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火災現場處置和疏散方案
物業公司在醫院火災現場處置和疏散方案的制定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下面將根據實際情況提供一份具體詳細且可操作性強的方案,以確保在火災發生時能夠迅速有效地處置和疏散。
一、火災現場處置方案
1. 建立一個災情報告和應急響應機制:
災情報告和應急響應機制是為了在災害發生時能夠及時準確地收集、匯總、分析和傳達災情信息,并迅速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災害對人民生命財產的影響。下面是一個具體詳細且可操作性強的災情報告和應急響應機制的建議:
1.1災情報告機制
1.1.1設立災情報告中心
成立專門的災情報告中心,集中處理各類災害事件的信息收集、預警、分析和傳達等工作。
1.1.2建立災情信息收集網絡
與相關單位、部門、專家和社會組織合作,建立信息收集網絡,確保能夠及時準確地獲取各種渠道的災情信息。
1.1.3制定災情報告流程
明確災情信息的報告流程,包括信息收集、核實、匯總、分析和報告等環節,確保信息的傳遞暢通和準確性。
1.1.4制定災情報告模板
制定統一的災情報告模板,包括災害類型、地點、時間、影響范圍、受災人口及財產損失等內容,確保報告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1.1.5各級相關部門配備災情報告人員
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應配備一定數量的災情報告人員,進行信息收集、報告和分析工作,并確保他們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1.2應急響應機制
1.2.1制定災害類型及級別劃分標準
根據不同災害類型和級別,制定相應的響應措施和應急指南,以便在災情發生后能夠迅速作出相應的決策和應對措施。
1.2.2制定應急響應流程
明確應急響應的流程和責任分工,包括預警發布、應急處置、指揮決策、救援調度、資源調配、信息傳遞等環節,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進行。
1.2.3建立應急指揮中心
成立應急指揮中心,負責統一指揮、協調和指導各級相關部門和救援力量的應急工作,確保信息暢通和應急響應的高效性。
1.2.4定期組織應急演練和培訓
定期組織應急演練和培訓,提高各級相關人員的應急響應能力和協作能力,增強應對災害的能力和應急意識。
1.2.5建立跨部門協作機制
建立跨部門的協作機制,通過信息共享、資源互助和責任分工等方式,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作,形成聯防聯控的合力。
2. 準備應急設備和器材:
針對火災準備應急設備和器材的選擇和準備,以下是一個具體詳細且可操作性強的建議:
2.1滅火器材:
2.1.1干粉滅火器:選擇合適的規格和型號的干粉滅火器,根據建筑物大小和用途確定數量和放置位置。定期檢查滅火器的有效期和壓力情況,并進行維護保養。
2.1.2 CO2滅火器:適用于滅電器設備、儀表、油脂等火災,特別是電器設備起火時的滅火。根據需要確定數量和放置位置。
2.1.3 泡沫滅火器:用于撲滅可燃液體火災,如汽車、油庫、化學工廠等。根據需要確定數量和放置位置。
2.2防煙面罩和逃生設備:
2.2.1 防煙面罩:為每個人準備防煙面罩,確保在煙霧濃密環境下呼吸空氣的安全。面罩應具備良好的密封性和過濾性能,可防護有毒煙氣。
2.2.2 安全繩和逃生器具:在高層建筑或有復雜空間結構的場所,準備安全繩和逃生器具來協助營救被困人員。這些器具需要經過培訓后,儲備在易取得的地方。
2.3火災報警器和自動滅火系統:
2.3.3 火災報警器:安裝火災報警器系統,覆蓋整個建筑或區域。確保報警器的配備、布局和靈敏度滿足要求,并定期進行維護檢查。
2.3.4 自動滅火系統:根據建筑物的類型和場所特點,選擇合適的自動滅火系統。如自動噴水系統、氣體滅火系統或化學泡沫系統等。確保系統的安裝和維護符合相關標準和要求。
2.4應急照明和標識系統:
2.4.1 應急照明:安裝應急照明系統,保證火災時的照明條件,幫助人員迅速撤離。應急照明設備應配備備用電源,確保在停電情況下依然可用。
2.4.2 標識系統:安裝標識系統,標示出滅火器、逃生通道、緊急出口和安全區域等關鍵位置。標識應明確可見、易懂,并在適當位置進行布置。
2.5消防設備維護及培訓:
2.5.1 定期維護:確保所有滅火設備、器材和系統的正常運行,定期進行檢查、測試和保養。注意滅火器有效期、壓力和密封性等問題。
2.5.2 培訓和演練:定期組織火災應急演習和培訓,包括使用滅火器材、防煙面罩的操作、逃生和自救技能的培訓等。提高員工和居民的火災應急意識和能力。
3. 制定不同類型火災的處置方案:
下面是根據不同類型火災的處置方案的具體詳細和可操作性強的建議:
