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采掘攜接通風科火災煤塵治理方案及細則

5945

  20**年度計劃

  根據采掘攜接通風科在治理火災、煤塵災害做如下工作:

  一、防滅火工作:

  1、委托山西省煤工業炭廳對煤層自燃發火標志氣體及臨界值做鑒定。

  2、15101綜采工作面回采期間通過日常向采空區注氮,適時向采空區注二氧化碳,加強人工檢測及束管監測,防止采空區遺煤自燃。

  3、15101綜采工作面收尾時向采空區注適量二氧化碳,抑制遺煤氧化;回撤時在運巷距離工作面30處構筑擋風墻,使運巷和回風巷均形成局部通風,減少向采空區漏風。

  4、15101綜采面回撤完畢后,及時對采空區進行封閉。

  5、做好150103初采期間采空區防滅火工作。

  6、完成15105、15102綜采工作面運巷、回風巷防火門構筑及安裝工作。

  二、防塵工作:

  1、完成15105備采工作面風水管路吊掛及油漆工作。

  2、150102綜采工作面形成后,對風、運兩巷的隔爆水袋重新整理,按照質量標準化吊掛油漆風水管路。

  3、完成下半年粉塵游離二氧化硅及分散度測定。

  4、掘進工作面設置除塵風機、粉塵濃度傳感器及風水聯動噴霧。

  5、采掘工作面按規定沖洗巷道,其它巷道定期沖洗,加強轉載噴霧、凈化水幕等防塵設施管理。

  火災治理方案及實施細則

  一、系統簡介

  (一)自燃發火情況

  由山西省煤炭工業廳鑒定,我公司15號煤層自燃等級為Ⅰ類,自燃傾向性為容易自燃煤層,且具有爆炸性;8號煤層屬不易自燃-自燃煤層,9號煤層屬自然煤層。

  (2)防滅火系統

  1、黃泥灌漿系統

  公司在工業廣場內布置地面固定式集中灌漿系統為全礦服務,選用型號為*ZMD-60的行走式黃泥攪拌器和型號為SB200/5×6-13/37泥漿輸送泵。管路為D159×7無縫鋼管。

  2、注氮防滅火系統

  地面制氮機房配備兩臺型號為DT-1000/6制氮機,氮氣產量1000m3/min,出口壓力(0.2-0.6)Mpa,壓力并列布置。注氮主管路為DN159的無縫鋼管經主斜井敷設至井下,工作面管路為DN108無縫鋼管,能夠實現24小時不間斷注氮,氮氣濃度保持在97%以上,平均每天向采空區注氮約10000m3。

  3、注二氧化碳

  液態二氧化碳防滅火系統由地面二氧化碳槽車,輸氣管、水液汽化器(安裝在制氮機房旁邊)等構成,注二氧化碳和注氮共用一趟管路,當工作面需要注二氧化碳時,將管路接到注二氧化碳水液汽化器側即可實現采空區注二氧化碳,利用二氧化碳的吸附性強、溫度低等特點有效防止采空區遺煤自燃。工作面在回采期間遇地質構造或其它原因導致推進速度減慢,工作面在收尾、回撤前及工作面封閉后,可根據實際情況適量灌注液態CO2。

  4、束管監測系統

  公司選用了JSG-8型束管監測系統,建立地面束管監測實驗室,通過束管將礦井井下各測點的氣體經抽氣泵負壓抽取,該監測系統最多可布置24路束管監測管路,可24h不間斷監測。抽取的氣體采用氣相色譜檢測裝置分析,分別對CO、CO2、CH4、C2H2、C2H4、C2H6、C3H6、C3H8、O2、N2等氣體含量的進行分析,并結合井下CO和溫度傳感器的監測,從而實現對礦井自燃火災的早期預報。

  目前礦井已經形成了日常注氮、束管監測,根據采空區實際情況適量注漿和灌注二氧化碳的防滅火模式。

  二、防治體系

  防治目標:堅持自然發火“零”目標,實現“零高溫、零發火”,杜絕自然發火事故。

  (一)、組織機構

  組長:總經理

  副組長:總工程師、安全副總經理、生產副總經理、通風副總經理、機電副總經理、財務總監。

  成員:通風副總工程師、安全副總工程師、地測副總工程師、生產副總工程師、機電副總工程師

  各業務部門:通風科、抽采科、安監處、調度室、生產科、機電科、勞企科、供應科、各采掘隊組。

  (二)、崗位職責

  1、總經理是防治煤層自然發火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全面負責管理工作,從人、財、物等方面給予保障,按要求配備防滅火工作所需的儀器儀表、設備,建立防治煤層自然發火專業隊伍,配齊配足人員。

