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年度街道領導班子述職述廉報告

5900

20**年度街道領導班子述職述廉報告

  20**年度z街道在市委市政府“精彩北大門,品質新臨湘”戰略思想的指導下,嚴格按照市委三級干部大會和《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目標任務,乘項目之勢,舉全礦之力,創工作之優,著力抓項目、抓管理、抓發展,全力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呈現出齊頭并進的良好發展態勢?,F將有關工作情況述職如下:

一、干部隊伍配優配強

  加快z轉型升級發展,關鍵在黨員干部。為此,我們始終堅持把干部隊伍自身建設作為班子建設的重中之重,著力做好了四個方面的工作:

  1、調優隊伍結構。今年市委、市委組織部高度關心z班子建設,及時對z班子作出了重大調整,班子成員先后調出4人、調入3人、轉崗2人,全面落實崗位輪崗要求,先后3次對班子成員分工分線進行了科學合理調整,目前z班子共有11人,其中40歲以下4人,女性2人,班子結構進一步優化。認真落實鄉鎮機構改革要求,結合z實際情況,對原七站八所進行了有效整合,重新設置為四辦六站所,干部配備更加合理,群眾辦事更加便捷。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圓滿完成了社區服務中心、機關支部等5個基層黨支部的換屆選舉工作,選優配強了一批基層黨組織書記,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明顯增強。

  2、加強隊伍管理。堅持以科學理論武裝黨員干部頭腦,年初制訂全年的理論學習計劃,明確學習時間、學習主題、學習內容和學習形式,全年共組織學習系列講話等中心組學習12次,理論研討會2次,安排班子成員和干部參加上級培訓15人次。堅持從嚴管理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結合“兩學一做”學教活動和“糾四風、治陋習”、“雁過拔毛”等專項整治等活動,進一步健全了理論學習、機關管理、應急值班、聯點支部等制度,嚴格按照制度管人管事,干部隊伍作風明顯好轉。堅持用好監督“利器”,由街道紀工委牽頭組織成立督查小組,對黨員干部行為規范和工作狀態進行全方位明察暗訪,全年累計進行作風建設督查26次,處理2人。

  3、凝聚隊伍人心。全面落實干部各項政策性待遇,在工資調標、住房公積金和社保醫保繳納等事關干部切身利益方面堅持全程公開公正透明,主動接受監督。積極開展談心談話,建立了經常性談話談心制度,班子成員之間、班子成員與干部職工之間經常性溝通思想、交換意見、征求建議,有效增進了隊伍間團結協作,增強了全局觀念和團隊意識。發揮工會作用,遇有干部職工生病住院、生活困難等及時給予慰問關懷。特別是今年針對干部職工普遍關注的單位機構編制、鄉鎮生活補貼、公車改革等問題,黨工委書記劉明同志多次向市委市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進行匯報,多渠道反映情況,積極爭取政策支持。

  4、激發隊伍活力。結合“三個辦法”,建立健全干部職工考核、調整任用等制度,鼓勵干部職工積極干事創業、創先爭優,對年度績效考核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在年初三級干部會上通報表彰并給予一定物資獎勵。同時將考核結果作為干部調整任用和向上級推薦的重要依據。通過上述措施,干部職工創先爭優氛圍日益濃厚,涌現出了一批先進典型。如今年的七一表彰大會上我們對金鑫社區第五黨支部、金坡社區第三黨支部、漁潭派出所黨支部等5個先進基層黨支部,王維濤等5名優秀黨務工作者,陳連貴、劉滿星等30名優秀共產黨員進行了表彰;特別是金坡社區黨總支書記徐敏同志還先后被評為臨湘市見義勇為道德模范標兵、岳陽市優秀共產黨員。

二、基層黨建抓實抓常

  街道黨工委始終將基層黨建作為引領z發展的“牛鼻子”,堅持抓實抓常,抓出成效。具體做好了以下四項工作:

  1、深入開展學教活動。按照上級的指示精神和學教活動的整體安排部署,于5月30日召開了動員大會,層層進行了宣傳發動,成立了以黨工委書記劉慶明同志為組長的領導班子,科學制定了實施方案,先后組織全體工作人員和社區黨員“學習系列講話,學章程黨規,做合格黨員”集中培訓和“四講四有”專題討論活動各4次,學習討論后都自覺撰寫了心得體會,按上級要求落實了各環節的學教任務。

  2、不斷強化基層基礎。按照“基層黨建規范年”要求,全面健全落實了“三會一課”、民主議事、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廣泛開展了“三大三強”、“三強三爭”、“先鋒先行”等活動。認真落實市換屆選舉紀律要求,嚴格按程序成功選舉出了8名市黨代表、3名市人大代表和2名市政協委員,在市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沈凡力同志以高票當選為岳陽市人大代表。統籌抓好了黨組織關系集中排查行動和黨員干部隊伍教育管理,全年嚴格按照程序新發展黨員3人、轉正2人、處置不合格黨員20人,黨的組織建設明顯增強。

  3、大力推進依法行政。全面落實法治臨湘建設和深化改革工作要求,充分發揮人大監督、政協參政議政作用,進一步健全政情通報等居民參政議政機制,對事關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項目建設、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低保、大病救助和棚改房分配等惠民資金發放以及一些惠民政策的落實都充分利用宣傳欄、政府網站等載體向社會公布,廣泛征集意見并建立反饋機制,確保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主動接受群眾的監督。特別是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我們除按照法定規矩和程序之外,還事前先征求居民代表意見,施工過程邀請居民代表參與工程質量監督,工程結算時邀請居民代表參與工程價格審核,真正做到了公開公正公平透明,沒有發現任何違規違紀行為。

  4、嚴格執行廉政制度。按照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要求,堅持把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與街道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全年共召開7次班子會,先后研究制定了《z街道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計劃》、《z街道領導班子成員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分工》以及黨風廉政建設的相關內容,與各社區簽訂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抓好了責任分解、考核和追究,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體系。積極組織全體干部職工學習上級文件、典型案例和觀看警示教育錄像片,進一步強化廉潔自律意識,筑牢思想道德防線。廣泛開展“親人助廉”、“廉政短信”、“廉政談話”、黨員干部拒收紅包禮金公開承諾等系列活動,與市檢察院聯合開展預防職務犯罪行動,努力營造以廉為榮,以貪為恥濃的厚氛圍,增強廉政文化的滲透力和影響力,全年沒有發生一起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