3.1 電器設備火災:
3.1.1火災處置:首先切斷電源,并使用CO2滅火器或干粉滅火器撲滅火源。不要使用水滅火,以避免電流傳導造成觸電危險。
3.1.2逃生撤離:盡量不要靠近火源,注意煙霧和有毒氣體的擴散。按照逃生計劃,迅速撤離事故區域。
3.2液體火災(如油脂、化學品等):
3.2.1滅火處置:使用泡沫滅火器或干粉滅火器撲滅火源,避免使用水滅火,以免加劇火勢蔓延。
3.2.2封堵和隔離:盡量關閉與火源相鄰的閥門和設備,防止火勢的擴大。
3.2.3 逃生撤離:警報和通知相關人員,按照逃生計劃迅速撤離事故區域。避免吸入有毒煙霧。
3.3建筑物火災:
3.3.1 火災處置:首先觸發火災報警器,立即撥打火警電話并通知消防隊。如果火勢可控制,使用干粉滅火器進行初期滅火。如果火勢無法控制,立即撤離建筑物。
3.3.2 救援和疏散:安全地幫助有困難的人員進行疏散,并使用逃生通道和設備撤離。定期進行逃生演練,以提高應對火災的能力。
3.4森林和草地火災:
3.4.1 報警和通知:立即撥打火警電話,并通知相關單位和森林消防部門。描述火災地點和火勢情況,以便救援人員迅速到達。
3.4.2 隔離和撲滅:盡量避免火勢擴大,清除可燃物質和草地等。使用滅火器材(如干粉滅火器、水桶等),合理控制火勢。
3.4.3 疏散和撤離:如有需要,及時引導附近居民和游客疏散到安全地帶。避免進入煙霧濃密的區域。
3.5在制定這些處置方案時,還建議:
3.5.1 定期檢查和維護火災預防設備和器材,確保其正??捎?。
3.5.2 培訓和演習,提高員工和居民的火災應急意識和能力。
3.5.3 配備足夠的滅火器和逃生工具,并將其放置在易取得的位置。
3.5.4 定期審查和更新處置方案,以適應建筑物或場地的變化。
4. 建立火災現場指揮部和分工:
4.1建立火災現場指揮部:
4.1.1確定適宜的指揮部位置:選擇位置靠近火場或者火災控制中心的區域,確保指揮部能夠及時獲取火情信息。
4.1.2設置指揮部設施:準備好必要的設施,例如指揮室、沙盤等,以及通信設備如無線電、電話等,以方便指揮和信息交流。
4.1.3指揮系統和流程:建立指揮系統,明確指揮部的職責和流程,確保指揮信息的傳遞和決策的高效執行。
4.2分工和職責:
4.2.1指揮官:負責協調指揮部工作,確保指揮部的順利運行并及時作出決策。負責統一指揮和指導現場應急救援工作。
4.2.2治安保衛組:負責維持現場秩序和安保工作,確?,F場安全。
4.2.3撤離組:負責組織人員的撤離工作,指導人員順利疏散到安全區域。
4.2.4滅火組:負責滅火工作,使用滅火器材進行初期滅火,向消防隊伍提供詳細的火情報告,以便他們提供支持。
4.2.5搜索和救援組:負責搜救被困人員和提供急救措施。
4.2.6消防支援組:與消防隊伍合作,提供滅火支援和消防器材。
4.3 指揮部操作流程:
4.3.1接到火災報警后,指揮官迅速組織指揮團隊。
4.3.2通過通信設備獲取火災詳細信息,包括火場位置、火勢情況等。
4.3.3分別指派不同小組完成各自的任務,確保有序展開工作。
4.3.4建立現場指揮信息中心,收集和整理現場的相關情況和數據,并及時向指揮官提供信息報告。
4.3.5根據火勢的變化和發展,及時調整和優化救援和滅火策略。
5. 迅速報警和啟動應急預案:
下面是關于火災迅速報警和啟動應急預案的具體詳細和可操作性強的建議:
5.1火災報警系統:
5.1.1安裝可靠的火災報警系統,包括煙感探測器、溫感探測器、手動報警按鈕等設備。
5.1.2確?;馂膱缶到y的正常運行和定期維護檢查,避免誤報和漏報。
5.1.3火災報警系統與消防控制中心或相關負責人的電話號碼直接相連,確保報警信息可迅速傳達。
5.2啟動應急預案:
5.2.1火災預案的編制:制定詳細的火災應急預案,包括火災報警的程序、逃生路徑、指定的逃生出口、應急聯系人等。預案應編制詳盡且易懂,以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快速響應。
5.2.2指定應急小組和責任人:明確應急小組的成員和各自的責任,在火災發生時立即行動,開展撤離、滅火等工作。
5.2.3應急培訓和演練:定期進行火災應急培訓和演練,提高員工的火災應急意識和應對能力。演練應包括正確使用滅火器、逃生路線的熟悉以及應急通訊的演練等。
5.2.4協商與合作:建立與消防部門、醫療急救機構等的溝通渠道和合作關系,確保在火災發生時能夠得到及時和有效的支援。
5.3火災報警和啟動預案的步驟:
5.3.1當有人發現火災時,立即觸發火災報警系統,包括手動報警按鈕和自動探測器。
5.3.2確?;馂膱缶盘柲軌蛄⒓磦鬟_到消防控制中心或相關負責人,提供準確的位置和火勢情況。
5.3.3啟動應急預案,迅速進行撤離、滅火和救援工作。
5.3.4如有必要,聯系消防部門和其他相關單位尋求支援和指導。
5.3.5在火災得到控制后,及時進行事后處理、整理和評估,以改進火災應急預案。
6. 滅火和控制火勢擴散:
6.1滅火策略:
6.1.1確定滅火區域:根據火場情況和火勢大小,確定主要的滅火區域,將資源集中在該區域進行滅火。
6.1.2確定滅火方法:根據火源和火勢,選擇合適的滅火方法,如水霧滅火、干粉滅火、泡沫滅火等。
