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基坑施工分項質量驗收標準

2996

  基坑施工分項質量驗收標準

  1、導墻控制要點及驗收標準

  1)槽段開挖前在沿地下連續墻墻面兩側構筑導墻,其設計凈距為800mm,施工時放大50mm,做成850mm,采用現澆鋼筋砼結構。

  2)導墻結構建筑在硬質地上,開挖時挖出原狀硬土為止。導墻結構能承受水土壓力和施工機械設備等附加荷載。

  3)導墻接頭連接采用預埋鋼筋的方式,在現澆砼養護期間用護欄圍護,并在砼成品上擺放禁止大型機械在上邊行走及作業標志。

  4)導墻高度采用1.5m,符合設計、規范及實際地質要求。頂部高出地面150mm。

  5)導墻施工允許偏差標準:

 ?、賰葔γ媾c地下連續墻縱軸線平行度為±10mm;

 ?、趦韧鈱﹂g距為±10mm;

 ?、蹖葔γ娲怪倍葹?‰;

 ?、軐葔γ嫫秸葹?mm;

 ?、輰斆嫫秸葹?mm。

  2、地下連續墻控制要點及驗收標準

  1)泥漿制備:

  泥漿拌制材料選用膨潤土、純堿、CMC、清水拌制而成。泥漿性能指標控制指標見表4-3泥漿質量控制標準。

  新制泥漿貯存于泥漿箱內24h以上充分水化后使用。挖槽期間,泥漿面控制在高于地下水位且不低于導墻面0.5m。施工中嚴格控制泥漿的循環,達到廢漿指標,及時的用泥漿灌車拉走廢棄。

  2)成槽施工

  本標段成槽用SG35液壓抓斗成槽機挖槽,按設計單元槽進行施工。每挖完一抓斗進行垂直度、泥漿指標、槽壁變形等檢驗觀測。并制定相應(如坍方)的快速處理措施。挖到設計標高后及時的檢查槽位、槽深、槽寬和重直度并做好記錄。

  3)鋼筋籠制作與安裝

  鋼筋在活動棚內搭設鋼筋加工平臺;鋼筋籠縱向應預留導管位置,且上下貫通;鋼筋籠底端在0.5m范圍內的深度方向上做收口處理;鋼筋籠迎土面設70mm保護層墊塊,開挖面設50mm保護層墊塊順深度方向5m設2塊;鋼支撐斜焊接托架預埋鋼板采用鋼板上打孔錨接鋼筋錨入地墻鋼筋籠中;鋼筋籠制作驗收標準見表4-5鋼筋籠制作控制標準表;鋼筋籠在槽段接頭清刷、清槽、換漿合格后及時吊放入槽。

  4)水下混凝土灌注

  地下連續墻澆注采用直徑為250mm的多節鋼管,鋼管連接用法蘭盤連接,導管水平布置為2.4m,距槽段端頭為0.8~1.2m。導管至下端控制在0.5m以內;灌注砼時在導管口擱置氣球起隔水作用。鋼筋籠就位后在4h內灌注砼,導管埋深控在1.5~3m范圍內,砼灌注速度不小于2 m /h,置換出的泥漿及時抽回泥漿箱進行檢測循環或廢棄,砼灌注高出設計高程0.5m;每一單元槽制作抗壓試件一組,每5幅單元槽制作抗滲試件1組;冬季施工時,在砼強度未達到40%時用篷布將新灌注砼覆蓋。地下連續墻接頭用硬性工字鋼接頭連接,施工時用鎖口管封閉槽端,鎖口管沉入槽底500m,鎖口管在灌注砼2~3小時后進行第一次提升,以后第半小時提升一次直至全部拔出,鎖口管起拔后及時的清洗干凈。后續槽段施工時用刷壁器對與前一槽段接頭處進行清理土渣、泥漿等雜物。

  地下連續墻每一槽段施工時對以下項目進行檢測:

