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密肋樓板模殼安裝拆除工程技術交底

1324

工程名稱:密肋樓板模殼的安裝與拆除
交底部位
工程編號
日期

交底內容:

1、范圍

本工藝標準適用于工業與民用建筑的密肋樓板和屋面板模殼的安裝與拆除。

2、施工準備

2.1材料與主要機具:

2.1.1塑料或玻璃鋼模殼:塑料模亮以改性聚丙烯塑料為基材注塑而成。雙向密肋樓板用M型模殼,目前采用較多的規格為120cm×90cm×30~45cm和120cm×120cm×30~45cm,十字肋高 9cm,助厚1. 4cm,四拼而成,并在模殼四周增加L36×3角鋼,以便于連接。單向密肋樓板用T型模殼,目前采用較多的規格為112cm×525cm×35~43cm。

玻璃鋼模殼剛度大,不需型鋼加固,較多采用的規格為120cm×120cm×30cm、150cm×150cm×40cm。

以上模殼的幾何尺寸、外觀質量和力學性能,均應符合國家和行業有關標準以及設計的需要,并應有產品出廠合格證。

2.l.2支架系統:

2.l.2.1WDJ碗扣或多功能腳手架或門式架。

2.1.2.2模板配料:L50×5角鐵、10×10方木、7.5×10方木、鐵釘等。

2.1.3主要機具:錘、斧、鋸、電鉆、水平尺、撬棍等。

2.2作業條件:

2.2.1模板及支架系統設計:根據工程結構類型和特點,確定流水段劃分;確定模殼的平面布置,縱橫木楞的規格、數量和排列尺寸;確定模殼與次木楞及其它結構構件的連接方式。同時確定模殼支架系統的組合方式。驗算模殼和支架的強度、剛度及穩定性。繪制全套模殼模極及支架系統的設計圖。其中包括模板平面布置總圖、分段平面圖、模板及支架的組裝圖、節點大樣圖、零件加工圖。

2.2.2柱(角筒)、樓電梯墻及剪力墻的混凝土強度已達到設計或施工規范要求的再施強度。

2.2.3樓面的軸線、水準標高引測到墻、柱上,并辦完預檢手續。

3、模殼模板安裝的操作工藝,(以主次木楞支撐體系為例)

3.1工藝流程:
安裝支架→安裝主次木楞→調整密肋梁底標高及起拱→安裝模殼→質量檢驗

3.2支架系統可采用WDJ碗扣式多功能架或門架,可預組拼成定型飛模支架,吊運組合和分解,亦可單件用鋼支柱、鋼(木)龍骨、角鋼組成支撐體系,散裝散拆。由模板設計確定,并在施工中執行。凡設計高度超過3.5m時,每隔2m高度應用直角扣件與鋼支柱拉接,并與結構柱連接牢靠。
3.3頂托粗調標高后,安裝10cm×10cm主木楞,其間距大約為60~120cm。之后在主木楞上安裝7.5cm×10cm次木楞,其間距為40~60cm。次木楞的間距要根據密肋的間距確定。次木楞的兩側安裝∠ 50×5的角鐵(可預裝)。安裝次木楞前要在主木楞上放出模殼的邊線,即準確地放出密肋的位置線,以使次木楞(即密肋)軸線位置準確。
3.4次木楞安裝完畢后,要認真調整頂托升降,使次木楞頂面符合設計標高(即密肋底標高符合設計要求)。并根據設計要求起拱。設計無要求時,起拱高度為全跨長度的1/1000~3/1000。
3.5按模板組裝設計圖的平面布置,按型號將模殼安裝在次木楞兩側的支撐角鋼上。模殼底腳加設頂桿以保證模殼底部的剛度。模殼表面噴刷水質隔離劑。節點大樣見圖4-1。單向模殼長向連接的搭接長度不得小于10cm,以免接口處側向剛度不足。雙向模殼安裝,要在一個柱網內由中間向兩端排放,切忌由一端向另一端排放,以免出現兩端邊肋不等的現象。凡不能使用模殼的地方,可用木模補嵌。

圖4-1模殼安裝節點示意圖

3.6按模板分項工程質量評定標準逐項檢查模殼模板。檢查的重點放在模殼自身剛度的保證措施和連接節點的嚴密性。辦理預檢。

4、模殼模板拆除的操作工藝

4.1操作工藝流程:
拆除角鋼→拆起模殼→拆除支架

4.2模殼拆除時,混凝土的強度必須達到10MPa。先將支撐角鋼拆除,然后用小撬棍將模殼撬起相對兩側面中點,模殼即可拆下。密肋梁較高時,模殼不易拆除,可采用氣動拆模工藝。
拆模不可用力過猛,不亂扔亂撬,要輕拿輕放,防止損壞。

