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六盤山隧道無砟軌道實施預案

1484

  參評三級工法

  六盤山隧道無砟軌道實施預案

  六盤山隧道全長16719米,進口端365.05m位于R-1200m的曲線上,其余段落均位于直線上;進口576m為蓮花臺車站雙線斷面,出口16143m為單線斷面;隧道全部段落均為下坡,線路縱坡分別為5‰/2752m、13‰/13550m、6‰/400m、0‰/17m。

  本隧道設置輔助坑道(橫洞、斜井)5處,分別為進口橫洞、1#斜井、2#斜井、3#斜井和4#斜井。進口橫洞與線路相交里程為DIK83+643;1#斜井與線路相交里程為DIK86+700;2#斜井與線路相交里程為DIK89+460;3#斜井與線路相交里程為DIK93+040;4#斜井與線路相交里程為DIK96+700。

  根據實地條件和施工需求共布設3個平面加密施工測量控制網其等級、精度要求、控制點標石等選擇的依據以《新建鐵路工程測量規范》(TB10101-99)中的要求為原則。

  1.主要工作內容

  本方案主要針對天平鐵路六盤山隧道CPⅢ基樁控制網的測量,分為一下幾個方面:

 ?、貱PⅡ控制網加密測量。

 ?、贑PⅢ測量標志選用和埋設。

 ?、跜PⅢ平面控制網測量。

 ?、蹸PⅢ高程控制測量。

  2.精測網布網情況

  2.1平面控制網

  按照逐級控制、分級布網、三網合一的原則,平面控制網沿線布設了三級控制網,分別為CP0框架基準網、CPⅠ基礎平面控制網和CPⅡ線路控制網。

  框架控制網(CP0)采用衛星定位測量方法建立的三維控制網,作為全線勘測設計、施工和運營維護的坐標起算標準。滿足線路平面控制測量起閉聯測的需要。

  基礎平面控制網(CPⅠ)在框架控制網(CP0)的基礎上,沿線路走向布設,按GPS靜態相對定位原理建立,為線路平面控制測量提供起閉的基準。在勘測設計階段建立,點間距4Km左右,測量精度為二等。

  線路平面控制網(CPⅡ)基礎平面控制網(CPⅠ)上沿線路附近布設,為勘測、施工階段的線路平面

  測量和軌道控制網測量提供平面起閉的基準??捎渺o態相對定位原理測量或常規導線網測量,在勘測設計階段建立,點間距400~800m,測量精度為三等。

  2.2高程控制網

  高程控制網沿線布設基巖點、深埋水準點和一般水準點三種類型的高程控制點,組成統一的高程控制網。各類高程控制點沿京滬高速鐵路線路布設,水準點位設在線路施工的影響范圍外。普通二等水準點大多與CPⅠ和CPⅡ共點。

  3.CPⅢ基樁控制網測量段落劃分原則

  為了保證CPⅢ基樁控制網的精度,同時考慮到現場的實際條件和施工的進度要求,CPⅢ基樁控制網測量段落的劃分不宜小于4km,長度宜保持在4~10km之間。

  CPⅢ基樁控制網的段落之間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必然存在偏差,為了消除這種偏差或者將這種偏差降到最小,在進行CPⅢ基樁控制網的測量時必須在段落搭接的地方進行重復觀測,一般重復觀測的測站數不應少于1個測站,也就是說搭接測量的距離不應小于360m。

  標段間的搭接測量應首先使用兩標段的共用樁(至少為兩個CPⅡ點)進行搭接段落CPⅢ基樁控制網的測量,搭接長度不應少于800m。并將雙方經評審后合格的觀測數據和成果提交建設單位和評估單位進行協調處理。

  4.CPⅢ控制網測量

  4.1CPⅢ控制網平面測量

  CPⅢ基樁控制網的主要技術指標見下表規定:

  表1

  CPⅢ基樁控制網的主要技術指標

  控制網名稱

  測量方法

  方向觀測中誤差

  距離觀測中誤差

  相鄰點的相對點位中誤差

  同精度復測坐標較差

  CPⅢ平面網

  自由測站邊角交會

  ±1.8″

  ±1.0mm

  ±1mm

  ±3mm

  4.1.1CPⅢ布網形式

  CPⅢ平面控制測量應當采用交會方法施測,不得使用導線法進行測量。其測量布網形式如下圖所示,點間距60m左右,線路左右對稱布設,采用自由站點邊角交會法進行觀測。

  4.1.2CPⅢ基樁控制網觀測數據平差

  CPⅢ平面控制網平差應采用中鐵二院與西南交大開發的CPⅢ專用平差軟件CPⅢDAS,并進行圖1CPⅢ平面控制網

  CPⅢ網平差精度檢核。CPⅢ控制網精度指標如下,處理結果不能滿足所要求的精度指標時,應進行返工測量。

 ?、貱PⅢ基樁控制網平差精度控制指標主要為:方向觀測值的改正數≤±4″,距離觀測值的改正數≤±2mm;約束網平差的點位中誤差≤±2mm,距離觀測值的中誤差≤±1mm,相對點位中誤差≤±1mm。若不滿足要求,必須重測,以保證數據質量。