  2、總工程師為技術責任人,對防滅火總體方案、設計及新技術的運用把關。

  3、通風副總經理負責技術與日常管理工作,制定防治煤層自然發火工作計劃、方案、設計和技術措施,組織防治煤層自然發火工程施工、新技術推廣應用。

  4、生產副總經理對分管范圍內的綜合防治煤層自然發火措施落實情況負責。

  5、安全副總經理對礦井防治煤層自然發火監督工作負責。

  6、副總工程師在總工程師領導下,負責礦井井下防治煤層自然發火事故治理技術工作。參與編制、審查防治煤層自然發火治理規劃、計劃、措施并組織實施。貫徹落實上級下發的各項技術政策、指令、規定、措施等。

  7、通風科是防治煤層自然發火主管部門,其他部門負責其職責范圍內的防治煤層自然發火工作。通風科負責防治煤層自然發火預測預報,防火檢查分析,預防性防火灌漿、注氮、注二氧化碳等工作。

  8、生產科負責合理安排礦井生產布局,明細采掘接替計劃,在設計源頭上立足于超前預防,實現防火管理的源頭控制。13、機電科負責保證入井電氣設備防爆性能完好,“三大保護”靈敏可靠,消滅失爆現象。負責驗收井下機電安裝工程的電氣設備防爆性能,電纜、器材等耐壓、絕緣性能,皮帶等非金屬制品的阻燃性能等。

  9、安監處負責貫徹、執行上級及礦有關防治煤層自然發火管理的指令、文件、規定、通知等,并負責進行監督檢查。

  10、調度室負責貫徹執行上級和礦制定的有關防治煤層自然發火事故的治理政策、規定,負責督促檢查其執行落實情況。掌握井下防治煤層自然發火治理的動態情況,有權下達調度指令,及時向領導匯報并督促有關部門進行整改落實。

  11、綜采隊負責防火技術方案及措施的落實工作,使用、管理和維護好本工作面系統內通風、防火監控、供水系統及隔爆設施。

  12、掘進隊負責貫徹執行防火規章、制度及措施,做好頂板超前管理,減少冒高現象的發生。負責做好采掘頭面各類防火材料及供水、供風管路各類設施的保護。

  3、實施方案及細則

  目前礦井防滅火主要以綜采工作面防止采空區自燃發火為主。以礦井防滅火設計為基礎,根據實際生產狀況合理選擇防滅火方式,制定防治煤層自然發火工作方案及實施細則。

  (一)預測預報

  每月按照規定編制自然發火觀測點設置計劃報通風副總經理審批,明確防火測點的布置、測定內容、測定方法及次數等,并根據現場情況及時進行調整。

  1、觀測地點:采煤工作面上隅角、架頭、架尾、架間及回風巷、高抽巷等其它可能發熱地點。

  2、觀測內容:氣體成分、溫度等自然發火預兆。

  3、測定方法:

 ?、贇鈽訖z測采用人工檢查、地面束管氣相色譜儀化驗與現場CO便攜儀多種檢測方法相結合,切實提高防火預報信息精準度。

 ?、趯τ诜阑鸸芾硖厥獾囟?、特殊時期采取“定點與隨機”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探查,即固定的防火觀測點和隨機的探查取樣,確保探查工作無盲點、無漏洞。

 ?、墼诓擅汗ぷ髅娓叱橄锍椴晒苈飞习惭bCO和溫度傳感器,對防治煤層自然發火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及時掌握防火動態信息。

  4、觀測周期:

 ?、俨擅汗ぷ髅婊仫L流、上隅角、架間、等地點,每班由瓦斯員檢查三次CO、CH4、溫度等參數。

 ?、诿刻鞂ぷ髅嫔嫌缃?、采空區抽采系統等防火重點地段進行一次氣體取樣,地面色譜儀化驗,如有異常每天進行取樣并采取措施處理。

 ?、勖咳炖檬艹槿∵M風隅角、上隅角、采空區的氣體進行色譜儀化驗,及時掌握氣體變化情況。

  二、工作面回采期間

  1、工作面推進30m時在運巷預埋兩趟注氮(液態CO2)管,風巷預埋防火灌漿管路,工作面進風隅角、上隅角及采空區各敷設一趟管束管,隨工作面回采交替邁步式預埋。

  2、按照要求工作面回采期間,上、下隅角每隔10m施工一個隔離垛,隔離垛采用袋裝碎矸石砌筑減少采空區漏風。

  3、綜采隊合理組織生產,優化勞動組織,加快工作面回采進度,保證回采進尺大于月最低推進度要求。月最低推進度要根據自然“三帶”劃分,合理確定,保證防火“三帶”交替,使工作面最低推進度時間小于最短自然發火期。工作面在回采過程中不得隨意丟頂、底煤,浮煤要出凈,減少采空區遺煤。

