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數據及信息業務KPI方案及指標091220

948

20**年數據及信息業務KPI考核方案及指標口徑

圍繞實現數據業務持續、健康發展的目標,20**年的數據業務KPI考核保持延續性,采用業務打包和省公司自選業務的形式,適當簡化業務項目,考核數據增值業務收入占比和戰略性數據業務活躍用戶數兩項指標。

一、KPI考核方式和計分規則

(一)數據增值業務收入占比(5分)

1、指標定義

20**年數據增值業務收入占公司總收入的比重。

2、考核方式

為各省公司全年累計收入占比設定考核目標。

3、計分規則

當數據增值業務占收入比實際完成值不低于目標值時,得滿分;當實際完成值不高于目標值的80%時,得0分;當實際完成值處于目標值的80%-100%之間時,線性得分。

(二)戰略性數據業務活躍用戶總規模(3分)

1、指標定義

不考核單個業務,全曲下載、手機游戲(自有)、手機視頻/CMMB手機電視、手機閱讀、手機支付/手機錢包5項戰略性業務作為備選的考核業務,各省公司從備選業務包中選擇3項業務打包考核活躍用戶數之和。

2、考核方式

分月統計各省公司自選的3項粘性戰略性業務活躍用戶總規模(算術和),考核各省公司12個月總規模的月均值。

3、計分規則

當戰略性數據業務活躍用戶總規模實際完成值不低于目標值時,得滿分;當實際完成值不高于目標值的80%時,得0分;當實際完成值處于目標值的80%-100%之間時,線性得分。

二、KPI指標詳細口徑

(一)數據增值業務收入占比(5分)

指標口徑:20**年數據增值業務收入占公司總收入的比重。

數據增值業務收入為“短信數據業務收入+非短信數據業務收入+CMNET網內網間結算收入-CMNET網內網間結算支出+數據業務網內網間結算收入-數據業務網內網間結算支出+12530語音通話費收入”,以上均為分攤銷售折扣折讓后的凈收入。取數來源:財務收入報表。

(二)戰略性數據業務活躍用戶總規模(3分)

指標口徑:不考核單個業務,考核各省公司從全曲下載、手機游戲(自有)、手機視頻/CMMB手機電視、手機閱讀、手機支付/手機錢包5項戰略性業務中自選的3項考核業務打包的活躍用戶數之和。各業務的具體口徑如下:

(1)全曲收費下載客戶數

指標口徑:統計周期內,通過手機側(WAP、手機客戶端)或互聯網側(pc客戶端、web方式)下載過中央音樂全曲且產生計費話單(費用大于0)的客戶數(剔重)。取數來源:中央音樂平臺。

(2)手機游戲(自有)收費使用客戶數

指標口徑:考核手機游戲(自有)使用且付費客戶數,包括統計周期內下載過手機游戲(自有)收費單機游戲的客戶、訂購游戲包且使用的客戶、使用過手機網游且產生計費話單的客戶(剔重)。取數來源:手機游戲業務平臺。

(3)手機視頻/CMMB手機電視使用客戶數

指標口徑:包括手機視頻業務使用客戶和手機電視付費客戶數。其中手機視頻業務使用客戶數指統計周期內,通過WAP、手機視頻手機客戶端方式成功使用過手機視頻業務的客戶,包括在線收看或成功下載過視頻節目的客戶。取數來源:手機視頻業務平臺。其中CMMB手機電視付費客戶數指統計周期內,開通CMMB手機電視功能并訂購收視套餐的客戶數。取數來源:一級BOSS。

(4)手機閱讀使用客戶數

指標口徑:統計周期內,通過G3閱讀器、WAP或手機客戶端使用過手機閱讀業務的客戶數(剔重),包括訂購單本圖書或包月業務且有使用記錄的客戶。取數來源:手機閱讀業務平臺。

(5)手機支付/手機錢包使用客戶數

指標口徑:

統計周期內,手機支付和手機錢包有交易資金變動的客戶數(包括手機支付賬戶充值、消費、轉賬、提現,手機錢包充值、消費等,需剔重)。取數來源:手機支付業務平臺。

篇2:關鍵業績指標(KPI)

  關鍵業績指標(KPI)

  KPI(KeyPerformanceIndication)即關鍵業績指標,是通過對組織內部某一流程的輸入端、輸出端的關鍵參數進行設置、取樣、計算、分析,衡量流程績效的一種目標式量化管理指標,是把企業的戰略目標分解為可運作的遠景目標的工具,是企業績效管理系統的基礎。KPI是現代企業中受到普遍重視的業績考評方法。KPI可以使部門主管明確部門的主要責任,并以此為基礎,明確部門人員的業績衡量指標,使業績考評建立在量化的基礎之上。建立明確的切實可行的KPI指標體系是做好績效管理的關鍵。