 ?、跍y段分段平差時,前后段獨立平差重合點坐標差值應滿足≤±2mm。滿足該條件后,后一測段CPⅢ網平差,應采用后測段的CPⅠ、CPⅡ控制點及重疊段至少8

  對重合CPⅢ點進行固定約束平差。

 ?、圩鴺藫Q帶處CPⅢ基樁控制網進行平差計算時應分別采用相鄰兩個投影帶的CPⅠ、CP

 ?、蜃鴺诉M行約束平差,并分別提交相鄰投影帶兩套CPⅢ平面網的坐標成果,兩投影帶的CPⅢ測段重合長度應不小于500m。

  對于測量數據的整理和保存,須保證數據信息從開始測量一直到評估驗收和存檔都完整一致。

  CPⅢ基樁控制網在平差后的各項精度指標應復核下表要求:

  表2

  CPⅢ基樁控制網在平差后的各項精度指標

  控制網名稱

  與CPⅠ、CP

 ?、蚵摐y

  與CPⅢ聯測

  距離中誤差

  點位中誤差

  相對閉合差

  方向改正數

  距離改正數

  方向改正數

  距離改正數

  CPⅢ控制網

  5.4″

  4mm

  3.6″

  2mm

  1mm

  2mm

  1/3500

  CPⅢ基樁控制網平差計算取位應符合下表要求:

  表3CPⅢ基樁控制網平差計算取位

  水平方向觀測值

  水平距離觀測值

  方向改正數

  距離改正數

  點位中誤差

  點位坐標

  0.1″

  0.1mm

  0.01″

  0.01mm

  0.01mm

  0.1mm

  4.2CPⅢ控制網高程測量

  4.2.1測量方法

  為了保證測量精度,每一測段聯測的二等水準點不得少于3個,以形成檢核條件。聯測時,往測時以線路一側的CPⅢ水準點為主線貫通水準測量,另一側的CPⅢ水準點采用中視法進行觀測。返測時以另一側的CPⅢ水準點為主線貫通水準測量,對側的水準點讀取中視進行觀測。

  (1)往測水準路線如下圖所示:

  圖2往測水準路線圖

  (2)返測水準路線如下圖所示:

  圖3返測水準路線圖

  4.2.2CPⅢ高程控制點精度要求

  CPⅢ控制點水準測量應按精密水準測量的要求施測。CPⅢ控制點高程測量工作應在CPⅢ平面測量完成后進行,并起閉于二等水準基點,且一個測段聯測的二等水準點數不應少于三個。

  精密水準測量采用滿足精度要求的電子水準儀(電子水準儀每千米水準測量高差中誤差為±0.3mm),配套因瓦尺。使用儀器設備應在有效檢定期內,每年必須對測量儀器精確度進行一次校準,每天使用該儀器之前,根據自帶的軟件對儀器進行檢驗和校準。

  (1)精密水準測量精度要求

  表4

  精密水準測量精度要求表(mm)

  水準測量

  等級

  每千米水準測量偶然中誤差M△

  每千米水準測量全中誤差MW

  限差

  檢測已測段高差之差

  往返測

  不符值

  附合路線或

  環線閉合差

  左右路線

  高差不符值

  精密水準

  ≤2.0

  ≤4.0

  12

  8

  8

  注:表中L為往返測段、附合或環線的水準路線長度,單位km。

  (2)精密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標準要求

  表5

  精密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標準

  等級

  每千米高差全中誤差(mm)

  路線長度(km)

  水準尺

  觀測

  次數

  往返較差

  或閉合差(mm)

  與已知點

  聯測

  附合或環線

  精密水準

  因瓦

  往返

  往返

  注:①結點之間或結點與高級點之間,其路線的長度,不應大于表中規定的0.7倍。

 ?、贚為往返測段、附合或環線的水準路線長度,單位km。

  (3)精密水準觀測應符合以下要求。

  表6

  精密水準觀測主要技術要求

  等級

  水準尺

  類型

  視距(m)

  前后視距差(m)

  測段的前后視距累積差(m)

  視線高度(m)

  精密水準

  因瓦

  ≤60

  ≤2.0

  ≤4.0

  下絲讀數≥0.3

  注:①L為往返測段、附合或環線的水準路線長度,單位km。

 ?、贒S05表示每千米水準測量高差中誤差為±0.5mm。

  4.2.3CPⅢ控制點高程測量數據處理

  CPⅢ控制點高程測量應嚴密平差,平差時計算取位按下表中精密水準測量的規定執行。

  表7精密水準測量計算取位

  等級

  往(返)測距離總和(km)

  往(返)測距離中數(km)

  各測站高差(mm)

  往(返)測高差總和(mm)

  往(返)測高差中數(mm)

  高程(mm)

  精密水準

  0.01

  0.1

  0.01

  0.01

  0.1

  0.1

  結束語

  保證了施工隊的質量控制,施工時無砟軌道精確合理的施工,間接地保證經濟節約??梢詫σ院蟮氖┕て渌墓こ惕b定良好的實踐基礎和合理的施工數據。保證為工程帶來很大的效益。

篇2:深圳市軌道交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全文)

  深圳市軌道交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全文)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保證及時、高效、有序、妥善地處置軌道交通突發事件,防止事件蔓延擴大,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正常的軌道交通運營秩序和社會穩定,結合深圳市實際,特制定本預案。

  1.2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辦法》、《國家處置城市地鐵事故災難應急預案》、《廣東省突發事件應對條例》、《廣東省處置城市地鐵事故災難應急預案》、《深圳市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深圳市地鐵運營管理暫行辦法》等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深圳市范圍內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的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事后恢復與重建、評估與考核等活動。

  對于國鐵或城際鐵路在深圳市范圍內發生的、涉及深圳地方救援力量參與應急處置的突發事件,應急協調工作可參照本預案執行。

  1.4工作原則

  1.4.1以人為本,科學決策

  發揮政府公共服務職能,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減少軌道交通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運用先進的技術和裝備,充分發揮專家的作用,實行科學民主決策。