  4、合理優化通風系統??茖W利用均壓通風技術降低回采工作面或采空區進、回風兩端壓差,以減少采空區漏風。在風排與抽采治理瓦斯之間找到切合點,合理控制抽采,盡量減少向采空區漏風。

  5、當工作面日平均推進速度大于等于3.2m時,采用采空區日常性注氮,注氮濃度不小于97%,日注氮量不小于9000m3的防滅火方式來抑制采空區自燃發火。

  當工作面日平均推進速度小于3.2m或者上隅角、高抽巷等地點有CO顯現有發火趨勢時,停止注氮。根據采空區空間及CO變化情況適量灌注二氧化碳。

  當工作面為平采或者注漿條件成熟時,可根據發熱區域實際情況采取預埋管注漿或鉆孔注漿,來抑制采空區自燃。

  三、工作面收尾回撤期間

  工作面距設計收作線100m前,必須提前編制強化防治煤層自然發火措施。

  1、預埋管路:

 ?、俟ぷ髅嬖诰嗤2删€70m、40m、15m處分別埋設一趟注氮管路,通過三通進行轉換。同時在工作面在距停采線50m時向采空區預防性的灌注適量CO2,收尾期間通過注CO2、注氮相結合的方式防止采空區遺煤自燃。

 ?、谠谶\巷距停采線15m、回風巷距停采線15m、10m處各加埋一趟束管。

 ?、墼诨仫L巷停采線附近預留一趟注漿管路,根據回采地形,必要時采取注漿防滅火措施。

  2、隔離封堵:

 ?、俟ぷ髅媸兆髌陂g距停采線60m開始,強化上下隅角封堵,每隔10m施工隔離垛,有效降低采空區漏風。

 ?、诠ぷ髅婊夭山Y束后及時對上、下隅角最后一道隔離垛及架尾老塘側進行有效封堵。

  3、合理調整通風系統,回撤時在運巷停采線附近構筑擋風墻,使運巷、工作面及回風巷形成局部通風,減少采空區漏風。

  4、收尾回撤期間加強上隅角、高抽巷抽放管、回風巷等重要地點的瓦斯、一氧化碳檢測;每天進行束管取樣化驗,發現發火跡象及時采取措施處理。

  四、采空區密閉管理

  1、嚴格按照規程要求,工作面收作鋪網結束后,必須在45天內永久封閉。封閉時必須制定工作面封閉設計方案、措施,確定封閉墻位置、結構及施工標準,明確采空區的觀測系統。

  2、永久閉墻施工前留設直通采空區的觀測孔、措施孔及防水孔,每道閉墻施工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閉墻施工后均由通風副總組織相關部門進行現場驗收。

  3、工作面封閉初期,采空區防火管理仍處于不穩定狀態,落實采空區封閉墻巡回檢查、分析制度,配備專用取樣工具及裝備,利用預埋至采空區內部的束管進行取樣化驗,直至密閉內氣體趨于穩定狀態。

  五、數據整理及分析

  綜采工作面在回采、收尾回撤及封閉后氣體取樣化驗數據要及時整理、歸檔,繪制曲線圖進行分析,實現防火預測預報的動態分析,為下一步防火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

  煤塵治理方案及實施細則

  一、礦井防塵供水系統

  礦井建有完善的防塵供水系統,地面建有井下消防灑水水池(V=2×1000m3)通過主斜井、副立井及主要進、回風大巷到達井下所有用水地點。主斜井、副立井及主要進、回風巷的靜壓水管直徑為159mm,采掘作面及用于沖洗巷道地點的靜壓水管直徑全部為108mm。井下有皮帶巷道每隔50m設一個三通閥門,無皮帶的巷道每個100m設置一個三通閥門,每個支閥上均設置能夠連接直徑為50mm管路的接口。井下主要巷道均按規定設置隔爆水棚,采掘巷道每隔200m設置一組隔爆水袋。井下各轉載點均設置了轉載噴霧。采煤工作面進風巷局工作面30m處,回風巷局工作面30m、50m各設置一道凈化水幕;掘進工作面30m、50m處各設置一道凈化水幕。各采掘工作面按規定定期沖洗巷道,井下防塵效果良好。

  2、煤塵治理方案及實施細則

  1、礦井的煤塵防治工作由總經理負責,總工程師負責技術管理工作。通風科每年組織編制年度綜合防塵措施。各隊組負責履行管理范圍內的防塵職責。

  2、必須對所開采的煤層進行煤塵爆炸性鑒定,鑒定單位必須有相關資質。

  3、按規定定期對礦井粉塵及其分散度及游離二氧化硅進行測定。

  4、通風科要按照規定建立測塵制度,配備專職測塵人員和足夠數量的測塵工具,定期測定粉塵濃度,測定結果要及時報通風副總經理審閱。

  5、要建立健全綜合防塵管理技術資料檔案。各種記錄、圖紙、臺帳等技術資料要齊全,記錄要準確。

  6、回采工作面防塵:

  (1)采煤機有完好的內、外噴霧系統,霧化效果好,能覆蓋滾筒,有效地抑制煤塵飛揚,并應做到開機先開水,無水不開機。

  (2)綜采工作面的液壓支架間,必須安裝架間噴霧裝置,降柱移架或放煤時自動噴霧。破碎機必須安裝防塵罩和噴霧裝置或除塵器。

  (3)所有裝煤點、轉載點都必須安裝合格的噴霧裝置,控制三通必須便于開關。

  (4)按規定在運巷距工作面30m、回風巷距工作面30m、50m各安設一道凈化水幕并堅持正常使用?;仫L巷凈化水幕需設置捕塵網。

  (5)按規定工作面風、運兩巷每隔200m設置一組隔爆水袋,隔爆水袋規格、水量、數量符合標準,水袋由通風隊安設,綜采隊維護。

  (6)綜采隊在生產班停機后,必須對設備上的煤塵進行沖洗,工作面、運巷及回風巷必須沖洗一次,不得有煤塵堆積。

  7、掘進工作面防塵:

  (1)風水管路末端距離掘進面迎頭的距離都不得超過50m。

  (2)必須實行濕式打眼,錨噴作業必須采用濕式噴漿。掘進機內外噴霧必須完好且能夠有效地抑制煤塵飛揚。

  (3)炮掘工作面必須使用水炮泥。放炮地點及其前后20m范圍內,放炮前后必須沖洗煤(巖)幫。裝煤(巖)時必須灑水滅塵。必須采用放炮噴霧。凈化水幕不得少于2道,噴霧時能夠有效地封閉巷道全斷面。

  (4)各裝煤點和轉載點都必須安裝合格的噴霧裝置。閥門安裝地點必須便于開關。

  (5)綜掘工作面按規定在距窩頭30m、50m處安設2道凈化水幕且有捕塵網,炮掘工作面除放炮噴霧外與綜掘面設置水幕位置相同。

  (6)掘進工作(煤巷掘進工作面)規定每隔200m設置一組隔爆水袋,水袋由通風隊安設,掘進隊組維護。

  (7)掘進面必須按規定工作面30m以內巷道班班沖洗;30-100m巷道每天沖洗,100m以外巷道至少一周沖洗一次,不得有煤塵堆積。

  8、井下所有煤倉和溜煤眼都應保持一定的存煤,不得放空。

  9、井下主要巷道、回風巷必須按規定設置永久隔爆水槽,由通風隊負責安裝、維護。

  10、井下煤倉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輸送機各轉載點和卸載點,以及地面、破碎機外、帶式輸送機走廊、轉載點等地點,都必須安裝噴霧裝置,并堅持正常使用,抑制煤塵飛揚。

  11、礦井主要回風巷及其它巷道由通風隊負責沖洗,至少每周沖洗一次。主運輸巷道有機運隊負責運輸巷由運輸隊負責沖洗,至少每周沖洗一次。

  12、所有接觸粉塵人員必須采取個體防護措施。

  13、要積極推廣使用自動噴霧、除塵風機、降塵劑等綜合防塵的新技術、新工藝。

篇2:采掘攜接通風科火災煤塵治理方案及細則

  20**年度計劃

  根據采掘攜接通風科在治理火災、煤塵災害做如下工作:

  一、防滅火工作:

  1、委托山西省煤工業炭廳對煤層自燃發火標志氣體及臨界值做鑒定。

  2、15101綜采工作面回采期間通過日常向采空區注氮,適時向采空區注二氧化碳,加強人工檢測及束管監測,防止采空區遺煤自燃。

  3、15101綜采工作面收尾時向采空區注適量二氧化碳,抑制遺煤氧化;回撤時在運巷距離工作面30處構筑擋風墻,使運巷和回風巷均形成局部通風,減少向采空區漏風。

  4、15101綜采面回撤完畢后,及時對采空區進行封閉。

  5、做好150103初采期間采空區防滅火工作。

  6、完成15105、15102綜采工作面運巷、回風巷防火門構筑及安裝工作。

  二、防塵工作:

  1、完成15105備采工作面風水管路吊掛及油漆工作。

  2、150102綜采工作面形成后,對風、運兩巷的隔爆水袋重新整理,按照質量標準化吊掛油漆風水管路。

  3、完成下半年粉塵游離二氧化硅及分散度測定。

  4、掘進工作面設置除塵風機、粉塵濃度傳感器及風水聯動噴霧。

  5、采掘工作面按規定沖洗巷道,其它巷道定期沖洗,加強轉載噴霧、凈化水幕等防塵設施管理。

  火災治理方案及實施細則

  一、系統簡介

  (一)自燃發火情況

  由山西省煤炭工業廳鑒定,我公司15號煤層自燃等級為Ⅰ類,自燃傾向性為容易自燃煤層,且具有爆炸性;8號煤層屬不易自燃-自燃煤層,9號煤層屬自然煤層。

  (2)防滅火系統

  1、黃泥灌漿系統

  公司在工業廣場內布置地面固定式集中灌漿系統為全礦服務,選用型號為*ZMD-60的行走式黃泥攪拌器和型號為SB200/5×6-13/37泥漿輸送泵。管路為D159×7無縫鋼管。

  2、注氮防滅火系統

  地面制氮機房配備兩臺型號為DT-1000/6制氮機,氮氣產量1000m3/min,出口壓力(0.2-0.6)Mpa,壓力并列布置。注氮主管路為DN159的無縫鋼管經主斜井敷設至井下,工作面管路為DN108無縫鋼管,能夠實現24小時不間斷注氮,氮氣濃度保持在97%以上,平均每天向采空區注氮約10000m3。

  3、注二氧化碳

  液態二氧化碳防滅火系統由地面二氧化碳槽車,輸氣管、水液汽化器(安裝在制氮機房旁邊)等構成,注二氧化碳和注氮共用一趟管路,當工作面需要注二氧化碳時,將管路接到注二氧化碳水液汽化器側即可實現采空區注二氧化碳,利用二氧化碳的吸附性強、溫度低等特點有效防止采空區遺煤自燃。工作面在回采期間遇地質構造或其它原因導致推進速度減慢,工作面在收尾、回撤前及工作面封閉后,可根據實際情況適量灌注液態CO2。

  4、束管監測系統

  公司選用了JSG-8型束管監測系統,建立地面束管監測實驗室,通過束管將礦井井下各測點的氣體經抽氣泵負壓抽取,該監測系統最多可布置24路束管監測管路,可24h不間斷監測。抽取的氣體采用氣相色譜檢測裝置分析,分別對CO、CO2、CH4、C2H2、C2H4、C2H6、C3H6、C3H8、O2、N2等氣體含量的進行分析,并結合井下CO和溫度傳感器的監測,從而實現對礦井自燃火災的早期預報。

  目前礦井已經形成了日常注氮、束管監測,根據采空區實際情況適量注漿和灌注二氧化碳的防滅火模式。

  二、防治體系

  防治目標:堅持自然發火“零”目標,實現“零高溫、零發火”,杜絕自然發火事故。

  (一)、組織機構

  組長:總經理

  副組長:總工程師、安全副總經理、生產副總經理、通風副總經理、機電副總經理、財務總監。

  成員:通風副總工程師、安全副總工程師、地測副總工程師、生產副總工程師、機電副總工程師

  各業務部門:通風科、抽采科、安監處、調度室、生產科、機電科、勞企科、供應科、各采掘隊組。

  (二)、崗位職責

  1、總經理是防治煤層自然發火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全面負責管理工作,從人、財、物等方面給予保障,按要求配備防滅火工作所需的儀器儀表、設備,建立防治煤層自然發火專業隊伍,配齊配足人員。

  2、總工程師為技術責任人,對防滅火總體方案、設計及新技術的運用把關。

  3、通風副總經理負責技術與日常管理工作,制定防治煤層自然發火工作計劃、方案、設計和技術措施,組織防治煤層自然發火工程施工、新技術推廣應用。

  4、生產副總經理對分管范圍內的綜合防治煤層自然發火措施落實情況負責。

  5、安全副總經理對礦井防治煤層自然發火監督工作負責。

  6、副總工程師在總工程師領導下,負責礦井井下防治煤層自然發火事故治理技術工作。參與編制、審查防治煤層自然發火治理規劃、計劃、措施并組織實施。貫徹落實上級下發的各項技術政策、指令、規定、措施等。

  7、通風科是防治煤層自然發火主管部門,其他部門負責其職責范圍內的防治煤層自然發火工作。通風科負責防治煤層自然發火預測預報,防火檢查分析,預防性防火灌漿、注氮、注二氧化碳等工作。

  8、生產科負責合理安排礦井生產布局,明細采掘接替計劃,在設計源頭上立足于超前預防,實現防火管理的源頭控制。13、機電科負責保證入井電氣設備防爆性能完好,“三大保護”靈敏可靠,消滅失爆現象。負責驗收井下機電安裝工程的電氣設備防爆性能,電纜、器材等耐壓、絕緣性能,皮帶等非金屬制品的阻燃性能等。