6.1.3 確定滅火順序:根據火勢的擴展方向和滅火資源的情況,確定滅火的優先次序,先滅火源附近的明火,然后再向周圍擴散滅火。
6.1.4 多點滅火:對于較大的火場,可以考慮采用多點滅火策略,將滅火資源分配到不同的區域,同時進行滅火,以縮小火勢。
6.2控制火勢擴散策略:
6.2.1 建立火場隔離帶:在火源周圍建立隔離帶,清理可燃物質,防止火勢擴散??梢允褂猛寥阑蛩畞順嫿ɑ饒龈綦x帶。
6.2.2 利用自然屏障:如果火勢擴散受限于特定的地理環境,例如河流、公路、建筑物等,可以利用這些自然屏障來限制火勢的蔓延。
6.2.3 進行反火線擴建工作:在火勢蔓延方向上,進行反火線擴建工作,通過清理可燃物質、噴灑阻燃劑等方法,將火勢阻止在一定范圍內。
6.2.4 采用控制性燃燒手段:對于特定情況下火勢無法控制的情況,可以采取控制性燃燒的手段,引燃火勢前面的可燃物,使火勢在受控范圍內燒滅。
6.3操作流程:
6.3.1 實施滅火和火勢擴散控制策略前,確保指揮部獲得最新可靠的火勢、風向與速度等信息。
6.3.2 指揮官明確滅火和火勢控制的目標,并將其傳達給相應小組負責人。
6.3.3 滅火小組根據火勢、滅火資源和可燃物等情況,制定滅火方案,并安排工作人員有序進行滅火。
6.3.4 火勢控制小組負責執行火勢控制策略,建立火場隔離帶、利用自然屏障、進行反火線擴建或控制性燃燒等工作。
6.3.5 指揮官持續評估滅火和火勢控制的效果,根據情況隨時調整策略。
7. 組織人員撤離和疏散:
下面是關于醫院火災組織人員撤離和疏散的具體詳細和可操作性強的建議:
7.1提前制定火災應急預案:
7.1.1 確定撤離方案:根據醫院的布局和人員密度,制定適用的撤離方案,包括疏散路徑、集合點和撤離順序等。
7.1.2定期演練:定期組織火災演練,讓醫院員工熟悉撤離和疏散的程序和流程。
7.1.3指定責任人:明確火災應急責任人,并確保每個科室、樓層都有專門負責火災應急的人員。
7.2火災發生時的人員撤離和疏散:
7.2.1 觸發火災報警:一旦發現火災,立即觸發火災報警系統,同時通過廣播或其他合適的方式通知醫院內的所有人員。
7.2.2 按照撤離方案有序撤離:員工根據撤離方案,按照指定的疏散路徑離開醫院區域。建議按照樓層、科室或病區劃分撤離順序,確保人員有序撤離。
7.2.3井然有序的人員疏散:在疏散過程中,應有專人指引員工前往集合點,并避免人員擁堵和混亂。為了避免火勢蔓延和煙氣侵害,員工應采取低姿勢、貼近地面的步法疏散。
7.2.4 優先疏散特殊人群: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病號、殘疾人等應當由專人協助疏散,并盡可能優先撤離。
7.3防止煙氣侵害和混亂:
7.3.1 潤濕逃生通道:提前準備濕毛巾、濕紗布等,放在逃生通道上,以防止煙霧和有害氣體的侵害。
7.3.2 保持通道暢通:醫院內的逃生通道和走廊應保持暢通,不得堆放任何物品,以方便人員疏散。
7.3.3 禁止使用電梯:火災發生后,盡量避免使用電梯,應使用樓梯進行疏散。
7.4人員集合后:
7.4.1 在安全區域集合:員工和病人等人員在指定的集合點等待進一步的安排和指示。
7.4.2 統計人員清單:將集合點的人員進行統計和核對,確保沒有人被遺漏。
7.4.3 提供醫療救護:根據需要,進行醫療救護和心理疏導等工作,確保受傷人員得到及時的救治和關懷。
7.5不得返回火災現場:
7.5.1 提醒人員:在人員疏散和集合后,提醒所有人員嚴禁返回火災現場,以免發生二次傷害。
7.5.2 撤離指示:等待消防人員的指示,根據他們的安排和指導,繼續等待進一步撤離或解散。
8. 確保醫院相關設備和信息系統的安全:
8.1在火災發生時,及時關閉相關設備和信息系統,以避免二次災害的發生。
8.2確保醫院重要文件和數據的備份,以防數據丟失。
二、疏散方案
1. 資源準備:
1.1建立災情報告與應急響應機制,提前調配適量的人員和物資,準備足夠的應急照明、應急通信設備、媒體宣傳材料和疏散用品等。
1.2與醫院相關單位和社區協商,制定相應的疏散方案,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確保疏散工作的順利進行。
2. 制定清晰的疏散計劃:
制定醫院火災的清晰疏散計劃需要具體詳細和可操作性強的要求,以下是建議的要點:
2.1疏散路徑的規劃:
2.1.1 確認主要疏散路徑:根據醫院的布局和建筑結構,確定主要的疏散路徑,如樓梯、緊急出口等。
2.1.2 標示疏散路徑和出口:在樓梯、走廊、門口等關鍵位置設置明顯的疏散標示,包括指示箭頭、疏散指示牌和出口標志,以便人員快速找到和辨認。
2.1.3 考慮備用疏散路徑:確定備用疏散路徑,以防主要路徑被火災封鎖或其他原因無法使用。
2.2 疏散順序和指示:
2.2.1 制定撤離順序:根據醫院人員分布和疏散路徑的容量,確定撤離的先后順序。一般建議按照樓層、科室或病區進行劃分,確保有序撤離。
2.2.2 指定責任人和疏導員:明確火災應急責任人,并指定專門負責引導疏散的疏導員,確保人員按照順序有序地疏散。
2.2.3 指引人員前往集合點:在關鍵位置設置疏導人員,引導人員前往指定的集合點,避免出現擁堵和混亂。
