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附屬醫院手術室安全防護制度

6621

  附屬醫院手術室安全防護制度

  (1)、交接病人五查對

 ?、?、接病人根據手術通知單與病區護士核對:病室、床號、病人姓名、住院號、手術名稱、預約手術時間、病情(生命體征、液體、氧氣、引流等)、術前準備(藥敏、備皮、術前用藥、病歷、*光片)等,特殊病人由主管醫護人員親自接送。

 ?、?、進手術間與巡回護士核對:病人姓名、住院號及手術部位等。

 ?、?、麻醉前與麻醉醫師及手術第一助手核對:病人姓名、住院號及手術部位等。

 ?、?、術中交接與前任護士核對:病情、手術或處置過程、用物數量及性能。

 ?、?、送病人與病區護士核對:病室、床號、病人姓名、住院號、手術名稱、術中記錄,病情(生命體征、切口、液體、氧氣、引流等)、歸還物品(病歷、*光片、藥物、衣物等)。

  (2)、移動病人防損傷

 ?、?、檢查移行工具(車、輪椅等),床架護欄隨車放置,保持良好備用狀態。

 ?、?、移動病人過床或平車須控制車身防止滾動,搬動病人應輕巧穩妥。

 ?、?、病人步行、助行(攙扶、拐杖)、車行(輪椅、平車)應確保車穩、路平再起步,穿房門,過彎道應保護頭、手、足部防止碰傷。

 ?、?、清醒病人在臺上應告知安全知識和防范措施,特殊病人如小兒、躁動者應由巡回護士細心照料,必要時用約束具防止墜床損傷。

 ?、?、全麻誘導期應專人監護,注意病人體位,防止擠壓撞傷,必要時用約束具保護。

  (3)、手術器械三查對

  器械管理原則 全體護士應熟悉手術器械,根據打包單查對及交接器械,各類備用手術包定位放置,確保齊備、完好。各類手術器械做到四查:

 ?、?、術前1日查

  器械護士親自查:手術包、有效期、放置地點及輔助配件情況。

  特殊器械細心查:重大或特殊手術根據手術通知單準備特殊器械,保證備齊、適用,并有提供應急器械的措施。

 ?、?、術前查

  巡回、器械護士點數查:器械件數、紗布棉墊塊數、刀、剪、針鋒利度、縫合線韌度及號數等,巡回護士負責記錄,提供應急包,通知供應室到場驗證處理缺少或壞損器械。

 ?、?、術中查

  巡回、器械護士對數查:器械、血墊數,查驗結果高聲報告主刀醫生。

 ?、?、術后查

  巡回、器械護士清理查:點數并初步清理,及時通知供應室回收污包,下送備用包。

  (4)、手術部位對照查

 ?、?、腦、頸、胸、腎、肢體等部位以及疝手術對照手術單查對手術部位,確定左右側。

 ?、?、下刀前提醒手術者對照病歷、*線片等再次查對手術部位,確定左右側。

  (5)、使用藥物規范查

 ?、?、巡回護士拿藥對瓶簽,會同另一人核對濃度和劑量,凡瓶簽脫落、字跡模糊或有疑問時嚴禁使用,集中保留用過的空安瓿以備查,手術完畢病人無相關異常后方可棄去。

 ?、?、用不同容器區別臺上不同的局麻藥液,術中增加腎上腺素應先提醒醫生現用劑量,確定要增加的劑量后再抽藥。

 ?、?、口頭醫囑用藥復誦一遍再執行,執行后及時記錄。

  (6)、器械、紗布管理原則

 ?、?、進入手術間脫去病人衣物,拆除術區傷口敷料等,一切與手術包無關的布類全部送出手術間。

 ?、?、術前巡回、器械護士與第二助手全面整理開臺器械及敷料,清點各類器械、紗布、紗墊、縫針及線卷等至少兩次,各類物品定位放置,有條不紊,巡回護士登記備查。術中巡回護士及時準確補記錄增減敷料及器械。

 ?、?、術中隨時保持臺上物品放置整齊有序,所有人員不得自行拿取器械,暫不用的物品交器械護士,不得隨意丟棄或堆積在術區周圍。臺下的紗布(墊)、器械、縫針、線卷等及時放置手術間固定位置,以備術后清點,未經巡回護士許可任何人不得拿出室外。

 ?、?、凡用于深部手術區的紗布墊須有金屬標記物(敷料的長帶系金屬環或夾止血鉗等),術者在使用中應將金屬標記物留在腔外,并及時告知助手和器械護士填入的數量,以便清點,防止遺留在體腔內。

