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安全管理分工負責制度
1、校長主要職責:校長是學校安全第一責任人,對本單位的安全工作全面負責,要加強對安全工作的全面領導,把安全工作真正擺上議事日程,認真履行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職責。
2、分管校長主要職責:建立健全各項安全管理制度,落實各項安全管理措施,確保安全工作落到實處;抓好師生安全教育,增強師生安全意識,提高師生自我救護能力;抓好班主任和教職員工的工作,組織對學校安全工作的檢查和考評,杜絕出現意外事故,加強安全工作的目標化管理,全面落實安全工作目標責任制,把安全責任落實到每一職工,消除一切隱患。
3、安全辦公室主任主要職責:負責學校安全工作的日常管理,定期向校長匯報學校安全工作情況,負責制定各種計劃和安全隱患整改方案,做好安全隱患整改等有關記錄,按規定及時上報各種材料和表冊,做好上情下達,下情上報,做好安全資料的收集、歸檔,完成所分擔的各項任務。
4、政教主任主要職責:抓好班主任工作和師生的安全教育,落實好班級安全工作責任制;落實好學生就餐和宿舍安全管理措施,確保安全工作萬無一失;抓好班主任在安全管理上的交接,避免出現管理空檔。
5、教務主任主要職責:抓好非班主任教師的安全管理工作,督導任課教師在課堂上嚴格遵循操作規范,正確使用現代化設備和設施,確保學生課堂安全。
6、總務主任主要職責:抓好后勤人員的安全工作,督促、落實好各項安全措施,組織好對后勤各崗位安全情況的檢查和考評,確保學校在校舍、用電、消防、門衛、食堂等方面不出現責任事故。
篇2:密閉空間內作業安全管理模式探討
密閉空間內作業安全管理模式探討
在石化、化工等行業中,進入貯罐、塔、反應器、地下坑、下水井等空間內作業,管理稍有不慎,容易導致火災、爆炸、中毒、窒息等人身傷害事故。密閉空間內作業的危險性,不僅取決于系統清洗、置換處理程度,容器內部結構,還與施工方案、施工單位、施工進度、難度、勞動組織協調等密切相關,因此,建立有效的密閉空間內作業安全管理模式,從根本上預防密閉空間作業事故的發生。
1 密閉空間內作業安全管理
密閉空間內作業涉及諸多不安全因素。環境危險因素:系統處理不凈,殘存易燃、易爆物或氧含量不足等;施工管理危險因素:施工安全措施不落實,監護人不到位等;還存在施工人員和施工過程危險因素。因此,必須健全密閉空間內作業安全管理規定,建立進入密閉空間內作業的安全程序,進行有效的安全監督管理。
(1)制訂密閉空間內作業的安全管理規定和施工單位安全作業管理規定,明確施工作業的安全責任、施工單位具備的安全資格。
(2)加強密閉空間內作業危害源的評估和管理。對密閉空間內存在的危害因素,進行監測統計、數據分析,按危險等級分類管理。
(3)建立密閉空間內作業安全管理程序。首先,確認密閉空間處理合格,正確監測分析,符合安全要求;其次,施工方案可行,安全措施可靠;三是落實安全措施,通風、照明良好且符合安全要求,轉動構件斷電隔離(動力電源),配備合格的器材、監護人、作業者;四是審簽進入密閉空間內作業許可證。
(4)提高作業人員自我保護意識,做好作業前的安全培訓考核,使作業者具有識別危險狀態、正確使用防護器具和自我保護能力。
(5)施工隊伍安全資質與入廠安全教育管理。首先,確認施工隊伍具有合法施工安全資格證,施工單位必須建立健全安全組織機構和安全保證體系及安全生產責任制;其次,參與施工的工程項目單位,必須有完整的施工方案,安全措施,同時,進入施工時必須接受工廠主管部門入廠安全施工教育管理。
(6)實施項目安全管理責任制。項目實施安全管理責任制,堅持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對施工管理實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協調和安全監督管理,切實落實施工安全措施。
2 密閉空間內作業的安全措施
密閉空間內作業既要堅持“四全”安全監督管理,又要積極協調組織勞動力、處理好施工進度與安全關系,同時必須消除密閉空間內作業有毒有害因素及危險因素,保證安全作業,落實5個方面的安全措施。
2.1 系統處理時的安全措施
(1)退料、蒸煮、清洗、置換。按停工處理方案,化工物料退出生產裝置,然后進行清洗、蒸煮、置換直至系統分析合格。
(2)容器(空間)隔離。容器與設備、管道相連部位徹底斷開,加盲板,化工物料管線、氮氣及惰性氣體管線、工藝風、水、氣均作相應隔離,電氣系統掛警告牌,進行斷開處理。
(3)容器(空間)通風。將設備、容器按檢修開啟人孔順序,打開所有人孔、通氣孔、導淋、排污閥,進行換氣。條件允許時可用機械通風,使容器內空氣處于對流狀態,使氧含量達到并保持在19%-23.5%。
(4)容器(空間)降溫。與容器相連的保溫管線必須徹底斷開,容器內空氣相對暢通,將其空間內的溫度降至室溫或與人體相適應的溫度。
2.2 容器(空間)內安全分析、監測
根據容器(空間)形狀(式),按采樣規范,采集具有代表性樣品。在進入容器前30min,分析易燃、可燃物濃度是否符合動火安全要求;有毒有害物濃度是否符合國家衛生標準;氧含量是否達到19%-23.5%;動火終止后又重新動火時,按同樣方法進行采樣分析,使之符合動火安全要求,條件允許時,可連續跟蹤監測分析。
