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減負增效方案
作業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指導的教學活動,是學生獲取知識、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素質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掌握教學情況、進行反饋調節的重要措施。然而在現實中,許多現象令人擔優,有的拘泥于課本搞重復練習,學生的作業多是機械抄記,重復套用;有的把書面作業作為唯一的形式,封閉而單一,奉行題海戰術。對于學生來說.完成作業只是完成了老師的作業,而不是自己的作業,作業成了學生一項艱苦的勞作、沉重的負擔,以致于一部分學生“望作業而興嘆”,學生的“作業恐懼癥”由此而生。那么如何優化作業設計,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實施小學語文教學的輕負擔高質量呢?
一、作業管理,輕負擔
“減負增效”在作業上的體現并不是簡單的少留作業。作業是“減負”的一方面,同時也是“增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脑O計,事半功倍
要減負,就必須讓孩子從成堆的作業中解放出來,就要求教師要精選習題,精心琢磨,作業要適量,難易度要適當。⒉
當堂作業,有效指導
課后做作業,學生雖然完成了,但有一部分學生是抄抄了事。教師批改后不能所饋到真實信息,學生也沒有起到鞏固練習作用,課后作業成了一道虛設的工程,費時費力無效果,且形成惡性循環,逃學、厭學者應運而生?,F在為了真正地能反饋到學生掌握和應用知識的程度,同時為了真正地減負增效,教師可以盡量留一些課堂時間(一般5~10分鐘)給學生用來完成作業。教師同時巡視、察看學生當堂的作業情況,獲得正確反饋并可及時糾正、指導學生錯誤的認識,學生也會最大限度的自己開動腦筋考慮問題,獨立完成作業,真正做到“做有成效”。
?、撑妮o導,示范激勵
教師的批改也間接影響學生及時認真地完成作業。教師的批改一定要做到及時,決不能拖拉,以獲得及時信息進行評講和糾正典型錯誤;批改一定要認真,這將對學生起到一個示范的作用。
?、炊喾浇Y合,細化要求
應調動多方力量,創造性地分年級細化作業布置要求。一、二年級無書面回家作業,
二、立足課堂,增實效
課堂教學,是“減負增效”的根本,也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程。
三、隊伍建設,促提升
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業務水平,提高所教學科的知識水平,尤其是學科能力的把握,這是“減負增效”的前提。有利于把握教材、把握課堂、把握學生。
四、教學管理,保質量
學校“六認真”常規管理,是落實“減負增效”的有力保障。
五、開展活動,厚素養
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活動,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有效途徑。
?、必S富課外閱讀,提升語文素養
?、贍I造良好的讀書氛圍;②發揮圖書館的讀書陣地作用;③積極開發校本讀物;④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⑤建立家校讀書互動機制;⑥建立讀書活動的激勵機制;⑦課外閱讀指導進入課程。
?、背珜Ы浀湔b讀,豐厚人文素養
誦讀經典,對提升學生的素質、人生的發展,都起著奠基的作用。因此,應積極提倡,并通過多種激勵機制,推動在小學階段一以貫之地進行。
篇2:奧鵬教育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方案作業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名稱:云雀的心愿
姓名:
施國政
工作單位:
嫘祖小學
學科年級:
語文
四年級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學內容分析
《云雀的心愿》是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云雀跟著媽媽飛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變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濫成災,心里很難過。聽了媽媽的話,小云雀懂得了保護森林的重要。
全篇共15個自然段,以擬人化的手法,以描寫人物對話為主要形式,先后寫了小云雀跟著媽媽來到沙漠上空、大河上空、自己家(森林)中看到不同的情景后進行的對話。將環境保護的科學道理寄托于有趣的故事中,便于學生閱讀感知。故事情節生動,語言通俗流暢,好讀易懂。
二、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童話故事,抓住相關詞句,從中體悟、理解森林對我們的重要作用,樹立環保意識。
3、能夠說出一些有關環保的宣傳語,并用實際行動實踐。
教學重難點:
1、分角色朗讀課文,抓住相關詞句,理解,從而理解森林對于我們的重要作用。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具體的、形象思維仍占主要地位。他們已經具備了初步的閱讀能力,能聯系上下文理解相關詞句的意思,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在前面有關環保課文學習的基礎上,再對本課所表達的森林對于環境的重要作用以及“保護環境、保護自然”這一主題的學習就比較容易領會和接受。同時,四年級的孩子已經了解環境對人類的重要性,及帶來的危害,但對經歷的畢竟很少,對其產生的災難性后果缺乏更深刻的認識和感受,所以要想讓其有心靈的感觸,還需深入體會。另外,隨著年齡的增大,學生對童話故事的興趣也沒有那么濃厚,但對新鮮事物仍有很強的好奇心,因而,創設情境,一些直觀的小視屏、圖片,可以讓學生直面美好事物被毀滅后的觸目驚心的災難場面,可以成為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點和閱讀能力的提升點。
四、教學過程
激發活動興趣------實施活動過程---------活動一
失去森林的后果(1、自主學習2、小組合作3、展示匯報)-------------活動二
擁有森林的好處(1、自主學習2、小組合作3、展示匯報)---------檢測活動效果---------拓展活動時空
五、教學策略選擇與信息技術融合的設計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教師要這個過程中,要關注一些關鍵的詞語,引導學生從詞語中談感受,比如:狂、風、漫天飛舞、貧瘠、脫韁
咆哮、沖垮、淹沒等詞語中,體會沒有森林的保護,帶來的可怕后果。
活動一:失去森林的后果。
1、自主學習。
自由朗讀課文2至8節,思考:當人們失去森林的時候,會帶來什么樣的結果呢?圈畫詞語,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小組
內交流自己的感受。
2、小組合作。
小組內進行交流、討論。
3、展示匯報。
(1)、小組匯報。
(2)、全班交流補充。
