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于永正,我是怎樣教語文》有感
這學期學校為我們語文老師配備了《于永正,我是怎樣教語文》這本書,讀下來,對于老師的語文教學觀點,很有感觸。讀于老師的《我是怎樣教語文》這本書,感受最深的是不同于其他教學著作,他的文字真實,于平凡中見真知,正如于老師自己在書的序中寫道的:我的文章不是在書齋中寫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我寫的,都是我的故事,我的經驗、體會和感受。此書共有四輯,第一輯語文教學,應該為學生留下什么;第二輯教語文,其實很簡單;第三輯語文課堂教學的“亮點”在哪里;第四輯關于作文教學。每一輯都結合了于老師自己在實踐中的故事、感想,以及他在觀、聽青年教師課堂過程中的思考。其中有幾點給我有很深的啟發:
一、語文教育應該給學生留下什么?
“語文教育應該給學生留下什么?留下較好的語感,能不假思索的行文,留下認識和情感,留下初步的書寫能力,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留下興趣和習慣。”在多年的低段教學中我越來越覺得語文課堂要走近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留給學生興趣與習慣,好的學習習慣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在今年的現代經典研討學習活動中廣州的一位老師的關于傾聽共同體的學習課堂中,可以充分的讓我們知道學生習慣和能力的無限。
文中五重教學法講到:情感。它包括兩個方面意思:一是對學生有情,二是對語文教學有情,上課有情。我關愛每一位學生,尤其關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每個學生都是一個“人”,都是上帝賜予我們的一件藝術品。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則,也是“愛”的主要表現之一。我尊重每個學生,不僅僅讓他們感到我和藹可親,更重要的是我理解并盡力滿足他們的內在需要,無論是學習上的,心理上的,還是生活上的。于老師在書中舉到了教孩寫字的例子,對比我自己的寫字教學,我覺得我自己沒有像于老師那樣教好學生。一堂課中的寫字指導之后,對于學生生字抄寫本上寫得不好的字都有點出來,都要讓孩子達到規范,這是我以后教學中要注意的。
二、第四輯教語文,其實很簡單。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教育不能只讀一本語文書;教學藝術是處理教材的藝術加善待學生的藝術,走近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比處理教材、傳授知識更重要;語文老師的語文素養決定著語文教育的質量。
于老師談“簡單語文”的實質是按照語文教學的規律去做,它不純粹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常態語文。簡單語文是指教學目標簡約,教法簡潔,它強調的是讀和寫,一個人能把課文讀正確、流利、有感情,字詞句的訓練有了,語感訓練有了,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能力有了,人文性也就在其中。在讀的過程中,要會品味,即品詞、品句、品段、品篇。簡單語文簡單不是粗糙,不是簡單化,它仍然追求教學的高境界真實、扎實、樸實。簡單是一個相對概念,有簡單就一定有復雜,只有復雜作為前提,這樣的簡單才會有保障,才不會淪落為簡單化。語文教學要得法于課內,激趣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如果學生的確讀了很多書,而且邊讀邊想,精彩處要記憶,那么,他的語言積累會豐富的,語感會強的,寫作能力也會提高的,不要強迫學生看書,強迫,即使看了,也是沒有用的,興趣是最重要的。
聯系自己的教學我覺得低年級語文教學要做扎實有效還要做好以下幾方面:
一、制定科學,適切的教學目標
學生與學生之間都有差異性,而不同區域的學生的差異性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地理差異,家庭環境,教學環境等方面的差異,學生已習得的知識,視野的開闊面,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等等都是間接影響學生接受新知識的影響因素。所以,適度地教學要求,無論是對于我們,還是孩子都是有利無裨。太高的要求,學生達不到,教師學生雙方都失去對教學的信心。因此有效的課堂教學,科學的,合理的教學目標至關重要。
二、調動學生學的積極性
首先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應多樣化,新穎化,合理化,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課堂上注重評價的多元化,多樣化有效的課堂,學生的回答,教師的評價很重要。無論學生回答是否到位,到點,教師都應該根據教學進程需要給予他們及時亦或有目的性的滯后評價。而激勵,肯定的評價會讓學生興致勃勃,提高學習興趣!我們不難發現:經常得到別人肯定與表揚的孩子,一般都比較外向,活潑、開朗,在日常生活中也更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受老師的表揚的孩子則不是很大膽,回答問題的時候,如果自己不能肯定答案是否正確,他們往往聲音很小。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更需要甚至有些夸張的表揚,孩子的課堂學習興趣才更濃。
課堂,是教師和學生教學相長的一個平臺,課堂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為了學生實切的發展而進展的,也就是課堂教學一定要有它的實效性!
篇2:小學語文教學年會聽課有感
快樂的課堂——小學語文教學年會聽課有感
20**年12月23日—24日,我有幸參加了湖州市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年會,期間聆聽了7位教師精彩的課堂教學以及肖紹國、王自文老師的精彩點評,收獲頗多,感受頗多。
置身于課堂教學中,看到各位老師氣定神閑,信手拈來,不禁讓我連聲贊嘆,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為?課前老師們的準備都是那樣的精心,課堂氣氛是那樣的和諧。
老師們的導課都很有特點:沈惠芳通過聊天,說說你的好朋友是誰?為什么你們會成為好朋友?以此來引入新課《她是我的朋友》;吳妮娜老師則通過自我介紹,從織里“童裝之都”談起,學習用“白茶之鄉”、“竹子之鄉”來贊譽安吉,猜測“水之國”“花之國”是哪里來導入課文《牧場之國》,不僅拉近了和學生間的距離,也使得課堂生動活潑;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有楊玉華老師通過看片段猜童話、出示圖片猜童話等學生熟知的故事來引出新的科普童話《小露珠》,一下就激起了小學生們的好奇心,他們就特別想知道答案,小學生們很快就進入了學習狀態。這些都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實實在在上課,腳踏實地地傳授知識,力爭把課上實、上好。課堂上追求嚴謹,以學生學會、學好、學得輕松為目的,課堂效率大大提高,真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這些老師的課樸實但不失生動,每一堂課都抓住本堂課的重點與難點,實實在在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把語文課堂真正的變成語言的課堂,變成書聲朗朗的課堂,讓學生品味語言,感悟課文,是給我印象最深的一點。
雖然時間流逝,比賽已經結束了,但是回響在我們耳邊仍舊是南潯錦繡實驗學校楊玉華老師那溫柔的、循循善誘的聲音;李家巷小學李梅老師那高昂生動的語調;還有安吉實驗小學涂衛國老師那沉著大氣的風采也無不在我的眼前浮現。本次活動雖然短暫,但宛如與智者同行,聆聽著語文特有的協奏曲。
“有一種智慧,生成在課堂;有一種詩意,和理想棲居;有一種追求,叫做理想的課堂!”讓我們共同期待:有效的教學,快樂的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