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建設詞匯中英解釋(2)
4.1.1 城市發展戰略 strategy for urb-an development
對城市經濟、社會、環境的發展所作的全局性、長遠性和綱領性的謀劃。
4.1.2 城市職能 urban function
城市在一定地域內的經濟、社會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和承擔的分工。
4.1.3 城市性質 designated function of city
城市在一定地區、國家以至更大范圍內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發展中所處的地位和所擔負的主要職能。
4.1.4 城市規模 city size
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總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
4.1.5 城市發展方向 direction for urb-an development
城市各項建設規模擴大所引起的城市空間地域擴展的主要方向。
4.1.6 城市發展目標 goal for urban development
在城市發展戰略和城市規劃中擬定的一定時期內城市經濟、社會、環境的發展所應達到的目的和指標。
4.2.1 城市人口結構 urban population structure
一定時期內城市人口按照性別、年齡、家庭、職業、文化、民族等因素的構成狀況。
4.2.2 城市人口年齡結構 age composi-tion
一定時間城市人口按年齡的自然順序排列的數列所反映的年齡狀況,以年齡的基本特征劃分的各年齡組人數占總人口的比例表示。
4.2.3 城市人口增長 urban population growth
在一定時期內由出生、死亡和遷入、遷出等因素的消長,導致城市人口數量增加或減少的變動現象。
4.2.4 城市人口增長率 urban populat-ion growth rate
一年內城市人口增長的絕對數量與同期該城市年平均總人口數之比。
4.2.5 城市人口自然增長率 uatural gr-owth rate
一年內城市人口因出生和死亡因素的消長,導致人口增減的絕對數量與同期該城市年平均總人口數之比。
4.2.6 城市人口機械增長率 mechanical growth rate of population
一年內城市人口因遷入和遷出因素的消長,導致人口增減的絕對數量與同期該城市年平均總人口數之比。
4.2.7 城市人口預測 urban population forecast
對未來一定時期內城市人口數量的人口構成的發展趨勢所進行的測算。
4.3.1 城市用地 urban land
按城市中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質劃分的居住用地、公共設施用地、工業用地、倉儲用地、對外交通用地、道路廣場用地、市政公用設施用地、綠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它用地的統稱。
4.3.2 居住用地 residential land
在城市中包括住宅及相當于居住小區及小區級以下的公共服務設施、道路和綠地等設施的建設用地。
4.3.3 公共設施用地 public facilities
城市中為社會服務的行政、經濟、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科研及設計等機構或設施的建設用地。
4.3.4 工業用地 industrial land
城市中工礦企業的生產車間、庫房、堆場、構筑物及其附屬設施(包括其專用的鐵路、碼頭和道路等)的建設用地。
4.3.5 倉儲用地 warehouse land
城市中倉儲企業的庫房、堆場和包裝加工車間及其附屬設施的建設用地。
4.3.6 對外交通用地 intercity transpo-rtation land
城市對外聯系的鐵路、公路、管道運輸設施、港口、機場及其附屬設施的建設用地。
4.3.7 道路廣場用地 roads and squar-es
城市中道路、廣場和公共停車場等設施的建設用地。
4.3.8 市政公用設施用地 municipal utilities
城市中為生活及生產服務的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用地包括:供應設施、交通設施、郵電設施、環境衛生設施、施工與維修設施、殯葬設施及其它市政公用設施的建設用地。
4.3.9 綠地 green space
城市中專門用以改善生態、保護環境、為居民提供游憩場地和美化景觀的綠化用地。
4.3.10 特殊用地 specially-designated land
一般指軍事用地、外事用地及保安用地等特殊性質的用地。
4.3.11 水域和其它用地 waters and miscellaneous
城市范圍內包括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村鎮建設用地、露天礦用地和棄置地,以及江、河、湖、海、水庫、葦地、灘涂和渠道等常年有水或季節性有水的全部水域。
4.3.12 保留地 reserved land
城市中留待未來開發建設的或禁止開發的規劃控制用地。
4.3.13 城市用地評價 urban landuse evaluation
根據城市發展的要求,對可能作為城市建設用地的自然條件和開發的區位條件所進行的工程評估及技術經濟評價。
4.3.14 城市用地平衡 urban landuse balanve