4.3拆除支架:混凝土的強度必須達到規定的拆模強度,才允許拆除支架。
4.3.1預組拼定型飛模支架,先將連接每個單元飛模支架的水平拉桿和剪刀撐拆除,下調上頂托,使之與肋脫離。然后將單元飛模支架平移到懸挑平臺,吊運到新作業面。
4.3.2散拆支架時,先拆去水平欄桿、剪刀撐,從跨中向兩端下調支柱頂托,使之與密肋底脫離,逐根拆除支柱。

5、質量標準

5.1保證項目:樓板及其支架必須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其支架的支撐部分必須有足夠的支撐面積。如安裝在基土上,基土必須堅實,并有排水措施。對濕陷性黃土,必須有防水措施;對凍脹性上,必須有防凍融措施。
檢查方法:對照模板設計,現場觀察或尺量檢查。

5.2基本項目:
5.2.1模板接縫寬度不得大于1.5mm。
檢查方法:觀察和用楔形塞尺檢查。
5.2.2模板接觸面清理干凈,并采取隔離措施。梁的模板上粘漿和漏刷隔離劑累計面積應不大于400cm2。
允許偏差項目,見表4-5。

 

允許偏差 (mm)

單層、多層

高層框架

梁軸線位移

5

3

尺量檢查

梁板截面尺寸

+4-5

+2-5

尺量檢查

±5

+2-5

用水準儀或拉線和尺量檢查

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

2

2

用直線或尺量檢查

表面平整度

5

5

2m靠尺和塞尺檢查

預留鋼板中心線位移

3

3

尺量檢查

預留管、預留孔中心線位移

3

3

尺量檢查


6、成品保護

6.1在層高1/2處左右的支架系統的水平欄桿上宜固定一層水平安全網,用于防止人員墜落,同時,拆模殼時,使之墜入安全網,以保護模殼。
6.2拆除模殼要用小撬棍,以木楞為支點,先撬模殼相對兩側邦中點,模殼松動后,依然以木楞為支點,撬模殼底腳的內肋,輕向下撬掉模殼。切忌硬撬或用鐵錘硬砸,也不能使用大撬棍以肋梁混凝土為支點進行撬動,以保護模殼和密肋混凝土。
6.3吊運模殼、木鋼楞、或鋼筋時,不得碰撞已安裝好的模殼,以防模板變形。
6.4要嚴格遵循混凝土強度達到10MPa時方可拆模殼;混凝土強度達到7.5%,肋跨<8m時,可拆除支柱;但肋跨>8m時,混凝土強度必須達100%可方拆除支柱。

7、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7.1密肋梁側面脹出,梁身不順直,梁底不平:防治的方法是,模板支架系統應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支柱底腳應墊通長腳手板,并應支撐在堅實的地面上;模殼下端和側面應設水平和側向支撐,以補足模殼的剛度;密肋梁底楞應按設計和施工規范起拱;支撐角鋼與次楞彈平線安裝,并銷固牢靠。
7.2單向密肋板底部局部下撓;防治的方法是,模殼安裝應由跨中向兩邊安裝,以減少模殼搭接長度的累計誤差。安裝后要認真調整模殼搭接長度,使其不得小于10cm,以保證接口處的剛度。
7.3密肋梁軸線位移,兩端邊肋不等:防治的方法是,主楞安裝調平后,要放出次楞邊線再安裝次楞,并進行找方校核。安裝次楞要嚴格跟線,并與主楞連接牢靠。
7.4模殼安裝不嚴密:這是模殼加工的負公差所致。認真檢查模殼安裝縫隙,釘塑料條或橡膠條補嚴。

8、質量記錄

本工藝標準應具備以下質量記錄:
8.1模板分項工程技術交底記錄。
8.2模板分項工程預檢記錄。
8.3模板分項工程質量評定。

技術負責人:交底人:接交人:

篇2:密肋樓板模殼安裝拆除工程技術交底

工程名稱:密肋樓板模殼的安裝與拆除
交底部位
工程編號
日期

交底內容:

1、范圍

本工藝標準適用于工業與民用建筑的密肋樓板和屋面板模殼的安裝與拆除。

2、施工準備

2.1材料與主要機具:

2.1.1塑料或玻璃鋼模殼:塑料模亮以改性聚丙烯塑料為基材注塑而成。雙向密肋樓板用M型模殼,目前采用較多的規格為120cm×90cm×30~45cm和120cm×120cm×30~45cm,十字肋高 9cm,助厚1. 4cm,四拼而成,并在模殼四周增加L36×3角鋼,以便于連接。單向密肋樓板用T型模殼,目前采用較多的規格為112cm×525cm×35~43cm。

玻璃鋼模殼剛度大,不需型鋼加固,較多采用的規格為120cm×120cm×30cm、150cm×150cm×40cm。

以上模殼的幾何尺寸、外觀質量和力學性能,均應符合國家和行業有關標準以及設計的需要,并應有產品出廠合格證。

2.l.2支架系統:

2.l.2.1WDJ碗扣或多功能腳手架或門式架。

2.1.2.2模板配料:L50×5角鐵、10×10方木、7.5×10方木、鐵釘等。

2.1.3主要機具:錘、斧、鋸、電鉆、水平尺、撬棍等。

2.2作業條件:

2.2.1模板及支架系統設計:根據工程結構類型和特點,確定流水段劃分;確定模殼的平面布置,縱橫木楞的規格、數量和排列尺寸;確定模殼與次木楞及其它結構構件的連接方式。同時確定模殼支架系統的組合方式。驗算模殼和支架的強度、剛度及穩定性。繪制全套模殼模極及支架系統的設計圖。其中包括模板平面布置總圖、分段平面圖、模板及支架的組裝圖、節點大樣圖、零件加工圖。

2.2.2柱(角筒)、樓電梯墻及剪力墻的混凝土強度已達到設計或施工規范要求的再施強度。

2.2.3樓面的軸線、水準標高引測到墻、柱上,并辦完預檢手續。

3、模殼模板安裝的操作工藝,(以主次木楞支撐體系為例)

3.1工藝流程:
安裝支架→安裝主次木楞→調整密肋梁底標高及起拱→安裝模殼→質量檢驗

3.2支架系統可采用WDJ碗扣式多功能架或門架,可預組拼成定型飛模支架,吊運組合和分解,亦可單件用鋼支柱、鋼(木)龍骨、角鋼組成支撐體系,散裝散拆。由模板設計確定,并在施工中執行。凡設計高度超過3.5m時,每隔2m高度應用直角扣件與鋼支柱拉接,并與結構柱連接牢靠。
3.3頂托粗調標高后,安裝10cm×10cm主木楞,其間距大約為60~120cm。之后在主木楞上安裝7.5cm×10cm次木楞,其間距為40~60cm。次木楞的間距要根據密肋的間距確定。次木楞的兩側安裝∠ 50×5的角鐵(可預裝)。安裝次木楞前要在主木楞上放出模殼的邊線,即準確地放出密肋的位置線,以使次木楞(即密肋)軸線位置準確。
3.4次木楞安裝完畢后,要認真調整頂托升降,使次木楞頂面符合設計標高(即密肋底標高符合設計要求)。并根據設計要求起拱。設計無要求時,起拱高度為全跨長度的1/1000~3/1000。
3.5按模板組裝設計圖的平面布置,按型號將模殼安裝在次木楞兩側的支撐角鋼上。模殼底腳加設頂桿以保證模殼底部的剛度。模殼表面噴刷水質隔離劑。節點大樣見圖4-1。單向模殼長向連接的搭接長度不得小于10cm,以免接口處側向剛度不足。雙向模殼安裝,要在一個柱網內由中間向兩端排放,切忌由一端向另一端排放,以免出現兩端邊肋不等的現象。凡不能使用模殼的地方,可用木模補嵌。

圖4-1模殼安裝節點示意圖

3.6按模板分項工程質量評定標準逐項檢查模殼模板。檢查的重點放在模殼自身剛度的保證措施和連接節點的嚴密性。辦理預檢。

4、模殼模板拆除的操作工藝

4.1操作工藝流程:
拆除角鋼→拆起模殼→拆除支架

4.2模殼拆除時,混凝土的強度必須達到10MPa。先將支撐角鋼拆除,然后用小撬棍將模殼撬起相對兩側面中點,模殼即可拆下。密肋梁較高時,模殼不易拆除,可采用氣動拆模工藝。
拆模不可用力過猛,不亂扔亂撬,要輕拿輕放,防止損壞。

4.3拆除支架:混凝土的強度必須達到規定的拆模強度,才允許拆除支架。
4.3.1預組拼定型飛模支架,先將連接每個單元飛模支架的水平拉桿和剪刀撐拆除,下調上頂托,使之與肋脫離。然后將單元飛模支架平移到懸挑平臺,吊運到新作業面。
4.3.2散拆支架時,先拆去水平欄桿、剪刀撐,從跨中向兩端下調支柱頂托,使之與密肋底脫離,逐根拆除支柱。

5、質量標準

5.1保證項目:樓板及其支架必須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其支架的支撐部分必須有足夠的支撐面積。如安裝在基土上,基土必須堅實,并有排水措施。對濕陷性黃土,必須有防水措施;對凍脹性上,必須有防凍融措施。
檢查方法:對照模板設計,現場觀察或尺量檢查。

5.2基本項目:
5.2.1模板接縫寬度不得大于1.5mm。
檢查方法:觀察和用楔形塞尺檢查。
5.2.2模板接觸面清理干凈,并采取隔離措施。梁的模板上粘漿和漏刷隔離劑累計面積應不大于400cm2。
允許偏差項目,見表4-5。

 

允許偏差 (mm)