 ?、?、用于深部膿腫或多發膿腫切開引流創口內的紗布、引流物種類和數目應詳細記錄在麻醉單上,術后取出應與記錄數核對并在手術記錄單上注明。

 ?、?、縫合體腔或深部創口前巡回和器械護士應第三次清點紗布、紗墊、器械、縫針、線卷等數量,并與術前查核對相符時通報術者縫合,以確保腔內無異物存留。

  (7)、輸血規范

 ?、?、由醫務人員取血,每次只能提取一名病人所需的血。

 ?、?、嚴格實行三次查對:取血時與血庫人員查對,輸血前巡回護士與麻醉醫師查對,連接輸血管前巡回護士再次查對。核實內容:病人姓名、住院號、血型、交叉配血單及供血者姓名、血型、血袋號、保存期。

 ?、?、密切觀察輸血反應,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并配合處理。

 ?、?、輸血后填寫輸血不良反應回報單并與血袋一起送血庫保留24小時。

  (8)、防安全隱患

 ?、?、室內電爐、酒精燈等遠離氧氣防爆炸。術中保持地面干燥防漏電。

 ?、?、氧氣接口及壓力表不可涂油、近火、貼膠布或存放在高溫區域,氧氣用完后立即關閥門。

 ?、?、值班人員每日檢查各手術間電路、氣路、水路、吸引管道及其他裝置的安全性和密閉性。每月測試高頻電刀、無影燈及其他設備并登記,如有異常及時送修或更換。

  (9)、防熱力傷意外

 ?、?、熱水袋用于升高或維持病人體溫,裝入熱水應扭緊蓋,防止漏水污染術區。用布套隔離并用一層毛毯或薄被與病人身體相間隔,水溫60~70℃,小兒、昏迷、低溫麻醉、休克及癱瘓病人為50℃,使用中經常巡視,防止燙傷。

 ?、?、使用電路設備、器械確保病人身體的其他部位不與手術床等金屬部分接觸,電極板平坦,緊貼皮膚,固定于肌肉豐厚處,防止灼傷。

 ?、?、準確掌握外用化學藥品濃度、劑量及方法,避免灼傷皮膚粘膜。

  (10)、防交叉感染

 ?、?、醫護人員加強無菌觀念,熟練無菌技術,自覺遵守手術室無菌技術常規。任何人發現違反無菌技術的現象,有責任指出并要求違紀人立即糾正。

 ?、?、手術間內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活動,以免浮塵飛揚,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進入非本人工作的手術間。

 ?、?、浸泡消毒刀片、鑿子等器械的容器外應注明消毒液配制濃度、方法和浸泡結束時間,由專人管理。

 ?、?、無菌手術與污染手術應固定專用手術間,如條件不允許時應先作無菌手術,再作污染手術,以降低無菌手術感染率。

 ?、?、手術有污染可能時應注意保護切口及術區,污染性標本及已污染的器械應放在指定的容器內,并做明顯標志。

 ?、?、盡量縮短手術時間,若超過6小時必須在術區周圍重新加蓋無菌巾單。

  (11)、安全體位

 ?、?、根據手術要求遵循安全、舒適、術野充分暴露、不妨礙呼吸循環功能的原則正確擺放體位。

 ?、?、側臥位:胸墊與腋下間隔10cm±;俯臥位:腹部、會陰部勿受壓;上肢外展位<90o;兩下肢不可過伸;骨隆突部位加軟墊防止壓傷。

 ?、?、使用約束具松緊適度,防止損傷神經。

 ?、?、術中觀察肢體末梢血運1/15min,按摩受壓肢體3~5min/次。

  (12)、手術標本處理

 ?、?、手術醫生填寫病理申請單。

 ?、?、普通標本:洗手護士→裝瓶→10%福爾馬林液固定→貼標簽→登記(科室、病人姓名、住院號、標本名稱及采取部位)→巡回護士查對→專人再次核對(標簽、病理申請單、登記的各項內容)→送檢。

 ?、?、冰凍切片標本:巡回護士→立即將標本放入盛器→貼標簽→登記(科室、病人姓名、住院號、標本名稱及采取部位)→專人再次核對(標簽、病理申請單、登記的各項內容)→立即送檢

 ?、?、與外送人員、病理科人員嚴格查對、交接簽收手續。

篇2:特殊科室制度:手術室護理管理制度

  護理制度-35項

  三十四.特殊科室管理制度

  (一)手術室護理管理制度

  1.查對制度

  1.1 患者查對確認制度與流程依據手術通知單和病人病歷查對:病人姓名、性別、年齡、病案號、診

  斷、手術名稱、手術部位、化驗單、藥物、醫學影像資料等。接患者之前:手術室護士與病房護士查對;還必須與清醒的患者交談查對進行“病人姓名、性別、年齡、手術名稱、手術部位”確認。接入手術室后:夜班護士查對進入手術間之前:巡回護士與夜班護士共同查對;進入手術間之后:麻醉醫生查對;麻醉之前:手術醫生與麻醉師還必須共同與清醒的患者交談查對進行“病人姓名、性別、年齡、手術名稱、手術部位”再次的確認?;杳约吧裰静磺宀∪耍簯ㄟ^“腕帶”及與陪伴親屬進行查對。手術者切皮前:由手術室巡回護士,提請手術者實行手術“暫?!背绦?,經由手術者與參與手術的其他/她工作人員進行“病人姓名、性別、年齡、手術名稱、手術部位”最后的核對確認之后,方可切皮手術。