4、感情朗讀課文。
本課語言生動有趣,很適合學生在讀中領悟,在讀中體驗。因此,我決定采用以讀促悟,注重體驗的方法。讓學生通過抓住一些關鍵詞,如“漫天飛舞”“貧瘠”“咆哮”“淹沒”的理解,幫助學生更深切地感受失去森林后帶來的后果。
在這個段落中,重點從兩個大的方面入手:森林水庫和空調器。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細化內容。
活動二:擁有森林的好處。
1、自主學習。
自由朗讀課文9至13節,思考:你是怎樣理解有了森林后,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好處呢?從哪些詞語、句子中感受到的?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2、小組合作。
小組交流、討論。
3、展示匯報。
(1)、小組匯報。
(2)、其他組補充。
4、感情朗讀課文。
這一活動的設計在活動一學習的基礎上,對比進行學習,更有利于學生體會環境的重要性。
三、檢測活動效果。
1、學生通讀全文,想一想云雀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愿呢?你的心愿是什么?結合我們的實際,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讓學生由散狀的學習狀態回歸整體。同時檢測學習效果。
四、拓展活動時空。
交流課外搜集來的關于森林重要作用的資料。
語文的學習就是由課內延伸到課外,進一步了解加深體會。
六、教學評價設計
小組學習評價表
姓名
表現摘錄
自評
互評
次數
得分
總分
教師評價:
評價標準:
A.課堂活動中積極參與,與小組成員團結協作,效果好。5分
B.能較好參與課堂活動,團結合作,效果還好。4分
C.遵守課堂紀律,與小組同學相互配合。3分
D.不能做到以上三點。2分
說明:在班級內組成合作學習小組。小組活動完畢后,由小組長負責組織大家進行自評和互評,并記錄在“小組合作學習評價表”。
次數:表示在小組內加分幾次。加分1次得1分。
七、教學板書
云雀的心愿
失去森林的后果(沙漠→綠洲)
漫天飛舞
防風固沙
貧瘠的沙漠
蓄水防洪
咆哮
調節溫度
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
篇3: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工作總結
博興縣湖濱鎮寨盧小學學科總結
二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20**—20**學年第二學期
)
期末來到,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又要結束?;仡櫼粚W期的語文教學工作,有收獲有遺憾,存在的問題還需努力解決。經過認真思考,我做出以下的總結。
一、基礎知識抓牢抓好
為了讓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扎實,我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優缺點的基礎上對癥下藥,因材施教,不斷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比如,在書寫方面,我大力強調規范性,要求書寫整齊,字跡工整,并努力克服錯別字,有些學生對于寫過幾遍的字也會寫錯,如“寬”字下邊本該“見”而非“貝”
字,學生總是分不清是“水波”還是“潑水”,“拔河”還是“撥河”。類似這樣的問題我進行了大力更正,反復默寫和抄寫。
二、靈活使用教學方法,盡量因材施教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學生的學習要體現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我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調整課程內容,以求學生能盡興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完成自已的探究,真正體現自主性,教師自己也必須對自己的教學方法加以探究,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在教學中,我時時保持以讀代講,多讀多想,自主感悟,常常鼓勵學生各抒已見,使學生們盡情發表自己的看法,并且時不時采用一些別開生面的方式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了顯著的教學效果。
三、指導學生學習方法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方法對于學習來說是最重要的。搞好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是有很大的好處的。為什么有的同學老是玩,可成績卻不錯呢?我們常常強調上課專心聽講,及時對知識進行鞏固,然后還要及時復習。但是我覺得思考才是最關鍵的。有人說,聰明與否,在于是否思考。我著重指導學生學會思考。睡前回顧當天所學,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其實學習方法有很多,只要是有用的,都可以試試。
四、做好扶優轉差工作
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在學習中往往是非常輕松的,而成績差的學生卻常常來不及。這又是一個讓我們老師要思考的事情。對于這類問題我常常用的方法就是在作業中使用分級制度,在不影響大家的學習的前提下,對有些學困生進行再次鞏固基礎知識,并且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當面教學。通過一學期的實踐,我覺得這方法十分有效,以后還可以進行利用這種方法。
五、突出章節過關,拓展知識視野
本期的教學內容,分為八個單元。在每個單元的教學任務完成之后,我都進行檢測,針對學生存在的知識點問題,及時解決。對確實困難的學生進行耐心細致的個別教育,使之掌握。
語文教學必須重視積累運用,只有學生對知識有了一定積累之后,才能運用。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我開展了一系列的語文活動。
1.優秀課文朗讀。通過學生自主收尋優秀文段,使學生主動進行課外閱讀,學生的閱讀量增加的同時,學生必然收獲了許多東西。
2.進行各種詞語收集。如AAB式,ABB式,AABB式,ABAB式,ABAC式,ABCC式,AABC式,在不斷收集整理的過程中,學生的詞匯積累有了明顯的增多。
3.開展各種語文游戲。如句子的轉換,如“把”字句轉換成“被”字句,問句轉換成陳述句,兩句話變成一句話,學生在活動中提高了興趣,也訓練了動腦的能力。在這個學期中,學生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很濃,學生們都對語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本期的教學中,針對以上情況所采取的對策,學生的語文興趣得到了激發,語文基礎知識有所提高,語文能力得到了增強,為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