 ?。?)鋼筋制作的長、寬、高和鋼筋間距、焊接、預埋件位置及鋼筋籠吊裝、入槽深度及位置;

 ?。?)泥漿配制及循環泥漿和廢棄泥漿的檢測處理;

 ?。?)槽段成槽后的寬、深垂直度及起拔方法和時間;

 ?。?)砼配合比、坍落度導管布置等檢查試驗。

 ?。?)導墻開挖后對地下連續墻驗收。

  3、地基加固控制要點及驗收標準

  在深層水泥攪拌攪拌樁施工過程中,從原材料供應開始到樁機定位、鉆進,乃至樁的搭接等各道工序層層把關,以形成優質的圍護結構體。深層水泥攪拌攪拌樁圍護施工技術要點如下:

  1)樁機垂直度控制

 ?。?)開機前必須探明和清除一切地下障礙物,須回填土的部位,必須分層回填夯實,以確保樁的質量。

 ?。?)樁機行駛路段必須平整,保證樁機行走安全。

  2)合理選擇水泥土配合比

 ?。?)水泥采用3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摻入比按7%嚴格控制,水灰比一般選用1.0-1.5。

 ?。?)采用標準水箱,按設計要求嚴格控制水灰比,水泥漿攪拌時間不少于2~3min,濾漿后倒入集料池中,隨后不斷的攪拌,防止水泥離析,壓漿應連續進行,不可中斷。

 ?。?)每班需做7.07×7.07×7.07cm試塊一組(6塊)采用標準養護,28天后測定無側限抗壓強度。

  3)控制注漿量和提升速度

  攪拌頭提升速度不大于200cm/min以內,注漿泵出口壓力控制在0.4-0.6Mpa,防止出現夾心層或斷漿情況。

  4)樁間咬合施工

 ?。?)樁與樁咬合時間不大于24h。

 ?。?)如果咬合時間超過24h,致使第二根樁施工時無法咬合,則采取局部補樁或注漿措施。

  5)成樁偏差控制標準:水泥用量的誤差不大于1%;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樁位偏差不大于5cm;深度偏差不大于5cm;攪拌機下沉或提升的時間誤差不大于5秒。

  水泥攪拌樁質量檢驗:成樁7天后,采用淺部開挖樁頭目測檢查攪拌的均勻性,量測成樁直徑。檢查量為總樁數的5%。應檢驗樁位、樁數與樁頂質量,如不符合設計要求,應采取有效補強措施。

  4、基坑支護控制要點及驗收標準

  1)鋼支撐安裝前先在地面上拼裝然后從基坑一側進行架設,兩端支點中心偏心不應大于20mm,安裝后總偏心量不大于50mm。

  2)橫撐應在土方開挖至其設計位置后及時的安裝,并按設計要求對坑壁施加預應力頂緊后固定牢固。施加預應力值見湖濱路站支撐軸力表。

  3)橫撐安裝允許偏差為:高程±50mm,水平間距±100mm。橫撐上不得堆放材料及其它重物;若發現支撐變形、鋼鍥松動或支撐系統出現其它故障,及時的處理。

  4)橫撐隨基坑主體結構完成情況按設計要求進行自下而上逐層拆除,換撐最后拆除。

  5、基坑開挖控制要點及驗收標準

  1)基坑開挖前做好了下列工作:

 ?。?)制定控制地層變形和基坑支護結構支撐的施工順序及管理指標;

 ?。?)規劃分層及分步開挖的流水段,擬定土方調配計劃;

 ?。?)落實、棄土場地并勘察好運輸線路;

