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淮二小有效教學活動實施方案
全面落實素質教育,促進教學工作優質高效,結合我校實際,特制訂本方案:為了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向課堂效益要質量為核心,切實轉變教學質量增長方式,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全面和諧發展,全面開展有效教學活動,以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二、工作目標
深化教學改革,落實有效教學,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為實現這一目標,提出以下工作思路:
1.圍繞有效教學這個中心,扎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2.大力落實“有效教學十六字方針”在我校的研究和實踐。
3.繼續推進課程改革,深入開展探討研究,努力探索短時高效、學生樂學會學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進一步強化教學管理,在抓好常規管理的同時,努力探索教學管理新舉措,提升教學管理水平。
5.強化師能培訓,狠抓改薄轉優工程,全面提升教師專業水平。
6.總結有效教學活動經驗,形成有效教學鞏固機制,不斷推進有效教學長期深入開展。
三、工作任務
?。ㄒ唬┘訌姽芾黻犖榻ㄔO,提升教學管理的有效性
有效的教學源于有效的領導和管理。一要加強對教學全過程的有效領導與服務。要樹立正確的教學管理理念,加強對有效教學思想和理念的引領,加強對教學計劃、課程實施、校本研訓的領導,關注教學過程、改善教學環境、提高教學效益。要從“關注教學準備、衡量教學效能、評估作業效果、分析考試功能”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強對教學全過程的領導。二要強化對教學管理者隊伍的能力素質提升。校長、主任要帶頭學習有效教學教育理論,認真參與教學實踐,及時分析教學狀況,善于解決教學問題,要認真參加上級部門各項有效教學活動與教學調研診斷活動,努力構建一支有思想、懂教學、善管理的教學領導隊伍。三要強化對教學環節的督查與指導。要加強對“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評價”各個教學常規環節的檢查、督促、指導,采用隨機檢查、個別檢查、全面檢查等方式,發現問題,及時交流總結,堅持把教學管理過程落實到位;管理人員要加強對常規教學工作的指導與檢查,及時檢查教師教學常規情況,多聽隨堂課,多采用“唐尼課堂巡視法”去了解課堂,并以此實現對教師教學常規履行情況的全面了解與指導。
?。ǘ┩晟平虒W管理制度,提升教學過程的有效性
規范、科學、有效的教學管理制度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前提和關鍵,過程管理是教學管理的最日常手段。一要完善各項管理制度。繼續實施學習質量單元過關制度、后20%學習狀況跟蹤制度;完善并施行教師教學常規巡查制度、單元測試成績分析制度、期末教學常規考查制度,做到四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以保證教學過程在有序中追求有效。二要強化教學質量監控。要建立教學質量過程性、診斷性和終結性評價監控分析制度,突出重視在常規檢查中發現的薄弱班級,要通過抽測、質量分析的手段及時了解班級教學質量情況,幫助提出改進措施,確保教學質量均衡發展。三要形成有效運行機制。各校要通過日常檢查、教師自我教學小結、教研組活動交流等途徑,及時了解教學質量現狀、診斷教學問題、提出教學改進措施。建立健全教學信息采集,教學問題診斷,教學質量預警與激勵等教學質量保障機制。四要改革質量評價機制。要改變以往的標準性評價方式,著重突出教學質量的發展性評價,以“學生是否發展”作為評價的重要依據,強化與學生原有基礎的比較,鼓勵教師不放棄每一位學生,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ㄈ﹪栏穸酱俪R幝男?,提升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教學常規的嚴格執行是教學質量的保證。按照縣局有關要求,繼續引導教師規范地自覺地執行教學過程各個環節的具體要求,做到心中要求明確,行動規范到位。一要及時制定各類可行性計劃。包括各科教學計劃、后進生轉化計劃、復習前總復習計劃等。其中各科教學計劃包括班級學生情況分析、本冊教材的目標與要求、提高該科教學質量的措施、課時安排等;后進生轉化計劃包括轉化對象、轉化措施、轉化成效分析等;總復習計劃包含復習目標,復習內容與進度等。