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山、理水是中國自然山水園的主要手法,更有“水為園林之魂”之說。古今中外的園林,對于水體的運用都非常重視。在各種風格的園林中,水體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水就成為我國園林游樂的內容,在中國傳統園林中,幾乎是“無園不水”。
在園林規劃建設中,重視對水體的造景作用、處理好園林植物與水體的景觀關系,不但可以營造引人入勝的景觀,而且能夠體現出真善美的風姿。在造景過程中,在水岸旁或點綴幾棵大樹,或種上球類植物及叢生植物等,在空間上、密度上,高低上合理布置,都能達到不同的藝術效果。不管是靜態水景,或是動態水景,各類水體的植物配置都離不開用花木來創造意境。
水景植物分為浮葉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岸邊植物及水邊植物。無論面積大小的植物配置,與水邊的距離一般應有遠有近、有疏有密,切忌沿邊線等距離種植,避免單調古板的行道樹形式。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又需要造就濃密的“垂直綠障”,所以水景植物的配置應靈活多變。
植物群落的配置,要與水景的風格相協調,如“水邊宜柳”是中國園林水旁植物配置的一種傳統程式。杭州市環城綠帶水旁植物的配置就是繼承了這一傳統。但是水旁植樹也不局限于這一種形式。如三潭印月、曲院風荷的水池旁,都種植高聳向上的水杉、落羽松、水松等樹木,也產生了較好的藝術效果。
水邊植物配置之所以需要有疏有密,是為了在景觀之處留出透景線,但是水邊的透視景與園路的透視景有所不同,它的景并不限于一個亭子、一株樹或一個山峰,而是一個景面。配置植物時,可選用高大喬木,如寬株距,用樹冠來形成透景面。環城綠帶中水邊植物也可嘗試種植高大喬木,打破單調的草坪鋪設,豐富林冠線,形成各種夾景、框景、透景,美化園林景觀。
水邊植物的配置還要注意季相色彩。杭州環城綠帶中的水邊植物就過于單調,通常以片林為主,缺乏豐富的季相變化,難以滿足景觀需求。園林植物會因春夏秋冬四季的氣候變化而有不同形態與色彩的變化,映于水中,則可產生十分豐富的季相水景。如春季以開粉紅色花的合歡、櫻花,秋季以各種觀葉樹如楓香、槭類為主栽植于水邊,會大大豐富水景的季相色彩。冬季,水邊植物則可通過擺設耐寒又艷麗的小菊來補季相的不足,也可以常綠植物作補充。
水面植物配置首先應考慮水體的景觀效果和周圍的環境特征。如果要選擇植物配置,應考慮水面的鏡面作用。水面植物不能過于擁擠,一般不要超過水面的三分之一,以免影響水面的倒景效果和水體本身的美學效果。選用的植物應嚴格控制其蔓延,可設置隔離綠帶,也可缸栽后放入水中。對視覺作用不大的水面,可以加大植物的配置密度,以形成綠色景觀。園林景觀中有水,不但能增加景色的美麗,使景色生動活潑,而且還具有灌溉、消防、增濕等實用價值,在景觀的營建上不可或缺。
駁岸的植物配置根據土岸、石岸、混凝土岸等不同的駁岸類型,其植物配置原則是既能使山和水融成一體,又對水面的空間景觀起著主導作用。土岸邊的植物配置,應結合地形、道路、岸線布局,有近有遠,有疏有密,有斷有續,曲曲彎彎,自然成趣。石岸線條生硬、枯燥,植物配置原則是露美、遮丑,使之柔軟多變,一般配置岸邊垂柳和迎春,讓細長柔和的枝條下垂至水面,遮擋石岸,同時配以花灌木和藤本植物,如變色鳶尾、黃菖蒲、燕子花、地錦等來進行局部遮擋(忌全覆蓋、不分美、丑)。水體中設置堤、島,是劃分水面空間的主要手段,堤常與橋相連。而堤、島的植物配置,不僅增添了水面空間的層次,而且豐富了水面空間的色彩,倒影成為主要景觀。島的類型很多,大小各異。環島以柳為主,間植側柏、合歡、紫藤等喬灌木。要做到疏密有致,高低有序,增加層次。如西湖的白堤、蘇堤及湖中三島。另外用一池清水來擴大空間,打破郁閉的環境,創造自然活潑的景觀,如在公園局部景點、居住區花園、屋頂花園、展覽溫室內部、大型賓館的花園等,都可建造小型水景園,配以水際植物,造就清池涵月的意境。
篇2:園區水景清洗溫馨提示
關于園區水景清洗的溫馨提示
尊敬業主:
您們好! 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物業工作的支持和理解。為了保持小區水景的清澈,我們將對園區內的水景進行季度清洗消毒。20**.4.5-20**.4.8清洗**園,20**.4.9-20**.4.18清洗CC園,20**.4.19-20**.4.24清洗GG園。請大家在水池清洗期間注意安全,帶好家中小朋友,不要到水系中玩耍捉魚。給大家造成不便,敬請諒解。感謝大家的配合!