單層、多層

高層框架

梁軸線位移

5

3

尺量檢查

梁板截面尺寸

+4-5

+2-5

尺量檢查

±5

+2-5

用水準儀或拉線和尺量檢查

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

2

2

用直線或尺量檢查

表面平整度

5

5

2m靠尺和塞尺檢查

預留鋼板中心線位移

3

3

尺量檢查

預留管、預留孔中心線位移

3

3

尺量檢查


6、成品保護

6.1在層高1/2處左右的支架系統的水平欄桿上宜固定一層水平安全網,用于防止人員墜落,同時,拆模殼時,使之墜入安全網,以保護模殼。
6.2拆除模殼要用小撬棍,以木楞為支點,先撬模殼相對兩側邦中點,模殼松動后,依然以木楞為支點,撬模殼底腳的內肋,輕向下撬掉模殼。切忌硬撬或用鐵錘硬砸,也不能使用大撬棍以肋梁混凝土為支點進行撬動,以保護模殼和密肋混凝土。
6.3吊運模殼、木鋼楞、或鋼筋時,不得碰撞已安裝好的模殼,以防模板變形。
6.4要嚴格遵循混凝土強度達到10MPa時方可拆模殼;混凝土強度達到7.5%,肋跨<8m時,可拆除支柱;但肋跨>8m時,混凝土強度必須達100%可方拆除支柱。

7、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7.1密肋梁側面脹出,梁身不順直,梁底不平:防治的方法是,模板支架系統應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支柱底腳應墊通長腳手板,并應支撐在堅實的地面上;模殼下端和側面應設水平和側向支撐,以補足模殼的剛度;密肋梁底楞應按設計和施工規范起拱;支撐角鋼與次楞彈平線安裝,并銷固牢靠。
7.2單向密肋板底部局部下撓;防治的方法是,模殼安裝應由跨中向兩邊安裝,以減少模殼搭接長度的累計誤差。安裝后要認真調整模殼搭接長度,使其不得小于10cm,以保證接口處的剛度。
7.3密肋梁軸線位移,兩端邊肋不等:防治的方法是,主楞安裝調平后,要放出次楞邊線再安裝次楞,并進行找方校核。安裝次楞要嚴格跟線,并與主楞連接牢靠。
7.4模殼安裝不嚴密:這是模殼加工的負公差所致。認真檢查模殼安裝縫隙,釘塑料條或橡膠條補嚴。

8、質量記錄

本工藝標準應具備以下質量記錄:
8.1模板分項工程技術交底記錄。
8.2模板分項工程預檢記錄。
8.3模板分項工程質量評定。

技術負責人:交底人:接交人:

篇3:井架安裝拆除方案

榮泰河庭C2區井架安裝拆除方案

  編制單位:汕頭市南華建筑有限公司珠海分公司榮泰河庭項目部

  編制人員:

  編制時間:

  審批單位:汕頭市南華建筑有限公司珠海分公司

  審批人員:

  審批時間:

  目錄

  一、工程概況-------------------------------------3

  二、基礎驗算-------------------------------------4

  三、準備工作-------------------------------------6

  四、安裝工藝及技術要求---------------------------6

  五、附墻架---------------------------------------8

  六、防雷-----------------------------------------8

  七、安裝質量驗收要求-----------------------------9

  八、拆卸工藝-------------------------------------9

  九、安裝與拆卸安全技術措施-----------------------10

  十、井架架體體驗算-------------------------------11

  十一、卸料平臺驗算-------------------------------18

  十二、應急求援措施-------------------------------27

  十三、參考資料-----------------------------------33

  十四、附件---------------------------------------34

  井架安裝拆除方案

  一、工程概況

  榮泰河庭C2區工程位于珠海市前山岱山路南側,建筑屋檐標高為54.65m。一層為商鋪,三至十七層復式上層為住宅。根據施工需要安裝4臺南海聚龍建設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SS100B3型三斗雙繩井架用于垂直運輸,井架安裝高度64.5m,該類型井架卷揚機提升重量為2000㎏,最大安裝高度80m,提升速度為45m/min,吊籠質量為650㎏,塔身截面為3100×2100,塔節節距為1500。井架作為砌塊、砂漿等零星材料垂直運輸工具。

  根據施工要求和現場狀況,經研究井架安裝具體位置見附圖。

  根據有關規范,分別在二層梁(計算高度H=6.45)、五層梁(計算高度H=15.45)、八層梁(計算高度H=24.45)、十一層梁(計算高度H=33.45)、十四層梁(計算高度H=42.45)、十六層梁(計算高度H=48.45)、屋面層梁(計算高度H=54.65)共七處加設附墻桿件,桿件規格為鋼管φ48×3。

  卸料平臺按規定與腳手架分開搭設,為了與腳手架搭設同步進行,卸料平臺搭設規格為3.2m×1.0m,卸荷裝置與腳手架一樣在7層、14層處進行卸荷。采用6×19直徑為11的鋼絲繩。