2.3針對特殊人群的指導:
2.3.1 考慮特殊人員的疏散:針對老年人、病號、殘疾人、孕婦等特殊人群,制定相應的疏散指導和協助措施。如提供特殊的疏散設施(如輪椅通道)、協助移動或提供額外的救援人員。
2.3.2 培訓和演練:定期進行特殊人群疏散的培訓和演練,以提高員工的應急處理能力和掌握相應的技能。
2.4 疏散過程中的安全措施:
2.4.1 提醒員工不慌亂:通過演練和培訓,提醒員工在火災發生時保持冷靜,不要慌亂行動,嚴禁奔跑或推擠。
2.4.2 防止煙氣侵害:提前準備濕毛巾、濕紗布等用品供員工使用,遮住口鼻以防止煙氣侵害。
2.4.3 確保通道通暢:保持逃生通道和走廊的暢通,移除堆放的雜物,避免阻礙人員撤離。
2.5 集合點和安全區域的設置:
2.5.1 指定集合點:確定合適的集合點,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在安全距離內的戶外區域或者其他不受火災威脅的安全區域,如停車場、廣場等。
2.5.2 制定集合點指引:在醫院內設置明顯的指示牌,指示和引導人員前往集合點,確保人員能夠準確和迅速地到達。
2.5.3 保障人員的安全:確保集合點和安全區域遠離火災現場,有足夠的空間容納所有疏散人員,并提供基本的人員疏散所需的設施和物資。
3. 加強疏散通道的維護:
加強醫院火災疏散通道的維護是確保疏散順利進行的重要環節。
3.1通道暢通:
3.1.1 定期檢查通道的暢通情況,確保沒有障礙物、雜物或其他物品阻礙疏散通道。
3.1.2 確保通道寬度符合相關法規要求,足夠以容納人員疏散所需。
3.1.3 定期處理通道上的違規停車,避免車輛堵塞通道。
3.2 照明和能見度:
3.2.1 檢查并確保通道內的照明設備工作正常,如應急燈、疏散指示燈等。
3.2.2 定期更換壞掉或發光不足的照明設備。
3.2.3 避免在通道內安裝過度明亮的燈具,以減少眩光和視線干擾。
3.3緊急出口和標示:
3.3.1 確保醫院內的緊急出口疏散通道暢通、無阻礙物,如保持門口的自動門正常運轉。
3.3.2 定期檢查和維護疏散標示牌,保證信息清晰、明確。
3.3.3 在疏散通道上設置明顯的火災疏散標示和指示箭頭,指引人員朝正確的方向疏散。
3.4防火門和防煙門:
3.4.1 定期檢查和維護防火門和防煙門,確保其正常運轉并保持密封性能。
3.4.2 避免在防火門和防煙門附近放置物品,以保證其完全打開和關閉的功能。
3.5 定期檢查和培訓:
3.5.1 定期檢查和測試火災報警系統、疏散廣播系統和疏散燈光設施的工作狀況,確保其正常運行。
3.5.2 培訓醫院員工,使其了解疏散通道的位置和使用方法,掌握火災疏散計劃,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3.6建立責任制和巡查制度:
3.6.1 建立和明確負責疏散通道維護的責任人,確保疏散通道的定期巡查、保養和維修工作得到有效執行。
3.6.2 設置定期巡查的計劃和頻率,如每周或每月進行一次疏散通道檢查巡查,及時發現和糾正問題。
4. 加強人員培訓和演練:
加強醫院火災人員培訓和演練是提升員工的火災應急能力的重要舉措。
4.1培訓內容:
4.1.1提供基礎的火災知識,包括常見的火災原因、火災分類、火場逃生要點等。
4.1.2介紹醫院的火災預防措施、火災報警系統、疏散通道等火災安全設施的使用方法。
4.1.3詳細介紹醫院的火災應急預案和疏散計劃,包括不同樓層、不同科室的疏散路線和集合點等。
4.1.4針對不同崗位的員工,針對性地開展適宜的專業培訓,如醫生、護士如何疏散病人等。
4.2培訓方式:
4.2.1定期組織火災應急培訓課程,由專業人員進行授課,確保培訓內容準確、可信。
4.2.2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模擬演練,例如使用火災模擬器展示火災現場情況,讓員工親身體驗火災發生時的緊急情境。
4.2.3 利用多媒體、宣傳手冊等方式進行火災知識宣傳,以便員工獨立進行學習。
4.3培訓計劃:
4.3.1制定詳細的培訓計劃,明確培訓的頻率和內容,并保留培訓記錄。
4.3.2根據員工的入職時間和工作性質,制定個性化的培訓計劃,確保覆蓋到所有員工。
4.3.3定期評估員工的培訓效果,通過測試或實操評估來檢驗員工對火災應急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
4.4演練活動:
4.4.1定期組織火災應急演練活動,模擬常規情況下的火災發生,考察員工的反應和應對能力。
4.4.2 按照火災應急預案中規定的演練頻率進行演練,如每季度一次或半年一次。
4.4.3 對演練活動進行評估和總結,發現問題并及時改進,提高演練效果。
4.5培養自救能力:
4.5.1 培養員工自救能力,教授初級滅火器使用方法和初級急救措施,增加員工在火災發生時自救自保的能力。
4.5.2 提供逃生技巧和自助疏散的培訓,使員工知道如何正確地使用疏散通道和緊急出口。
5. 疏散順序和救護工作:
醫院火災疏散順序和救護工作涉及到不同科室和人員的安全、優先救護和疏散順序。
5.1 疏散順序:
5.1.1在火災發生時,首先要確保自身安全,適時觸發火災報警器并通知相關人員。
5.1.2優先疏散危重病人、困難人群和行動不便的患者,如需要使用擔架的患者。
5.1.3按照醫院的疏散計劃,分別安排不同科室、樓層和區域的人員有序疏散。
5.1.4 確保各樓層和區域的主要通道、樓梯和緊急出口暢通無阻。
5.2救護工作:
5.2.1 具備救護技能的醫院工作人員應快速進行初級救護和緊急處理。
5.2.2按照火災應急預案中規定的救護流程進行救治,包括評估患者的傷情和病情,采取適當的急救措施。
5.2.3根據醫院的應急資源調配計劃,及時調動醫護人員和救援力量,確?;颊叩募皶r救治和疏散。
5.2.4在疏散過程中,重點關注病患的健康狀況,為他們提供需要的救護服務,如擔架運送、鼓勵和幫助冠心病、哮喘等患者使用急救藥物等。
5.3 領導與協調:
5.3.1 確定火災應急領導小組,并明確各個組員的職責和任務。
5.3.2 在火災發生時,確保及時有效的指揮和協調各部門和人員的行動。
5.3.3 聯絡消防隊伍和相關救援力量,保持緊密合作和信息協調。
5.3.4 與醫院外部的衛生、公安、消防等相關部門保持聯絡,確保救援的協同進行。
5.4 培養應急意識和技能:
5.4.1 定期組織醫護人員參加應急培訓和演練,提高他們的火災應急反應和處置能力。
5.4.2 對關鍵人員組織專業技能的培訓,如消防、急救和疏散等。
5.4.3 培養醫護人員的團隊合作精神,強調溝通、協作和互助原則。
5.4.4 提供火災應急指南和操作手冊,以便醫護人員可以在緊急情況下參考和執行相關操作。
6. 建立應急疏散組織結構:
聯合醫院建立火災應急疏散組織結構,包括不同層級的組織和責任分工。
6.1 總指揮部:
6.1.1設置總指揮部,由醫院院長或相關管理人員擔任總指揮。
6.1.2總指揮負責整個火災應急疏散工作的組織、指揮和協調。
6.1.3總指揮應具備相關的火災應急知識和經驗,在火災發生時能夠迅速做出決策。
6.2 功能部門:
6.2.1設立醫療救護部門,負責醫院火災發生后的救治工作。
6.2.2 設立疏散部門,負責協調和組織醫院內的人員疏散工作。
6.2.3 設立后勤支持部門,負責提供火災應急所需的必要物資、裝備和設施等支持。
6.2.4 根據醫院情況,也可設立其他輔助部門,如安全、醫學影像等,負責提供專業支持和協助。
6.3 醫療救護小組:
6.3.1 醫療救護小組由專業的醫護人員組成,負責現場的急救和救治工作。
6.3.2 醫療救護小組應具備火災應急救護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并隨時準備應對各類傷病情況。
6.3.3 在火災發生時,醫療救護小組應快速出擊,進行初級救護和緊急處理。
6.4 疏散小組:
6.4.1 疏散小組負責組織和引導醫院內部人員的疏散工作。
6.4.2 疏散小組的成員應接受相關的火災疏散培訓,掌握疏散流程和技巧。
6.4.3 在火災發生時,疏散小組要迅速出動,按照疏散計劃引導人員有序撤離。
6.5 后勤支持小組:
6.5.1 后勤支持小組負責醫院火災應急所需的物資、裝備和設施等準備工作。
6.5.2 后勤支持小組要與相關供應商和部門保持緊密聯絡,及時獲取所需資源。
6.5.3 在火災發生時,后勤支持小組要迅速調集所需物資和設備,支持應急工作的順利進行。
7. 提高單位應急管理水平:
7.1 物業公司應定期開展醫院內的應急演練和事故模擬,不斷提高單位應急管理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
7.2 總結經驗教訓,修訂和完善疏散方案,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本方案所提供的物業公司在醫院火災現場處置和疏散方案,從建立災情報告和應急響應機制、準備應急設備和器材,到火災現場指揮及疏散方案的制定,再到疏散順序和救護工作等方面,均具體詳細且具有操作性。物業公司應根據醫院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方案,并與相關單位和人員密切配合,確保在火災發生時能迅速、有效地處置和疏散,最大程度地保護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
篇2:高層建筑火災安全疏散
高層建筑火災安全疏散
高層火災事故呈明顯上升趨勢,群死群傷事故時有發生,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高層綜合性建筑層數多,規模大,人員集中,疏散難,功能復雜,設備眾多,用電負荷大,配電線路多、可燃物多、火災負荷大,煙囪效應強,消防安全管理稍有疏忽就可能發生火災。一旦發生火災,火勢水平和垂直蔓延途徑很多,速近年來,隨著經濟不斷發展,高層建筑不斷增多,建筑火災度很快,人員疏散和救助貴重物資轉移及火災撲救相當困難,往往造成極其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失?;诟鞣矫娴脑?,撲救高層建筑火災,主要立足于自防自救?;馂氖鹿拾踩y計資料表明,即使初期滅火失敗沒能控制火勢的發展蔓延,若能有效地組織疏散,將會大大控制火災事故損失,減少人員傷亡。本文筆者結合美國"9.11"紐約世貿大廈災難發生以來,NPPA(美國消防協會)搜集到關于高層建筑緊急情況下人員疏散的一些問題談幾點心得。
