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縣江濱實驗小學潘秋華
[適用年級]
小學高年級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學生體驗并學會如何面對老師的批評,在活動中學會與教師溝通的技能。
2、通過活動使學生知道師生之間要相互理解,相互信賴,相互敬愛。
3、增進師生之間的了解,融洽師生關系。
[活動準備]
1、編演小品:《誰把筆給弄壞了?》;
2、錄象:《我就是不站起來!》;
3、師生關系測驗問卷每生一份;
4、音樂課件:《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
5、充好氣的氣球若干個。
[教學方法]討論法、情境表演法、調查問卷法。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
1、熱身游戲:同學們,你看老師今天的心情怎么樣呢?(高興)你們是怎么知道的呢?(表情)那老師平時的心情影響到你們的情緒了嗎?(影響)那我現在要做不同的表情,你們看著我的表情,把你們平時看到老師這個樣子時做出的反映再現給老師看看好嗎?看誰做得最夸張。老師作出喜、怒、哀、樂等不同的表情(可伴形體動作和語言)。學生伴隨老師的表情來作出夸張的反應。
[利用此情緒游戲導入比較符合本次活動的主題,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進學生的活動興趣,為后面的輔導活動做了熱身。]
2、導入主題:剛才老師發現不同的人對老師的態度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就有不同的表現??赡銈冏畈幌矚g老師哪樣的態度呢?(怒),平時老師都是在什么情況下才會這樣的呢?(我們做錯事情,老師生氣了批評我們的時候。),你們喜歡老師這樣嗎?(不喜歡)在現實中,同學們經常會被老師批評,(經過調查,被老師批評過的達到了百分之百。)可對待老師的批評,你們都是怎么樣做的呢?請看小品。出示活動主題。
(二)小品表演
學生表演《誰把鋼筆摔壞了?》(老師也由學生扮演):小紅把前桌掉到地上的筆包拾起來,沒想到往前桌一扔就扔到了小剛的頭上,小剛生氣得把筆包扔得遠遠的,結果里邊的兩枝鋼筆都摔壞了。老師來了,狠狠地批評了小紅和小剛,并叫他們倆一人賠償一枝筆。他們都很不服氣。小紅哭著大聲說吼道:“老師,你沒調查清楚,處理得不公平!”趴在桌子上大哭起來。小剛也振振有詞,氣呼呼地說:“是他扔在我頭上,我好疼,也不知道是什么,就把他扔得遠遠的了,這不怪我,為什么要我陪?”
1、小組討論,自由談談對這件事的看法。(隨便從哪方面談都不限制。)
2、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小組派代表發言。
3、請扮演老師的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
4、師:同學受到老師的批評或者老師處理問題不當是平常會發生的事。我們和好朋友,和家長等親密的人,也同樣會出現摩擦,對嗎?尤其是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時,我們往往情緒就不好了。有的人與老師課上爭執起來,有的人委屈得說不出話,有的人怨氣沖天,以后專和老師做對,有的人從此不好好上這位老師的課……。這些呀,都不是一種理智行為,也不是最好的處理辦法。那么,面對這種情境,怎樣做才是最好的方式呢?請同學們獻計獻策。
5、大家出金點子,各抒己見。
6、結合學生回答,課件出示。
A、如果一兩句話能夠解釋清楚,等老師發言后,可以友好地說明,當場解決。
B、如果一時解釋不清,可以當場表達;老師,下課后我能找你解釋一下嗎?也可以課下塞給老師一張紙條兒……
C、如果老師當時講的話讓你非常尷尬,也沒有你解釋的余地,那你可以表現出很疑惑的樣子,讓老師能夠意識到。也可以過一段兒時間在你的作業中解釋一下……。
小結:正面和老師頂撞是最不好的,有時頂撞是我們解釋時太激動造成的。憤怒情緒是互動的,教師在眾多同學面前受到頂撞,也會產生憤怒,變得不理智。所以,你們能不能試著用友好、理智的方式去引導老師呢?其實老師喜歡那些能夠主動與他進行交流的學生,而且樂于接受一些同學的建議。有了交流,磨擦、矛盾才不易產生,更易消除。
[類似的事件在學生中時有發生。由于“惟我獨尊”的性格,使他們不能受得半點委屈,情緒容易波動,言行過激,頂撞老師。通過小品表演,使學生體驗情境,激發參與熱情,釋放心中的情感,為更好地進行溝通敲響了前奏。同時,通過交流,讓學生發現在以往和老師交往中,對老師的批評或處理問題不滿意的時候存在著語言或行動上的表達方面的問題,同時起到警戒將來行為的作用。學生扮演老師,能使學生體驗老師的內心想法,從而更進一步地理解老師,通過獻計獻策,懂得與老師溝通的方法,最后老師也以真誠坦白的方式對待學生,使師生交融,相互理解。]
過渡:其實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許多發生在老師和同學之間這類不愉快的事情,我們能把它演出來嗎?