根據城市建設用地標準和實際需要,對各類城市用地的數量和比例所作的調整和綜合平衡。
4.4.1 城市結構 urban structure
構成城市經濟、社會、環境發展的主要要素,在一定時間形成的相互關聯、相互影響與相互制約的關系。
4.4.2 城市布局 urban layout
城市土地利用結構的空間組織及其形式和狀態。
4.4.3 城市形態 urban morphology
城市整體和內部各組成部分在空間地域的分布狀態。
4.4.4 城市功能分區 functional distri-cts
將城市中各種物質要素,如住宅、工廠、公共設施、道路、綠地等按不同功能進行分區布置組成一個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
4.4.5 工業區 imdustrial district
城市中工業企業比較集中的地區。
4.4.6 居住工 residential district
城市中由城市主要道路或自然他界線所圍合,設有與其居住人口規模相應的、較完善的、能滿足該區居民物質與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務設施的相對獨立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區。
4.4.7 商業區 commercial district
城市中市級或區級商業設施比較集中的地區。
4.4.8 文教區 instisutes and colleges district
城市中大專院校及科研機構比較集中的地區。
4.4.9 中心商務區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CBD)
大城市中金融、貿易、信息和商務辦公活動高度集中,并附有購物、文娛、服務等配套設施的城市中綜合經濟活動的核心地區。
4.4.10 倉儲區 watrhouse district
城市中為儲藏城市生活或生活 資料而比較集中布置倉庫、儲料棚或儲存場地的獨立地區或地段。
4.4.11 綜合區 mi*ed-use district
城市中根據規劃可以兼容多種不同使用功能的地區。
4.4.12 風景區 scenic zone
城市范圍內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較集中,以自然景物為主體,環境優美,具有一定規模,可供人們游覽、休息的地區。
4.4.13 市中心 civic center
城市中重要市級公共設施比較集中、人群流動頻繁的公共活動地段。
4.4.14 副中心 sub-civic center
城市中為分散市中心活動強度的、輔助性的次于市中心的市級公共活動中心。
4.5.1 居住區規劃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對城市居住區的住宅、公共設施、公共綠地、室外環境、道路交通和市政公用設施所進行的綜
合性具體安排。4.5.2 居住小區 residential quarter
城市中由居住區級道路或自然分界線所圍合,以居民基本生活活動不穿越城市主要交通線為原則,并設有與其居住人口規模相應的、滿足該區居民基本的物質與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務設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區。
4.5.3 居住組團 housing cluster
城市中一般被小區道路分隔,設有與其居住人口規模相應的、居民所需的基層公共服務設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4.6.1 城市交通 urban transportation
城市范圍內采用各種運輸方式運送人和貨物的運輸活動,以及行人的流動。
4.6.2 城市對外交通 intercity transpo-rtation
城市與城市范圍以外地區之間采用各種運輸方式運送旅客和貨物的運輸活動。
4.6.3 城市交通預測 urban transporta-tion forecast
城市規劃期末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規模、土地使用狀況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對客、貨運輸的發展趨勢、交通方式的構成、道路的交通量等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估算。
4.6.4 城市道路系統 urban road system
城市范圍內由不同功能、等級、區位的道路,以及不同形式的交叉口和停車場設施,以一定方式組成的有機整體。
4.6.5 城市道路網 urban road network
城市范圍內由不同功能、等級、區位的道路,以一定的密度和適當的形式組成的網絡結構。
4.6.6 快速路 e*press way
城市道路中設有中央分隔帶,具有四條以上機動車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體交叉與控制出入,供汽車以較高速度行駛的道路。又稱汽車專用道。
4.6.7 城市道路網密度 density of urb-an road network
城市建成區或城市某一地區內平均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上擁有的道路長度。
4.6.8 大運量快速交通 mass rapid tr-ansit
