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科學的培訓理念和機制,把企業培訓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抓,使企業培訓真正發揮促進企業發展的應有作用,是物業管理必須重視的問題。
時下很多物業管理企業,當管理面積沒有形成一定規模--指員工數量在120人以下時,作為培訓這一項工作,往往安排在公司辦公室,稍大一點公司,也有放在人力資源部的,然而,這些都是換湯不換藥。在前者的這些物業公司,很難專門設立人力資源部,更不可能設立培訓部門,往往普通的做法是,新員工入職,辦公室給予兩小時或半天時間,灌輸企業理念、薪資機制、入職須知,一股腦全部灌輸以后,發給試卷(內容多為公司成立時間,管理項目的名稱,獲得業績榮譽等等)進行考核,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不及格現象,否則責任部門就得挨K了。
程序走完后,交給用人的部門主管,由部門對其“說教”,崗位職責及崗位文化,再由部門老員工實行“傳、幫、帶”,但這些都是書面上規定的?,F實中,很多公司員工到部門主管這里就脫節了,最終造成培訓工作落實不了,培訓責任部門就成了“武大郎”--死得冤!做為每次開會及茶前飯后的點評對象,在千斤重擔之下,責任部門想盡辦法,利用文字來解脫自己的“罪過”,以求得一時寧靜與安穩,這樣周而復始,成了惡性循環。有兩種原因造成這樣的局面:一是培訓無法做到專部門或專人專職管理;二是心態問題。人們會去做受到獎勵的事情,中小型物業公司更多倡導的是務實,而有一部分人認為培訓不能直接產效益,不會立即給自己添兩筆彩,無法給予“組織”一個交代,因此對培訓不重視。這樣種種因素決定了培訓工作最終成為一種形式。
筆者觀點:
對于物業公司,首先應檢查自身內訓的機制是否合理,員工的實戰技能是否有提高,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是否有加深,員工對完成工作任務的信心是否確有增加,企業的團隊凝聚力是否有所加強。
一個內訓之所以會認為不成功,主要是由于以下幾種情況造成:內訓課程未能很好地克服企業的薄弱環節,內訓課程安排得過于急促而資料準備不足,內訓課程內容與企業實際工作脫鉤。一個高質量的內訓會應設置以下課程內容:企業文化的整合與宣傳、實戰型的工作技能提升、員工心理建設、情愿演練內容等。
其次,可根據自身狀況,采取組建內部培訓小組。
培訓小組是公司進行內訓的常設機構,是培訓工作的計劃、組織、執行與評估的工作小組。小組包括公司部門主管、部門經理、講師、公司領導等。
篇2:學院飲食中心從業人員衛生知識培訓制度
學院飲食中心從業人員衛生知識培訓制度
一、從業人員衛生知識培訓的時間與健康檢查的時間同期進行,并且每年復訓一次,培訓合格方可上崗。
二、除了衛生部門有組織的培訓以外,安康學院根據實際情況和季節特點不定期地對食堂工作人員進行衛生知識培訓。
三、衛生知識培訓必須作為長期的基礎性工作來抓,做到經常性培訓與重點培訓相結合,從而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衛生意識。
篇3:中鐵工程經理部安全教育培訓制度
中鐵工程經理部安全教育培訓制度
三級安全教育是指對項目部員工、工區員工、作業隊員工所進行的安全教育、工區安全教育、班組安全教育。
一、項目部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
項目經理部安全教育培訓,內容包括:項目級教育;安全生產法 產自糾自查;工程施工時容易發生的傷害事故及其預防。
二、工區級安全教育培訓
1、介紹各個工區的概況。
如工程項目、施工工藝流程及其特點,人員結構、安全生產組織狀況及活動情況,現場危險源、區域、有毒有害工種情況,勞動保護方面的規章制度和對勞動保護用品的穿戴要求和注意事項,事故多發部位、原因、有什么特殊規定和安全要求,介紹常見事故和對典型事故案例的剖析,介紹、推廣安全生產中的好人好事,文明生產方面的具體做法和要求。
2、介紹工區防火知識,包括防火的方針,易燃易爆品的情況,防火的要害部位及防火的特殊需要,消防用品放置地點,滅火器的性能、使用方法,車間消防組織情況,遇到火險如何處理等。
3、組織新工人學習安全生產文件和安全操作規程制度。每月至少召開一次安全培訓教育會。
三、班組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
1、本班組的生產特點、作業環境、危險區域、設備狀況、消防設施等。重點介紹高溫、高壓、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蝕等方面可能導致發生事故的危險因素,交待本班組容易出事故的部位和典型事故案例的剖析。
2、講解本工種的安全操作規程和崗位責任,重點講思想上應時刻重視安全生產,自覺遵守安全操作規程,不違章作業;愛護和正確使用機器設備和工具;介紹各種安全活動以及作業環境的安全檢查和交接班制度。告訴新工人出了事故或發現了事故隱患,應及時報告領導,采取措施。
3、講解如何正確使用愛護勞動保護用品和文明生產的要求。進入車間戴好工帽,工作場地要整潔,道路要暢通,物件堆放要整齊等。
4、實行安全操作示范。組織重視安全、技術熟練、富有經驗的老工人進行安全操作示范,邊示范、邊講解,重點講安全操作要領,說明怎樣操作是危險的,怎樣操作是安全的,不遵守操作規程將會造成的嚴重后果。
5、每月至少召開一次安全教育培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