一、物主有沒有為住戶提供在緊急情況下可操作的逃生設備住戶是否具備緊急情況下逃生的素質。
美國國家消防安全局對所有的建筑都有強制性命令,社會福利機構、醫院、教育署及建筑物物主必須對住戶進行安全疏散教育和計劃,制定滅火預案,進行疏散演習,疏散指示和疏散路線草圖。高層建筑要保證安全疏散通道和消防電梯安全可靠。
1、高層建筑的消防管理人員,應對其管理的建筑物的火災潛在危險和風險有充分、明確的認識,根據建筑物的結構和平面布局制定合理有效的防火安全對策--滅火預案,對住戶進行消防宣傳教育等安全管理制度。一旦發生火災,可以立足自救,按部就班的實施滅火安全計劃,確實做到快速、協調落實初期火災的撲救夕人員及貴重的物品和危險物品疏散與轉移等防災自救措施,有效穩定和控制受災人群的情緒和行為,保障災情處理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將火災事故損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2、熟悉疏散通道與出口
疏散通道是人員逃生的途徑。疏散通道及出口采用的照明,應有適度的照度,兼有指示及照明用途的燈具宜設置在接近地面的墻上,以便在煙霧條件下提供有效的指示與照明。疏散通道必須供日常使用,以使用戶熟悉它們的位置和作用。只有這樣,在火災事故發生時,通道才能有效地發揮撤離作用。
3、應對住戶進行防火安全教育
防火安全教育的宗旨是發展或改變人們對火災的態度和行為。對臨時客戶進行防火安全知識學習,學會安全用火,熟知各種避難方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對服務(工作)人員,除進行以上教育外,還要進行防火安全疏散預案的學習,進行職業道德與修養教育,使他們能夠成為值得公眾信任,在火災條件下具有堅定自制力的領導者。當火災發生時,能成為群體的指揮。
4、緊急情況下電梯和現代消防裝備的使用
高層建筑在火災或危急情況下,即使只需通過少量層數,也不能使用普通電梯,因為電梯井會產生"煙囪效應",如果下行樓梯太長,我們可否在某層或頂部等待救援。在特別緊急危險的情況下,可在頂樓用直升飛機進行救援和疏散,然而,在許多火災中,火災產生的熱氣會使飛機上下,左右搖晃,不好控制,因此,消防隊員也可用云梯車進行營救圍困人員,而住戶如果被圍困在火場中,應設法使自己處于靠近門或其他煙氣可外流的區域(即可供呼吸的安全地方),保持耐心,等待營救。高層緊急救援所需時間較長一些,你應用色彩鮮艷的布條從窗戶表明你所處的位置,寸丁開窗戶,通常會使空氣入內,要隨時防止煙氣入侵。
二、緊急情況下人員疏散的關鍵因素
高層建筑影響安全疏散的因素是人員集中,疏散時間長,煙、火威脅大,煙囪效應強。
1、早期警告(可通過警鈴或其他聲控傳播系統)要符合要求,要有足夠數量的安全逃生出口。住戶能通過消防知識選擇自己熟悉的逃生路線。
2、煙氣擴散及煙氣層的下降
人在火災中的行為是在復雜的迅速變化的環境條件下,由人的生理反應和涉及自然存在狀態心理因素所決定的活動。發生火災時,受災人員的行為具明顯的共同性,即向光性,盲從性。向光性是指在黑暗中,尤其是辯不清方向,走投無路時,只要有一絲光亮,人們就會迫不及待的向光亮處走去。盲從性是指火災發生,事件突變,生命受到威脅時,人們往往由于過分緊張,恐慌而失去正確的理解和判斷能力,只要有人一聲招喚,跑幾步就會導致不少人跟隨,這對正常疏散是不利的。
3、人員聚集
這一現象是受災人員在建筑物發生火災時常見的行為。這主要是由于處于危險條件下受災人員向疏散通道或避難場所逃生,有可以減輕他們焦急情緒和緊張心理的功能。但若其中有老、弱、病、殘人員或是發生人員的擁擠、踐踏,會影響疏散甚至造成人員傷亡。
4、恐慌行為
這是一種涉及過分的和不明智行動的逃離型行為,是在一群人中互相影響和被采納的行為??只判袨闃O易導致各種傷害性情感行動。如:絕望的歇斯底里等。這種行為若導致"競爭性"擁擠,再進入火場,穿越煙氣空間及跳樓等行動,時常帶來災難性后果。
5、再進火場行為
受災人已經撤離或將要撤離火場時,由于某些特殊原因驅使他們再度進入火場,這主要包括重返居室穿、換衣物,取貴重的行李物品,救助家人及朋友等。這也屬于一種危險行為,在實際火災案例中,由于再進火場而導致災難性后果的占有相當大的比例。
三、高層建筑和其他建筑緊急情況下的疏散有什么不同
在各種防火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高層建筑比低層建筑的火災危險性更大。高層建筑的樓梯間、電梯井、街道井、排氣管道等各種"豎井",在火災發生時,其排火作用將形成巨大"火柱",使火勢迅速自上蔓延,高層風力作用又使燃燒更加猛烈。高層建筑層數多,功能復雜,人員密集,因此,疏散起來更困難,大量人員通過樓梯疏散需很長時間。1993年,紐約世貿中心爆炸,我們在研究一般情況下住戶成功逃離該建筑物需6-8小時,通過樓梯間人員到中后期基本上是超負荷(體能)運動。
