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旅游度假區二期工程的設計說明
一、項目背景
本項目為南湖旅游度假區一期工程的延續與補充,是南湖旅游度假區的有機組成部分。項目位于雙流華陽江安河與錦江匯合段的西南隅,沿江安河西南呈帶狀分布,被規劃城市道路分割成4個自然段落??傆玫孛娣e約69.27萬平方米,合1039畝
南湖旅游度假區作為成都最新推出的最具時尚精神與人文內涵的大型旅游度假區,它集生態、人文、休閑、度假為一體,坐擁江安河與錦江交匯區域6000畝的優越生態環境并牽系著5000年古蜀文化的悠久歷史文脈,是一處極具資源優勢和發展潛力的旅游富礦。隨著一期工程的順利建成和二期工程的快速跟進,即將成為成都城南一處獨具特色的生態休閑度假區與文化旅游景點。
二、設計構思
1、基本思路--體現多樣性、差異性、避免單一性、同質化;與一期工程適當"錯位",在風格上拉開距離。
2、核心理念--在傳統和流行的園林景觀設計層面上力求創新,努力尋求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的有機結合與高度統一。
3、具體構思--充分利用雙流擁有的古蜀文化資源,將古蜀文化歷史作為規劃設計的文化內涵,巧妙而恰當地融入園林、建筑、景觀之中,體現和展示雙流古為蜀國首都的廣都、瞿上這一重要歷史文脈以及源遠流長的蜀文化風情。
4、設計目標--二期工程的總體目標為:①深邃的古蜀文化內涵,②鮮明的川西地域特色,③獨特的"林盤"園林形態,④完善的現代旅游品質。全力打造高品質的現代旅游度假精品和成都旅游最新名片。
三、總體布局
1、布局原則--因循自然環境,順應地貌地形;因境制宜、因地制宜;承揚中國自然山水園林的"法自然"思想,結合不同功能分區統籌安排。
2、布局分區--整個二期用地沿江安河西南側自西北向東南依次劃分為四個景區,分別是①瞿上勝境,②廣都蜀肆,③合江飛閣,④玉溪別院。以瞿上勝境為起景和"龍頭",以廣都蜀肆為發展和重點,以合江飛閣為轉折與高潮,以玉溪別院為結景與"豹尾"。
四大景區內容功能相異,但均以蜀地文化一以貫之,在總體結構上一脈相承,組成自然、流暢的有機整體。
四、分區設計
1、雙流在古蜀時代稱為瞿上,又名廣都,為王城。此區名以《瞿上勝境》,為整個項目的"龍頭",面積最大達約29.30萬平方米,合439.5畝。用地東臨江安河,西臨元華路,沿河最大縱深達465m,是一塊適宜布置主題文化功能與休閑度假功能的理想用地,設計在這一景區主體位置布置以紀念古蜀五代蜀王和展示古蜀歷史文化的核心文化景觀區域。在南北中軸線上依次布置石闕門、石牌坊、瞿上廣場、東西配殿、紀念堂、背景山林,體現相對莊重的禮制性與傳統的風水格局。此區功能為紀念古蜀先王,追溯古蜀歷史,展示古蜀文化,同時兼融廣場文化活動、民俗節日活動與大型演藝活動,是整個項目唯一的大型集聚空間,功能多元,地位重要,是體現古蜀文化內涵的重點和"芯片"?!饿纳蟿倬场肪皡^的另外一大特色,是在其余區域的景觀基底上,自然有致地植上川西"林盤"形態的園林景觀。并在五座"林盤"中布置形態各異的極具中國傳統韻味和川西鄉土特色的精品小園,其功能為園林會所、特色餐飲、林盤酒吧、鄉村客舍等休閑度假之類,以環境幽雅和經營獨特取勝。五座"林盤"在文化內涵上可與五代蜀王蠶蟲、柏灌、魚鳧、杜宇、開明相關聯,分別命名為"叢園"、"灌園"、"鳧園"、"鵑園"、"明園"。以侵潤著古蜀文化的川西"林盤"和川西傳統的休閑生活方式為此景區的突出亮點與核心吸引物。
2、《廣都蜀肆》景區
廣都為古蜀王都,是古蜀政治、經濟中心,其商業貿易必然最為集中。廣都蜀肆景區以此為由頭將功能定為旅游購物的特色商業街。建筑形態與風貌結承蜀地文化特色,經營業態上以精品店鋪、特色餐飲為主,兼容相關傳統與時尚行業,如絲綢、刺繡、古玩瓷器與歌廳、演藝、影樓、餐吧等。
此景區橫臥江安河南,東南縱向長達1120米,南北最大縱深達268米,是微呈"S"型的條形地塊。蜀肆"古街"隨形就勢,以直就彎,大體也呈"S"對應布置,總長約750米,總體分為三段,每段各約250米。東、西入口與南北轉折處形成四個節點,分別為闕門、城樓、樓閣幾種形態,均具一定景觀標志性。三段"古街"標準寬度為15米,隨進退轉折而時有變化。"古街"店鋪一般二層,局部為一層或三層,各段均有過街市樓一處以豐富街巷空間層次。同時,街內還設計有完整的景觀水系,可以自動循環。景觀西端縱深較小,純為園林景觀,與西鄰瞿上勝境景區自然銜接,有機相連。"古街"外側的廣大區域,特別是臨江安河一側,皆為自然式園林景觀。此景區占地面積約19.53萬平方米,合293畝。
