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環境/安全績效監測控制程序

6124

  環境/安全績效監測控制程序

  1.0 目的

  為使公司在質量/環境/安全管理體系運行過程中,保持對自身環境/安全狀況的了解,評價環境安全目標和指標的實現情況,驗證環境/安全管理方案和程序是否有效且被很好地履行,同時確定是否滿足了法律、法規和其他應遵守的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0 適用范圍

  適用于對公司質量/環境/安全管理體系運行過程中,對可能具有重大環境/安全影響的運行與活動的關鍵特性即環境/安全表現和過程控制情況的測量和評價。

  3.0 職責

  3.1 管理者代表負責批準監測計劃,負責組織有關人員對公司整體環境/安全績效進行評價,必要時提出相應的糾正/預防措施。

  3.2 管理部負責組織安排環境/安全監測的相關工作,并制定詳細的環境/安全監測計劃。

  3.3 辦公室負責法律法規新增及修訂的監測工作。

  3.4 各責任部門負責配合實施監測計劃。

  4.0 工作程序

  4.1 年度監測計劃的制訂:

  4.1.1管理部負責根據公司已識別的重大環境/安全因素,環境/安全目標、指標,環境/安全管理方案,有關環境法律、法規要求等資料,制定詳細的年度環境/安全監測計劃。

  4.1.2監測計劃中設置的需監測的環境/安全表現參數應具有客觀性、可驗證性和再現性,還應能反映公司的經營特點及質量/環境/安全方針的要求,可操作性強、成本低、效益高,并且技術上可行。

  4.1.3 監測計劃應包含以下內容:

  a. 監測的項目及分析內容;

  b. 監測的時間、頻率、方法;

  c. 監測責任人及配合部門;

  d. 產生的記錄。

  4.1.4 監測計劃經管理部經理審核,管理者代表批準后下發至有關部門。

  4.2 監測的實施:

  4.2.1管理部組織各相關部門按監測計劃實施,監測單位是外部有資格的機構時,由配合單位負責聯絡跟進實施。無論內部、外部監測均需留下相關監測記錄。

  4.2.2各管理處對所轄的區域中存在的危險因素進行檢查,采用檢查表、設備設施的安全檢查、對環境的監測等方式,進行監控、測量。管理部依據管理方案對環境/安全目標和指標的符合性進行檢查

  4.2.3監測前,管理部須準備好必要的工具和文件,以保證監測和檢查工作的順利進行。

  4.2.4 監測的結果依據各專業要求記錄。

  4.2.5 管理處負責對各種測量和監測的記錄進行統計和分析,并與環境/安全目標和指標、環境/安全管理方案、適用的法律法規進行比較,來評價環境/安全績效。

  4.3 監測設備的校準:

  4.3.1所有本公司自備的環境/安全監測儀器、設備必須規定的周期予以校準,具體規定按 《計量器具管理程序》執行。

  4.4 環境/安全行為的評價:

  4.4.1 當監測記錄表明有違反相應環境/安全標準或不符合公司制訂的環境/安全目標與指標時,管理者代表應組織相關人員制訂的糾正/預防措施,及時整改。

  4.4.2 管理者代表負責至少每半年組織有關人員對公司整體環境/安全績效進行評價,評價除包括環境/安全表現和過程控制對實現目標和指標的符合性外,應特別注意評審對相關的環境法律、法規的遵循情況,以確定環境/安全管理改進的方向和目標。

  4.4.3 當適用的法律法規有新增或修訂時,辦公室須將監測結果與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比較,考核其符合性。

  4.4.4有意外事故發生時可即時增加評價次數。

  4.4.5評審結果應記錄在公司整體《環境/安全績效評價結果報告》,必要時管理部應下達有關的糾正/預防措施通知書??冃y量和監測的結果應作為管理評審的輸入。

  4.5 監測計劃的修訂:

  監測計劃應隨環境目標、指標或管理方案的變化而修改,修改應履行原審批手續,并通知到相關責任人。

  5.0 支持性文件

  5.1《計量器具管理程序》(ZH*-QP-23)

  5.2《不合格/糾正預防措施控制程序》(ZH*-TP-11)

  6.0 質量記錄

  6.1《環境/安全監測計劃》(ZH*-EP-08-1/A)

  6.2《環境/安全監測記錄》(ZH*-EP-08-2/A)

  6.3《環境/安全績效評價結果報告》(ZH*-EP-08-3/A)

篇2:公司EMS程序文件范本:環境監測控制工作程序

  公司EMS程序文件范本:環境監測控制程序

  十一.環境監測控制程序

  1.目的與適用范圍

  為了環境管理方案的有效實施和環境目標、指標的實現及環境管理體系的正常運行,特制定本程序。

  本程序適用于公司環境管理體系的運行情況、目標、指標的實施情況和法律、法規的遵循情況的檢查工作。

  2.引用標準和文件

  《ISO14000:1996環境管理體系—規范及使用指南》

  《ISO14000:1996環境管理體系—原則、體系和支持技術通用指南》

  3.職責

  3.1推行辦負責制定檢查計劃。

  3.2推行辦負責組織檢查組對各單位實施檢查。

  3.3各單位負責進行自查,并協助檢查組進行檢查。

  4.程序

  4.1監察計劃

  4.1.1推行辦制定檢查計劃,確定檢查目的、時間和檢查依據。

  4.1.2檢查項目

  a.現場運行控制情況;