二要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做到先學后導。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要做到有課必備,超前備課。備課前教師要熟悉內容體系,了解教材編寫意圖,明確教材各單元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明確教材各單元知識的聯系與銜接,還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選擇有效的教法與學法。教案要完整有創意,欄目齊全,字跡清晰,應包括單元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授課時間、課時教學目標、課時重難點、課堂練習、課前準備、教學過程、作業設計、板書設計、學生預習等內容。三要精心上好每節課,做到當堂練習。課堂教學要努力按照“有效課堂”理論展開,每個教學環節,包括導入、新授、鞏固、拓展、作業等各個環節,都要循序漸進,追求實效;每個教學行為,包括教師儀態、教學語言、教法選擇、媒體選用、提問設計、課堂評價、師生交往等都要依據適用有效原則,合理進行。要把教師是否準備“當堂練習”做為衡量一節課是否有效的重要參數。要重視學生主體體驗,突出學法指導;要突出重視作業練習的有效性,提倡教師精選作業,鼓勵教師自編作業,從作業內容、方式、層次等因素開展研究,確保作業對學生認知提高和能力發展的作用。四要及時批改、落實作業。教育學生作業要規范、整潔,對作業潦草或不及時完成的,要加強教育和指導。教師要及時批改作業,不漏批錯批,要突出作業反饋、評價與訂正環節,要把作業訂正作為學生知識缺陷彌補的關鍵環節。對平時作業比較差的學生教師應做到面批。同時,教師要結合課堂教學和學生作業反饋實際,要求家長必須填字,把學生的作業真正落到實處。五要認真開展課外輔導,做到人人過關。認真開展課外輔導。要認真制定輔導計劃,精心選擇輔導內容,充分利用早自習、午間、午后等時間,對學感吃力、學有疑惑和學有所長的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課業輔導。在精心組織課堂教學的前提下,加大對學困生的輔導力度。
?。ㄋ模┥钊胪七M校本研訓,提升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性
1.完善教研機制組織教師大力開展有效教學小課題研究,開展好每一次教研活動,實施短平快教研。
2.圍繞課堂教學,加大研究力度,認真落實“先學后導,當堂訓練,落實作業,人人過關”的16字方針。
3.加大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研究力度,發揮現有教學設施的輔助作用。
4.繼續實施好《獨李中心小學薄弱學科教師及青年教師專業成長計劃》。在理論學習、教學反思、相互聽課、參與教研活動、承擔公開課、外出學習等方面,按照要求,及時督查,定期公布,以促進青年教師專業素質盡快提升。
5.要發揮好各教研組教育教學研究的作用,積極為教師交流教學信息、學習教改理念、探討教學模式提供平臺。
6.繼續開展教師教學業務競賽。要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教師基本功訓練與比賽,組織開展教師基本功大賽、有效教學示范課、備課說課、課堂教學評比、教學案例評優等常規業務訓練與比賽活動。
?。ㄎ澹┰鷮嶉_展課題研究,提升科研引領的有效性
要樹立“科研從教學中來,科研服務于教學”理念,理解“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虛”的現象,實現研教并進,端正思想,尋求指導,強化規范,努力提升教育科研對教學工作的引領作用。一要進一步規范教研活動,從而濃厚科研氛圍。樹立“科研服務教學”的意識,全方位積累教學科研材料,開展反復實踐與思考,在吸收學習借鑒的前提下,大力倡導原創性研究與成果表述,把“科研問題的真正研究化”作為評價的第一標準,進一步提升科研工作的有效性。二要扎實開展小課題研究。要關注在課題研究中教師能力的提升。伴隨教育科研,教師的業務能力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把教師教育科研活動作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要按照需要性、可行性原則,積極申請各類課題的立項研究,將每個課題研究落到實處,爭取更多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出現。
四、組織實施
為保障有效教學行動各項內容的順利實施,我校成立有效教學活動領導小組,負責該項目的開展。