三、社會發展又好又快

  一年來,通過圍繞打造“宜居宜業宜游”新z的發展思路,我們堅持改革創新、實干苦干,確保了z各項工作的高效運行和重點項目、重點工作、民生工程有序推進,經濟社會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20**年預計完成全年工業總產值13億元,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2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26593元。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爭資立項成效顯著。緊緊抓住獨立工礦區改造搬遷項目獲國家發改委批準這一歷史機遇,主動作為,積極對接,不斷加大爭資立項工作力度,全年先后引進超5000萬項目5個,完成立項爭資1.3327億元,遠超出任務4400萬元。具體項目為:三期棚改小區內外配套建設項目到位資金500萬元,z地方康復治療中心項目到位資金627萬元,z中學改擴建項目到位資金600萬元,z污水處理項目到位資金4000萬元,z地區無害化垃圾處理項目到位資金3500萬元,6501提質改造項目到位資金1100萬元,20**年資源枯竭城市轉移支付3000萬元,此外我們還爭取了投資3.26億元的z“三供一業”(即供水、供電、供氣和物業)分離移交項目,預計12月底可以到位資金1.5億元。

  2、產業結構轉型調優。始終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擺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重要位置,完成了投資1.8億元的清潔能源光伏發電項目,啟動了投資4000萬元的九鼎牧業二期工程,特別是結合“全域旅游、全景臨湘”的發展戰略,新增投資近

  2000萬元對6501景區進行了全面提質改造,成功通過3A級景區復核驗收。目前,我們正在積極與北京巔峰智業旅游有限公司洽談,將形成合作協議。今后我們將進一步加大旅游投入力度,創新營銷策略,規范旅游市場,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力爭3-5年內達到4A級景區標準,力爭到20**年接待游客人數突破5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突破1億元,逐步帶動餐飲、住宿、特色旅游商品等旅游附屬產業發展,從而形成以旅游為主導的完整產業鏈條,促進當地社會經濟快速繁榮發展。

  3、人居環境持續改善。三期棚改已全面完工并已完成了

  88套房屋的分配入住,新增投入500萬元完成了小區內外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社區綠化維護保養等工程,投入20萬元購置了2臺垃圾清運車,累計完善居民休閑設施15處,安裝太陽能路燈70盞,補栽花草4800平方米,新栽各類樹木1800株,硬化道路4.5公里,社區基本實現了“美化、硬化、綠化、亮化、凈化”,金鑫社區被評為岳陽市級美麗社區。

  4、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深入推進社會綜合治理工作,不斷加強平安創建氛圍,綜治民調下半年位列全市第一名,并成功組織了全省有色系統“共同維穩”工作第十三次現場會議。高度關注統戰工作,投入資金30萬元在金鑫社區積極開展岳陽市級“同心社區”創建工作,建立了“同心書屋”、“同心科普館”、“同心救助站”、“家政服務”等陣地,全年先后組織開展了法治咨詢、慰問義演、義診、關愛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等公益活動。大力加強人口監測管理、計生服務關懷等工作力度,人口結構不斷優化,計生惠民政策全面落實,計生工作連續2年被評為岳陽市計劃生育模范單位。持續加大科教文衛投入力度,積極開展省級文明單位、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活動,z中學高中升學考試錄取率達96%,衛生院被確定為我市創建全國中醫縣市示范點并開設了殘疾人康復治療科室。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一年來新增就業200多人,下崗再就業150多人,勞務輸出450人。穩妥推進實事辦理,高標準完成了棚改房確權發證、精神病人救治、水廠公路和采礦區公路硬化、敬老院維修等10件民生實事。大力關懷弱勢群體,全面落實各項惠民政策,全年救濟貧困人員79戶,發放救助金7.36萬元,解決特殊群體困難戶21戶,發放困難照顧款近15萬元,爭取殘疾人補貼資金8萬元,發放大病救助資金4萬元,發放低保資金470余萬元,城鎮居民醫保參保率達100%。同時安全生產、環境保護、水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森林防火等全部實現了零指標管理。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一年的努力,z各項工作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思想有待進一步解放。面對當前復雜的發展環境,在加快推進z轉型升級發展上思想有待進一步解放。二是工作方法有待進一步創新。z歷史遺留問題多,在各種困難和現實矛盾面前,敢于擔當、開拓創新的方法不夠多,工作質量和效益不夠高。三是干部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主要是應對復雜局面、處理突發事件的綜合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今后,我們將在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的同時,更加注重在干部隊伍的思想教育、干部隊伍的規范管理、黨風廉政的制度執行和基層黨建的規范化建設、創新發展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聚集更多的智慧,取得更多的成績。同時嚴格按照“精彩北大門,品質新臨湘”的發展要求,激勵廣大黨員和干部職工敢于擔當,注重實干,樂于奉獻,為全面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新z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篇2:街道商住樓建筑模板施工方案

  街道商住樓建筑模板施工方案

  一、編制依據

  根據施工圖紙、施工組織設計、規范和規程、標準等。

  二、施工準備

  1、技術準備

  項目部組織經理部技術、生產人員熟悉圖紙,認真學習掌握施工圖的內容、要求和特點,同時針對有關施工技術和圖紙存在疑點作好記錄,通過會審,對圖紙中存在的問題,與設計、甲方、監理共同協商解決,取得一致意見后,辦理圖紙會審記錄,作為施工的變更依據和施工操作依據。熟悉各部在截面尺寸、標高制定模板初步設計方案。

  2、機具準備

  主要機具及工具準備

  名稱 規格 功率 數量 錘子

  重量 0.25 、 0.5kg 50 個

  單頭扳手 開口寬(mm) 17~19 、 22~24 50 把

  圓盤鋸 MJ-503 3KW 1 臺

  手電鉆 鉆頭直徑 12~20mm 2 把

  活動扳手 最大開口寬 35mm 4 把

  鋼絲鉗 20 把

  水準儀 DS3 1 臺

  水平尺 長 450 、 500 、 550mm 10

  鋼卷尺 5 米、 50 米(2 把) 20個

  3、材料準備

  頂板、梁、墻體模板材料選用 18 厚九夾板,龍骨背枋采用 60mm×80mm 方木,支撐系統及包箍采用φ 48 鋼管腳手架及活動鋼管頂掌,脫模劑選用油性脫模劑。根據所需材料提前考察、選用相關材料廠家。