  1.4.2統一指揮,職責明確

  在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機構的統一指揮下,市區兩級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軍隊、武警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和權限,明確專職人員,落實應急處置的責任。

  1.4.3相互協調,有效應對

  軌道交通應急各相關單位或職能部門應整合資源、信息共享、積極配合、密切協作,保證軌道交通突發事件信息的及時準確傳遞,以高效有序地開展處置工作。

  1.4.4平戰結合,常備不懈

  樹立常備不懈的觀念,平時在思想上高度重視,按照臨戰的標準要求做好各種準備工作,建立應對突發事件的有效機制,堅持應急處置與日常管理相結合,確保需要時用之能戰,戰之能勝。

  2分類和分級

  2.1分類

  根據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的性質、演變過程和發生機理,將深圳市軌道交通突發事件分類如下:

  (1)自然災害:主要包括強臺風、龍卷、冰雹、雷雨、水災、地震、山體崩塌、滑坡等造成或可能造成軌道交通浸水、脫軌或傾覆等嚴重影響軌道交通正常運營的災害事件。

  (2)事故災難:主要包括火災、爆炸、行車、工程等安全生產事故,以及大面積停電、突發性大客流和其他可能造成軌道交通發生一條線路全線停運或兩條以上線路同時停運的事故災難。

  (3)公共衛生事件:主要包括重大傳染病疫情、生化、毒氣和放射性污染等造成或可能造成乘客等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事件。

  (4)社會安全事件:主要包括重大刑事案件、恐怖襲擊事件以及在軌道交通車站內發生聚眾鬧事、劫持人質等突發事件。

  2.2分級

  按照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軌道交通突發事件可分為一般(Ⅳ級)、較大(Ⅲ級)、重大(Ⅱ級)和特別重大(Ⅰ級)四個等級。

  軌道交通在遭受人為破壞、大規模劫持人質等恐怖襲擊事件時,應急處置依據有關反恐怖預案執行。

  2.2.1一般軌道交通突發事件(Ⅳ級)

  事態比較簡單,事件后果僅在一定范圍內對社會財產、人身安全、政治穩定和社會秩序造成危害或威脅,具體滿足下列條件之一:

  (1)造成3人以下死亡(含失蹤),或者危及1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10人以下重傷(中毒),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下。

  (2)造成軌道交通運營中斷30-60分鐘、客流大量滯留的。

  (3)事件由軌道交通運營企業可以處理和控制,無需其他部門和單位或僅需調動個別部門和單位資源能夠處置的事件。

  2.2.2較大軌道交通突發事件(Ⅲ級)

  事態較為復雜,事件后果在全市區域內對社會財產、人身安全、政治穩定和社會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脅,具體滿足下列條件之一:

  (1)造成3-9人死亡(含失蹤),或者危及10-29人生命安全,或者10-49人重傷(中毒),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

  (2)造成軌道交通運營中斷60分鐘以上、客流嚴重滯留的。

  (3)市政府認為需要由市級應急機構響應的其他事件。

  2.2.3重大軌道交通突發事件(Ⅱ級)

  事態復雜,事件后果在全市或周邊區域對社會財產、人身安全、政治穩定和社會秩序造成嚴重危害或威脅,具體滿足下列條件之一:

  (1)造成10-29人死亡(含失蹤),或者危及30-49人生命安全,或者50-99人重傷(中毒),或者直接經濟損失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

  (2)超出深圳市政府應急處置能力的。

  (3)跨市(地)級行政區域的。

  (4)省政府認為有必要響應的其他事件。

  2.2.4特別重大軌道交通突發事件(Ⅰ級)

  事態非常復雜,事件后果已明顯超出全市區域,對社會財產、人身安全、政治穩定和社會秩序造成特別嚴重危害或威脅,具體滿足下列條件之一:

  (1)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蹤),或者危及5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0人以上重傷(中毒),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億元以上。

  (2)需要緊急轉移安置10萬人以上的。

  (3)超出省政府應急處置能力的。

  (4)跨省級行政區域、跨領域(行業和部門)的。

  (5)國務院認為需要國務院或其相關職能部門響應的其他事件。

  3組織機構與職責

  市突發事件應急委員會是負責處置和管理全市突發事件的領導機構,市應急辦是其日常辦事機構。

  在市突發事件應急委員會的統一領導下,設立市軌道交通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以下簡稱“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負責全市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的應急工作。

  3.1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

  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是深圳市應對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的專業應急指揮機構,由組長、副組長和成員單位組成。組長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擔任,副組長由市政府分管副秘書長、市應急辦相關領導、市交通運輸委主任、市公安局分管領導、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港鐵軌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總經理擔任。

  成員單位由市交通運輸委、發展改革委、科工貿信委、財政委、規劃國土委、人居環境委、衛生人口計生委、公安局、公安消防支隊、監察局、民政局、國資局、住房建設局、水務局、市場監管局、城管局、口岸辦、外辦、臺辦、建筑工務署、政府新聞辦、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深圳警備區、武警深圳市支隊、廣東電網深圳供電局、市通信管理局、氣象局、各軌道交通運營企業和相關客運企業等組成。

  各成員單位須分別指定軌道交通突發事件應急工作的負責人和聯絡員。

  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是:

  (1)貫徹軌道交通應急工作的法律、法規。

  (2)落實上級軌道交通應急管理部門的工作部署。

  (3)統一領導全市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搶險救援、恢復運營等應急工作。

  (4)組織制定全市軌道交通應急預案。

  (5)決定啟動和結束本預案。

  (6)研究重大應急決策和部署,隨時向上級請示、報告。

  3.2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

  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交通運輸委,具體負責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的日常監管和應急指揮協調工作,辦公室主任由市交通運輸委分管領導擔任。主要職責是:

  (1)落實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部署的各項工作,傳達上級領導的有關要求。

  (2)負責軌道交通突發事件信息的接收、核實、處理、傳遞、通報、報告,執行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的應急指令。

  (3)負責及時組織發布或配合上級單位發布關于軌道交通突發事件及其處置情況的消息。

  (4)負責監視軌道交通網絡運行,采集、分析、處理相關運行信息。

  (5)負責各軌道交通運營企業之間以及其他成員單位與軌道交通運營企業之間的日常溝通和應急協調工作。

  (6)負責建立軌道交通應急工作聯絡員制度,牽頭組織各成員單位交流溝通應急準備情況,共同研究應急工作中的問題。

  (7)負責組織相關專家開展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的研究工作。

  (8)組織有關應急宣傳、培訓和演練等工作。

  (9)組織編制全市軌道交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并監督執行。

  (10)參與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的調查與評估工作。

  3.3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專家組

  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專家組由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組織,成員由軌道交通、公安、安全生產、特種設備、衛生防疫、防化等方面的專家組成。主要職責是:

  (1)對應急準備工作中的重大問題進行研究,提供建議。

  (2)參加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組織的活動及專題研究。

  (3)應急響應時,根據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的通知,進駐指定地點、研究分析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的信息和有關情況,為應急決策提供建議。

  (4)為現場指揮部應急處置提供決策建議和技術支持。

  (5)參與事件調查。

  3.4現場指揮部

  一般軌道交通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指揮系統啟動后,由現場主導救援單位負責牽頭組建現場指揮部。

  較大及以上軌道交通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指揮系統啟動后,成立由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組長任現場指揮官的現場指揮部?,F場指揮官統一組織、指揮現場應急救援工作?,F場指揮官有權決定現場處置方案,協調有關單位和部門的現場應急處置工作,調度現場應急隊伍。

  現場指揮部吸收事件涉及的有關單位負責人以及相關專家為成員。

  現場指揮部的主要職責是:

  (1)執行上級下達的軌道交通突發事件應急處置任務。

  (2)負責提出應急處置的具體措施。

  (3)開展現場組織、協調、指揮等具體處置工作。

  (4)協調擬定并報批有關新聞材料。

  (5)當軌道交通突發事件達到重大及以上時,根據事件的發展情況,啟動《深圳市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12個基本應急組(以下簡稱“基本應急組”),參與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

  3.5相關成員單位職責

  (1)市交通運輸委:負責制定地面公交接駁及應急人員、物資運輸專項預案;指定或協調應急救援運輸單位;負責組織事故現場人員和物資的運送及滯留乘客的疏運。

  (2)市發展改革委:負責制定應急救援物資供應保障計劃。

  (3)市科工貿信委:負責生活必需品的保障工作;協助軌道交通發生大面積停電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等。

  (4)市財政委:負責軌道交通應急經費的保障工作。

  (5)市人居環境委:負責快速查明主要污染源、污染種類及影響,在職責范圍內及時控制污染的擴散,消除危害,并對潛在危害進行監控。

  (6)市衛生人口計生委:負責制定受傷人員治療與救護應急專項預案;確定受傷人員專業治療與救護定點醫院;負責事故現場調配醫務人員、醫療器材、急救藥品;組織現場救護及傷員轉移;統計救治傷員的傷亡情況。

  (7)市公安局:負責制定治安、交通管制、反恐怖等相關應急專項預案;負責事故現場的警戒工作;負責人員撤離區域的治安管理;負責事故現場區域周邊道路的交通管制、交通疏導分流,以及交通疏導信息的播發工作,禁止無關車輛進入危險區域,保障救援道路的暢通;預防、制止和偵查處置過程中發生的違法犯罪行為;協助進行人員疏散;參與事故調查處理等。

  (8)市公安消防支隊:負責制定軌道交通突發事件消防工作相關專項預案;負責組織指揮軌道交通突發事件中滅火、搶險、救援及防化洗消等相關工作;負責配合有關成員單位組建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的應急救援隊伍。

  (9)市監察局:負責按規定向上級監察機關及時報告事故的有關情況,以及按規定參與事故調查;對政府部門有關責任人員的履職行為進行調查,并提出處理意見;對事故調查工作進行監督。

  (10)市民政局:負責協助做好受災群眾的安置工作,向受災群眾提供基本生活救助物資。

  (11)市國資局:參與應急處置工作,負責協調企業處理各項善后工作,組織安撫事件中的受傷人員;做好軌道交通運營企業的穩定工作,組織盡快恢復正常運營;參與事故的調查處理。

  (12)市住房建設局:負責組織軌道交通突發事件中建筑工程事故的原因分析、責任調查和處置工作;協助開展涉及燃氣(天然氣)輸管線或場站的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

  (13)市水務局:負責組織協調市政供、排水運營單位對軌道交通突發事件中市政供、排水設施的搶險救援工作。

  (14)市場監管局:負責制定各類特種設備事故應急專項預案;提出事故現場特種設備的處置措施。

  (15)市外辦:負責向有關外國駐華外交機構和香港、澳門地區有關機構通報本市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的相關信息,并協調市相關部門處理上述機構提出的問題。