3、《合江飛閣》景區
《合江飛閣》景區斜倚江安河與錦江交匯段西南岸,緊傍二江交匯處,地占形勝,位置突出,為西北至東南走向的條形地塊。最大長度970米,最大縱深170米,西臨站華路,東至二江寺古橋。此景區西段鑿池堆山,曲水環島,建平湖水榭與島上池館,取中國傳統文化山水園之致,中段為景區樞紐、地局重心,在其中心位置設以重檐方亭,以作景觀過渡;東段走勢向南,正好與二江匯合處的半島端部斜相對景,是難得的最佳選景處。設計在此段筑土堆山,山頂上建一座雄視兩江的五層飛閣,作為整個項目的景觀制高點與景觀標志點,在整體造型與細部裝飾上力爭超過望江公園崇勵閣,使之成為錦江岸邊又一風景名勝。此景區水系,園路自然流暢,山水地形起伏有致,其功能主要為游覽休憩,登高覽勝,同時配以適當的服務設施。五層飛閣可命名為"兩江閣"或"合江樓"。此景區占地面積15.78萬平方米,合236.7畝。
4、《玉溪別院》景區
《玉溪別院》景區在項目用地東南端,北抵二江寺古橋,南達牧華路東端。此景區面積最小,僅4.66萬平方米,合69.8畝,在四個景區中已屬結景和尾聲。設計"以小賣小",以精巧雅致取勝。景區主題為蜀地流傳千年的茶文化,加上佛教禪宗的文化意蘊,打造溪流環繞,綠樹圍合,曲徑通幽的佛禪茶道館,以弘揚蜀地傳統的雅士文化,為高端游客提供有品質的特色服務。此處"玉溪"暗含唐代淺都解玉溪之意,別院相對唐代玉溪院之正稱。當然為更貼近環境,也可名命名為《錦江別院》。此景區西北段地局偏窄,設計特羅列到五座小型佛塔,以與"禪茶"意蘊聯系。
五、交通組織
1、由于項目用地被城市道路分割為四段,所以交通組織相對以四個景區為單元,同時以平交和立交方式通過城市道路彼此相連。項目用地南側的城市道路,亦是四個景區之間的外部連系紐帶。
2、每個景區基本形成一個大的環路,并與若干次級環路有機結合成網絡,以保證順暢到達各景點。
3、各景區授風景園林總平面規劃原理和相關城市規劃規定,分別沿城市道路開放一定數量出入口;《瞿上勝境》和《廣都蜀肆》兩景區還分別沿江安河設置出入口,并架橋
與對岸相通。4、各景區主園路寬6m,可供小型機動車通行,次園路分別為3m和1.5m寬,供旅游步行。
5、在《廣都蜀肆》景區兩端設地下停車庫,地上設旅游大巴停車位。
六、建筑風格
1、總體為中國傳統建筑,同時突出四川地方特色;
2、禮制性建筑(紀念堂、牌坊、闕門等)采用磚石材質、秦漢風格、色彩樸素、造型莊重、具有雕塑感;
3、街肆建筑與園林建筑采用磚木結構或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造型布局體現中國氣質,構造裝飾體現四川特色。風貌要素為小青瓦坡屋頂,空斗磚封山墻,栗褐色木構件,青砂石墻、樁基。其余為撐弓、斗拱、垂花柱、花格門窗等裝飾要素。
七、景觀設計
1、景觀性與生態性結合,注重綠地總量與綠化豐度;
2、樹種選擇以川西鄉土樹種為主,實行喬、灌、草、花、藤的協調搭配與有機結合,并注重竹類和水生植物的運用。以竹、柳、樟、荷與海棠、杜鵑、桂花、臘梅等體現四川傳統園林植物配植特色;
3、重點部位與主要景觀節點應注重古樹、大樹的運用與配植。背景景觀應注意運用適當規模的樹群或者樹林。在較大綠地應注意疏林草坪的布置和"林盤"形態的展觀。
4、在庭院空間應講究植物的觀賞規律與文化意蘊,做到恰當、精審、詩意、美觀。在山墻與亭廊可適當配植攀援與藤本植物。
八、技術指標
一、總占地面積:69.27萬平方米(1039畝)注:含商業用地80畝
其中:
1、瞿上勝境:29.30萬平方米(439.5畝)
2、廣都蜀肆:19.53萬平方米(293畝)
3、合江飛閣:15.78萬平方米(236.7畝)
4、玉溪別院:4.66萬平方米(69.8畝)
二、商業用地面積:5.33萬平方米(80畝)
三、商業總建筑面積:6.4萬平方米
四、容積率:1.2注:80畝商業用地
五、綠地率:80.33%
十、投資估算
公園總占地959畝(扣除商業用地80畝),按每畝25萬計,估算工程投資23975萬元;3000輛規模地下停車庫估算造價21000萬。
合計估算公園總投資44975萬元。
附錄:建構筑物一覽
《瞿上勝境》景區
1、漢闕門
2、石牌坊
3、三道橋
4、東西配殿
5、紀念堂
6、叢園
7、灌園
8、鳧園
9、鵑園
10、明園
《廣都蜀肆》景區
11、瞿上門
12、蠶陵街
13、金馬閣
14、天彭街
15、華陽樓
16、赤里街
17、廣都門
18、迎賓門(游客中心)
19、管理處
20、門闕
《合江飛閣》景區
21、藕香榭