城市地區采用地面、地下或高架交通設施,以機動車輛大量、快速、便捷運送旅客的公共交通運輸系統。
4.6.9 步行街 pedestrian street
專供步行者使用,禁止通行車輛或只準通行特種車輛的道路。
4.7.1 城市給水 water supply
由城市給水系統對城市生產、生活、消防和市政管理等所需用水進行供給的給水方式。
4.7.2 城市用水 water consumption
城市生產、生活、消防和市政管理等活動所用水的統稱。
4.7.3 城市給水工程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為城市提供生活、生活等用水而興建的,包括原水的取集、處理以及成品水輸配等各項工程設施。
4.7.4 給水水源 water sources
給水工程取用的原水水體。
4.7.5 水源選擇 water sources selection
根據城市用水需求和給水工程設計規范,對給水水源的位置、水量、水質及給水工程設施建設的技術經濟條件等進行評價,并對不同水源方案進行比較,作出方案選擇。
4.7.6 水源保護 protection of water sources
保護城市給水水源不受污染的各種措施。
4.7.7 城市給水系統 water supply sys-tem
城市給水的取水、水質處理、輸水和配水等工程設施以一定方式組成的總體。
4.8.1 城市排水 sewerage
由城市排水系統收集、輸送、處理和排放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4.8.2 城市污水 sewage
排入城市排水系統中的生活污水、生產廢水、生產污水和徑流污水的統稱。
4.8.3 生活污水 domestic sewage
居民在工作和生活中排出的受一定污染的水。
4.8.4 生產廢水 industrial wastewater
生產過程中排出的未受污染或受輕微污染以及水溫稍有升高的水。
4.8.5 生產污水 polluted industrial wastewater
生產過程中排出的被污染的水,以及排放后造成熱污染的水。
4.8.6 城市排水系統 sewerage system
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收集、輸送、處理和排放等工程設施以一定方式組成的總體。
4.8.7 分流制 separate system
用不同管渠分別收集和輸送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4.8.8 合流制 combined system
用同一管渠收集和輸送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4.8.9 城市排水工程 sewerage enginee-ring
為收集、輸送、處理和排放城市污水的雨水而興建的各種工程設施。
4.8.10 污水處理 sewage treatment,wa-stewater treatment
為使污水達到排入某一水體或再次使用的水質要求而進行凈化的過程。
4.9.1 城市供電電源 power source
為城市各種用戶提供電能的城市發電廠,或從區域性電力系統接受電能的電源變電站(所)。
4.9.2 城市用電負荷 electrical load
城市市域或局部地區內,所在用戶在某一時刻實際耗用的有功功率。
4.9.3 高壓線走廊 high tension corri-dor
高壓架空輸電線路行經的專用通道。
4.9.4 城市供電系統 power supply sy-stem
由城市供電電源,輸配電網和電能用戶組成的總體。
4.10.1 城市通信 communication
城市范圍內、城市與城市之間、城鄉之間各種信息的傳輸和交換。
4.10.2 城市通信系統 communication system
城市范圍內、城市與城市之間、城鄉之間信息的各個傳輸交換系統的工程設施組成的總體。
4.11.1 城市集中供熱 district heating
利用集中熱源,通過供熱管網等設施向熱能用戶供應生產或生活用熱能的供熱方式。又稱區域供熱。
4.11.2 城市供熱系統 district heating system
由集中熱源、供熱管網等設施和熱能用戶使用設施組成的總體。
4.12.1 城市燃氣 gas
供城市生產和生活作燃料使用的天然氣、人工煤氣和液化石油氣等氣體能源的統稱。
4.12.2 城市燃氣供應系統 gas supply system
由城市燃氣供應源、燃氣輸配設施和用戶使用設施組成的總體。
4.13.1 城市綠化 urban afforestation
城市中栽種植物和利用自然條件以改善城市生態、保護環境,為居民提供游憩場地,和美化城市景觀的活動。
4.13.2 城市綠化系統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城市中各種類型規模和綠化用地組成的整體。
4.13.3 公共綠地 public green space
城市中向公眾開放的綠化用地,包括其范圍內的水域。
4.13.4 公園 patk
城市中具有一定的用地范圍和良好的綠化及一定服務設施,供群眾游憩的公共綠地。
4.13.5 綠地 green belt
在城市組團之間、城市周圍或相鄰城市之間設置的用以控制城市擴展的綠色開敞空間。
4.13.6 專用綠地 specified green space
城市中行政、經濟、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科研、設計等機構或設施,以及工廠和部隊駐地范圍內的綠化用地。
4.13.7 防護綠地 green buffer
城市中用于具有衛生、隔離和安全防護功能的林帶及綠化用地。
4.14.