  三、主要施工方法

  1、墊層模板

  墊層厚度為 100mm,墊層模板采用 100×100mm 方木及模板,沿墊層邊線設置方木,方木支撐在基坑壁上。

  2、 柱模板

  柱模板采用定型組合鋼模板,豎楞采用 50×100mm 方木,方木均經壓刨找平,每 20 cm 一道。柱箍采用 100×100mm 方木(單面刨光),每 400mm 一道,最底一道距地面 300mm 。其板塊與板塊豎向接縫處下理,做成企口式拼接,然后加柱箍、支撐體系將柱固定。支撐采用φ 48×3.5mm 架子管剛性支撐。

  3、 梁模板

  底模與側模均采用定型組合鋼模板,主龍骨采用100mm×100mm@600mm 單面刨光方木,次龍骨選用40mm×60mm@200mm 雙面刨光方木。梁側模、梁底模按圖紙尺寸進行現場加工。然后加橫楞并用利用支撐體系將梁兩側夾緊。

  4、頂板模板

  頂板模板采用定型組合鋼模板,主龍骨采用φ 48×3.5mm 鋼管,搭設過程中根據標高進行搭設,次龍骨選用100mm×100mm 單面刨光方木。為保證頂板的整體砼成型效果,將整個頂板的模板按同一順序、同一方向對縫平鋪,必須保證接縫處下方有龍骨,且拼縫嚴密,表面無錯臺現象。若與柱相交,用木模板補齊。

  5、 樓梯模板

  模板為定型組合鋼模板。踏步側板采用木模板,兩端釘在梯段側板木檔上,靠墻的一端釘在反三角木上,踏步板龍骨采用 50mm 厚方木。制做時在梯段側板內劃出踏步高度線,一側留出踏步側板厚度定上當。

  四、模板安裝

  1、 模板安裝的一般要求

  豎向結構鋼筋等隱蔽工程完畢、施工縫處理完畢后準備模板安裝。安裝柱模前,要清除雜物,焊接或修整模板的定位預埋件,做好測量放線工作,抹好模板下的找平砂漿。

  2、梁模板安裝順序及技術要點

  2.1 模板安裝順序

  搭設和調平模板支架→按標高鋪梁底模板→拉線找直→綁扎梁鋼筋→安裝墊塊→梁兩側模板→調整模板

  2.2 技術要點

  計要求起拱(跨度大于 4m 時,起拱 0.2%),并注意梁的側模包住底模,下面龍骨包側模。

  3、 板模板安裝順序及技術要點

  3.1 模板安裝順序

  滿堂腳手腳→次龍骨→柱頭模板龍骨→拼裝→模板調整驗收→進行下道工序

  3.2 技術要點

  樓板模板當采用單塊就位時,宜以每個鋪設單元四周先用陰角模與墻、梁模板連接,然后向中央鋪設。按設計要求起拱,起拱部位為中間起拱,四周不起拱。

  4、 柱模板安裝順序及技術要點

  4.1 模板安裝順序

  搭設腳手架→柱模就位安裝→安裝柱?!苍O支撐→固定柱?!鷿仓拧鸪_手架、模板→清理模板

  4.2 技術要點

  板塊與板塊豎向接縫處理,做成企口式拼接,然后加柱箍、支撐體系將柱固定。

  五、模板的拆除

  1、 柱模板拆除

  在砼強度達到 1.2Mpa 能保證其表面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損后方可拆除。脫模困難時,可用撬棍在模板底部撬動,嚴禁在上中撬、晃動或用大錘砸模板,拆除下的模板及時清理模板及襯模上的殘渣。

  2、 頂板模板拆除

  頂板模拆除參考每層每段頂板砼同條件抗壓強度試驗報告,跨度均在 2m 以下,強度達到 50% 即可拆除,跨度大于 8m 的板當砼強度達到設計強度 100% 強度后方可拆除外,其余頂板、梁模板在砼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 75% 強度后方可拆除。拆頂板模板時從房間一端開始,防止墜落人或物造成質量事故。 頂板模拆除時注意保護模板,拆除模板、龍骨及鋼管架堆放整齊,并注意不要集中堆料。拆掉的釘子要回收再利用,在作業面清理干凈,以防扎腳傷人。

  六、模板的維護及維修

  吊裝模板時輕起輕放,不準碰撞已安裝好的模板和其它硬物;在模板吊運就位時要平穩、準確、不得兜掛鋼筋。嚴格控制拆除時間,拆除時按程序進行,禁止用大錘敲擊或撬棍硬撬,以免損傷砼表面和棱角。模板與墻面粘結時,禁止用塔吊吊拉模板,防止將墻面拉裂。拆模時要注意對成品加以保護,嚴禁破壞。

  七、注意事項

  1、一般要求

  1.1 模板上架設電線使用電動工具采用 36V 的低壓電源。

  1.2 凳高作業時,各種配件放在工具箱或工具袋內,嚴禁放在模板或腳手架上。

  1.3 裝拆施工時,上下有人接應,隨拆隨運轉,并把活動部件固定牢靠,嚴禁堆放在腳手板上或拋擲。

  1.4 設避雷措施。

  1.5 安裝墻柱模板時,隨時支撐固定,防止傾覆。

  1.6 預拼裝模板的安裝,邊就位、邊校正、邊安設連接件,并加設臨時支撐穩固。

  1.7 拆除承重模板,設臨時支撐,防止突然整塊塌落。

  1.8 安裝整塊柱模板,不得將柱子鋼筋代替臨時支撐。

  1.9 拆除模板時由專人指揮和切實可靠的安全措施,并在下面標出作業區,嚴禁非操作人員進入作業區。操作人員配掛好安全帶,禁止站在模板的橫桿上操作,拆下的模板集中吊運,并多點捆牢,不準向下亂扔。拆模間歇時,將活動的模板、拉桿、支撐等固定牢固,嚴防突然掉落、倒塌傷人。