22、清風銘
23、四方閣
24、兩江樓
《玉溪別院》景區
25、五佛塔
26、法雨齋
27、玉溪院
28、茗碗亭
篇2: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管理辦法(2016年)
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40號
《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管理辦法》已經20**年6月13日市政府第118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長 楊雄
20**年6月17日
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管理辦法
(20**年6月1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40號公布)
第一條(目的和依據)
為了保障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以下簡稱國際旅游度假區)的開發、建設、有序運營和持續發展,根據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政策,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適用范圍)
本辦法適用于經市人民政府批準的國際旅游度假區范圍內的開發、建設、運營、管理等活動。
國際旅游度假區的區域范圍及其核心區等功能區域劃分,按照經批準的規劃確定。
第三條(區域功能)
根據國家和本市有關發展戰略和規劃的要求,國際旅游度假區整合周邊旅游資源聯動發展,建成能級高、輻射強的國際化旅游度假區域和主題游樂、旅游會展、文化創意、商業零售、體育休閑等產業的集聚區域。
第四條(管理職責)
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管委會)是浦東新區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依據本辦法規定履行下列職責:
(一)組織編制和實施國際旅游度假區發展規劃,擬訂國際旅游度假區產業發展政策;
(二)參與編制國際旅游度假區的單元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組織編制有關專項規劃,推進國際旅游度假區開發建設和開發保護工作,指導相關單位實施區域內的土地前期開發,統籌協調重大項目及基礎設施建設事項;
(三)接受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的委托,負責國際旅游度假區內的相關行政審批工作;
(四)承擔國際旅游度假區日常管理事務;
(五)負責國際旅游度假區旅游公共服務與管理、應急管理、信息管理等工作;
(六)統籌協調區域交通管理、客流管理、行政執法、駐區服務等工作;
(七)指導區域功能開發,促進發展環境和公共服務的完善,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
(八)組織起草區域內的消防、建設工程、市容景觀、旅游服務等方面的技術規范,推進國際旅游度假區標準化建設;
(九)協調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等部門為國際旅游度假區內的單位和人員提供便利服務。
市和浦東新區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國際旅游度假區的相關工作。
第五條(開發建設主體)
上海申迪(集團)有限公司根據經批準的規劃,承擔國際旅游度假區相關開發建設工作;接受政府委托,承擔國際旅游度假區相關運營保障工作。
第六條(規劃編制)
國際旅游度假區的單元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由市規劃土地行政管理部門會同浦東新區人民政府、管委會組織編制及修訂,并按照法定程序報批;規劃編制過程中,應當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組織開展環境影響評價、交通影響評價和地質災害影響評價,相關評價文件由市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審查。