2.3 容器(空間)內斷電和安全用電處理
容器內原有轉動構件的電源,在配電室內斷開,掛警告牌?,F場電源將接線拆開,做好絕緣和掛牌。施工照明應使用安全電壓,工具設備用電要加強電源線絕緣保護,防止物體打擊、磨損,同時使用漏電保安設施,施工作業者在潮濕環境中,個人應采取防觸電措施。
2.4 施工安全監督管理
密閉空間內作業做到有方案和安全措施,做好腳手架、吊裝機具的安全檢查,準確校驗防護設施、安全用具,消防器材完好備用,督促作業人員正確使用腳手架、防護用具,合理安排交叉作業和有序組織人、材、物出入,配備合格的監護人。加強內部與外部聯絡,及時處理生產運行設備的跑、冒、滴、漏,確保系統的平穩運行。
2.5 施工協調管理
協調好生產單位與施工單位關系,做到安全有序作業,同時協調好施工進度與施工質量關系,協調好施工單位間交叉作業的安全關系,確保安全有序。
3 密閉空間內作業安全管理有待進一步完善
(1)施工隊伍的安全管理和施工技術素質有待提高。主管部門嚴把施工企業安全資質考核取證的同時,對施工隊伍技術素質、培訓考核納入考核管理范疇。
(2)進一步完善密閉空間內安全作業法規,使密閉空間內作業安全程序化,監測、救護、培訓法制化,實現主管部門、企業、個人共同的安全監督管理。
(3)完善安全責任制與安全監督約束機制。確定施工項目時,必須明確作業的安全責任,實行領導責任制和項目安全管理責任制。
篇3:安全管理工作十忌
安全管理工作“十忌”
新的世紀已經開始,回顧過去的一年,一些企業盡管下發了許多文件,簽訂了責任書,可事故還是有增無減。問題究竟在哪里?我反復思考,并做了大量的調查,發現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一些部門在安全管理上存在誤區,要走出誤區就必須在安全管理方面做到十忌。
一忌報喜不報憂。一些部門明明在安全管理上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可在向領導匯報工作時,專撿順耳的話講,講優點多,談缺點少;講成績多,講問題少,使上級領導認為形勢-片大好,形成決策偏頗,使早該解決的問題得不到及時重視和解決,掩蓋了矛盾與真相。
二忌管理上縮手縮腳,欺上瞞下。主管部門對一些違反規章制度的行為或人和事,不敢碰硬、糾正和大膽管理,而是搞平衡,甚至和稀泥,在某些具體工作上,采取欺上瞞下,弄虛作假的手段,使“三違”現象愈演愈烈,乃至發生事故。
三忌做表面文章。安全工作是一門綜合性、科學性、實干性很強的技術工作,要把安全生產落到實處,不是發幾個文件、開幾次會、湊幾個數字就能解決問題的,而必須下大氣力真抓實干,應堅決杜絕口號多、實事少,喊的多、干的少,想法多、落實少的務虛行為。
四忌外行參與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嚴肅的科學,既含技術成份又有管理藝術,需不斷學習、提高、出新,這樣開會、講話、辦事才能敲在點子上,才會有人聽,指揮才不致失靈,安全管理不能紙上談兵,要真正做到懂工藝、懂設備、知環境、了解人。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方能掌握安全管理的主動權。
五忌種別人的田,荒安全的地。安全管理工作橫到邊、縱到底、錯綜復雜。怎樣去抓去管都不為過,在自己的范圍內有干不完的事,工作中也必須緊緊圍繞安全二字做文章。那種所謂為提高安全知名度,干與安全無關的事,其結果是別人的田綠了,安全的地荒了。殊不知有為才有威,有為才有位。
六忌不檢查不整改。安全管理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不能有一時一刻的松懈,這就要求管理部門常檢查、抓落實、促整改。因為不檢查就不知道隱患在那兒,也談不上整改,而光檢查不整改,等于沒有檢查。最后只是走過場,搞形式。
七忌“撿芝麻丟西瓜”。安全管理必須抓重點、抓大事,抓與職工切身利益相關的事,抓易造成事故的事,切記不可亂抓一氣,“頭疼治頭,腳疼治腳”,“眉毛胡子一把抓”,結果什么也沒抓好,小事故不斷,大事故出現。
八忌不切實際。上級下達的政策規定,各單位在執行過程中必須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細則,有的放矢,才能貫徹好,落實對,出成效,而不能脫離實際,腦子一熱,突發奇想,弄一個很不成熟的點子,急匆匆的去搞,結果耗費了大量精力,卻是有始無終瞎忙乎。
九忌害經濟紅眼病。安全管理人員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把安全工作搞好了,企業不出事故,職工不受傷害,就為企業創了效益,為職工贏得了幸福,這本身就是對管理人員的最大回報,而不能看別人的收益好,整天也想著怎樣去創收,盤算自己的小九九,忙于自己的生意。自己的利益看得重了,安全的砝碼就輕了。
十忌安全管理人員違章。安全管理人員有意無意的違章,是最不可小視的事,因為它造成的影響非常惡劣,危害也大。職工看到管安全的違章,你再去管職工時,職工就會產生逆反心理。俗話說:“打鐵先要自身硬”。自己都做不到,又怎能理直氣壯地要求他人。一旦這種事實形成,就很難挽回影響,最后放松管理,給安全生產埋下了無形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