1 城市生態系統 city ecosystem在城市范圍內,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環境共同組成的動態系統。
4.14.2 城市生態平衡 balance of city ecosyste
在城市范圍內生態系統發展到一定階段,其構成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所保持的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
4.14.3 城市環境污染 cit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在城市范圍內,由于人類活動造成的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噪聲污染、熱污染和放射污染等和總稱。
4.14.4 城市環境質量 city environmen-tal quality
在城市范圍內,環境的總體或環境的某些要素(如大氣、水體等),對人群的生存和繁衍
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適宜程度。
4.14.5 城市環境質量評價 city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
根據國家為保護人群健康和生存環境,對污染物(或有害因素)容許含量(或要求)所作的規定,按一不定期的方法對城市的環境質量所進行的評定、說明和預測。
4.14.6 城市環境保護 c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在城市范圍內,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科學技術和措施,以求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防治環境污染,以保持城市生態平衡,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適宜的環境。
4.15.1 歷史文化名城 historic city
經國務院或省級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別豐富、具有重大歷史價值和革命意義的城市。
4.15.2 歷史地段 historic site
城市中文物古跡比較集中連片,或能完整地體現一定歷史時期的傳統風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區或地段。
4.15.3 歷史文化保護區 conservation districts of historic sites
經縣級以上人民下放核定公布的,應予以重點保護的歷史地段。
4.15.4 歷史地段保護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sites
對城市中歷史地段及其環境的鑒定、保存、維護、整治以及必要的修復和復原的活動。
4.15.5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 conservation plan of historic cities
以確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原則、內容和重點,劃定保護范圍,提出保護措施為主要內容的規劃。
4.16.1 城市防災 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
為抵御和減輕各種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及由此而引起的次生災害,對城市居民生命財產和各項工程設施造成危害和損失所采取的各種預防措施。
4.16.2 城市防洪 urban flood control
為抵御和減輕洪水對城市造成災害而采取的各種工程和非工程預防措施。