  (16)市臺辦:協助相關部門妥善處置涉及臺胞的軌道交通突發事件,保證在處置事件中貫徹執行黨和國家對臺工作方針、政策和有關規定,并負責向省臺辦、國臺辦等相關機構報送涉臺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的動態信息和處置情況。

  (17)市政府新聞辦:接受市委、市政府、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和現場指揮部的授權,提出軌道交通突發事件新聞發布和報道工作意見,協調有關部門做好新聞稿起草、接待記者、新聞發布和輿情收集工作,加強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

  (18)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組織轄區內應急救援力量,積極配合現場指揮部及市有關部門開展各項處置工作。

  (19)深圳警備區:負責制定軌道交通突發事件防生化應急專項預案,根據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的要求,做好災難救援、生化救援等有關工作,協調部隊參加應急處置。

  (20)武警深圳市支隊:組織制定武警部隊參與軌道交通突發事件救援的應急專項預案,根據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的要求,調動、指揮武警部隊實施應急支援。

  (21)廣東電網深圳供電局:負責軌道交通突發事件所轄供電網、所轄變電站的應急搶修物資儲備,參與相關應急搶修工作。

  (22)市通信管理局:負責軌道交通突發事件中的通信保障、恢復和監管等工作。

  (23)市氣象局:負責提供軌道交通沿線區域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預警工作;組織軌道交通氣象災害風險評價、雷擊風險評估和協助災害成因界定工作。

  (24)各軌道交通運營企業:制定處置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的企業層面專項預案;負責所管轄線路突發事件的先期處置工作和自身能力范圍內的應急處置工作;負責相關客流規模預測并提供現場乘客應急疏導的需求;整理和保存相關材料,并協助其他部門和單位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25)相關客運企業:負責制定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的公交接駁專項預案;根據軌道交通運營企業提供的需求,提供人員疏散所需的運輸資源。

  其他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各自的工作職責負責相應的應急處置工作。

  4預測與預警

  4.1預警級別

  按照危害程度、發展情況和緊迫性,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的預警由低到高分為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四個級別。

  4.1.1藍色預警(Ⅳ級):預計將要發生一般及以上的軌道交通突發事件,事件即將臨近,事態可能會擴大。

  4.1.2黃色預警(Ⅲ級):預計將要發生較大及以上的軌道交通突發事件,事件已經臨近,事態有擴大的趨勢。

  4.1.3橙色預警(Ⅱ級):預計將要發生重大及以上的軌道交通突發事件,事件即將發生,事態正在逐步擴大。

  4.1.4紅色預警(Ⅰ級):預計將要發生特別重大的軌道交通突發事件,事件即將發生,事態正在蔓延。

  4.2信息監測

  4.2.1監測機構

  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和軌道交通運營企業建立軌道交通監測體系和安全運行機制,對軌道交通運行狀況、客流信息等進行收集、匯總分析,并按要求進行報告。

  4.2.2監測網絡

  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軌道交通運營企業和其他相關成員單位建立監測網絡,對監測結果進行專項風險評估并分級,建立數據資料庫,及時變更動態數據資料,明確信息交流渠道,形成數據共享平臺。

  4.2.3監測內容

  監測內容主要包括:軌道交通潛在的危險源、突發大客流、自然災害等可能引發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的重要信息。

  4.3預警信息發布和解除

  4.3.1藍色預警信息:由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對外發布或宣布解除,并報市應急辦備案。

  4.3.2黃色預警信息:經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批準,由市應急辦或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對外發布或宣布解除。

  4.3.3橙色預警信息:由省級相關應急機構授權相關部門組織對外發布或宣布解除。

  4.3.4紅色預警信息:由國家相關應急機構授權相關部門組織對外發布或宣布解除。

  4.4預警信息發布內容

  預警信息發布的內容應包括:發布機構、發布時間、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的類別、起始時間、可能影響范圍、預警級別、警示事項、事態發展、相關措施、咨詢電話等。

  4.5預警信息發布范圍

  預警信息發布的范圍包括:可能受影響的單位(企業)與個人,以及其他相關的單位(企業)與個人。

  4.6預警響應

  4.6.1藍色預警響應

  (1)進入藍色預警期后,軌道交通運營企業等相關成員單位應立即啟動相關專項預案,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加強信息監控與收集。

  (2)軌道交通運營企業的相關巡查人員對隱患部位進行重點排查。

  (3)專業應急救援隊伍隨時待命,接到命令后迅速出發,視情況采取防止事件發生或事態進一步擴大的相應措施。

  4.6.2黃色預警響應

  (1)在藍色預警響應的基礎上,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隨時掌握情況,及時進行信息報送,并報請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啟動本預案。

  (2)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及時進行研判,如果達到黃色預警,則啟動本預案,并部署相關預警響應工作。

  (3)軌道交通運營企業的巡查人員全部上崗,并對整個區域進行逐一排查。

  (4)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專家組進駐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或隱患現場,對事態發展作出判斷,并提供決策建議。

  (5)必要時軌道交通停運,同時加強地面公交運力。

  4.6.3橙色預警響應

  在黃色預警響應的基礎上,由省級相關應急機構統一部署,市相關應急機構積極配合。

  4.6.4紅色預警響應

  在橙色預警響應的基礎上,由國家相關應急機構統一部署,省、市相關應急機構積極配合。

  4.7預警變更

  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密切關注事件進展情況,并依據事態變化,適時向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提出調整預警級別的建議;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依據事態變化,適時向上級相關應急機構提出調整橙色、紅色預警級別的建議。