  b.目標、指標及方案的完成情況;

  c.法律、法規的遵循情況;

  d.上次檢查所發現問題的整改情況;

  e.不合格項的糾正與預防措施的實施情況;

  f.應急措施的檢查;

  g.部門自查情況;

  h.其他情況。

  4.2檢查方式

  包括定期檢查和抽查。定期檢查每季度進行一次,抽查視實際情況隨時進行。

  4.3檢查的實施

  4.3.1推行辦組織檢查組,確定檢查組成員。

  4.3.2根據檢查計劃,對各單位實施檢查。

  4.3.3詳細記錄檢查情況。對檢查中發現的不合格項,下發整改通知單。

  4.3.4有條件時,依據標準進行實際測量。

  4.4檢查結果的處理

  4.4.1對于檢查中發現的不合格項,要求責任單位限期進行整改,并對其進行追蹤。

  4.4.2根據檢查結果進行通報。

  5.支持性文件、作業文件

篇3:醫院消毒滅菌效果環境衛生學監測質量持續改進制度

  醫院消毒滅菌效果及環境衛生學監測與質量持續改進制度

  一、醫院必須按衛生部規定對消毒、滅菌物品進行消毒滅菌效果監測,消毒物品細菌數不能超過國家標準,不得檢出致病性微生物;滅菌物品不得檢出任何微生物。消毒滅菌合格率必須達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進入臨床使用。

  二、高壓蒸汽滅菌器的監測必須進行工藝監測、化學監測和生物監測;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每天滅菌前需進行B-D試驗,合格方可進行正常滅菌。

  1、工藝監測應每鍋進行,并詳細記錄滅菌時溫度、壓力、時間等滅菌參數。

  2、化學監測應每包進行,手術器械、布類包尚需進行中心部位的化學指示卡監測。

  3、生物監測應每周進行,新引進滅菌器使用前或維修后必須先進行生物監測,合格后才能使用;對擬采用的新包裝容器、擺放方式、排氣方式及特殊滅菌工藝,也必須進行生物監測,合格后才能使用。

  三、環氧乙烷氣體滅菌器的監測:

  1、工藝監測:每滅菌批次進行;

  2、化學監測:每包內、外化學指示物監測;

  3、生物監測:每滅菌批次進行生物監測,合格后才能使用。

  四、對消毒滅菌物品應同時進行消毒滅菌效果監測,消毒物品每季度監測一次,不得檢出致病微生物,滅菌物品每月一次,不得檢出任何微生物。

  五、臨床科室使用中各種化學消毒劑、滅菌劑監測要求:化學濃度監測由臨床科室完成,使用中含氯或含溴、過氧乙酸等消毒劑濃度每日監測一次,使用中戊二醛濃度每周監測兩次,用于內鏡消毒或滅菌的戊二醛必須每日或使用前進行監測。生物監測:使用中消毒劑每季度監測一次,用于皮膚黏膜的消毒劑其細菌含量必須≤10cfu/ml,其他使用中的消毒劑其細菌含量≤100 cfu/ml,使用中的滅菌劑每月監測一次,不得檢出任何微生物。

  六、紫外線消毒應進行日常監測和輻照強度監測:日常監測包括燈管應用時間、累計照射時間、使用人簽名;新燈管的輻照強度不低于90μW/cm2,使用中燈管不得低于70μW /cm2,使用中燈管輻照強度一般應每半度監測1次。

  七、消毒級內鏡生物學監測:各種消毒后的內鏡及其他消毒物品應每季度進行生物監測,細菌總數<20cuf/件,不得檢出致病菌,凡穿透粘膜的內鏡附件及各種滅菌后的的內鏡及其附件應每月進行生物監測,合格標準為:無菌監測合格。

  八、血液凈化系統監測:血透室每月對反滲液和透析液進行監測。標準值為:細菌菌落總數必須≤100cfu/ml,不得檢出致病微生物;當疑有透析液污染或嚴重感染病例時,應增加采樣點,如原水口、軟化水出口、反滲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時進行監測。當檢查結果超過規定標準值時,必須再復查。每季度對透析用水和透析液進行內毒素監測,內毒素不能超過1EU/ml,不合格及時復查,透析用水的化學污染物情況至少每年監測一次,軟水硬度與游離氯監測至少每周進行一次,結果應符合規定。

  九、環境衛生學監測:每季度應對手術室、重癥監護病房(ICU)、產房、母嬰室、新生兒病房、、血液透析室、供應室無菌區、治療室、換藥室等進行環境衛生學監測。包括對空氣、物體表面和醫護人員手的監測。

  十、環境衛生學及消毒滅菌效果監測采取科室自測和院感辦監測相結合的方式,科室定期上報監測結果,院感辦對監測結果及時進行分析、定期反饋,并負責監測的指導工作。

  十一、質量改進

  1、監控護士負責應將醫院感染衛生學及消毒學監測資料及時收集,妥善保存備查。

  2、當監測項目超標,科室監控護士要立即查找原因,及時整改復查,專職監控人員追蹤整改情況,血庫有持續改進記錄。

  3、臨床科室采樣的相關項目操作必須規范,院感辦不定期進行抽查,以逐步提高采樣質量,以確保檢驗結果準確。

  4、院感辦將醫院消毒滅菌及環境衛生學監測結果納入醫療質量檢查,每季度匯總上報院感管理委員會并通過《院感簡報》反饋到臨床,以持續改進工作。、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