  有關參數:井字架底梁為[18#槽鋼,大立桿為∠90×90×7,橫桿為∠50×50×5,交叉撐桿為∠50×50×5,導軌為[6.3槽鋼承重梁為[16a#槽鋼,吊重梁為[16a#槽鋼,鋼絲繩子為Φ14,井字架基礎長為3.5m、寬為2.5m、高為0.3m,卷揚機基礎長為2.1m、寬為2m、高為0.5m。

  二、基礎驗算

  (一)施工場地位于珠海市前山岱山路南側。根據廣東省珠海工程勘察院工程地質勘察報告,施工現場地耐力96KPa。

  (二)地耐力校核

  井字架基礎長為3.5m、寬為2.5m、高為0.3m的鋼筋砼,配筋φ[emailprotected],砼等級為C25。

  井字架自重及荷載

  (1)靜荷載

  井字架底梁

  [18#槽鋼

  1.8m×4×23kg/m=165.6kg

  大立桿∠75×75×7

  1.5m×43×4×11.09kg/m=2861.22kg

  橫桿∠50×50×5

  (3.1+2.1)×2m×43×3.77kg/m=1653.52kg

  交叉撐桿∠50×50×5

  (3.36+2.58)m×4×43×3.77kg/m=3851.7kg

  導軌

  [6.3槽鋼

  1.5m×43×4×5.7kg/m=1539kg

  滑輪3只

  30kg

  承重梁

  [16a#槽鋼

  2.1m×2×19.7kg/m=82.7kg

  吊重梁

  [16a#槽鋼

  3.12m×2×19.75k/m=123.24kg

  鋼絲繩子

  Φ14

  67.5m×4×0.685kg/m=184.9kg

  小計:

  G=10545.88kg

  (2)動荷載

  吊籃重650kg

  載重1000kg

  取動系數

  λ=2

  小計:

  Q動=(650+1000)×2=3300kg

  (3)基礎自重

  砼基礎為:3.5m×2.5m×0.3m(長×寬×高)

  基礎自重T為:2450kg/m3×3.5×2.5×0.3=6431.3kg

  (4)基礎土應力

  σ=(G+T+Q)/A=(10545.88+3300+6431.3)/(3.5×2.5)

  =2317.39kg/m2=22710.44N/m2f

  附墻桿能滿足要求。

  十一、卸料平臺驗算

  卸料平臺搭設規格為3.2m×1.0m,卸荷裝置與腳手架一樣在7層、14層處進行卸荷。由于7層以下高度只有24.45米,小于有關規定的30米,不對7層以下進行計算,只對卸荷裝置進行驗算,為了簡化計算過程,設各段荷載作用在該層卸荷裝置上,現對7層的卸荷裝置進行驗算,即計算高度為18米。

  鋼管腳手架的計算參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

  計算的腳手架為雙排腳手架,搭設高度為18.0米,立桿采用單立管。搭設尺寸為:立桿的縱距1.60米,立桿的橫距1.00米,立桿的步距1.80米。采用的鋼管類型為48×3.5,連墻件采用2步2跨,豎向間距3.60米,水平間距3.20米。施工均布荷載為3.0kN/m2,同時施工2層,腳手板共鋪設10層。

  A、大橫桿的計算:

  大橫桿按照三跨連續梁進行強度和撓度計算,大橫桿在小橫桿的上面。按照大橫桿上面的腳手板和活荷載作為均布荷載計算大橫桿的最大彎矩和變形。

  1.均布荷載值計算

  大橫桿的自重標準值

  P1=0.038kN/m

  腳手板的荷載標準值

  P2=0.300×1.000/3=0.100kN/m

  活荷載標準值

  Q=3.000×1.000/3=1.000kN/m

  靜荷載的計算值

  q1=1.2×0.038+1.2×0.100=0.166kN/m

  活荷載的計算值

  q2=1.4×1.000=1.400kN/m

  大橫桿計算荷載組合簡圖(跨中最大彎矩和跨中最大撓度)

  大橫桿計算荷載組合簡圖(支座最大彎矩)

  2.強度計算

  最大彎矩考慮為三跨連續梁均布荷載作用下的彎矩

  跨中最大彎矩計算公式如下:

  跨中最大彎矩為

  M1=(0.08×0.166+0.10×1.400)×1.6002=0.392kN.m

  支座最大彎矩計算公式如下:

  支座最大彎矩為

  M2=-(0.10×0.166+0.117×1.400)×1.6002=-0.462kN.m

  我們選擇支座彎矩和跨中彎矩的最大值進行強度驗算:

  =0.462×106/5080.0=90.914N/mm2

  大橫桿的計算強度小于205.0N/mm2,滿足要求!