 ?。?)測放基坑開挖邊線,清除基坑范圍內障礙物、修整好運輸便道等。

  2)地下連續墻達到強度后,基坑自上而下分層、分段依次開挖,嚴禁掏

底施工,放坡開挖隨基坑開挖及時刷坡,邊坡平順按規范要求進行。

  3)基坑開挖至基底200mm時,人工配合清底。

  4)基底平整壓實,其允許偏差為:高程:+10,-20mm;平整度在20mm,并在1m范圍內不超過1處?;捉洷O理及質量檢測單位驗收后及時的澆注砼墊層。

  5)基坑開挖及結構施工期間經常性的對支撐系統及地下連續墻、放坡邊坡等進行監測。

  6)雨季施工時沿基坑做好擋水捻和排水溝,冬季施工時用保暖材料覆蓋,防止基底受凍。

篇2:新版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學習體會

  新版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學習體會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已于20**年1月1日起施行,與其配套的各專業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也已于20**年上半年陸續發布施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20**年1月1日起,凡新開工程,均應執行新版施工質量驗收系列規范(簡稱新版系列規范,同時被廢止的則簡稱原標準、原規范)。由于新版系列規范修改處較多,同時又增加了一些內容,在新舊交叉搭接過程中,參與工程建設各方對新規范的理解產生了一些不同意見,甚至執行中發生不協調現象。筆者根據施工實踐,結合監理質量控制的具體操作,對在學習和執行新版系列規范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談幾點體會和看法,與同仁們交流、探討。

  1、盡快掌握系列規范主要內容

  系列規范是監理工作的重要依據之一。監理人員作為一名資深工程師,必須盡快掌握系列規范編制指導思想及其主要內容,以便好地規范監理行為,履行監理職責,不斷提高監理水平。

  1.1系列規范框架體系

  系列規范框架體系包括兩個方面,即《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和與其配套的14本專業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俳ㄖ鼗A;

 ?、谄鲶w;

 ?、刍炷两Y構;

 ?、茕摻Y構;

 ?、菽窘Y構;

 ?、尬菝?;

 ?、叩叵路浪?;

 ?、嘟ㄖ孛?;

 ?、峤ㄖb飾裝修;

 ?、饨ㄖ膳c給水排水;⑾通風與空調;⑿建筑電氣;⒀建筑電梯;⒁智能建筑。編制統一標準貫徹了“驗評分離、強化驗收、完善手段、過程控制”的指導思想,并將有關建筑工程施工驗收規范和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合并,組成了新的工程質量驗收規范體系。統一標準全文共45條、7個附錄,約4萬字,其中有6條作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文中以黑體字表示。強制性條文主要內容為:

 ?、偈┕べ|量的驗收要求,包括質量標準、內容、程序和驗收人員的資格;

 ?、趩挝还こ藤|量驗收的合格標準;

 ?、蹎挝还こ淌紫缺仨毥浭┕挝蛔詸z合格;

 ?、軉挝还こ舔炇沼山ㄔO單位組織,施工、設計、監理單位負責人參加;

 ?、輪挝还こ舔炇蘸细窈髴皶r報建設行政管理部門備案;

 ?、尥ㄟ^返修或加固處理仍不能滿足安全使用要求的工程,嚴禁驗收。

  1.2統一標準修改的主要內容

 ?、僭黾恿耸┕がF場質量管理檢查記錄;

 ?、谫|量驗收結論只設“合格”,取消了“優良”等級;

 ?、墼黾恿俗訂挝还こ?、子分部工程和檢驗批。建筑與結構分部工程由6個減為4個,原地面、門窗分部并入裝飾裝修分部;

 ?、芊植抗こ舔炇赵黾恿速|量控制資料、安全功能檢驗和觀感質量驗收;

 ?、輽z驗批只設2個指標,即主控項目和一般項目,對一般項目的允許偏差實行限值控制,提出了對檢驗批的多種抽樣檢驗方案;⑥增加了單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檢查;

 ?、呗鋵嵙斯こ藤|量終身負責制,建設、監理、施工、設計單位的項目負責人必須在竣工驗收記錄上簽字;⑧明確規定了不合格工程的處理辦法。

  2、允許偏差和允許偏差最大限值

  2.1允許偏差的兩種不同概念新規范中一般項目允許偏差合格點率要求為80%及以上,原標準中涉及結構安全、使用功能的允許偏差則列入主控項目,如磚砌體軸線位移及垂直度允許偏差,混凝土原材料秤量允許偏差等。兩者同為允許偏差,因列入“主控”或“一般”不同項目,而具有完全不同的概念:列入主控項目的允許偏差,對判定檢驗批質量合格與否具有否決權,只要出現超出允許偏差范圍,該檢驗批就不符合質量要求。