  1.2 手術物品查對制度與流程

  1.2.1 清點內容:手術中無菌臺上的所有物品。清點時機:手術開始前、關閉體腔前、體腔完全關閉后、皮膚完全縫合后。清點責任人:洗手護士、巡回護士、主刀醫生。

  1.2.2 清點時,兩名護士對臺上每一件物品應唱點兩遍,準確記錄,特別注意特殊器械上的螺絲釘,確保物品的完整性。

  1.2.3 手術物品未準確清點記錄之前,手術醫生不得開始手術。

  1.2.4 關閉體腔前,手術醫生應先取出體腔內的所有物品,再行清點。

  1.2.5 向深部填入物品時,主刀醫生應及時告知助手及洗手護士,提醒記憶,防止遺留。

  1.2.6 嚴禁將與手術相關的任何物品隨意拿離、拿入手術間。

  1.2.7 進入體腔內的紗布類物品,必須有顯影標記,一律不得剪開使用,引流管等物品剪下的殘端不得留在臺上,應立即棄去。

  1.2.8 手術過程中增減的物品應及時清點并記錄,手術臺上失落的物品,應及時放于固定位置,以便清點。

  1.2.9 有顯影標記的紗布不得覆蓋傷口。

  2.消毒隔離制度

  2.1 手術室工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保持室內肅靜和整潔。

  2.2 手術室應嚴格劃分潔凈區、清潔區和污染區。入口處的消毒腳墊應每日更換。拖鞋與私人鞋、外出鞋應分別存放。

  2.3 進入手術室必須更換手術室用拖鞋、衣、褲、帽。貼身內衣不可外露。

  外出必須更換外出衣和外出用鞋。

  2.4 手術室工作人員患上呼吸道感染者,面部、頸部、手部有感染者及患皮膚病者一律不準進入手術間。

  2.5 感染手術應在感染手術間內進行,術后及時進行清潔消毒。遇有特殊菌種如:破傷風、氣性壞疽、綠膿桿菌等感染手術時,應盡量縮小污染范圍,術后進行嚴格消毒處理。

  2.6 嚴格控制參觀人數,參觀人員不可任意進入其它手術間和無菌儲物間。進手術室見習、參觀,必須經科主任、護士長同意,三人以上需報請醫務處批準。

  2.7 一切清潔工作均應濕式打掃。各手術間物體表面及地面每晨用消毒液擦拭。每臺術后手術間清掃、消毒液拖地。每周手術間徹底清掃消毒一次,每月做細菌培養一次(包括空氣、物體表面和滅菌后的物品)。潔凈手術間按要求規定更換過濾網裝置。

  2.8 高壓滅菌器每月做一次細菌培養,每日第一鍋做BD 試驗,符合要求后方可進行全日消毒工作,并做記錄。

  2.9 所有高壓滅菌物品均用3M 指示膠帶固定封口,滅菌后指示條變為黑色,表示該物品已經滅菌。每個包內應放化學指示卡,該卡經滅菌后均變為黑色,證明該包已經滅菌,方可使用。環氧乙烷、低溫等離子滅菌的器具,應使用專用滅菌包裝,滅菌后指示條變為黃色,125 卡滅菌后變為綠色,低溫等離子滅菌指示卡變為黃色,證明該包已經滅菌,方可使用。

  2.10 手術室所有滅菌物品必須每日檢查一次,按日期先后排序依次使用。滅菌敷料包有效期受包裝材料、封口的嚴密性、滅菌條件、儲存環境等諸多因素影響:

  2.10.1 棉布包裝材料和開啟式容器:溫度25℃以下、相對濕度為40-60%時,有效期為七天;

  2.10.2 其它材料,如一次性無紡布、一次性紙塑包裝材料:證實該包裝材料能阻擋微生物滲入,有效期可相應延長,至半年或以上。

篇3:第二醫院手術室護士職責范文

  第二醫院手術室護士職責范文

  1. 在護士長領導下擔任洗手、供應、巡回護士等工作,負責手術前準備、手術中配合和手術后整理工作。

  2. 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及其它技術操作規程,嚴防差錯事故發生。

  3. 負責手術后病人的包扎、保暖、護送及手術標本的保管、送檢工作。

  4. 負責器械、敷料的打包消毒及藥品、儀器設備的保管工作。

  5. 指導進修、實習護士的工作。

  6. 負責分管手術患者的術前訪視和術后隨訪。

  7. 做好手術期間患者的心理護理。

  8. 嚴格執行對患者的識別制度,做到正確的患者、正確的部位與體位、施行正確的術中配合、正確核對手術器材敷料、正確交接手術患者。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