  1.10雨、雪及五級大風等天氣情況下禁止施工。

  1.11 基礎及地下工程模板安裝時,先檢查基坑土壁、壁邊坡的穩定情況,發現有滑坡、塌方危險時,必須先采取有效加固措施后方可施工。

  1.12 操作人員上下基坑要設扶梯?;由峡谶吘?1m 內不允許堆放模板構件和材料,模板支在護壁上時,必須在支點上加墊板。

  1.13 模板放置時不得壓有電線、氣焊管線等。

  1.14大模板放置角度大于其自穩角。

  1.15 模板安裝時,采取觸電保護措施,操作人員帶絕緣手套、穿絕緣鞋。模板安裝就位后由專人將大模板串聯起來,并與避雷網接通,防止漏電傷人。

  1.16 清掃模板和涂刷大模板脫模劑時,必須將模板支撐牢固,兩板中間保持不少于 60cm 和走道。

  1.17 模板拆除時嚴禁使用大杠或重錘敲擊。拆除后的模板及時清理砼渣塊。由專人負責校對模板幾何尺寸,偏差過大及時修理。

  1.18 板、梁保證二層支撐,且點在同一位置。

  2、大模板堆放要求

  2.1 平模立放滿足 75.0~80.0 自穩角要求,采用兩塊大模板板面對板面對放,中間留出 50cm 寬作業通道,模板上方用拉桿固定。

  2.2 沒有支撐或自穩角不足的大模板(陰陽角模、異型角模)存放于專用插放架里,存放地點硬化平穩且下墊 100×100 mm 方木。

  2.3 大模板按編號分類碼放。

  2.4 存放于施工樓層上的大模板必須有可靠的防傾倒措施,不得沿建筑物周邊放置,要垂直于建筑物外邊

線存放。

  八、模板及承重架計算

 ?。ㄒ唬?、標準層梁板承重架計算

  承重架采用φ 48×35鋼管,為簡化計算,并確保安全,梁截面取250×750,作為驗算對象。梁下計劃橫距為0.7m,縱距為1.2m。板下橫距為1.5,縱距為1.2,步距為1.5m。并且均應設置縱橫向掃地桿,重要部位設置剪刀撐,立桿必須設置執墊木,樓板模板應支撐在間距為0.4~0.5m的木楞上,木楞尺為60×80mm。

  1、荷載總體考慮如下:

  模板、鋼筋砼、施工人員及施工設備、振搗砼時產生的承重模板支架立桿穩定性計算。參與模板支架荷載效應組合的各項荷載及其荷載標準值按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的有關規定取值。 據規定:在基本風壓等于或小于0.35KN/m2的地區構造符合規范要求時,驗算腳手架立桿的穩定性,可不考慮風荷載作用。

  第一部分:梁下承重架的驗算

  不組合風荷載時計算: N/ΦA≤f

  模板支架立桿計算段的軸向力設計值 N,應按下式計算:

  N=1.2∑N GK +1.4∑N QK

  ∑ N GK 為模板、新澆混凝土自重與鋼筋自重標準產生的軸向力總和;

  1、 樓面梁板模板自重

  (1) 計算區(即 2根立桿作用范圍)模板展開考勤度:

 ?。焊?-0.11)×2+梁下橫距+板下橫距=(0.75-0.11)×2+0.7+1.5=3.48m

  (2) 計算區模板作用面積:

  模板展開長度×縱距=3.48×1.2=4.176m2

  (3) 平均每根立桿承擔模板重:

  查 GB50204-92附錄一附表1.1:取0.5KN/m2,則平均每根立桿承擔模板重為:

  模板作用面積× 0.5÷2根=4.176×0.5÷2=1.044KN

  2、 新澆混凝土自重

 ?。?)計算區(即2根立桿作用范圍)梁重,查GB50204-92規范:混凝土自重取24KN/m3

  梁寬×梁高×縱距× 24=0.25×0.75×1.2×24=5.4KN

  (2) 計算區(即 2根立桿作用范圍)板重,查GB50204-92規范:混凝土自重取24KN/m3

 ?。?、板下橫距 -梁寬)×縱距×板厚×24=(0.7+1.5-0.25)×1.2×0.11×24=6.178KN

  (3) 平均每立桿承擔的梁板自重

 ?。褐?+板重)÷2=(5.4+6.178)÷2=5.789KN

  3、鋼筋自重

  查 GB50204-92規范:鋼筋自重取1.5KN/m3

 ?。后w積 +板體積)×1.5÷2根=(0.225+0.257)×1.5÷2=0.361KN

  一根立桿的∑ GK =1.044+5.789+0.361=7.194KN

  ∑ QK 為施工人員及施工設備荷載標準值、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標準值產生的軸向力總和。

  1、施工人員及施工設備荷載標準值,查 GB50204-92規范:取1.0KN/m2

  橫距×縱距×1.0÷2=2.2×1.2×1.0÷2=1.32KN

  2、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標準值產生的軸向力,查GB50204-92規范:取2.0KNm2

  橫距×縱距×2.0÷2=2.2×1.2×2.0÷2=2.64KN

  ∑ N QK =1.32+2.64=3.96KN

  在不組合風荷載時,荷載組合如下:

  1、底層

  全部恒載×恒載分項系數

  7.194×1.2=8.633KN

  2、恒載×恒載分項系數+全部活載×活載分項系數

  =7.194×1.2+3.96×1.4=14.177KN

  則 N值為 8.633+14.177=22.81KN

  φ為軸心受壓構件的穩定系數,根據λ,查表得

  λ長細比,λ =L 0 /i L 0 =h+2a

  L 0 =h+2a=1.5+2×0.3=2.1m

  λ =L 0 /I=2.1×100cm/1.58cm=132.91

  查表得,φ =0.381

  A為立桿的截面面積,查表得A=4.89Cm2

  N/φA=22810÷(0.381×489)=122.43N/mm2≤f=205N/mm2

  因此,不組合風載時承重支架立桿的穩定性符合要求。

  第二部分:板下承重架的驗算

  1、樓面梁板模板自重

 ?。?)計算區(即1根立桿作用范圍)模板重,查GB50204-92規范:取0.5KN/m2

  橫距×縱距×0.5=1.5×1.2×0.5=0.9KN

 ?。?)、新澆混凝土自重

  作用在一根立桿上的現澆板重,查 GB50204規范:混凝土自重取24KN/m3

  橫距×縱距×0.11×24=1.5×1.2×0.11×24=4.752KN

 ?。?)、鋼筋自重

  作用在一根立桿上的鋼筋重,查 GB50204-92規范:鋼筋自重取1.5KN/m3

  橫距×縱距×0.11×1.5=1.5×1.2×0.11×1.5=0.297KN

  一根立桿的∑ N GK =0.9+4.752+0.297=5.949KN

  ∑ N QK 為施工人員及施工設備荷截標準值、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標準值產生的軸向力總和。

  1、施工人員及施工設備荷載標準值,查GB50204-92規范:取1.0KN/m2

  橫距×縱距× 1.0=1.5×1.2×1.0=1.8KN

  2、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標準值產生的軸向力,查GB50204-92規范:取2.0KN/m2

  橫距×縱距× 2.0=1.5×1.2×2.0=3.6KN

  ∑ N QK =1.8+3.6=5.4KN

  在不組合荷載時,荷載組合如下:

  1、底層

  全部荷載×恒載分項系數 =5.949×1.2=7.139KN

  2、二層

  全部荷載×恒載分項系數 +全部活載×活載分項系數 =5.949×1.2+5.4×1.4=12.699KN

  綜合所述,不組合風載時的一根立桿最大軸向設計值

  N=7.139+12.699=19.838KN

  φ為軸心受壓構件的穩定系數,根據λ,查表得

  λ長細比,λ =L 0 /i L 0 =h+2a

  L 0 =h+2a=1.5+2×0.3=2.1m

  λ =L 0 /I=2.1×100cm/1.58cm=132.91

  查表得,φ =0.381

  A為立桿的截面面積,查表得A=4.89Cm2  N/φA=19.838÷(0.381×489)=106.489KN/mm2≤f=205N/mm2

  因此、不組合風載時承重支架立桿的穩定性符合要求。

  注:承重架均搭設在砼上,地基承載力不進行驗算。

篇3:初探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人性化設計

摘要:本文闡述了小城鎮街道景觀的歷史沿革和空間環境的構成要素和特性,探討了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人性化設計的理念,提出目前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其人性化設計思路。

關鍵字: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環境要素和特性;人性化設計

小城鎮,泛指20萬以下人口的小城市,也包括依法建立的建制鎮和農村集鎮,它既處于中國城鎮體系的最低層次,又與鄉村有著緊密聯系,是連接城鄉的紐帶,積極發展小城鎮是我國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構成城市意象的要素一般分為五類,即道路、邊沿、區域、節點和標志,道路作為第一構成要素往往是具有主導性的,其它環境構成要素都沿著它布置并且與它相聯系。因而,街道在城市中絕不僅僅是連接兩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人們公共生活的舞臺,觀光游客沿著街道觀察了城市、認識了城市,當地的居民習慣性地在街道上活動并感受著街道及其周圍環境,商業設施也大都布置于街道兩側,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們對小城鎮城市景觀最直接的感受來自于小城鎮街道景觀,街道是最能體現小城鎮活力的窗口。但過快的城市化為小城鎮帶來了許多非人性化問題:過境車輛的增多、交通廢氣和噪音、排水系統的改變和硬質路面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等。因此引發本文對以上問題針對性措施的討論。

一、小城鎮街道景觀的歷史沿革

街道景觀是城市景觀的框架,有人把城市街道景觀比喻成城市景觀的血管。在城市交通運輸、購物、交往,都離不開城市街道景觀。每個小城鎮由于所處地理位置及形成年代的不同,其街道格局也不同,或者在原有的基礎上向四周發展,或者脫離老城在附近另辟新城,或者新舊城結合。但是,不論哪種形式的城市,其街道景觀格局都反映著歷史的發展過程,記載著重要歷史事件和故事,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在這些特殊的地點就會產生相應的聯想,想的是這個城鎮曾經發生的一切,可以說小城鎮街道記載著城市的歷史,蘊涵城市的文化,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小城鎮空間布局的特色,小城鎮街道景觀格局反映了小城鎮的特色。

二、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環境的構成要素和特性

構成要素 小城鎮街道景觀的空間環境在構成上屬于帶型空間,是相對狹長的地形利用相關景觀因素組織而成的空間景觀;主要構成要素有:街道平面、縱橫斷面、垂直綠化透綠生態圍墻、節點小品、環衛設施、廣告、街燈、人流、周邊環境綠化(植物)等,千姿百態的景觀樹與彩色花葉行道樹成為城鎮一道靚麗風景。

1)城鎮街道景觀道路,是交通線,又是流動風景線;街道本身是小城鎮街道景片的景界,又是聯系城鎮各個區域的“紐帶”,是街道景觀構成的第一要素,具有組織交通、分劃空間界面、構成街道流動空間的框架。

2)節點中的環境藝術小品是小城鎮街道景觀的各種地景設施,是具有藝術性、標志性的景觀構筑物,如雕塑、路標、座椅、花壇等。應布置合理、精致美觀,往往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3)水景是自然生態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城鎮街道景觀的水景常有噴泉、疊水泉、水池、景觀水生態園(生態濕地)、生態溝溪等。水景觀設計時應以節水為原則,充分利用水,或借水成景,或依水組景,作為景觀生態設計的重要元素。

4)綠化或種植設計是組織景觀空間的重要手段,在小城鎮街道景觀設計中,運用景觀生態學進行規劃和植物造景往往是很重要的理念,并能產生很好的景觀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特性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隸屬的帶形景觀空間,具有空間上的延展性、時間上的流動性、整體景觀的協調統一與連續性。

1)空間上的延展性:指由于形態的狹長而產生的空間在某一方向上的延伸和展開的特性。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設計應充分運用帶型空間的延展性和連續性,運用韻律、節奏、復合以及色塊、光影等手法來進行創作,進行空間景觀的組織,注重整體的把握,在統一的基礎上尋求變化,如帶狀空間布置若干節點,并用綠色走廊加以串聯,形成綠色的“項鏈”。

2)視覺與時間上的流動性:即指人們在不同的位置、視角或時間上有不同的景觀感受,也就是步移景異的效果。根據視覺原理,通過空間串聯在停留空間中,有一定的間隔規律。楊。蓋爾在《交往與空間》中提到“社會性視域—0~100m”,蘆原義信提出“外部空間模數”,大約25m左右。因此,距離25m左右對城市市民為視距模數,在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應以25m為轉換。在小城鎮街道大約25m左右距離形成一個較為有序的節點,能使小城鎮街道景觀有序地出現在視覺范圍內,以利于空間景觀的塑造。

3)整體景觀的和諧性和連續性:街道景觀是動態的景觀,隨著街道線型、坡度、走向的改變,人們對街道空間的印象亦會步移景異。好的小城鎮街道景觀固然需要統一的風貌格調,一個和諧空間,人們在其間或快速而過,或漫步而行;同時也需要在25m左右的視距設置若干節點形成游憩空間以滿足人們習慣和情感的需要,就像一曲完美的樂章需要了幾處變調和高潮,變化豐富、趣味盎然是小城鎮街道景觀的人性化特征,也是景觀設計的魅力所在。

三、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人性化設計理念

人是人類文明創造的主體,也是人類一切活動和發展圍繞的核心,因此,尊重并滿足人類生理的、心理的及精神上的各種需求,強調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天人合一是“人性化設計”的焦點。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的人性化設計理念是:

1)在小城鎮街道景觀的建設實施過程中,研究人的行為心理、知覺經驗,注重“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回歸和對人性空間的重視,各種服務性設施的配置都要從小城鎮特有的以人為本、親切宜人的空間尺度出發,強調鄰里生活和城市生活的融合。

2)運用系統、環境、園藝等科學手段,對小城鎮街道景觀內部能量流、人流、物質流、信息流、價值流等景觀元素進行改善和調整,達到保護人類健康,與自然系統和諧共生,保護人居環境的生態美,保持生物系統多樣性,最終促進小城鎮帶狀空間中人與自然關系的持續協調發展。

現代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應該是既協調自然風景、人文環境與民俗風情,浸透著融合地理環境與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又結合地形,節約用地;順應氣候條件,節約能源,注重環境生態及景觀塑造;運用手工技藝、當地材料及地域獨到的建造方式,形成自然樸實的建筑風格,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強調人性化設計的具有多義的空間功能,各種服務性設施的配置從人的角度出發,滿足人的心理和生理的要求,處處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思想,具有尺度宜人的空間結構、形式豐富的景觀序列和融合自然的景觀空間,使人能夠“樂在其中”,又能“過目不忘”,從而形成高品位、富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鎮景觀形象。

四、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設計中出現的誤區

1.建設指導思想模式盲目克隆大城市,小城鎮建設過程中片面求大、求寬、求洋,熱衷開大馬路,往往造成街道尺度比例失調;同時割裂城鄉之間在景觀、居民活動空間方面的聯系,使得居民和外來者失去對小城鎮關鍵性生活價值追求的體驗。

2.肆意破壞當地重要的人文—自然歷史景觀要素。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不同民族文化融合當地自然環境發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小城鎮地方風格;我們在小城鎮的街道景觀建設中應該設法使這些人文—自然歷史景觀要素暴露在城市人群面前,尤其讓外來者能夠有機會閱讀這些歷史素材。

3.自然山水城的理念被忽略,小城鎮景觀建設任意開山取石、自然河道任意裁彎取直,一些具有重要生態價值的濕地被夷平或者填平,聯接城鄉之間的一些天然綠色通道被人為開發不當而破壞,失去了作為永久生物棲息地和城市中殘遺的自然保護地的功能和價值。

4.忽視節點設計,盲目照搬照抄。節點是小城鎮街道景觀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游憩廣場、標志性建筑或構筑物和街道楔形綠地等,這些節點通常是城鎮不同空間的結合點或控制點,是人們對小城鎮形象記憶的關鍵魅力所在。近年來小城鎮的景觀節點設計已經受到公眾的關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但遺憾的是節點設計手法大都照搬大中城市的一些做法:不銹鋼雕塑、大型噴泉、大理石或花崗石鋪地、幾何形規則圖案,歐式游園……,與小城鎮文化底蘊和空間形態很不協調,喪失了小城鎮的地域特色和魅力。

5.街道綠地實施“一哄而上”,違反科學規律,綠地景觀中“綠楔”、“綠廊” 與道路廊道帶狀空間結合不夠緊密,未能消除道路廊道的車流、人流、噪聲集中帶來的不利影響,同時也影響小城鎮外部生物基因正常流入和內部生物基因正常流出,影響能量流和物質流的循環;植物配置未優先選擇鄉土樹種,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植物群落,盲目選用外來植物品種,只一味追求眼前效果,不考慮長遠利益,未經引種馴化的外來植物品種因不適應當地生態環境而逐漸死亡,不但造成經濟損失,而且影響綠化的整體效果。

五、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要素的人性化設計思路

1.路面景觀的人性化設計

小城鎮街道除了承擔重要的交通任務外,還從一個側面代表著城市精神與形象。小城鎮街道景觀根據道路的景觀特性分為生態景觀型、建筑景觀型、非物質型。

傳統小城鎮大多具有以人為本的、親切宜人的尺度,其空間應具有序列性、模糊性、領域性,著意塑造街道兩側的凹凸角空間,形成“彈性空間”或者打造“邊緣效應”,可以緩和人流與車流沖突,豐富街道空間層次。所謂“路從景出,景從路生”,街道空間及各個細部空間(接近人的尺度的區域和范圍)盡可能的變化和豐富。

而目前的小城鎮建設,熱衷于開大馬路,設計人員不去研究道路兩側的建筑與道路斷面的比例關系,凡事以“大”、“寬”為先,往往造成城鎮街道尺度失調。大中城市有大中城市的尺度,小城鎮有小城鎮的尺度,小城鎮如果盲目照搬大中城市的尺度,按照大中城市的“體量”建設,顯然是不合適的。即使要在小城鎮產生“大”的效果,也應小中見大才為上策。

在當代小城鎮街道設計中,我們應樹立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注重突出小城鎮的空間環境特色和宜人的比例尺度,要與“城市設計”的理念和方法綜合處理來進行設計創造。

街道路面材料主要分為

瀝青類、混凝土類及合成高分子材料、混凝土砌塊、木材、石材、砂土類天然材料,磚材、陶瓷類人工燒制材料。瀝青類、混凝土類適合于車流量和人流量均較大的交通性街道,目前較為先進的是在改性瀝青的基礎上,人工脫色的彩色瀝青。其主要作用、性能、施工工藝都與瀝青相當,具有抗高低溫、耐摩擦、使用壽命長等特性,不易產生剝離、開裂等路面破壞現象。色彩鮮艷、持久,同時具有很好的透水性,提高了雨水循環利用率,符合環保、人性化設計的要求。而生活性道路(步行街、風景園林道路、游覽步道等)則多采用色彩鮮明、造型自由、性能多樣,易營造歡快、華麗氣氛的人工燒制磚材、陶瓷材料或觀感自然親切、質感舒適宜人的木材、石材、砂土類天然材料。

按路面材料及其做法還分為透水性和非透水性。小城鎮街道景觀的人性化設計如有條件采用地表水“循環”設計理念,充分利用天然降水,使其作為水景創作的主要資源。對硬質路面,如主要道路為水泥鋪面,利用地面坡度和設置雨水滲透口使雨水均勻地滲入地下;對半硬質路面要盡量采用可滲透性的材料,以形成滲透性路面,最大限度地讓雨水自然均勻地滲入地下,形成良好的地表水系統循環,以保護當地的地下水資源。

2.生態橫斷面的人性化設計

傳統街道綠化的種植橫斷面一般沿街道側石至街道紅線依次遵循:綴花草坪、灌木叢、中層林、背景林的從低、中到高次序,林冠線也依次從低至高過渡。這幾個層面的綠化往往較密,視線阻塞,且整條街道種植采用一種模式,缺乏節奏與變化,景觀單調又乏味。