活動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啟動階段(3--4月)
1、學習有效教學經驗。
2、領導全體教師學習有效教學基本理論并進行一次有效教學基本理論測試。
3、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
4、制定有效教學活動推進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5月-11月)
1、繼續開展有效教學理念學習活動,并人人寫出有效教學學習心得體會,設立專欄,更好交流。
2、出臺有效教學實施方案及有效教學過關實施方案,學區要及時指導督查和落實。
3、培育、樹立本項活動內容的典型,總結有效教學經驗。
4、開展以有效教學為主題的教學論文(案例)、教學設計等評比與研討。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12月)
1、全面總結有效教學活動的實施情況,形成書面報告。
2、提煉并建立有效教學活動長效機制,鞏固活動成果。
附:濱淮鎮第二中心小學推進有效教學活動動領導小組
組長:z
副組長:zz
組員:zzz
篇2:實驗幼兒園教師教學活動評比方案
實驗幼兒園教師教學活動評比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員參與,以評促練,不斷提升教師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培養骨干教師,建設一支高質量的師資隊伍。
二、活動對象
全體帶班教師
三、活動時間
分三個階段舉行
大班組:20**年10月27日、28日
中班組:20**年11月9日、10日
小班組:20**年12月7日、8日
四、活動程序
1.教師抽簽,確定活動順序、內容、班級。
2.教師按抽簽順序實施活動。
3.評審小組根據評比標準(另附)評議記分,匯總后評出相應獎項。
五、評委構成
大班組:
z(副園長)、z(副園長)、z(辦公室主任)、z(教科室主任)、z(教師代表)
中班組:z(副園長)、z(副園長)、z(迎賓小班年級組長)、z(淮海小班年級組長)、z(教師代表)
小班組:z(副園長)、z(副園長)、z(迎賓大班年級組長)、z(淮海大班年級組長)、z(教師代表)
六、組織領導:
組長:z
副組長:z
七、獎項設置
大班組、中班組、小班組各評選出一等獎2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4名。
篇3:教學活動設計方案參考格式
課程教學活動設計方案(原稱教學大綱)格式及要求(參考樣式):
《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教學活動設計方案
(注:請各專業注重項目的合理性及活動設計的可行性的審核)
項目一
工程地質堪察(6學時)
一、教學目標
最終目標:熟悉的物理力學性質,能夠閱讀工程地質堪察報告。
促成目標:
1.掌握房屋建筑工程的堪察內容及其野外堪察方法。
2.能根據工程地質堪察報告的內容及圖件提出地基與基礎方案設計的初步建議,推薦地基持力層。
3.對軟弱地基或不良地基,提出地基處理(加固)方案的建議。
4.能根據室內土工試驗的測試結果進一步了解土的物理力學性質。
二、工作任務
1.野外堪察(進行真實或模擬堪察等)
2.根據堪察結果編寫堪察報告書。
3.做常規的室內土工試驗
三、活動設計
1.準備編寫地質堪察報告書的資料(閱讀堪察報告書)
2.準備試驗土樣(土工試驗)
模塊1
工程地質堪察報告書的編寫(2學時)
一、教學目標
最終目標:
能閱讀堪察報告書
促成目標:
1.掌握房屋建筑工程的堪察內容及其野外堪察方法。
2.能根據工程地質堪察報告的內容及圖件提出地基與基礎方案設計的初步建議,推薦地基持力層。
3.能對軟弱地基或不良地基,提出地基處理加固方案的建議。
二、工作任務
根據選擇的堪察方法所獲得的主要堪察成果——地層剖面圖,結合工程概況編制堪察報告書。
三、活動設計
設計一個合適的地層剖面圖,指導學生完成編寫地質堪察報告書
四、相關實踐知識
(一)野外堪察方法及其測試步驟
1.初步選擇堪察方法并確定堪察步驟。
2.合理布置堪察點并進行堪察(只是了解過程與測試步驟,不能實際進行)。
(二)編制堪察報告書的步驟
1.緒論(工程概述或工程概況)
2.常規論述(土層分部)
3.專題論述(提出地基、基礎建議或基坑支護建議等)
4.結論與建議(工程評價)
5.附圖表(圖件)
(三)堪察成果及其對設計的建議
1.根據堪察結果,繪制工程地質柱狀圖、工程地質剖面圖等。
2.對地基與基礎方案設計提出建議。
3.對軟弱地基或不良地基,提出是否對進行處理的意見。對需要進行處理的,能提出地基處理加固方案的建議。
五、相關理論知識
問題1.巖土工程堪察等級是如何確定的?
問題2.房屋建筑工程的堪察內容有哪些?
問題3.工程堪察的目的和任務是什么?