  3.撓度計算

  最大撓度考慮為三跨連續梁均布荷載作用下的撓度

  計算公式如下:

  靜荷載標準值q1=0.038+0.100=0.138kN/m

  活荷載標準值q2=1.000kN/m

  三跨連續梁均布荷載作用下的最大撓度

  V=(0.677×0.138+0.990×1.000)×1600.04/(100×2.06×105×121900.0)=2.828mm

  大橫桿的最大撓度小于1600.0/150與10mm,滿足要求!

  B、小橫桿的計算:

  小橫桿按照簡支梁進行強度和撓度計算,大橫桿在小橫桿的上面。用大橫桿支座的最大反力計算值,在最不利荷載布置下計算小橫桿的最大彎矩和變形。

  1.荷載值計算

  大橫桿的自重標準值

  P1=0.038×1.600=0.061kN

  腳手板的荷載標準值

  P2=0.300×1.000×1.600/3=0.160kN

  活荷載標準值

  Q=3.000×1.000×1.600/3=1.600kN

  載的計算值

  P=1.2×0.061+1.2×0.160+1.4×1.600=2.506kN

  小橫桿計算簡圖

  2.強度計算

  最大彎矩考慮為小橫桿自重均布荷載與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均布荷載最大彎矩計算公式如下:

  集中荷載最大彎矩計算公式如下:

  M=(1.2×0.038)×1.0002/8+2.506×1.000/3=0.841kN.m

  =0.841×106/5080.0=165.552N/mm2

  小橫桿的計算強度小于205.0N/mm2,滿足要求!

  3.撓度計算

  最大撓度考慮為小橫桿自重均布荷載與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撓度和均布荷載最大撓度計算公式如下:

  集中荷載最大撓度計算公式如下:

  小橫桿自重均布荷載引起的最大撓度

  V1=5.0×0.038×1000.004/(384×2.060×105×121900.000)=0.02mm

  集中荷載標準值P=0.061+0.160+1.600=1.821kN

  集中荷載標準值最不利分配引起的最大撓度

  V2=1821.440×1000.0×(3×1000.02-4×1000.02/9)/(72×2.06×105×121900.0)=2.575mm

  最大撓度和

  V=V1+V2=2.594mm

  小橫桿的最大撓度小于1000.0/150與10mm,滿足要求!

  C、扣件抗滑力的計算: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按照下式計算(規范5.2.5):

  R≤Rc

  其中

  Rc——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8.0kN;

  R——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

  1.荷載值計算

  橫桿的自重標準值

  P1=0.038×1.000=0.061kN

  腳手板的荷載標準值

  P2=0.300×1.000×1.600/2=0.240kN

  活荷載標準值

  Q=3.000×1.000×1.600/2=2.400kN

  荷載的計算值

  R=1.2×0.061+1.2×0.240+1.4×2.400=3.722kN

  單扣件抗滑承載力的設計計算滿足要求!

  D、腳手架荷載標準值:

  作用于腳手架的荷載包括靜荷載、活荷載和風荷載。

  靜荷載標準值包括以下內容:

  (1)每米立桿承受的結構自重標準值(kN/m);本例為0.1248

  NG1=0.125×18.000=2.246kN

  (2)腳手板的自重標準值(kN/m2);本例采用沖壓鋼腳手板,標準值為0.30

  NG2=0.300×10×1.600×(1.000+0.300)/2=3.120kN

  (3)欄桿與擋腳手板自重標準值(kN/m);本例采用欄桿、沖壓鋼腳手板擋板,標準值為0.11

  NG3=0.110×1.600×10/2=0.880kN

  (4)吊掛的安全設施荷載,包括安全網(kN/m2);0.005

  NG4=0.005×1.600×18.000=0.144kN

  經計算得到,靜荷載標準值

  NG=NG1+NG2+NG3+NG4

  =6.390kN。

  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產生的軸向力總和,內、外立桿按一縱距內施工荷載總和的1/2取值。

  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NQ=3.000×2×1.600×1.000/2=4.800kN

  風荷載標準值應按照以下公式計算

  其中

  W0——基本風壓(kN/m2),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的規定采用:W0=0.850

  Uz——風荷載高度變化系數,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的規定采用:Uz=0.840

  Us——風荷載體型系數:Us=1.000

  經計算得到,風荷載標準值

  Wk=0.7×0.850×0.840×1.000

  =0.500kN/m2。

  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計算公式

  N=1.2NG+0.85×1.4NQ

  風荷載設計值產生的立桿段彎矩

  MW計算公式

  MW=0.85×1.4Wklah2/10

  其中

  Wk——風荷載基本風壓值(kN/m2);

  la——

  立桿的縱距(m);

  h——立桿的步距(m)。

  E、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

  其中

  N——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N=14.39kN;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l0/i的結果查表得到0.19;

  i——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i=1.58cm;

  l0——

  計算長度

  (m),由公式

  l0=kuh

  確定,l0=3.12m;

  k——計算長度附加系數,取1.155;

  u——計算長度系數,由腳手架的高度確定,u=1.50;

  A——立桿凈截面面積,A=4.89cm2;

  W——立桿凈截面模量(抵抗矩),W=5.08cm3;

  ——鋼管立桿受壓強度計算值(N/mm2);

  經計算得到

  =158.38

  [f]——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

  [f]=205.00N/mm2;

  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Nl,連墻件的設計計算滿足要求!