新型街道景觀橫斷面擬將人行道融入街道綠化之中,在綠化中穿插蜿蜒、舒展前進,直至街道交叉口處才從綠化叢中穿出,與過街斑馬線相接通過。同時在街道之縱斷面綠化配合路段起伏變化,形成豐富的多層次空間。

3.節點環境小品景觀的人性化設計

小品是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構成中必不可缺的部分,人性化設計理念更應顯示出小品時尚魅力的風格,讓人賞心悅目,情景雕塑化能體現城鎮文化底蘊與亙古歷史積淀。它既具有實用價值,又具有精神功能。

小城鎮的魅力系其自身區別于其他小城鎮的個性特征,是小城鎮的生命力和影響力所在,小城鎮街道景觀節點小品設計應以區域差異為立足點。我國地域差異明顯,自然環境、區位條件、經濟發展水平、文化背景、民風民俗等各方面的差異為各地小城鎮特色設計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設計人員應善于從區域大背景中去挖掘小城鎮街道景觀節點小品的獨特內涵和品位,把一些潛在的、最具有開發價值的特色,在設計中表現出來。

歐美各國,從歷史上就對市鎮廣場和街道的節點環境小品十分重視,各色街道景觀小品 “街具”與街道景觀珠聯璧合、相映生輝,形成了豐富的城市空間和多彩的人文環境,這也與其人文思想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如①注重藝術造型。街道兩旁散立的歷史名人、神圣動物等藝術雕塑極盡精美華貴,呈現著歐洲文藝復興后濃厚的人文精神遺風;城市街道兩旁的物件設施,如護欄、樹圍獨具匠心的不同藝術特色,各臻奇妙。②造景色彩、造型宜人。城市大多泛現出灰白、淡黃、赭紅、青綠等主色調,雜以其它各類奇花異卉,在艷陽、藍天、白云的映襯下,令人賞心悅目;點綴其間的各類小景和留植的各種古木花卉,修剪成型,極富圖形化的藝術表現力和人性化的親和力,別有佳致。③國外的許多小品設施,獨具人體工學和人類聚居學特性,如花壇、臺階、水池等,大多與坐凳、靠椅相結合,既清潔美觀,又方便大眾,是多功能座椅,在一些社區里,有的擺些石礅、石板。

也有設計“斷壁殘垣”,孩子們在其中可以盡興玩耍;同時細部設計更加符合人體尺度的要求,且布置的位置、方式、數量更加考慮人們的行為心理需求特點,與人的關系更為密切,尤其應充分考慮老人、兒童、殘疾人的生理特點和要求,符合人性化的需求。

4.水景景觀的人性化設計

由于人類有親水的心理要求,在眾多的景觀設計中,“水”都作為重要的景觀元素之一加以設計,中國傳統文化中就有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說法。但是,縱觀大多數的街道景觀水景,多是利用水的流動直接設計水景,諸如噴泉、疊水、瀑布、水池等,缺乏小城鎮典型性,多是強調改造自然,即以人工環境取代自然環境,由此帶來了對自然生態的破壞。近年來,人們逐漸認識到城市中自然要素的寶貴,因而尋求城市與自然、人工與自然山水生態環境的融合與呼應,在人與社會關系更加密切,人類空間活動尺度更為親切,強調“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小城鎮街道景觀水景設計中更加注重利用自然的因素,運用水景旱做、景觀水生態園(生態濕地)、生態溪溝等“半自然化”景觀進行人性化水景設計。

景觀水生態園(生態濕地)是根據植物在不同水環境下的生長特征與水動靜、深淺的不同要求,進行科學配置而形成的景觀水生態景觀。由于水位的漲落,處于常水位與最高水位之間的區域,形成濕地景觀。生態濕地在維持區域生態平衡中具有良好的作用。首先,生態濕地有濕潤氣候、凈化環境的功能;其次,生態濕地可產生很大的生物生產效能,植物在有機質形成過程中,不斷吸收二氧化碳和有害氣體,從而凈化空氣;另外,生態濕地堆積物具有很大的吸附能力,有助于凈化水體;最后,生態濕地蘊藏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為實現生物多樣性提供了多類型的環境。小城鎮街道景觀水景中的景觀水生態園(生態濕地)就是利用自然濕地或人工濕地,運用濕地生態學原理和濕地恢復技術,借鑒自然濕地生態系統的結構、特征、景

觀、生態過程進行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的水景空間;是將保護和利用相統一的,融合自然、園林景觀、歷史文化等要素,具有生態、景觀、游憩、科普教育和文化等多種功能的綠色人性化生態空間。它是人類親水性在現代生活中的一種表現,是對傳統園林水景的繼承和拓展。

生態溪溝就是在景觀規劃中運用新型材料,在雨水管道系統設計中考慮雨水滲透,合理、充分利用雨水,涵養地下水源,營造人性化、可持續發展的水循環環境。目前比較流行的為常年充水性地面滲透溪(溝),溪(溝)中常年有水流動,水聲潺潺,可種植水生、半水生植物,構成人造天然濕地植物群落;既減少了人工和外來資源(例如水、能量、等)的投入,符合環保要求,又成為吸引野生生物,特別是鳥類、昆蟲(蝴蝶、蜻蜓、螢火蟲等)和兩棲動物(青蛙、龜、蟹等)的綠色源頭,造就人性化、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小城鎮街道水景景觀。

5.綠地植物造景的人性化設計

景觀生態學要求景觀要素如斑塊、基質、廊道等合理規劃,在數量和空間分布上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質流與能量流暢通,以符合人類可持續性發展的要求,使人類聚居環境質量不斷改善,符合人性化的需求。

小城鎮街道綠地景觀包括斑塊、基質、廊道和邊界。由于街道綠地景觀是帶狀空間,其主要表現為廊道(綠色走廊)結合斑塊(楔形綠地),表現形式為綠色走廊與街道廊道鏈接起來,在街道兩邊規劃一定寬度與不同形態的植被帶。通過綠色廊道把景觀中各嵌塊體連接起來,形成綠色聯網,改善棲息地斑塊之間的質地,減少動物穿越邊界的阻力,以利于各嵌塊體中小型動物沿廊道移動;同時將城市周邊的清潔冷濕的空氣引入城鎮內部,改善空氣質量。