(一)巖土工程堪察的目的、任務和分級
1.工程堪察的目的。
2.工程堪察的任務。
3.巖土工程堪察分級。
(二)房屋建筑工程的堪察內容
1.房屋建筑工程堪察的工作內容。
2.各階段的堪察內容。
3.堪察方法的適用范圍。
六、思考與練習
根據相關資料編寫堪察報告書。
模塊2
室內土工試驗(4學時)
一、教學目標
最終目標:會測定砂性土的重度和密度,能進行顆粒分析并繪制顆粒大小分布曲線。
促成目標:
1.能熟練操作儀器。
2.會根據試驗步驟進行試驗。
3.能根據土工試驗測定土的物理及力學性質。
二、工作任務
做常規的土工試驗。
三、活動設計
學生自己取土樣進行試驗(測密度及含水量)
四、相關實踐知識
(一)土的密度試驗
1.密度試驗相關的儀器設備名稱。
2.試驗操作步驟。
3.計算與制圖
4.填寫試驗記錄。
(二)土的含水量試驗
1.烘干法試驗相關的儀器設備名稱。
2.試驗操作步驟。
3.計算與制圖
4.填寫試驗記錄。
(三)土的顆粒分析試驗
1.篩析法試驗相關的儀器設備名稱。
2.試驗操作步驟。
3.計算與制圖
4.填寫試驗記錄。
五、相關理論知識
問題1.土的物理性指標有哪些?
問題2.土的物理狀態指標有哪些?
問題3.土的三相指的是什么?
問題4.《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把巖土分為哪幾類?
(一)土的組成與結構
1.土的固體顆粒
2.土中水
3.土中氣體
4.土的結構
(二)土的物理性質指標與測定
1.試驗目的
2.土的三個基本指標
3.土的工程分類,根據室內土工試驗進一步了解土的物理力學性質。
六、拓展性知識
黏性土的液限、塑限聯合測定試驗
七、思考與練習
根據所給資料,確定土的名稱和狀態。
項目二
淺基礎設計與施工(10學時)
一、教學目標
最終目標:能進行簡單的淺基礎設計;讀懂基礎施工方案,并熟悉相應施工準備與施工工藝。
促成目標:
1.熟悉地基與基礎設計原則及其分類
2.會確定基礎埋深
3.會進行地基計算
4.會確定基礎底面尺寸
5.能進行鋼筋混凝土柱下獨立基礎設計
6.淺基礎施工方案的編制
二、工作任務
1.根據堪察報告書提出的建議及結論選擇基礎類型
2.進行基礎設計
3.編制基礎施工方案
4.確定基礎施工工藝流程并制定質量控制要點
三、活動設計
1.準備鋼筋混凝土淺基礎設計相關資料,根據堪察報告及設計要求,設計一淺基礎(鋼筋混凝土柱下獨立基礎)
2.根據給出的地基條件,確定淺基礎(鋼筋混凝土柱下獨立基礎)施工方法及施工工
識讀基礎施工圖,判斷淺基礎的類型、看懂基礎構造圖。
模塊1
淺基礎設計(6學時)
一、教學目標
最終目標:會設計天然地基上的淺基礎。
促成目標:
1.熟悉地基與基礎設計原則及其分類
2.會確定基礎埋深
3.會進行地基計算
4.會確定基礎底面尺寸
二、工作任務
設計一個鋼筋混凝土柱下獨立基礎
三、活動設計
根據準備的淺基礎設計資料,設計柱下獨立基礎
四、相關實踐知識
(一)確定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1.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的修正
2.理論公式確定地基承載力
3.軟弱下臥層承載力的驗算
(二)確定基底尺寸
1.中心荷載作用下獨立基礎底面尺寸的確定
2.偏心荷載作用下獨立基礎底面尺寸的確定
(三)基礎設計步驟
擴展基礎設計的步驟
五、相關理論知識
問題1.地基的有類型?
問題2.基礎的類型有哪些?
問題3.地基基礎的設計有那些基本要求和基本規定?
問題4.天然地基上淺基礎的設計的步驟是什么?
問題5.現澆基礎預留基礎插筋有何作用?
