顧雙方合法利益的原則。

  第五條 市和區、縣(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集體協商和訂立、履行集體合同的監督管理。

  市和區、縣(市)建設、衛生、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有關主管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用人單位執行集體合同制度的情況進行監督管理。

  第六條 市和區、縣(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會同工會和用人單位代表組織或者用人單位方面代表,建立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共同研究解決有關集體協商、訂立和履行集體合同的重大問題。

  第七條 工會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對用人單位履行集體合同的情況進行監督,用人單位違反集體合同的,工會有權提出意見或者要求糾正。用人單位工會在開展集體協商、訂立集體合同時,上級工會應當給予支持和幫助。

  企業聯合會、工商業聯合會、行業協會等用人單位代表組織,應當引導用人單位訂立集體合同,督促用人單位履行集體合同。

  第二章 集體協商

  第八條 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進行集體協商,應當按照本條例規定的程序產生各自的協商代表,由協商代表開展集體協商。

  雙方協商代表的人數應當對等,一般每方三至九人,并各自確定一名首席代表。

  雙方協商代表不得相互兼任。

  第九條 已經建立工會的用人單位,職工一方協商代表由本單位工會選派,也可以在本單位工會指導下通過競選的方式產生,首席代表由工會主要負責人擔任,也可以由其書面委托的本單位其他協商代表擔任;尚未建立工會的用人單位,職工一方協商代表由上級工會指導職工自薦或者民主推薦,并經全體職工半數以上同意,首席代表從協商代表中民主推舉產生。

  職工一方協商代表中應當有相應比例的生產一線崗位職工代表;女職工較多的,應當有女職工協商代表。

  用人單位行政負責人、控股股東、合伙人及其近親屬、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不得擔任職工一方協商代表。

  第十條 用人單位一方協商代表由用人單位法定代表人指派,首席代表由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書面委托的本單位其他協商代表擔任。

  專職或者兼職工會工作人員不得擔任用人單位一方協商代表。

  第十一條 集體協商雙方首席代表根據實際需要可以書面委托本單位以外的專業人員擔任本方的協商代表,但其人數不得超過本方協商代表人數的三分之一,履行職責的權限以委托書的授權為準。

  雙方應當自同意協商之日起十五日內產生協商代表,并書面告知對方。

  雙方協商代表一經產生,應當向全體職工公告。

  除與對方串通損害本方利益以及其他不適合代表本方的情形外,無正當理由,雙方不得更換本方的協商代表。更換協商代表,應當遵守本條例規定的代表產生程序,并在更換后書面告知對方。

  第十二條 市和區、縣(市)總工會可以從熟悉勞動工資、安全生產管理、法律、財務等專業人員中聘任集體協商指導員。

  企業聯合會、工商業聯合會、行業協會等用人單位代表組織可以從相關專業人員中聘任集體協商顧問。

  第十三條 協商代表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征求本方人員意見,及時向本方人員公布協商情況,回答本方人員詢問;

  (二)參加集體協商;

  (三)參加集體協商爭議的處理;

  (四)遵守雙方約定的紀律,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十四條 協商代表履行職責的期限由被代表方確定。

  協商代表在履行代表職責期間,用人單位應當為其履行職責提供必要的時間和條件,無正當理由不得調整其工作崗位、免除其職務、降低其職級。

  第十五條 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均可以就勞動關系有關事項以書面形式向對方提出進行集體協商的要求,另一方應當在收到集體協商要求之日起二十日內給予書面答復。

  已經建立工會的用人單位,由工會代表職工向用人單位一方提出集體協商;用人單位一方要求進行集體協商的,應當向本單位工會提出。

  尚未建立工會的用人單位,由上級工會指導職工推薦的代表向用人單位一方提出集體協商;用人單位一方要求進行集體協商的,可以向本單位職工直接提出,也可以向上級工會提出。

  職工和用人單位任何一方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或者拖延集體協商。

  第十六條 集體協商雙方在正式協商前應當進行下列準備工作:

  (一)確定協商的時間、地點、記錄人員;

  (二)擬定本次協商事項的具體內容;

