澆搗前的準備工作
1、外部協調工作
大體積砼能否順利澆筑,外部條件是重要的因素之一,當使用商品砼澆筑時,須提前做好下列協調工作。
1)交通道路暢通,保證砼運輸不受阻,砼澆筑盡量選擇在星期日和避開上班高峰期。
2)電力供應,場外與供電部門聯系,保證在砼澆搗期間供電正常;場內要協調用電負荷的設備,保證這一期間不斷電不跳閘。同時為防止突發事件,自備75KW發電機組一臺。
3)保持運輸車輛和場內、場外道路的整潔。
4)提前和砼生產廠家聯系,協調計劃供應數量、車次安排或可能發生的情況及應急措施,并要求砼生產廠家備足本次砼工程所需的砂、::石、水泥、外加劑等。
5)所使用材料及砼生產廠家必須附有質保書、原材料試驗報告、復試報告、砼試配強度報告等,施工單位必須對水泥、砂石等原材料隨機抽樣進行復試,其所有的復試報告均必須符合設計和規范技術要求,所有原材料檢測報告及質保書均必須經現場施工工程師審核鑒定。
2、砼澆筑前的最后工作檢查
1)對鋼筋、模板安裝、預埋、預留洞及砌體插筋等進行技術復核,質量驗收合格,并辦理好隱蔽驗收簽證。
2)檢查砼輸送泵的運轉是否正常,輸送管路固定是否可行,受料斗、輸送管是否暢通,并在泵機與砼接觸部位先用水濕潤。
3)檢查各類機械運轉是否正常,油料是否備足。
4)電力電源到位,各類配電箱均設置漏電安全保護裝置,夜間照明系統配備就位,照明燈具充足。
5)覆蓋保溫材料到位。
6)作業面垃圾、雜物清理干凈,工作面積水排凈。
7)通訊聯絡正常。
8)外部協調工作完畢。
9)各專業工種工作內容完畢,并通過隱檢驗收。
10)指揮系統和作業層管理人員到位,勞動力安排就緒。
11)塔機全面檢查試運轉,以防泵送砼突然故障時的砼輔助垂直運輸。
砼澆筑
底板砼澆筑時,設置砼澆筑流程及輸送管布置見附圖二十七《大底板砼澆筑方向示意圖》。
砼澆筑應合理分段分層進行,使砼沿高度均勻上升,按照"一個坡度、薄層澆筑、循序漸進、一次到頂"的方法實施。在澆搗過程中,為防止砼自然流淌太大及砼供應遲緩而形成施工冷縫,砼要具有一定的緩凝性,砼流淌坡度控制在1:8內。::斜面分層厚度控制在200-250mm內,以便下層砼在初凝之前即被上層砼覆蓋,澆筑線呈s狀,來回擺動退行,并且每條線的擺動方向要基本一致,避免因方向不一致造成接合處間歇過久,砼澆筑溫度控制不宜超過28℃(砼振搗時,在砼50~100mm深處的溫度)。
砼振搗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每條澆筑線上設二名振搗人員實施振搗,第一名布置在下部,主要負責下-中部砼的搗實,振搗順序應從下往上進行,上、下段交叉搗固不小于1.0m,砼上、下層之間插入振搗深度控制在15cm左右。砼振搗以不出氣泡,砼面不再連續顯著下沉為止。嚴格防止漏振、過振,從而出現不密實或離淅現象,振搗過程中當遇有預埋管,預埋件時應小心操作,振搗器不得接觸預埋件,以免預埋件移位。
砼的泌水處理
大體積砼均為大坍落度,高流動性砼。因而在振搗過程中會出現大量泌水和浮漿,應將這些水和浮漿人為誘導,順著砼坡面流入基坑集水井中,然后用軟軸水泵排除泌水。
砼表面處理
為了減少砼表面水泥漿較多及砼的收縮裂縫需對其表面進行二次振搗處理。二次振搗時間掌握在砼接近初凝之前進行,用平板振搗器振動,輔以人工用鐵滾筒碾壓,用"木蟹"打壓密實,以閉合收縮裂縫。預留洞、坑四周,主要以碾壓、木蟹搓拍除掉浮漿。最后進行表面壓實搓毛進入覆蓋養護階段。
砼養護
底板砼的養護采用蓄熱保溫養護法。
大體積砼養護是保證砼質量的極為關鍵工作。當砼分倉、抹平二次振實后,且在砼初凝后應馬上在其表面覆蓋保溫材料。
根據施工經驗,加厚承臺處采用草袋或麻袋加塑料膜進行覆蓋,但砼底板邊界保溫及養護也應特別重視,沿邊緣垂直方向同樣采取覆蓋養護措施,以防溫度應力引起邊界裂縫。
樓板施工縫的處理
&nb
sp;各層樓板應一次澆筑完畢,特殊情況間隔時可能超過2小時,必須留置臨時施工縫,其留置的位置按照【恒智天成】進行施工。節點砼澆筑
某些梁與柱;梁與梁和梁與墻交節點鋼筋布置太密,為防止砼澆筑時,不易振搗,造成結構質量問題,該部位砼澆筑時可配置相同標號的細石砼,采用插片式高頻振搗器進行振搗,以充分保證砼的質量。
樓層、主次梁板、柱、不同標號砼的施工
根據本工程實際情況,板、梁、柱、墻混凝土標號見下表:(略)
篇2: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方案:大體積砼測溫
地基及基礎工程施工方案:大體積砼測溫
——大體積砼測溫
