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火分類
根據建筑物的高度、層數及火災危險性,對建筑物防火設計進行分類,世界各國有各自的規定。我國現行建筑防火設計規范將建筑分為《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和《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及一些特殊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等?!督ㄖO計防火規范》(一般稱“低規”)適用于9層及9層以下的住宅和建筑高度不超過24米的其他民用建筑,以及建筑高度超過24米的單層公共建筑,單層、多層和高層工業建筑?!陡邔用裼媒ㄖO計防火規范》(一般稱“高規”)適用于10層及雙層以上的居住建筑;建筑高度超過 24米的公共建筑。當高層建筑的建筑高度超過250米時,建筑設計采取的特殊防火措施,應提交國家消防主管部門組織專題研究、論證。高層建筑根據其使用性質、火災危險性、疏散和撲救難度等分為一類和二類。高層一類建筑包括居住建筑中的高級住宅、19層及19層以上的普通住宅;公共建筑中的醫院、高級旅館;建筑高度超過50米或每層建筑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的商業樓、展覽樓、綜合樓、電信樓、財貿金融樓;建筑高度超過50米或每層建筑面積超過1500平方米的商住樓;中央和省級(含計劃單列市)廣播電視樓;網局級和省級(含計劃單列市)電力調度樓;省級(含計劃單列市)郵政樓、防災指揮調度樓;藏書超過100萬冊的圖書館、書庫;重要的辦公樓、科研樓、檔案樓;建筑物高度超過50米的教學樓和普通旅館、辦公樓、科研樓、檔案樓等。高層二類建筑包括10層至18層的普通住宅;除一類建筑以外的商業樓、展覽樓、綜合樓、電信樓、財貿金融樓、商住樓、圖書館、書庫;省級以下的郵政樓、防災指揮調度樓、廣播電視樓、電力調度樓;建筑高度不超過50米的教學樓和普通旅館、辦公樓、科研樓、檔案樓等。
建筑構件耐火極限建筑構件按時間--溫度標準曲線進行耐火試驗,從受到火的作用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壞或失去隔火作用時為止的這段時間,用小時表示。建筑物的耐火等級分一、二、三、四級。一類高層建筑的耐火等級應為一級,二類高層建筑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建筑的主要承重構件,如柱、梁、墻、樓板等一般由非燃燒的混凝土和磚石構成,其耐火極限一般可以達到一、二級耐火等級的要求。而對一些目前常用的預應力梁、樓板的耐火極限達不到有關規范的要求,必須采取增加主筋的保護層厚度、采取噴涂防火材料或其它防火措施,提高其耐火能力,使其達到規范要求的耐火極限。
建筑防火間距
從建筑防火要求而確定的建筑物之間的距離稱為建筑防火間距?!督ㄖO計防火規范》和《高層民用建筑防火設計規范》對其適用范圍的建筑防火間距做出了具體的規定。這些規定是綜合考慮滿足消防撲救需要和防止火勢向鄰近建筑蔓延以及節約用地等幾個因素,并參照已建成的建筑防火間距的現狀而確定的。規范也對一些易燃、易爆的可燃性液體、氣體儲罐及化學易燃品的庫房,使用和生產易燃、易爆物品的廠房也做出了建筑防火間距的規定。在進行建筑總平面設計時,除按城市規劃和建筑物使用要求外,還必須滿足除建筑防火規范規定的建筑防火間距來確定建筑的位置。
建筑防火疏散
當建筑發生火災時,為保障建筑物內人員迅速、安全疏散到安全地區,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對有關疏散問題如建筑的安全出口的數量、布置,不同情況下安全疏散的距離,安全疏散門的寬度,走道的寬度,疏散樓梯的寬度以及形式等做出了規定。多層和高層建筑,樓層人員的疏散必須經過樓梯,因此對疏散樓梯和樓梯間的要求更為詳細。如《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規定一類建筑和除單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過32米的二類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應設防煙樓梯間。建筑裙房和除單元住宅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過32米的二類建筑應設封閉樓梯間。單元式住宅每個單元疏散樓梯均應通至屋頂。11層及11層以下的單元式住宅可不設封閉樓梯間,但開向樓梯間的戶門應為乙級防火門,且樓梯間應靠外地,并應有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12層到雙層的單元式住宅應設防煙樓梯間。一類公共建筑、塔式住宅、12層及12層以上的單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高度超過32米的其它二類公共建筑應設消防電梯。消防電梯主要是在發生火災時供消防人員使用,不供人員疏散使用。
建筑防火分區
是根據建筑防火的要求而確定的建筑物間隔的區域范圍?!督ㄖO計防火規范》規定一、二級耐火等級的民用建筑防火分區每層最大允許建筑面積為2500平方米;三級耐火等級每層最大允許建筑面積為1200平方米;四級耐火等級每層為600平方米。建筑物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防火分區面積不超過500平方米。(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規定一類高層建筑每個防火分區允許最大建筑面積為1000平方米;二類為1500平方米;地下室為500平方米。當建筑內設有自動滅火的防火分區,其允許最大建筑面積可以按上述規定面積增加一倍。當局部設置自動滅火系統時,增加的面積可按局部面積的一倍計算。