  5應急響應

  5.1先期處置

  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發生后,軌道交通運營企業作為第一響應單位,應立即啟動相關專項應急預案,成立企業層面的應急指揮機構,開展先期應急處置工作:

  (1)根據實際情況,派相關工作人員到現場迅速疏散站內、車廂內乘客,組織乘客自救,同時封閉車站,勸阻乘客進入。

  (2)根據情況調整線路運營,阻止在線列車進入突發事件現場區域,防止次生災害發生。

  (3)及時通過交通電臺、告示牌、站內廣播、電子顯示屏等有效告知手段,發布車站封閉、運營線路調整等事件信息。

  (4)在自身能力范圍內,積極開展現場救援、搶修等處置工作。

  5.2分級響應

  5.2.1Ⅳ級應急響應

  (1)由軌道交通運營企業自身可以處理和控制的Ⅳ級事件應急響應:

  在開展先期處置的基礎上,根據情況進行現場安撫理賠,以減少乘客滯留,保證救援工作正常開展。

  及時向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現場處置進展情況。

  (2)需相關成員單位協助的Ⅳ級事件應急響應:

  根據情況需要,軌道交通運營企業及時聯系公安、衛生等相關成員單位,同時報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

  相關成員單位接到信息后,立即啟動相關專項應急預案,并及時組織專業應急救援隊伍趕赴現場開展人員疏散、現場警戒、現場監控、搶險救助等應急處置工作。

  現場主導救援單位牽頭組建現場指揮部,開展應急指揮協調工作,并及時向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現場處置進展情況。

  根據情況需要,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或相關成員單位協助發布軌道交通運營調整相關信息、開展現場安撫理賠等工作。

  5.2.2Ⅲ級應急響應

  在Ⅳ級響應的基礎上,采取下列措施:

  (1)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接到Ⅲ級以上事件報告后,及時報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并提請啟動本預案。

  (2)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及時進行研判,如果達到Ⅲ級以上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立即啟動本預案。

  (3)預案啟動后,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及時通知相關成員單位啟動相關專項預案,同時組織專家制定救援方案,并報市應急辦和省級相關應急機構。

  (4)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及時牽頭成立現場指揮部,開展現場指揮協調、救援搶險、客流疏散、交通管制等應急處置工作。

  (5)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及時組織關于交通管制、軌道交通運營線路調整等影響公眾出行的信息發布工作。

  5.2.3Ⅱ級應急響應

 ?、蚣墤表憫ぷ饔墒〖壪嚓P應急機構負責組織實施。在Ⅲ級響應的基礎上,采取下列措施:

  (1)按照屬地原則,市突發事件應急委員會負責統一協調深圳市各方面應急資源,積極配合省級相關應急機構做好應急處置工作。

  (2)根據情況需要,現場指揮部及時啟動基本應急組,開展現場指揮、救援等工作。

  5.2.4Ⅰ級應急響應

 ?、窦墤表憫ぷ饔蓢蚁嚓P應急機構組織實施,在Ⅱ級響應的基礎上,市突發事件應急委員會負責統一協調深圳市各方面應急資源,積極配合國家、省級相關應急機構做好應急處置工作。

  5.3擴大應急

  事態難以控制或呈蔓延、擴大、發展趨勢時,負責應急處置的企業或機構應及時報請上一級應急機構啟動上一級應急預案實施救援。

  5.4信息報告

  5.4.1報告要求

  應急情況報告的基本要求是:快捷、簡明、準確、連續。

  快捷:最先接警的部門和單位第一時間上報,緊急情況下,可越級上報。

  簡明:報告內容應簡明扼要。

  準確:報告內容真實,不得瞞報、虛報、漏報。

  連續:在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發生的一段時間內,應連續上報應急處置的進展情況及有關內容。

  5.4.2報告程序和時限

  軌道交通運營企業及相關應急機構接到軌道交通突發事件報告后,應迅速確認事件性質和等級,根據情況啟動相應的預案,并在規定的時限內向上級應急機構報告。

  當Ⅳ級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發生后,軌道交通運營企業應在30分鐘內向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應在24小時內向市應急辦書面報告詳細信息。

  當發生Ⅲ級軌道交通突發事件后,軌道交通運營企業應立即報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接到Ⅲ級事件信息后應及時報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和市應急辦,并在事發后1小時內向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和市應急辦書面報告詳細信息,2小時內向省級相關應急機構書面報告詳細信息。

  當發生Ⅱ級和Ⅰ級軌道交通突發事件時,軌道交通運營企業應立即同時報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市應急辦。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在事發后30分鐘內以電話形式向市突發事件應急委員會報告事件簡要情況,并在2小時內書面報告詳細情況。市突發事件應急委員會須在事件發生2小時內以快報的形式,分別報送省級和國家相關應急機構。

  5.4.3報告內容

  信息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

  (1)事發企業的名稱、負責人、聯系電話和地址。

  (2)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

  (3)事件造成的危害程度、影響范圍、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

  (4)事件的簡要經過,已采取的措施。

  (5)其他需上報的有關事項。

  5.5信息發布

  5.5.1信息發布要求

  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的信息實行統一、快速、有序、規范管理。

  5.5.2信息發布機構

  (1)Ⅳ級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由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信息發布。

  (2)Ⅲ級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經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批準,由市應急辦或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信息發布。

  (3)Ⅱ級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由省級相關應急機構授權相關部門組織信息發布。

  (4)Ⅰ級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由國家相關應急機構授權相關部門組織信息發布。

  5.5.3信息發布內容

  信息發布應明確事件的地點、性質、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救援進展情況、事件區域交通管制情況以及臨時交通措施等。