(三)角色體驗
1、四人一組,編演小品,反映老師批評學生的情節,可以是現實中的,也可以是自己創作的。
2、學生評說。
3、選部分扮演老師或學生的同學說說自己當時的感受。
[學生編演的事例應該說是現實中他們經歷的或者是看到的,都是源于學生生活,比較符合實際的,讓學生再次體驗在不同的交往情景中對待老師批評的不同的表達方式,會帶來不同的結果。也讓學生體驗老師的角色,感受老師當時的心情,學會站在老師的立場考慮問題,從而更加理解老師。這個環節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實際運用的、深刻體驗的好機會。]
(四)感談經歷
學生自由說說自己以往與老師相處的過程中,受到老師批評的事例,說出自己當時的感受和想法。
[學生通過自由談,來述說心中的委屈或檢討自己的不足,使真情實感充分暴露。教師要運用好各種輔導藝術,如傾聽、追問、重述等,盡可能使學生把不同的想法說出來,便于有針對性地輔導。期間,教師要和藹親切,必須坦城地面對學生,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師生間也需要真誠、理解和寬容。讓學生在這樣一個寬松、和諧、開放的氛圍中敞開心扉,增進師生的情感,化解師生間的隔膜。如果課堂氛圍寬松,師生關系融洽,學生在談的時候,一定會涉及到某某老師對他“教育”過嚴的事例,因此,我又設計了如下環節,使學生在原有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更好地學會與老師溝通。]
(第二課時)
故事導入:《小鳥和獵人》從前,有一個獵人,他在狩獵時,不小心傷到了一只美麗的小鳥,于是把它拿回家里悉心照料,小鳥雖然痊愈了,可腳卻永遠留下殘疾。獵人放它回到了大自然。雖然獵人害小鳥變成了殘疾,可那只小鳥白天出去覓食,晚上就回來陪孤獨的獵人,直到獵人死去。
聽了這個故事,你最想說的是什么呢?
[這個故事,旨在使學生明白,連動物都會對曾經傷害過它有曾經給它過照顧的人心存一份感激,何況人呢?這一點學生很容易體會到,于是趁熱打鐵,使學生懂得如何處理發生在自己和老師之間的故事,進一步學會與老師溝通技巧。]
過渡:現在我們的老師也無意傷到他的孩子了,你看該怎么辦呢?
(五)錄象深入
《我就是不站起來!》:上課了,同學們都回到了教室,可突然一個女同學撲通一聲坐在了地上,原來,她同桌調皮的小輝趁她回座位坐下的時候,把凳子偷偷抽了出去。老師很生氣,批評了他,可他不服氣跟老師頂撞起來,于是老師叫他站起來,可小輝很寧,就是不站,老師更氣了,走過來一把拉出起了小輝,小輝不順從,可胳膊寧不多大腿,老師最終還是把小輝拽起來,不知道什么時候胳膊上碰掉了一塊皮,他疼痛得哭了起來……
1、請學生敘說后邊將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呢?(小組討論,然后派代表發言)
2、如果是你,會怎么樣對待以后發生的事情呢?