4.16.3 城市防洪標準 flood control standard
根據城市的重要程度、所在地域的洪災類型,以及歷史性洪水災害等因素,而制定的城市防洪的設防標準。
4.16.4 城市防洪工程 flood control works
為抵御和減輕洪水對城市造成災害性損失而興建的各種工程設施。
4.16.5 城市防震 earthquake hazard protection
為抵御和減輕地震災害及由此而引起的次生災害,而采取的各種預防措施。
4.16.6 城市消防 urban fire control
為預防和減輕因火災對城市造成損失而采取的各種預防和減災措施。
4.16.7 城市防空 urban air defense
為防御和減輕城市因遭受常規武器、核武器、化學武器和細菌武器等空襲而造成危害和損失所采取的各種防御和減災措施。
4.17.1 豎向規劃 vertical planning
城市開發建設地區(或地段)為滿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觀等方面的綜合要求,對自然地形進行利用、改造,確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方等而進行的規劃設計。
4.17.2 城市工程管線綜合 integrated design for utilities pipelines
統籌安排城市建設地區各類工程管引的空間位置,綜合協調工程管線之間以及與城市其它各項工程之間的矛盾所進行的規劃設計。
篇2:園林規劃設計:園林植物名詞解釋(2)
園林規劃設計:園林植物名詞解釋(2)
5.花 緣
一種花壇,用比較自然的方式種植灌木及觀花草本植物,呈長帶狀,主要是供從一側觀賞之用。英語flowerborder一詞,也譯作花境或花徑。
花緣按所種植物分為一年生植物花緣、多年生植物花緣和混合栽植的花緣,而以后者為多。在設計上,花緣宜以宿根花卉為主體,適當配植一些一、二年生草花和球根花卉或者經過整形修剪的低矮灌木。一般將較高的種類種在后面,矮的種在前面,但要避免呆板的高矮前后列隊,偶爾可將少量高株略向前突出,形成錯落有致的自然趣味。為了加強色彩效果,各種花卉應成團成叢種植;并注意各叢團間花色、花期的配合,要求在整體上有自然的調和美。常以植籬、墻垣或灌木叢作背景?;ň壍膶挾纫话銥?-2米,如果地面較寬,最好在花緣與作背景的植籬之間留1.2-1.3米空地種上草皮或鋪上卵石作為隔離帶,以免樹根影響花緣植物的生長,又便于對花緣后方植物和綠籬的養護管理。由于宿根花卉會逐年擴大生長面積,所以在最初栽植時,各團叢之間應留有適當空間,并種植一、二年生或球根花卉填空。對宿根花卉可每三、四年換植一次,也可每年更換一部分植株,以利植物的更新和復壯。平日應注意澆水和清除雜草和枯花敗葉,保持花緣的優美秀麗和生機盎然的狀態。初冬應對半耐寒的種類,用落葉、蒿草加土覆蓋以便安全越冬。
6.植 籬
用喬木或灌木密植成行而形成的籬垣,又稱綠籬、生籬。
植籬在園林中的主要用途是:圍定場地,劃分空間,屏障或引導視線于景物焦點,作為雕像、噴泉、小型園林設施物等的背景,采取特殊的種植方式構成專門的景區(如迷園)。近代又有"植籬造景",是結合園景主題,運用靈活的種植方式和整形修剪技巧,構成有如奇巖巨石綿延起伏的園林景觀。
中國在數千年前就已應用植籬,《詩經》中有"折柳樊圃"。后來植籬大都用作宅院菜圃的外圍護欄,在庭園中未得到充分利用。植籬在歐洲的庭園中應用廣泛,16-17世紀時常用作道路和花壇的鑲邊。17-18世紀時,雕塑式的植籬盛行,將植籬頂部或首尾部加工成為鳥獸形狀;在帝王的和大莊園主的整形式花園中常把常綠植物如黃楊等修剪成低矮的窄籬,布置成各種幾何形狀。中國在20世紀初以來新建的公園和城市綠地中已較普遍地利用植籬。
植籬按其高度可分為矮籬(0.5米以下)、中籬(0.5-1.5米)、高籬(1.5米以上)。矮籬的主要用途是圍定園地和作為裝飾;高籬的用途是劃分不同的空間,屏障景物。用高籬形成封閉式的透視線,遠比用墻垣等有生氣。高籬作為雕像、噴泉和藝術設施景物的背景,尤能造成美好的氣氛。
植籬按種植方式可分為單行式和雙行式,中國園林中一般為了見效快而采用品字形的雙行式,有些園林師主張采用單行式,理由是單行式有利于植物的均衡生長,雙行式不但不利于均衡生長,而且費用高,又容易滋生雜草。