  (三)收集與本次協商事項有關的情況和資料;

  (四)聽取各有關方面對本次協商的意見和建議;

  (五)了解與協商事項有關的法律、法規和其他規定;

  (六)其他需要準備的工作。

  第十七條 集體協商主要采取會議形式,也可以采取書面形式。但一方要求采取會議形式的,應當采取會議形式。

  會議由協商雙方首席代表輪流主持。提出協商的一方應當就協商事項的具體內容作出說明。

  會議應當做好記錄,雙方首席代表應當在會議記錄上簽字。

  雙方可以就協商事項,要求對方提供相應的資料和說明。

  第十八條 雙方就協商事項達成一致意見的,應當形成集體合同草案。雙方未達成一致意見的,經雙方首席代表同意,可以中止協商。中止期限及恢復協商的時間、地點、內容由雙方商定,但中止協商的期限累計不得超過六十日。

  第十九條 集體協商期間,職工與用人單位應當維護本單位正常的生產、工作秩序,不得采取任何影響生產、工作秩序或者社會穩定的行為。

  第三章 集體合同

  第二十條 集體協商雙方可以就下列事項訂立集體合同或者就其中某一項訂立專項集體合同:

 ?。ㄒ唬﹦趧訄蟪?;

 ?。ǘ┕ぷ鲿r間;

 ?。ㄈ┬菹⑿菁?;

 ?。ㄋ模﹦趧影踩c衛生;

 ?。ㄎ澹┍kU和福利;

 ?。┡毠ず臀闯赡旯ぬ厥獗Wo;

 ?。ㄆ撸┞殬I技能培訓;

 ?。ò耍﹦趧雍贤芾?;

 ?。ň牛┆剳?;

 ?。ㄊ┎脝T;

 ?。ㄊ唬┘w合同期限;

 ?。ㄊ┳兏?、解除集體合同的程序;

 ?。ㄊ┞男屑w合同發生爭議時的處理辦法;

 ?。ㄊ模┻`反集體合同的責任;

 ?。ㄊ澹╇p方認為應當約定的其他內容。

  集體合同內容與專項集體合同內容不一致的,以專項集體合同內容為準。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制作并公布集體合同示范文本。

  第二十一條 集體合同草案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職工一方的協商代表應當就集體協商的情況和集體合同草案的內容向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作出說明。

  集體合同草案經職工代表或者全體職工半數以上同意,獲得通過,并由職工一方的首席代表將討論通過的情況書面告知用人單位一方。

  集體合同由工會代表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訂立,尚未建立工會的用人單位,由上級工會指導職工推舉的代表與用人單位訂立。

  雙方首席代表應當在集體合同文本上簽字。

  第二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自雙方首席代表簽字之日起十日內,將集體合同文本一式三份報送市或者區、縣(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審查。

  市或者區、縣(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提出異議的,自第十六日起集體合同即行生效,也可以在第十五日前制作《集體合同審查意見書》,送達用人單位和職工雙方,集體合同生效日期為《集體合同審查意見書》蓋章確認的日期;提出異議的,用人單位和職工雙方自收到《集體合同審查意見書》后,可以就提出異議的事項重新進行集體協商、訂立集體合同,再報市或者區、縣(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審查。

  第二十三條 集體合同約定的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準不得低于市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標準。

  用人單位與職工個人訂立的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準不得低于集體合同規定的標準。低于集體合同規定的,按照集體合同執行。

  第二十四條 集體合同或者專項集體合同的期限一般為一至三年,期滿或者雙方約定的終止條件出現,即行終止。

  集體合同或者專項集體合同期滿前三個月內,雙方均可以向對方提出重新訂立或者續訂的要求。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變更、解除集體合同或者專項集體合同:

 ?。ㄒ唬╇p方協商一致的;

 ?。ǘ┘w合同或者專項集體合同約定的變更或者解除條件出現的;

 ?。ㄈ┮虿豢煽沽Φ仍蛑率辜w合同或者專項集體合同無法履行或者部分無法履行的;