3、誰能幫老師想想辦法,使問題能圓滿的解決?
4、共同探討這類問題發生時最好的解決辦法。(小組討論,然后派代表發言)
[這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現實中有很多老師為了保全威信,怕失去了師道尊嚴,碰到這樣倔強的孩子基本是情緒激動,不能冷靜地處理問題,而產生過激行為。學生往往先是會根據經驗而談,或者根據自己的想法而談,他們在談論時也許會對老師的行為進行指責,那時老師也要做出回應,站在錄象中的老師的位置,承認自己言行的不當,但事情已經發生了,請扮演當事的同學談心情,叫大家預想不同的結果,尋求更佳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六)感悟現實
1、學生自由說說自己所知道的,由于不冷靜對待老師的批評教育,而導致悲劇的故事,然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可以是身邊發生的,也可以是聽來的或者看來的。)
2、教師舉一、二個事例,學生談看法。
[這個環節的設計是為了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師生關系僵化帶來的嚴重后果,使幫助學生自醒自警,并充分認識到,在老師不當的過激性批評面前,自己一定要冷靜,否則后果不堪設想。這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意念上的防御教育。]
(七)尋找技巧
如何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
分組討論,然后各組請一名代表說說。集體分析每組的做法是否得當。
(八)師生小結:
投影出示:
我們從一個呱呱落地的小孩,成為一個比較完美、比較高尚的人的成長過程中,除了父母對我們的精心培養之外,那就是老師。老師對我們的傳道、授業、解惑這幾層涵義之外,還有一個涵義那就是老師曾經給了我們最寶貴的東西——中肯、直率、一針見血的批評,使我們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通過討論、交流、分析總結出利于師生溝通的方法,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
(九)實踐指導
1、學生提出自己平時處理這類問題時的疑惑,請大家幫助解決。
2、學生寫字條,把心目中老師的形象、對老師的要求寫出來。
3、完成一份“師生關系測驗問卷”。
[測試卷完成后,老師要做好統計分析,了解師生關系的狀況,便于今后調整自己的工作策略。]
(十)師生游戲
背球。播放音樂《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
氣球放在師生、生生的背后進行接力比賽。
[溫馨的背景音樂和緊張愉快的游戲活動,相互交融。節奏的反差更觸動學生的心弦,使學生深刻體會到老師的溫暖,減少了隔膜,拉近了距離,增進相互理解,使師生交往更融洽。課堂在活躍的氣氛中結束,回味無窮。]
活動中需注意的問題:輔導要與學生現行的師生交往的實踐結合,應從學生的實踐中尋求,教師有責任提醒和指導要求學生將輔導的成果遷移于日常交往的實踐;為加強輔導的針對性,教師應仔細觀察學生活動中存在的主要障礙和問題,并且加以特別的輔導和處理;活動中,教師還要時刻注意與學生的友好,使學生能把自己的真情實感充分表達出來,如果涉及到學生和上課老師現實中的問題,無論老師對錯與否,切不可隨便敷衍或有過激的情緒。
篇2:職學院團內批評、處分條例
職學院團內批評、處分條例
一、對下列情況的團員予以團的紀律處分:
1、違反法規,根據法規應該受到司法機關懲處者;
2、違反校紀,根據學校處分條例應該受到行政處分者;
3、拒不執行團組織決議、不履行團員義務者;
4、其他嚴重違反團的章程、條例和決定者。
二、團內處分為警告、嚴重警告、撤消團內職務、留團查看、開除團籍五種。警告、嚴重警告處分由總支委員會審批,報院團委備案。各團總支可制定處分細則。撤消團內職務、留團查看、開除團籍經團總支簽署意見,由院團委審批。
三、對輕微違紀者,給予團內批評。批評分為:支部大會口頭批評,總支通報批評。對不明顯違紀但又不能發揮先進作用的團員,應勸其退團。
四、團內處分先由團支部大會討論,作出決定。團支書簽名上報,上級組織按權限審批。支部大會一般情況下,應通知當事人到會,并由當事人在決議上簽署意見。違紀情節十分確鑿清楚,并在假期、期末考試期間或其他一些特殊情況下,團總支有權在審批權限內直接決定給團員的紀律處分。