  9、安監處負責貫徹、執行上級及礦有關防治煤層自然發火管理的指令、文件、規定、通知等,并負責進行監督檢查。

  10、調度室負責貫徹執行上級和礦制定的有關防治煤層自然發火事故的治理政策、規定,負責督促檢查其執行落實情況。掌握井下防治煤層自然發火治理的動態情況,有權下達調度指令,及時向領導匯報并督促有關部門進行整改落實。

  11、綜采隊負責防火技術方案及措施的落實工作,使用、管理和維護好本工作面系統內通風、防火監控、供水系統及隔爆設施。

  12、掘進隊負責貫徹執行防火規章、制度及措施,做好頂板超前管理,減少冒高現象的發生。負責做好采掘頭面各類防火材料及供水、供風管路各類設施的保護。

  3、實施方案及細則

  目前礦井防滅火主要以綜采工作面防止采空區自燃發火為主。以礦井防滅火設計為基礎,根據實際生產狀況合理選擇防滅火方式,制定防治煤層自然發火工作方案及實施細則。

  (一)預測預報

  每月按照規定編制自然發火觀測點設置計劃報通風副總經理審批,明確防火測點的布置、測定內容、測定方法及次數等,并根據現場情況及時進行調整。

  1、觀測地點:采煤工作面上隅角、架頭、架尾、架間及回風巷、高抽巷等其它可能發熱地點。

  2、觀測內容:氣體成分、溫度等自然發火預兆。

  3、測定方法:

 ?、贇鈽訖z測采用人工檢查、地面束管氣相色譜儀化驗與現場CO便攜儀多種檢測方法相結合,切實提高防火預報信息精準度。

 ?、趯τ诜阑鸸芾硖厥獾囟?、特殊時期采取“定點與隨機”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探查,即固定的防火觀測點和隨機的探查取樣,確保探查工作無盲點、無漏洞。

 ?、墼诓擅汗ぷ髅娓叱橄锍椴晒苈飞习惭bCO和溫度傳感器,對防治煤層自然發火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及時掌握防火動態信息。

  4、觀測周期:

 ?、俨擅汗ぷ髅婊仫L流、上隅角、架間、等地點,每班由瓦斯員檢查三次CO、CH4、溫度等參數。

 ?、诿刻鞂ぷ髅嫔嫌缃?、采空區抽采系統等防火重點地段進行一次氣體取樣,地面色譜儀化驗,如有異常每天進行取樣并采取措施處理。

 ?、勖咳炖檬艹槿∵M風隅角、上隅角、采空區的氣體進行色譜儀化驗,及時掌握氣體變化情況。

  二、工作面回采期間

  1、工作面推進30m時在運巷預埋兩趟注氮(液態CO2)管,風巷預埋防火灌漿管路,工作面進風隅角、上隅角及采空區各敷設一趟管束管,隨工作面回采交替邁步式預埋。

  2、按照要求工作面回采期間,上、下隅角每隔10m施工一個隔離垛,隔離垛采用袋裝碎矸石砌筑減少采空區漏風。

  3、綜采隊合理組織生產,優化勞動組織,加快工作面回采進度,保證回采進尺大于月最低推進度要求。月最低推進度要根據自然“三帶”劃分,合理確定,保證防火“三帶”交替,使工作面最低推進度時間小于最短自然發火期。工作面在回采過程中不得隨意丟頂、底煤,浮煤要出凈,減少采空區遺煤。

  4、合理優化通風系統??茖W利用均壓通風技術降低回采工作面或采空區進、回風兩端壓差,以減少采空區漏風。在風排與抽采治理瓦斯之間找到切合點,合理控制抽采,盡量減少向采空區漏風。

  5、當工作面日平均推進速度大于等于3.2m時,采用采空區日常性注氮,注氮濃度不小于97%,日注氮量不小于9000m3的防滅火方式來抑制采空區自燃發火。

  當工作面日平均推進速度小于3.2m或者上隅角、高抽巷等地點有CO顯現有發火趨勢時,停止注氮。根據采空區空間及CO變化情況適量灌注二氧化碳。

  當工作面為平采或者注漿條件成熟時,可根據發熱區域實際情況采取預埋管注漿或鉆孔注漿,來抑制采空區自燃。

  三、工作面收尾回撤期間

  工作面距設計收作線100m前,必須提前編制強化防治煤層自然發火措施。

  1、預埋管路:

 ?、俟ぷ髅嬖诰嗤2删€70m、40m、15m處分別埋設一趟注氮管路,通過三通進行轉換。同時在工作面在距停采線50m時向采空區預防性的灌注適量CO2,收尾期間通過注CO2、注氮相結合的方式防止采空區遺煤自燃。