國際旅游度假區內的專項規劃,由管委會會同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組織編制,并按照法定程序報批。
第七條(開發保護)
管委會應當會同規劃土地等行政管理部門,根據經批準的相關規劃,制定并實施國際旅游度假區開發保護方面的規定,協調周邊區域開發保護工作。
國際旅游度假區內的土地開發和項目建設,應當符合經批準的相關規劃。
第八條(戶外廣告管理)
管委會應當會同綠化市容、規劃土地、市場監管等行政管理部門,根據本市戶外廣告設施設置陣地規劃,編制國際旅游度假區戶外廣告設施設置陣地實施方案,按照規定程序報批后,作為戶外廣告設施設置的審批和管理依據。
第九條(行政審批)
管委會接受市或者浦東新區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的委托,在國際旅游度假區內實施相關行政審批事項。
管委會接受委托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由本辦法附件予以明確,具體內容由管委會與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在委托書中確定。
管委會應當將接受委托實施行政審批事項的情況報送委托的行政管理部門;委托的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對管委會實施行政審批事項進行指導和監督。
管委會應當按照政務公開的要求,將接受委托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的依據、內容、條件、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錄、申請書示范文本等在辦公場所及政務網站予以公示,并優化審批流程、提高辦事效率,協調相關行政管理部門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第十條(日常管理事務)
管委會承擔國際旅游度假區內的下列日常管理事務:
(一)建設工程質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管理;
(二)開發保護管理;
(三)相關道路、河道、環衛等基礎設施的綜合養護,統籌實施城市基礎設施運營維護質量管理;
(四)相關公共交通設施的運營管理;
(五)生活垃圾分類、收運及處理申報管理;
(六)環境、污染源的監測和管理;
(七)公安、消防、食品藥品安全、特種設備安全、出入境檢驗檢疫、知識產權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急救醫療、氣象服務、建筑渣土處置和大型節慶、賽事、會展等活動的協調工作。
第十一條(旅游公共服務與管理)
管委會應當會同旅游等行政管理部門建立和完善國際旅游度假區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為旅游者提供信息咨詢、安全保障、交通便捷、便民惠民服務,做好旅游安全監督、旅游環境維護、文明旅游宣傳等工作,統籌協調旅游投訴處理。
管委會應當建立國際旅游度假區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為旅游者提供導覽、咨詢等服務,發布交通、泊車、客流等信息。
第十二條(應急管理)
國際旅游度假區實行單元化應急管理模式。管委會作為國際旅游度假區基層應急管理單元牽頭單位,承擔下列職責:
(一)統籌協調區域內運營保障和應急管理工作;
(二)編制總體應急預案,定期組織應急演練;
(三)建立健全突發事件、防汛防臺應對的協作機制;
(四)整合、儲備區域內的應急資源;
(五)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整治。
浦東新區相關部門和有關單位應當按照國際旅游度假區基層應急管理單元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確定的職責,共同做好國際旅游度假區突發事件應對工作。
第十三條(信息管理)