五、處分材料一般應具備:受處分人的檢查、錯誤事實的旁證材料、支委會對違紀團員所犯錯誤的結論報告和團支部大會通過的處分決議及本人對所受處分的意見、上級組織的處分決定。學生團員違紀處分材料由團總支負責歸入個人檔案。
六、對違紀行為必須及時處理。一般應在事實調查清楚后盡快作出處分決定并公布。執行團紀處分時間從團委或總支批準之日起,由團支部委員會通知受處分者本人。團員對團紀處分不服的,可向上一級團組織申訴。團籍處理的有關問題 團籍即團員資格。認真、嚴肅、慎重地作好團籍處理工作,是團支部日常工作的重要問題。
篇3:個人總結與自我批評
個人總結與自我批評
個人總結與自我批評
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是中國共產黨的三大作風,有無認真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是無產階級政黨區別于其它政黨的顯著標志之一,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從弱小走向強大,從幼稚走向成熟,從挫折和失敗中,不斷振作起來,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重要原因是敢于公開承認錯誤,善于及時糾正錯誤,敢于拿出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開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斗爭,作為一名預備黨員,必須要學會開展認真批評與自我批評,把它作為加強黨性修養的有效武器和成長進步的重要階梯。
做好批評與自我批評必須了解全面認識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別人的批評指正以及自我反省是主要的兩種手段而自我總結和反省是必不可少的。古代就有“吾日三省吾身”的思想,而我經過自己總結也找到自己的優缺和不足。只有經常地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虛心地接受批評才能不斷地改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在學習上,我一直很認真,不管怎樣,學習于我們而言還是首要的,學好了專業知識才能說更好地服務他人,班上的學習氛圍很濃,大家比學幫超,既不乏高中的書香氛圍也絲毫不減大學應有的豐富多彩,班上競爭激烈,少學也意味著退步,正因為有這樣一個班級才讓我的學習勁頭更足,
生活方面,我堅持勤儉節約的作風以及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來自農村的我沒有忘記自己的讀書機會是來之不易的不會去追求那種奢彌的生活,能夠有正常的學習生活環境我已經很滿足了,況且我們沒資格拿父母的血汗錢來享受滿足自己的虛榮感。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賺取一切才是正確的可取的。
在工作方面,于我們學生而言主要體現在班上事務,學生會工作、黨支部等等。我雖然不是班委,但作為黨支部中的一員,我也盡力配合著班委的工作。畢竟作為預備黨員的我要擔起自己的責任。預備黨員與正式黨員一樣,有為大家服務的義務。
要把批評和自我批評開展起來,關鍵是領導帶好頭。黨員領導干部嚴于律己,亮出自己的缺點和問題,誠心誠意的聽取批評意見,廣大黨員才會消除顧慮,敞開心扉,真心實意地給領導提意見,黨員才會以領導干部為榜樣,認真查擺自己的問題。黨員領導干部敢于實事求是地指出其它同志的缺點和錯誤,于人為善地幫助同志進步,廣大黨員就會從中受到黨性煅練,學到正確方法,使黨員之間的批評很好地開展起來。
認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必須堅持走群眾路線,
以誠懇的態度,確實的措施,廣泛地征求群眾意見,認真地對待群眾意見,虛心地接受群眾意見。不僅要充分聽取本單位群眾的意見,而且要廣泛聽取下級單位和服務對象的意見,特別是聽取老同志的意見,聽取黨外人士、普通群眾的意見。不僅要廣泛收集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而且要認真分類整理,反饋給黨員個人,不僅要虛心接受群眾的批評和監督,而且要負責任地研究解決問題,讓廣大群眾實實在在地感受到黨組織和黨員接受批評和解決問題的誠意和先進性教育的成效,充分調動和保護群眾參與先進性教育活動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