 ?。ㄋ模┓?、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章 特別規定

  第二十六條 區、縣(市)以下區域內,建筑業、采礦業、餐飲服務業等行業可以由工會與用人單位代表組織或者用人單位方面代表進行集體協商,訂立行業性集體合同或者區域性集體合同。

  行業性集體合同或者區域性集體合同對本行業或者本區域內的用人單位和職工具有普遍約束力。

  第二十七條 下列涉及本行業職工切身利益的事項可以進行行業性集體協商:

  (一)本行業的最低工資標準;

  (二)本行業工資的調整幅度;

  (三)本行業同類工種的定額標準;

  (四)本行業各工種、崗位的勞動安全和衛生標準;

  (五)本行業各工種、崗位的職工培訓制度;

  (六)本行業女職工的特殊保護;

  (七)其他需要進行行業性集體協商的事項。

  具備條件的行業,可以在市級區域內開展工資集體協商。

  第二十八條 下列涉及本區域職工切身利益的事項可以進行區域性集體協商:

  (一)本區域的最低工資標準;

  (二)本區域工資的調整幅度;

  (三)本區域各工種、崗位的勞動安全和衛生標準;

  (四)本區域女職工的特殊保護;

  (五)其他需要進行區域性集體協商的事項。

  第二十九條 進行行業性或者區域性集體協商,職工一方協商代表由行業工會、基層工會聯合會或者聯合工會選派并經公示后產生。首席代表由行業工會、基層工會聯合會或者聯合工會主要負責人擔任。用人單位一方協商代表由用人單位代表組織選派并經公示后產生,也可以由本行業或者本區域內用人單位通過民主推舉或者授權委托等方式產生。首席代表由用人單位代表組織的負責人擔任或者從協商代表中民主推選產生。

  第三十條 進行行業性或者區域性集體協商時,雙方出席的協商代表不得少于本方協商代表總數的五分之四。雙方協商一致形成的集體合同草案應當提交行業或者區域職工代表大會討論,職工代表半數以上同意,草案獲得通過。審議通過的集體合同草案應當經行業或者區域內的用人單位法定代表人簽字并蓋公章確認。

  行業性或者區域性集體合同由行業工會、基層工會聯合會或者聯合工會代表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代表組織或者用人單位方面代表訂立,并由雙方首席代表簽字。

  第三十一條 用人單位代表組織應當自雙方首席代表簽字之日起十日內,將行業性或者區域性集體合同文本一式三份報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審查。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提出異議的,自第十六日起集體合同即行生效,也可以在第十五日前制作《集體合同審查意見書》,送達用人單位和職工雙方,集體合同生效日期為《集體合同審查意見書》蓋章確認的日期;提出異議的,按照本條例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的程序辦理。

  第五章 監督與爭議處理

  第三十二條 職工和用人單位雙方應當派出同等數量的代表共同組成集體合同監督小組,對集體合同的履行情況進行定期監督檢查,發現問題的,應當各自以書面形式向本方首席代表匯報,雙方首席代表應當認真研究處理。

  集體合同監督小組應當將集體合同履行的情況每年至少向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通報一次。

  第三十三條 職工和用人單位雙方因集體協商或者訂立集體合同發生爭議,協商解決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提出申請,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會同相關各方共同協商解決;未提出申請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認為必要時也可以進行協調處理。

  協調處理集體協商爭議,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結束。期滿未結束的,可以適當延長協調期限,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十五日,并應當向爭議雙方說明延期的理由。

  第三十四條 因履行集體合同發生爭議,雙方協商解決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或者區、縣(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

 ?。ㄒ唬┚芙^或者拖延集體協商的;

 ?。ǘ╅_展集體協商、訂立集體合同未按照規定程序進行的;

 ?。ㄈ┪刺峁┗蛘呶窗磿r、未如實提供集體協商和訂立集體合同所需資料的;

 ?。ㄋ模┯萌藛挝蛔璧K上級工會指導、幫助下級工會和職工進行集體協商、訂立集體合同的;

 ?。ㄎ澹┪窗凑找幎▓笏图w合同文本的。

  第三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法律、法規有處理規定的,適用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七章 附 則

  第三十七條 本條例自20**年11月15日起施行。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