植籬按養護管理方式可分為自然式和整形式,前者一般只施加少量的調節生長勢的修剪,后者則需要定期進行整形修剪,以保持體形外貌。在同一景區,自然式植籬和整形式植籬可以形成完全不同的景觀,必須善于運用。
植籬按植物種類及其觀賞特性可分為綠籬、彩葉籬、花籬、果籬、枝籬、刺籬等,必須根據園景主題和環境條件精心選擇籌劃。例如同為針葉樹種綠籬,有的樹葉具有金絲絨的質感,給人以平和、輕柔、舒暢的感覺;有的樹葉顏色暗綠,質地堅硬,就形成嚴肅靜穆的氣氛;闊葉常綠樹種種類眾多,則更有不同的效果。又如花籬,不但花色、花期不同,而且還有花的大小、形狀、有無香氣等的差異而形成情調各異的景色;至于果籬,除了大小、形狀色彩各異以外,還可招引不同種類的鳥雀。
作為植籬用的樹種必須具有萌芽力強、發枝力強、愈傷力強、耐修剪、耐蔭力強、病蟲害少等習性。植籬的栽植方法是在預定栽植的地帶先行深翻整地,施入基肥,然后視植籬的預期高度和種類,分別按20、40、80厘米左右的株距定植。定植后充分灌水,并及時修剪。養護修剪原則是:對整形式植籬應盡可能使下部枝葉多見陽光,以免因過分蔭蔽而枯萎,因而要使樹冠下部寬闊,愈向頂部愈狹,通常以采用正梯形或饅頭形為佳。對自然式植籬必須按不同樹種的各自習性以及當地氣候采取適當的調節樹勢和更新復壯措施。
7.攀 緣
利用攀緣植物裝飾建筑物的一種綠化形式。攀緣綠化除美化環境外,還有增加葉面積和綠視率、阻擋日曬、降低氣溫、吸附塵埃等改善環境質量的作用。
攀緣綠化有下述特點:
1、用途多樣。攀緣綠化是攀緣植物攀附在建筑物上的一種裝飾藝術,綠化的形式能隨建筑物的形體而變化。用攀緣植物可以綠化墻面、陽臺和屋頂,裝飾燈柱、欄柵、亭、廊、花架和出入口等,還能遮蔽景觀不佳的建筑物。
2、占地很少。攀緣植物因依附建筑物生長,占地很少。在人口多、建筑密度大、綠化用地不足的城市,尤能顯示出攀緣綠化的優越性。
3、繁殖容易。攀緣植物繁殖方便,生長快,費用低,管理簡便。草本攀緣植物當年播種,當年發揮效益。木本攀緣植物,通常用扦插、壓條等方法繁殖,易于生根,有的一年可繁殖數次。
攀緣植物的選擇
攀緣植物有攀附器官。例如,扁豆、牽牛、西番蓮、忍冬、紫藤等有纏繞莖;爬山虎、五葉地錦有吸盤;葡萄、絲瓜等有卷須;薜荔、常春藤等有氣生根;木香、野薔薇等有拱形蔓條或鉤刺。攀緣綠化可以根據攀緣植物的吸附或攀附能力作出安排,例如有吸盤或氣生根的植物,吸附力強,宜作墻面綠化覆蓋;有纏繞莖、卷須或鉤刺的植物,攀附能力較強,宜作花架、陽臺、欄柵等的綠化裝飾。也可以根據攀緣植物的生態習性,因地制宜地選擇植物種類。耐寒性較強的爬山虎、忍冬、紫藤、五葉地錦、山葡萄等適宜于中國北方栽培;而在中國南方,除上述植物外,還可用常春藤、絡石、凌霄、薜荔、油麻藤、木香等。喜陽的凌霄、紫藤、葡萄等宜植于建筑物的向陽、面;耐蔭的常春藤、爬山虎等宜植于建筑物的背陰處。
8.古 樹
古樹指生長百年以上的老樹;名木指具有社會影響、聞名于世的樹,樹齡也往往超過百年。生長百年以上的古樹已進入緩慢生長階段,干徑增粗極慢,形態上給人以飽經風霜、蒼勁古拙之感。世界上長壽樹大多是松柏類、櫟樹類、杉樹類、榕樹類樹木,以及槐樹、銀杏樹等。名木或以姿態奇特觀賞價值極高而聞名,如中國黃山的"迎客松";或以歷史事件而聞名如泰山岱廟中漢柏,是漢武帝劉徹封禪時所植?;蛞詡髡f異聞而聞名,如陜西黃陵軒轅廟內的"黃帝手植柏",樹高近20米,下圍10米,是中國最大的柏樹,據說是傳說中的中華民族始祖軒轅氏黃帝親手所植;如地中海西西里島埃特納火山上的"百騎大栗樹",相傳它的龐大茂密的樹蔭曾為古代一位國王、王后及其隨帶的百騎人馬遮風擋雨。北京潭柘寺內的銀杏樹(稱"帝王樹"),相傳為遼代植,高30余米,直徑4米。
保護古樹名木的意義:1、古樹名木是歷史的見證。許多古樹名木經歷過朝代