管委會會同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門建立國際旅游度假區運營管理綜合信息平臺(以下簡稱綜合信息平臺),整合區域內交通和客流情況、應急管理、安全管理等信息,為國際旅游度假區的運營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并做好與相關行政管理部門的信息共享工作。
交通、旅游等行政管理部門和國際旅游度假區內的公用事業單位、運營管理企業應當向綜合信息平臺提供涉及區域公共安全、應急管理等信息。
第十四條(交通管理)
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會同浦東新區人民政府、管委會組織編制和實施國際旅游度假區道路交通組織方案。
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會同浦東新區人民政府、管委會組織編制國際旅游度假區交通運營保障方案。
浦東新區人民政府、管委會應當統籌協調相關行政管理部門做好國際旅游度假區交通運營管理工作。
第十五條(客流管理)
管委會應當統籌協調國際旅游度假區內的運營管理企業、相關駐區機構制定和實施國際旅游度假區核心區客流控制方案,開展日??土鞅O測和安全監督管理。
管委會負責核定國際旅游度假區內景區的客流最大承載量,并指導景區公布經核定的客流最大承載量。
第十六條(協調執法)
管委會負責建立國際旅游度假區行政執法協調機制,協調相關行政管理部門和執法機構,做好區域內公安、消防、交通、城市管理、環境保護、市場監管、文化、旅游、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的行政執法工作。
第十七條(駐區服務)
公安、消防、市場監管、文化、知識產權、稅務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在國際旅游度假區內設立駐區機構或者派駐人員,履行相關行政管理職能,提供公共服務。
第十八條(支持政策)
浦東新區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國際旅游度假區發展需要,研究制定專項支持政策,支持和保障國際旅游度假區開發、建設、運營和管理。
第十九條(合作發展)
市旅*政管理部門會同浦東新區人民政府、管委會推動國際旅游度假區對外旅游合作與發展。
第二十條(經營者與旅游者)
國際旅游度假區內的經營者應當依法、誠信經營,承擔社會責任,向旅游者提供優質服務。
旅游者應當遵守社會公德和文明旅*為規范,維護公共秩序,愛護旅游設施,保護生態環境。
第二十一條(禁止行為)
國際旅游度假區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非法攜帶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放射性、腐蝕性等可能危及人身和財產安全的危險物品;
(二)販賣有價票證,非法客運,非法從事導游、領隊活動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
(三)攀爬建筑,翻越或者破壞圍(護)欄等損毀公共設施的行為;
(四)未經批準設攤經營,兜售物品,擅自張貼、懸掛宣傳品或者標語,在樹木和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上刻畫、涂寫等影響市容環境衛生的行為;
(五)流浪乞討,隨地躺臥、露宿,在公共水域游泳、垂釣、捕撈等有礙觀瞻或者妨礙他人游覽觀光的行為;
(六)攜帶犬只進入國際旅游度假區核心區(執行安保任務的犬、導盲犬除外);
(七)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禁止行為。
第二十二條(小型航空器和空飄物管理)
直升機、無人駕駛飛機、滑翔機、三角翼(含動力三角翼)、滑翔傘、動力傘、飛艇、熱氣球、無人駕駛自由氣球、系留氣球等小型航空器和空飄物在國際旅游度假區核心區起降、飛行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飛行管制、氣象等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批準后,方可起降、飛行。