(一)地基基礎設計原則
1.地基與基礎的設計等級
2.地基與基礎的設計的設計內容
3.地基與基礎設計所需資料
4.極限狀態設計原則
(二)地基與基礎的分類
1.地基的分類
2.基礎(淺)的分類
(三)根據相關因素確定基礎埋深
1.建筑物用途的影響
2.荷載和性質的影響
3.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的影響
4.相鄰建筑物基礎埋深的影響
5.其他影響
六、拓展性知識
無筋擴展基礎的設計
七、思考與練習
根據所給相關的工程資料設計一個鋼筋混凝土柱下獨立基礎
模塊2
淺基礎施工(4學時)
一、教學目標
最終目標:熟悉淺基礎(鋼筋混凝土)施工工藝和方法。
促成目標:
1.能進行土方工程量的計算
2.進行土方工程的施工準備工作
3.掌握淺基礎(鋼筋混凝土柱下獨立基礎)施工工藝及相關的規范、標準等
二、工作任務
鋼筋混凝土柱下獨立基礎的施工
三、活動設計
在給出的地基上確定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藝
四、相關實踐知識
(一)編寫天然地基上的淺基礎施工方案
1.(鋼筋混凝土柱下獨立)基礎的施工準備
2.混凝土基礎施工操作工藝及施工要點
(二)淺基礎(隱蔽工程)的質量驗收
1.《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和《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的相關知識
2.混凝土基礎施工的工程質量驗收
五、相關理論知識
問題1.土方工程施工過程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問題2.基坑土方工程量如何計算?
問題3.土方調配的目的是什么?土方調配的原則是什么?
問題4.什么是淺基礎?主要有哪幾種形式?
(一)土方工程量的計算方法
1.基坑土方工程量的計算
2.場地平整土方工程量的計算
(二)鋼筋混凝土基礎施工的構造要求
1.獨立基礎與條形基礎的構造要求
2.片筏基礎的構造要求
六、拓展性知識
剛性基礎施工
七、思考與練習
條形基礎施工
項目三
樁基礎設計與施工(12學時)
一、教學目標
最終目標:能進行簡單的樁基礎(鋼筋混凝土)設計;讀懂基礎施工方案,并熟悉相應施工準備、施工工藝及方法。
促成目標:
1.會確定豎向承載力設計值
2.會選擇合理的樁基礎類型并確定樁的規格和數量
3.能設計樁基承臺
4.掌握樁基礎施工工藝及相關的規范、標準等
二、工作任務
1.設計預制樁基礎
2.編制樁基礎的施工工藝流程
三、活動設計
1.準備樁基礎設計相關資料,設計一個簡單的樁基礎
2.根據給出的地基條件,確定樁基礎的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藝
模塊1
樁基礎設計(8學時)
一、教學目標
最終目標:會設計預制樁基礎。
促成目標:
1.會選擇樁基礎類型
2.會確定樁基礎的承載力
3.會確定樁的規格(樁型、樁長)、數量并進行平面布置
4.會設計樁基承臺
二、工作任務
設計一個樁基礎(預制樁)
三、活動設計
在準備的樁基礎設計的相關資料基礎上,設計一個簡單的樁基礎
四、相關實踐知識
(一)確定樁的豎向承載力
1.確定單樁豎向承載力設計值
2.確定群樁豎向承載力設計值
(二)確定樁的規格、數量和平面布置
1.確定樁型樁和長
2.確定樁的根數和間距
3.樁在平面內進行合理布置
(三)樁基承臺結構承載力計算
1.沖切計算
2.受剪計算
3.受彎計算
4.局部受壓計算
五、相關理論知識
問題1.樁基礎的適用性和特點有哪些?
問題2.樁的分類方法有哪些?樁按其承載性狀分為哪幾種?
問題3.樁基礎設計的主要步驟有哪些?
問題4.樁基礎驗算的內容有哪些?