  2.2允許偏差的最大限值原標準對允許偏差合格率檢驗未作限值規定,即使被評為優良,仍有10%以下的不合格點,甚至其中偏差值過大。這無疑是原標準評定辦法本身存在的缺陷。新標準規定,一般項目允許偏差最大值不應超過規定值的1.5倍(鋼結構為1.2倍),否則就應判為不合格。這樣,實測允許偏差值就將被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對結構安全起到了保證作用。

  3、關于鋼筋連接問題

  3.1鋼筋連接要求已適當放寬《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把“縱向受力鋼筋的連接方式應符合設計要求”作為主控項目,而把鋼筋接頭位置、同一連接區段接頭面積百分率等作為一般項目。同時,還取消了原規范中一些關于接頭面積百分率規定的強制性條文,這無疑為施工企業制訂鋼筋工程施工方案提供了較大的選擇空間,十分有利于提高工程質量和加快工程進度。

  3.2監理質量控制要掌握好寬嚴尺度監理工程師在鋼筋連接質量控制中,應嚴格依據設計圖紙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則按施工規范執行,如同一連接區內,縱向受力鋼筋的焊接接頭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宜大于50%;縱向受拉鋼筋綁扎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梁板類構件不宜大于25%,對柱類構件不宜大于50%。

  3.3柱筋綁扎搭接接頭原規范對受力鋼筋綁扎接頭位置有強制性條文規定,如受拉區不得超過25%,受壓區不得超過50%。因此,一般柱筋在樓面以上綁扎時,必須設置多個接頭,這給施工帶來一定難度,同時又增加了箍筋用量。新規范規定:當工程中確有必要增大縱向受拉鋼筋綁扎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時,對梁類構件,不應大于50%;對其他構件,則可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據此,筆者理解為柱筋連接允許設置為一個綁扎接頭,但必須滿足搭接長度,即按附錄B表《縱向受拉鋼筋的最小搭接長度》中的相應數值乘1.35系數取用。這大大簡化了柱子鋼筋,而且又節約了鋼筋用量。

  4、受力鋼筋保護層

  4.1保護層厚度略有增加

  這次新版施工規范中,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未予列出,而列入了《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如柱和混凝土強度等級≤C20梁的主筋混凝土保護層,新規范均比原規范增加5mm。監理工程師在審圖時應特別注意,凡施工圖中混凝土保護層未標明者,應通過設計人員加以確認。

  4.2提高了對受力鋼筋保護層的檢驗要求新標準一般項目允許偏差合格率為80%及以上,但對梁、板類構件上部縱向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的合格率,規定應達到90%及以上,且最大值不得超過允許偏差值1.5倍,同時,新規范又增加了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項目。

  4.3建議施工規范仍應列入保護層厚度內容雖然新規范把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列為一般項目,但從目前實際施工水平看,筆者認為其允許偏差值要求還是比較嚴的(如基礎為±10,梁、柱為±5,板、墻為±3),而且規范規定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檢測誤差不應大于1毫米,證明精度要求極高。如果施工規范中對保護層厚度不作嚴格規定,那末,在施工過程中必然增加隨意性,造成合格率精確度大打折扣,這顯然不妥。故建議施工規范中仍應列入保護層厚度,如施工圖中保護層有規定時,則可按設計要求執行。

  5、預制樁的樁位偏差和樁頂標高

  5.1新規范統一了樁位偏差規定原國家標準《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J202-83和國家行業標準《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94,兩本規范中樁位允許偏差值不統一,而且差異較大,使執行者操作起來無所適從,甚至引起混亂。新規范施行后,原國家規范即GBJ202-83同時廢止,而國家行業標準中的樁位偏差與新規范基本吻合,稍有差別之處,相信今后會按新規范規定修正(即樁數為4~16根樁基中的樁,允許偏差應由樁徑或邊長的1/3修正為1/2)。