  KPI法符合一個重要的管理原理——“二八原則”在一個企業的價值創造過程中,在在著"20/80"的規律,即20%的骨干人員創造企業80%的價值;而且在每一位員工身上"二八原理"同樣適用,即80%的工作任務是由20%的關鍵行為完成的。因此,必須抓住20%的關鍵行為,對之進行分析和衡量,這樣就能抓住業績評價的重心。

  一、建立關鍵業績指標體系遵循的原則

  1、目標導向。即KPI必須依據企業目標、部門目標、職務目標等來進行確定。

  2、注重工作質量。因工作質量是企業競爭力的核心,但又難以衡量,因此,對工作質量建立指標進行控制特別重要。

  3、可操作性。關鍵業績指標必須從技術上保證指標的可操作性,對每一指標都必須給予明確的定義,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渠道。

  4、強調輸入和輸出過程的控制。設立KPI指標,要優先考慮流程的輸入和輸出狀況,將兩者之間的過程視為一個整體,進行端點控制。

  二、確立KPI指標應把握的要點

  1、把個人和部門的目標與公司的整體戰略目標聯系起來。以全局的觀念來思考問題。

  2、指標一般應當比較穩定,即如果業務流程基本未變,則關鍵指標的項目也不應有較大的變動。

  3、指標應該可控制,可以達到。

  4、關鍵指標應當簡單明了,容易被執行這所接受和理解。

  5、對關鍵業績指標要進行規范定義,可以對每一KPI指標建立"KPI定義指標表"。

  三、運用KPI進行績效考核的難點

  績效管理最重要的是讓員工明白企業對他的要求是什么,以及他將如何開展工作和改進工作,他的工作的報酬會是什么樣的。主管回答這些問題的前提是他清楚地了解企業對他的要求是什么,對所在部門的要求是什么,說到底,也就是了解部門的KPI是什么。同時,主管也要了解員工的素質,以便有針對性的分配工作與制定目標。

  績效考核是績效管理循環中的一個環節,績效考核主要實現兩個目的:一是績效改進,二是價值評價。面向績效改進的考核是遵循PDCA循環模式的,它的重點是問題的解決及方法的改進,從而實現績效的改進。它往往不和薪酬直接掛鉤,但可以為價值評價提供依據。這種考核中主管對員工的評價不僅反饋員工的工作表現,而且可以充分體現主管的管理藝術。因為主管的目標和員工的目標是一致的,且員工的成績也是主管的成績,這樣,主管和員工的關系就比較融洽。主管在工作過程中與下屬不斷溝通,不斷輔導與幫助下屬,不斷記錄員工的工作數據或事實依據,這比考核本身更重要。

  我們從KPI中如果能分析出每個職位的正確定位,那么這些職位上員工的待遇跟他所在的職位是沒有關系的。面向價值評價的績效考核,強調的重點是公正與公平,因為它和員工的利益直接掛鉤。這種考核要求主管的評價要比較準確,而且對同類人員的考核要嚴格把握同一尺度,這對于行政服務人員、一線生產人員比較好操作。因為這種職位的價值創造周期比較短,很快就可以體現出他們的行動結果,而且,標準也比較明確,工作的重復性也較強。但對于職位內容變動較大,或價值創造周期較長的職位來說,這種評價就比較難操作。

  有一種方法可以將二者統一起來,就是在日常的考核中強調績效的持續改進,而在需進行價值評價的時候,由人力資源部門制定全企業統一的評價標準尺度。這樣,一方面,評價的結果會比較公平;另一方面,員工的績效改進也已達到較高水平,員工可以憑借自己的出色的工作表現獲得較高的報酬與認可。評價員工的績效改進情況及績效結果,KPI是基礎性依據,它提供評價的方向、數據及事實依據。

篇3:關鍵績效指標KPI

  關鍵績效指標與KPI

  現在很多企業都在導入關鍵績效指標(KPI Key Perform關鍵績效指標ance Indicator)體系。我們看到,很多企業都知道KPI體系很好,是績效管理、目標管理、組織設計乃至戰略管理的依據,但對如何構建KPI體系,往往無從下手,而如何應用KPI體系,就更加迷茫。以下談談這兩個問題的解決思路。

  一、 如何構建KPI體系

  首先要明確公司的愿景目標(Vision),公司所有的績效 結果標準都必須與公司的目標相一致。

  在明確愿景及長遠目標后,接下來我們應該思考:要達成公司的愿景,哪些結果領域是最為關鍵的?要從中歸納出公司的關鍵結果領域(KRA Key Result Area)。彼德 . 杜拉克認為企業應在市場地位、創新、生產率、實物及金融資產、利潤、管理人員的表現和培養、工人表現和態度、公共責任感8個方面制定目標。杜拉克提出的是一般企業KRA的定位框架,對于我們具體企業來說,應根據自己的行業特點、發展階段、內部狀況因素來確定KRA。