的更替,人民的悲歡,世事的滄桑,可借以撰寫說明,普及歷史知識。2、古樹名木為文化藝術增添光彩,它們是歷代文人詠詩作畫的題材,往往伴有優美的傳說和奇妙的故事。3、古樹名木也是名勝古跡的佳景,如北京戒臺寺的"臥龍松",鐵桿虬枝若蒼龍騰飛,給人以美的享受。4、古樹是研究自然史的重要資料,它的復雜的年輪結構,蘊含著古水文、古地理、古植被的變遷史。5、古樹對研究樹木生理具有特殊意義。人們無法用跟蹤的方法去研究長壽樹木從生到死的生理過程,而不同年齡的古樹可以同時存在,能把樹木生長、發育在時間上的順序展現為空間上的排列,有利于科學研究工作。⑥古樹對于樹種規劃有很大參考價值。鑒于古樹名木的重要價值,許多國家開展了保護和復壯的研究工作。首先是組織專業人員或成立古樹名木愛好者協會,進行尋訪調查,分級登記,備卡立檔。第二是采取多種保護措施,如設避雷針防止雷擊;適時松土、澆水、施肥,防治病蟲害;有樹洞者加以填堵,以免蔓延擴大;樹身傾斜、枝條下垂者用支架支撐等。第三是對瀕危古樹名木搶救復壯,如采用根部換土,在地下埋樹條并鋪上上大下小的梯形磚或草皮,增加通氣性等技術措施,使一批日趨衰朽的松柏重新煥發活力。
篇3:園林規劃設計:園林植物名詞解釋(1)
園林規劃設計:園林植物名詞解釋(1)
1.配 置
按植物生態習性和園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園林中各種植物(喬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發揮它們的園林功能和觀賞特性。園林植物配置是園林規劃設計的重要環節。
園林植物的配置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各種植物相互之間的配置,考慮植物種類的選擇,樹叢的組合,平面和立面的構圖、色彩、季相以及園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園林植物與其他園林要素如山石、水體、建筑、園路等相互之間的配置。
2.季 相
植物在不同季節表現的外貌。植物在一年四季的生長過程中,葉、花、果的形狀和色彩隨季節而變化。開花時,結果時或葉色轉變時,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園林植物配置要充分利用植物季相特色。
在不同的氣候帶,植物季相表現的時間不同。北京的春色季相比杭州來得遲,而秋色季相比杭州出現得早。即使在同一地區,氣候的正常與否,也常影響季相出現的時間和色彩。低溫和干旱會推遲草木萌芽和開花;紅葉一般需日夜溫差大時才能變紅,如果霜期出現過早,則葉未變紅而先落,不能產生美麗的秋色。土壤、養護管理等因素也影響季相的變化,因此季相變化可以人工控制。為了展覽的需要,甚至可以對盆栽植物采用特殊處理來催延花期或使不同花期的植物同時開花。
園林植物配置利用有較高觀賞價值和鮮明特色的植物的季相,能給人以時令的啟示,增強季節感,表現出園林景觀中植物特有的藝術效果。如春季山花爛熳,夏季荷花映日,秋季碩果滿園,冬季臘梅飄香等。要求園林具有四季景色是就一個地區或一個公園總的景觀來說;在局部景區往往突出一季或兩季特色,以采用單一種類或幾種植物成片群植的方式為多。如杭州蘇堤的桃、柳是春景,曲院風荷是夏景,滿覺隴桂花是秋景,孤山踏雪賞梅是冬景。為了避免季相不明顯時期的偏枯現象,可以用不同花期的樹木混合配置、增加常綠樹和草本花卉等方法來延長觀賞期。如無錫梅園在梅花叢中混栽桂花,春季觀梅,秋季賞桂,冬天還可看到桂葉常青。杭州花港觀魚中的牡丹園以牡丹為主,配置紅楓、黃楊、紫薇、松樹等,牡丹花謝后仍保持良好的景觀效果。
3.草 坪
用多年生矮小草本植株密植,并經人工修剪成平整的人工草地稱為草坪,不經修剪的長草地域稱為草地。用于城市和園林草坪的草本植物主要有結縷草、野牛草、狗牙根草、地毯草、鈍葉草、假儉草、黑麥草、早熟禾、剪股穎等。
草坪一般設置在房屋前面,大型建筑物周圍,廣場或林間空地,供觀賞、游憩或作為運動場地之用。西方古代園林中已有規則式草地。18世紀中葉,英國自然風景園出現后,園林中開始大面積使用自然式草坪。中國古代苑、囿有大片疏林草地,近代園林才有草坪。
分類
草坪有下述分類方法:
按植物材料的組合分可分為:1、純一草坪。用一種植物材料的草坪。2、混合草坪。由多種植物材料組成的草坪。3、綴花草坪。以多年生矮小禾草或擬禾草為主,混有少量草本花卉的草坪。