高層建筑中火災自動安全系統,消防值班人員在接警后,通過認定(以克服火災探測器的誤動作和線路故障、誤報)啟動火災警報和滅火系統,動員人員疏散和實施撲救,首先使著火層及其相鄰樓層人員疏散到遠離著火層的其他樓層,等待救援或自救。
綜上所述,高層建筑在日常管理和使用的過程中,若能將防火安全和疏散問題始終提到日程上來,即使發生火災,若能有效地組織疏散,將會大大降低火災事故損失,減少人員傷亡。
在火災撲救過程中常采取的保護措施
由于存在以上提到的種種危險,消防人員在滅火過程中必須采取一些保護措施。
1.在撲救高層建筑火災過程中,一般情況下不要打破玻璃,避免玻璃下落造成危險。而且大多數窗戶要嚴格封閉,只有用專門的工具才好打開。
但在有些情況下也可以打破窗子來排除煙和熱量,這些情況主要是:
--高層建筑周圍有阻止玻璃下落的建筑結構,如陽臺、凹廊;
--玻璃能夠落到建筑物相鄰的房屋頂上;
--當夜間或凌晨行人稀少時,或封鎖住街道,阻止人們進入危險地段之后。
2.乘電梯去火場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1必須乘消防電梯;2準確定位著火層,乘電梯要到距著火層兩層或兩層以上的樓層;3在電梯豎井完好的情況下,可以在火災初期使用,但一定要小心;4如果火災發生在6層以下時可以不乘電梯而步行上樓,這樣會更安全。
3.消防人員在火場中搜索時,最好用一長桿將吊頂板支起來檢查火災是否在悶頂上蔓延,避免吊頂坍塌。同時,在充滿濃煙的環境中,應戴上面罩,沿著樓板匍匐緩慢爬行,以避免煙氣中毒,但要防止從豎井中掉下去。
4.為了避免在火場中迷失方向而誤入死區,消防人員應做到:--平時需要實地調查,查看設計圖紙,熟悉樓層布局;--火災撲救過程中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如兩頭有彈簧鉤使用搜索繩,在消防人員進入火場前,將其一端系在樓梯扶手上,尋找起火點時,可以不斷地放長搜索繩。任務完成后,可沿繩按原路返回,或發出信號通知其他消防人員和指揮員沿著搜索繩迅速到達著火點。
5.避免熱量對消防人員造成的傷害,保證最高效率。指揮人員必須嚴格控制滅火人員在火場中的停留時間,及時進行替換或重新部署。
高層建筑火災撲救對策
高層建筑具有樓高層多、人員密度大、出口相對較小等特點,給火災的營救工作帶來一定困難。為此,我們應掌握一些針對高層建筑火災的救助方法。
撲救高層建筑火災、搶救和疏散人員是一項重要而巨大的任務,消防人員要針對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方法,及時進行疏散搶救,避免和減少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
首先盡量利用建筑物內已有的設施進行安全疏散,這是爭取疏散時間,提高疏散效率的重要方法。利用消防電梯進行疏散;利用室內的防煙樓梯、普通樓梯、封閉樓梯進行疏散;利用室內的疏散陽臺、疏散通廊、室內設置的緩降器、救生袋等進行疏散;利用擦窗工作機疏散。
其次對于不同部位。不同條件采取不同的人員疏散方法:
1.當高層建筑發生火災,樓內住有不同民族、不同國籍,使用不同語言的人員時,應用相應的語言廣播,告訴大家哪一層樓的哪一個部位著火,以及安全疏散的路線、方法等。播音員在廣播時,語調要鎮靜,充滿信心,內容簡明扼要,以安定樓內人員心理,防止驚慌錯亂或跳樓事故的發生。
2.當某一樓層某一部位起火,且燃燒范圍不大時,應先通知著火樓層及其上一層和下一層的人員疏散。若火勢已經開始發展,則應適時地用廣播通知著火層以上各樓層。不應一有火警就通知全樓,以防造成樓內人員驚慌混亂,對撞擁擠,影響疏散。
3.當某一房間內起火,而門已被封住,使室內人員不能走出時,若該房間有陽臺或有室外走廊,則房內人員可從陽臺或室外走廊轉移到相鄰未起火的房間,再繞道到疏散樓梯間疏散。
4.當某一防火分區著火,著火樓層的大火已將樓梯間封住,致使著火層以上樓層的人員無法從樓梯間向下疏散時,可先將人員疏散到屋頂,從相鄰未著火樓梯間往地面疏散。
5.當建筑物內設有避難層時,人員可向避難層疏散,特別是老人、幼童等應優先散到避難層。應重點護送老人、幼童等到可以脫險的部位,再轉移到安全地點。
6.當被困人員較多時,應調集民用或軍用直升飛機營救。直升飛機在沒有停機坪的建筑物上可以通過施放軟梯營救屋頂被困人員,或將消防人員用軟梯運送到屋頂,或將繩索、救生袋、緩降器、防護裝具等運送到屋頂搶救被困人員。
火場上除了搶救人員,疏散和保護物資也是一項急迫的工作。搶救物資要據輕重緩急和具體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
篇3:(賓館、飯店)火災應急疏散預案
> 酒店(賓館、飯店)火災應急疏散預案(一)火災荷載大
賓館、飯店雖然大多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或鋼結構,但內部存在大量的可燃、易燃裝飾材料以及生活用品和辦公用具。一旦發生火災,這些材料燃燒猛烈,塑料制品在燃燒時還會產生有毒氣體,給疏散和撲救工作帶來很大困難。