  5.5.4信息發布方式

  通過新聞發言人、網絡、電視、電臺、報刊、手機短信等渠道有效、及時發布信息。

  5.6應急結束

 ?、艏夗憫袆佑绍壍澜煌ㄟ\營企業或相關成員單位決定終止。

 ?、蠹夗憫袆佑墒熊壍澜煌☉鳖I導小組決定終止。

 ?、蚣夗憫袆佑墒〖壪嚓P應急機構決定終止。

 ?、窦夗憫袆佑蓢蚁嚓P應急機構決定終止。

  6后期處置

  6.1善后處置

  應急結束后及時開展善后處置工作,具體包括治安管理、人員安置與補償、征用物資補償、救援物資供應與及時補充、恢復生產等事項,盡快消除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的影響,妥善安置和慰問受害及受影響人員,保證社會穩定,盡快恢復軌道交通正常運營秩序。

 ?、艏壾壍澜煌ㄍ话l事件由相關軌道交通運營企業負責組織善后處置工作,必要時由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

 ?、蠹壾壍澜煌ㄍ话l事件由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善后處置工作。

 ?、蚣?、Ⅰ級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由市突發事件應急委員會負責組織善后處置工作。

  6.2社會救助

 ?、艏壾壍澜煌ㄍ话l事件的社會救助與相關理賠工作由相關軌道交通運營企業負責。

 ?、蠹壱陨宪壍澜煌ㄍ话l事件應急處置過程中和應急處置結束后的個人、組織或相關機構的物資和資金等社會救助,由市民政局、事發地區政府等相關部門參照有關規定執行,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協助。

  6.3保險理賠

  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發生后,保險機構及時開展應急人員保險受理和受災單位及受災人員保險理賠工作。

  6.4外事協調

  如軌道交通突發事件涉及到境外人士,應遵照國際慣例及相關法律法規,妥善解決涉外人員的醫療救護、經濟賠償、法律糾紛等事宜。

  6.5新聞發布

  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發生后,應及時對外發布有關善后事宜、處置進展、提示公眾應注意的防范措施等有關信息。

  6.6事件調查報告

  6.6.1調查機構

 ?、艏壥录墒熊壍澜煌☉鳖I導小組辦公室或由其指派有關部門和單位成立調查組進行調查。

 ?、蠹壥录墒熊壍澜煌☉鳖I導小組或由其指派有關部門和單位成立調查組進行調查。

 ?、蚣?、Ⅰ級事件由省級或國家相關應急機構牽頭進行調查。

  6.6.2調查要求

  應急狀態解除后,現場各應急處置部門應整理和審查所有的應急記錄和文件等資料;總結和評價事件發生的原因和在應急期間采取的主要行動和措施;必要時,提出修訂本預案建議,并及時作出書面報告。

  (1)Ⅳ級軌道交通突發事件,在應急狀態終止后的一周內,軌道交通運營企業應向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提交書面總結報告。

  (2)Ⅲ級軌道交通突發事件,在應急狀態終止后的兩周內,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市應急辦提交總結報告。

  (3)Ⅱ級、Ⅰ級軌道交通突發事件,按《廣東省處置城市地鐵事故災難應急預案》、《國家處置城市地鐵事故災難應急預案》要求進行調查總結。

  6.6.3總結報告內容

  (1)發生事件的軌道交通基本情況。

  (2)事件發生原因、發展過程及造成后果(包括人員傷亡、經濟損失)的分析與評價。

  (3)采取的主要應急響應措施及其有效性。

  (4)主要經驗教訓和事件責任人及其處理結果等。

  6.7應急情況評估

  軌道交通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結束后,參與應急救援工作的有關部門和單位應對應急處置工作及時進行總結,并書面報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

  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市應急辦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相關專家,對軌道交通突發事件處置的全過程進行評估,提出書面評估報告,報市委、市政府。

  6.8獎勵和處罰

  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根據調查報告,提請市委、市政府對在處置軌道交通突發事件中作出貢獻的部門、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在處置軌道交通突發事件中瞞報、漏報、遲報信息及其他失職、瀆職行為的部門、單位和個人,依據相關規定追究其行政責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7保障措施

  7.1通信與信息保障

  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建設軌道交通應急指揮專用場所,購置相應的設施設備;逐步建立并完善全市軌道交通安全信息庫、救援力量和資源信息庫,規范信息獲取、分析、發布、報送格式和程序,做到信息資源共享。

  7.2救援裝備保障

  軌道交通運營企業應根據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的應急特點,配備有關專用救援裝備器材。

  其他相關部門和單位負責軌道交通突發事件應急的特種裝備保障,建立應急裝備、救治藥物和醫療器械等的儲備制度和應急裝備類型、數量、性能和存放位置的檔案管理制度。

  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指導、監督軌道交通應急裝備保障落實工作。

  7.3應急救援隊伍保障

  軌道交通運營企業應根據本企業應急實際需要和特點,建立應急救援隊伍,明確應急處置的組織、職能,定期開展培訓和演練。

  其他成員單位應根據本預案規定的職責分工,做好應急救援力量準備,建立并完善以消防隊伍為骨干的應急救援隊伍。

  7.4交通運輸保障

  市交通運輸委應利用現有資源,組織主要客、貨運企業建立應急運力的動態數據庫,明確各類交通運輸工具的數量、分布、功能以及使用狀況等信息,制定各類交通運輸工具的調用方案,以及時調運應急救援涉及的人員、裝備、物資等,滿足現場應急工作的需要。