按草坪的用途可分為:1、游憩草坪??砷_放供人入內休息、散步、游戲等戶外活動之用。一般選用葉細、韌性較大、較耐踩踏的草種。2、觀賞草坪。不開放,不能入內游憩。一般選用顏色碧綠均一,綠色期較長,能耐炎熱、又能抗寒的草種。3、運動場草坪。根據不同體育項目的要求選用不同草種,有的要選用草葉細軟的草種,有的要選用草葉堅韌的草種,有的要選用地下莖發達的草種。4、交通安全草坪。主要設置在陸路交通沿線,尤其是高速公路兩旁,以及飛機場的停機坪上。5、保土護坡的草坪。用以防止水土被沖刷,防止塵土飛揚。主要選用生長迅速、根系發達或具有匍匐性的草種。
應用
草坪主要用于下述幾個方面:
環境保護方面。在園林綠地中草坪和樹木都起著凈化空氣、防暑降溫、吸附塵土、減弱噪聲的作用,能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草坪的草個體小,數量多,占據空間小,生長迅速,適應性強,容易成活,綠化效果快。草緊貼地面生長,其防止塵土飛揚和水土流失功能顯著。草坪在綠地中形成通風道,可以改善熱帶地區生活環境。
園林藝術方面。草坪空間同水域空間、廣場空間等相似,能開辟寬廣的視線,引導視線,增加景深和層次,并能充分表現地形美。
城市建設方面。草坪常用于現代化城市需要低矮的綠地的地方,如道路沿線,強電力網線下方,地下設施上面土層較薄的地方等。
建造
草坪建造主要有四種方法:1,直接播種草籽。一般在春、秋季進行。冷地型草多用此法。2,直接栽草。一般在春、夏季進行。中國北方地區多用此法。3,用莖枝段繁殖。一般在夏季或多雨季節進行。暖地型草坪多用此法。4,直接鋪砌草塊。溫暖地區四季都能進行,中國北方夏、秋季用此法鋪砌運動場草坪。
當前廣泛采用直接播種建造草坪的方法??捎脟姖{播種法把草籽、粘膠、肥料混合物噴到巖坡上強制種草,也可以把草籽預先放到無紡布上發芽、生長成草坪植生帶,然后鋪到地上形成草坪。直接播種法的優點是:草籽用量少,分布均勻,出苗整齊,能夠防止雜草滋生,種在坡地上不致被水沖走,可以組成各種圖案。此外用種子或莖枝段預先在無土或薄土的情況下生產出草塊,或是把帶狀草塊卷成草卷,可供室內、室外隨時鋪設草坪,鋪好后可立即成形。草坪建造目前趨向于工廠化育苗。
維護
草坪維護要點是:1、第一年要不斷清除雜草。2、要及時修剪。草長到4-10厘米高時進行修剪,每次修剪量不宜超過草高的一半。草坪一般保持2-5厘米高。3、生長季節宜施氮、磷、鉀顆粒狀混合肥料。一般在修剪后、噴灌前施用。4、草坪不宜使用過度。應規定使用期,保養期,定期分區輪流開放使用。5、注意草坪病蟲害防治。及時補種,更換壞死的部分。
4.花 壇
在一定范圍的畦地上按照整形式或半整形式的圖案栽植觀賞植物以表現花卉群體美的園林設施。
分類
有幾種分類方法:1、按其形態可分為立體花壇和平面花壇兩類。平面花壇又可按構圖形式分為規則式、自然式和混合式三種。2、按觀賞季節可分為春花壇、夏花壇、秋花壇和冬花壇。3、按栽植材料可分為一、二年生草花壇、球根花壇、水生花壇、專類花壇(如菊花壇、翠菊花壇)等。4、按表現形式可分為:花叢花壇,是用中央高、邊緣低的花叢組成色塊圖案,以表現花卉的色彩美;繡花式花壇或模紋花壇,以花紋圖案取勝,通常是以矮小的具有色彩的觀葉植物為主要材料,不受花期的限制,并適當搭配些花朵小而密集的矮生草花,觀賞期特別長。5、按花壇的運用方式可分為單體花壇、連續花壇和組群花壇?,F代又出現移動花壇,由許多盆花組成,適用于鋪裝地面和裝飾室內。
設計
首先必須從周圍的整體環境來考慮所要表現的園景主題、位置、形式、色彩組合等因素。具體設計時可用方格紙,按1:20至1:100的比例,將圖案、配置的花卉種
類或品種、株數、高度、栽植距離等詳細繪出,并附實施的說明書。設計者必須對園林藝術理論以及植物材料的生長開花習性、生態習性、觀賞特性等有充分的了解。好的設計必須考慮到由春到秋開花不斷,作出在不同季節中花卉種類的換植計劃以及圖案的變化。花壇用草花宜選擇株形整齊、具有多花性、開花齊整而花期長、花色鮮明、能耐干燥、抗病蟲害和矮生性的品種。常用的有金魚草、雛菊、金盞菊、翠菊、雞冠花、石竹、矮牽牛、一串紅、萬壽菊、三色堇、百日草等(見園林植物)。
花壇主要用在規則式園林的建筑物前、入口、廣場、道路旁或自然式園林的草坪上。中國傳統的觀賞花卉形式是花臺,多從地面抬高數十厘米,以磚或石砌邊框,中間填土種植花草。有時在花壇邊上圍以矮欄,如牡丹臺、芍藥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