(二)火勢蔓延迅速
賓館、飯店的火災蔓延迅猛的因素很多,其一,沒有良好的防火分隔和隔阻煙火措施。如低層公共部位由于功能和空間結構的需要,常常以輕質材料進行水平分隔,因而形成大面積著火空間。其二,客房的密閉性很強,起火后不易被及時發現。其三,賓館、飯店豎井數量多而分布廣,且貫穿整座樓房。
(三)人員多,流動性大
賓館、飯店人員多且較為集中,進出頻繁,流動性大,對建筑物內的環境、出口和消防設施等情況不熟悉,有時還存在語言障礙等情況,特別是夜間,容易造成人員重大傷亡。
(四)用火用電多
賓館、飯店吸煙人多,明火難以控制;廚房、鍋爐房等固定的用火部位,液體、氣體燃料泄漏或用火不慎,都會引起火災。檢修施工中使用明火和進行電焊、氣割等安全措施不落實,易于引起火災。
(五)撲救難度大
賓館、飯店多為高層建筑,發生火災后存在火勢蔓延迅速、供水困難、疏散救人和控制火勢難等諸多因素,因而撲救難度大。
二、防火措施
(一)客房寫字間的防火措施
1. 客房內所有的裝飾材料,應采用非燃燒或難燃燒材料;窗簾一類的絲棉織品,應經阻燃處理。
2. 客房內除了原有電器和允許旅客使用的電吹風、剃須刀等小型電器外,禁止使用其它電器設備,尤其是電熱設備。
3. 凡攜帶易燃易爆物品進入賓館、飯店,應及時交由服務員進行專門保管和存放。
4. 客房內應配有禁止臥床吸煙的標志、應急安全疏散指示圖和旅客須知等安全指南。
5. 服務員應對倒床吸煙、亂扔煙頭、入睡后不關音響和電視人員等違反消防安全管理的行為進行勸阻,必要時可請保安進行制止。
6. 寫字間的出租方和承租方應簽訂租賃合同,其中必須明確防火責任制。
7. 按照《建筑滅火器配備設計規范》配備相應的滅火器材,一般每四至五個標準間配備一組ABC類干粉滅火器,并定期檢查,保證其完整好用。
(二)餐廳、廚房的防火措施
1. 餐廳內禁止拉接臨時用電線路,所有線路和電氣設備均應由正式電工敷設安裝。
2. 餐廳必須留足通道,并保持通道及進出口暢通無阻。
3. 使用蠟燭照明時,必須把蠟燭固定在不燃物制作的基座上,并不得靠近可燃物。
4. 供應火鍋的風味餐廳,最好使用電磁爐、固定酒爐,不要使用液體酒精爐、木炭爐、液化爐。
5. 樓層客房禁止使用液化石油氣,煤氣管道應從室外單獨引入不得穿過客房和其它公共活動區域。
6. 定期檢查易燃氣體管道、接頭、儀表閥門,防止泄漏;發現泄漏時,首先要關閉閥門,及時通風,嚴禁明火和啟動各種電源開關。
7. 廚房內的電氣機械設備不得過載運行,并防止電器設備和線路受熱、受潮、腐蝕、摩擦等損毀。
8. 油炸食品時,鍋內的油不得超過2/3,以防溢鍋引起火災。
9. 廚房工作結束后,應及時關閉電源、氣源,檢查無誤后方可離開。
10. 廚房應按有關規范配備相應滅火器材,除配備ABC類干粉滅火器外,還應配備石棉毯等簡易滅火器材。
(三)電氣設備安裝維護的防火要求
1. 所有電氣設備應按國家現行的《電力設計規范》進行設計,按《施工驗收規范》進行施工驗收。
2.變配電室設在客房區內或地下室時,應用防火墻進行分隔,在各機房內,應配足相應滅火器材。
3. 增添大容量電氣設備時,應經過供電、消防等部門審核同意,禁止私自增設。
4. 建筑內應盡量使用銅芯線,線路進入夾層悶頂時,應穿鋼管保護,并使用專用接線盒。
5. 所有電器的金屬外殼,應有可靠的接地保護。所有接地裝置,每年要進行兩次以上的安全檢查,同時要對線路的絕緣進行測試。
6. 照明燈具等高溫部位不得靠近可燃物。如附近有可燃物時,應加石棉或石棉瓦(板)隔熱;大功率燈具的線頭,應用耐高溫瓷套管保護;潮濕部位的燈具,應用防潮燈。
7. 火災自動報警、自動滅火、應急照明、安全疏散照明、防煙排煙設備等用電,應為消防專用電源,采用一、二級負荷供電,其線路應用金屬管保護,并敷設在不燃件上。
(四)維護的防火措施
1. 維護施工中的動火作業,應報請保衛部門批準,簽發動火證,同時必須加強防火措施。清除周圍可燃物,備好滅火器,派專人監護等。
2. 嚴禁在防火墻、樓板上任意開孔,若必須開孔時,其縫隙應用非燃燒材料封堵嚴密。如風管穿過防火墻、樓板,應在其穿過處設置阻火閘門。
(五)安全疏散設施
1. 設置電梯的建筑內應設置消防專用電梯,高層建筑應設封閉式或防排煙樓梯,必要時可設直升機停機坪。
2. 賓館、飯店的底層樓面應掛安全疏散示意平面圖。
3. 為保證火災情況下人員和物資的安全疏散,嚴禁在疏散樓梯間及其通道上設其它用房和堆放物資。
三、應急準備
(一)賓館、飯店應制定滅火作戰預案,繪制出以疏散搶救人員為中心的滅火作戰指揮圖和聯絡圖。所有保安人員均應了解
應急預案。
(二)全體工作人員應經常進行消防演練,了解和掌握火災時應采取的應急措施,以免臨時慌亂。每月進行一次消防安全教育,每年組織兩次包括旅客在內的消防演習。
(三)在夜間應留有足夠的應急力量,配備必要的防毒搶險工具。高層賓館、飯店應配備樓層救生器材;并用醒目標志標明其用途和使用方法。
(四)客房宜備有專用逃生電筒、濕毛巾等,以備萬一之需。
(五)消防值班人員應熟練掌握火災報警和滅火設備的使用,發現故障及時維修、更換,使系統功