防煙分區
為了在發生火災時,把煙氣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減少受災面積,高層建筑防火規范對高層建筑中的防煙分區作了規定。每個防煙分區的建筑面積不宜超過500平方米,且防煙分區不能跨越防火分區。防煙區的劃分如下:1.不設排煙設施的房間和走道,不劃分防煙區。2.走道按規定設置排煙設施,房間不設時,當房間與走道相通的門為防火門,可只按走道面積劃分防煙區,不是防火門時防煙區還應包括房間的面積。3.房間按規定設置排煙設施,走道不設時,當房間與走道相通的門為防火門,可只按房間面積劃分防煙區,不是防火門時防煙區的劃分應包括走道的面積。防煙分區用擋煙垂壁、隔墻或從頂棚下突大于50厘米的梁等構件來劃分。
消防電梯
供消防隊員在火災時能迅速到達起火層進行撲救工作,高層建筑應按規定設置消防電梯。消防電梯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1.消防電梯間應設前室,其面積應大于6平方米,與防煙樓梯合用的前室,其面積不應小于10平方米。2.消防電梯的前室應靠近外墻,在底層應設置通室外的出口或經過長度不超過30米的通道通向室外。3.消防電梯井、機房與相鄰電梯井、機房之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50小時的墻隔開。如在隔墻上開門時,應設甲級防火門。4.消防電梯前室應采用乙級防火門或防火卷簾。5.消防電梯應設有電話及消防隊專用的操縱按鈕。6.消防電梯的井底應設排水設施。
篇2:學校寢室防火措施
寢室防火措施
校園寢室存在防火問題:
一、物品擺放雜亂。很多易燃易爆品都雜亂無章的放在一起,沒有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和正當的擺放。例如棉被和電源插頭擺放在一起,將電源線放在床頭,這些不正當的方式都會埋下火災隱患。
二、抽煙不注意姿態?,F在很多大學生都喜歡躺在床上抽煙,這樣燃燒的煙灰會引起被單的燃燒,特別是即將要睡覺的時候,那樣最容易導致火災的發生。
三、電器的使用不遵守學校的規定和制度。冬天到了,很多學生會自己用大功率電器在寢室里燒水,比方說用熱得快,這在學校的規定里是明令禁止的,可是卻讓學生無動于衷。學生寢室是個人群密集地,很多的電線以及電源會讓整個電纜線不堪重負,再加上使用大功率電器的話就更容易造成電路起火。
四、滅火器材普及不夠。當然這跟學校的投入和經費支出有很大的關系,很多學校并沒有這個資金進行這方面的投入。
針對這幾個方面,就需要采取一些相應的措施:
一、 不要在寢室里亂接電線,將易燃物要進行及時處理。電線和插頭、插座多重連接,容易導致接觸不良,接觸不良容易產生電火花,再加上易燃物如果放的近,就會引發失火。更危險的是將電線埋在被褥下面,如果電線發熱造成絕緣層起火,后果更不堪設想。
二、 一定不要躺在床上抽煙,抽煙時應遠離易燃物。
三、 不要使用大功率電器。這一點學生應該嚴格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而學校的管理人員也應該加強管理,應該消除一切可能發生火災的隱患。
四、在消防設備和器材上也要有一定的準備,以應對突然發生的火災。學校沒有太多的資金去安裝大型的滅火裝置,那就可以考慮每個樓層配備有消火栓或者一至二個便攜式滅火器。而配備便攜式滅火器更理想,因為它更方便、滅火更快速、效率也更高,而從目前的滅火劑和設備上來看,超細干粉滅火劑及其配套的手提式滅火器其操作簡單方便,滅火迅速有效的特點也成為學校的最佳選擇。
無論防范措施做的再好,學生的思想上不引起重視那也于事無補,所以最關鍵的是需要同學們凡事從自身做起,把防火的意識牢記于心,從保護同學、學校以及自己的生命財產安全出發,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減少以至杜絕火災的發生。
校園寢室防火意識,需要普及到每個大學同學的心中,任重而道遠。
篇3:餐飲業防火安全制度
餐飲業防火安全管理制度
一、總則
1、為了加強餐廳的消防安全工作,保護住賓客、員工的餐廳的生命財產安全,確保餐廳的正常營業,特制訂以下辦法;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和公安部頒布《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的要求,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和自防自救的原則,實行嚴格的科學管理;
3、餐廳消防工作在公安機關監督下,實行由總經理負責、部門經理分管、防火安全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防火會")集體領導的體制;
4、實行專與群結合的原則,餐廳店長為防火安全工作第一負責人,防火日常工作由保安部承擔,負責各項消防工作計劃、規章制度的監督實施及專職消防人員、義務消防人員的管理、訓練等項工作;
8、常開展消防宣傳、教育活動,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杜絕火險隱患,盡力防止火災發生。如發生火突,做到發現早、撲滅快,將火災控制、撲滅在最小范圍,使火災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