第二十三條(法律責任)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一條有關禁止行為規定的,由相關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責令改正,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予以處理。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小型航空器或者空飄物未經批準在國際旅游度假區核心區起降、飛行的,法律、法規、規章有處理規定的,按照相關規定處理;法律、法規、規章沒有處理規定,但對國際旅游度假區核心區安全管理造成影響的,由公安機關責令改正,并對單位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四條(施行日期)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年5月2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65號公布的《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附件: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管理委員會接受委托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
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管理委員會接受委托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
一、投資管理部門委托的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外商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
二、商務管理部門委托的外商投資企業設立、變更審批。
三、規劃土地管理部門委托的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核定規劃條件、臨時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設計方案、臨時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審批,建設工程開工放樣復驗審批,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國有土地劃撥審批,劃撥決定書核發、補發,臨時用地審批,建設用地批準書核發、補發,建設工程竣工規劃驗收審批,國有建設用地土地核驗。
四、建設管理部門委托的建設工程項目報建許可、初步設計審批,勘察、設計、施工、監理招投標情況備案,建設工程施工許可、竣工驗收備案。
五、道路主管部門委托的占用或者臨時占用城市道路、橋梁、橋孔和橋梁安全作業審批,占用城市道路人行道設置設施的許可,挖掘城市道路、道路用地范圍內埋設管線、管線穿越跨越、開設交叉道口的審批,依附城市橋梁、隧道架設各類管線的許可。
六、環境保護管理部門委托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建設項目環保設施竣工驗收審批,城區建設工地設施使用及夜間施工審批。
七、綠化市容管理部門委托的建設項目配套綠化方案意見征詢、總體文件審查、竣工驗收及其結果審查,臨時使用綠地許可(含公共綠地),公共綠地建設工程竣工驗收,遷移、砍伐樹木(古樹名木除外)的審批,遷移林木許可,戶外廣告設施設置審批,臨時張貼、懸掛宣傳品或者標語的審批,建設項目環境衛生設施配套審批和驗收,拆除、遷移、改建、封閉環境衛生設施的審批,對公園臨時停閉的許可。
八、水務管理部門委托的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施工方案的審核,河道臨時使用許可證核發,排水許可證核發,臨時封堵排水管道審批(除合流一期、污水二期、南干線等污水輸送總管外),建設項目節水設施設計方案審核。
九、市或者浦東新區有關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委托的其他行政審批事項。
篇3:南湖旅游度假區二期工程設計說明
南湖旅游度假區二期工程的設計說明
一、項目背景