WW公寓物業服務中心
20**年4月6日
篇3:物業前介在小區水景水處理中體現作用
物業前介在小區水景水處理中體現的作用
當水景已成為住宅中的一個基本元素之時,水景所發揮的效用也就不同。我們認為一個好的水景住宅:可以提高住宅的品質,豐富空間環境,增強居住的舒適感;利于凈化空氣,改善區內小氣候;水景除了觀賞性外,還可使業主參與其中,營造回歸自然的氛圍,帶來精神上的享受。
水景住宅要考慮水質治理
目前景觀或園林的水景設計,不僅只考慮景觀手法和文化表現,還要考慮水質治理問題,因此,設計與治理要同步考慮。一般景觀水體(如人工湖,人工池、人工塘等)要按自然水理設計,避免形成一個基本封閉的系統,而無自凈能力,且其內部結構要合理,避免外來物質的輸入,隨著時間的推移必將產生富營養化,最終使水體變得混濁不堪,甚至發臭、發黑,嚴重影響水體美觀。因此,建立科學環保的水循環系統很重要。
人工水景的凈化維護
俗話說,“流水不腐”,即是指自然活水的自凈能力。而人工水景,尤其是封底的全封閉水景,則顯然成了一潭死水,極易水質惡化,甚至散發異味。如何以恰當的、既有效又經濟的方式進行長效維護,實乃為水景住宅的關鍵。不然便會產生后患,與初衷背道而馳。
縱觀當今的水景住宅水體維護方式,往往各有利弊,但不外乎以下5種:人工維護、機械維護、活水維護、消毒藥劑維護、水體生物鏈自凈維護。上述5類維護凈化方式,各有其不同的適用性,不同的凈化效果,不同的維護成本。開發商應根據項目地塊的具體的自然條件、市場定位、物業類型、水景風格、水體大小以及成本核算等多種因素,綜合考慮,酌情而定?;虼_定其一,或綜合運用。
水泵循環法可以說是一種最簡單的使景觀水流動的方法,一般設計院、景觀設計公司通常都采用這種設計方案來保證水體循環。但是這種方法對水的攪動非常有限,如果水量較大,那么使水體循環一次的周期就會很長,水體基本上還是處于死水狀態,達不到治理水質的目的。不但如此,使用水泵循環的方法時,要保持水泵長時間開機運行,其耗電量是相當驚人的,會給開發商和物業管理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
如某高檔別墅區的人工湖水要處理,這處湖水面積有6萬平方,水深半米左右,那么就大約有3萬方水。倘公司傾向于選擇水泵循環法來治理水質,因為這種方法前期的投入相對便宜,最省錢。于是我們算了這樣一筆帳:
通過水泵選型,根據目標水體的水量,確定采用QW350-1500-15-90型水泵。其功率為90kw,流量為1500m3/h,如果水中安放1臺水泵,要將3萬方水徹底循環一遍需要20小時,耗電量為90*20=1800度,按照工業用電平均每度電1元錢來計算,使全部水體循環一次的電費就有1800元,一個月電費就達到為5萬4千元。這樣一來,全年的電費就高達64萬余元之多!
這筆賬算下來,開發商就可能會出一身冷汗了,直說,這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啊,只看到前期便宜,沒有注意到后期運行的成本,實在太昂貴了! 只注重前期投入,而忽視了后期將會產生的運行費用,設備運行起來就后悔了。
值得慶幸的是,超大流量造流機的使用就可以成功解決全流域低成本造流的問題。設備巧妙利用了能量轉換原理,消耗同樣電力能營造出比普通水泵大20倍的水流量。在水中形成龐大的水平循環水流,且由于功率較小,因而特別節能。用很小的耗能就能將龐大的水體攪動,使整個水體由死水變為流動活水,實現“流水不腐”的自然凈化至高境界。
以上面說到的3萬方人工湖水為例,在水中安放20臺超大流量造流機,每臺設備的功率為1.5kw,日造流量1.8萬噸(相當于普通循環水泵的20倍)。20臺機器一起開,僅需2小時就能讓湖水完全循環一遍,相應的耗電量為1.5*20*2=60度,花費僅為60元。而且,造流機不需要長期開機,每天運行2-4小時,全年運行9個月就足夠了。按4小時計算,全年的電費只有3萬多元,物業前介的作用在這里就得到了充分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