 ?、谠谶\巷距停采線15m、回風巷距停采線15m、10m處各加埋一趟束管。

 ?、墼诨仫L巷停采線附近預留一趟注漿管路,根據回采地形,必要時采取注漿防滅火措施。

  2、隔離封堵:

 ?、俟ぷ髅媸兆髌陂g距停采線60m開始,強化上下隅角封堵,每隔10m施工隔離垛,有效降低采空區漏風。

 ?、诠ぷ髅婊夭山Y束后及時對上、下隅角最后一道隔離垛及架尾老塘側進行有效封堵。

  3、合理調整通風系統,回撤時在運巷停采線附近構筑擋風墻,使運巷、工作面及回風巷形成局部通風,減少采空區漏風。

  4、收尾回撤期間加強上隅角、高抽巷抽放管、回風巷等重要地點的瓦斯、一氧化碳檢測;每天進行束管取樣化驗,發現發火跡象及時采取措施處理。

  四、采空區密閉管理

  1、嚴格按照規程要求,工作面收作鋪網結束后,必須在45天內永久封閉。封閉時必須制定工作面封閉設計方案、措施,確定封閉墻位置、結構及施工標準,明確采空區的觀測系統。

  2、永久閉墻施工前留設直通采空區的觀測孔、措施孔及防水孔,每道閉墻施工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閉墻施工后均由通風副總組織相關部門進行現場驗收。

  3、工作面封閉初期,采空區防火管理仍處于不穩定狀態,落實采空區封閉墻巡回檢查、分析制度,配備專用取樣工具及裝備,利用預埋至采空區內部的束管進行取樣化驗,直至密閉內氣體趨于穩定狀態。

  五、數據整理及分析

  綜采工作面在回采、收尾回撤及封閉后氣體取樣化驗數據要及時整理、歸檔,繪制曲線圖進行分析,實現防火預測預報的動態分析,為下一步防火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

  煤塵治理方案及實施細則

  一、礦井防塵供水系統

  礦井建有完善的防塵供水系統,地面建有井下消防灑水水池(V=2×1000m3)通過主斜井、副立井及主要進、回風大巷到達井下所有用水地點。主斜井、副立井及主要進、回風巷的靜壓水管直徑為159mm,采掘作面及用于沖洗巷道地點的靜壓水管直徑全部為108mm。井下有皮帶巷道每隔50m設一個三通閥門,無皮帶的巷道每個100m設置一個三通閥門,每個支閥上均設置能夠連接直徑為50mm管路的接口。井下主要巷道均按規定設置隔爆水棚,采掘巷道每隔200m設置一組隔爆水袋。井下各轉載點均設置了轉載噴霧。采煤工作面進風巷局工作面30m處,回風巷局工作面30m、50m各設置一道凈化水幕;掘進工作面30m、50m處各設置一道凈化水幕。各采掘工作面按規定定期沖洗巷道,井下防塵效果良好。

  2、煤塵治理方案及實施細則

  1、礦井的煤塵防治工作由總經理負責,總工程師負責技術管理工作。通風科每年組織編制年度綜合防塵措施。各隊組負責履行管理范圍內的防塵職責。

  2、必須對所開采的煤層進行煤塵爆炸性鑒定,鑒定單位必須有相關資質。

  3、按規定定期對礦井粉塵及其分散度及游離二氧化硅進行測定。

  4、通風科要按照規定建立測塵制度,配備專職測塵人員和足夠數量的測塵工具,定期測定粉塵濃度,測定結果要及時報通風副總經理審閱。

  5、要建立健全綜合防塵管理技術資料檔案。各種記錄、圖紙、臺帳等技術資料要齊全,記錄要準確。

  6、回采工作面防塵:

  (1)采煤機有完好的內、外噴霧系統,霧化效果好,能覆蓋滾筒,有效地抑制煤塵飛揚,并應做到開機先開水,無水不開機。

  (2)綜采工作面的液壓支架間,必須安裝架間噴霧裝置,降柱移架或放煤時自動噴霧。破碎機必須安裝防塵罩和噴霧裝置或除塵器。

  (3)所有裝煤點、轉載點都必須安裝合格的噴霧裝置,控制三通必須便于開關。

  (4)按規定在運巷距工作面30m、回風巷距工作面30m、50m各安設一道凈化水幕并堅持正常使用?;仫L巷凈化水幕需設置捕塵網。

  (5)按規定工作面風、運兩巷每隔200m設置一組隔爆水袋,隔爆水袋規格、水量、數量符合標準,水袋由通風隊安設,綜采隊維護。

  (6)綜采隊在生產班停機后,必須對設備上的煤塵進行沖洗,工作面、運巷及回風巷必須沖洗一次,不得有煤塵堆積。

  7、掘進工作面防塵:

  (1)風水管路末端距離掘進面迎頭的距離都不得超過50m。

  (2)必須實行濕式打眼,錨噴作業必須采用濕式噴漿。掘進機內外噴霧必須完好且能夠有效地抑制煤塵飛揚。

  (3)炮掘工作面必須使用水炮泥。放炮地點及其前后20m范圍內,放炮前后必須沖洗煤(巖)幫。裝煤(巖)時必須灑水滅塵。必須采用放炮噴霧。凈化水幕不得少于2道,噴霧時能夠有效地封閉巷道全斷面。

  (4)各裝煤點和轉載點都必須安裝合格的噴霧裝置。閥門安裝地點必須便于開關。

  (5)綜掘工作面按規定在距窩頭30m、50m處安設2道凈化水幕且有捕塵網,炮掘工作面除放炮噴霧外與綜掘面設置水幕位置相同。

  (6)掘進工作(煤巷掘進工作面)規定每隔200m設置一組隔爆水袋,水袋由通風隊安設,掘進隊組維護。

  (7)掘進面必須按規定工作面30m以內巷道班班沖洗;30-100m巷道每天沖洗,100m以外巷道至少一周沖洗一次,不得有煤塵堆積。

  8、井下所有煤倉和溜煤眼都應保持一定的存煤,不得放空。

  9、井下主要巷道、回風巷必須按規定設置永久隔爆水槽,由通風隊負責安裝、維護。

  10、井下煤倉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輸送機各轉載點和卸載點,以及地面、破碎機外、帶式輸送機走廊、轉載點等地點,都必須安裝噴霧裝置,并堅持正常使用,抑制煤塵飛揚。

  11、礦井主要回風巷及其它巷道由通風隊負責沖洗,至少每周沖洗一次。主運輸巷道有機運隊負責運輸巷由運輸隊負責沖洗,至少每周沖洗一次。

  12、所有接觸粉塵人員必須采取個體防護措施。

  13、要積極推廣使用自動噴霧、除塵風機、降塵劑等綜合防塵的新技術、新工藝。

篇3:在建工程火災化學物品爆燃或爆炸應急預案

  在建工程火災、化學物品爆燃或爆炸應急預案

  1、火災事故

 ?。?)施工現場發生火災的主要環節

  電氣線路超過負荷或線路短路引起火災;電熱設備、照明燈具使用不當引起火災,大功率照明燈具與易燃物距離過近引起火災,電弧、電火花等引起火災。電焊機、點焊機使用時電氣弧光、火花等會引燃周圍物體,引起火災;民工生活、住宿臨時用電拉設不規范,有亂拉亂接現象。民工在宿舍內生火煮吃、取暖引燃易燃物質等。

 ?。?)預防措施

 ?、僮鍪┕そM織設計時要根據電器設備的用電量正確選擇導線截面,導線架空敷設時其安全間距必須滿足規范要求。

 ?、陔姎獠僮魅藛T要認真執行規范,正確連接導線,接線柱要壓牢、壓實。

 ?、郜F場用的電動機嚴禁超載使用,電機周圍無易燃物,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保證設備正常運轉。

 ?、苁┕がF場內嚴禁使用電爐子,使用碘鎢燈時,燈與易燃物間距要大于30cm,室內不準使用功率超過60w的燈泡。

 ?、菔褂煤笝C時要執行用火證制度,并有人監護、施焊周圍不能存在易燃物體,并配備防火設備。電焊機要放在通風良好的地方。

 ?、奘┕がF場的高大設備做好防雷接地工作。

 ?、叽娣乓兹細怏w、易燃物倉庫內的照明裝置一定要采用防爆型設備,導線敷設、燈具安裝、導線與設備連接均應滿足有關規范要求。

  2、易燃、易爆危險品引起火災、爆炸事故

 ?。?)施工現場由于易燃、易爆物品使用引起火災、爆炸的主要環節

  施工現場的使用油漆、松節油、汽油等涂料或溶劑;使用揮發性易燃性溶劑稀釋的涂料時使用明火或吸煙;焊、割作業點與氧氣瓶電石桶和乙炔發生器等危險品的距離過??;

 ?。?)預防措施

 ?、偈褂脫]發性、易燃性等易燃、易爆危險品的現場不得使用明火或吸煙,同時應加強通風,使作業場所有害氣體濃度降低。

 ?、诤?、割作業點與氧氣瓶、電石桶和乙炔發生器等危險品物品的距離不得少于10m,與易燃、易爆物品的距離不得少于30m。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