本項目為南湖旅游度假區一期工程的延續與補充,是南湖旅游度假區的有機組成部分。項目位于雙流華陽江安河與錦江匯合段的西南隅,沿江安河西南呈帶狀分布,被規劃城市道路分割成4個自然段落??傆玫孛娣e約69.27萬平方米,合1039畝
南湖旅游度假區作為成都最新推出的最具時尚精神與人文內涵的大型旅游度假區,它集生態、人文、休閑、度假為一體,坐擁江安河與錦江交匯區域6000畝的優越生態環境并牽系著5000年古蜀文化的悠久歷史文脈,是一處極具資源優勢和發展潛力的旅游富礦。隨著一期工程的順利建成和二期工程的快速跟進,即將成為成都城南一處獨具特色的生態休閑度假區與文化旅游景點。
二、設計構思
1、基本思路--體現多樣性、差異性、避免單一性、同質化;與一期工程適當"錯位",在風格上拉開距離。
2、核心理念--在傳統和流行的園林景觀設計層面上力求創新,努力尋求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的有機結合與高度統一。
3、具體構思--充分利用雙流擁有的古蜀文化資源,將古蜀文化歷史作為規劃設計的文化內涵,巧妙而恰當地融入園林、建筑、景觀之中,體現和展示雙流古為蜀國首都的廣都、瞿上這一重要歷史文脈以及源遠流長的蜀文化風情。
4、設計目標--二期工程的總體目標為:①深邃的古蜀文化內涵,②鮮明的川西地域特色,③獨特的"林盤"園林形態,④完善的現代旅游品質。全力打造高品質的現代旅游度假精品和成都旅游最新名片。
三、總體布局
1、布局原則--因循自然環境,順應地貌地形;因境制宜、因地制宜;承揚中國自然山水園林的"法自然"思想,結合不同功能分區統籌安排。
2、布局分區--整個二期用地沿江安河西南側自西北向東南依次劃分為四個景區,分別是①瞿上勝境,②廣都蜀肆,③合江飛閣,④玉溪別院。以瞿上勝境為起景和"龍頭",以廣都蜀肆為發展和重點,以合江飛閣為轉折與高潮,以玉溪別院為結景與"豹尾"。
四大景區內容功能相異,但均以蜀地文化一以貫之,在總體結構上一脈相承,組成自然、流暢的有機整體。
四、分區設計
1、雙流在古蜀時代稱為瞿上,又名廣都,為王城。此區名以《瞿上勝境》,為整個項目的"龍頭",面積最大達約29.30萬平方米,合439.5畝。用地東臨江安河,西臨元華路,沿河最大縱深達465m,是一塊適宜布置主題文化功能與休閑度假功能的理想用地,設計在這一景區主體位置布置以紀念古蜀五代蜀王和展示古蜀歷史文化的核心文化景觀區域。在南北中軸線上依次布置石闕門、石牌坊、瞿上廣場、東西配殿、紀念堂、背景山林,體現相對莊重的禮制性與傳統的風水格局。此區功能為紀念古蜀先王,追溯古蜀歷史,展示古蜀文化,同時兼融廣場文化活動、民俗節日活動與大型演藝活動,是整個項目唯一的大型集聚空間,功能多元,地位重要,是體現古蜀文化內涵的重點和"芯片"?!饿纳蟿倬场肪皡^的另外一大特色,是在其余區域的景觀基底上,自然有致地植上川西"林盤"形態的園林景觀。并在五座"林盤"中布置形態各異的極具中國傳統韻味和川西鄉土特色的精品小園,其功能為園林會所、特色餐飲、林盤酒吧、鄉村客舍等休閑度假之類,以環境幽雅和經營獨特取勝。五座"林盤"在文化內涵上可與五代蜀王蠶蟲、柏灌、魚鳧、杜宇、開明相關聯,分別命名為"叢園"、"灌園"、"鳧園"、"鵑園"、"明園"。以侵潤著古蜀文化的川西"林盤"和川西傳統的休閑生活方式為此景區的突出亮點與核心吸引物。
2、《廣都蜀肆》景區
廣都為古蜀王都,是古蜀政治、經濟中心,其商業貿易必然最為集中。廣都蜀肆景區以此為由頭將功能定為旅游購物的特色商業街。建筑形態與風貌結承蜀地文化特色,經營業態上以精品店鋪、特色餐飲為主,兼容相關傳統與時尚行業,如絲綢、刺繡、古玩瓷器與歌廳、演藝、影樓、餐吧等。
此景區橫臥江安河南,東南縱向長達1120米,南北最大縱深達268米,是微呈"S"型的條形地塊。蜀肆"古街"隨形就勢,以直就彎,大體也呈"S"對應布置,總長約750米,總體分為三段,每段各約250米。東、西入口與南北轉折處形成四個節點,分別為闕門、城樓、樓閣幾種形態,均具一定景觀標志性。三段"古街"標準寬度為15米,隨進退轉折而時有變化。"古街"店鋪一般二層,局部為一層或三層,各段均有過街市樓一處以豐富街巷空間層次。同時,街內還設計有完整的景觀水系,可以自動循環。景觀西端縱深較小,純為園林景觀,與西鄰瞿上勝境景區自然銜接,有機相連。"古街"外側的廣大區域,特別是臨江安河一側,皆為自然式園林景觀。此景區占地面積約19.53萬平方米,合293畝。
3、《合江飛閣》景區