  明確KRA后,接下來就是如何衡量這些關鍵的結果領域,從而得到公司的KPI,然后再將公司的KPI分解到各部門或責任中心。

  二、 如何應用KPI體系

  KPI體系有多個應用方向。從目標管理和績效管理角度,首先面臨的是如何設立目標的問題。

  這里有一個簡單的公式: 目標=指標+時間+程度

  但并不是就每一個KPI都制定目標。KPI在強調關鍵的同時,也考慮了績效的全面性和均衡性,事實上根據 木桶原理----最短的木板決定盛水量,也必須考慮績效的均衡。而目標更強調階段性和突出重點。對個人和部門來說,一般設立5-6項目標已經足夠,再多了就難以聚焦(FOCUS),反不利于目標的達成。一般來說,應針對基本的績效方面(如收入、成本)及最薄弱環節(最短的木板)來設立目標。

  KPI:績效管理的關鍵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即關鍵業績指標,是通過對組織內部某一流程的輸入端、輸出端的關鍵參數進行設置、取樣、計算、分析,衡量流程績效的一種目標式量化管理指標,是把企業的戰略目標分解為可運作的遠景目標的工具,是企業績效管理系統的基礎。KPI是現代企業中受到普遍重視的業績考評方法。KPI可以使部門主管明確部門的主要責任,并以此為基礎,明確部門人員的業績衡量指標,使業績考評建立在量化的基礎之上。建立明確的切實可行的KPI指標體系是做好績效管理的關鍵。

  KPI符合一個重要的管理原理——“二八原理”。在一個企業的價值創造過程中,存在著“20/80”的規律,即20%的骨干人員創造企業80%的價值;而且在每一位員工身上“二八原理”同樣適用,即80%的工作任務是由20%的關鍵行為完成的。因此,必須抓住20%的關鍵行為,對之進行分析和衡量,這樣就能抓住業績評價的重心。

 ?。ㄒ唬┙㈥P鍵業績指標體系遵循的原則

  1.目標導向:即KPI必須依據企業目標、部門目標、職務目標等來進行確定。

  2.注重工作質量:因工作質量是企業競爭力的核心,但又難以衡量,因此,對工作質量建立指標進行控制特別重要。

  3.可操作性:關鍵業績指標必須從技術上保證指標的可操作性,對每一指標都必須給予明確的定義,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渠道。

  4.強調輸入和輸出過程的控制:設立KPI指標,要優先考慮流程的輸入和輸出狀況,將兩者之間的過程視為一個整體,進行端點控制。

 ?。ǘ┐_立KPI指標應把握的要點

  1.把個人和部門的目標與公司的整體戰略目標聯系起來。以全局的觀念來思考問題。

  2.指標一般應當比較穩定,即如果業務流程基本未變,則關鍵指標的項目也不應有較大的變動。

  3.指標應該可控制,可以達到。

  4.關鍵指標應當簡單明了,容易被執行這所接受和理解。

  5.對關鍵業績指標要進行規范定義,可以對每一KPI指標建立“KPI定義指標表”。

 ?。ㄈ┻\用KPI進行績效考核的難點

  績效管理最重要的是讓員工明白企業對他的要求是什么,以及他將如何開展工作和改進工作,他的工作的報酬會是什么樣的。主管回答這些問題的前提是他清楚地了解企業對他的要求是什么,對所在部門的要求是什么,說到底,也就是了解部門的KPI是什么。同時,主管也要了解員工的素質,以便有針對性的分配工作與制定目標。

  績效考核是績效管理循環中的一個環節,績效考核主要實現兩個目的:一是績效改進,二是價值評價。面向績效改進的考核是遵循PDCA循環模式的,它的重點是問題的解決及方法的改進,從而實現績效的改進。它往往不和薪酬直接掛鉤,但可以為價值評價提供依據。這種考核中主管對員工的評價不僅反饋員工的工作表現,而且可以充分體現主管的管理藝術。因為主管的目標和員工的目標是一致的,且員工的成績也是主管的成績。這樣,主管和員工的關系就比較融洽。主管在工作過程中與下屬不斷溝通,不斷輔導與幫助下屬,不斷記錄員工的工作數據或事實依據,這比考核本身更重要。

  我們從KPI中如果能分析出每個職位的正確定位,那么這些職位上員工的待遇跟他所在的職位是沒有關系的。面向價值評價的績效考核,強調的重點是公正與公平,因為它和員工的利益直接掛鉤。這種考核要求主管的評價要比較準確,而且對同類人員的考核要嚴格把握同一尺度,這對于行政服務人員、一線生產人員比較好操作。因為這種職位的價值創造周期比較短,很快就可以體現出他們的行動結果,而且,標準也比較明確,工作的重復性也較強。但對于職位內容變動較大,或價值創造周期較長的職位來說,這種評價就比較難操作。

  有一種方法可以將二者統一起來,就是在日常的考核中強調績效的持續改進,而在需進行價值評價的時候,由人力資源部門制定全企業統一的評價標準尺度。這樣,一方面,評價的結果會比較公平;另一方面,員工的績效改進也已達到較高水平,員工可以憑借自己的出色的工作表現獲得較高的報酬與認可。評價員工的績效改進情況及績效結果,KPI是基礎性依據,它提供評價的方向、數據及事實依據。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