  7.5物資保障

  市科工貿信委應會同有關部門建立應急物資生產能力、技術儲備、產品儲備信息數據庫,加強相關物資儲備、生產及加工能力儲備、生產工藝流程的技術儲備;制定應急物資調撥、配送方案,并建立應急物資緊急生產機制。

  7.6資金保障

  市、區財政部門應保障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的急需費用,建立應急經費快速撥付機制。

  各成員單位用于軌道交通突發事件應急的必須經費,由成員單位向財政部門申報。

  7.7技術儲備與保障

  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專家組對應急工作提供技術支持和保障。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應組織專家組開展軌道交通安全保障技術、應急技術和裝備開發等研究工作。

  8宣傳、培訓與演練

  8.1宣傳與教育

  8.1.1應急宣傳

  由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組織各成員單位制定應對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的宣傳計劃,編寫相應的應急宣傳資料。

  各成員單位應會同有關部門通過圖書、報刊、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廣播、網絡、電視等,廣泛宣傳應急法律法規和應急常識,增強公眾的憂患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

  軌道交通運營企業應編寫軌道交通安全出行指南、突發事件應急手冊等宣傳資料,并在軌道交通車站醒目位置擺放以供市民取閱,切實加強宣傳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8.1.2應急教育

  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應組織軌道交通運營企業等各成員單位有組織、有計劃地向公眾廣泛開展應急教育活動。

  各成員單位應結合自身業務領域,有組織、有計劃地向公眾提供技能培訓和知識講座,在電視、電臺、報刊、網絡等媒介開辟應急教育公益欄目,讓公眾掌握避險、自救、互救、減災、逃生等基本知識和技能。

  8.1.3應急實踐

  各成員單位對制定的預案應積極開展演練,不斷提高預案的操作性和可行性,并利用應急演練的機會,及時、動態地進行宣傳教育,擴大宣傳效果。

  8.2培訓

  各成員單位應針對不同類別的軌道交通突發事件,定期或不定期組織有關人員開展各類培訓。

  8.2.1成員單位工作人員培訓

  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應當有組織、有計劃地針對各成員單位工作人員開展各種培訓活動,相關成員單位應積極參與。

  對領導干部的培訓重點是增強應急管理意識,提高統籌常態管理和應急管理、指揮處置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的水平。

  一般工作人員的培訓重點是相關應急知識和案例教育,增強公共安全意識,提高排查安全隱患和第一時間應急處置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的能力。

  8.2.2運營企業人員培訓

  由軌道交通運營企業負責組織對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及其工作人員進行應急工作培訓。

  對企業負責人的培訓重點是增強風險防范意識,提高安全生產管理和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

  對工作人員的培訓重點是進行安全知識的教育培訓。

  8.2.3應急救援隊伍培訓

  按照隸屬關系和管理責任,由相關管理部門分別組織實施應急救援隊伍的培訓工作。

  對各類應急救援隊伍的培訓重點是熟練掌握相關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的處置、救援和安全防護技能,提高實施救援和協同處置的能力。

  8.3演練

  8.3.1綜合演練

  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制定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的綜合演練計劃和方案,采用桌面和實戰等方式開展演練:

  (1)全市綜合桌面演練每年至少組織一次。

  (2)全市綜合實戰演練每兩年至少組織一次。

  演練的效果評估工作由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開展,評估報告報市應急辦。

  8.3.2專項演練

  各成員單位結合自身特點組織開展應對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的專項演練:

  (1)軌道交通運營企業的內部實戰演練每半年至少組織一次。

  (2)軌道交通運營企業與相關成員單位之間的聯合實戰專項演練每年至少組織一次。

  軌道交通運營企業應在演練結束后及時開展效果評估,并向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作出詳細的書面總結報告。

  9附則

  9.1名詞解釋

  9.1.1軌道交通

  本預案所稱軌道交通是指為深圳市范圍內交通出行服務的城市軌道公共客運系統。

  9.1.2軌道交通運營中斷

  本預案所稱軌道交通運營中斷是指因設備故障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軌道交通正線(上下行正線之一)列車行車中斷。運營中斷時間按照列車運行計劃的理論載客時間與實際恢復載客時間的差值計算。

  9.1.3本預案有關數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9.2關于軌道交通應急系統平臺

  為保證應急處置效率和日常監管力度,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建設相應的系統平臺作為技術手段,監視軌道交通網絡運行,采集、分析、處理相關信息,為軌道交通應急提供決策支持。

  系統平臺采用“政府監管、企業運行”的模式實施運作,政府負責軌道交通綜合應急協調和系統平臺的運行監管工作,軌道交通運營企業負責日常值守工作。

  9.3預案管理

  9.3.1預案制定

  本預案是深圳市應對軌道交通突發事件預案體系中的綜合預案,由市交通運輸委負責制定和解釋。

  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應根據本預案的要求,結合各自的工作實際,制定專項預案,并報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市應急辦備案。

  9.3.2預案審定

  本預案由市人民政府審定發布。

  9.3.3預案修訂

  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在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對本預案進行修訂,并報市人民政府審定:

  (1)相關成員單位職能或通信聯絡發生重大變更,或在施行中發現重大問題和缺陷。

  (2)本預案施行三年或啟動特別重大應急響應之后。

  (3)專家評估提出重大修改建議等。

  各成員單位負責修訂和完善相關專項預案,并報市軌道交通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核。如成員單位的應急工作負責人和聯絡員聯系方式發生變動,應及時作變更報送。

  9.3.4預案實施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