《合江飛閣》景區斜倚江安河與錦江交匯段西南岸,緊傍二江交匯處,地占形勝,位置突出,為西北至東南走向的條形地塊。最大長度970米,最大縱深170米,西臨站華路,東至二江寺古橋。此景區西段鑿池堆山,曲水環島,建平湖水榭與島上池館,取中國傳統文化山水園之致,中段為景區樞紐、地局重心,在其中心位置設以重檐方亭,以作景觀過渡;東段走勢向南,正好與二江匯合處的半島端部斜相對景,是難得的最佳選景處。設計在此段筑土堆山,山頂上建一座雄視兩江的五層飛閣,作為整個項目的景觀制高點與景觀標志點,在整體造型與細部裝飾上力爭超過望江公園崇勵閣,使之成為錦江岸邊又一風景名勝。此景區水系,園路自然流暢,山水地形起伏有致,其功能主要為游覽休憩,登高覽勝,同時配以適當的服務設施。五層飛閣可命名為"兩江閣"或"合江樓"。此景區占地面積15.78萬平方米,合236.7畝。
4、《玉溪別院》景區
《玉溪別院》景區在項目用地東南端,北抵二江寺古橋,南達牧華路東端。此景區面積最小,僅4.66萬平方米,合69.8畝,在四個景區中已屬結景和尾聲。設計"以小賣小",以精巧雅致取勝。景區主題為蜀地流傳千年的茶文化,加上佛教禪宗的文化意蘊,打造溪流環繞,綠樹圍合,曲徑通幽的佛禪茶道館,以弘揚蜀地傳統的雅士文化,為高端游客提供有品質的特色服務。此處"玉溪"暗含唐代淺都解玉溪之意,別院相對唐代玉溪院之正稱。當然為更貼近環境,也可名命名為《錦江別院》。此景區西北段地局偏窄,設計特羅列到五座小型佛塔,以與"禪茶"意蘊聯系。
五、交通組織
1、由于項目用地被城市道路分割為四段,所以交通組織相對以四個景區為單元,同時以平交和立交方式通過城市道路彼此相連。項目用地南側的城市道路,亦是四個景區之間的外部連系紐帶。
2、每個景區基本形成一個大的環路,并與若干次級環路有機結合成網絡,以保證順暢到達各景點。
3、各景區授風景園林總平面規劃原理和相關城市規劃規定,分別沿城市道路開放一定數量出入口;《瞿上勝境》和《廣都蜀肆》兩景區還分別沿江安河設置出入口,并架橋
與對岸相通。4、各景區主園路寬6m,可供小型機動車通行,次園路分別為3m和1.5m寬,供旅游步行。
5、在《廣都蜀肆》景區兩端設地下停車庫,地上設旅游大巴停車位。
六、建筑風格
1、總體為中國傳統建筑,同時突出四川地方特色;
2、禮制性建筑(紀念堂、牌坊、闕門等)采用磚石材質、秦漢風格、色彩樸素、造型莊重、具有雕塑感;
3、街肆建筑與園林建筑采用磚木結構或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造型布局體現中國氣質,構造裝飾體現四川特色。風貌要素為小青瓦坡屋頂,空斗磚封山墻,栗褐色木構件,青砂石墻、樁基。其余為撐弓、斗拱、垂花柱、花格門窗等裝飾要素。
七、景觀設計
1、景觀性與生態性結合,注重綠地總量與綠化豐度;
2、樹種選擇以川西鄉土樹種為主,實行喬、灌、草、花、藤的協調搭配與有機結合,并注重竹類和水生植物的運用。以竹、柳、樟、荷與海棠、杜鵑、桂花、臘梅等體現四川傳統園林植物配植特色;
3、重點部位與主要景觀節點應注重古樹、大樹的運用與配植。背景景觀應注意運用適當規模的樹群或者樹林。在較大綠地應注意疏林草坪的布置和"林盤"形態的展觀。
4、在庭院空間應講究植物的觀賞規律與文化意蘊,做到恰當、精審、詩意、美觀。在山墻與亭廊可適當配植攀援與藤本植物。
八、技術指標
一、總占地面積:69.27萬平方米(1039畝)注:含商業用地80畝
其中:
1、瞿上勝境:29.30萬平方米(439.5畝)
2、廣都蜀肆:19.53萬平方米(293畝)
3、合江飛閣:15.78萬平方米(236.7畝)
4、玉溪別院:4.66萬平方米(69.8畝)
二、商業用地面積:5.33萬平方米(80畝)
三、商業總建筑面積:6.4萬平方米
四、容積率:1.2注:80畝商業用地
五、綠地率:80.33%
十、投資估算
公園總占地959畝(扣除商業用地80畝),按每畝25萬計,估算工程投資23975萬元;3000輛規模地下停車庫估算造價21000萬。
合計估算公園總投資44975萬元。
附錄:建構筑物一覽
《瞿上勝境》景區
1、漢闕門
2、石牌坊
3、三道橋
4、東西配殿
5、紀念堂
6、叢園
7、灌園
8、鳧園
9、鵑園
10、明園
《廣都蜀肆》景區
11、瞿上門
12、蠶陵街
13、金馬閣
14、天彭街
15、華陽樓
16、赤里街
17、廣都門
18、迎賓門(游客中心)
19、管理處
20、門闕
《合江飛閣》景區
21、藕香榭
22、清風銘
23、四方閣
24、兩江樓
《玉溪別院》景區
25、五佛塔
26、法雨齋
27、玉溪院
28、茗碗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