  連墻件采用扣件與墻體連接。

  經過計算得到

  Nl=13.061kN小于雙扣件的抗滑力16.0kN,滿足要求!

  G、拉桿強度計算

  各支點的支撐力

  RCi=RUisini+RDisini

  且有RUicosi=RDicosi

  可以得到

  按照以上公式計算得到由左至右各桿件力分別為

  懸挑腳手架示意圖

  RU1=7.859kN

  RU2=7.267kN

  RD1=7.859kN

  RD2=7.267kN

  6×19直徑為11的鋼絲繩公稱抗拉強度為61.3kN能滿足要求

  十二、應急求援措施

  針對井架在安裝、使用、保養、拆除過程中有可能發生的事故進行分析和制定應急求援措施。

  觸電

  當事故發生后,最先發現事故的人應在最短的時間內向項目經理匯報,同時打120電話請求急救,應盡量詳細說明:發生事故具體位置,傷勢情況,并派人在路口引導救護車進入事故現場。同時在10分鐘內向公司領導和主管部門匯報。

  現場觸電急救基本辦法:

  1使觸電者脫離電源

  1)首先查明觸電者是否脫離電源,并應防止觸電者二次觸電或搶救者觸電。

  2)脫離電源方法:

  A、斷開電源開關(要斷開相線以及零線);

  B、使用絕緣物(如干燥的竹枝、木桿)隔離或挑開電源或帶電體;

  C、用導電體使電源接地或短路,迫使漏電保護器和短路保護器跳閘而斷開電路。

  2對觸電者進行急救

  1)觸電者停止呼吸,心臟不跳動,如果沒有其他致命的外傷,應視觸電為假死,必須立即在現場進行人工呼吸搶救,即使請醫生和送醫院途中也不能停止搶救。

  2)搶救可用口對口、口對鼻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臟擠壓方法。

  3搶救方法

  1)口對口、口對鼻人工呼吸法

  (停止呼吸者)

  A、使觸電者頭部盡量后仰,鼻孔朝天,解開領口和衣服,仰臥在比較堅實(如木板,干燥的泥地等)的地方。

  B、用一只手捏緊鼻孔,另一只手掰開嘴巴

  (如果掰不開嘴巴,可用口對鼻人工呼吸法貼鼻吹氣)。

  C、深吸氣后,緊貼嘴巴或鼻孔吹氣,一般吹二秒,放松三秒。

  D、救護人換氣時放松觸電者的嘴和鼻,讓其自然呼吸。

  2)胸外心臟擠壓法(心臟跳動停止者)

  A、解開觸電者的衣服,讓其仰臥在地上或硬板上。

  B、救護人騎跪在其腰部兩側,兩手相迭,手掌根部放在心口稍高一點的地方,即放在胸骨下三分之一至二分之—處。

  C、掌根用力垂直向下擠壓,壓出心臟里面的血液。對成人應壓陷3.4厘米,以每分鐘擠壓60次為宜。

  D、擠壓后,掌根迅速全部放松,讓其胸部自動復原,血又充滿心臟,放松時掌根不必完全離開胸膛。

  3)如果觸電者心臟停止跳動和呼吸都停止了,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擠壓法要同時交替進行。

  4)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法要堅持不斷,切不可輕率中止。如果觸電者身上出現身體僵冷或尸斑,經醫生作出無法救治的診斷后方停止搶救。

  焊接中毒

  高熱、高溫,強烈照射而產生高熱環境和不良通風,是導致焊接中毒的主要原因,常見的有日射病,熱射病,熱痙攣三種情況。處理方法為迅速將患者轉移到涼通風處,解開衣服,用冷濕毛巾敷在額部,隨時更換,并讓患者多喝鹽開水,可內服人丹、正氣丸等。

  機械性傷害

  當機械性傷害發生時,應盡快將傷員搬到安全地點進行包扎、止血、固定傷肢.應急以后及時送醫院治療。

  1止血

  1)出血的種類

  A、動脈出血:血色鮮紅,出血時象小噴泉一樣噴出,時間稍久,就有生命危險。

  B、靜脈出血:血色暗紅,出血時慢慢流出,時間久了也有危險。

  C、毛細管出血:血色鮮紅,出血時血液從整個傷面滲出,??勺詣幽?。

  2)止血方法

  止血方法一般有四種;即加壓包扎止血法、指壓止血法、填塞止血法和止血帶止血法。

  A、加壓包扎止血法:用止血紗布或干凈毛巾、布料折成比傷口稍大的墊子蓋住口,然后用三角巾或繃帶加壓包扎,就可達到止血的目的。

  B、指壓止血法:甩手指或掌、拳把出血的血管上部(近心臟的一頭)用力壓向其下面的骨頭,阻斷血液來源,達到臨時止血的目的。

  C、填塞止血法:把消過毒的棉花或紗布填塞在傷口內,在用加壓法包扎。在此適用于腋窩、肩部、大腿部傷口的止血。

  D、止血帶止血法:止血帶止血適用于大血管出血,尤其是動脈出血,當采用加壓包扎止血法不可以有效地止住出血時可用此法。常用橡皮管作止血帶,也可用繃帶、三角巾、布帶等代替。使用止血帶時要記住六個字:

  “快”:動作快,搶時間。

  “準”:看準出血點,準確包扎止血帶。

  “墊”:墊上墊子,不要直接扎在皮膚上。

  “上”:扎在傷口上方,接近傷口處,但禁扎于上臂中段。

  “適’:松緊適宜,以出血停止,摸不到遠端脈搏為合適。

  “放”:每隔半小時放松2-3分鐘,松止血帶時,應同時用指壓法壓迫止血,緩緩放松。

  2包扎

  1)包扎的目的:保護傷口,減少感染壓迫止血,固定骨折,扶托傷肢,減輕疼癰

  2)包扎時注意事項:

  A、動作要輕而熟練,不可碰撞傷口。

  B、包扎的部位要準確。

  C、接觸、覆蓋傷口的敷料要干凈,最好經過消毒。

  D、包扎要牢固,松緊合適,打結應避開傷口。

  3)包扎用器材:有條件時可用三角巾、四頭帶和專用繃帶等包扎救護材料。當無專用材料時,可用機動靈活的采用身邊干凈的衣服、毛巾等進行包扎。

  高空墜落

  當事故發生后,最先發現事故的人應在最短的時間內向項目經理匯報,同時打120電話請求急救,應盡量詳細說明:發生事故具體位置,傷勢情況,并派人在路口引導救護車進入事故現場。同時在10分鐘內向公司領導和主管部門匯報?,F場人員不要驚惶失措,要有組織、有指揮,首先搶救傷員和排除險情,制止事故蔓延擴大。同時注意,為了事故調查分析的需要,應保護好事故的現場。如因搶救傷亡和排除而必須移動現場的構件時,還應準確作出標記,最好拍出不同角度的照片,為事故調查提供可靠的原始事故現場。

  人從高處跌下后,由于跌下的高度、身體落地的部位及姿態的不同,癥狀表現各異.高處跌下時的急救要點如下:

  1)首先要仔細觀察傷員的神志是否消醒,有否昏迷、休克等現象,并盡可能了解傷員落地時身體的著地部位。

  2)如果傷員是頭部著地,同時伴有嘔吐、昏迷等癥狀,很可能是顱腦損傷,應該迅速送醫院搶救。如果發現傷員的耳朵、鼻子有血液流出,千萬不可用手帕、棉花或紗布去堵寨,因為這樣可能造成顱內壓增高或誘發細菌感染,會危及傷員的生命安全。

  3)如果傷員是腰腎背部先著地,可能造成脊柱骨折、下肢癱瘓,這時不能隨意翻動。搬動時要三個人同時同一方向將傷員平直抬于木板床上,不能扭轉脊柱。運送時要平穩,否則會加重傷情。

  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人員通訊錄

  職務

  姓名

  手機

  住宅電話

  組長

  組長

  副組長

  副組長

  副組長

  副組長

  副組長

  副組長

  成員

  成員

  成員

  成員

  成員

  成員

  成員

  成員

  成員

  成員

  成員

  應急工具

  序號

  物品名稱

  數量

  使用期限

  備注

  1

  擔架

  1副

  20**-10

  綁帶

  6卷

  20**-4

  紗布

  10卷

  20**-4

  十三、參考資料

  編制方案執行標準和相關資料

  1、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

  2、JGJ88—92《龍門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機安全技術規范》

  3、JGJ80—91《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

  4、GB50009—20**《建筑結構荷載規范》

  5、GBJ17—88《鋼結構荷載規范》

  6、中國建筑工業出版《建筑施工手冊》

  7、機械工業出版《機械設備手冊》

  8、施工組織設計

  9、建筑施工圖、結構圖

  10、SS型井架說明書

  11、珠海市《井字架使用安全技術要點》

  附墻架與建筑結構的連接

  l.型鋼制作的附墻架與建筑結構的連接可預埋專用鐵件用螺栓連接。做法見附圖3.1和附圖3.2。

  2.用腳手架鋼管制作的附墻架與建筑結構連接,可預埋與附墻架規格相同的短管,用扣件連接。做法見附圖3.3。

  3.當墻體有足夠的強度時,可將扣件鋼管伸入墻內,用扣件加橫管夾住。做法見附圖3.4。

  38

  汕頭市南華建筑有限公司珠海分公司榮泰河庭項目部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