小城鎮街道綠地景觀人性化植物造景,涵蓋植物群落學、環境園藝學、修復生態學等多學科,是經典植物造景(用喬、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等素材,通過藝術手法,結合各種生態因子作用來創造景觀,發揮植物本生的形體、線條、色彩等方面的自然美感,與周圍環境相協調,表達一定意境和功能的藝術空間)與景觀生態學的融合。

提高植物配置水平,體現小城鎮地域人文特色,加強合理植物群落設計,提高生態效率,強調人與自然和諧,促進可持續性發展,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

1)應該盡量保護小城鎮街道兩側原有的自然遺留地和自然植被,重建綠色廊道和生物暫息地,形成綠色生態網絡,配置要符合自然發展規律,包括富于季相變化的人工植物群落和人工誘引的復合植物群落,做到搭配合理,共生共榮。

2)景觀特色上要注意利用植物本身特征,如樹形、花色、葉色、枝、果等,配合小城鎮當地的歷史、文化特色,形成特定環境的景觀效果;同時充分考慮樹木的立體感和樹形輪廓,通過里外錯落的種植,及對曲折起伏的地形的合理應用,使林緣線、林冠線有高低起伏的變化韻律,形成景觀的韻律美。

3)植物品種選用上,最大限度地選用地方植物造景,這有利于鄉土特色保護和生物多樣性的恢復,更是小城鎮地區文化和民族傳統的體現;為豐富本地造景植物與植物景觀,可有計劃適當引進外來馴化樹種或植被,但必須與當地氣候、土壤相適應,形成喬灌草結合、層次豐富、配置合理的復合植物生態群落。

4)引入綠量概念,目前城市綠化中的綠地率、綠化覆蓋率等指標往往不能真正體現出綠地的生態效益,提高立體三維綠量能大規模提高植物群落與外界物質流、能量流的交換效率,提高生態效益。小城鎮街道綠地景觀人性化植物造景,應盡量選用葉面積大、葉片寬厚、光合效率高、三維綠量高的植物,增加綠地的葉面積指數,促進群落的光合效率,創造適宜的小氣候環境,提高小城鎮居民與自然環境的連接感,改善生活質量。

5)加強植物群落自身更新、恢復的能力,美國著名生態學家奧德姆(H.T.Odum)指出“人類應該用盡量少的自然能而足以對自然界產生巨大作用的模式和過程”,小城鎮街道綠地人性化配置,要努力把握小城鎮所在區域的地帶性植物群落種類組成、結構特點和演替規律,改變植物配置的事后管理和末端管理為源頭的管理,運用生物控制共生理論來調整和構建改善種植結構,提高植物群落自身的穩定性和抗逆性,如盡量利用綠地凋落和綠肥等土壤適應物,進行再循環和再利用,形成群落自肥的良性循環機制;在植物群落中為有益昆蟲和兩棲動物提供適宜的環境;實現城市綠地植物無公害控制;利用人工頂級群落和動態平衡演替理論,形成能參與自然界的演替,達到自然力平衡,穩定而優美的小城鎮自然景觀等。

六、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人性化設計的評價原則和評價體系

在當代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人性化設計中,我們要注重突出小城鎮特有的自然風景、人文環境與民俗風情,尊重并滿足當地居民生理、心理及精神上的各種需求,強調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天人合一、可持續性發展,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具體評價原則如下:

1)充分尊重、繼承和保護歷史的原則。城市的景觀環境中那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場所往往給人們留下較深刻的印象,也為城市建立獨特的個性奠定了基礎。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人性化設計要尊重歷史、繼承和保護歷史遺產,認真研究小城鎮的發展史,做好調查研究工作,對小城鎮的歷史演變、自然地理風貌、文化傳統、居民心理、市民行為特征及價值取向等作出分析,并融入當代城市生活的新功能

,形成新的小城鎮街道景觀文化和城市風貌。

2)以整體觀念有序組織創造景觀序列的原則。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設計要以城市設計的理念來做指導,從城市總體出發,從規劃一開始,就對道路、節點小品、水景、燈光、人、周邊環境綠化(植物)等小城鎮景觀空間構成要素進行統籌安排,與城市自然景色、歷史文物有機聯系在一起,把街道景觀空間道路與環境作為一個景觀整體加以考慮并做出一體化的設計,并利用當地材料、傳統建筑符號,并融合社會、文化、展現地方自然風貌和風土人情,來達到景觀空間設計的實用性、觀賞性、地方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充分展示小城鎮的整體形象與個性,體現人性化。

3)保護和節約自然資源可持續性發展的原則。隨著城市的發展,環境也隨之惡化,環境的惡化要求我們盡量保護和節約自然資本。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人性化設計要求我們一方面要滿足人的需要,以提高人的生活水平為目標,另一方面要保護不可再生資源,盡量減少能源、土地、水、生物資源的使用,節水、節能,提高物質的循環使用率,維護生物本土性和多樣性,保持能量流、人流、物質流、信息流、價值流的暢通,維護自然界本生的緩沖和調節功能,堅持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經濟環境和社會發展三者統一的可持續發展。

4)強調可適應性的原則??蛇m應性主要是強調人在城市中的主人翁地位。在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設計、建設和各種服務設施的配置過程中,都要從人的角度出發,適應人的各種生理和心理需求,根據人們的習慣、行為、性格、愛好進行空間選擇,提供最佳的服務。如午間休息、等公共汽車座椅、電話亭、小賣點、夜間照明、香氛植物等。

在分析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人性化設計的思路和原則基礎上,提出初步評價體系指標,探討小城鎮街道景觀空間人性化設計的標準化和可評估模式。

本體系評價等級為:優、良、中、差、優:代表道路景觀環境人性化程度超過目前的行業水平,其實現技術在現有適宜技術基礎上稍有超前。良:代表比行業基準有很大提高,但仍然在目前的適宜性技術可以實現的水平內。中:代表比目前行業水平有一定提高。差:表示道路景觀環境人性化水平不高于目前行業水平。但本文只給出了指標體系的一級評價因子,評價的準確性及客觀性尚待提高,二級、三級指標因子量化評價有待今后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吳為廉。景觀與景園建筑工程規劃設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
[2]劉濱誼?,F代景觀規劃設計。江蘇:東南大學出版社。1999
[3]金莉。趙之楓。張建。當代小城鎮和廣場設計理念。小城鎮建設。20**
[4]趙提綱。淺談城市街道景觀中的綠地設計。江蘇城市規劃。20**
[5]李迪華。李小凌。我國小城鎮建設的生態學途徑。小城鎮建設。20**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