  5.2樁位偏差列入主控項目《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在樁基礎的一般規定中,樁位偏差屬于強制性條文,列入主控項目。監理人員在樁基質量控制中必須嚴格掌握,如有超出允許偏差范圍,就應判為不符合質量要求,其處理方案必須經設計人員認可。

  5.3精確復核樁頂標高筆者在監理過程中,經常遇到施工圖中樁頂標高定得偏低的情況,有的甚至影響樁基質量或造成隱患。監理人員要認真審圖,如發現樁頂標高有誤,應在圖紙會審時加以糾正。確定樁頂標高,應考慮樁頂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錨筋焊接長度以及設計要求樁頂嵌入承臺深度等因素,按預制樁主筋直徑φ18為例,沉樁后樁頂高出墊層面長度宜為190mm至240mm。樁基技術規范規定,樁頂嵌入承臺大直徑樁不宜小于100mm、中等直徑樁不宜小于50mm,如果根據此規定來簡單確定樁頂標高,顯然是不妥的。

  5.4控制樁頂標高宜高勿低新規范把樁頂標高列為一般項目,允許偏差值±50mm。筆者建議沉樁時控制樁頂標高宜高勿低,因為正偏差可以通過破樁頭來解決,其對樁的承載能力影響甚??;如果造成過大負偏差,則處理起來比較麻煩,甚至會影響樁基質量和工程進度。

  6、施工質量不符合要求的處理

  6.1可能出現質量不符合要求,主要有下列幾種情況

 ?、僦骺仨椖坎荒軡M足要求,或允許偏差超值;

 ?、谝话沩椖砍闄z達不到要求,合格率低于80%,或允許偏差最大值超過1.5倍(鋼結構超過1.2倍);

 ?、圪|量控制資料不完整,或測試項目未通過;

 ?、馨踩凸δ軝z查項目未通過;

 ?、萁Y構實體檢驗用同條件養護試塊強度不合格;

 ?、藿Y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不合格。

  6.2質量不符合要求的處理辦法如下

 ?、俨扇》?、返工或更換器具設備等相應措施后,重新驗收;

 ?、谡埦哂匈Y質的法定檢測單位檢測,當鑒定結果能夠達到設計要求時,仍應認為可通過驗收;

 ?、廴缃洐z測鑒定達不到設計要求,但經原設計單位核算,仍能滿足結構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可以予以驗收;

 ?、芙浥c建設單位協商,同意按一定的技術方案進行返修或加固補強處理后,仍能滿足安全使用要求,可按技術處理方案和協商文件進行驗收。

  7、結束語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評定標準和施工驗收規范,已經多次修訂,作為一名長期在生產第一線工作的科技工作者,筆者曾親歷這些演變過程。這次新版系列規范,總結了我國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的實踐經驗,又考慮到與國際接軌的前瞻性,在標準與規范兩者之間,時間配合緊湊,內容結合緊密,并具有檢測手段較完善、可操作性較強等措施。筆者深信,隨著系列規范的全面深入執行,我國建設工程參與各方的生產、工作和管理行為,必將逐步納入標準化、規范化的國際軌道。

篇3:食堂供應原料質量合格驗收檢查制度

  食堂供應原料質量合格驗收檢查制度

  一、學校采買的食用物品,必須到有上級相關部門發給的營業執照,合格證等供應商處購買。

  二、必須與供應商簽訂書面合同,分清責任,定點采購。

  三、每次所購買物品到校后,必須請有關人員驗收后方可入庫。

  四、驗收檢查人員必須本著替學校,自己負責,工作需認真負責,不賣人情,有問題的物品堅決予以退回,還要給購買人員批評教育,情節嚴重上報學校給予嚴重處分。

相關文章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