(一)樁基礎的適用范圍與特點
1.樁基礎的適用范圍
2.樁基礎(深基礎)的特點
(二)樁與樁基礎的分類
1.按樁的承載性狀分類
2、按適用功能分類
3、按樁身材料分類
4.按施工方法分類
5.按成樁方法分類
(三)樁的質量檢測技術
1.低應變法
2.超聲波法
3.抽芯法
(四)樁基礎的驗算
1、承載力驗算
2、沉降驗算
六、拓展性知識
灌注樁設計
七、思考與練習
根據場地資料、上部結構荷載以及初選的預制樁(截面已知)設計一個樁基礎
模塊2
樁基礎施工(4學時)
一、教學目標
最終目標:熟悉樁基礎(預制鋼筋混凝土樁)施工(沉樁)工藝和方法。
促成目標:
1.能制定合理的樁運輸方案
2.會選擇合適的樁堆放形式
3.會合理選擇沉樁機械設備
4.會合理選擇的沉樁方法
5.熟練掌握錘擊法的沉樁工藝
二、工作任務
預制樁基礎施工(錘擊法)
三、活動設計
在給出的地基條件上確定樁基礎的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藝
四、相關實踐知識
(一)預制樁制作、運輸與堆放
1.樁的制作
2.樁的運輸
3.樁的堆放
(二)沉樁機械設備
1.樁錘
2.樁架
3.動力裝置
(三)沉樁
1.選擇合適的沉樁工藝(錘擊法)
2.施工(打樁)準備
3.打樁
4.打樁的質量控制
5.打樁記錄
五、相關理論知識
問題1.預制樁的主要施工方法有哪些?
問題2.鋼筋混凝土預制樁施工主要包括哪幾個過程?
問題3.打樁設備包括哪幾部分?
(一)預制樁施工方法及其適用范圍
1.錘擊法
2.振動法
3.靜力壓樁法
(二)沉樁常遇問題
1.樁頭打壞
2.樁位產生偏差
3.樁身破裂
(三)樁基礎質量檢查的一般要求
應按現行《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2-20**)的有關要求進行質量檢查與驗收
六、拓展性知識
灌注樁施工
七、思考與練習
編制鋼筋混凝土預制樁的沉樁工藝(錘擊法)
項目四
基坑工程(8學時)
一、教學目標
最終目標:掌握基坑支護結構的施工工藝和方法
促成目標:
1.能根據基坑開挖方案組織施工
2.會進行簡單的排樁支護結構設計
3.會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地下水
4.會借助儀器設備對基坑進行現場監測
二、工作任務
1.設計單層支錨排樁支護結構
2.深基坑土方開挖施工
三、活動設計
1.給出一個排樁支護結構形式,選擇一個排樁進行設計
2.根據所給條件,確定土方開挖施工工藝及方法
模塊1
排樁支護結構設計(4學時)
一、教學目標
最終目標:會進行簡單的排樁設計
促成目標:
1.會選擇合適的排樁支護結構類型
2.能進行淺埋排樁的計算
二、工作任務
設計一淺埋單層支錨排樁
三、活動設計
給出一個排樁支護結構形式,選擇一個排樁進行設計
四、相關實踐知識
1.確定淺埋單層支錨排樁的地下埋入深度
2.確定錨拉力或支撐力
3.確定最大彎矩
4.進行單層支錨排樁的結構計算
五、相關理論知識
1.基坑工程的主要特點
2.基坑支護結構的類型與適用條件
3、排樁支護結構的設計方法
六、拓展性知識
懸臂式排樁設計
七、思考與練習
單層支錨排樁設計
模塊2
土方開挖(4學時)
一、教學目標
最終目標:掌握土方開挖施工工藝及方法
促成目標:
1.掌握擋土開挖方式
2.會根據深基坑開挖方案組織施工
3.會采取合適措施控制地下水
二、工作任務
深基坑土方開挖施工
三、活動設計
根據所給條件,確定土方開挖施工工藝及方法
四、相關實踐知識
1.確定地下水控制方案
2.土方開挖的施工工藝
五、相關理論知識
1.降水的方法及其適用范圍
2.現場監測的作用及其項目
3.土方開挖的分類與適用范圍
六、拓展性知識
逆作業施工的工藝原理及其優點
七、思考與練習
編制深基坑土方開挖施工方案
項目五
軟弱地基處理(4學時)
一、教學目標
最終目標:掌握軟弱地基處理的方法及施工工藝
促成目標:
1.掌握軟弱地基的特點
2.會根據換土墊層法處理軟弱地基
3.會根據現場條件選擇合適的地基處理方法
二、工作任務
用換土墊層法處理軟弱地基
三、活動設計
給出軟土地基相關資料,進行墊層設計
四、相關實踐知識
1.確定墊層的厚度和寬度
2.墊層的施工工藝及其質量控制標準
五、相關理論知識
1.軟弱地基的特點
2.地基的處理目的
3.地基處理方法的分類與適用情況
六、拓展性知識
強夯法施工
七、思考與練習
根據軟土地基的實際情況,采取換土墊層施工工藝對地基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