大體積砼澆筑完畢,只是大體積砼施工的初步成功,如何防止澆筑后的砼在養護期間發生裂縫,尤其是深層裂縫,是大體積砼施工一個極為關鍵的問題。對澆筑后的砼進行測溫監控,隨時掌握砼的溫度變化動態,并以此來指導砼的養護工作,使養護工作更加科學有效,即實行"信息化"施工。這是大體積砼施工所必不可少的手段。
(1)測溫目的
在施工以前進行必要的砼熱工計算,對砼的內部最高溫度、表面溫度、溫度收縮應力等進行計算,實際是否與其符合,且砼實際溫度變化情況究竟如何、養護的效果如何等,只有經過現場測溫,才能掌握。通過測溫,將砼深度方向的溫度梯度控制在規范允許范圍以內,同時,通過測溫,由于對砼內部溫度,各關鍵部位溫差等精確掌握,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盡可能地縮短養護周期,使后續工序盡早開始,加快施工進度,并節約成本。
(2)布點方案
根據工程平面形狀,底板厚度尺寸布點,在中心點、角點等代表性部位布點,在保證能全面反映砼內部各點溫度的情況下,做到盡量減少布點數量。
布點平面見附圖示。
每布點柱頂部點距砼表面下10cm,底部點距底面上10cm。
五點柱之其余點勻距分布,四點柱按附圖示,三點柱亦按勻距分布。
(3)使用設備
采用建筑施工用智能溫度巡回控測系統,高精度熱電阻溫度傳感器,精度0.2%。系統每6分鐘采樣一次,屏幕顯示全部點溫度;每一小時打印溫度參數表,測試過程結束打印全過程主要柱溫度梯度曲線。
(4)布點及監測
?、俨键c在砼澆筑前夕進行。當擬施工段鋼筋綁扎完成,進行鋼筋驗收時,可開始進行布點施工。按施工方案確定的布點平面位置進行布點,用一φ14鋼筋,其長度為澆筑層厚度+20cm,將溫度傳感器采用膠布固定于鋼筋上的各不同位置處,然后小心將每根鋼筋與底板鋼筋網綁扎牢,布點結束后,檢查各傳感器是否完好,如有損壞,應更換。
?、陧艥仓_始,即開始進行監測,專人值班。在澆筑完成后每天24小時值班,隨時掌握砼溫度動態,當溫度梯度接近規范要求時,及時報警,以便立即采用措施,降低溫度梯度。
?、郾O測時間應根據砼溫度降低情況,保證砼不會發生溫度裂縫時才能結束。
(5)注意事項
?、夙艥仓r,應提醒操作人員,避開溫度傳感器位置,在砼振搗時,應距離傳感器50cm以上,防止損壞傳感器,對導線也要加以保護,防止拉斷。
?、谧⒁馓鞖庾兓?,尤其注意寒潮、陣雨時監測。
篇3: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方案:大體積砼
地基及基礎工程施工方案:大體積砼
——大體積砼的蓄熱養護
大體積砼的養護是防止砼出現裂縫的關鍵工作,必須高度重視。實踐證明,蓄熱法養護是大體積砼養護行之有效的方法。本工程結合砼的測溫,采用塑料薄膜-草袋覆蓋的養護方法。
(1) 在砼澆筑后的1~3天,由于水泥水化熱作用, 砼是處在升溫階段。因此如施工期間氣溫較高, 則可適當推遲覆蓋時間。因為過早的保溫不利于熱量的散發,只會提高砼內部的最高溫度,增加地基對基礎的約束力,對防止深層裂縫不利。所以如在氣溫較高的季節施工,在開始可僅采用適當覆蓋遮陽,澆水潤濕,以免發生龜裂。
(2) 如砼澆筑時氣溫較低,則必須及時覆蓋養護。
(3) 覆蓋厚度的掌握,根據砼測溫結果隨時調整,在保證砼內外最大溫差符合規范要求的前提下,盡量減小覆蓋厚度。
(4) 根據砼測溫信息以及天氣氣溫變化情況調整養護條件。當天氣較好,氣溫較高時,在白天,可減少覆蓋厚度,甚至短時間掀開草袋。當到晚上,要及時覆蓋好草袋。注意天氣預報,當寒潮來臨,突降陣雨等氣溫驟變時,是養護工作的關鍵時刻,必須提前做好準備,一旦氣溫驟變時,應迅速采取相應措施,防止溫度裂縫的發生。
協調好養護與后續工序施工的關系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無論是裙房部分底板一次澆筑,還是主樓部分分層澆筑,從施工進度上來看,都希望能盡快進行后續工序的施工,因此必須認真協調好養護與后續工序施工的關系。我們的做法是:上部放線工作搶在保溫養護之前完成,即利用開始砼處于升溫階段的有利時機,迅速完成放線工作;在當砼強度達到規范規定的強度時即開始后續工序的施工,在施工前對操作人員進行詳細的技術交底,要求的施工中,做到材料輕拿輕放,不隨意掀開保護草袋與塑料薄膜,對于必須掀開的地方,做到掀開一塊,施工一塊,再覆蓋一塊,盡量縮短翻開的時間;同時組織專門人員負責砼的養護工作,在施工中專門監督,發現未及時覆蓋的及時予以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